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反向混淆”概念之不必要 被引量:10
1
作者 董晓敏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51,共5页
"反向混淆"是来自美国法的概念,通常的商标侵权是将在后使用人的商品误认为在先商标权人的,谓之"正向混淆",而"反向混淆"则指将在先商标权人的商品误认为在后使用人的。我国商标法理论和实践中似乎越来... "反向混淆"是来自美国法的概念,通常的商标侵权是将在后使用人的商品误认为在先商标权人的,谓之"正向混淆",而"反向混淆"则指将在先商标权人的商品误认为在后使用人的。我国商标法理论和实践中似乎越来越多地关注和认可了"反向混淆"的概念。从商标法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从我国法与美国法的不同,以及从"混淆可能性"判断为法律问题而非事实问题三个层面论述了在我国目前的商标法理论框架以及司法实践中,"混淆可能性"的概念足以解决相关问题,"反向混淆"概念既缺乏存在的理论和逻辑前提,也没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混淆” 混淆可能性 仿冒
下载PDF
论“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条款的修改和完善 被引量:7
2
作者 张伟君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2-32,共11页
针对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及其征求意见中的《修订草案》关于"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条款所存在的问题,本文建议应改变长期以来在该规定中将"知名商品"和"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并列为两个... 针对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及其征求意见中的《修订草案》关于"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条款所存在的问题,本文建议应改变长期以来在该规定中将"知名商品"和"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并列为两个不同要件的错误做法;同时,《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仿冒"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防止可能对商品来源的"造成混淆",同时也应该制止那些导致损害或利用未注册知名商业标识的商业声誉或减弱其显著特征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冒 未注册商业标识 混淆 商誉 淡化
下载PDF
浅析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性质及法律规制 被引量:5
3
作者 肖乾利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89-92,共4页
商标的反向假冒应涵盖隐性反向假冒行为。商标的反向假冒是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和框架内,应由《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共同规制。为适应加入WTO和社会发展需要,对情节严重的商标反向假冒行为应予以犯罪化。... 商标的反向假冒应涵盖隐性反向假冒行为。商标的反向假冒是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和框架内,应由《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共同规制。为适应加入WTO和社会发展需要,对情节严重的商标反向假冒行为应予以犯罪化。在设立反向假冒商标罪之前,可通过司法解释对现行《刑法》第213条进行扩充解释,将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纳入刑法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 反向假冒 隐性反向假冒 刑法规制
下载PDF
论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法律规制 被引量:5
4
作者 叶高芬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6-61,共6页
理论界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定性问题的分歧尚存,原因之一是忽视了商标权的积极权利,从这一视角对该行为的商标侵权性进行经济学的法理分析有助于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准确定性。商标反向假冒行为可以被认定为商标侵权、欺诈和不正当竞争... 理论界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定性问题的分歧尚存,原因之一是忽视了商标权的积极权利,从这一视角对该行为的商标侵权性进行经济学的法理分析有助于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准确定性。商标反向假冒行为可以被认定为商标侵权、欺诈和不正当竞争等行为的竞合,这种侵害法益的多重性,决定了对其进行多维度的法律规制的必要性。鉴于新《商标法》及相关法律规定的操作性不强,应该完善各相关法律,以期形成合力,达到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真正有效的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 反向假冒行为 商标侵权 法律规制
下载PDF
论新型商业混同行为的法律规制——对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修改的一点建议 被引量:3
5
