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省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被引量:47
1
作者 王新生 陆大春 +1 位作者 汪腊宝 胡五九 《气象科技》 2007年第6期853-857,共5页
基于翔实的社会调查数据,分析了公众对气象服务效益的总体评价,利用"支付意愿"调查估算方法,对年付费额、年节省费额以及声讯电话拨打次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不发达的安徽省,公众每年愿意支付11.7亿元购买天气预报,... 基于翔实的社会调查数据,分析了公众对气象服务效益的总体评价,利用"支付意愿"调查估算方法,对年付费额、年节省费额以及声讯电话拨打次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不发达的安徽省,公众每年愿意支付11.7亿元购买天气预报,气象预报服务每年创造的效益占全省GDP的0.51%左右。分析了接受调查公众的分布情况及对气象服务的满意度和需求,对公众气象服务效用进行了定量评估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付意愿 气象服务 效益评估
下载PDF
以移动支付技术促进结算服务优化 被引量:20
2
作者 刘艳 许路明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15年第5期508-510,514,共4页
缓解大医院患者就诊过程中"三长一短"问题是新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医院都在流程优化、医院信息化改造等方面积极创新、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文在阐明以患者为中心、优化支付结算流程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通过移动... 缓解大医院患者就诊过程中"三长一短"问题是新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医院都在流程优化、医院信息化改造等方面积极创新、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文在阐明以患者为中心、优化支付结算流程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通过移动支付和结算技术的引入,向患者提供便捷、安全的医院移动服务应用,从而更好地方便患者就诊,支撑优化就诊流程,实现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结算 移动支付 三长一短 窗口业务 就诊体验
下载PDF
医保移动支付与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石大义 丁超东 《现代医院》 2017年第9期1308-1311,共4页
针对长期以来困扰患者看病难、排队时间长等问题,构建了医保移动支付与服务平台,实现在线挂号、医保移动支付、医患沟通等医疗O2O服务。以"南山看病易"为案例阐述了医保移动支付与服务平台的系统设计与医保移动支付流程,并分... 针对长期以来困扰患者看病难、排队时间长等问题,构建了医保移动支付与服务平台,实现在线挂号、医保移动支付、医患沟通等医疗O2O服务。以"南山看病易"为案例阐述了医保移动支付与服务平台的系统设计与医保移动支付流程,并分析了应用效果与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保 移动支付 服务平台
下载PDF
分级诊疗体系下的转诊决策与政府协调机制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忠萍 王建军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897-2909,共13页
针对我国当前分级诊疗制度下病人下转面临的困境,研究政府协调医院转诊有效推行的支付机制及医疗服务体系的运营绩效问题.通过构建一个排队论框架下的四阶段序贯博弈模型,探讨政府,三甲医院,社区医院及病人各参与方之间的动态决策关系,... 针对我国当前分级诊疗制度下病人下转面临的困境,研究政府协调医院转诊有效推行的支付机制及医疗服务体系的运营绩效问题.通过构建一个排队论框架下的四阶段序贯博弈模型,探讨政府,三甲医院,社区医院及病人各参与方之间的动态决策关系,进而给出包括转诊支付价格、三甲医院下转率、社区医院服务能力的均衡决策.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是否应该协调社区医院对三甲医院提供转诊支付价格,取决于医疗预算量与三甲医院对病人等待时间敏感度,当且仅当医疗预算高于一个阈值或者三甲医院延时敏感度低于一个阈值时,转诊支付方式可促使并协调各参与方共赢.数值实验发现,病人对三甲医院的服务感知水平较社区医院的差距越大或者治疗价格越低,政府应通过降低支付价格减少病人下转率,从而提高社会福利,但等待时间可能反而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诊疗 排队博弈论 社会福利 等待时间 支付价格 下转率 服务能力
原文传递
流域生态补偿理论及其标准研究综述 被引量:18
5
作者 刘洋 毕军 《水利经济》 2018年第3期10-15,共6页
在概述国内外生态补偿内涵和理论依据的基础上,针对生态补偿的核心问题——补偿标准的计算方法进行归类综述。分析认为,补偿标准计算多基于成本费用法,较少应用生态系统服务的定量评价结果。未来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研究应根据不同类型... 在概述国内外生态补偿内涵和理论依据的基础上,针对生态补偿的核心问题——补偿标准的计算方法进行归类综述。分析认为,补偿标准计算多基于成本费用法,较少应用生态系统服务的定量评价结果。未来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研究应根据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综合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在分析流域水污染控制政策的基础上,建立多情景的补偿标准方案;同时结合微观个体行为分析,动态优化补偿标准,促进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的有效性、精准性及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生态补偿 补偿标准 生态系统服务 综述
