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水鱼类细菌性疾病病原及其检测、疫苗研究概况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瑞旋 徐力文 冯娟 《南方水产》 2005年第6期72-79,共8页
概述了海水鱼类常见细菌性疾病包括弧菌病、冬季溃疡病、巴斯德氏菌病、疖病、海水屈挠杆菌病、假单胞菌病、链球菌病、细菌性肾病的病原研究及其检测、疫苗研究概况,为及时了解当前细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以采取更有效的措施... 概述了海水鱼类常见细菌性疾病包括弧菌病、冬季溃疡病、巴斯德氏菌病、疖病、海水屈挠杆菌病、假单胞菌病、链球菌病、细菌性肾病的病原研究及其检测、疫苗研究概况,为及时了解当前细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以采取更有效的措施防治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鱼类 细菌性疾病 病原 检测 疫苗
下载PDF
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
作者 姚帮本 闫超 +2 位作者 姚丽 陈赵然 陈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17-627,共11页
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以免疫分析、分子生物学、生物传感器、代谢组学、核酸适配体等技术为基础的快速检测方法发展迅速,已成为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主要方法。该文... 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以免疫分析、分子生物学、生物传感器、代谢组学、核酸适配体等技术为基础的快速检测方法发展迅速,已成为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主要方法。该文结合近年来各种快速检测方法的相关研究进展,介绍了以上述技术为基础的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并讨论了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食源性致病菌的防控和保障消费者身心健康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快速检测 免疫分析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水产品中4种常见致病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19
3
作者 翁思聪 朱军莉 励建荣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5-314,共10页
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热核酸酶基因nuc、沙门氏菌的侵袭蛋白基因invA、志贺氏菌的侵染性质粒抗原H基因ipaH和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表达调控基因toxR设计引物,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水产品中上述4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PCR方法。结果显示,... 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热核酸酶基因nuc、沙门氏菌的侵袭蛋白基因invA、志贺氏菌的侵染性质粒抗原H基因ipaH和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表达调控基因toxR设计引物,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水产品中上述4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PCR方法。结果显示,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及副溶血性弧菌的多重PCR扩增片段产物大小分别为549、426、348和243 bp,该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设计优化了可用于水产样品中4种目标致病菌的共增菌培养基,该方法应用于35份实际水产样品的检测,并与国标方法对比验证,4种致病菌的整体符合率达94%以上,两种检测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该多重PCR方法可应用于水产品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及志贺氏菌4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多重PCR 水产品 检测
下载PDF
化脓性中耳炎病原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瑞杰 王鑫霞 +5 位作者 王露 赵梓尧 余驰昊 俞洪 杨雪静 孙桂芹 《微生物与感染》 2020年第2期129-134,共6页
化脓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临床常见疾病,可导致听力下降、鼓膜充血、鼓膜穿孔、耳鸣、耳痛及流脓等。化脓性中耳炎主要由微生物进入中耳引起感染,使中耳黏膜发生化脓性病变,且不同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不同。本文从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 化脓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临床常见疾病,可导致听力下降、鼓膜充血、鼓膜穿孔、耳鸣、耳痛及流脓等。化脓性中耳炎主要由微生物进入中耳引起感染,使中耳黏膜发生化脓性病变,且不同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不同。本文从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和治疗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化脓性中耳炎的诊断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中耳炎 感染 病原菌 检测 耐药 治疗
下载PDF
噬菌体在检测食源性病原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魏麟 朱方莉 +5 位作者 周洋 Khairy Morsy MOHAMED 袁超 董星星 王小红 李锦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314-322,共9页
