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控轧控冷工艺参数对60Si2MnA线材中珠光体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艾家和 赵同春 +3 位作者 高惠菊 张麦仓 董建新 谢锡善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03-506,共4页
研究了60Si2MnA线材控轧控冷工艺参数对所析出的珠光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工艺参数相同的情况下,珠光体平均片层间距主要取决于吐丝到集卷过程的冷却,这一过程冷速越快,珠光体平均片层间距越小;珠光体平均片层间距随着吐丝温度或终... 研究了60Si2MnA线材控轧控冷工艺参数对所析出的珠光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工艺参数相同的情况下,珠光体平均片层间距主要取决于吐丝到集卷过程的冷却,这一过程冷速越快,珠光体平均片层间距越小;珠光体平均片层间距随着吐丝温度或终轧温度的升高呈下降的趋势;终轧后快冷容易出现退化珠光体,并巨其含量随相变区冷速的加快而明显增多;较低的终轧温度使珠光体球团直径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轧控冷工艺参数 珠光体片层间距 珠光体球团 60Si2MnA线材 铁素体 组织形态
下载PDF
不同热处理工艺盘条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郭宁 栾佰峰 +3 位作者 周正 徐文雷 刘礼华 刘庆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49,共6页
对国产Stelmor风冷盘条以及日本盐浴淬火盘条进行了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定量研究。力学性能分析表明,Stelmor盘条的断裂强度和塑性均低于盐浴淬火盘条,然而Stelmor盘条的维氏硬度却高于盐浴淬火盘条。利用电子背散射成像以及电子背散射... 对国产Stelmor风冷盘条以及日本盐浴淬火盘条进行了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定量研究。力学性能分析表明,Stelmor盘条的断裂强度和塑性均低于盐浴淬火盘条,然而Stelmor盘条的维氏硬度却高于盐浴淬火盘条。利用电子背散射成像以及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研究表明,Stelmor盘条微观上呈现簇状珠光体组织特征,珠光体团尺寸小、珠光体片层薄而短小以及小角度界面数量多是其维氏硬度高但塑性差的主要原因;然而,Stelmor盘条表层部分脱碳、心部硫化物夹杂较多,导致其没有达到相应硬度下应有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共析钢 盘条 微观组织 珠光体团
原文传递
中高碳钢珠光体球团尺寸的快速精确统计方法 被引量:5
3
作者 马跃 彭云 +2 位作者 潘涛 李丽 苏航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69,共6页
研究了显示中高碳钢珠光体球团界的多种试验方法。结果表明:金相腐蚀方法能快速显示出珠光体球团界;电子背散射技术(EBSD)方法显示出的晶界较为复杂,不能精确统计珠光体球团尺寸。在中高碳车轮钢中,应用此金相腐蚀方法,充分显示出了珠... 研究了显示中高碳钢珠光体球团界的多种试验方法。结果表明:金相腐蚀方法能快速显示出珠光体球团界;电子背散射技术(EBSD)方法显示出的晶界较为复杂,不能精确统计珠光体球团尺寸。在中高碳车轮钢中,应用此金相腐蚀方法,充分显示出了珠光体球团界,且界线清晰,可以保证进行精确定量统计。统计结果表明,珠光体球团尺寸大小与生产工艺有关,球团尺寸减小,韧性提高。此金相腐蚀方法可以应用在其它中高碳珠光体钢中,而不需对腐蚀方法进行较大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光体 球团尺寸 金相 EBSD 中高碳钢
原文传递
加热温度对钒微合金中碳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姚三成 宫彦华 +3 位作者 赵海 江波 刘学华 浦红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7-74,共8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电子背散射(EBSD)、拉伸试验及断裂韧性试验等研究了奥氏体化加热温度对钒微合金中碳钢珠光体等温转变组织特征及强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加热温度的提高,实验钢的强度先大幅提高,...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电子背散射(EBSD)、拉伸试验及断裂韧性试验等研究了奥氏体化加热温度对钒微合金中碳钢珠光体等温转变组织特征及强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加热温度的提高,实验钢的强度先大幅提高,在930℃时达到最大后略降。890℃时原奥氏体晶粒尺寸(AGS)细小且均匀,当加热温度为930℃及以上时,AGS显著增大且不均匀,珠光体团尺寸(PCS)的变化趋势与AGS一致。PCS对断裂韧性KQ值的影响可用式KQ=196.578-16.876PCS来表达。断口分析表明,珠光体团界对解理滑移带起约束作用,减小珠光体团尺寸对韧性优化有利。合理选取加热温度,控制含钒沉淀相的溶解比例,是获取较理想的组织参量及强韧性匹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微合金中碳钢 加热温度 晶粒尺寸 珠光体团 强韧性