下载PDF
移动互联背景下校园卡支付体系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15
6
作者 徐锋 叶镒娟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0-64,共5页
针对现有校园卡在脱机和写卡时存在的消费安全隐患,结合互联网技术发展及移动支付应用需求,在分析卡片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校园卡第3阶段发展概念:即在线化、无卡化、移动化、多介质化;架构适应发展需求的校园卡在线支付体系,建立基... 针对现有校园卡在脱机和写卡时存在的消费安全隐患,结合互联网技术发展及移动支付应用需求,在分析卡片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校园卡第3阶段发展概念:即在线化、无卡化、移动化、多介质化;架构适应发展需求的校园卡在线支付体系,建立基于云架构云服务的支付平台和虚拟服务大厅,设计网络、数据、安全和应急响应等保障措施,依托在线账户、二维码、移动终端,实现校园卡支付服务的移动化和自助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卡 在线支付 移动支付 二维码 云服务
下载PDF
知识付费与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许欢 彭婉 《图书馆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5-82,共8页
知识付费的发展带来了知识服务行业的显著变化,引发了一场关于知识生产、知识传播、知识需求、知识服务的革新。公共图书馆可以借鉴知识付费的合理内核,由信息服务转变为知识服务,与社会力量进行合作,利用特色馆藏打造针对受众精准需求... 知识付费的发展带来了知识服务行业的显著变化,引发了一场关于知识生产、知识传播、知识需求、知识服务的革新。公共图书馆可以借鉴知识付费的合理内核,由信息服务转变为知识服务,与社会力量进行合作,利用特色馆藏打造针对受众精准需求的知识品牌,提供高质量、个性化、垂直化的知识服务,构建以交流、共享为核心的知识社群,在知识付费方兴未艾的当今社会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知识传播和服务领域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付费 公共图书馆 知识服务 服务创新
原文传递
科普期刊知识付费模式探析——以丁香医生新媒体矩阵为借鉴 被引量:15
8
作者 赵文青 崔金贵 张向凤 《编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6-289,共4页
为创新科普期刊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办刊模式,在分析科普期刊探索知识付费模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基础上,以丁香医生新媒体矩阵为借鉴对象,研究了其知识变现的机制和路径。丁香医生新媒体矩阵知识付费产品成功的运营和推广经验对科普期刊在... 为创新科普期刊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办刊模式,在分析科普期刊探索知识付费模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基础上,以丁香医生新媒体矩阵为借鉴对象,研究了其知识变现的机制和路径。丁香医生新媒体矩阵知识付费产品成功的运营和推广经验对科普期刊在多形态知识付费产品的打造、知识付费渠道的设计、知识付费模式的信任机制建设以及知识付费人才的培养方面给出了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普期刊 知识付费 知识服务 丁香医生 新媒体矩阵
原文传递
移动支付技术在门诊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秋樵 李凤如 +2 位作者 史培娜 崔玫 刘建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8-291,共4页
目的了解移动支付技术在医院门诊上线应用及患者体验情况。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中随机选取342名已经使用移动技术(APP)就医的患者进行调研,同时选取300名仍以传统门诊流程方式就医的患者作为对照,将两类患者的相关就医体验数据进行... 目的了解移动支付技术在医院门诊上线应用及患者体验情况。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中随机选取342名已经使用移动技术(APP)就医的患者进行调研,同时选取300名仍以传统门诊流程方式就医的患者作为对照,将两类患者的相关就医体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3个已正式上线应用的APP功能中,患者候诊排队提醒功能的使用率最高,占83.6%;预约挂号和手机付费功能对患者体验影响最大,满意度在90%以上。此3项功能累计可以为患者节省每次门诊就医时间1小时左右。结论在门诊中应用移动支付技术可大幅缩短患者排队等候时间,方便患者就医。但医院仍应广泛宣传,并尽快与医保信息联通,方便患者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支付技术 门诊 流程 效果
原文传递
付费有声书知识服务满意度研究——以“樊登读书”为例 被引量:14
10
作者 高志辉 《情报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8-105,119,共9页
【目的/意义】知识付费带动了付费有声书的兴起与发展,有声书知识服务成为一种新的知识服务模式。对有声书知识服务用户满意度的研究有助于有声书平台提升用户服务,促进有声书市场的健康发展。【方法/过程】本文以有声书平台——“樊登... 【目的/意义】知识付费带动了付费有声书的兴起与发展,有声书知识服务成为一种新的知识服务模式。对有声书知识服务用户满意度的研究有助于有声书平台提升用户服务,促进有声书市场的健康发展。【方法/过程】本文以有声书平台——“樊登读书”为研究对象,基于用户评论、用户访谈与文献调研构建了评价付费有声书知识服务用户满意度的指标体系,并结合问卷调查与访谈对“樊登读书”当前的用户满意度展开具体分析。【结果/结论】丰富了付费有声书领域的学术研究,从满意度评价角度入手,给出改进当前付费有声书平台知识服务的建议。内容与知识效用是付费有声书平台的核心竞争优势与用户吸引点,服务与价格是制约用户满意度的重要维度。付费有声书知识服务可以从赋能用户、优化功能、促进社交、丰富内容与灵活定价等方面提高用户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付费 有声书平台 知识服务 满意度评价 知识效用
