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治关系亲属化才是“和亲”的真正内涵与实质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兴成 《唐都学刊》 2017年第6期85-91,共7页
国内外学界都将我国古代的"和亲"政策理解为政治联姻,从而形成了"和亲"即政治联姻的传统"和亲"观念。然而,这一观念却与历史事实并不相符。从文献记载来看,在我国古代虽然有不少"和亲"事件确... 国内外学界都将我国古代的"和亲"政策理解为政治联姻,从而形成了"和亲"即政治联姻的传统"和亲"观念。然而,这一观念却与历史事实并不相符。从文献记载来看,在我国古代虽然有不少"和亲"事件确实包含有不同民族或政权之间联姻的内容,具有政治联姻的性质,但同时也有不少没有包含不同民族或政权之间联姻内容,而与政治联姻完全无关的历史事件也被称为"和亲"。也就是说,在我国古代既有政治联姻型"和亲",也有非政治联姻型"和亲"。显然,"和亲"即政治联姻这一论断无法涵盖我国历史上所有"和亲"史实。因此,政治联姻不是而且也不可能是"和亲"的真正内涵与实质。在我国古代绝大部分"和亲"都有一共同现象,即在"和亲"过程中,当事双方都要确立某种或某几种亲属或亲属化关系,将双方政治关系亲属化、亲情化。"和亲"的核心内容是当事双方在"和亲"过程中所确立的亲属或亲属化关系以及以此为基础而确立的相应的责任与义务。由此可见,政治关系亲属化、亲情化才是"和亲"的真正内涵与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亲 政治联姻型和亲 非政治联姻型和亲 政治关系亲属化 和亲的实质
下载PDF
解忧公主与王昭君比较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黎虎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142,共8页
解忧公主和王昭君是汉代和亲女中最为著名的两位,但是她们二人的作为和历史贡献是有差异的,虽然王昭君出塞对于巩固、维护汉匈友好关系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但是她本人在出塞之后基本上无所作为和行动,而解忧公主则在政治乃至军事等方面均... 解忧公主和王昭君是汉代和亲女中最为著名的两位,但是她们二人的作为和历史贡献是有差异的,虽然王昭君出塞对于巩固、维护汉匈友好关系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但是她本人在出塞之后基本上无所作为和行动,而解忧公主则在政治乃至军事等方面均有较大作为和行动,从而为实现汉武帝"欲与乌孙共灭胡"的战略计划作出了积极贡献,促成"断匈奴右臂"战略目标之完成。她们二人的这种差异,主要是时代赋予她们的历史使命不同决定的,也与她们的出身、素质之差异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和亲 解忧公主 王昭君
原文传递
北魏对刘宋的和亲与皇室婚制的汉化 被引量:3
3
作者 郭硕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74,共7页
北魏与刘宋之间的和亲是贯穿宋魏间前期交聘的一个核心议题,但三次和亲之议都因刘宋"依违不绝"的态度而未能成功。北魏在向刘宋求和亲时体现出鲜明的胡族政权特征,表现为将南方的宋看作中原王朝,而对己以胡族政权自居。魏太... 北魏与刘宋之间的和亲是贯穿宋魏间前期交聘的一个核心议题,但三次和亲之议都因刘宋"依违不绝"的态度而未能成功。北魏在向刘宋求和亲时体现出鲜明的胡族政权特征,表现为将南方的宋看作中原王朝,而对己以胡族政权自居。魏太武帝死后,北魏对和亲的态度不再积极,这与北魏王朝婚姻观念的汉化密切相关。以和亲为名的部落交婚胡族遗制,也在北魏皇室婚姻制度的汉化背景下逐渐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刘宋 和亲 皇室婚制 汉化
下载PDF
论先唐咏昭君诗的主题倾向与表述方式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洁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163-168,共6页
先唐咏昭君诗现存22首,这些诗歌对昭君和亲或肯定赞颂或怀疑反对,其主题已十分鲜明,反映出由汉至隋人们对和亲的认识和理解。其独特意象和第一人称自诉等多种表述方式,对后世咏昭君诗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先唐 咏昭君诗 王昭君 和亲
下载PDF
中国古代和亲与各民族经济的相互依存 被引量:1
5
作者 崔明德 王硕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52,139,共10页
各民族经济相互依存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具有各民族经济互补、经济互动与共同繁荣等意涵。和亲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形式,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经济的相互依存。各民族经济互补是和亲的内在动力,双方都希望通过和... 各民族经济相互依存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具有各民族经济互补、经济互动与共同繁荣等意涵。和亲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形式,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经济的相互依存。各民族经济互补是和亲的内在动力,双方都希望通过和亲建立稳定的经济联系,满足经济需求。历代和亲活动加强了朝贡与互市贸易,推动了不同民族的物品流通和人员流动,形成了经济交流网络,畅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互动。历代和亲有助于各民族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有助于各区域共同发展,有助于中华民族物质财富的总体提升。各民族以和亲促发展的历程,为多民族国家地区间、民族间的相互协作提供了历史经验,为各民族形成紧密相连的利益共同体贡献了智慧,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亲 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经济 相互依存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谈关于昭君和昭君出塞的民间传说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晓明 《语文学刊》 2018年第1期61-65,共5页