食源性病原菌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食品工业的迅猛发展对食品中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噬菌体作为地球上种类最丰富的微生物之一,能够侵染细菌。研究表明,噬菌体不仅具备结构简单、特异性强、价格低廉等特性... 食源性病原菌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食品工业的迅猛发展对食品中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噬菌体作为地球上种类最丰富的微生物之一,能够侵染细菌。研究表明,噬菌体不仅具备结构简单、特异性强、价格低廉等特性,而且具有能够区分活细菌和死细菌的能力,以及容易与其他传统检测方法相结合等优势,噬菌体及其产物为食源性病原菌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近年来,噬菌体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纳米科学等学科结合形成的新型快速检测方法已成为国际研究热点。本文就噬菌体检测食源性病原菌的原理及应用进行分类综述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食源性病原菌 检测方法 基因工程
下载PDF
噬菌体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萌 王静雪 林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439-446,共8页
食源性致病菌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检测手段已经不能满足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要求,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技术面临着由耗时、费力的传统方法向省时、简便的现代检测技术转变的挑战。噬菌体作为细菌的天敌,具有结构简单、专... 食源性致病菌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检测手段已经不能满足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要求,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技术面临着由耗时、费力的传统方法向省时、简便的现代检测技术转变的挑战。噬菌体作为细菌的天敌,具有结构简单、专一性强、分布广泛、繁殖速度快的特点。现今已有很多噬菌体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这些方法方便、快速、高度特异性,特别是当检测费用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时,更有优势。本文对噬菌体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技术原理及其应用进行分类综述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致病菌 检测方法
下载PDF
乳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鄢雷娜 罗跃华 +1 位作者 刘绪平 许恒毅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137-141,共5页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乳与乳制品的质量安全事件引起了人们对乳制品安全的普遍关注,而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是乳制品安全问题的重要隐患之一。乳制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有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阪崎肠杆菌、李斯特菌和志贺氏菌等。目前食...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乳与乳制品的质量安全事件引起了人们对乳制品安全的普遍关注,而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是乳制品安全问题的重要隐患之一。乳制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有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阪崎肠杆菌、李斯特菌和志贺氏菌等。目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技术主要有国家标准中的培养法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免疫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中的PCR检测技术因具有特异性和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等优点而得以广泛应用。本文对国家标准中的常规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免疫学技术在乳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制品 食源性致病菌 检测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2016~2018年云南省肉类制品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何玉凤 杨菁 +2 位作者 汤晓召 邹颜秋硕 国译丹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22期7596-7600,共5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2016~2018年肉类制品中4种致病菌包括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以及弯曲菌的污染情况。方法2016〜2018年,在云南省16个地州市采集生肉、熟肉以及动物血液及制品3类肉类制品共2142件,按照GB/T4789-... 目的了解云南省2016~2018年肉类制品中4种致病菌包括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以及弯曲菌的污染情况。方法2016〜2018年,在云南省16个地州市采集生肉、熟肉以及动物血液及制品3类肉类制品共2142件,按照GB/T4789-2010、GB/T4789-2016《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及检测技术要求进行致病菌的监测。结果2016-2018年,在4981份样品中共检出阳性致病菌378株,总检出率为7.59%,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弯曲菌3年的平均检出率依次为4.45%、8.30%、9.06%、8.97%;散装样品致病菌平均检出率7.77%(369/4749)高于预包装(3.91%;9/230);生肉制品致病平均检出率(5.32%、13.6%、13.00%、9.65%)明显高于熟肉制品(3.88%、2.72%、2.14%、1.94%)。结论2016~2018年云南省肉类制品中沙门氏菌污染最严重,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出率最低。为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率,应加强肉类制品在包装、贮存、运输和烹饪过程中的监督管理,保障国民的食品安全和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类制品 致病菌 检出率 云南省