原文传递
国库集中支付模式下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与服务创新探索 被引量:14
11
作者 顾军 夏秋 黄凌云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01-1505,共5页
随着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库集中支付的实施,传统的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模式存在诸多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必须切实有效地加以改进。本研究分析了当前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和服务... 随着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库集中支付的实施,传统的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模式存在诸多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必须切实有效地加以改进。本研究分析了当前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和服务创新的角度,提出了科研经费规范管理和财务人员有效服务的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提升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服务水平,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库支付 科研经费 财务管理 服务创新
下载PDF
中国长期护理社会保险制度的功能定位、价值理念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欢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6-58,M0004,M0005,共15页
构建长期护理社会保险制度是降低失能对象长期护理风险的有效手段,是中国基本医保改革的重要补充。基于中国长期护理社会保险试点扩面背景,筹资方式以独立险种为导向、保障水平坚持"低起步"、保障对象优先"保重点"... 构建长期护理社会保险制度是降低失能对象长期护理风险的有效手段,是中国基本医保改革的重要补充。基于中国长期护理社会保险试点扩面背景,筹资方式以独立险种为导向、保障水平坚持"低起步"、保障对象优先"保重点"、服务方案推行"分类目录"的功能定位,树立"保基本"、服务保障为主、资金保障为辅的价值理念。中国长期护理社会保险制度应当建立独立险种制度、构建基本制度框架,以需求强度为基础、突出重点人群的制度保障,以构建长期护理包为重点、完善供给方案,逐步推行居家护理建设制度、健全监督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养老服务 长期护理社会保险 失能对象 筹资方式 待遇给付 服务包
下载PDF
知识付费用户的行为转移意愿及影响因素——基于推拉锚定模型 被引量:9
13
作者 向纯洁 王萍萍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93-200,共8页
旨在加强了解用户知识付费行为,特别是用户为何从免费知识检索行为到知识付费行为的转移意愿。选择推拉锚定模型为研究框架,引入感知信息质量、信任、惯性(包括情感、行为和认知惯性)、信息-任务匹配、信息过载、转移意愿和付费行为7个... 旨在加强了解用户知识付费行为,特别是用户为何从免费知识检索行为到知识付费行为的转移意愿。选择推拉锚定模型为研究框架,引入感知信息质量、信任、惯性(包括情感、行为和认知惯性)、信息-任务匹配、信息过载、转移意愿和付费行为7个研究变量,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影响用户从知识免费检索向付费行为转移意愿的因素和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转移意愿与实际付费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用户的知识付费行为转移意愿,拉力因素(感知信息质量、信任)和推力因素(信息-任务匹配、信息过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惯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基于研究结论,为知识提供者和付费平台提高知识服务水平和改善发展策略提出相关建议如下:重视知识内容输出并确保不断产出新内容,增强用户的感知信息质量;充分考虑惯性因素,努力打造特色知识服务和差异化的精准服务;尽可能提供高信息-任务匹配使用体验并过滤无效信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付费 知识服务 行为转移意愿 感知质量 信息-任务匹配 推拉锚定模型
下载PDF
支付方式改革对医疗服务供需的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9
14
作者 舒琴 李迪 +7 位作者 辛艳姣 徐守荣 孙扬 徐小兵 肖涟 姜垚松 刘壮 罗飞 《中国卫生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3-25,共3页
文章通过综述医疗支付方式改革对供需双方的影响,为新的医疗支付方式改革的研究提出突破点,同时对该支付方式实施提出共同考虑供需双方的建议,有效缓解供需矛盾,保障优质医疗资源健康合理地发展。
关键词 支付方式改革 医疗服务 供给方 需求方 综述
原文传递
铁路电子支付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9
15
作者 范秀君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17,共6页
