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暖期前和采暖期北京大气颗粒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0
1
作者 张仁健 王明星 +1 位作者 胡非 徐永福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5-81,共7页
1999年 2月、3月、1 1月和 1 2月,在北京北三环外的 3 2 5m气象塔院内进行了大气颗粒物采样,获得 2 4组 1 92个分级样品.样品用质子激发X荧光(PIXE)方法进行了分析,得到大气颗粒物化学元素浓度及其谱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大气颗粒物... 1999年 2月、3月、1 1月和 1 2月,在北京北三环外的 3 2 5m气象塔院内进行了大气颗粒物采样,获得 2 4组 1 92个分级样品.样品用质子激发X荧光(PIXE)方法进行了分析,得到大气颗粒物化学元素浓度及其谱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和来源正在发生变化.由于采暖期间煤炭使用量的大量减少,大气中S,As,Se,K的浓度大幅度降低,S和K比采暖前低 2 5 %;由于北京冬季采暖大量使用重油替代煤炭作为取暖燃料,大气中Cu的含量比采暖期前增加了 1倍.此外,由于无铅汽油的推广使用,目前北京大气颗粒物中的Pb含量已大幅度降低.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污染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PIXE 元素成分 采暖期
下载PDF
柴油机排气颗粒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49
2
作者 李新令 黄震 +1 位作者 王嘉松 吴君华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研究了6114柴油机不同工况下排气颗粒的数浓度、体积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测试工况下柴油机排气颗粒数浓度均呈包括核模态(峰值粒径为10 nm^20 nm)和积聚模态(峰值粒径为50 nm^80 nm)的双峰对数正态分布。高转速下排气颗粒数浓度和体积... 研究了6114柴油机不同工况下排气颗粒的数浓度、体积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测试工况下柴油机排气颗粒数浓度均呈包括核模态(峰值粒径为10 nm^20 nm)和积聚模态(峰值粒径为50 nm^80 nm)的双峰对数正态分布。高转速下排气颗粒数浓度和体积浓度大于中间转速时的数浓度和体积浓度。相同转速下,颗粒体积浓度随负荷增加而增大,而数浓度高转速下随负荷增大而增加,中间转速下随负荷增加没有规律性变化。相同转速下,积聚模态数浓度随负荷增加而增大,核模态数浓度高转速下随负荷增大而增加,但在中间转速下随负荷增加无规律性变化。相同转速下,随负荷增加,核模态峰值粒径有减小趋势。中间转速下积聚模态峰值粒径随负荷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高转速下积聚模态峰值随负荷变化无明显变化。中间转速下排气颗粒的核模态峰值粒径小于高转速下核模态的峰值粒径,积聚模态峰值粒径大于高转速下积聚模态的峰值粒径。排气颗粒中核模态粒子占有较大的数量百分比,积聚模态粒子占有较大的体积百分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负荷 排气颗粒 数浓度 粒径分布
下载PDF
辽宁中部城市群可吸入颗粒物PM_(10)和PM_(2.5)的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48
3
作者 马雁军 王江山 +2 位作者 王扬锋 刘宁微 洪也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年第5期11-15,共5页
利用2006年8月—2007年10月辽宁中部沈阳、鞍山、抚顺和本溪4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和PM1及同期气象因子监测资料,分析了可吸入颗粒物分布特征、污染水平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受区域天气系统的影响,4城市PM10和PM2.5... 利用2006年8月—2007年10月辽宁中部沈阳、鞍山、抚顺和本溪4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和PM1及同期气象因子监测资料,分析了可吸入颗粒物分布特征、污染水平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受区域天气系统的影响,4城市PM10和PM2.5的日平均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具有区域分布特征;PM10超标率冬季为最高;PM2.5日平均浓度占PM10比例夏季和冬季最大;PM10、PM2.5与PM1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PM10与风速、温度呈负相关,PM2.5和PM1与能见度、风速、温度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平均浓度 污染特征 辽宁中部城市群
下载PDF
不同交通状况下道路边大气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特征 被引量:30
