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物关键模式识别受体及其抗病毒天然免疫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国勤 卢立志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7-80,共4页
天然免疫系统是动物抵御病原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在机体抗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是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分,动物机体的抗病毒免疫机制是由一系列PRRs对病原体的识别所启动的。近... 天然免疫系统是动物抵御病原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在机体抗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是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分,动物机体的抗病毒免疫机制是由一系列PRRs对病原体的识别所启动的。近年来识别和感受病原体的一系列动物PRRs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动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为揭示动物复杂的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提供了新思路。该文简要介绍动物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和维甲酸诱导基因Ⅰ样受体(RIG-I like receptors,RLRs)的分子特征及其介导的抗病毒天然免疫作用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模式识别受体 天然免疫 抗病毒
原文传递
天然免疫模式识别受体与树突状细胞的发现和意义——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果和相关研究简介 被引量:9
2
作者 钟波 舒红兵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47-1161,共15页
201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Bruce A.Beutler,Jules A.Hoffmann以及Ralph M.Steinman教授,以奖励他们在天然免疫模式识别受体和树突状细胞研究领域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宿主的天然免疫系统依赖模式识别受体识别入侵的病原微生物... 201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Bruce A.Beutler,Jules A.Hoffmann以及Ralph M.Steinman教授,以奖励他们在天然免疫模式识别受体和树突状细胞研究领域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宿主的天然免疫系统依赖模式识别受体识别入侵的病原微生物,并通过树突状细胞对其加工处理将抗原提呈给T细胞,从而激活适应性免疫。回顾模式识别受体和树突状细胞发现的过程,介绍该领域最近的研究进展,并对它们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识别受体 树突状细胞 信号转导 疾病
原文传递
植物PRR免疫受体功能研究进展
3
作者 叶红 王玉昆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5,共15页
植物在长期的适应环境过程中进化出大量细胞表面和细胞内免疫受体来感知环境中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刺激,进而引发受体依赖的免疫反应。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PRR)能够识别病原微生物模式分子并激活基础免疫,从而使植物获得相应的耐受性... 植物在长期的适应环境过程中进化出大量细胞表面和细胞内免疫受体来感知环境中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刺激,进而引发受体依赖的免疫反应。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PRR)能够识别病原微生物模式分子并激活基础免疫,从而使植物获得相应的耐受性。目前,借助于高效的研究手段,研究者在PRR介导的植物抗病及环境胁迫耐受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在植物PRR种类和结构、配体识别和结合机制、PRR介导的先天性免疫特征和机理以及新PRR受体的鉴定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同时关注近年来植物PRR受体在赋予植物对盐胁迫抗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为深入理解植物与环境互作的免疫基础,并为利用基因工程培育优良抗病和抗逆植物品种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识别受体 类受体激酶 类受体蛋白 受体识别 先天免疫 非生物胁迫 盐胁迫 受体鉴定
下载PDF
百合固金汤含药血清对巨噬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王莉新 王易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观察传统抗痨方剂百合固金汤含药血清对巨噬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的影响,以探讨传统医药抗结核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按常规方法制备百合固金汤含药兔血清。以含药血清作用U937单核巨噬细胞24 h后,分别采用RT-PCR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 目的观察传统抗痨方剂百合固金汤含药血清对巨噬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的影响,以探讨传统医药抗结核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按常规方法制备百合固金汤含药兔血清。以含药血清作用U937单核巨噬细胞24 h后,分别采用RT-PCR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巨噬细胞表面CR1、CR3、CD14、CD43、TLR2及TLR4的表达。同时设空白兔血清为对照。结果 RT-PCR和流式细胞仪结果均显示百合固金汤含药血清可使巨噬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CR1、CD14、TLR2、TLR4表达显著增高(P<0.05);而CR3仅在蛋白表达水平显示差异(P<0.05);CD43表达则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传统抗痨方剂百合固金汤的抗结核作用可能通过对巨噬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的调节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固金汤 巨噬细胞 模式识别受体
下载PDF
A pair of G-type lectin receptor-like kinases modulates nlp20-mediated immune responses by coupling to the RLP23 receptor complex
5
作者 Yazhou Bao Yixin Li +9 位作者 Qin Chang Rubin Chen Weijie Wang Qian Zhang Shuxian Chen Guangyuan Xu Xiaodan Wang Fuhao Cui Daolong Dou Xiangxiu Li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5期1312-1327,共16页
