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规范竞争与互补——以建设和平为例 被引量:19
1
作者 何银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5-121,159,共17页
目前,国际关系学界鲜有关于规范竞争问题的系统性、理论性研究。根据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三大主流学派和英国学派的理论逻辑,规范竞争是一种二元对立的静态关系,必然出现一方胜出的零和结果。作者借鉴中国思维的过程视角,将规范竞争看做是... 目前,国际关系学界鲜有关于规范竞争问题的系统性、理论性研究。根据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三大主流学派和英国学派的理论逻辑,规范竞争是一种二元对立的静态关系,必然出现一方胜出的零和结果。作者借鉴中国思维的过程视角,将规范竞争看做是一个动态过程,并提出理论假设:规范竞争导致规范互补。作者提出在建设和平的实践场景中.中国的对外援助和投资等国际行为传播了"发展和平"规范,该规范与"自由和平"规范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在案例研究部分,作者提出在"自由和平"规范与"发展和平"规范相互竞争的利比里亚,建设和平的效果要好于"自由和平"规范独霸的海地。这样的差异表明,两个和平规范之间的竞争不但有助于改善建设和平的效果,还有利于它们共同传播。最近几年建设和平领域出现的一些新动向表明。"自由和平"与"发展和平"这两个和平规范,已经出现了相互学习和互为补充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竞争 互动过程 规范共存 规范互补 建设和平
原文传递
阿富汗政治和解的困局与前景 被引量:7
2
作者 钱雪梅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0-127,7,共29页
本文从内外两个维度梳理阿富汗四十年政治和解努力及其基本特点,分析当前和解的困局以及在中长期阻碍和解进程的结构性障碍,并进一步探究和解的前提条件。迄今阿富汗的对外和解取得了成功,国内和解却一再失败。对外和解成功的关键在于... 本文从内外两个维度梳理阿富汗四十年政治和解努力及其基本特点,分析当前和解的困局以及在中长期阻碍和解进程的结构性障碍,并进一步探究和解的前提条件。迄今阿富汗的对外和解取得了成功,国内和解却一再失败。对外和解成功的关键在于交战大国改变了战争意志,其变化的具体过程各异,最后都以撤军结束战争。对内和解屡屡失败的核心症结是交战各方的权力斗争。当前和解进程的首要障碍是塔利班坚持边打边谈,谋求利益最大化。2020年塔利班与加尼政府关于"程序原则"的争执,矛头已直接指向国体和政体。谈判各方之间缺乏政治互信、各方内部的矛盾和分歧、外国力量干预、政治生态"利战"而不"利和",则是影响阿富汗和解进程主要的结构性障碍。因此,当前的政治和解进程既是宝贵的机遇,也是脆弱和可逆的。阿富汗的和平建设离不开四个前提条件:交战各方真诚的和平意愿与妥协精神、包容性和解、国家经济发展、国际社会的积极支持。阿富汗要摆脱战争、实现和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富汗 政治和解 塔利班 内战 建设和平 美国—塔利班和平协定
原文传递
Peacebuilding Is Social Work:From Political Science to Social Psychology
3
作者 Alexandra Gray Basilio Monteiro 《Sociology Study》 2024年第2期91-97,共7页
For the longest time,peacemaking and peacekeeping were the only post-factum interventions to resolve armed conflicts usually related to a nation-state’s borders or territory.Peacebuilding has its origins in sociology... For the longest time,peacemaking and peacekeeping were the only post-factum interventions to resolve armed conflicts usually related to a nation-state’s borders or territory.Peacebuilding has its origins in sociology(Galtung,1969;1975)and is used today as a preferred concept in matters of conflict.However,this paper explores why peacebuilding,as the Secretary General of the United Nations advocates in A New Agenda for Peace,must become a nonlinear and contextual process that promotes the prevention of conflict and invites a transformative approach to addressing the linkages between peace,security,and climate.Furthermore,this paper advocates that peacebuilding grounded in social psychology and social anthropology will bring about transformative outcomes as it will build relationships at the community level and become a preventive tool to address incipient tensions within the community.Peacebuilding as social work will benefit the community and lay the necessary foundations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Social workers are equipped to assess,analyze,and solve problems.Their capacity to do ongoing social diagnosis is a critical tool to prevent skirmishes degenerating into conflicts.Social work could be the much-needed resource to further develop theory and practice that contributes to active peacebuil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cebuilding PEACEKEEPING social work conflict prevention RECONCILIATION
下载PDF
联合国维和行动成功的条件--以东帝汶维和行动为个案 被引量:4
4
作者 何银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1-154,I0005,共25页