4
作者 杨柳 吴烨 +1 位作者 宋少洁 郝吉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94-700,共7页
研究了不同交通状况下北京交通环境大气颗粒物数浓度的污染特征.应用扫描电迁移率颗粒粒径谱仪(SMPS)测定了2009年8月常规交通状况和2008年8月奥运交通状况下北四环道路边大气颗粒物的数浓度,分析了数浓度的粒径分布特征及其逐时变化规... 研究了不同交通状况下北京交通环境大气颗粒物数浓度的污染特征.应用扫描电迁移率颗粒粒径谱仪(SMPS)测定了2009年8月常规交通状况和2008年8月奥运交通状况下北四环道路边大气颗粒物的数浓度,分析了数浓度的粒径分布特征及其逐时变化规律,目的为辨析交通流改变对交通环境中颗粒物数浓度的影响.常规交通状况下道路边超细颗粒物(10~100nm)和10~478 nm颗粒物总粒数浓度分别为(1.15±0.49)×104个.cm-3、(1.61±0.57)×104个.cm-3,奥运交通状况下分别下降到(0.55±0.14)×104个.cm-3、(1.21±0.24)×104个.cm-3,不同粒径段中超细颗粒物数浓度降幅最高,为52.2%.常规交通状况下道路边大气中颗粒物粒数浓度呈双峰分布,峰值粒径依次为22.5 nm和113.0 nm.奥运期间由于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和黄标车禁行等措施的实施,22.5 nm处颗粒物数浓度峰值消失.粒径分布逐时变化显示,常规交通状况下00:00~04:00柴油车流量高峰、11:00~13:00高温强光照和17:00~20:00交通晚高峰这3个时段内超细颗粒物数浓度较高;而奥运期间受到交通流量下降、平均车速提高等因素影响,道路边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逐时变化趋于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颗粒物 数浓度 粒径分布 交通环境 交通流
原文传递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不溶微粒的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25
5
作者 尤晓妮 李忠勤 +1 位作者 王飞腾 朱宇曼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64-1170,共7页
冰芯中的不溶微粒是反映大气粉尘的良好指标,亦是冰芯定年的重要方法。为了探究不溶微粒在雪层中的季节变化特征,对采自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4130m处的雪冰样品进行不溶微粒分析。表层雪中粗微粒浓度在一年中有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12—... 冰芯中的不溶微粒是反映大气粉尘的良好指标,亦是冰芯定年的重要方法。为了探究不溶微粒在雪层中的季节变化特征,对采自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4130m处的雪冰样品进行不溶微粒分析。表层雪中粗微粒浓度在一年中有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12—3月、6~9月;总微粒只有一个峰值区,出现在4~8月。对比同期气象资料发现,其受降水、大气环流以及局地风影响显著。结合雪层物理剖面和微粒在雪层中的浓度发现:污化层是粗颗粒(直径大于10μm)聚集的区域。对该粒径范围的微粒浓度峰值进行跟踪,发现不溶微粒在雪层中的浓度和位置变化与融水、物理成冰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号冰川 不溶微粒 数量浓度 季节变化
下载PDF
装置元件排列间距和颗粒浓度对细颗粒湍流聚并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章鹏飞 米建春 潘祖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25-1632,共8页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锯齿形元件组成的细颗粒聚并装置的湍流聚并特性,考察元件的排列间距和气流中颗粒物浓度对湍流聚并的影响。计算采用RANS模型,并获得了实验的验证。模拟结果表明,元件阵列的排列既不能过于紧密也不能过于稀疏,需要兼顾...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锯齿形元件组成的细颗粒聚并装置的湍流聚并特性,考察元件的排列间距和气流中颗粒物浓度对湍流聚并的影响。计算采用RANS模型,并获得了实验的验证。模拟结果表明,元件阵列的排列既不能过于紧密也不能过于稀疏,需要兼顾空间利用率、元件产涡的耦合作用和流动阻力三方面的考虑。实际应用也需要考虑颗粒浓度的影响,模拟发现:浓度越高,颗粒的湍流聚并效果越好;当浓度足够高时,Z形锯齿元件组成的聚并装置能聚并近50%的小颗粒,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湍流 聚并效率 颗粒浓度
下载PDF
南京市生活区夏秋季节大气颗粒物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16
7
作者 孔春霞 郭胜利 汤莉莉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09年第11期35-38,共4页