下载PDF
2014年济南市医院感染性腹泻常见病原菌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靳晓红 马凤龙 +2 位作者 戚金荣 刘大伟 刘元东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了解腹泻高发期引起腹泻病的主要致病菌的种类与分布,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为流行病学研究及疾病的有效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济南456医院、中心医院5月-10月门诊腹泻病人便标本,通过增菌、培养、生化分析、血清凝集实... 目的了解腹泻高发期引起腹泻病的主要致病菌的种类与分布,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为流行病学研究及疾病的有效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济南456医院、中心医院5月-10月门诊腹泻病人便标本,通过增菌、培养、生化分析、血清凝集实验进行菌株鉴定,同时填写流行病学调查表,了解病人信息。结果共收集腹泻高发期5-10月腹泻病人标本及信息表899份,初步分离主要致病菌株182份,其中致泻大肠埃希菌占48.35%,沙门菌占26.37%,志贺菌占25.27%。病人主要集中在青年组(15~30岁),占43.60%,发病时间主要在6、7月份。结论医院感染性腹泻病人发病具有季节、年龄分布的不同,病原菌种类复杂多样,应加强夏季腹泻病病原菌的监测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病原菌 检测分析
原文传递
皱纹盘鲍幼鲍溃烂病病原菌的ELISA检测法 被引量:7
10
作者 叶林 俞开康 +4 位作者 王如才 刘立洋 邹锋钢 刘光辉 梁永江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皱纹盘鲍幼鲍溃烂病病原菌的ELISA检测法Aelisamethodfordetectingthepathogenicbacteriaoffesterdiseaseinculturedjuvenileabalone叶林... 皱纹盘鲍幼鲍溃烂病病原菌的ELISA检测法Aelisamethodfordetectingthepathogenicbacteriaoffesterdiseaseinculturedjuvenileabalone叶林俞开康王如才(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纹盘鲍 幼鲍 溃烂病 病原菌 ELISA检测
下载PDF
二重LAMP检测鸡蛋污染致病菌 被引量:11
11
作者 赵军 陈泽平 +2 位作者 李桢 宋小宁 李玉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7-110,116,共5页
为快速检测污染鸡蛋的致病菌,实验从鸡蛋蛋体表面得到2株菌X1、X2,结合16S r RNA克隆及质粒测序分子方法对2株菌分类分析,发现2株菌X1和X2分别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NC7401(AP007209)、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A... 为快速检测污染鸡蛋的致病菌,实验从鸡蛋蛋体表面得到2株菌X1、X2,结合16S r RNA克隆及质粒测序分子方法对2株菌分类分析,发现2株菌X1和X2分别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NC7401(AP007209)、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AP003088)。针对两种菌的nhe、nuc基因具有较强的保守性,设计2套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引物。先进行反应体系优化,得到25μL LAMP反应体系最适温度为60℃、最适Mg SO4添加量为1.5μL,引物最适量为2.0μL。再进行二重LAMP鉴定2株污染鸡蛋的致病菌,发现目的菌X1和X2的特异性扩增结果为阳性,其他9株非目的菌扩增结果为阴性,其灵敏度检测限达10 fg/μL。此二重LAMP检测法有快速、特异、灵敏的特点,可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蛋 致病菌 16S RRNA 环介岛等温扩增技术 快速检测
下载PDF
植物病原细菌检测和细菌病害诊断方法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学敏 孟玉芹 《菌物研究》 CAS 2009年第3期211-217,共7页
植物病害诊断是通过病菌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等步骤实现的。在过去的10年里用于细菌鉴定的基因组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简化和促进了病菌的检测和鉴定,但是DNA分子检测方法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培养检验和表型检验方法。文中介绍了未显示病害... 植物病害诊断是通过病菌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等步骤实现的。在过去的10年里用于细菌鉴定的基因组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简化和促进了病菌的检测和鉴定,但是DNA分子检测方法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培养检验和表型检验方法。文中介绍了未显示病害症状的植物或植物产品中已知细菌的免疫检测和基因组DNA检测方法,以及细菌病害诊断鉴定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细菌 免疫检测 DNA分子检测 基因组探针 多相分析诊断
下载PDF
食源性致病菌PCR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胡金强 雷俊婷 +6 位作者 景建洲 孙新城 高辉 耿尧 章银良 董彩文 姜春鹏 《轻工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49-56,共8页
食源性致病菌是诱发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隐患,在众多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中,PCR检测技术因具有特异、敏感、简便、快速等优点而得以广泛应用.然而现有的包括多重PCR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IMS-多重实时... 食源性致病菌是诱发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隐患,在众多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中,PCR检测技术因具有特异、敏感、简便、快速等优点而得以广泛应用.然而现有的包括多重PCR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IMS-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PCR-ELISA技术、EMA/PMA-PCR技术和DPO-PCR技术等在内的食源性致病菌PCR检测技术及其衍生技术仍存在成本高、效率低、质控差等缺陷,未来应向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高通量、高重复性、简易、经济方向发展,以适应食源性致病菌对检测技术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PCR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
