期刊文献+
共找到6,66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人字嵴顶点椎弓根螺钉进钉方法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15
1
作者 杜心如 赵玲秀 +1 位作者 张一模 叶启彬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研究以腰椎人字嵴顶点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00套成人干燥腰椎骨标本上对人字嵴的出现率、人字嵴顶点与椎弓根中心的关系进行了观测。结果:①腰椎人字嵴出现率为94.8%。其中L1为96.7%;L2为98.... 目的:研究以腰椎人字嵴顶点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00套成人干燥腰椎骨标本上对人字嵴的出现率、人字嵴顶点与椎弓根中心的关系进行了观测。结果:①腰椎人字嵴出现率为94.8%。其中L1为96.7%;L2为98.9%;L3为100%;L4为99%;L5为81%;②进钉角度:L1为5.1°±4.7°;L2为6.2°±3.7°;L3为7.5°±3.2°;L4为8.9°±3.3°;L5为10.7°±7.9°。③进钉深度:L1为(4.3±0.3)cm;L2为(4.3±0.3)cm;L3为(4.5±0.4)cm;L4为(4.3±0.3)cm;L5为(4.1±0.3)cm。结论:①腰椎的人字嵴结构恒定存在,变异小,且不受退变影响;②人字嵴顶点位于或接近椎弓根中心,不需过多地显露横突和关节突关节,是一种简单、实用的进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弓根 螺钉进钉点 解剖 内固定
下载PDF
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86
2
作者 马向阳 钟世镇 +4 位作者 刘景发 尹庆水 徐达传 赵卫东 黄文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35-738,共4页
目的:评价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6具新鲜颈椎标本,按随机顺序,对每一标本先后行C1-C2椎弓根螺钉、Magerl螺钉、Brooks钢丝以及螺钉联合钢丝固定,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上测量其三维运动范围。结果:Magerl螺钉... 目的:评价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6具新鲜颈椎标本,按随机顺序,对每一标本先后行C1-C2椎弓根螺钉、Magerl螺钉、Brooks钢丝以及螺钉联合钢丝固定,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上测量其三维运动范围。结果:Magerl螺钉或C1-C2椎弓根螺钉联合Brooks钢丝组成的固定系统的三维运动范围最小。C1-C2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前后屈伸运动范围与Brooks钢丝固定无差异,但大于Magerl螺钉;其左右侧屈运动范围小于Brooks钢丝固定,大于Magerl螺钉;其轴向旋转角度明显小于Brooks钢丝固定,但与Magerl螺钉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1-C2椎弓根螺钉的三维稳定性与Magerl螺钉相当,联合Brooks钢丝固定可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生物力学 Brooks钢丝
下载PDF
单节段与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胸腰椎单椎体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81
3
作者 魏富鑫 刘少喻 +3 位作者 赵卫东 于滨生 李浩淼 陈柏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比较单节段与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固定胸腰椎单椎体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在16具新鲜小牛胸腰椎标本(T11-L3)的L1椎体上制作不完全爆裂骨折模型,分为两组,分别行单节段与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对固定后的标本施加扭矩为4Nm... 目的:比较单节段与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固定胸腰椎单椎体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在16具新鲜小牛胸腰椎标本(T11-L3)的L1椎体上制作不完全爆裂骨折模型,分为两组,分别行单节段与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对固定后的标本施加扭矩为4Nm的疲劳载荷共2000次,加载频率为0.5Hz,经脊柱三维运动测量系统测量正常、损伤、固定和周期性加载后固定节段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运动时固定节段的运动范围。结果:单节段固定组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稳定指数(SPI)分别为0.78、0.80、0.92、0.83,双节段固定组SPI分别为0.88、0.89、0.95、0.85,在前屈方向单节段固定组明显小于双节段固定组(P<0.01);疲劳后,单节段固定组SPI在前屈、后伸、侧屈、旋转方向分别降低0.05、0.03、0.05、0.11,降低值均大于双节段固定组,且在旋转和侧屈方向有显著性差异(旋转:P<0.01;侧屈: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可重建脊柱骨折即刻稳定性,效果无明显差异。在旋转、侧屈方向,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抗疲劳载荷效果优于单节段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生物力学 内固定 椎弓根
下载PDF
