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1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河口的现代沉积环境与底质重金属的含量分布 被引量:29
1
作者 林祖亨 梁舜华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3-49,共7页
引用在珠江口多年的环境污染监测资料和近期珠江口海岛资源综合调查的资料,并引用珠江口河口湾较典型的现代沉积相,分析探讨了河口湾的沉积环境与底质重金属的含量分布的密切关系。河口湾的水动力条件是近海沉积重要的动力因素。河口湾... 引用在珠江口多年的环境污染监测资料和近期珠江口海岛资源综合调查的资料,并引用珠江口河口湾较典型的现代沉积相,分析探讨了河口湾的沉积环境与底质重金属的含量分布的密切关系。河口湾的水动力条件是近海沉积重要的动力因素。河口湾的沉积环境主要是受迳流及远距离搬运而来的陆源污染物的影响。河口湾表层沉积物的铜、铅、锌、镉的含量分布主要特征是:(1)珠江河口湾表层沉积物是以粉砂质粘土沉积为主,底质的重金属污染主要受沉积环境的影响,重金属含量一般偏高;(2)重金属含量分布,高值区多集中于沿岸的潮滩区域,大部分的表层沉积物的含量均存在有超标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重金属 含量 分布 珠江河口
下载PDF
珠江口及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随盐度、水深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敬怀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2-310,共9页
利用2006年7–8月(夏季)、2007年4–5月(春季)和2007年10–12月(秋季)珠江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3个航次在南中国海北部珠江口附近海域4条由河口、近岸到深水区调查断面的数据,研究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由河口–近岸–深水的变化趋势及... 利用2006年7–8月(夏季)、2007年4–5月(春季)和2007年10–12月(秋季)珠江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3个航次在南中国海北部珠江口附近海域4条由河口、近岸到深水区调查断面的数据,研究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由河口–近岸–深水的变化趋势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春季、夏季和秋季分别获得大型底栖动物273、256和148种,各季节均以环节动物种类最多,节肢动物次之。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数、丰度、生物量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由河口向近岸海域升高,再由近岸向外海深水区降低。Pielou均匀度深水区最高,其次为近岸。河口和深水区大型底栖动物k-优势度曲线位于近岸浅水域曲线之上,表明生物多样性由河口向近岸升高,而由近岸向深水则降低。大型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春、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数、丰度和生物量与水深呈显著的负相关,秋季种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也与水深呈显著的负相关性,而夏季仅生物量与水深呈显著的负相关;春、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数、生物量、丰度、多样性指数和种类均匀度与盐度的相关性不显著,但是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数、丰度、多样性指数和种类均匀度与盐度呈显著正相关。单位面积(0.2 m2)内,珠江口及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在近岸浅水区较深水区和河口生物多样性高,且生物量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k-优势度曲线 珠江口
原文传递
珠江口及邻近海域水质状况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周燕遐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4-30,共7页
为了解近年来珠江口水域的环境质量,及该水域与其邻近水域的环境质量差异,本文利用1993年有关环境调查数据,选用适当的评价模式,对主要污染物的特征值进行了统计、计算。根据水域的环境特点,划分出六个评价区,对主要污染物质进行分析、... 为了解近年来珠江口水域的环境质量,及该水域与其邻近水域的环境质量差异,本文利用1993年有关环境调查数据,选用适当的评价模式,对主要污染物的特征值进行了统计、计算。根据水域的环境特点,划分出六个评价区,对主要污染物质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对各区水质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珠江口及其邻近水域的主要污染物质为无机氮和油类。珠江口水域水质污染较其邻近水域严重;珠江口北部较珠江口南部水域水质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水质 海域 水质污染
下载PDF
一种新的海水富营养化模糊评价方法 被引量:8
4
作者 熊德琪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0-35,共6页