文章实验研究了2008年7月24日-28日(夏季)和2008年10月13日-17日(秋季)南京市河西生活区距地面1.5 m、54 m和80 m高度处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垂直分布特征。夏季和秋季监测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随着高度的增加,采样期间夏季和秋季的PM10和P... 文章实验研究了2008年7月24日-28日(夏季)和2008年10月13日-17日(秋季)南京市河西生活区距地面1.5 m、54 m和80 m高度处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垂直分布特征。夏季和秋季监测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随着高度的增加,采样期间夏季和秋季的PM10和PM2.5平均质量浓度均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其中秋季衰减幅度明显比夏季小,而且秋季采样期间PM10和PM2.5平均质量浓度远远高于夏季;另一方面,夏秋两季不同尺度颗粒物浓度的相对含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相比于夏季1.5 m高度处秋季细颗粒物的所占比例明显增加,而80 m处却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质量浓度 垂直分布
下载PDF
杭州灰霾天气超细颗粒浓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17
8
作者 陈秋方 孙在 谢小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851-2856,共6页
利用快速迁移率粒径谱仪(FMPS)对杭州2013年12月6~11日连续灰霾天气和灰霾消退过程超细颗粒进行监测,分析颗粒物浓度变化和粒径谱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颗粒物日变化特征为夜晚数浓度较高,凌晨数浓度开始降低,08:00和18... 利用快速迁移率粒径谱仪(FMPS)对杭州2013年12月6~11日连续灰霾天气和灰霾消退过程超细颗粒进行监测,分析颗粒物浓度变化和粒径谱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颗粒物日变化特征为夜晚数浓度较高,凌晨数浓度开始降低,08:00和18:00上下班高峰期出现一个小峰值,体现出明显的交通源峰值,表明交通排放对大气污染影响较大.灰霾天气下颗粒物最高数浓度达到8.0×104cm-3.粒径谱呈双峰分布,峰值粒径分别为15 nm和100 nm,粒径在100 nm附近的粒子占大多数,粒子以爱根核模态和积聚模态为主,平均数量中位径CMD(count medium diameter)为85.89 nm.而在灰霾消退过程,颗粒物数浓度降低,峰值粒径向小粒径演变,粒径在100 nm附近的粒子逐渐减少,核模态粒子增多,大于积聚模态,平均CMD为58.64 nm.气象因素中能见度和风力与数浓度主要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225和-0.229,相对湿度与数浓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271,冬季大气比较稳定,水平温度与数浓度的相关性较小.研究灰霾天气数浓度分布和气象因素的综合影响对其形成机制及控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 超细颗粒 数浓度 粒径谱 气象因子
原文传递
辽宁本溪大气颗粒物浓度特征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扬锋 马雁军 +4 位作者 陆忠艳 周德平 刘宁微 张云海 洪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5-242,共8页
利用本溪大气成分监测站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大气颗粒物监测仪GRIMM180的连续监测资料,对该地区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变化、谱分布特征以及大气颗粒物与气象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溪PM10和PM2.5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086 m... 利用本溪大气成分监测站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大气颗粒物监测仪GRIMM180的连续监测资料,对该地区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变化、谱分布特征以及大气颗粒物与气象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溪PM10和PM2.5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086 mg.m-3和0.058 mg.m-3,其日平均质量浓度变化幅度较大;冬季和夏季质量浓度日变化均呈现明显的双峰双谷特征;数浓度谱分布较好地符合Junge分布;PM10日平均值超标率为8.7%,且大气颗粒物主要是以细粒子的形式存在;随风速的增大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基本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当风速>0.6 m.s-1时,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随风速增大下降明显,风速>3.0 m.s-1时,下降的趋势减缓;降水过程对大气颗粒物有清除作用,其中对粗粒子的清除效果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溪 大气颗粒物 浓度 谱分布