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解剖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74
4
作者 马向阳 钟世镇 +5 位作者 刘景发 尹庆水 徐达传 夏虹 吴增晖 丁自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4-555,共2页
目的 :探讨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 5 0例干燥寰椎标本 ,电子游标卡尺测量其侧块中部、椎弓根以及后弓的宽度和高度。结果 :寰椎侧块中部的宽度和高度分别是 12 .78mm和 12 .95mm ;寰椎椎弓根的宽度和高度分别是 8.... 目的 :探讨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 5 0例干燥寰椎标本 ,电子游标卡尺测量其侧块中部、椎弓根以及后弓的宽度和高度。结果 :寰椎侧块中部的宽度和高度分别是 12 .78mm和 12 .95mm ;寰椎椎弓根的宽度和高度分别是 8.5 7mm和 5 .83mm ;椎动脉沟下方寰椎后弓的宽度为8.46mm ,该部内侧 1/3和外侧 1/3的高度分别是 3 .88mm和 4.2 5mm。结论 :进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可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椎弓根 螺钉 解剖学
下载PDF
胸椎椎弓根形态测量研究 被引量:65
5
作者 史亚民 侯树勋 +2 位作者 孙彦 王华东 柴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节段胸椎椎弓根形态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测量40具国人胸椎标本的椎弓根横径、矢状径、矢状面夹角、椎弓根间距、椎弓根后缘皮质到椎体前缘皮质距离及椎弓根-椎板夹角,观察椎弓根后缘中点与相应横突根部的关系。结果... 目的:观察不同节段胸椎椎弓根形态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测量40具国人胸椎标本的椎弓根横径、矢状径、矢状面夹角、椎弓根间距、椎弓根后缘皮质到椎体前缘皮质距离及椎弓根-椎板夹角,观察椎弓根后缘中点与相应横突根部的关系。结果:(1)除T1外,各节段椎弓根矢状径均明显大于横径(P<0.01);(2)椎弓根矢状面夹角从T1到T9逐渐减小,T10以下为负角;(3)椎弓根后缘皮质沿其轴线到椎体前缘的长度从T1到T7逐渐增加,T7到T12基本相同;(4)T1与T12椎弓根螺钉拟进钉点位于横突根部中点,T2及T11位于横突根部中上1/3点,其余各节段均位于横突根部上缘。结论:进行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时,应根据不同节段椎弓根形态特点,结合X线片或CT片,选择相应的螺钉直径、长度、进钉部位及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椎弓根 形态 测量 研究
下载PDF
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解剖定位研究 被引量:59
6
作者 马向阳 钟世镇 +3 位作者 刘景发 尹庆水 徐达传 彭成宏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第10期683-685,共3页
目的 建立简易可靠的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定位技术。方法 设定寰椎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利用40套干燥配套寰枢椎标本,测量与进钉点相关的数据参数,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结果 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和枢椎下关节突中线与后正中矢状... 目的 建立简易可靠的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定位技术。方法 设定寰椎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利用40套干燥配套寰枢椎标本,测量与进钉点相关的数据参数,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结果 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和枢椎下关节突中线与后正中矢状面的距离分别是19.61mm、19.21mm,二者仅相差0.40mm。结论 枢椎下关节突中心点可作为术中判断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解剖学定位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椎弓根 螺钉 进钉点 解剖定位 研究
下载PDF
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的解剖学测量 被引量:42
7
作者 马向阳 钟世镇 +4 位作者 刘景发 尹庆水 徐达传 夏虹 吴增晖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为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电子游标卡尺和量角器对40例干燥寰椎标本测量与进钉技术相关的解剖学数据。结果:测量得出寰椎后弓平均高度为4.58mm,寰椎“椎弓根”平均宽度为7.89mm,侧块中部平均高度和宽度分别为... 目的:为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电子游标卡尺和量角器对40例干燥寰椎标本测量与进钉技术相关的解剖学数据。结果:测量得出寰椎后弓平均高度为4.58mm,寰椎“椎弓根”平均宽度为7.89mm,侧块中部平均高度和宽度分别为12.94mm和12.76mm,最大进钉深度为28.50mm,螺钉内斜角度为9.1°,上斜角度为4.7°。结论:进行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是安全可行的。该术式可望成为寰枢段后路短节段固定的优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 解剖学 测量 标本 测量工具