本文根据模糊集理论中权距离的概念和层次分析理论,提出一种新的海水富营养化模糊评价方法。将其应用于珠江河口海水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结果表明珠江河口水质基本良好,属中等营养水平。
关键词 海水 富营养化 模糊评价 水质
下载PDF
珠江口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关键问题探讨 被引量:7
5
作者 何用 高时友 +1 位作者 徐峰俊 胡晓张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66,共7页
河口潮流、波浪、泥沙、盐度构成了一个极其复杂的耦合系统,将波浪、盐度作为影响泥沙运动的重要因子,与波浪模型和盐度模型耦合,提出了珠江口潮流泥沙模型构架。分析了珠江口泥沙絮凝、泥沙起动、波浪作用下的挟沙力等泥沙数学模型关... 河口潮流、波浪、泥沙、盐度构成了一个极其复杂的耦合系统,将波浪、盐度作为影响泥沙运动的重要因子,与波浪模型和盐度模型耦合,提出了珠江口潮流泥沙模型构架。分析了珠江口泥沙絮凝、泥沙起动、波浪作用下的挟沙力等泥沙数学模型关键问题。以盐度对河口泥沙絮凝的影响分析为基础,根据计算得到的不同径、潮动力作用下河口盐度分布,实现了泥沙絮凝沉速进行实时修正;通过影响河口滩、槽挟沙能力主导因子的识别,提出了一套水流挟沙能力实测资料筛选的方法,建立了波、流共同作用下河口水流挟沙力公式,并以此计算潮波作用下的挟沙力。研究完善了模型的辅助方程,为珠江口泥沙精细模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潮流泥沙 泥沙起动 挟沙力
下载PDF
珠江口黄茅海河口湾泥沙来源和运移过程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杨雪舞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53-62,共10页
本文根据重矿物分散流分析和沉积物运移方向的定量统计,研究了珠江日黄茅海河口湾的泥沙来源和运移。重矿物分散流分析表明黄茅海河口湾的泥沙来源除了流域径流来沙外,河口湾周围小河输沙和湾内外岛屿供沙也是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其中... 本文根据重矿物分散流分析和沉积物运移方向的定量统计,研究了珠江日黄茅海河口湾的泥沙来源和运移。重矿物分散流分析表明黄茅海河口湾的泥沙来源除了流域径流来沙外,河口湾周围小河输沙和湾内外岛屿供沙也是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其中上川岛的SW向来沙是一股重要的泥沙流。在此基础上的泥沙运移方向的定量统计证实了上述分析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矿物 泥沙来源 泥沙运移 黄茅海
下载PDF
基于Matlab和灰色模型GM(1,1)预测海岸线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余威 吴自银 傅斌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4-408,共5页
使用灰色模型的"少数据"建模寻求现实规律的良好特性用于海岸线变迁预测,结合MATLAB强大的计算能力,解决了灰色预测模型在矩阵计算方面复杂的问题。利用1975-2005年珠江口内伶仃洋海区6个时期的海图提取局部时序海岸线,设置... 使用灰色模型的"少数据"建模寻求现实规律的良好特性用于海岸线变迁预测,结合MATLAB强大的计算能力,解决了灰色预测模型在矩阵计算方面复杂的问题。利用1975-2005年珠江口内伶仃洋海区6个时期的海图提取局部时序海岸线,设置原点和28条侧线,使用侧线与海岸线的交点,建立灰色模型GM(1,1)模型原始数列,使用MATLAB编制程序计算出海岸线变化的预测点,并使用2005年实际海岸线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灰色模型GM(1,1)进行海岸线预测是合理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模型GM(1 1) 海岸线 珠江口 MATLAB软件 预测
下载PDF
珠江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被引量:143
8
作者 刘芳文 颜文 +2 位作者 王文质 古森昌 陈忠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38,共5页
对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及富集状况进行了分析 ,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生态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Zn、Cr、Cu、Cd等重金属含量呈现由西北渐向东南递减的变化特点 ,而Pb、As、Hg等... 对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及富集状况进行了分析 ,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生态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Zn、Cr、Cu、Cd等重金属含量呈现由西北渐向东南递减的变化特点 ,而Pb、As、Hg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布无明显规律 ;这些重金属中 ,以Hg的富集程度最高 ,其余元素的富集均较低。生态危害评价显示 ,除Hg属中等危害程度外 ,其余的重金属元素均属轻微危害程度 ;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程度的顺序为Hg >Cd >Pb >Cu >As>Cr>Z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生态危害评价 沉积物 珠江口
