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藿香醇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1
作者 张伟 张娟娟 +2 位作者 郭庆丰 陈林 尹震花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3-221,共9页
广藿香醇(PA)是广藿香的主要活性成分,药理研究表明,PA具有抗炎、抗胃溃疡、抗癌、保护肺和脑损伤、抗菌、预防乳腺炎、结肠炎和动脉粥样硬化、抗光老化、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抗氧化应激、血管舒张和抗伤害等多种作用,初步的作用... 广藿香醇(PA)是广藿香的主要活性成分,药理研究表明,PA具有抗炎、抗胃溃疡、抗癌、保护肺和脑损伤、抗菌、预防乳腺炎、结肠炎和动脉粥样硬化、抗光老化、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抗氧化应激、血管舒张和抗伤害等多种作用,初步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其抗炎作用与下调炎症介质的mRNA表达来抑制促炎细胞因子产生及减少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介导的NF-JB活化等有关;抗胃溃疡、保护肺损伤和脑损伤及抗光老化作用的作用与其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有关;PA抑制MV4-11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可能与核转录因子-κB(NF-κB),磷酸化M2型丙酮酸激酶(p-PKM2)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发生明显改变有关;其抗人结直肠癌细胞作用可能与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2的表达和HDAC酶活性,以及随后下调c-myc和激活NF-κB通路有关;通过阻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通路的磷酸化和激活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诱导A549癌细胞凋亡;抗前列腺癌与线粒体细胞色素C凋亡途径激活有关;其抗病毒作用可能与调节1型螺旋酶(RLH)信号通路或与病毒蛋白或核酸以及病毒与细胞结合的位点直接结合来阻断病毒吸附细胞;其抗菌、预防乳腺炎、结肠炎和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与抗炎有很大的关系,PA的药理作用仍需进一步的研究。为了加快PA药理作用分子机制的探索和发现,扩大其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PA的代谢、生物活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PA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醇 抗炎 抗胃溃疡 抗癌 抗菌 抗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分子蒸馏技术用于广藿香油纯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胡海燕 彭劲甫 +4 位作者 黄世亮 吴立宏 朱宝璋 禤耀明 杨得坡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0-322,379,共4页
目的 :建立一种先进的分离纯化广藿香油的技术。方法 :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对广藿香油进行分离纯化。结果 :得到 4个馏分 ,经GC MS检测 ,馏分Ⅱ和Ⅲ中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 2种有效成分的含量与广藿香原油相比提高了 2 7%~ 4 7%。结论 :用... 目的 :建立一种先进的分离纯化广藿香油的技术。方法 :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对广藿香油进行分离纯化。结果 :得到 4个馏分 ,经GC MS检测 ,馏分Ⅱ和Ⅲ中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 2种有效成分的含量与广藿香原油相比提高了 2 7%~ 4 7%。结论 :用分子蒸馏分离技术能有效地提高广藿香油中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的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蒸馏技术 广藿香油 纯化工艺 广藿香醇 广藿香酮 含量测定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定量分析广藿香中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40
3
作者 连宗衍 杨丰庆 李绍平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3-287,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定性定量分析广藿香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以百秋里醇的峰面积为指标,确定HS-SPME最佳的实验条件为:160目药材粉末用无水Na2SO4稀释10倍,称取30mg于15mL萃取瓶中,以250r/min速度搅拌预...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定性定量分析广藿香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以百秋里醇的峰面积为指标,确定HS-SPME最佳的实验条件为:160目药材粉末用无水Na2SO4稀释10倍,称取30mg于15mL萃取瓶中,以250r/min速度搅拌预热(80℃)40min,插入65μm聚二甲基硅烷-二乙烯(PDMS-DVB)涂层的纤维头,在相同搅拌速度下80℃萃取40min,纤维头进入GC进样口在250℃下解吸100s。GC色谱条件:色谱柱为DB-5MS柱;载气流速为1mL/min;柱温的起始温度为90℃,以0.8℃/min升至110℃,保持5min;1.0℃/min升至134℃,保持5min;最后以5.0℃/min升至143℃,保持10min。结果:百秋里醇的平均回收率为91.8%,RSD为3.0%。运用本方法对10份不同产地广藿香中百秋里醇的含量进行测定,并以其为参比对照,测定了广藿香中其它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广藿香 百秋里醇