下载PDF
Surgical outcomes of mini-open Wiltse approach and conventional open approach in patients with single-segment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without neurologic injury 被引量:45
8
作者 Haijun Li Lei Yang +3 位作者 Hao Xie Lipeng Yu Haifeng Wei Xiaojian Cao 《The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CAS CSCD 2015年第1期76-82,共7页
This study aimed to introduce a novel mini-open pedicle screw fixation technique via Wiltse approach, and com- pared it with the traditional posterior open method. A total of 72 cases of single-segment thoracolumbar f... This study aimed to introduce a novel mini-open pedicle screw fixation technique via Wiltse approach, and com- pared it with the traditional posterior open method. A total of 72 cases of single-segment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without neurologic injury underwent pedicle screw fixation via two different approaches. Among them, 37 patients were treated using posterior open surgery, and 35 patients received mini-open operation via Wiltse approach. Crew placement accuracy rate, operative time, blood loss, postoperative drainage,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time, radiation exposure time, postoperative improvement in R value, Cobb's angle and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scores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compare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ccuracy rate of pedicle screw placement, radiation exposure and postoperative R value and Cobb's angle improve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owever, the mini-open method had obvious advantages over the conventional open method in operative time, blood loss, postoperative drainage,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postoperative improvement in VAS. The mini-open pedicle screw technique could be applied in treatment of single-segment thoracolumbar fracture without neurologic injury and had advantages of less tissue trauma, short operative and rehabilitative time on the premise of guaranteed accuracy rate and no increased radiation expo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oracolumbar fracture pedicle screw MINI-OPEN Wiltse approach minimally invasive
下载PDF
颈椎弓根置钉的影像学测量 被引量:38
9
作者 傅一山 陈正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 :探索一种能指导颈椎弓根螺钉置钉手术操作的影像学测量方法。方法 :随机取福尔马林浸泡的成人颈椎标本 (C1~T1)共 7具 ,保留完整的脊柱三柱结构及相关的韧带和椎旁肌 ,分别摄取颈椎标本的X线片及CT断层扫描 ,测量其颈椎弓根内、... 目的 :探索一种能指导颈椎弓根螺钉置钉手术操作的影像学测量方法。方法 :随机取福尔马林浸泡的成人颈椎标本 (C1~T1)共 7具 ,保留完整的脊柱三柱结构及相关的韧带和椎旁肌 ,分别摄取颈椎标本的X线片及CT断层扫描 ,测量其颈椎弓根内、外径的高、宽 ,选择以颈椎侧块平面为参考平面 ,进行进钉点和进钉方向的测定 ,并将 7具标本全部进行实体解剖肉眼观察 ,对比影像学测量结果的有效性。结果 :影像学测量结果与实体解剖测量比较有效率为 10 0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弓根 影像学测量
下载PDF
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矫治青少年脊柱侧凸 被引量:35
10
作者 史亚民 侯树勋 +3 位作者 李利 王华东 姚长海 孙彦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200-202,共3页