下载PDF
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氮、磷的形态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124
9
作者 岳维忠 黄小平 孙翠慈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1-117,共7页
珠江口是生态敏感的典型河口区,也是富营养化和赤潮多发区。为了搞清楚该区域沉积物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及平面分布特征,进一步研究营养盐在沉积物-水体间的循环机制,同时也为珠江口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对珠江口16个站位... 珠江口是生态敏感的典型河口区,也是富营养化和赤潮多发区。为了搞清楚该区域沉积物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及平面分布特征,进一步研究营养盐在沉积物-水体间的循环机制,同时也为珠江口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对珠江口16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中氮、磷的形态、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其中总氮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无机氮提取后直接测定各形态含量,各种形态的磷采用化学分步提取法进行。提取液中硝酸盐氮用锌-镉还原法,亚硝酸盐氮用重氮-偶氮比色法,氨氮用靛酚蓝法,无机磷酸盐用磷钼蓝法测定。沉积物中TOC的测定用重铬酸钾氧化-还原滴定法。在测定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单项指标标准指数法对沉积物中氮和磷的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总氮的含量较高,平均值高达1649mg/kg;有机氮所占的比例很高,平均达83.17%,平均含量为1374mg/kg;氨氮是无机氮的主要形式,平均占无机氮的98%,平均含量为209.64mg/kg;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在沉积物无机氮中比例很低,平均值为54.87mg/kg。表层沉积物中总磷的含量平均值为455.94mg/kg;有机磷占总磷含量的39.41%,平均含量为179.69mg/kg;铁结合磷和铝结合磷平均含量为94.97mg/kg。在平面分布上,各站间不同形态氮、磷的含量差异与陆源输入、沉积物粒径及水动力条件等因素有关。单项指标标准指数法对沉积物中氮和磷的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珠江口沉积物中总磷含量较低,标准指数都小于1;而总氮的含量较高,其标准指数变化范围为1.96—3.86,说明珠江口沉积物环境质量受氮的污染相对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 分布特征 沉积物 珠江口
下载PDF
珠江口典型水产养殖区抗生素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108
10
作者 梁惜梅 施震 黄小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4-310,共7页
抗生素作为防治细菌性疾病的药物和生长促进剂被大量应用于水产养殖业中,然而抗生素在养殖环境中的残留可能会诱导耐药性细菌的产生、对非靶生物产生毒害和对水产品消费者造成健康威胁等。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抗生素污染特征的研究主要... 抗生素作为防治细菌性疾病的药物和生长促进剂被大量应用于水产养殖业中,然而抗生素在养殖环境中的残留可能会诱导耐药性细菌的产生、对非靶生物产生毒害和对水产品消费者造成健康威胁等。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抗生素污染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河流、河口湾和污水处理厂等水环境中,而对水产养殖区抗生素污染的研究较少。利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调查了3种磺胺类、3种喹诺酮类、1种四环素类和2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珠江口典型水产养殖区水和沉积物中的含量水平,揭示其在典型水产养殖环境中的污染现状与分布特征,以期为我国水产养殖区抗生素的环境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所有样品中磺胺类抗生素均未检出,其他3类抗生素残留浓度和检出率大小顺序为喹诺酮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水和沉积物中分别检出2类3种(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和四环素)和3类5种(诺氟沙星、氧氟沙星、恩诺沙星、四环素和脱水红霉素)抗生素残留,平均质量浓度分别在7.63~59.00ng·L-1和0.97~85.25ng.g-1之间。沉积物中抗生素检出率和种类均比水中的高,表明沉积物既是抗生素的储存库又是水中抗生素潜在的污染源。相同养殖模式下,养殖时间越长,抗生素的总量越高,显示出抗生素的累积效应。珠江口水产养殖区废水的排放可能是周围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污染 沉积物 水产养殖区 珠江口
下载PDF
珠江口近百年来富营养化加剧的沉积记录 被引量:79
11
作者 贾国东 彭平安 傅家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8-165,共8页