作者 林燕 《鹭江职业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20-24,共5页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三种商业混同行为。商业混同行为是现实中最常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其危害极大。然而新类型的商业混同行为, 如不正当模仿行为、反向假冒商标行为以及商标与企业名称的混同行为等却因为法无明文规定而得不...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三种商业混同行为。商业混同行为是现实中最常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其危害极大。然而新类型的商业混同行为, 如不正当模仿行为、反向假冒商标行为以及商标与企业名称的混同行为等却因为法无明文规定而得不到有力的规制。建议修改《反不正当竞争法》, 增加新类型的商业混同行为的规定, 以完善竞争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混同 反向假冒商标 商标与企业名称混同 法律修改
下载PDF
试论商标的“反向假冒” 被引量:2
6
作者 陈耀东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5-8,共4页
2001年12月1日实行的《商标法》将商标的“反向假冒”行为规定为商标侵权行为。国外的法律规定中或将之认定为不正当竞争行为,或视为商标侵权行为。本文通过对一起案例的分析,在探讨商标“反向假冒”构成要件的基础上,认为将此类行为规... 2001年12月1日实行的《商标法》将商标的“反向假冒”行为规定为商标侵权行为。国外的法律规定中或将之认定为不正当竞争行为,或视为商标侵权行为。本文通过对一起案例的分析,在探讨商标“反向假冒”构成要件的基础上,认为将此类行为规定为侵权行为,在立法选择和法律政策上是完全可行的。从不同的角度,通过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认定并禁止商标的“反向假冒”,在理论和实践中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 反向假冒 商标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下载PDF
商标反向假冒理论研究综述 被引量:1
7
作者 袁新尧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5期81-86,共6页
我国学界对商标反向假冒这一"舶来品"的研究始于1994年,由发生在北京的"枫叶"诉"鳄鱼"案所引起。由于该案在当时有着法律适用上的尴尬,故判决一出,便立即引起了知识产权界的关注。由此形成了以郑成思先... 我国学界对商标反向假冒这一"舶来品"的研究始于1994年,由发生在北京的"枫叶"诉"鳄鱼"案所引起。由于该案在当时有着法律适用上的尴尬,故判决一出,便立即引起了知识产权界的关注。由此形成了以郑成思先生和刘春田教授为代表"侵权行为说"、"不正当竞争行为说"等,学者们主要围绕在反向假冒行为中该行为的性质认定以及法律适用等展开争论,至2001年新《商标法》的修订,这场浩大的辩论才告一段落,此后仍有许多学者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了许多极具学术价值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 反向假冒 性质 法律适用
下载PDF
反向假冒行为的法律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许敏智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30-33,共4页
在市场交易活动中,经营者应该遵循公平、诚实信用原则,必须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反向假冒”行为却违背了这条原则。本文旨在揭露这种不正常现象的危害性,并对这种现象的本质及其法律规制予以阐述。
关键词 商标侵权 不正当竞争 “反向假冒” 法制建设
下载PDF
非法实施专利行为的刑法检视及其应对 被引量:2
9
作者 贺志军 《刑法论丛》 2019年第1期302-326,共25页
我国对非法实施专利行为实行的是"非罪化"。从"目的—手段"二维角度看,其正当性主要在于,将专利权法益上升为刑法法益欠缺必要性与运用刑法来保护专利权法益缺乏可行性。理论上对这种非罪化立场的彻底坚持正面临着... 我国对非法实施专利行为实行的是"非罪化"。从"目的—手段"二维角度看,其正当性主要在于,将专利权法益上升为刑法法益欠缺必要性与运用刑法来保护专利权法益缺乏可行性。理论上对这种非罪化立场的彻底坚持正面临着来自司法实践的一定挑战,在假冒专利罪认定中对于非法实施专利行为的处理尚存在诸多理论与实务上的分歧与困惑。通过文义厘定发现,"假冒他人专利"与"非法实施专利"系逻辑对立关系,二者的规范保护目的相异,故对所谓"侵权型"假冒专利犯罪的提法及实践应当予以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实施专利 假冒专利罪 犯罪化 非罪化
原文传递
侵犯知识产权罪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祝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26-126,F003,共2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临近,侵犯知识产权的各种违法犯罪必将日益突出。针对刑法规制知识产权的犯罪存在的一些疏漏,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反向假冒应纳入假冒商标罪的范畴;在非专利产品上擅自使用专利标记、以自己的非专利产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临近,侵犯知识产权的各种违法犯罪必将日益突出。针对刑法规制知识产权的犯罪存在的一些疏漏,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反向假冒应纳入假冒商标罪的范畴;在非专利产品上擅自使用专利标记、以自己的非专利产品假冒他人的专利产品、实施专利的行为,是假冒专利罪的具体表现形式;用故意及商业规模来限制侵犯著作权罪的调控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知识产权罪 相似商标 反向假冒 立法
下载PDF
反向假冒之法律性质研究——“聚合说”的新解读 被引量:1
11
