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花生病害的种类及其防治措施 被引量:28
1
作者 游春平 傅莹 +2 位作者 韩静君 刘开启 郑奕雄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97-101,共5页
根据历年资料统计,我国花生侵染性病害有24种,其中真菌性病害17种、病毒性病害4种,以及细菌性病害、线虫病害、植原体病害各1种。介绍了我国11种花生主要病害的发生特点以及防治措施,并列出了其它次要花生病害的病原、症状特点,为花生... 根据历年资料统计,我国花生侵染性病害有24种,其中真菌性病害17种、病毒性病害4种,以及细菌性病害、线虫病害、植原体病害各1种。介绍了我国11种花生主要病害的发生特点以及防治措施,并列出了其它次要花生病害的病原、症状特点,为花生病害的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病害 发生特点 防治对策
下载PDF
花生2种叶部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被引量:2
2
作者 孙仲永 《农业灾害研究》 2015年第5期5-7,共3页
介绍了花生2种常见叶部病害——花生炭疽病和花生焦斑病的侵染循环和发生规律,指出各病害的危害症状及识别特征。提出防治花生炭疽病和花生焦斑病应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采用以铲除菌源和药剂保护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为降... 介绍了花生2种常见叶部病害——花生炭疽病和花生焦斑病的侵染循环和发生规律,指出各病害的危害症状及识别特征。提出防治花生炭疽病和花生焦斑病应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采用以铲除菌源和药剂保护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为降低种植户的经济损失,增加其经济效益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病害 花生炭疽病 花生焦斑病 危害症状 识别 防治
下载PDF
丝核菌(Rhizoctonia spp.)对花生的为害及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鄢洪海 张茹琴 +2 位作者 迟玉成 徐曼琳 夏淑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62-867,共6页
为了明确区分花生叶腐病、纹枯病、立枯病和果壳褐斑病症状特点,并了解丝核菌(Rhizoctonia spp.)对花生的为害和发病规律,采用PDA、WA培养基分离及纯化病原菌,显微观察其形态特征,采用涂抹和菌饼法接种测定其致病性,并通过菌丝融合群... 为了明确区分花生叶腐病、纹枯病、立枯病和果壳褐斑病症状特点,并了解丝核菌(Rhizoctonia spp.)对花生的为害和发病规律,采用PDA、WA培养基分离及纯化病原菌,显微观察其形态特征,采用涂抹和菌饼法接种测定其致病性,并通过菌丝融合群和r DNA-ITS同源性分析研究了不同病原菌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花生叶腐病菌、纹枯病菌和立枯病菌菌丝粗壮,平均直径6.8-9.4μm,多核,无锁状联合,近直角分枝,分枝处缢缩,分枝不远处常伴有分隔,具典型的立枯丝核菌R.solani特征。但三种病菌菌株之间没发现菌丝相互完全融合现象,表明它们并不相同。菌丝融合群和分子生物学测定结果表明:花生叶腐病菌是AG-1-IA,花生立枯病菌是AG-1-IC,花生纹枯病菌是AG-4;而花生果壳褐斑病菌为双核丝核菌,具体种类有待进一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病害 丝核菌 菌丝融合群 ITS同源性 病原关系
下载PDF
特谱唑在花生上应用的技术与效果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董炜博 石延茂 +2 位作者 赵志强 刘歧茂 赵敦田 《花生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8-12,16,共6页
研究表明 ,用特谱唑拌种能抑制花生种子的萌发 ,推迟出苗 ;喷施特谱唑对花生较为安全 ,每公顷用特谱唑 375g喷施 2次或 750 g喷施 1次对花生褐斑病及黑斑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对叶腐病、白绢病等也有较好的兼治作用 ,并能有效控制花生徒... 研究表明 ,用特谱唑拌种能抑制花生种子的萌发 ,推迟出苗 ;喷施特谱唑对花生较为安全 ,每公顷用特谱唑 375g喷施 2次或 750 g喷施 1次对花生褐斑病及黑斑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对叶腐病、白绢病等也有较好的兼治作用 ,并能有效控制花生徒长 ,明显提高花生的结果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特谱唑 生长调节 病害防治 杀菌剂 使用
下载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ZHX-7的分离鉴定及抑菌促生效果
5
作者 李莹 宋新颖 +3 位作者 何康 郭志青 于静 张霞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9-236,共8页