由于土地利用和人类活动加剧所导致的营养元素由河流输入的增加是引起河口港湾地区富营养化趋势增强的重要原因 ,由此引发的赤潮在中国沿海地区呈现越来越频繁的趋势。本文通过珠江口两个沉积柱状样 (ZJ6和ZJ1 0 )揭示了该水域近百年来... 由于土地利用和人类活动加剧所导致的营养元素由河流输入的增加是引起河口港湾地区富营养化趋势增强的重要原因 ,由此引发的赤潮在中国沿海地区呈现越来越频繁的趋势。本文通过珠江口两个沉积柱状样 (ZJ6和ZJ1 0 )揭示了该水域近百年来的富营养化加剧趋势。由柱状样中的TOC/TN比值判断 ,TOC是陆源和水生两种来源的混合物。在假设陆源和水生有机质C/N比值分别为 5和 2 0后 ,计算了在沉积物中两种来源有机碳的含量得到 :两钻孔柱状样中水生有机碳、总氮、生物硅、陆源有机碳沉积通量自 2 0世纪 2 0年代到 90年代呈明显升高趋势 ,分别增加了 2 .0、3 .6、2 .9、1 2 .0倍 (ZJ6 )和 5 .4、6 .8、5 .5、1 0 .6倍 (ZJ1 0 )。这一趋势与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此期间 ,特别是 5 0年来生产力的迅速提高趋势相对应。两钻孔柱状样中生物硅沉积通量的增加幅度逐渐超出水生有机碳沉积通量的增加幅度 ,表明硅藻是富营养化的敏感藻类。目前 ,Si相对于N、P还不是珠江口水域的限制性营养元素 ,但若不对水域的营养物进行有效管理以平衡营养元素间的比例关系和减弱富营养化趋势 ,珠江口的浮游生物种群结构和底层水的溶解氧含量将受到严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富营养化 生物硅 有机碳 沉积记录 生物硅 总有机碳
下载PDF
珠江口红树林湿地演变的遥感分析 被引量:79
12
作者 黎夏 刘凯 王树功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6-34,共9页
广东拥有全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湿地。但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该湿地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利用多时相的遥感图像和专家系统方法对珠江口红树林湿地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合雷达遥感图像,对红树林群落分类及生物量估算进行了研究... 广东拥有全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湿地。但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该湿地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利用多时相的遥感图像和专家系统方法对珠江口红树林湿地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合雷达遥感图像,对红树林群落分类及生物量估算进行了研究,改善了单独使用光学遥感的不足。获得了试验区红树林的变化趋势、类型分布及生物量等情况,为红树林湿地的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信息和新的监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红树林 湿地 雷达遥感
下载PDF
珠江口海岸线变化的遥感监测 被引量:69
13
作者 朱小鸽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22,共4页
珠江口、香港及澳门地区海岸线的变化近十几年来十分迅速 ,采用常规方法及时、定量地测量这种变化十分困难。本研究应用多时相Landsat卫星遥感图像 ,采用神经网络分类方法 ,监测海岸线的变化并计算增长的陆地面积。结果表明 ,人为的围... 珠江口、香港及澳门地区海岸线的变化近十几年来十分迅速 ,采用常规方法及时、定量地测量这种变化十分困难。本研究应用多时相Landsat卫星遥感图像 ,采用神经网络分类方法 ,监测海岸线的变化并计算增长的陆地面积。结果表明 ,人为的围海造田 ,香港、澳门机场及相关高速公路、港口等设施的建设是海岸线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海岸线变化 遥感监测 神经网络分类 海洋监测
下载PDF
珠江干流河口水体有机氯农药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52
14
作者 杨清书 麦碧娴 +2 位作者 傅家谟 盛国英 王静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0-156,共7页
珠江干流河口 6个水样均检出有 2 1种有机氯农药 (OCPs) .OCPs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 ,洪、枯季珠江干流河口水体中OCPs总量 (颗粒相和溶解相 )分别是 9 7~ 2 6 3ng/L、4 1 7~ 12 2 5ng/L ;珠江干流河口水体中 ∑ 六六六和 ∑ 其它OCP... 珠江干流河口 6个水样均检出有 2 1种有机氯农药 (OCPs) .OCPs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 ,洪、枯季珠江干流河口水体中OCPs总量 (颗粒相和溶解相 )分别是 9 7~ 2 6 3ng/L、4 1 7~ 12 2 5ng/L ;珠江干流河口水体中 ∑ 六六六和 ∑ 其它OCPs的浓度 ∑ DDTs的浓度 .OCPs含量的季节变化明显 ,枯季水体中OCPs的含量明显高于洪季的含量 .OCPs的含量和分布表明 ,珠江干流河口沿程存在不同的OCPs化合物输入 ,特别是东江网河区OCPs的输入对狮子洋水体中OCPs含量的影响较为突出 ,这种非点源污染特性在洪季表现更为突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 时空分布 珠江干流河口