作者 问清泓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38-42,共5页
反向假冒一般是指商标的反向假冒,我国《商标法》已将反向假冒纳入了调整范畴。反向假冒的法律性质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主要有"单一说"和"竞合说",但都不能全面地揭示反向假冒的法律性质。引入民法中的责任聚... 反向假冒一般是指商标的反向假冒,我国《商标法》已将反向假冒纳入了调整范畴。反向假冒的法律性质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主要有"单一说"和"竞合说",但都不能全面地揭示反向假冒的法律性质。引入民法中的责任聚合侵权理论,从责任聚合的角度研究反向假冒,"聚合说"能较全面地反映出反向假冒的法律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假冒 法律性质 责任聚合 责任竞合
下载PDF
从模因论的观点看经济中的“傍名牌”行为
12
作者 韩翠娜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78-80,共3页
"傍名牌"是经济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的公平竞争,损害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基于达尔文进化论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模因论为"傍名牌"行为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文章在介绍模因论和模因的基础上,... "傍名牌"是经济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的公平竞争,损害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基于达尔文进化论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模因论为"傍名牌"行为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文章在介绍模因论和模因的基础上,将商标看作一种模因,借用模因论的研究成果来分析"傍名牌"行为的特点,同时利用模因具有的保留性、变异性和选择性,论述了"傍名牌"商标模因作为弱势模因和失败模因走向消亡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因论 模因 傍名牌
下载PDF
论商标侵权中的“反向假冒”及其法律规制
13
作者 肖斐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18-121,共4页
本文从反向假冒商标行为的含义入手,分析了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特征和构成要件,围绕如何完善我国现行法律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规制这一中心,对我国法律规制商标反向假冒的现状作深入评析,指出我国相关法律的不尽完善之处,并提出针对性... 本文从反向假冒商标行为的含义入手,分析了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特征和构成要件,围绕如何完善我国现行法律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规制这一中心,对我国法律规制商标反向假冒的现状作深入评析,指出我国相关法律的不尽完善之处,并提出针对性的完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法 反向假冒 法律规制
下载PDF
浅析商标反向假冒——我国商标立法缺失及对策
14
作者 马伟华 《菏泽师专学报》 2002年第1期65-67,,76,共4页
将别人附贴在商品上的商标撤掉,再换上自己的商标出售该商品的行为称为“商标反向假冒”。该行为侵犯商标权人的商标与商品的不可分割权,损害商标权人的长远利益,属商标侵权行为。基于我国《商标法》及《商标法实施细则》在此方面的缺失... 将别人附贴在商品上的商标撤掉,再换上自己的商标出售该商品的行为称为“商标反向假冒”。该行为侵犯商标权人的商标与商品的不可分割权,损害商标权人的长远利益,属商标侵权行为。基于我国《商标法》及《商标法实施细则》在此方面的缺失,我们应借鉴国外禁止商标反向假冒立法之先进经验,把“商标反向假冒”明确纳入立法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法》 商标反向假冒 商标立法 商标侵权 商标权 中国
下载PDF
论商标功能的实现途径与反向假冒的危害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炳生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7-173,共7页
商标是商品的标记,集来源识别、质量保证、市场开拓、形象塑造、商誉积累诸功能于一体。商标赖商品而存在,商品假商标以流通,商标功能的价值化凸显使商标超越了纯粹的标记性符号而成为具有独立价值的财产形态。具有战略眼光的经营者不... 商标是商品的标记,集来源识别、质量保证、市场开拓、形象塑造、商誉积累诸功能于一体。商标赖商品而存在,商品假商标以流通,商标功能的价值化凸显使商标超越了纯粹的标记性符号而成为具有独立价值的财产形态。具有战略眼光的经营者不仅重视现实的经营利益,更关注潜在的竞争优势,因此驰名商标的培育便理所当然地成为其经营战略的重要内容。反向假冒行为蛮横地割断了商品与商标的联系,盗用了他人商品的信誉,阻碍了他人驰名商标战略的实施,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背离了诚实信用的商业道德准则,理应被商标法禁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功能 反向假冒行为 中国 商标法 商标权 危害性
原文传递
确立反假冒为商标保护的第二支柱——《反不正当竞争法》第6条之目的解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丽娟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6-66,89,共12页