为获得高效拮抗花生病害的生防微生物,以花生冠腐病菌为指示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对峙法,从山东莱西采集的花生连作田的病、健株根际土壤样品中筛选到1株高效生防菌株,编号为ZHX-7。结合形态学特征和16S rDNA、gyrB序列分析,确定... 为获得高效拮抗花生病害的生防微生物,以花生冠腐病菌为指示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对峙法,从山东莱西采集的花生连作田的病、健株根际土壤样品中筛选到1株高效生防菌株,编号为ZHX-7。结合形态学特征和16S rDNA、gyrB序列分析,确定ZHX-7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ZHX-7的菌悬液、无菌发酵液和挥发性气体对花生白绢病菌、基腐病菌、网斑病菌和轮斑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均达到极显著的水平,平板对峙试验表明ZHX-7的菌悬液对花生白绢病菌、基腐病菌、网斑病菌和轮斑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64.40%、70.37%、77.43%和65.32%。在以ZHX-7无菌发酵液稀释10倍的PDA培养基上,花生白绢病菌、基腐病菌、网斑病菌和轮斑病菌菌丝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7.81%、52.16%、23.52%和69.93%。双皿对扣试验表明ZHX-7的挥发性气体对花生白绢病菌、基腐病菌、网斑病菌和轮斑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6.82%、35.40%、81.70%和44.19%。ZHX-7可产生蛋白酶、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等次级代谢产物;此外,在温室盆栽条件下,ZHX-7有菌发酵液明显促进了花生的生长,同对照相比,鲜质量、干质量分别增加31.24%和26.47%,并且ZHX-7有菌发酵液明显提高了花生对白绢病的抗性,防效达到51.76%。综上所述,本研究筛选获得的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ZHX-7,能够抑制多种花生病原真菌,同时促进花生生长,是一株具有宽广拮抗谱的多功能菌株,具有较好的生防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花生病害 分离鉴定 抑菌率 生物防治 促生作用 白绢病菌
下载PDF
辽宁花生病虫发生危害及种类鉴定 被引量:14
6
作者 傅俊范 杨凤艳 +2 位作者 周如军 王大洲 薛彩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4-147,共4页
近年来辽宁花生产业迅猛发展,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2011年对辽宁花生主产区系统调查发现病虫害共27种,其中病害10种,虫害17种。危害较严重的病虫害分别是花生网斑病、褐斑病、疮痂病、蛴螬、双斑长跗萤叶甲、尺蠖。
关键词 花生病虫害 病虫调查 种类鉴定
下载PDF
防治花生叶部病害有效药剂筛选及增产效果试验 被引量:5
7
作者 张贵国 吕敬军 +5 位作者 陈效东 陈香艳 魏萍 冷鹏 唐洪杰 赵存花 《山东农业科学》 2010年第5期96-97,102,共3页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4种杀菌剂对花生叶部病害的防治及增产效果。结果表明,爱苗防治效果达64.8%,阿米西达、甲基托布津效果不理想,三唑铜效果最差。使用爱苗,单株结果数比对照多7.5个,饱果数多5.0个,双仁果多2.6个,百果重高12.4 g,...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4种杀菌剂对花生叶部病害的防治及增产效果。结果表明,爱苗防治效果达64.8%,阿米西达、甲基托布津效果不理想,三唑铜效果最差。使用爱苗,单株结果数比对照多7.5个,饱果数多5.0个,双仁果多2.6个,百果重高12.4 g,百仁重高3.9 g;666.7m2产量351.33 kg,比对照增产112.83 kg,增产率47.3%,增加经济效益477.15元。使用爱苗具有良好的防病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叶部病害 防治效果 增产效果
下载PDF
北京地区花生病毒病及流行规律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宗义 许泽永 +2 位作者 马凤英 许贺平 蔡祝南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27-232,共6页