原文传递
铬合金化对C82D2Cr钢帘线盘条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李麦麦 袁相坤 +3 位作者 高永彬 孙强 郭洛方 姜军 《特殊钢》 2023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在保证[Mn]+[Cr]含量0.5%~0.6%前提下,将Mn含量由0.50%降低到0.24%,Cr含量由0.021%提高到0.32%,以保证C82D2Cr钢淬透性,获得更高强韧性。结果表明:与C82D2钢Φ5.5 mm盘条相比,C82D2Cr钢Φ5.5 mm盘条抗拉强度提高50 MPa,断面收缩率提高4%... 在保证[Mn]+[Cr]含量0.5%~0.6%前提下,将Mn含量由0.50%降低到0.24%,Cr含量由0.021%提高到0.32%,以保证C82D2Cr钢淬透性,获得更高强韧性。结果表明:与C82D2钢Φ5.5 mm盘条相比,C82D2Cr钢Φ5.5 mm盘条抗拉强度提高50 MPa,断面收缩率提高4%,索氏体片层间距降低9.8%,珠光体团尺寸降低了14.5%;C82D2Cr钢不仅铁素体与渗碳体的界面处位错线明显,而且铁素体内的位错线密度增高、位错胞数量较多,可显著增加形变强化能力。经客户验证,C82D2Cr钢盘条可以满足2×0.30UT规格钢帘线的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合金化 超高强钢帘线 强韧化 珠光体团 索氏体片层间距
下载PDF
高温形变对精细钢丝用高碳钢盘条珠光体团尺寸的影响
6
作者 郭大勇 高航 +3 位作者 潘阳 杨迎强 王秉喜 宫文赫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6-149,共4页
开展了高温形变对高碳钢盘条珠光体组织转变和珠光体团尺寸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形变使珠光体的形核率和长大速率增加,奥氏体向珠光体的转变速率加快。高温形变使试样室温珠光体团细化,珠光体团尺寸分布均匀性得到提升。在形... 开展了高温形变对高碳钢盘条珠光体组织转变和珠光体团尺寸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形变使珠光体的形核率和长大速率增加,奥氏体向珠光体的转变速率加快。高温形变使试样室温珠光体团细化,珠光体团尺寸分布均匀性得到提升。在形变量分别为20%和40%条件下,相变时间为3 s时,试样的珠光体转变量由不形变条件下的11%增加到32%和53%;试样的珠光体团尺寸由不形变条件下的53.2μm降低到37.8μm和23.1μm,标准差由不形变条件下的29.9μm降低到11.8μm和7.9μm。实际生产可以通过提高轧制速度的方法,细化LX80A高碳钢盘条的珠光体团,降低盘条珠光体团尺寸分布标准差,从而提高盘条的拉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钢 高温形变 珠光体团 形核和长大速率
原文传递
弹簧钢55SiCr组织精细结构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邓素怀 佟倩 +2 位作者 张玮 柳洋波 孙齐松 《物理测试》 CAS 2016年第4期12-16,共5页
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测试技术对国产和进口两种优质弹簧钢55Si Cr的珠光体团尺寸、分布和轧制织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优质弹簧钢中的珠光体团尺寸细小,平均值在6~8μm;国产优质弹簧钢的珠光体团小于10μm的比例达84%... 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测试技术对国产和进口两种优质弹簧钢55Si Cr的珠光体团尺寸、分布和轧制织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优质弹簧钢中的珠光体团尺寸细小,平均值在6~8μm;国产优质弹簧钢的珠光体团小于10μm的比例达84%。这两种优质弹簧钢中均有3种晶粒取向存在,即〈101〉、〈001〉和〈111〉,国产优质弹簧钢的晶粒在〈001〉和〈111〉取向附近的比例较高,而进口优质弹簧钢在〈101〉取向上的织构强度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簧钢 55SiCr 织构 珠光体团 拉拔性能
原文传递
高碳盘条V-Cr-Mo合金化对其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培兴 薛军 +2 位作者 周敬 雷洪波 李松柏 《鞍钢技术》 CAS 2016年第6期19-21,44,共4页
在SWRH82B盘条中添加合金元素V、Cr和Mo,使82B盘条的各项力学性能得到改善,其中抗拉强度提高了约150 MPa,延伸率提高了约1%,断面收缩率提高了约7%。分析结果表明,微合金元素加入后,82B盘条强度的提高,主要是由于珠光体片层间距细化和铁... 在SWRH82B盘条中添加合金元素V、Cr和Mo,使82B盘条的各项力学性能得到改善,其中抗拉强度提高了约150 MPa,延伸率提高了约1%,断面收缩率提高了约7%。分析结果表明,微合金元素加入后,82B盘条强度的提高,主要是由于珠光体片层间距细化和铁素体片层固溶强化与析出强化的共同作用;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珠光体球团的细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盘条 合金元素 片层间距 珠光体球团