下载PDF
泥沙对水流紊动影响的进一步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青泉 陈立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77-82,共6页
泥沙颗粒对水流紊动的影响是水沙两相流运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水流紊动的起因出发,分析了泥沙影响水流紊动的基本途径和方式.结合实验资料,主要对含沙量和泥沙粒径影响水流紊动强度的机理进行了探讨.从不出现... 泥沙颗粒对水流紊动的影响是水沙两相流运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水流紊动的起因出发,分析了泥沙影响水流紊动的基本途径和方式.结合实验资料,主要对含沙量和泥沙粒径影响水流紊动强度的机理进行了探讨.从不出现尾涡脱落和至少能响应一部分大尺度涡的运动的基本条件出发,得到了泥沙颗粒抑制或增强紊动的判别条件.并得出结论:因含有沙粒,水流紊动存在着被削弱、增强、或局部削弱、局部增强3种情况,表明在不同的具体条件下,分散颗粒对混合体系紊动强度可以有不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颗粒 水流紊动 泥沙运动 河流动力学
下载PDF
石家庄秋季可吸入颗粒物的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12
11
作者 郭斌 任爱玲 +1 位作者 李良玉 赵文霞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714-719,共6页
研究了石家庄市秋季可吸入颗粒物质量浓度垂直分布和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众径为0.2~1.0μm,比表面积为3536.2~4396.06m^2/kg,PM2.5/PM10高达71.28%~81.14%;细小颗粒物累积百分含量随高度... 研究了石家庄市秋季可吸入颗粒物质量浓度垂直分布和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众径为0.2~1.0μm,比表面积为3536.2~4396.06m^2/kg,PM2.5/PM10高达71.28%~81.14%;细小颗粒物累积百分含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加,PM2.5和PM10累积分布随高度增加呈现出对数增加的规律;采样高度1.5m时,中位径D50〉1μm,高度大于1.5m时,D50〈1μm.不同高度降尘的比表面积为336.55~790.06m^2/kg,PM2.5/PM10为19.46%~22.47%,D50为9.66~13.78μm,D98在34.93~53.48μ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质量浓度 粒度分布 垂直分布
下载PDF
治霾当务之急是控制可凝结颗粒物的排放浓度 被引量:14
12
作者 江得厚 苏跃进 《电力科技与环保》 2018年第4期1-6,共6页
燃煤锅炉净烟气中可凝结颗粒物的排放尚未进行有效监测和治理,而可凝结颗粒物是环境空气中PM_(2.5)和气溶胶物质的重要前体物,可凝结颗粒物排放浓度在总颗粒物浓度中的占比较高,在固定源排气常规污染物达到超低排放的情况下,进一步深度... 燃煤锅炉净烟气中可凝结颗粒物的排放尚未进行有效监测和治理,而可凝结颗粒物是环境空气中PM_(2.5)和气溶胶物质的重要前体物,可凝结颗粒物排放浓度在总颗粒物浓度中的占比较高,在固定源排气常规污染物达到超低排放的情况下,进一步深度治理的边际效应显著降低,治霾当务之急是控制净烟气中可凝结颗粒物的排放浓度。控制可凝结颗粒物排放浓度需要制定合理的控制标准,对湿烟气的控制标准须更严格。可凝结颗粒物治理宜在合理的标准指引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避免盲目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凝结颗粒物 排放浓度 边际效应 控制标准
下载PDF
上海市浦东城区冬季颗粒物数浓度及其谱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13
作者 崔虎雄 任小龙 张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66,共5页
采用APS-3321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对上海市浦东城区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0.5~20μm大气颗粒物浓度及其谱分布进行了实时监测。结果发现,上海市浦东城区冬季大气颗粒物数浓度为360个/cm3,其中0.5~1.0μm颗粒物数为345个/cm3,占总颗粒物... 采用APS-3321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对上海市浦东城区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0.5~20μm大气颗粒物浓度及其谱分布进行了实时监测。结果发现,上海市浦东城区冬季大气颗粒物数浓度为360个/cm3,其中0.5~1.0μm颗粒物数为345个/cm3,占总颗粒物的95.7%;1.0~2.5μm颗粒物数为15个/cm3,占颗粒物总数的4.1%;2.5~20.0μm颗粒物数为0.6个/cm3,占颗粒物总数的0.2%。当空气质量为AQI≤50、50200时,颗粒物数浓度分别为77.5、243.2、522.6、868.5个/m3。随着空气污染的加重,小于PM2.5颗粒物数浓度增加显著且对总的颗粒物数浓度的贡献也有所增加,且AQI〉200时,PM2.5中1.0~2.5μm颗粒物数浓度贡献增幅最大;此外,不同空气质量条件下,颗粒物数浓度的日变化存在一定差异,这对于空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数浓度 粒径谱分布 冬季