Plant cells recognize microbial patterns with the plasma-membrane-localized 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 consisting mainly of receptor kinases(RKs) and receptor-like proteins(RLPs). RKs, such as bacterial flagellin r... Plant cells recognize microbial patterns with the plasma-membrane-localized 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 consisting mainly of receptor kinases(RKs) and receptor-like proteins(RLPs). RKs, such as bacterial flagellin receptor FLS2, and their downstream signaling components have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However, newly discovered regulatory components of RLP-mediated immune signaling, such as the nlp20 receptor RLP23, await identification. Unlike RKs, RLPs lack a cytoplasmic kinase domain, instead recruiting the receptor-like kinases(RLKs) BAK1 and SOBIR1. SOBIR1 specifically works as an adapter for RLP-mediated immunity. To identify new regulators of RLP-mediated signaling, we looked for SOBIR1-binding proteins(SBPs)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using protein immunoprecipitation and mass spectrometry,identifying two G-type lectin RLKs, SBP1 and SBP2, that physically interacted with SOBIR1.SBP1 and SBP2 showed high sequence similarity,were tandemly repeated on chromosome 4, and also interacted with both RLP23 and BAK1. sbp1 sbp2 double mutants obtained via CRISPR-Cas9 gene editing showed severely impaired nlp20-induce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burst,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 activation, and defense gene expression, but normal flg22-induced immune responses. We showed that SBP1 regulated nlp20-induced immunity in a kinase activityindependent manner. Furthermore, the nlp20-induced the RLP23–BAK1 interaction, although not the flg22-induced FLS2–BAK1 inter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sbp1 sbp2. This study identified SBPs as new regulatory components in RLP23 receptor complex that may specifically modulate RLP23-mediated immunity by positively regulat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RLP23 receptor and the BAK1 co-recep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mune responses 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 receptor-like proteins SBPs SOBIR1
原文传递
痘病毒非结构蛋白拮抗IFN-I介导免疫逃逸机制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天琦 昝晓慧 +1 位作者 苏锐 王炜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39-548,共10页
近些年,猴痘病毒、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等痘病毒给公共卫生和畜牧业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危害,引起全球广泛关注。痘病毒(Poxviridae)是一种大型双链DNA病毒,宿主范围广。在与宿主长期作用过程中,痘病毒通过编码非结构蛋白来逃逸宿主IFN-I... 近些年,猴痘病毒、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等痘病毒给公共卫生和畜牧业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危害,引起全球广泛关注。痘病毒(Poxviridae)是一种大型双链DNA病毒,宿主范围广。在与宿主长期作用过程中,痘病毒通过编码非结构蛋白来逃逸宿主IFN-I介导的免疫反应。本文综述了痘病毒编码的非结构蛋白拮抗IFN-I天然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为防控痘病毒传播提供理论依据,为痘病毒新型疫苗研发及药物靶点筛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痘病毒 免疫逃逸 天然免疫 模式识别受体
原文传递
Phytocytokines function as immunological modulators of plant immunity 被引量:3
7
作者 Shuguo Hou Derui Liu Ping He 《Stress Biology》 CAS 2021年第1期84-97,共14页
Plant plasma membrane-resident immune receptors regulate plant immunity by recognizing microb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MAMPs),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DAMPs),and phytocytokines.Phytocytokines are pla... Plant plasma membrane-resident immune receptors regulate plant immunity by recognizing microb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MAMPs),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DAMPs),and phytocytokines.Phytocytokines are plant endogenous peptides,which are usually produced in the cytosol and released into the apoplast when plant encounters pathogen infections.Phytocytokines regulate plant immunity through activating an overlapping signaling pathway with MAMPs/DAMPs with some unique features.Here,we highlight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phytocytokine production,perception and functions in plant immunity,and discuss how plants and pathogens manipulate phytocytokine signaling for their own benefits during the plant-pathogen warfa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tocytokine 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DAMP) 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PRR) pattern-triggered immunity(PTI) Plant immunity