管理冲突和建设和平是联合国多层维和行动的两项基本功能,也就是在维持和平的同时,消除冲突根源、建立持久和平。评估维和行动成功与否,主要看维和结束后东道国是否保有稳定的局面以及和平的前景。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理论假设:维和... 管理冲突和建设和平是联合国多层维和行动的两项基本功能,也就是在维持和平的同时,消除冲突根源、建立持久和平。评估维和行动成功与否,主要看维和结束后东道国是否保有稳定的局面以及和平的前景。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理论假设:维和行动的成功有赖于三个条件,即联合国尽责、国际社会广泛支持以及具备包容性的建设和平规范。其中,前两者是基础性条件,后者是核心条件。长期以来,建设和平被产生于西方文明实践经验的自由和平所主导,其结果往往建设的是“虚幻的和平”。产生于泛东亚地区中华文明圈实践经验的发展和平可以弥补自由和平的诸多不足。东帝汶维和行动的成功案例表明,建设持久和平需要借鉴基于各种文明实践经验的和平规范,充分利用东道国的地方性知识,需要联合国、国际社会和东道国等各方行动者的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和行动 建设和平 发展和平 联合国 包容性和平规范 东帝汶
原文传递
Beyond Liberal Peacebuilding: A Critique of Liberal Peacebuilding and Exploring a Postmodern Post-liberal Hybrid Model of Peacebuilding
5
作者 Juichiro Tanab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2017年第8期447-459,共13页
One of the pressing problems with contemporary peacebuilding research is that much of the analysis focuses on thepractical and technical challenges while paying little attention to the philosophical assumptions of tho... One of the pressing problems with contemporary peacebuilding research is that much of the analysis focuses on thepractical and technical challenges while paying little attention to the philosophical assumptions of those operations.Any understanding of peacebuilding is underpinned by philosophical frameworks as they shape and orient ustowards particular strategies for peacebuilding. This paper makes a philosophical critique of liberal peacebuilding(the mainstream peacebuilding) and explores a postmodern post-liberal hybrid peacebuilding. The analysis claimsneither the categorical rejection of liberal peacebuilding nor the exclusive reliance on locally-orientedpeacebuilding. Rather, the upshot is the need for deconstructing dualistic view of either liberal peacebuilding orlocally-oriented peacebuilding so that both external liberal actors and local actors engage in jointly learning andmutually transformative process wherein both liberal international actors and local actors look beyond peaceconstructed around their narrow and restricted conception and framework to create the meanings of peace that caninterconnect the global and the loc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BERAL peacebuilding post-liberal HYBRID peacebuilding culture postmodemism
下载PDF
Engines for Peace? Extractive Industries, Host Countries,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n Post-Conflict Peacebuilding
6
作者 Päivi Lujala Siri Aas Rustad Sarah Kettenmann 《Natural Resources》 2016年第5期239-250,共12页
Extractive industries can provide great opportunities for post-conflict peacebuilding in resource-rich countries by providing revenue to finance reconstruction and set the economy back on track. However, the process o... Extractive industries can provide great opportunities for post-conflict peacebuilding in resource-rich countries by providing revenue to finance reconstruction and set the economy back on track. However, the process of resource extraction often poses challenges for peacebuilding. This article first explains the various challenges that valuable natural resources can pose in post-conflict countries, and establishes a typology of post-conflict contexts where extractive industries, the host country,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can play primary roles as peace promoters. It then elaborates on the specific roles each of these actors can play: i) what approaches are available for responsible companies that aim to be peace sensitive and even promote peace and development locally and nationally;ii) how a country that has some capacity and political will to secure long term peace and development can promote responsible exploitation;and iii) how international actors can promote responsible company and government behaviour in countries with low capacity and willingness use the natural resource base for the best of its whole po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cebuilding Natu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Extractive Industry Peace Promoter