下载PDF
高速车轮钢的组织韧化工艺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马跃 潘涛 +3 位作者 陈刚 崔银会 苏航 彭云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1,共6页
为改善高速车轮钢韧性,从而提高高速车轮运行安全性,通过改变辗轧变形温度(tD)及踏面淬火温度(tQ),系统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车轮钢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光学、扫描电子显微(SEM)技术、电子背散射技术(EBSD)、定量金相技术等研究了车轮钢... 为改善高速车轮钢韧性,从而提高高速车轮运行安全性,通过改变辗轧变形温度(tD)及踏面淬火温度(tQ),系统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车轮钢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光学、扫描电子显微(SEM)技术、电子背散射技术(EBSD)、定量金相技术等研究了车轮钢珠光体组织.试验结果表明:车轮钢韧性随着tD与tQ的降低而升高,强度变化不大;tD与tQ的降低导致奥氏体晶粒尺寸减小,同时得到细化的珠光体球团组织,是韧性优化的直接原因.进一步断口分析与EBSD分析表明,单个珠光体球团可形成一个解理面,且解理面滑移带终止于珠光体球团界,与珠光体球团内部小角度晶界相对应,可认为珠光体球团是车轮钢韧性的控制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钢 热处理 珠光体球团 韧性 电子背散射技术EBSD
下载PDF
Effect of Heat Input on Cleavage Crack Initiation of Simulated Coarse Grain Heat-affected Zone in Microalloyed Offshore Platform Steel
10
作者 Feng LU Guang-ping CHENG +4 位作者 Feng CHAI Tao PAN Zhong-ran SHI Hang SU Cai-fu YANG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1086-1095,共10页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martensite-austenite(MA)constituent and pearlite colony on cleavage crack initiation in the simulated coarse-grained heat-affected zone(CGHAZ)of V-N-Ti microalloyed offshore platform steel ...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martensite-austenite(MA)constituent and pearlite colony on cleavage crack initiation in the simulated coarse-grained heat-affected zone(CGHAZ)of V-N-Ti microalloyed offshore platform steel under different heat inputs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of welding simulation,instrumented impact test,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size of the MA constituent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cooling time,and by contrast,the size of the pearlite colony increased.According to Griffith theory,the critical sizes of cleavage microcracks were calculated.With the increase of cooling time,the calculated microcrack size could be characterized by the size of the MA constituent first,and then fitted with the size of the pearlite colony.Moreover,the calculated microcrack size variation was opposite to the microcrack initiation energy.This phenomenon is probably due to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the MA constituent and pearlite colony with increasing the cooling time of the specimen′s temperature from800 to 50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ulated coarse-grained heat-affected zone martensite-austenite constituent pearlite colony cleavage fracture V-N-Ti microaltoying