目的 :探讨青少年胸椎椎弓根螺钉的固定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 :测量 2 0例正常青少年胸椎椎弓根影像学参数 ,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自行设计的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器械 (Scofix器械 ) ,对 32例青少年脊柱侧凸进行了矫正治疗。结果 :正常青少... 目的 :探讨青少年胸椎椎弓根螺钉的固定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 :测量 2 0例正常青少年胸椎椎弓根影像学参数 ,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自行设计的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器械 (Scofix器械 ) ,对 32例青少年脊柱侧凸进行了矫正治疗。结果 :正常青少年T4椎弓根横径最小 ( 3 9± 0 6 6mm) ,胸椎椎弓根中点均位于横突根部上缘与中点之间 ,椎弓根与矢状面夹角在T11、T12为负角 ,T10以上为正角 ,T1最大 ( 35 8°± 0 84°)。 2 7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 11个月 ,特发性和先天性侧凸的矫正率分别为 5 7 8%和 46 4% ,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根据测量结果 ,如选择好进钉点、方向及深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椎弓根 影像学 测量 螺钉 脊柱侧凸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2
11
作者 蒙泰辉 刘战立 +2 位作者 刘云 徐小平 许泽川 《创伤外科杂志》 2017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观察采用微创切口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使用长臂万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无脊髓/神经损伤的单个胸腰椎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5年5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分为微创实验组和传统对照... 目的观察采用微创切口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使用长臂万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无脊髓/神经损伤的单个胸腰椎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5年5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分为微创实验组和传统对照组,每组30例。微创实验组选用经椎旁肌间隙(最长肌和多裂肌间隙)入路,并使用长臂万向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固定无脊髓/神经损伤的单个胸腰段骨折;传统对照组采用传统正中切口手术,比较两组伤椎椎体高度恢复百分比、伤椎Cobb's角恢复百分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及术中透视次数。结果两组病例通过术后复查X线片,微创实验组和传统对照组的伤椎椎体高度恢复百分比分别为(48.0±9.5)%、(50.2±9.4)%,微创实验组和传统对照组的伤椎椎体Cobb's角恢复百分比分别为(78.8±10.8)%、(80.2±8.9)%,上述两指标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微创实验组和传统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68.4±11.5)min、(131.2±45.1)min,住院时间分别为(12.7±2.4)d、(20.5±5.3)d,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1.2±12.5)m L、(227.6±56.4)m L,术后伤口的引流量分别为(31.9±10.4)m L、(247.4±48.4)m L,术中需要透视的次数分别为(4.0±0.5)次、(7.5±2.0)次,微创实验组均优于传统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切口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技术不但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及脊柱生理曲度,而且具有术中创伤小、围手术期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对无脊髓/神经损伤的单个胸腰椎椎体骨折是一种实用的外科手术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旁肌间隙入路 微创切口 椎弓根 螺钉
下载PDF
经伤椎一侧椎弓根通道椎体内植骨并对侧椎弓根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30
12
作者 周飞 周文玉 +5 位作者 于跃芹 王继锋 苏少俊 司志强 张营 王江辉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探讨经伤椎一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另一侧经椎弓根通道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胸腰椎骨折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伤椎一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对侧经椎弓根通道采用自体髂骨或... 目的探讨经伤椎一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另一侧经椎弓根通道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胸腰椎骨折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伤椎一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对侧经椎弓根通道采用自体髂骨或人工骨行椎体内植骨。结果所有患者椎弓根钉棒系统无松动,无断钉、断棒。伤椎高度及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植骨愈合良好。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根据Frankel评定标准:A级1例,B级1例,C级3例,D级5例,E级16例。结论经一侧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对侧经椎弓根通道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椎 椎弓根 植骨 固定