下载PDF
湖北大气颗粒物污染水平及污染物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楠 许可 +5 位作者 曹中美 刘丹 胡辉 全继宏 田一平 沈帆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4-198,共5页
基于2012-2014年湖北省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统计数据,根据污染浓度水平,利用ArcGIS软件分析湖北省大气颗粒物污染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SPSS软件对大气污染物SO_2、NO_2、O_3、CO、PM_(2.5)和PM_(10)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2-2014年... 基于2012-2014年湖北省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统计数据,根据污染浓度水平,利用ArcGIS软件分析湖北省大气颗粒物污染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SPSS软件对大气污染物SO_2、NO_2、O_3、CO、PM_(2.5)和PM_(10)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2-2014年期间,湖北省PM_(10)年均浓度总体呈上升趋势,超标城市几乎分布于湖北省各区域;武汉、荆州、宜昌3个城市PM_(2.5)与PM_(10)、SO_2、NO_2、CO均呈较高的正相关性,鄂州、恩施、黄冈、黄石、荆门、十堰、随州、咸宁、襄樊和孝感10个城市PM_(10)与NO_2、SO_2均呈正相关性。文章的分析结果可为湖北省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降低颗粒物浓度水平提供基础信息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浓度水平 空间分布 相关性
下载PDF
泥沙粒径与水流紊动关系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周家俞 刘亚辉 +2 位作者 吴门伍 王召兵 陈广云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79-684,共6页
挟沙水流中的泥沙颗粒因水流紊动而悬浮,同时受重力作用而下沉。由于水流中的泥沙颗粒会对水流紊动产生影响,反之,水流紊动也对泥沙颗粒分布产生影响,它们之间作用是相辅相成的。本文采用超声流速仪(M icroADV)量测挟沙水流的时均流速... 挟沙水流中的泥沙颗粒因水流紊动而悬浮,同时受重力作用而下沉。由于水流中的泥沙颗粒会对水流紊动产生影响,反之,水流紊动也对泥沙颗粒分布产生影响,它们之间作用是相辅相成的。本文采用超声流速仪(M icroADV)量测挟沙水流的时均流速沿垂向分布,同时对泥沙颗粒粒径的分布进行了试验,研究了泥沙颗粒粒径d50和水流紊动强度在沿垂向分布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泥沙颗粒粒径和紊动强度沿垂线的分布一致性较好,并用实测资料对他们进行了拟合,建立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式,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挟沙水流 泥沙颗粒 浓度 粒径 水流紊动 MICROADV
下载PDF
室内外细粒子PM2.5和总悬浮颗粒物污染水平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韩月梅 沈振兴 +3 位作者 曹军骥 霍宗权 刘随心 张婷 《中国粉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17,共4页
为了解室内外空气颗粒物PM2.5和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污染状况,自2008年3月24日~4月3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办公室、教师办公室、化学实验室和室外同时采集PMz5和TSP样品,对其质量浓度及无机水溶性离子组分(Na^+、NH4^+、K^+、M... 为了解室内外空气颗粒物PM2.5和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污染状况,自2008年3月24日~4月3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办公室、教师办公室、化学实验室和室外同时采集PMz5和TSP样品,对其质量浓度及无机水溶性离子组分(Na^+、NH4^+、K^+、Mg^2+、Ca^2+、Cl^-、NO3^-和SO4^2-)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室内外PMz5和TSP浓度都远远高于美国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35μg/m^3。