昭君出塞和亲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西汉元帝时期的一件国家的重大事件,在当时,上自西汉的皇帝大臣下至普通百姓,乃至远在塞外的匈奴,都享受到了几十年的和平时光,在后世,昭君及其子女致力于汉匈和平的努力更为后世和平解决民族争端树立了... 昭君出塞和亲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西汉元帝时期的一件国家的重大事件,在当时,上自西汉的皇帝大臣下至普通百姓,乃至远在塞外的匈奴,都享受到了几十年的和平时光,在后世,昭君及其子女致力于汉匈和平的努力更为后世和平解决民族争端树立了一种很好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君 昭君出塞 民间传说
下载PDF
“约”与西汉的民族政策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元晖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18,146,共9页
本文对"约"在西汉民族政策中的应用做了系统探讨。认为"约"贯穿于西汉王朝民族政策的始终,对不同时期"约"的类型及其内容探讨后认为,"约"应用于民族政策所施用的对象都是势力强大且对西汉及其... 本文对"约"在西汉民族政策中的应用做了系统探讨。认为"约"贯穿于西汉王朝民族政策的始终,对不同时期"约"的类型及其内容探讨后认为,"约"应用于民族政策所施用的对象都是势力强大且对西汉及其边疆地区稳定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民族政权,"约"的形成是双方势力对比的结果,而一旦势力对比发生变化,"约"的废除和重新订立就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约"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西汉对周边民族统治不断加强的表现,反映着西汉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和壮大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 “班”(颁) 民族政策 和亲 汉匈关系 乌孙 南越
原文传递
略论汉唐“和亲”的特点与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莉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66-70,共5页
在中古代历史上,“和亲”被作为一种处理民族关系的特殊策略而存在,它发展完善于汉唐时期。汉代“和亲”的特点表现在:划疆立界、前后期态度的不同及借“和亲”之名行互市之实;唐代“和亲”较汉代,则有新的特点:盛况空前、“和亲”的对... 在中古代历史上,“和亲”被作为一种处理民族关系的特殊策略而存在,它发展完善于汉唐时期。汉代“和亲”的特点表现在:划疆立界、前后期态度的不同及借“和亲”之名行互市之实;唐代“和亲”较汉代,则有新的特点:盛况空前、“和亲”的对象开放性、目的的多样性及“和亲”公主本人直接地发挥着突出的作用。汉唐“和亲”的影响深远:经济上,促进了丝绸之路的拓展;政治上,促进了大一统、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文化上,促进了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唐 “和亲” 特点 影响
下载PDF
西汉与匈奴和亲政策述评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元坤 于淑英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10-12,共3页
"和亲"政策是我国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重要举措。"白登之围"后,刘敬提出"和亲"建议,汉高祖刘邦予以采纳,从此"和亲"政策成为西汉从公元前199年到公元前133年半个多世纪的对匈奴的重要策略,... "和亲"政策是我国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重要举措。"白登之围"后,刘敬提出"和亲"建议,汉高祖刘邦予以采纳,从此"和亲"政策成为西汉从公元前199年到公元前133年半个多世纪的对匈奴的重要策略,对后世历朝历代边疆民族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后世对西汉的"和亲"政策历来褒贬不一,我们有必要剖析西汉时的"和亲"政策,从而重新认识"和亲"政策所起的巨大历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亲 民族融合 西汉 匈奴
下载PDF
王昭君,故乡人心中永远的美丽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永才 《语文学刊》 2017年第6期58-63,共6页
昭君的故里是在湖北省兴山县。淳朴善良的乡情成就了昭君的性格与美丽,和平使者这一历史角色成就了王昭君的千古辉煌。
关键词 王昭君 兴山 出塞和亲
下载PDF
昭君事迹传播中的误读
11
作者 任志军 任贵 《语文学刊》 2017年第4期49-52,共4页
作为术语的"误读"一词,见于比较文学,指文学作品跨民族、跨国家传播过程中信息的增减、扩缩、变异乃至价值取向。对历史的误读也是传播过程的普遍现象。本文考察的是西汉王昭君出塞和亲史实传播过程中文字传播路线和口头传播... 作为术语的"误读"一词,见于比较文学,指文学作品跨民族、跨国家传播过程中信息的增减、扩缩、变异乃至价值取向。对历史的误读也是传播过程的普遍现象。本文考察的是西汉王昭君出塞和亲史实传播过程中文字传播路线和口头传播路线的异同,相应的意义及其政治的、社会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君 出塞 和亲 传播 误读
下载PDF
论汉匈和亲特点
12