下载PDF
820例妇科门诊阴道分泌物临床检验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宏淼 马连学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通过对妇科门诊育龄妇女阴道分泌物中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了解其阴道病原菌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阴道分泌物测定技术对820例妇科门诊就诊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 820例阴道分泌物细菌性阴道病(BV)感染率为13.29%(109/820),假丝... 目的通过对妇科门诊育龄妇女阴道分泌物中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了解其阴道病原菌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阴道分泌物测定技术对820例妇科门诊就诊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 820例阴道分泌物细菌性阴道病(BV)感染率为13.29%(109/820),假丝酵母菌感染率为8.17%(67/820),滴虫感染率为1.10%(9/820),3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V合并假丝酵母菌感染6例,占0.73%;滴虫合并BV感染5例,占0.61%;820例阴道分泌物标本中,阴道清洁度I~Ⅱ度463例,占56.46%;清洁度Ⅲ~Ⅳ度357例,占43.54%;I^IV清洁度中,Ⅲ度和IV度人数相对较多,致病菌检出率也较I度和II度高。其中,III-IV度BV、假丝酵母菌、滴虫检出率明显高于I~Ⅱ度检出率,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性阴道病和假丝酵母菌是妇产科门诊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针对不同人群应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推动、普及育龄妇女阴道分泌物检查,以避免生殖道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门诊 阴道分泌物 病原菌检查
下载PDF
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辉 何艺梅 +4 位作者 王明阳 何伟荣 解瑞林 郑超红 莫玲玲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8年第16期4412-4416,共5页
目的考察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待检样品按照GB4789系列标准进行前增菌后,提取核酸进行致病菌检测。结果食品中6种常见的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弧菌... 目的考察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待检样品按照GB4789系列标准进行前增菌后,提取核酸进行致病菌检测。结果食品中6种常见的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弧菌和大肠杆菌O157检测阳性符合率100%,阴性符合率100%,检出限介于3.0×10~3~1.1×10~4 CFU/25 g,前增菌时间最快5h,检测时间为2d。结论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具有检出限低、特异性好、检测速度快等优点,能较好地满足进出口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温扩增 PCR 致病菌 检测 快速
下载PDF
重庆地区兔腹泻病原菌分离鉴定及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0
16
作者 许国洋 沈克飞 +4 位作者 徐登峰 付利芝 张素辉 王孝友 杨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97-1103,共7页
对重庆地区兔细菌性腹泻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建立相应检测方法,为该病的检测及防控奠定基础。通过临床诊断与细菌分离培养,对引起兔腹泻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利用细菌通用引物扩增分离菌16S rDNA基因序列,测序分析后构建系统进化发育树。... 对重庆地区兔细菌性腹泻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建立相应检测方法,为该病的检测及防控奠定基础。通过临床诊断与细菌分离培养,对引起兔腹泻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利用细菌通用引物扩增分离菌16S rDNA基因序列,测序分析后构建系统进化发育树。同时,依据各病原菌特异性序列设计引物,建立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共分离到4种病原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产气荚膜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依据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eta基因、产气荚膜梭菌a毒素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热核酸酶nuc基因和大肠杆菌外膜蛋白eae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成功建立多重PCR检测方法,可从4种病原菌基因组混合物中扩增出大小分别为1 043、324、200和609bp的目的条带,目的菌株最低检出浓度为103cfu·mL-1。对重庆地区200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发现4种病原菌普遍存在,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单独感染检出率高达37.6%,与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检出率达2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腹泻 病原菌 分离鉴定 多重PCR 混合感染 检出率
下载PDF
