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流域吸附态磷时空分布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
4
1
作者
龙天渝
刘佳
+1 位作者
王海娟
刘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5-261,共7页
为了模拟吸附态磷负荷的时空分布,从被侵蚀土壤进入受纳水体的载体地表径流着手,综合考虑坡上和坡下的径流特性对被侵蚀土壤迁移的影响,引入时空分布的径流连通性指标,由此提出坡面泥沙输移比的计算方法。将改进的土壤流失方程作为流域...
为了模拟吸附态磷负荷的时空分布,从被侵蚀土壤进入受纳水体的载体地表径流着手,综合考虑坡上和坡下的径流特性对被侵蚀土壤迁移的影响,引入时空分布的径流连通性指标,由此提出坡面泥沙输移比的计算方法。将改进的土壤流失方程作为流域土壤侵蚀量的计算方程,结合所提出的坡面泥沙输移比并考虑磷在土壤中的富集,构建流域吸附态磷负荷的时空分布模型。以三峡库区小江流域作为案例,对该流域2000-2010年的吸附态磷负荷的时空分布进行了模拟,模拟得到多年平均吸附态磷负荷为0.056 t/km2。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其年平均吸附态负荷相对误差低于6%,表明所构建的模型以及所提出的坡面泥沙输移比的计算方法可行。该研究可为三峡库区的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磷
坡面泥沙输移比
吸附态磷负荷
时空分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江中下游土壤侵蚀及颗粒态非点源磷负荷研究
被引量:
6
2
作者
沈虹
张万顺
彭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共6页
以汉江中下游为研究区,考虑流域内部地理要素和时空过程的异质性,划分子流域作为基本的响应单元,利用2007年Landsat TM影像、DEM、土壤、气象和社会经济数据等,建立了流域基础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运用ArcGIS 9.2和Erdas 9.2计算得到流域...
以汉江中下游为研究区,考虑流域内部地理要素和时空过程的异质性,划分子流域作为基本的响应单元,利用2007年Landsat TM影像、DEM、土壤、气象和社会经济数据等,建立了流域基础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运用ArcGIS 9.2和Erdas 9.2计算得到流域降雨侵蚀力因子R,土壤可蚀性因子K,坡度坡长因子LS,经营管理因子C,水土保持因子P等,采用USLE和颗粒态非点源负荷经验方程,分别探讨了汉江中下游土壤侵蚀及非点源磷负荷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土壤的侵蚀模数为867.55 t/(km2.a),属于轻度侵蚀,但依然有5.69%的区域侵蚀模数大于2 500 t/(km2.a)。流域内由于土壤侵蚀导致的颗粒态非点源磷负荷流失量达8 496.79 t/a,其中南河、唐白河、蛮河等支流的非点源流失状况最为严重,最高单位负荷量可达8.42 kg/(hm2.a)。非点源负荷产生的关键源区主要分布在神农架林区、房县、保康等山地丘陵以及南阳盆地等农业生产区,因此增加植被郁闭度,控制坡地耕作,科学施肥,防止水土流失对于控制非点源污染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USLE方程
土壤侵蚀
颗粒态非点源磷负荷
汉江中下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流域吸附态磷时空分布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
4
1
作者
龙天渝
刘佳
王海娟
刘敏
机构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大学低碳绿色建筑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出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5-261,共7页
基金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2011BAD31B03)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重点项目(CSTC
2011BA7021)
文摘
为了模拟吸附态磷负荷的时空分布,从被侵蚀土壤进入受纳水体的载体地表径流着手,综合考虑坡上和坡下的径流特性对被侵蚀土壤迁移的影响,引入时空分布的径流连通性指标,由此提出坡面泥沙输移比的计算方法。将改进的土壤流失方程作为流域土壤侵蚀量的计算方程,结合所提出的坡面泥沙输移比并考虑磷在土壤中的富集,构建流域吸附态磷负荷的时空分布模型。以三峡库区小江流域作为案例,对该流域2000-2010年的吸附态磷负荷的时空分布进行了模拟,模拟得到多年平均吸附态磷负荷为0.056 t/km2。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其年平均吸附态负荷相对误差低于6%,表明所构建的模型以及所提出的坡面泥沙输移比的计算方法可行。该研究可为三峡库区的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磷
坡面泥沙输移比
吸附态磷负荷
时空分布
Keywords
soils
erosion
phosphorus
hillslope
sediment
delivery
ratio
particulate
phosphorus
load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分类号
X50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江中下游土壤侵蚀及颗粒态非点源磷负荷研究
被引量:
6
2
作者
沈虹
张万顺
彭虹
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出处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共6页
基金
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与质量目标与示范项目(2008ZX07526-004-003)
文摘
以汉江中下游为研究区,考虑流域内部地理要素和时空过程的异质性,划分子流域作为基本的响应单元,利用2007年Landsat TM影像、DEM、土壤、气象和社会经济数据等,建立了流域基础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运用ArcGIS 9.2和Erdas 9.2计算得到流域降雨侵蚀力因子R,土壤可蚀性因子K,坡度坡长因子LS,经营管理因子C,水土保持因子P等,采用USLE和颗粒态非点源负荷经验方程,分别探讨了汉江中下游土壤侵蚀及非点源磷负荷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土壤的侵蚀模数为867.55 t/(km2.a),属于轻度侵蚀,但依然有5.69%的区域侵蚀模数大于2 500 t/(km2.a)。流域内由于土壤侵蚀导致的颗粒态非点源磷负荷流失量达8 496.79 t/a,其中南河、唐白河、蛮河等支流的非点源流失状况最为严重,最高单位负荷量可达8.42 kg/(hm2.a)。非点源负荷产生的关键源区主要分布在神农架林区、房县、保康等山地丘陵以及南阳盆地等农业生产区,因此增加植被郁闭度,控制坡地耕作,科学施肥,防止水土流失对于控制非点源污染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GIS
USLE方程
土壤侵蚀
颗粒态非点源磷负荷
汉江中下游
Keywords
GIS
USLE
equation
soil
erosion
particulate
phosphorus
load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Hanjiang
River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X522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流域吸附态磷时空分布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龙天渝
刘佳
王海娟
刘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汉江中下游土壤侵蚀及颗粒态非点源磷负荷研究
沈虹
张万顺
彭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