下载PDF
抗癌活性植物精油的主要功效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4
作者 朱丽云 张春苗 +5 位作者 高永生 宋林珍 陈玮 泮莞坤 Wang Sunan 李素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29-1239,共11页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顽疾,致死率高。现代医学中常用的治疗癌症的放化疗方法毒副作用大,而抗癌植物精油具有多靶点、多效应、不良反应低、不易产生耐药性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优势,在癌症治疗中得到高度重视。对植物精油的主要活性...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顽疾,致死率高。现代医学中常用的治疗癌症的放化疗方法毒副作用大,而抗癌植物精油具有多靶点、多效应、不良反应低、不易产生耐药性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优势,在癌症治疗中得到高度重视。对植物精油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抗癌机制进行综述。已有研究报道中有抗癌活性的精油主要包括柠檬香茅、鼠尾草、泽兰蒿、薰衣草、野芹菜、橘皮、杨梅叶等19种植物精油,其中柠檬烯、β-榄香烯、薄荷醇、广藿香醇、百里酚、丁香酚、柠檬醛、β-石竹烯及其氧化物等成分可能是抗癌精油主要功效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抗肿瘤活性 柠檬烯 Β-榄香烯 薄荷醇 广藿香醇 百里酚 丁香酚 柠檬醛 β-石竹烯
原文传递
运用近红外光谱法建立广藿香中百秋李醇的定量模型 被引量:34
5
作者 蔡佳良 郭念欣 +2 位作者 黄洁燕 李蕾蕾 姬生国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113-2116,共4页
目的:建立广藿香中百秋李醇含量的近红光谱外定量模型,快速测定广藿香中百秋李醇含量。方法:用气相色谱法测定102批广藿香的百秋李醇含量,采集并用一阶导和标准归一化预处理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百秋李醇的定量模型。结果:... 目的:建立广藿香中百秋李醇含量的近红光谱外定量模型,快速测定广藿香中百秋李醇含量。方法:用气相色谱法测定102批广藿香的百秋李醇含量,采集并用一阶导和标准归一化预处理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百秋李醇的定量模型。结果:建立的校正模型,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达到0.991 10,校正均方差为0.012 9,预测均方差为0.012 8,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为0.033 15。结论:建立的近红外定量模型稳定,准确可靠,可快速对广藿香百秋李醇含量进行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广藿香 百秋李醇 定量 气相色谱
原文传递
广藿香挥发油化学成分气质联用技术分析 被引量:28
6
作者 王俊华 符红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2000年第7期579-580,共2页
分析研究广藿香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和寻找更多可作为广藿香挥发油质量评价的指标。方法 :用气质联用技术和标准图谱检索对照、核对和补充检查的方法分离和鉴定各化学组分 ,用离子流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 分析研究广藿香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和寻找更多可作为广藿香挥发油质量评价的指标。方法 :用气质联用技术和标准图谱检索对照、核对和补充检查的方法分离和鉴定各化学组分 ,用离子流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分离出 6 4个化学组分 ,并鉴定其中 31个化学成分和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论 :主要成分为广藿香醇 (31.6 6 % )、广藿香酮 (2 3.5 8% ) ,其它成分是丁香烯、广藿香烯、愈创木烯、法尼醇及它们的异构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挥发油 广藿香酮 广藿香醇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广藿香醇抑制幽门螺杆菌脲酶活性及其机制 被引量:27
7
作者 连大卫 许艺飞 +4 位作者 任文康 扶丽君 范平龙 操红缨 黄萍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62-566,共5页
探讨广藿香醇对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脲酶活性的抑制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广藿香醇对幽门螺杆菌定植感染的影响奠定基础。培养幽门螺杆菌并采用革兰染色、快速尿素酶及PCR的方法鉴定后,在酸性条件(pH 5.3)和... 探讨广藿香醇对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脲酶活性的抑制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广藿香醇对幽门螺杆菌定植感染的影响奠定基础。培养幽门螺杆菌并采用革兰染色、快速尿素酶及PCR的方法鉴定后,在酸性条件(pH 5.3)和中性条件(pH 7.0)培养液中给予不同浓度的广藿香醇干预1 h,应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细菌的存活率;Berthelot显色法检测细菌的脲酶活性;RT-qPCR法检测细菌中ureA,ureB,ureE,ureH,ureI和nix A相关脲酶基因的表达变化。经过鉴定生长良好幽门螺杆菌在不同浓度的广藿香醇干预后,细菌存活率没有明显变化;其脲酶活性出现了显著的下降;同时脲酶的相关基因ureA,ureB,ureE,ureH,ureI和nix A的表达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广藿香醇在酸性条件和中性条件下均可以抑制幽门螺杆菌脲酶的活性,可能与降低细菌脲酶相关的基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脲酶 广藿香醇