作者 魏登云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4,共4页
汉匈和亲是西汉政府对匈奴采取的最主要策略,也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上和亲之肇始,在民族关系史上谱写了璀璨耀目的篇章,蕴含着鲜明的四大特点:一是"用夏变夷"作为思想基础;二是具有军事和政治双重功效;三是彰显以退为进、后... 汉匈和亲是西汉政府对匈奴采取的最主要策略,也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上和亲之肇始,在民族关系史上谱写了璀璨耀目的篇章,蕴含着鲜明的四大特点:一是"用夏变夷"作为思想基础;二是具有军事和政治双重功效;三是彰显以退为进、后发制人的智慧;四是实现避战言和、友好交往的期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匈 和亲 特点
下载PDF
汉代女外交官的特殊使命与历史贡献
13
作者 李笔戎 李斯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36-40,共5页
汉代女外交官的主要构成是和亲公主及其侍从。除了和亲使者这一特殊身份之外,她们还兼具汉王朝外交官员的政治身份,同时肩负着联络西域各国以共同对抗匈奴的特殊使命。由于语言、文化与习俗等方面的隔阂,和亲使者的出使经历一般较为坎坷... 汉代女外交官的主要构成是和亲公主及其侍从。除了和亲使者这一特殊身份之外,她们还兼具汉王朝外交官员的政治身份,同时肩负着联络西域各国以共同对抗匈奴的特殊使命。由于语言、文化与习俗等方面的隔阂,和亲使者的出使经历一般较为坎坷,其情感生活也较少为人关注。传世文献与出土简牍在此方面可以提供一些新的认识。汉代女外交官为确保国家边疆安全与促进各民族间的友好交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和亲 使者 外交
下载PDF
论唐代昭君诗的兴起与嬗变
14
作者 徐海容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68-72,共5页
唐代昭君诗的兴起有着民族心理和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原因,但更和唐代国力增强、民族关系改善,特别是诗歌自身发展规律相关。唐代昭君诗在数量和规模上都超过了前朝,在主题思想、昭君形象塑造及题材功能上历经嬗变,持续了有唐一代,影响深... 唐代昭君诗的兴起有着民族心理和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原因,但更和唐代国力增强、民族关系改善,特别是诗歌自身发展规律相关。唐代昭君诗在数量和规模上都超过了前朝,在主题思想、昭君形象塑造及题材功能上历经嬗变,持续了有唐一代,影响深远。唐代昭君诗创作是文人活动的重要现象,也是认识唐代文学与政治关系的重要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昭君诗 和亲 嬗变
下载PDF
唐与契丹和亲研究综述
15
作者 高嘉慜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第3期133-135,共3页
和亲是唐朝巩固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主要手段之一。契丹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在唐朝的民族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界对于唐与契丹的和亲研究集中于公主的身份、和亲的原因、和亲失败的原因,以及和亲的影响这四个方面。笔者认为,对于唐... 和亲是唐朝巩固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主要手段之一。契丹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在唐朝的民族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界对于唐与契丹的和亲研究集中于公主的身份、和亲的原因、和亲失败的原因,以及和亲的影响这四个方面。笔者认为,对于唐与契丹和亲的探讨应注重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的结合研究;同时,应开阔视野将双方的四次和亲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唐朝整个和亲史中去衡量,以此对唐王朝的边疆民族政策有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丹 和亲
下载PDF
《王昭君》的两难选择
16
作者 母华敏 滕朝军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4-5,8,共3页
《王昭君》的创作是特定时期的产物,充满了复杂的两难选择。主要表现为悲剧题材转为喜剧题材的悖论和两难,以及孙美人、姜夫人的人生追求所形成的主体追求的悖论与两难。导致两难选择的原因是这部作品既要体现历史性,又要体现现代性;既... 《王昭君》的创作是特定时期的产物,充满了复杂的两难选择。主要表现为悲剧题材转为喜剧题材的悖论和两难,以及孙美人、姜夫人的人生追求所形成的主体追求的悖论与两难。导致两难选择的原因是这部作品既要体现历史性,又要体现现代性;既要体现政治意图,又要体现作者的主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昭君》 和亲 悲剧题材 喜剧题材 两难 悖论
下载PDF
唐代和亲政策述论 被引量:14
17
作者 龚荫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6-112,共7页