原文传递
超高强抗震钢筋弯曲断裂原因
11
作者 田伟 李博 +2 位作者 李娜 李强刚 林生秀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23年第5期30-33,36,共5页
超高强抗震钢筋在进行弯曲试验时发生断裂。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扫描电镜分析、金相检验、中心偏析检验等方法,对弯曲试样断裂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热轧前加热温度较高,变形后奥氏体晶粒长大,使得珠光体团尺寸增大、珠光... 超高强抗震钢筋在进行弯曲试验时发生断裂。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扫描电镜分析、金相检验、中心偏析检验等方法,对弯曲试样断裂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热轧前加热温度较高,变形后奥氏体晶粒长大,使得珠光体团尺寸增大、珠光体含量增多;冷却缓慢导致网状铁素体沿奥氏体晶界析出,使材料的塑性和韧性下降,最终导致试样在弯曲试验时发生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抗震钢筋 弯曲断裂 珠光体团 网状铁素体
下载PDF
共析钢珠光体晶团的形成及其力学性能和解理断裂抗力的控制效应
12
作者 俞德刚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共7页
铁碳系统碳素钢为机械制造工程支撑用材,在共析钢中珠光体晶团内,铁素体层片位向为等同的,晶团属相变基本单元,同样在亚共析钢中,除部分珠光体外,其中等轴状先共析铁素体的组织结构为有序的,实质上,为一晶团。因此,铁素体晶团为铁碳系... 铁碳系统碳素钢为机械制造工程支撑用材,在共析钢中珠光体晶团内,铁素体层片位向为等同的,晶团属相变基本单元,同样在亚共析钢中,除部分珠光体外,其中等轴状先共析铁素体的组织结构为有序的,实质上,为一晶团。因此,铁素体晶团为铁碳系统碳素钢组织结构的基元结构,钢件力学性能受控于晶团。晶团解理等效于珠光体解理,反之亦然,最为凸显的是,所有晶团的统计尺寸,是6μm小尺寸的,这是必然的,解理断裂抗力反比晶团尺寸(N_a^(-1/2)),且与外界条件变化无关,诸如与外界温度变化无关,均为铁碳钢材至为珍贵特性。珠光体晶团结构为有序型的,珠光体的结构便亦为有序型的,认为珠光体的形成机制为无序扩散型的是错误的,其形成机制为有序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光体晶团 晶团解理 相变机制
原文传递
中国百年钢轨钢的微观组织
13
作者 满廷慧 刘坤 +3 位作者 江畅 彭伟 刘腾轼 董瀚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1-140,共10页
回顾中国百年钢轨钢微观组织的演变,能够了解过去100多年来中国钢轨钢在材料设计、生产技术、应用性能需求等方面的发展历程。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仪(EBSD)表征中国百年来具有典型时期代表性的8种钢轨钢1904... 回顾中国百年钢轨钢微观组织的演变,能够了解过去100多年来中国钢轨钢在材料设计、生产技术、应用性能需求等方面的发展历程。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仪(EBSD)表征中国百年来具有典型时期代表性的8种钢轨钢1904、1911、1953、1955、1994、2013、2018、2021的微观组织,讨论分析它们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这8种钢轨钢的基体组织由大量铁素体+珠光体,变化为网状铁素体+珠光体,再变化为全珠光体,这与钢轨钢中碳含量的增加密切相关(质量分数从0.15%增加到0.81%)。从1911年至2021年中国生产的钢轨钢的珠光体团平均晶粒尺寸逐渐减小,这使得钢轨钢的硬度、强度均有所提高。另外,对由EBSD分析获得的反极图+晶界分布图进行研究,可以发现这8种钢轨钢微观组织中的小角度晶界比例逐渐增大,晶界取向差分布更集中于小角度区间,降低了对位错滑移的阻碍作用和裂纹形核的概率。在局部取向差(KAM)+晶界分布图中,钢轨钢的珠光体组织比铁素体组织具有更高的KAM值,这表明珠光体组织比铁素体组织存在更高的缺陷密度,在变形过程中产生的应变越大。从施密特因子(SF)+晶界分布图中可以知道,在塑性变形过程中SF值越高,滑移系{110}<111>启动的概率越大,容易形成{110}<111>织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百年 钢轨钢 微观组织 珠光体团 EBSD
原文传递
提高连退DC01成形性能的热轧工艺探索
14
作者 孙宏亮 李经哲 武冠华 《河南冶金》 2019年第2期20-22,46,共4页
以DC01为试验研究对象,发现热轧工艺使用高温730℃卷取后,会发生离异共晶现象,生成离异珠光体。退火过程中离异珠光体的扩散,使连退产品生成团块状珠光体,并伴随着其屈服强度降低,r值显著提高。经锥杯成形试验对比,低含碳量和高温卷取... 以DC01为试验研究对象,发现热轧工艺使用高温730℃卷取后,会发生离异共晶现象,生成离异珠光体。退火过程中离异珠光体的扩散,使连退产品生成团块状珠光体,并伴随着其屈服强度降低,r值显著提高。经锥杯成形试验对比,低含碳量和高温卷取工艺有利于连退产品成形性能提高,可以使其成形性能接近罩退常规DC01的成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退 成形性能 离异共晶 团状珠光体