1985—1987年研究表明北京地区花生上流行的病害主要有黄瓜花叶病毒CA株系(CMV-CA)引起的黄花叶病害和花生轻斑驳病毒(PMMV)引起的轻斑驳病害。血清鉴定451份花生病害样品,黄花叶病害样品受CMV-CA侵染占95.7%,轻斑驳病害样品受PMMV侵染... 1985—1987年研究表明北京地区花生上流行的病害主要有黄瓜花叶病毒CA株系(CMV-CA)引起的黄花叶病害和花生轻斑驳病毒(PMMV)引起的轻斑驳病害。血清鉴定451份花生病害样品,黄花叶病害样品受CMV-CA侵染占95.7%,轻斑驳病害样品受PMMV侵染占91.3%,中后期病害样品受CMV-CA和PMMV复合感染较普遍。CMV种传率2%左右,种传病苗在花生出苗后开始出现,6月病害进入高峰。三年CMV-CA流行程度明显不同,主要取决于苗期蚜虫发生早晚、发生量及苗期降雨量。PMMV种传率低于1%,病苗出现稍晚,但病害扩散快,6月上旬进入高峰,7月上、中旬发病率达100%。三年流行程度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病毒病 黄瓜 花叶病毒 流行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花生病毒病防治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许泽永 张宗义 +3 位作者 陈坤荣 马凤英 许贺平 蔡祝南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69-74,共6页
应用无毒花生种子防治黄瓜花叶病毒(CMV)和花生轻斑驳病毒(PMMV)效果显著,在与大田毒源花生隔离500米条件下基本控制住两种病毒病发生。覆膜栽培有减轻两种病毒病特别是CMV引起的黄花叶病毒病的效果。在病区大面积隔离繁殖无CMV病毒种... 应用无毒花生种子防治黄瓜花叶病毒(CMV)和花生轻斑驳病毒(PMMV)效果显著,在与大田毒源花生隔离500米条件下基本控制住两种病毒病发生。覆膜栽培有减轻两种病毒病特别是CMV引起的黄花叶病毒病的效果。在病区大面积隔离繁殖无CMV病毒种子获得成功,应用无CMV病毒种子和覆膜栽培示范获得显著防病效果。34个花生栽培品种和资源材料田间抗性鉴定,未发现有抗性品种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病毒病 无毒种子 覆膜栽培
原文传递
药剂防治花生病毒病试验报告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宗义 陈坤荣 +2 位作者 许泽永 方小平 晏立英 《花生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19,共3页
试验结果说明 ,应用治毒灵浸种 ,对黄瓜花叶病毒 (CMV)在花生中种传有抑制作用 ;对由花生条纹病毒 (PStV)引起的花生轻斑驳病害防治效果达 4 9.5%左右 ,NS - 83、植病灵、抗蚜威、氧化乐果和甲胺磷防效较差。应用病毒A、病毒必克和植病... 试验结果说明 ,应用治毒灵浸种 ,对黄瓜花叶病毒 (CMV)在花生中种传有抑制作用 ;对由花生条纹病毒 (PStV)引起的花生轻斑驳病害防治效果达 4 9.5%左右 ,NS - 83、植病灵、抗蚜威、氧化乐果和甲胺磷防效较差。应用病毒A、病毒必克和植病灵Ⅱ号防治CMV引起的花生黄花叶病害效果分别为38.8%、2 8.7%和 2 3.3% ,经新复极差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病毒病 药剂防治 治毒灵 传播规律
下载PDF
底施涕灭威可有效预防花生病毒病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莉莉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69-570,共2页
为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在滦县滦州镇进行了底施涕灭威预防花生病毒病的药效试验。在有大量蚜源的地块,以施15%涕灭威颗粒剂45kg/hm2进行对比试验,结果底施涕灭威的试验处理结的果多、果大,畸形、变小的病果很少,对照地块结果数明显减少... 为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在滦县滦州镇进行了底施涕灭威预防花生病毒病的药效试验。在有大量蚜源的地块,以施15%涕灭威颗粒剂45kg/hm2进行对比试验,结果底施涕灭威的试验处理结的果多、果大,畸形、变小的病果很少,对照地块结果数明显减少,且所结的果绝大多数畸形、变小。因此在没有特效药剂防治花生病毒病的情况下,底施涕灭威预防花生病毒病是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病毒病 蚜虫 底施涕灭威
下载PDF
花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及关键措施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立光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年第11期173-174,共2页
我国是世界花生第一生产大国,年产量超过1 400×10^4t,占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随着花生种植面积的扩大,出现的病虫害严重影响了花生的产量,因此,科学地对花生病虫害进行防治是目前的紧要目标。文章主要... 我国是世界花生第一生产大国,年产量超过1 400×10^4t,占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随着花生种植面积的扩大,出现的病虫害严重影响了花生的产量,因此,科学地对花生病虫害进行防治是目前的紧要目标。文章主要论述了花生病虫害的病因、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以及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病虫害 防治 重要性 关键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