原文传递
广藿香化学成分和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曾志 谭丽贤 +1 位作者 蒙绍金 张菡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249-1254,共6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石牌、高要、湛江3个栽培品种的广藿香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分别鉴定了其化学组成,并测定了其相对含量。采用色谱指纹图谱分区法对3个栽培品种广藿香的质量进行分析和比较,把广藿香总离子流色谱图...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石牌、高要、湛江3个栽培品种的广藿香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分别鉴定了其化学组成,并测定了其相对含量。采用色谱指纹图谱分区法对3个栽培品种广藿香的质量进行分析和比较,把广藿香总离子流色谱图分为4个区,并用相对保留值α和相对峰面积Sr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此法简单、快速,为有效地鉴别不同栽培品种的广藿香以及建立其色谱指纹图谱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本研究还讨论了广藿香酮结构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质联用 广藿香 广藿香醇 广藿香酮 指纹图谱
下载PDF
广藿香醇通过PKM2和NF-κB诱导MV4-11细胞凋亡相关机制 被引量:17
9
作者 杨雨婷 何贝轩 +3 位作者 何育霖 彭成 熊亮 曹治兴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广藿香醇(PA)诱导MV4-11细胞凋亡,并探讨其可能存在的相关活性。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检测PA对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人肝癌细胞Hep G-2,人肺癌细胞A549,人急性淋巴髓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MV4-11,人皮肤黑色素... 目的:探讨广藿香醇(PA)诱导MV4-11细胞凋亡,并探讨其可能存在的相关活性。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检测PA对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人肝癌细胞Hep G-2,人肺癌细胞A549,人急性淋巴髓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MV4-11,人皮肤黑色素瘤细胞A375,小鼠乳腺癌细胞4T1,人单核细胞型淋巴瘤细胞THP-1,人正常胚肾293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通过Annexin V-FITC/碘化丙啶(PI)双染法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M2型丙酮酸激酶(p-PKM2),核转录因子-κB(NF-κB),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凋亡蛋白的表达。结果:PA能抑制人HCT116,Hep G-2,A549,MV4-11,A375,4T1,THP-1,293A细胞的增殖,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26,0.32,0.28,0.09,0.37,0.23,0.24,0.33 mmol·L-1;作用于MV4-11细胞24 h后可使细胞核皱缩,染色质凝聚,形成明显的凋亡小体。0.1,0.2,0.5 mmol·L-1PA能诱导MV4-11细胞凋亡,凋亡率分别为7.9%,13.6%,22.0%,与溶剂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PA使细胞NF-κB,p-PKM2,Caspase-3蛋白表达发生明显改变(P<0.05)。结论:PA能抑制人白血病细胞MV4-11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发生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NF-κB,p-PKM2,Caspase-3蛋白量的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醇 凋亡 人白血病MV4-11细胞 增殖
原文传递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广藿香中4种成分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小琪 范燕豪 +3 位作者 陈阳 王婷婷 侯剑伟 尤丽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84-1888,共5页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 Benth.中β-榄香烯、β-石竹烯、百秋李醇、广藿香酮的含有量。方法广藿香二氯甲烷提取物的分析采用Agilent HP-5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 m×0.32 mm,0.25μm);进样口温度...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 Benth.中β-榄香烯、β-石竹烯、百秋李醇、广藿香酮的含有量。方法广藿香二氯甲烷提取物的分析采用Agilent HP-5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 m×0.32 mm,0.25μm);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80℃;20∶1分流进样;初始温度100℃,保持1 min,5℃/min的速率升温至140℃,保持5 min,3℃/min的速率升温至190℃,10℃/min的速率升温至230℃,保持2 min;体积流量1 mL/min。以百秋李醇为内标,计算β-榄香烯、β-石竹烯、广藿香酮、百秋李醇的相对校正因子,并测定其含有量。结果榄香烯、β-石竹烯、百秋李醇、广藿香酮分别在0.027 1~0.474 0、0.033 6~0.588 0、0.193 0~3.371 0、0.143 0~2.498 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5%、101.3%、100.2%、97.7%,RSD分别为0.39%、1.05%、0.70%、0.49%。一测多评法所得结果接近内标法。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广藿香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Β-榄香烯 β-石竹烯 百秋李醇 广藿香酮 一测多评
