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实况观测、NCEP、卫星云图FY-2E和自动气象站资料对一次从华北到西北地区东部持续强对流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0 h Pa东北冷涡底部的短波槽、大陆高压东侧的东北风、低层切变线及冷平流、地面冷高压底部的冷空气为中尺度...利用实况观测、NCEP、卫星云图FY-2E和自动气象站资料对一次从华北到西北地区东部持续强对流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0 h Pa东北冷涡底部的短波槽、大陆高压东侧的东北风、低层切变线及冷平流、地面冷高压底部的冷空气为中尺度系统的产生、发展、移动提供了有利的天气背景;强对流暴雨天气是由β中尺度、α中尺度对流系统造成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大致是由东北向西南方向移动,历时23 h。东路冷空气与华北暖湿气流交汇,触发对流产生;MCS的移动方向取决于高低空的风向、风速。当中高层风速较弱、低层风速较强、风向相反时,MCS移动路径与低层风向一致;当中高层风速较强、低层风速较弱、风向相反时,MCS移动路径与中高层风向一致。强对流暴雨过程发生前,整层温度平流为零,中高层的风较弱,风垂直切变较小。展开更多
文摘利用实况观测、NCEP、卫星云图FY-2E和自动气象站资料对一次从华北到西北地区东部持续强对流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0 h Pa东北冷涡底部的短波槽、大陆高压东侧的东北风、低层切变线及冷平流、地面冷高压底部的冷空气为中尺度系统的产生、发展、移动提供了有利的天气背景;强对流暴雨天气是由β中尺度、α中尺度对流系统造成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大致是由东北向西南方向移动,历时23 h。东路冷空气与华北暖湿气流交汇,触发对流产生;MCS的移动方向取决于高低空的风向、风速。当中高层风速较弱、低层风速较强、风向相反时,MCS移动路径与低层风向一致;当中高层风速较强、低层风速较弱、风向相反时,MCS移动路径与中高层风向一致。强对流暴雨过程发生前,整层温度平流为零,中高层的风较弱,风垂直切变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