大力发展铁路电子支付,对于保障铁路客货运输进款安全,不断满足旅客、货主多渠道、多方式的支付需求,提高铁路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电子支付基本内涵,以及铁路电子支付系统基本架构、系统特点、系统作用的基础上,从... 大力发展铁路电子支付,对于保障铁路客货运输进款安全,不断满足旅客、货主多渠道、多方式的支付需求,提高铁路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电子支付基本内涵,以及铁路电子支付系统基本架构、系统特点、系统作用的基础上,从铁路电子支付发展情况,电子支付改善旅客、货主支付体验,铁路电子支付交易量等方面分析铁路电子支付发展实践,最后从大力拓展铁路电子支付应用、不断优化电子支付系统功能、全面提升系统交易处理能力、开展电子支付系统安全性建设、不断提高电子支付服务质量等方面对铁路电子支付发展方向进行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电子支付 系统功能 服务质量 实践
下载PDF
统一支付与结算平台在大型三甲医院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严谨 胡斌 《中国医疗设备》 2020年第3期109-111,124,共4页
目的通过构建医院统一支付与结算平台,进一步优化患者就医流程和提升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方法引入微服务架构,设计一套基于湘雅“入”码的统一支付与结算平台,实现患者扫码支付和财务对账。结果优化了医院现有患者就医流程和提高... 目的通过构建医院统一支付与结算平台,进一步优化患者就医流程和提升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方法引入微服务架构,设计一套基于湘雅“入”码的统一支付与结算平台,实现患者扫码支付和财务对账。结果优化了医院现有患者就医流程和提高了医院财务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结论统一支付与结算平台的应用为现代医院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信息化支撑和强劲的发展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优化 移动支付 支付平台 聚合支付 微服务
下载PDF
基层普通门诊统筹支付方式的国际经验借鉴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斌 马勇 《中国医疗保险》 2017年第11期24-29,共6页
当前,按照国办文件,今后一段时期内支付方式改革将成为医保的重要工作之一。而当前的研究更多集中于住院付费方式上,对于门诊付费方式缺乏研究,更缺乏国际经验研究。本研究将归纳当前国际上正在使用的基层普通门诊医疗服务付费方式和付... 当前,按照国办文件,今后一段时期内支付方式改革将成为医保的重要工作之一。而当前的研究更多集中于住院付费方式上,对于门诊付费方式缺乏研究,更缺乏国际经验研究。本研究将归纳当前国际上正在使用的基层普通门诊医疗服务付费方式和付费方式组合,总结发展规律,并提出对我国改革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付方式 国际经验 普通门诊统筹
下载PDF
微信支付服务质量对顾客忠诚的影响机制研究——消费情绪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8
18
作者 贾建忠 吴建齐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28-39,共12页
微信支付,作为国内重要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方式,其服务质量关系到企业的长足发展和顾客的根本利益。文章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探讨微信支付服务质量对顾客忠诚的影响机制,并提出以消费情绪为中介的理论模型,通过对309位受访者的问卷调查,建... 微信支付,作为国内重要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方式,其服务质量关系到企业的长足发展和顾客的根本利益。文章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探讨微信支付服务质量对顾客忠诚的影响机制,并提出以消费情绪为中介的理论模型,通过对309位受访者的问卷调查,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服务质量及其所属维度有形性、保证性和移情性对顾客忠诚和消费情绪这两个变量,都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消费情绪对顾客忠诚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消费情绪在服务质量和顾客忠诚二者之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文章的最后为企业改善服务质量、提升顾客忠诚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支付 服务质量 消费情绪 顾客忠诚
下载PDF
基于SERVQUAL的知识付费服务质量评估模型构建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程博辉 《创新科技》 2019年第2期25-30,共6页
为了建立一个合理的知识付费服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以推动知识付费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基于SERVQUAL模型,在文献调查、用户访谈和专家调查的基础上形成知识付费服务质量初始评估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对初始指标体系进行调整,最终得到基... 为了建立一个合理的知识付费服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以推动知识付费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基于SERVQUAL模型,在文献调查、用户访谈和专家调查的基础上形成知识付费服务质量初始评估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对初始指标体系进行调整,最终得到基于SERVQUAL的知识付费服务质量评估模型。新的评估模型由友好性、保证性、可靠性、易用性、有用性等5个维度和16个指标构成。文章对指标体系进行阐释并对指标变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RVQUAL 知识付费 质量评估 服务质量