下载PDF
基于成分敲除/敲入研究广藿香油抗菌主要药效物质 被引量:13
11
作者 赵思蕾 熊亮 +4 位作者 王振强 林美斯 杨华蓉 林大胜 傅超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7-712,共6页
为研究广藿香油抗菌主要药效物质,遵循成分敲除/敲入研究模式,以百秋李醇与广藿香酮为目标成分,用广藿香油制备百秋李醇与广藿香酮不同含量比例的样品;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各样品对6种革兰氏阳性菌种及5种革兰氏阴性菌种的... 为研究广藿香油抗菌主要药效物质,遵循成分敲除/敲入研究模式,以百秋李醇与广藿香酮为目标成分,用广藿香油制备百秋李醇与广藿香酮不同含量比例的样品;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各样品对6种革兰氏阳性菌种及5种革兰氏阴性菌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SAS 9.2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一元方差分析,并采用SNK法(q检验)联合析因设计进行两两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广藿香油抗菌效果显著优于敲除目标成分后的阴性样品,但阴性样品仍具有一定的抗菌效果;广藿香油与阳性对照样品(单体百秋李醇∶广藿香酮=2∶1)、百秋李醇单体、广藿香酮单体之间,其整体抗菌效果基本相当;但百秋李醇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作用均优于广藿香酮,广藿香酮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制作用均优于百秋李醇;且两目标成分不同比例配伍的广藿香油对不同菌种的抗菌效果略有差异。由此可见,百秋李醇与广藿香酮为广藿香油的主要抗菌活性物质,百秋李醇、广藿香酮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抑制作用有所差异,且两者比例差异对广藿香油抗菌作用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广藿香酮比例的增加,对革兰氏阳性菌抗菌活性有下降趋势,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活性有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油 敲除/敲入 百秋李醇 广藿香酮 抗菌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广藿香中百秋里醇的含量 被引量:14
12
作者 黄月纯 魏刚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3-504,共2页
目的 建立广藿香中百秋里醇的气相色谱法(G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HP-5柱;柱温采用程序升温,起始150℃,保持23min,8℃/min升至230%,保持2min;气化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280℃;分流比为5:1;流速为0.9ml/min。... 目的 建立广藿香中百秋里醇的气相色谱法(G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HP-5柱;柱温采用程序升温,起始150℃,保持23min,8℃/min升至230%,保持2min;气化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280℃;分流比为5:1;流速为0.9ml/min。结果 平均回收率为99.31%,RSD为1.89%。14批广藿香的百秋里醇含量在0.259%~0.810%范围之间。结论 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广藿香的质量控制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广藿香 百秋里醇
下载PDF
广藿香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许家其 张海红 《神经药理学报》 2020年第3期27-32,共6页
广藿香是我国十大南药之一,主要功效为祛暑化湿、和胃止呕和芳香化浊。广藿香一般的治疗由广藿香挥发油和水提取物形式进行,其主要成分包括黄酮类、萜类、生物碱和一些醇类等化学物质,其中主要有效成分有广藿香醇、广藿香酮和广藿香烯等... 广藿香是我国十大南药之一,主要功效为祛暑化湿、和胃止呕和芳香化浊。广藿香一般的治疗由广藿香挥发油和水提取物形式进行,其主要成分包括黄酮类、萜类、生物碱和一些醇类等化学物质,其中主要有效成分有广藿香醇、广藿香酮和广藿香烯等,具有抗炎镇痛、保护胃肠道、抗肿瘤、抗疟原虫和抗氧化等作用。广藿香是通过对血清中的前列腺素、丙二醛和一氧化氮的含量进行控制,使血清中这三种物质的含量降低从而发挥抗炎的作用;对胃肠道的保护,广藿香油具有调节胃肠的运动、促进消化液分泌、保护肠屏障的功能;广藿香的水提物和挥发油对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肠道杆菌。该文对广藿香及其有效成分的作用进行综述,对今后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促进其在临床医学、化工、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药理作用 广藿香挥发油 广藿香酮 广藿香醇
下载PDF
广藿香醇及广藿香油中广藿香醇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比较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甫传 徐丽珍 +1 位作者 邹忠梅 杨世林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26-729,共4页