下载PDF
珠江口海域污染的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 被引量:71
15
作者 张景平 黄小平 +2 位作者 江志坚 黄道建 黄良民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76,共8页
利用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分别对珠江口海域2006年7月和2007年3月调查的数据进行污染程度评价,并讨论利用多样性指数评价的合理性。结果表明珠江口海域的污染等级处于中度污染至严重污染之间,其中利用水质化学因子进行综合... 利用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分别对珠江口海域2006年7月和2007年3月调查的数据进行污染程度评价,并讨论利用多样性指数评价的合理性。结果表明珠江口海域的污染等级处于中度污染至严重污染之间,其中利用水质化学因子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为严重污染,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评价的结果为轻中污染至重污染。本研究认为利用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评价海域水质污染程度比利用浮游植物或底栖生物的多样性指数评价海域水质污染程度更加合理,但其评价标准仍有待更多的调查来验证和修正。同时,利用不同类群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对海洋水质与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有时会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实际评价中不能单从一种指数结果就轻易下定论,结合理化监测结果,才能得到符合实际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综合污染指数 多样性指数 评价 珠江口
下载PDF
珠江口水域鱼虾类重金属残留的调查 被引量:58
16
作者 魏泰莉 杨婉玲 +2 位作者 赖子尼 张琦 刘锰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2-176,共5页
于 2 0 0 0年 5~ 6月、10~ 11月对珠江口区 4个入海口 (虎门、蕉门、横门和磨刀门 )进行取样调查 ,10个采样点共采得鱼虾类样品 2 4种 ,分属 2 1科。进行Cu、Zn、Pb、Cd、Ni、As、Cr的肌肉残留分析 ,并与 1986年和 1999年调查结果进... 于 2 0 0 0年 5~ 6月、10~ 11月对珠江口区 4个入海口 (虎门、蕉门、横门和磨刀门 )进行取样调查 ,10个采样点共采得鱼虾类样品 2 4种 ,分属 2 1科。进行Cu、Zn、Pb、Cd、Ni、As、Cr的肌肉残留分析 ,并与 1986年和 1999年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2 0 0 0年珠江口生物体主要残留物为As、Cd、Pb ,其污染负荷比分别为 36 .8%、2 5 .6 %和 19.8% ;Cu和Cd检出率最高 ,皆为 10 0 % ;As、Cd超标率最高 ,分别为 2 3.2 %和 16 .9%。方差分析显示 ,丰水期 (5~ 6月 )与枯水期 (10~ 11月 )Zn、As、Cr、Ni的平均残留量差异显著 ;对于不同生活水层和不同食性的鱼类 ,Cu的平均残留量差异极显著 ,呈底层 >中下层 >中上层 ,而其他 6种元素无显著差异。鱼、虾肌肉重金属污染综合指数均值为 0 .4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水域 经济水产动物 重金属残留 水质监测
下载PDF
珠江口鱼类组成分析 被引量:56
17
作者 李永振 陈国宝 孙典荣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2-317,共6页
根据 1998年珠江口水域尖尾罟网和掺缯网周年月度渔业资源调查资料 ,采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珠江口鱼类的种类组成、生物学特征及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珠江口水域的鱼类主要是沿岸或河口性的小型鱼类 ,棘头梅... 根据 1998年珠江口水域尖尾罟网和掺缯网周年月度渔业资源调查资料 ,采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珠江口鱼类的种类组成、生物学特征及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珠江口水域的鱼类主要是沿岸或河口性的小型鱼类 ,棘头梅童鱼、皮氏叫姑鱼、银鲳、孔虎鱼、红狼牙虎鱼、触角沟虎鱼、矛尾虎鱼、拟矛尾虎鱼、眶棘双边鱼、双线舌鳎、半滑舌鳎、凤鲚、勒氏短须石首鱼、丽叶、前鳞骨鲻、龙头鱼、带鱼、短带鱼、小带鱼、鳓鱼、黄鲫、日本、康氏小公鱼、黄吻棱、棕腹刺、黄鳍东方、火枪乌贼、杜氏枪乌贼等 ,是珠江口鱼类组成的主体。鱼类组成的季节变化明显 ,但底栖种类和中上层种类存在着时间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种类组成 生物学特征 季节变化 珠江口
下载PDF
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赤潮的研究 被引量:39
18
作者 钱宏林 梁松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9-74,共6页