水体污染中常见致病菌的多重PCR分子检测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范宏英 寇晓霞 +1 位作者 张菊梅 吴清平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3250-3253,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绿脓杆菌、肠出血型大肠杆菌和副溶血弧菌等5种水体常见致病菌的多重PCR检测技术,为这些致病菌感染的快速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筛选设计5对特异引物,建立优化的多重PCR扩增体系和条件。[结果...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绿脓杆菌、肠出血型大肠杆菌和副溶血弧菌等5种水体常见致病菌的多重PCR检测技术,为这些致病菌感染的快速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筛选设计5对特异引物,建立优化的多重PCR扩增体系和条件。[结果]对5种致病菌的检测,多重PCR灵敏度分别为:肠出血型大肠杆菌O157102 cfu、志贺氏菌102 cfu、副溶血弧菌102 cfu、绿脓杆菌101 cfu、沙门氏菌102 cfu。应用于人工污染水样及天然水样的检测,均有清晰、特异的预期条带产生,并与传统检测结果一致,每个样品所需时间为6~8 h,相对于传统检测方法,极大地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灵敏度。[结论]该方法适用于大通量样品的检测研究,可推广应用于食品检测、环境监测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菌 多重PCR 检测 灵敏度
下载PDF
上海市浦东新区生鲜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闻卿 张勇 +6 位作者 赵冰 苏靖华 黄红 张勇琪 朱林英 傅益飞 孙乔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6年第6期791-795,共5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生鲜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 2015年对9类生鲜食品进行致病菌检测,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分群(型)。结果 1 202份食品中有494份检出致病菌,检出率为41.10%。分离出致病菌587株,副溶血性弧菌(194株)、气...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生鲜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 2015年对9类生鲜食品进行致病菌检测,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分群(型)。结果 1 202份食品中有494份检出致病菌,检出率为41.10%。分离出致病菌587株,副溶血性弧菌(194株)、气单胞菌(134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31株)为主要致病菌。第二季度检出率最高(47.85%)。虾类检出率最高(64.71%),不同食品中主要致病菌检出情况存在差异。副溶血性弧菌以O∶1群-O∶5群为主(81.96%),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以O∶8群和O∶5群为主(50.00%),气单胞菌以维隆气单胞菌为优势菌型(67.91%),弯曲菌以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为优势菌型(89.29%),沙门菌血清型分布呈多样性。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生鲜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较高,分布呈多样性和典型的季节性特征,存在多种致病菌混合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鲜食品 食源性致病菌 监测 混合污染 上海 检出率 分型
原文传递
生鲜乳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兰欣怡 李发弟 +1 位作者 王加启 郑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18-323,共6页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食源性致病菌,普遍存在于生鲜乳中,严重威胁生鲜乳质量安全。本文就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生物学特征和致病性、检测方法和生鲜乳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检出率的研究进展以及对生鲜乳中单...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食源性致病菌,普遍存在于生鲜乳中,严重威胁生鲜乳质量安全。本文就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生物学特征和致病性、检测方法和生鲜乳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检出率的研究进展以及对生鲜乳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防控措施进行综述,为生鲜乳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鲜乳 致病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检出率
下载PDF
几种常用植物病原细菌分子检测方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尹燕妮 黄艳霞 +1 位作者 葛芸英 郭坚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共4页
植物病原细菌(phytobacteria)是植物上一类重要的病原菌,这些细菌能引起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花卉、树木及牧草上的病害。它的快速检测是病害防治、预测预报及植物检疫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其中,以PCR为基础的分子检测技术的进步使植... 植物病原细菌(phytobacteria)是植物上一类重要的病原菌,这些细菌能引起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花卉、树木及牧草上的病害。它的快速检测是病害防治、预测预报及植物检疫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其中,以PCR为基础的分子检测技术的进步使植物病原细菌的检测更快速、灵敏和可靠。本文对近年来植物病原细菌分子检测技术进行介绍,尤其是应用广泛的ITS-PCR(intergenictranscribedspace-PCR)、ARDRA(amplifiedribosomalDNArestric-tionanalysis-PCR)、rep-PCR(repetitiveDNA-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quantitativePCR)技术,旨在促进我国植物病原细菌研究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原细菌 分子检测 PC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