The policy of keeping on good terms with rulers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in the border areas by marriage started from Han Dynasty. It was diplomatically an expedient measure in feudal dynasties, i.e. to make minor sa... The policy of keeping on good terms with rulers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in the border areas by marriage started from Han Dynasty. It was diplomatically an expedient measure in feudal dynasties, i.e. to make minor sacrifices to safeguard major interests when facing powerful enemies. The peaceful time gained in such a way was used to recuperate and build up energy and develop economy. In Tang Dynasty, the policy was expanded to any pacification purpose.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the Tang rulers had applied its special marriage policy for 28 times respectively to such ethnic groups as Tu Jue, Tu Gu Hun, the Tibetan Regime then, Xi, Khitan, Ning Yuan Kingdom, Hui He and Nan Zhao Kingdom. The practice contributed greatly to the stability and prosperity of Tang Dynas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和亲政策 安边政策
下载PDF
东汉、宋、明三代无“和亲”说质疑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兴成 薛平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2-168,共7页
关于东汉、宋、明三代有无"和亲"的问题,长期以来学界几近一致持否定态度,然而在《后汉书》《宋史》《明史》等文献中却有大量的"和亲"记载。以往学者之所以要否认这几个朝代的"和亲"史实,主要因为这几... 关于东汉、宋、明三代有无"和亲"的问题,长期以来学界几近一致持否定态度,然而在《后汉书》《宋史》《明史》等文献中却有大量的"和亲"记载。以往学者之所以要否认这几个朝代的"和亲"史实,主要因为这几个朝代的"和亲"不含婚姻内容,不具有政治联姻的性质,与"和亲"即政治联姻这种"和亲"理论不符。其实,"和亲"的内涵比政治联姻广泛得多,"和亲"可以通过政治联姻来实现,但"和亲"并不必然是政治联姻,政治联姻只是实现"和亲"的诸多途径之一。故我们可以说东汉、宋、明三代无政治联姻,却不能说无"和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和亲 宋代和亲 明代和亲
下载PDF
和亲政策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19
作者 杨晗 崔存明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72-78,共7页
和亲政策是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一项重要政策。它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发展构筑了多元的历史基础。和亲政策延续两千多年,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促进了中华民族政治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在此基础上,和亲... 和亲政策是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一项重要政策。它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发展构筑了多元的历史基础。和亲政策延续两千多年,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促进了中华民族政治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在此基础上,和亲政策使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沟通日益密切,民族融合更深、更广,有利于中华民族经济共同体意识和文化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同时,在此过程中,独特的和亲文化得以孕育,积淀了各民族共同珍视和共享的文化符号,汇聚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群众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亲政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用
下载PDF
和亲剧的性别文化解读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惠玲 赵晓红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65,共7页
从性别的角度解读元代以来的和亲剧,是和亲剧研究的一个较为新颖的视角,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加深对民族文化的历史和现状的认识。从元代到20世纪,和亲剧中的女主人公经历了从人到神、从逆女到圣女的转化,这些转化取决于父权文化的意志... 从性别的角度解读元代以来的和亲剧,是和亲剧研究的一个较为新颖的视角,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加深对民族文化的历史和现状的认识。从元代到20世纪,和亲剧中的女主人公经历了从人到神、从逆女到圣女的转化,这些转化取决于父权文化的意志和策略,揭示了父权文化软弱无力与虚伪冷酷的一面。本世纪,部分和亲剧以爱的哲学为基础构想两性及其关系,体现了性别观念的进步,但并不意味着性别文化已实现质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亲剧 昭君戏 性别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