原文传递
巨细胞病毒的模式识别受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玲玲 方峰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80-182,共3页
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属疱疹病毒B亚科,为线状双链DNA病毒,在世界范围内普遍感染。在免疫正常的个体,CMV感染大多表现为无症状或亚临床型感染,但在一些免疫低下或免疫抑制人群如胎儿、婴儿、免疫功能不全或缺陷个体则可引起严重... 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属疱疹病毒B亚科,为线状双链DNA病毒,在世界范围内普遍感染。在免疫正常的个体,CMV感染大多表现为无症状或亚临床型感染,但在一些免疫低下或免疫抑制人群如胎儿、婴儿、免疫功能不全或缺陷个体则可引起严重疾病。病毒入侵机体,天然免疫应答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天然免疫应答之所以能如此迅速的做出反应,主要依赖细胞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通过识别病毒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如病毒蛋白、核酸),从而引起细胞内信号通路的激活,最终引起转录因子的活化,进而使I型干扰素和炎性因子表达增加,产生免疫和炎性反应。天然免疫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病毒有效的复制首先要躲过天然免疫应答的清除,而病毒感染的最终结局取决于宿主与病毒之间的“力量”角逐。机体多种天然模式识别受体能够识别巨细胞病毒,从而启动机体的天然免疫应答,发挥抗病毒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天然免疫应答 模式识别受体
原文传递
固有免疫应答在抗布鲁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
9
作者 高微 王梦 曹志然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15年第3期82-86,共5页
布鲁菌是革兰氏阴性兼性胞内寄生菌,包括牛布鲁菌、羊布鲁菌、猪布鲁菌、犬布鲁菌和海洋哺乳动物感染的布鲁菌等,其中羊布鲁菌、牛布鲁菌、猪布鲁菌和犬布鲁菌等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侵入人和动物体内,其引起的布鲁菌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 布鲁菌是革兰氏阴性兼性胞内寄生菌,包括牛布鲁菌、羊布鲁菌、猪布鲁菌、犬布鲁菌和海洋哺乳动物感染的布鲁菌等,其中羊布鲁菌、牛布鲁菌、猪布鲁菌和犬布鲁菌等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侵入人和动物体内,其引起的布鲁菌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固有免疫系统是机体抵抗病原体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在布鲁菌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现综述布鲁菌感染过程中宿主固有免疫应答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 布鲁菌病 固有免疫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模式识别受体
下载PDF
siRNA与固有免疫
10
作者 周文涛 郭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09-513,共5页
转染小干扰RNA片段(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被广泛用于沉默基因表达.外源性核酸短链的进入能激活Toll样受体,触发免疫应答,促进机体炎症因子的表达与释放.siRNA还能活化双链RNA依赖性蛋白激酶(dsR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PKR... 转染小干扰RNA片段(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被广泛用于沉默基因表达.外源性核酸短链的进入能激活Toll样受体,触发免疫应答,促进机体炎症因子的表达与释放.siRNA还能活化双链RNA依赖性蛋白激酶(dsR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PKR)等胞内模式识别受体,通过免疫反应引起机体功能障碍.siRNA的免疫效应与其核苷酸链的长短、碱基序列、核糖结构等密切相关,相应的化学修饰能阻断其激活模式识别受体,抑制固有免疫应答.本文综述了近年来siRNA对固有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为改善基因沉默效应和拓展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有益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干扰RNA 模式识别受体 固有免疫
下载PDF
肺癌患者血清促血管生成素2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11
作者 王亚贤 王海娇 +4 位作者 李明琦 颜培宇 于晓红 李建志 张鹏宇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60-162,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分型、不同临床分期的肺癌患者中促血管生成素-2(Ang-2)的表达水平,进-步探讨该病的发病机理,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112例肺癌患者,1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Ang-2检测,同时进行血清中其他相关肿瘤标志物检测...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分型、不同临床分期的肺癌患者中促血管生成素-2(Ang-2)的表达水平,进-步探讨该病的发病机理,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112例肺癌患者,1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Ang-2检测,同时进行血清中其他相关肿瘤标志物检测。比较不同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及远处转移患者血清Ang-2的不同。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Ang-2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与鳞癌比较Sig值为0.049,P〈0.05;与腺癌比较Sig值为0.011,P〈0.05);非小细胞肺癌Ⅲ、Ⅳ期患者血清Ang-2水平高于对照(与Ⅲ期比较Sig值为0.013,P〈0.05;与Ⅳ期比较Sig值为0.000,P〈0.001);远处转移患者血清Ang-2水平非常显著高于非远处转移者(Sig值为0.008,P〈0.01);结论分析血清Ang-2水平对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预测转移和预后判断均有临床价值,应用Ang-2与其他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患者诊断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发生 促血管生成素-2 肿瘤标志物
原文传递
模式识别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莉莉 王虹艳 曲鹏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51-955,共5页
细胞膜上Toll样受体和胞浆内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是两类主要的先天免疫模式识别受体,它们通过诱发非感染性炎症反应并相互协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是介导先天免疫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桥梁。
关键词 模式识别受体 动脉粥样硬化 TOLL样受体4 TOLL样受体2 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P3
下载PDF