下载PDF
对徒手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0
13
作者 王岩 毛克亚 +5 位作者 张永刚 刘郑生 肖嵩华 刘保卫 王继芳 卢世璧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8期596-599,共4页
目的:评价徒手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的安全性并探讨其置钉方法。方法:372例患者采用徒手方法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记录置入操作中和术后并发症,其中37例患者术后行CT断层扫描检查判断螺钉的位置,记录所有穿透骨皮质螺钉的数目和距离。结果... 目的:评价徒手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的安全性并探讨其置钉方法。方法:372例患者采用徒手方法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记录置入操作中和术后并发症,其中37例患者术后行CT断层扫描检查判断螺钉的位置,记录所有穿透骨皮质螺钉的数目和距离。结果:共徒手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2261枚,平均每例患者置入螺钉6.08枚,术中6例次置钉过程中出现脑脊液从钉道中流出,术中和术后未出现神经、血管和内脏损伤等并发症。37例患者术后行CT扫描判断螺钉位置,405枚螺钉中124枚(30.62%)穿透骨皮质,1枚(0.02%)穿透椎弓根内侧壁超过4mm。结论:徒手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穿透骨皮质的发生率较高,应该根据每个椎体旋转、倾斜等差异个体化确定置钉位置和方向,操作仔细认真,保证准确、安全、可靠地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椎弓根 螺钉 安全性
下载PDF
随意型皮瓣蒂宽瓣宽比例与皮瓣成活长度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朱斌 高建华 +1 位作者 百束比古 青木律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41-443,484,共3页
目的揭示随意型皮瓣蒂宽瓣宽比例与皮瓣成活长度的关系。方法在6只小猪背躯干部制作7组瓣同蒂不同、蒂同瓣不同的42块窄蒂随意型皮瓣,对其进行荧光素钠染色、ECT 静态和动态血流测定、成活面积微机分析等观察。结果①在机体一定部位窄... 目的揭示随意型皮瓣蒂宽瓣宽比例与皮瓣成活长度的关系。方法在6只小猪背躯干部制作7组瓣同蒂不同、蒂同瓣不同的42块窄蒂随意型皮瓣,对其进行荧光素钠染色、ECT 静态和动态血流测定、成活面积微机分析等观察。结果①在机体一定部位窄蒂随意型皮瓣蒂宽的变化不影响瓣的成活长度,因此宽蒂设计并不具明显临床意义且不便于旋转。②在相同长度下皮瓣的宽度超过蒂宽的3或4倍不影响皮瓣的成活,但成活面积却因瓣宽变化而显著增加。③随意型皮瓣一定宽度的蒂部所带动的皮瓣成活面积接近以成活长度为半径的半圆形范围。结论机体一定部位随意型皮瓣的成活长度有其固有值,且蒂、瓣宽比例在1:3~1:4范围内变化不影响皮瓣成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成活 成活面积 蒂宽瓣宽比例 实验
原文传递
胸腰椎椎弓根内径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杜心如 赵玲秀 +1 位作者 张一模 叶启彬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62-164,共3页
目的 :为选择合适直径的椎弓根螺钉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在 5 0具脊柱标本上对T11~L5椎弓根的形态及其内纵径、横径进行了观察。结果 :T11~L3椎弓根横断面呈椭圆形 ,L4为近圆形或近方形 ,L5为扁椭圆形。椎弓根内纵径T1112 3± 1 ... 目的 :为选择合适直径的椎弓根螺钉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在 5 0具脊柱标本上对T11~L5椎弓根的形态及其内纵径、横径进行了观察。结果 :T11~L3椎弓根横断面呈椭圆形 ,L4为近圆形或近方形 ,L5为扁椭圆形。椎弓根内纵径T1112 3± 1 3mm ,T12 12 0± 1 6mm ,L111 2± 1 7mm ,L2 10 1± 1 8mm ,L310 0± 2 0mm ,L49 3±1 5mm ,L5 9 4± 1 6mm。内横径T115 4± 0 9mm ,T12 5 5± 1 1mm ,L15 3± 1 1mm ,L2 5 4± 1 6mm ,L36 8± 1 7mm ,L48 5± 1 7mm ,L5 13 0± 2 4mm。内横径小于 4mm者T115 3% ,T12 15 % ,L12 5 9% ,L2 30 3% ,L38 1% ,L42 6 %。结论 :部分T11~L4椎弓根内横径过小 (≤ 4mm ) ,不宜选择做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 内径 解剖 螺钉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伤椎短椎弓根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0
16