目的 建立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广藿香醇的方法;比较广藿香醇和广藿香油单次静脉注射给药后,广藿香醇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差异。方法 以丁香酚为内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P-5MS毛细管气相色谱柱(30 m×0.32 m... 目的 建立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广藿香醇的方法;比较广藿香醇和广藿香油单次静脉注射给药后,广藿香醇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差异。方法 以丁香酚为内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P-5MS毛细管气相色谱柱(30 m×0.32 mm×0.25μm);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用程序升温法,初始温度80℃,保持1 min;15℃·min-1升温至200℃,保持1min;60℃·min-1升温至290℃,保持1 min。结果 广藿香醇在25~5 000μg·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定量限为25μg·L-1,检测限为10 μg·L-1,方法精密度(RSD%)小于10%,方法准确度为90%~110%。结论 该法可用于广藿香醇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广藿香醇单体与广藿香油中广藿香醇在大鼠体内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AUC,T1/2β,MRT等)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广藿香醇 广藿香油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Inhibitory effects of patchouli alcohol on stress-induced 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被引量:10
15
作者 Tian-Ran Zhou Jing-Jing Huang +2 位作者 Zi-Tong Huang Hong-Ying Cao Bo Ta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8年第6期693-705,共13页
AIM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 of patchouli alcohol(PA) in treatment of rat models of 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METHODS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PA on colonic spontaneous motility using its... AIM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 of patchouli alcohol(PA) in treatment of rat models of 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METHODS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PA on colonic spontaneous motility using its cumulative log concentration(3 × 10^(-7) mol/L to 1 × 10^(-4)mol/L). We then determined the responses of the proximal and distal colon segments of rats to the folowing stimuli:(1) carbachol(1 × 10^(-9) mol/L to 1 × 10^(-5) mol/L);(2) neurotransmitter antagonists including N~ω-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 hydrochloride(10μmol/L) and(1 R~*, 2 S~*)-4-[2-Iodo-6-(methylamino)-9 Hpurin-9-yl]-2-(phosphonooxy)bicyclo[3.1.0]hexane-1-methanol dihydrogen phosphate ester tetraammonium salt(1 μmol/L);(3) agonist α,β-methyleneadenosine 5′-triphosphate trisodium salt(100 μmol/L); and(4) single KCl doses(120 mmol/L). The effects of blockers against antagonist responses were also assessed by pretreatment with PA(100 μmol/L) for 1 min. Electrical-field stimulation(40 V, 2-30 Hz, 0.5 ms pulse duration, and 10 s) was performed to observe nonadrenergic, noncholinergic neurotransmitter release in IBS-D rat colon. The ATP level of Kreb's solution was also determined.RESULTS PA exerted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spontaneous contraction of the colonic longitudinal smooth muscle, and the half maximal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_(50)) was 41.9 μmol/L. In comparison with the KCl-treated IBS-D group, the contractile response(mg contractions) in the PA + KCl-treated IBS-D group(11.87 ± 