Nod1与Nod2模式识别受体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沈华 申聪香 +3 位作者 文忠 李冠雪 杨柯柯 史欣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ucleotide 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 main,NOD)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Nod1、Nod2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检测Nod1、Nod2蛋白在20... 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ucleotide 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 main,NOD)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Nod1、Nod2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检测Nod1、Nod2蛋白在20例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同时以19例正常下鼻甲黏膜作对照;ELISA检测鼻息肉组织和下鼻甲黏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4(IL-4)的含量。结果 Western-blot结果提示:鼻息肉组织Nod1表达高于对照组,两组Nod2无明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示两种模式受体在两组中均有表达,主要表达于黏膜上皮细胞、腺体上皮、炎性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中,但Nod1在鼻息肉中表达强于对照组(P<0.05),Nod2在两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LISA检测示鼻息肉组织匀浆液IL-4高于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P<0.05)。结论在鼻息肉组织中,Nod1表达增强,说明Nod1有可能参与鼻息肉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s样模式识别受体 鼻息肉 发病机制
下载PDF
Toll样受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德成 佘敏 +4 位作者 佘锐萍 孙泉 王英华 李文贵 刘利强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8年第2期56-60,共5页
免疫系统识别"非我"和"自我"的过程是依赖于不同的受体来完成的,作为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及连接获得性免疫与先天性免疫的"桥梁",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生物的一种模式识别受... 免疫系统识别"非我"和"自我"的过程是依赖于不同的受体来完成的,作为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及连接获得性免疫与先天性免疫的"桥梁",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生物的一种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它主要通过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patterns,PAMPs)来启动免疫反应。已发现TLRs在炎症、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凋亡、肿瘤等发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随着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有关TLRs的研究必将更加深入,同时也会进一步拓展对机体免疫机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 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模式识别受体
下载PDF
Toll样受体2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杨芳芳 陈成水 《医学综述》 2008年第11期1636-1639,共4页
TLR2是目前已克隆人类TLRs家族中表达范围最广,识别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种类最多的分子。它分布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细胞及上皮细胞和肿瘤细胞等,可以在细菌、病毒、真菌及其他一些病原体感染中发挥天然免疫作用,并... TLR2是目前已克隆人类TLRs家族中表达范围最广,识别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种类最多的分子。它分布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细胞及上皮细胞和肿瘤细胞等,可以在细菌、病毒、真菌及其他一些病原体感染中发挥天然免疫作用,并通过其胞内信号转导而连接获得性免疫。TLR2的表达和免疫应答也受到病原体、激素和细胞因子等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2 模式识别受体 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
下载PDF
C1q蛋白家族的结构、分布、分类和功能 被引量:16
16
作者 刘阁 逄越 +1 位作者 刘欣 李庆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72-1080,共9页
C1q蛋白家族由众多含C1q结构域的蛋白组成,从细菌到高等哺乳动物中都有分布。这类蛋白由一条信号肽、胶原样区(Collage-like region,CLR)和C1q球状结构域(Globular C1q domain,gC1q)组成。C1q蛋白家族根据其结构特点,可分为三大类分子:... C1q蛋白家族由众多含C1q结构域的蛋白组成,从细菌到高等哺乳动物中都有分布。这类蛋白由一条信号肽、胶原样区(Collage-like region,CLR)和C1q球状结构域(Globular C1q domain,gC1q)组成。C1q蛋白家族根据其结构特点,可分为三大类分子:C1q、C1q-like和ghC1q。C1q是补体经典途径的起始分子,能够识别免疫复合物,启动补体系统经典途径;此外,作为一种模式识别受体分子(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它可以结合种类繁多的配体。C1q-like蛋白的结构类似于C1q分子,含有CLR和gC1q结构域,在水蛭中参与神经系统的修复,在脊椎动物中实现从凝集素到免疫球蛋白结合分子的功能转变,参与补体系统的激活。ghC1q蛋白只具有gC1q结构域和一段短的N末端序列,包括分泌型蛋白(sghC1q)和非分泌型蛋白(cghC1q)。sghC1q在无脊椎动物固有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脊椎动物中的sghC1q可作为一类新型跨神经元调节因子,在大脑的许多区域调节突触发育和突触可塑性。cghC1q基因最早可追溯至芽孢杆菌属的细菌中,具有典型的gC1q果冻卷结构,说明gC1q结构域有着非常悠久的进化历程且结构高度保守。文章对C1q蛋白家族的结构、分布、分类以及功能进行综述,以期为从事该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样区 C1q球状结构域 补体系统 模式识别受体
下载PDF
炎症因子调节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7
作者 蔡永青 胡建辉 李小丽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21-824,共4页
自噬是细胞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一种重要的自我保护机制,是依赖于溶酶体降解胞内受损的蛋白质和细胞器的过程。炎症是机体受到损伤或者病原体侵入时激活免疫系统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异常的炎症反应能够扰乱细胞内环境的稳... 自噬是细胞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一种重要的自我保护机制,是依赖于溶酶体降解胞内受损的蛋白质和细胞器的过程。炎症是机体受到损伤或者病原体侵入时激活免疫系统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异常的炎症反应能够扰乱细胞内环境的稳定,而自噬有助于抑制炎症反应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自噬在炎症反应中却是一把双刃剑,自噬既可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而起保护作用,过度的自噬也可能会损伤细胞。基于炎症与自噬之间的密切关系,本文介绍了3类炎症相关因子:先天免疫模式识别受体、细胞因子、炎症相关转录因子对细胞内自噬水平的调节作用,为深入研究自噬和炎症相互关系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炎症因子 模式识别受体