我国商标保护采用了注册授权制。由于对此制度的片面强调,实践中出现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经常性得不到禁止的严重问题。我国应该建立与英美法中的"反假冒"制度类似的制度,并将之与注册授权制度作为商标保护的两大同等重要的基础... 我国商标保护采用了注册授权制。由于对此制度的片面强调,实践中出现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经常性得不到禁止的严重问题。我国应该建立与英美法中的"反假冒"制度类似的制度,并将之与注册授权制度作为商标保护的两大同等重要的基础。如此,既使得企业能够保有注册获得明确专有权的优势,又能够通过反假冒制度消除市场上的不正当竞争。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已有类似制度,即第6条的"反仿冒"制度,但我们需要从理念上提升该条在整个商标制度中的地位,同时打通与英美法中"反假冒"制度的联系,以使得此条的讨论研究能够与国际上的"反假冒"制度研究相互交流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不正当竞争法 反假冒 未注册商标 商标保护
下载PDF
探析《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第5条——兼论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标的保护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丽娟 《电子知识产权》 2016年第6期21-30,共10页
2016年2月公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第5条对现法做出了比较大的修改。要准确理解该规定,发现其积极价值和不足之处,需要对反不正当竞争法该如何保护商标这个基本问题进行梳理。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商业标识,只有一个基... 2016年2月公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第5条对现法做出了比较大的修改。要准确理解该规定,发现其积极价值和不足之处,需要对反不正当竞争法该如何保护商标这个基本问题进行梳理。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商业标识,只有一个基本宗旨:防止公众误认,或者说反仿冒,也可称之为反假冒。并以此区别于授予注册商标专有权的商标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改 第5条 仿冒 假冒
下载PDF
试论我国禁止仿冒原则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维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6-51,共6页
禁止仿冒原则源于英美普通法上的欺诈侵权之诉,在英美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保护商业标识中的财产利益和消费者不受混淆的公共利益是禁止仿冒原则的正当性基础。禁止仿冒原则的保护范围在司法上不断扩大,已涵... 禁止仿冒原则源于英美普通法上的欺诈侵权之诉,在英美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保护商业标识中的财产利益和消费者不受混淆的公共利益是禁止仿冒原则的正当性基础。禁止仿冒原则的保护范围在司法上不断扩大,已涵盖商业外观保护,但应止于人格特征的盗用。禁止仿冒原则不要求行为人的主观故意,财产利益的商业标识和混淆可能性是仿冒行为成立两大要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止仿冒 正当性 欺诈故意 司法适用
下载PDF
规制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普通法经验——以假冒之诉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惠彬 《竞争政策研究》 2017年第4期48-58,共11页
普通法国家主要通过假冒之诉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规制。假冒之诉起源于英国古老的令状制度,在经历普通法和衡平法的司法融合后,英美法院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审判思路从防止欺诈转化为保护商誉财产权。假冒之诉的构成要件包括商誉、虚假... 普通法国家主要通过假冒之诉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规制。假冒之诉起源于英国古老的令状制度,在经历普通法和衡平法的司法融合后,英美法院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审判思路从防止欺诈转化为保护商誉财产权。假冒之诉的构成要件包括商誉、虚假陈述、损害及可能性,适用范围包括对未注册商标、商号、域名、商业外观等保护。假冒之诉的演进反映了公平、诚信等是反不正当竞争法应秉持的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冒之诉 不正当竞争 商誉 虚假陈述
下载PDF
不正当竞争模式下人格特征商业利用问题研究
20
作者 曾丽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82-187,共6页
以不正当竞争模式解决人格特征商业利用问题的代表是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安大略省,涉及仿冒和盗用两个制度。仿冒制度可以间接实现人格特征中经济利益的保护但有其内生性的限制,传统盗用理论适用空间极其有限,新型盗用人格特征侵权... 以不正当竞争模式解决人格特征商业利用问题的代表是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安大略省,涉及仿冒和盗用两个制度。仿冒制度可以间接实现人格特征中经济利益的保护但有其内生性的限制,传统盗用理论适用空间极其有限,新型盗用人格特征侵权缺乏系统建构。不正当竞争模式对人格特征商业利用问题而言只是一种间接、权宜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特征商业利用 不正当竞争 仿冒 盗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