下载PDF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Trends for Eco-compensation in China 被引量:8
20
作者 谢高地 曹淑艳 +2 位作者 鲁春霞 张昌顺 肖玉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5年第6期355-362,共8页
Eco-compensation, known as payment for ecosystem services, is defined in China as an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for regulating the relationship of economic interests among ecological protectors, beneficiaries and destr... Eco-compensation, known as payment for ecosystem services, is defined in China as an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for regulating the relationship of economic interests among ecological protectors, beneficiaries and destructors in order to protect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 and foster harmony between people and nature with non-market and market tools including transfer payment, taxes and fees. Reasonable compensation to ecological service providers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s to the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assets and effective supply of ecological services by adopting transfer payments or market transactions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ing the costs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costs of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and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s. It is helpful for implementing a strategy for main functional areas. The building of 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s is therefore highly valu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for promoting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xisting 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s mainly fall into three categories: exchequer based transfer payment,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and market based compensation in China. The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has been primarily established, inclusive of a forest ecological benefit compensation fund system, grassland eco-compensation system and transfer payment system of national key ecological function areas. Under the framework, various areas and departments have actively explored the building of an eco-compensation system and achieved important progress for forests, grassland, wetlands, river basins and water resources, exploit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oceans and national key ecological functions areas. However, the eco-compensation system dominated by vertical transfer payments is still far from perfect in China. The interest regulation pattern of "developer to protect and beneficiary to compensate"has not been formed. Its role in the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not been brought into full play. China should improve eco-compensat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compensation eco-compensation system payment for ecosystem servi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