3.34)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peak tension(P < 0.01). Compared with CCh-treated IBS-D rat colon, the cholinergic contractile response of IBS-D rat colonic smooth muscle(EC_(50) = 0.94 μmol/L)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y PA(EC_(50) = 37.43 μmol/L)(P < 0.05). Lack of nitrergic neurotransmitter release in stress-induced IBS-D rats showed contraction effects on colonic smooth muscle. Pretreatment with PA resulted in inhibitory effect on l-NAME-induced(10 μmol/L) contraction(P < 0.05). ATP mi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chouli alcohol Colonic longitudinal smooth muscles 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Enteric nervous system CHOLINERGIC NERVES Non-adrenergic non-cholinergic Potassium channel
下载PDF
分子蒸馏法纯化广藿香挥发油中广藿香醇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慧 张金巍 +1 位作者 朱合伟 宋子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对广藿香挥发油进一步纯化,得到含广藿香醇更高的产品。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分子蒸馏技术纯化广藿香挥发油所需温度、进料速度、刮膜转速的最佳工艺参数,采用了弹性石英毛细管柱HP-5,在检测器温度为280℃,气化温度为280℃;分流比... 目的对广藿香挥发油进一步纯化,得到含广藿香醇更高的产品。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分子蒸馏技术纯化广藿香挥发油所需温度、进料速度、刮膜转速的最佳工艺参数,采用了弹性石英毛细管柱HP-5,在检测器温度为280℃,气化温度为280℃;分流比为20∶1条件下进行GC法测定,并用内标法定量。考察了蒸发温度对广藿香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以及分子蒸馏技术与传统的水蒸气法的比较。结果利用分子蒸馏提纯广藿香挥发油的最佳蒸发温度为65℃时,广藿香挥发油的质量分数和提取率分别达到40.71%和76.55%。结论分子蒸馏法比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所得产物中有效成分质量分数和转移率要高,在广藿香挥发油提纯的工业化生产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挥发油 广藿香醇 分子蒸馏 正交试验
原文传递
广藿香醇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及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伍世颖 庄惠玲 +6 位作者 丁彧 许沛珊 魏文辉 钟远遵 邓秋华 许艺飞 黄萍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27-934,共8页
目的探讨广藿香醇(Patchouli alcohol,PA)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的作用及其治疗过程中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方法于Brain-Heart Infusion(BHI)培养液中加入PA,使其终浓度为50、25、12.5、6.25μg·mL-1,液体稀释法测定P... 目的探讨广藿香醇(Patchouli alcohol,PA)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的作用及其治疗过程中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方法于Brain-Heart Infusion(BHI)培养液中加入PA,使其终浓度为50、25、12.5、6.25μg·mL-1,液体稀释法测定PA对幽门螺杆菌3株标准株及2株临床耐药株(甲硝唑及克拉霉素耐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选择浓度为1/4 MIC、1/2 MIC的PA,荧光法测定PA抗幽门螺杆菌NCTC11637菌株黏附细胞的作用。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泊洛沙姆)、阳性对照组(抗生素三联疗法)及PA高(20 mg·kg-1)、低(5 mg·kg-1)剂量组,给药14 d。二代测序法测PA对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同时用RT-qPCR法测肠道菌群中大肠杆菌和双歧杆菌的丰度变化。结果 PA抗幽门螺杆菌临床株及标准株的MIC值为6.25~12.5μg·mL-1,MBC值为12.5~50μg·mL-1;1/2和1/4 MIC的PA可以降低幽门螺杆菌的黏附能力;抗生素三联疗法可显著性降低小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丰度,影响肠道菌群中两个主要菌群所占比例,而PA对肠道微生物菌群无明显影响。结论 PA具有抗幽门螺杆菌作用,能够降低幽门螺杆菌的黏附能力,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同时对肠道微生物菌群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醇 幽门螺杆菌 肠道微生物 液体稀释法 黏附能力
原文传递
组培广藿香与扦插广藿香中百秋里醇和广藿香酮的含量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汪小根 莫小路 +1 位作者 蔡岳文 陈瑜珍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6-99,共4页