作者 潘兵 张志敬 +2 位作者 宋舟锋 符楚迪 赵卫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8-372,共5页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伤椎单侧短椎弓根钉固定的稳定性及刚度进行评价。[方法]取18具新鲜小牛胸腰段(T11~L3)标本,制作成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模型,测试跨节段4枚椎弓根钉固定(4钉组)、伤椎单侧短椎弓根钉固定(5钉组)...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伤椎单侧短椎弓根钉固定的稳定性及刚度进行评价。[方法]取18具新鲜小牛胸腰段(T11~L3)标本,制作成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模型,测试跨节段4枚椎弓根钉固定(4钉组)、伤椎单侧短椎弓根钉固定(5钉组)、伤椎双侧椎弓根钉固定(6钉组)标本模型的轴向压缩刚度及三维6个方向的运动范围(ROM)。[结果]4钉组、5钉组、6钉组三种固定方式,均能提高骨折模型的稳定性及刚度;5钉组、6钉组模型刚度均明显高于4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钉组、6钉组模型在屈伸、侧弯、旋转6个方向的运动范围(ROM)均明显低于4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钉组与6钉组模型之间的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钉组与6钉组模型在屈伸、侧弯、旋转6个方向的运动范围(ROM)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伤椎置钉固定能明显提高脊柱的刚度及稳定性,经伤椎单侧短椎弓根钉固定与伤椎双侧椎弓根钉固定对脊柱刚度及稳定性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椎 椎弓根 单侧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C_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27
17
作者 李凭跃 尹庆水 +5 位作者 夏虹 吴增辉 昌耘冰 艾福志 张余 赵卫东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测试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各型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并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方法6具新鲜C1~C4颈椎标本依次制成Ⅰ型、ⅡA型和Ⅱ型Hangman骨折模型,按照:①正常;②Ⅰ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③ⅡA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④... 目的测试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各型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并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方法6具新鲜C1~C4颈椎标本依次制成Ⅰ型、ⅡA型和Ⅱ型Hangman骨折模型,按照:①正常;②Ⅰ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③ⅡA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④Ⅱ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顺序测试三维运动范围并进行比较。结果Ⅰ型~Ⅱ型骨折椎弓根钉固定前后有显著性差异,有即时稳定作用。Ⅰ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后ROM值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且相对稳定性在屈曲、后伸、侧弯及旋转达到了对照组的100.62%、96.91%、99.19%、97.12%。ⅡA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后除旋转外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旋转稳定性也达到了对照组的61.86%。而Ⅱ型骨折C2椎弓根螺钉固定后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相对稳定性在屈曲、后伸、侧弯及旋转只有对照组的47.84%、21.29%、65.98%、41.69%。三种骨折椎弓根钉固定后相比Ⅱ型骨折固定组与Ⅰ型、ⅡA型骨折固定组有显著性差异,稳定性最差;Ⅰ型、ⅡA型骨折固定组之间除旋转外无显著性差异,ⅡA型骨折固定组旋转稳定性稍差。结论Ⅰ型骨折固定后达到了生理性固定;ⅡA型骨折固定后稳定性较好,基本适合C2椎弓根螺钉治疗;Ⅱ型骨折固定后稳定性较差,不适合单纯椎弓根钉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GMAN骨折 固定术治疗 生物力学评价 C2 椎弓根螺钉固定 显著性差异 椎弓根钉固定 骨折固定 椎弓根钉内固定 相对稳定性 生物力学性能 Ⅱ型骨折 三维运动范围 ⅡA型 对照组 手术适应证 颈椎标本 骨折模型 稳定作用 Ⅰ型
下载PDF
单双侧经椎弓根入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29
18