下载PDF
从平民保护到安全治理--加强联合国与所在国政府及民间组织的合作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东燕 《国际安全研究》 2014年第3期121-135,159-160,共15页
冲突中的平民保护问题已经与人权、人道主义干预、保护责任等涉及《联合国宪章》基本原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的问题密切相关,是联合国维持和平、建设和平授权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国际法院、国际刑事法院判案的重要依据之一。虽然联合国在... 冲突中的平民保护问题已经与人权、人道主义干预、保护责任等涉及《联合国宪章》基本原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的问题密切相关,是联合国维持和平、建设和平授权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国际法院、国际刑事法院判案的重要依据之一。虽然联合国在平民保护问题上已做出相关决议,但在实践方面,其效果与预期设想还存在差距,也存在诸多困难。将"平民保护"与"安全治理"联系起来,使"平民保护"成为安全治理的一个部分,加强联合国与所在国政府和民间社会在平民保护问题上的积极合作与相互监督,这对提高联合国平民保护效果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民保护 联合国 维持和平 建设和平 安全治理 民间组织
下载PDF
冷战后日本介入国际安全事务的路径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曾探 《日本研究》 2016年第3期20-27,共8页
冷战结束后,受"政治大国"战略驱动,日本形成了三条介入国际安全事务的主要路径:在政府开发援助框架下通过"和平构建"向冲突国家渗透,在联合国框架下以维和之名积极派兵海外,在日美同盟框架下追随美国插足国际冲突... 冷战结束后,受"政治大国"战略驱动,日本形成了三条介入国际安全事务的主要路径:在政府开发援助框架下通过"和平构建"向冲突国家渗透,在联合国框架下以维和之名积极派兵海外,在日美同盟框架下追随美国插足国际冲突。通过这三条路径,日本获得了宝贵的"海外介入"经验,自卫队突破"专守防卫"限制,并逐步向外向型军事力量转变。当前,在安倍内阁大力推动下,日本的国家安全战略进入到冷战后第二个全面调整期,以"积极和平主义"为指导,其海外动武条件进一步放宽,集体自卫权得以解禁,介入国际安全事务的手段愈发凸显军事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战略 和平构建 维和行动 后方支援
下载PDF
文化与建设和平:文化分层的视角
9
作者 王学军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1-37,共7页
理解文化对建设和平的影响,需要对文化概念进行分层。作为世界观的文化影响着和平的基本概念和建设和平的根本方式;作为政治规范的文化决定了具体以何种政治组织形式和路径来重构国内秩序与和平;作为社会习俗的文化则在微观互动层次上... 理解文化对建设和平的影响,需要对文化概念进行分层。作为世界观的文化影响着和平的基本概念和建设和平的根本方式;作为政治规范的文化决定了具体以何种政治组织形式和路径来重构国内秩序与和平;作为社会习俗的文化则在微观互动层次上影响着宏观层次总体和平进程的成败。忽略任何层次文化的作用,对脆弱国家国内冲突解决与建设和平都是浅薄和危险的,准确理解文化因素的作用对国际和平行动具有重要战略价值与政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世界观 政治规范 冲突解决 建设和平
原文传递
中国联合国维和行动25年:历程、问题与前瞻 被引量:6
10
作者 吕蕊 《国际关系研究》 2015年第3期48-61,154,共15页
1989年参与纳米比亚维和行动成为中国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起点。在25年的时间里,中国迅速成长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中坚力量。军民并重、全方位参与、进步神速成为中国维和行动的重要特征。但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和平行动、联合国对维持和平行... 1989年参与纳米比亚维和行动成为中国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起点。在25年的时间里,中国迅速成长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中坚力量。军民并重、全方位参与、进步神速成为中国维和行动的重要特征。但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和平行动、联合国对维持和平行动的修正以及中国维和行动的自身不足,成为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主要障碍。尽管如此,中国在未来的联合国维和行动将会进一步加强,继续全方位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在提供安全公共产品与获取国家收益之间探索自己的维和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维和行动 安全公共产品 联合国建设和平委员会
原文传递
联合国建设和平与人的安全保护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银 《国际安全研究》 2014年第3期75-91,158,共17页
冷战后建设和平成为联合国和平行动的中心任务,与此同时,"人的安全"话语开始兴起,因此,需要把人的安全置于建设和平的实践场景中来认识。建设和平的两大支柱——制度建设和经济发展与人的安全的两大核心要素——政治安全和经... 冷战后建设和平成为联合国和平行动的中心任务,与此同时,"人的安全"话语开始兴起,因此,需要把人的安全置于建设和平的实践场景中来认识。建设和平的两大支柱——制度建设和经济发展与人的安全的两大核心要素——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之间分别存在因果关系。长期以来建设和平被建设国家的任务绑架,具体表现为"自由和平"主导了建设和平,结果是对制度建设关注有余,对经济发展照顾不足;重视了人的政治安全,却忽视了人的经济安全。这样,建设和平的结果是建设了"虚幻的和平",人的安全表现为"虚幻的安全"。崛起的中国的对外援助和经济活动传播了"发展和平"的和平规范。"发展和平"关照了被"自由和平"轻视的经济发展这一支柱,有利于保护人的经济安全。21世纪建设和平应当是"自由和平"与"发展和平"的结合,是制度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结合,而人的安全保护则应当是政治安全与经济安全的结合。这可能才是建设持久和平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 建设和平 发展和平 人的安全 自由和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