目的:分析广藿香经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再生植株中百秋里醇和广藿香酮的含量,并与扦插药材进行比较,为广藿香药材的组织培养条件以及品质鉴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GC法分别对3批组培与3批扦插广藿香药材中百秋里醇和广藿香酮进行定量... 目的:分析广藿香经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再生植株中百秋里醇和广藿香酮的含量,并与扦插药材进行比较,为广藿香药材的组织培养条件以及品质鉴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GC法分别对3批组培与3批扦插广藿香药材中百秋里醇和广藿香酮进行定量分析。色谱条件为:安捷伦DB-1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FID检测器;程序升温:初始温度120℃,停留3min后以每分钟10℃的速度升至220℃;载气为高纯氦气,流速:1mL.min-1,进样口温度和检测器温度均为230℃,分流比:50:1。结果:组培药材中百秋里醇和广藿香酮的含量与扦插药材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组织培养适于广藿香药材的繁殖,并能保证药材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组培 扦插 百秋里醇 广藿香酮 对比
原文传递
不同产地广藿香药材质量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牟鸣 《中国药业》 CAS 2014年第22期42-44,共3页
目的优化广藿香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建立同时测定广藿香酮和百秋李醇含量的方法,比较不同产地广藿香药材的质量。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广藿香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广藿香挥发油中百秋李醇和广藿香酮的含量... 目的优化广藿香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建立同时测定广藿香酮和百秋李醇含量的方法,比较不同产地广藿香药材的质量。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广藿香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广藿香挥发油中百秋李醇和广藿香酮的含量,以百秋李醇和广藿香酮的总含量与挥发油收率为指标评价不同产地广藿香药材的质量。结果广藿香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水浸泡4 h,蒸馏提取4 h;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线性关系良好,准确度高,稳定可靠。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科学合理,适合广藿香挥发油的工业化生产;建立的百秋李醇和广藿香酮测定方法准确可靠、易于操作、重复性好,适用于广藿香药材的质量控制;5个不同产地的广藿香药材在挥发油收率、百秋李醇和广藿香酮总含量等的差异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百秋李醇 广藿香酮 提取工艺 产地
下载PDF
基于质量源于生产的广藿香质量标志物的确立 被引量:10
20
作者 荆文光 郭晓晗 +3 位作者 李楚 程显隆 马双成 魏锋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4496-4506,共11页
目的建立基于质量源于生产(quality by production,Qb P)的广藿香质量标志物(Q-Marker),为规范广藿香饮片生产,合理提升广藿香饮片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广藿香饮片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风险点和饮片质量进行分析,发现饮片加工过程中存在广... 目的建立基于质量源于生产(quality by production,Qb P)的广藿香质量标志物(Q-Marker),为规范广藿香饮片生产,合理提升广藿香饮片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广藿香饮片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风险点和饮片质量进行分析,发现饮片加工过程中存在广藿香叶加入不足的不规范生产现象,致使广藿香饮片质量下降。采用GC法同时测定广藿香饮片中挥发性成分百秋李醇和广藿香酮的含量,利用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对不同比例广藿香叶的样品中差异性成分进行筛选。结果百秋李醇含量与饮片中广藿香叶比例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控制饮片中广藿香叶比例的关键标志物之一。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结果显示,黄酮类成分对不同广藿香叶比例的饮片样品划分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同时测定雷杜辛黄酮醇和藿香黄酮醇2种主要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并结合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雷杜辛黄酮醇和藿香黄酮醇含量在不同广藿香叶比例样品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与广藿香叶比例呈显著性正相关,亦可作为广藿香生产规范性的Q-Marker。考虑饮片加工过程中广藿香叶的损失,以15%广藿香叶比例为标准,建议百秋李醇不低于0.24%,雷杜辛黄酮醇和藿香黄酮醇总量不低于0.045%。结论基于Qb P理念,确立百秋李醇、藿香黄酮醇和雷杜辛黄酮醇为广藿香生产规范化Q-Marker,为广藿香质量标准提升和保障饮片质量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质量源于生产 生产规范性 质量标志物 质量风险点 GC 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 百秋李醇 藿香黄酮醇 雷杜辛黄酮醇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黄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