下载PDF
渠道防渗防冻复合衬砌结构的研究
15
作者 马移军 魏新明 +1 位作者 李振亮 张树辉 《农田水利与小水电》 1991年第6期22-24,48,共3页
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渠道衬砌工程中,存在着因基土冻胀而造成的衬砌破坏问题。本文提出了以珍珠岩板作为衬砌渠道防冻胀新材料,以及制作珍珠岩板和混凝土防渗板相结合复合板的生产工艺。这为我国季节性冻土地区渠道防渗工程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渠道 渗流控制 防冻 衬砌结构
下载PDF
DC01(DX51D+Z)团块状珠光体产生原因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德刚 孙宏亮 武冠华 《河南冶金》 2018年第1期27-29,共3页
连退DC01(镀锌DX51D+Z)组织中出现团块状珠光体,团块珠光体产生的原因是卷取温度过高,相变发生在卷取之后,且因卷取处降温缓慢,发生了离异共晶反应,生成离异珠光体也叫离异渗碳体,即大块的Fe_3C,其含碳量为6.69%,大块的Fe_3C经冷轧退火... 连退DC01(镀锌DX51D+Z)组织中出现团块状珠光体,团块珠光体产生的原因是卷取温度过高,相变发生在卷取之后,且因卷取处降温缓慢,发生了离异共晶反应,生成离异珠光体也叫离异渗碳体,即大块的Fe_3C,其含碳量为6.69%,大块的Fe_3C经冷轧退火最终产生团块状珠光体。团块状珠光体的生成,减少了固溶在铁素体中的碳,使晶粒容易长大,降低了屈服强度及抗拉强度,并提高了r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块状珠光体 离异共晶 低碳铁素体
下载PDF
细片层珠光体团的塑性响应特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彭向和 曾俊 +1 位作者 盛光敏 高芝晖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2-36,共5页
细片层珠光体团是由铁素体片和渗碳体片交替叠合而成的复相材料。在小片层间距和各相材料均为弹塑性的假设下,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垂直于片层方向上的材料响应特性及层厚的影响,并用非经典塑性理论推导了珠光体团的弹塑性本构方程。... 细片层珠光体团是由铁素体片和渗碳体片交替叠合而成的复相材料。在小片层间距和各相材料均为弹塑性的假设下,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垂直于片层方向上的材料响应特性及层厚的影响,并用非经典塑性理论推导了珠光体团的弹塑性本构方程。对不同加载方向上珠光体团的响应特性和循环蠕变特性进行了分析。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珠光体材料的宏观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塑性 细片层珠光体团 塑性响应特性 珠光体钢
下载PDF
具有片层状结构珠光体团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卫国 彭向和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0-113,共4页
实验表明具有片层状微结构珠光体钢是一种结构敏感材料,其细观结构尺寸———层间距对其疲劳寿命影响显著.作者从对具有不同片层间距的珠光体团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出发,定性分析了层间距对其力学性能及疲劳寿命的影响机制.进而说明了定量... 实验表明具有片层状微结构珠光体钢是一种结构敏感材料,其细观结构尺寸———层间距对其疲劳寿命影响显著.作者从对具有不同片层间距的珠光体团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出发,定性分析了层间距对其力学性能及疲劳寿命的影响机制.进而说明了定量建立材料微观结构与微观结构对宏观响应的影响之间的关系的必要性,以及在材料本构行为的描述中引入微观结构和微观机理影响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光体团 有限元分析 片层间距 微观结构 疲劳寿命
下载PDF
细片层状微结构珠光体材料损伤本构关系
19
作者 李卫国 彭向和 皮文丽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1-94,共4页
基于非经典塑性理论和连续介质损伤力学,在已有的具有细片层状微观结构珠光体团的弹塑性本构方程的基础上,采用Gurson模型考虑铁素体相的孔洞型损伤,建立了基于有限大椭球体中含椭球形孔洞的细观损伤模型,得出了混合强化材料的损伤演化... 基于非经典塑性理论和连续介质损伤力学,在已有的具有细片层状微观结构珠光体团的弹塑性本构方程的基础上,采用Gurson模型考虑铁素体相的孔洞型损伤,建立了基于有限大椭球体中含椭球形孔洞的细观损伤模型,得出了混合强化材料的损伤演化率,将其嵌入铁素体相的本构描述,得到了珠光体团的损伤本构模型.进而采用Hill自洽方法,得到了珠光体材料的宏观损伤本构描述,发展了相应的数值方法与程序.对典型珠光体双相材料BS11在复杂加载史下的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BS11在典型轮轨接触摩擦应力状态下的响应特性与损伤进行了分析.文中工作对于揭示珠光体材料损伤宏观响应特性的微结构机理,以及发展此类复相材料的损伤本构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光体钢 椭球形孔洞 Gurson模型 损伤 本构方程 Hill自洽方法