下载PDF
NOD2和Toll样受体1在哮喘大鼠中的表达及布地奈德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志刚 叶斌 +5 位作者 童夏生 亢晓冬 叶辉 王恩智 陈豪 陈琪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6期637-642,共6页
目的:观察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2(NOD2)和Toll样受体1(TLR1)在哮喘大鼠中的表达及布地奈德对其的影响,探讨模式识别受体在哮喘炎症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哮喘模型,随机分成哮喘组、对照组和布地奈德组,免疫组织化学法... 目的:观察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2(NOD2)和Toll样受体1(TLR1)在哮喘大鼠中的表达及布地奈德对其的影响,探讨模式识别受体在哮喘炎症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哮喘模型,随机分成哮喘组、对照组和布地奈德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NOD2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血中性粒细胞(NEU)TLR1的表达。结果:哮喘组(0.148±0.009,OD值)肺组织NOD2的光密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0.157±0.006,OD值)(P<0.05);布地奈德组(0.149±0.008,OD值)肺组织NOD2的光密度值分别与哮喘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哮喘组和布地奈德组(分别为74.07±6.26和78.54±4.65,OD值)NEU TLR1的平均荧光强度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84.37±4.96,OD值)(分别为P<0.01、P<0.05);布地奈德组NEU TLR1的平均荧光强度与哮喘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R1与NOD2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n=2 6,r=0.780,P<0.01)。结论:哮喘大鼠NOD2和TLR1的表达水平下降,布地奈德可能对NOD2和TLR1的上调作用较弱,模式识别受体可能参与了哮喘的炎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 TOLL样受体 模式识别受体 大鼠
下载PDF
DC-SIGN and Immunoregulation 被引量:11
19
作者 Tong Zhou Yongxi Chen +1 位作者 Li Hao Yanyun Zhang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79-283,共5页
Dendritic cells (DCs) are known to be the most powerful professional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so far. It could activate primary immune response, and also downregulate immune response. DCs have a unique character of ... Dendritic cells (DCs) are known to be the most powerful professional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so far. It could activate primary immune response, and also downregulate immune response. DCs have a unique character of immunoregulation. DC-SIGN, a molecule designated as CD209, is one member of the C-type lectin superfamily. It is not only a 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but implicated in immunoregulation of DCs. DC-SIGN has become hotspot of recent studies because of its important role in mediating DC adhesion, migration, inflammation, activating primary T cell, triggering immune response and participating in immune escape of pathogens and tumors. These studies on DC-SIGN involved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immune response and relevant mechanism will certainly provide us with a new method in treating and preventing certain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 DC-SIGN 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IMMUNOREGULATION
原文传递
甘露糖受体结构、功能、表达和应用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小玲 曾令兵 《水产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54-59,共6页
甘露糖受体是先天免疫系统中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和内吞受体,主要存在于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在维持内稳态、识别病原、诱导细胞因子、抗原递呈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关甘露糖受体靶向药物与分子疫苗的研究不断深入,显... 甘露糖受体是先天免疫系统中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和内吞受体,主要存在于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在维持内稳态、识别病原、诱导细胞因子、抗原递呈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关甘露糖受体靶向药物与分子疫苗的研究不断深入,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斑马鱼(Danio rerio)、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舌齿鲈(Dicentrarchus labrax)、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的基因组中都预测有甘露糖受体基因。笔者首次克隆到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甘露糖受体基因全长序列(JQ345719)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甘露糖受体基因部分序列(JX391027)。开展鱼类甘露糖受体的研究对深入了解养殖鱼类生理机能与抗感染免疫机制,开发鱼类甘露糖受体靶向新药和分子疫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甘露糖受体 模式识别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