作者 钟远鸣 程俊 +3 位作者 仇振茂 李智斐 付拴虎 卢大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92-897,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选取单侧经椎弓根入路方式和双侧经椎弓根入路方式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系统评价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选取单侧经椎弓根入路方式和双侧经椎弓根入路方式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9年1月2013年9月的Pubmed、中国知网、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资源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搜集与单、双侧经椎弓根入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疗效比较的对照研究。制定入选和剔除标准,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利用RevMan 5.2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有4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22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单侧入路PVP组及双侧入路PVP组)病例术后疼痛症状均得到缓解,两组间效果无明显差异(P=0.48)。在骨水泥注射量及发生邻近椎体骨折方面,两种入路方式无明显区别(P=0.06;P=0.48)。但单侧入路PVP组手术时间、x线透视次数均明显少于双侧入路PVP(P〈0.05);同时,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单侧组低于双侧组(P〈0.05)。[结论]单、双侧椎弓根入路PVP治疗OVCF均可迅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皆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单侧椎弓根入路较双侧椎弓根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X线透视次数少、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的优点。鉴于纳入的文献质量不高,样本较小,结论尚需更多设计严谨的随机对照研究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入路 双侧入路 经椎弓根 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不同节段椎弓根内部结构的测量和比较 被引量:23
19
作者 石锐 刘浩 +1 位作者 袁元 吴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8-462,共5页
目的:提供国人椎弓根内部结构的量化数据以及随节段变化的规律。方法:20具成人防腐C3~L5脊柱标本,螺旋CT扫描后行多平面重建,在椎弓根峡部横截面上测量椎弓根高度(PH),宽度(PW),内、外、上、下缘皮质厚度(MCT、LCT、SCT、ICT),及椎弓... 目的:提供国人椎弓根内部结构的量化数据以及随节段变化的规律。方法:20具成人防腐C3~L5脊柱标本,螺旋CT扫描后行多平面重建,在椎弓根峡部横截面上测量椎弓根高度(PH),宽度(PW),内、外、上、下缘皮质厚度(MCT、LCT、SCT、ICT),及椎弓根内部松质骨的宽度和高度(SBW、SBH)。运用统计软件系统比较椎弓根内部各个参数的变化。结果:椎弓根左右两侧没有显著性差异,男女间除LCT外,各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LCT/PW为(20.72±5.77)%,MCT/PW为(32.87±7.47)%,SCT/PH为(24.33±6.07)%,ICT/PH为(22.51±5.17)%,SBW/PW为(46.41±11.76)%,SBH/PH为(53.17±10.15)%。MCT绝对值及所占的比例在各个节段上均显著大于LCT。各个节段椎弓根皮质骨与松质骨的比例有所不同。C6~T1,T8~T12为椎弓根内部结构变化较大的区域。结论:(1)薄层螺旋CT可较好的呈现椎弓根内部的情况;(2)上胸椎椎弓根是置入椎弓根螺钉的危险区域;(3)椎弓根外侧皮质较内侧皮质薄,在置入椎弓根螺钉时外侧更容易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 椎弓根 皮质骨 松质骨 内固定
下载PDF
X线透视与计算机导航系统引导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刘亚军 田伟 +7 位作者 刘波 李勤 胡临 李志宇 袁强 行勇刚 王永庆 孙玉珍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1328-1330,共3页
目的对X线透视下和计算机导航系统引导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精确性进行对比研究. 方法 X线透视引导下145枚和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下置入的159枚颈椎椎弓根螺钉,术后进行经椎弓根螺钉水平的CT平扫或术后C型臂透视3D重建,观察椎弓根螺... 目的对X线透视下和计算机导航系统引导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精确性进行对比研究. 方法 X线透视引导下145枚和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下置入的159枚颈椎椎弓根螺钉,术后进行经椎弓根螺钉水平的CT平扫或术后C型臂透视3D重建,观察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性.结果 X线透视引导组螺钉置入满意率为91.7%,CT三维导航系统引导组螺钉置入满意率为97.5%,两组满意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均未出现明显的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对其中20例病例进行了术中导航操作时间和导航精确性的监测,术中工具注册和参考点照合时间平均3.5 min(2~8 min),位置误差率平均0.31 mm(0.12~0.56 mm).每颗椎弓根螺钉定位针置入所需时间平均2 min(1~3.5 min).术中只需进行两次C型臂透视印证螺钉定位针和螺钉置入的准确性.结论采用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能显著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内固定器 X线透视检查 判定 计算机辅助 椎弓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