珠江口水域赤潮生物种类繁多,达98种(其中有些是有毒或有害种类),是发生赤潮的潜因。本文列举了发生在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赤潮事件和危害,阐述了1998年春季珠江口发生的大规模、持续时间长、危害程度大的密氏裸甲藻赤潮事... 珠江口水域赤潮生物种类繁多,达98种(其中有些是有毒或有害种类),是发生赤潮的潜因。本文列举了发生在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赤潮事件和危害,阐述了1998年春季珠江口发生的大规模、持续时间长、危害程度大的密氏裸甲藻赤潮事件,结果表明:赤潮生物密度平均为36×106个/dm3(063×106~76×106个/dm3),造成经济损失35亿元,其中香港30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毒素 密氏裸甲藻 珠江口 海洋污染
下载PDF
珠江口南沙河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50
19
作者 任辉 田恬 +1 位作者 杨宇峰 王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7729-7740,共12页
随着城市生态健康理念的提出,城市河涌生态健康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为更好的了解河涌的水环境和浮游植物现状,于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对珠江口南沙河涌8个站位水环境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共发现浮游植物164种(属)... 随着城市生态健康理念的提出,城市河涌生态健康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为更好的了解河涌的水环境和浮游植物现状,于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对珠江口南沙河涌8个站位水环境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共发现浮游植物164种(属),隶属7门73属,其中以绿藻种类最多,达33属79种,占48.17%;硅藻次之,17属41种,占25%。优势种为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假鱼腥藻属(Pseudanabaena sp.)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在0.19×10~6—101.34×10~6个/L内变动,呈现单峰型,在4月发生拟菱形弓形藻(Schroederia nitzschioides)水华,14涌密度高达87.38×10~6个/L,随后因强降雨细胞密度骤降。浮游植物群落的季节演替基本符合PEG(Plankton Ecology Group)模型,从冬季的硅藻,到春夏季的绿藻,再到秋季的蓝藻。One-way ANOVA分析显示,各月份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差异显著(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绿藻细胞丰度变化主导着浮游植物总丰度的变化(r=0.454,P<0.01)。运用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物种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对水体进行评价表明,调查水体呈中度污染。相关加权营养状态指数表明,河涌全年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浮游植物聚类分析表明,时间异质性较高,总体相似性较低;空间上相似性较高,人为活动可能是导致空间差异的关键因子。冗余分析显示,叶绿素a、溶解氧、盐度、水温、总氮和p H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关系最为密切。p H对硅藻门浮游植物影响较大,碱性条件适宜直链藻生长,春季水华形成的驱动因子是盐度、温度和总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河涌 浮游植物 聚类分析 冗余分析
下载PDF
多环芳烃在珠江口表层水体中的分布与分配 被引量:44
20
作者 罗孝俊 陈社军 +3 位作者 余梅 麦碧娴 盛国英 傅家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385-2391,共7页
为了解河口海岸带水体中多环芳烃(PAHs)的时空分布及其在水体及颗粒相中的分配及其控制因素,于2003年4月(春季)和2002年7月(夏季)采集了珠江河口及近海表层水体,采用GC-MS分析了水体中PAHs,结果表明,珠江河口及近海表层水体中多... 为了解河口海岸带水体中多环芳烃(PAHs)的时空分布及其在水体及颗粒相中的分配及其控制因素,于2003年4月(春季)和2002年7月(夏季)采集了珠江河口及近海表层水体,采用GC-MS分析了水体中PAHs,结果表明,珠江河口及近海表层水体中多环芳烃浓度春季(颗粒相:4.0~39.1 ng/L;溶解相:15.9~182.4 ng/L)高于夏季(颗粒相:2.6~26.6 ng/L,溶解相:13.0~28.3 ng/L)。河流径流、悬浮颗粒物含量及光降解程度是控制水体PAHs浓度的主要因素,水体中以3环PAHs为主,伶仃洋内样品比珠江口外样品相对富集5,6环PAHs,夏季样品较春季样品相对富集3环PAHs,颗粒物的来源和组成是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PAHs在颗粒相及水相中的分配系数(Kp)随颗粒有机碳含量、水体盐度增加而增加,随悬浮颗粒物含量增加而减少。有机碳归一化分配系数(lgKOC)与辛醇/水分配系数(lgKOW)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但高于线性自由能关系模拟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PAHs) 珠江口 分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