下载PDF
New pearlitic steels for 21st century rail applications 被引量:1
20
作者 R ORDONEZ C Isaac GARCIA +1 位作者 Semih KALAY Anthony J DEARDO 《Baosteel Technical Research》 CAS 2010年第S1期59-,共1页
To improve competitiveness,the nation's railroads have increased the axle loads and speed of the trains.This has led to a rapid decrease in the life expectancy of premium rails through accelerated wear,rolling con... To improve competitiveness,the nation's railroads have increased the axle loads and speed of the trains.This has led to a rapid decrease in the life expectancy of premium rails through accelerated wear,rolling contact fatigue and fracture.To counter this effect,the railroads need rails that exhibit better performance in these areas.A research program has been initiated to study the microstructural aspects of near-eutectoid steels that would improve these properties.The first phase of the work was to carefully characterize the existing commercial rail steels in terms of pearlite interlamellar spacing,steel cleanliness and the presence of pro-eutectoid cementite on prior-austenite boundaries.These characterizations were then correlated with both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overall rail performance.The second phase of the program was to develop a better microstructure through control of composition,thermomechanical processing and cooling path.This was achieved through the use of laboratory-melted heats of experimental near-eutectoid compositions and a computer controlled MTS compression machine modified for axisymmetric compression testing and subsequent controlled cooling.The optimum processing route for these new steels has been determined,and pilot-scale heats have been melted,hot rolled and cooled using the information gained from the MTS investigations.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se new steels have been determined and the rail performance tests are being conducted using laboratory-scale evaluation.Ultimately,these new rail steels will be tested under commercial conditions on the TTCI test track in Pueblo,Colorado.This paper will report on the alloy and processing design and resulting properties of the steels developed in this research program.Guidelines for future rail compositions and processing to obtain improved properties and performance will be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il steels interlamellar spacing pearlite colony pro-eutectoid cementit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