室内外颗粒物浓度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且室内总体上低于室外。室内PM2.5在TSP中所占比例在65%~85%,室外在40%左右。室内外TSP和PM25中二次污染离子SO4^2-、NO3^-和NH4^+占总离子质量的50%以上,主要富集在细颗粒中。NH4^+、K^++和Cl^-在总离子中的比例均为室内大于室外,PM2.5中大于TSP。Ca^2+、Mg^2+主要富集在粗颗粒上,室外含量远远高于室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悬浮颗粒 大气总悬浮颗粒 质量浓度 水溶性离子
下载PDF
汽车排放超细微粒数浓度及粒径谱特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陆叶强 陈秋方 +2 位作者 孙在 蔡志良 杨文俊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309-3314,共6页
采用快速迁移率粒径谱仪(fast mobility particle sizer,FMPS)结合汽车尾气分析仪对3辆不同型号汽车排放超细颗粒数浓度进行测量,分析了空载情况不同转速下排气管附近超细颗粒数浓度及粒径谱特征.结果表明,在怠速800 r·min-1情况下... 采用快速迁移率粒径谱仪(fast mobility particle sizer,FMPS)结合汽车尾气分析仪对3辆不同型号汽车排放超细颗粒数浓度进行测量,分析了空载情况不同转速下排气管附近超细颗粒数浓度及粒径谱特征.结果表明,在怠速800 r·min-1情况下,汽车排放的颗粒数浓度最低,随着空载转速的增加颗粒数浓度呈增高趋势.尾气颗粒以核模态和爱根核模态为主,峰值粒径集中在10 nm和50 nm.汽车加速过程排放颗粒数浓度有明显的急剧升高过程,在车速稳定后颗粒物浓度趋于稳定.在排气管尾部轴向距离0.4 m范围内颗粒稀释后数浓度衰减迅速,在0.4~1 m范围稀释不明显,均大于背景浓度.空载情况下随发动机转速增加,汽车排放尾气CO、HC和NO浓度呈减少趋势,与颗粒物数浓度排放趋势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超细颗粒 汽油 数浓度 粒径分布
原文传递
哈尔滨市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及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18
作者 黄丽坤 王广智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4-377,共4页
于2008年7月~2010年6月平行采集了TSP、PM10和PM2.5三种大气颗粒物,包括每月例行采样和日夜间采样,并对每个样品进行质量浓度的分析。结果表明:三种颗粒物浓度在7月份达最低值,而最高值出现在1月;与国家二级标准相比较,TSP和PM10在1、2... 于2008年7月~2010年6月平行采集了TSP、PM10和PM2.5三种大气颗粒物,包括每月例行采样和日夜间采样,并对每个样品进行质量浓度的分析。结果表明:三种颗粒物浓度在7月份达最低值,而最高值出现在1月;与国家二级标准相比较,TSP和PM10在1、2、3、4、11、12月均超标,而PM2.5浓度则高出欧盟标准(15μg.m-3)的2~8倍;从粒径分布来看,全年颗粒物质量分布的变化主要由细颗粒(PM2.5)和粗颗粒(PM2.5~10)引起;三种颗粒物在大部分月份中均表现为日间浓度大于夜间,以12、1、2、3月份最为明显,而在5月和6月表现为夜间大于日间,但差异性较小,7、8、9月日夜间对比也较为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质量浓度 PM10 PM2.5
下载PDF
半干旱地区大气颗粒物浓度及粒径谱特征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振海 张武 +4 位作者 史晋森 黄建平 陈艳 闭建荣 张北斗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86-1193,共8页
采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和环境观测站(SACOL)2007年11月1日至2008年10月31日的APS-3321粒径谱仪的连续观测资料,对该地区大气颗粒物的浓度变化和粒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颗粒物浓度年变化呈单峰值型,无论是数浓度还... 采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和环境观测站(SACOL)2007年11月1日至2008年10月31日的APS-3321粒径谱仪的连续观测资料,对该地区大气颗粒物的浓度变化和粒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颗粒物浓度年变化呈单峰值型,无论是数浓度还是质量浓度峰值均出现在12月,数浓度6月最低,质量浓度9月最低;和其他地区相比,无论数浓度还是质量浓度,均低于污染较严重的城市,但高于内陆清洁地区。数浓度和质量浓度平均日变化均呈单峰值型,都在上午11:00BST左右达到峰值,下午18:00BST左右达到谷值,但质量浓度峰值出现时间随季节而有所差异。颗粒物浓度的年变化和背景风场主导风向的年际变化有一定关系,而局地垂直风速及水平风向的昼夜转换对颗粒物浓度的日变化有较大的影响。数浓度粒径谱分布特征呈单峰值型,主要集中在0.673μm左右;质量浓度粒径谱分布特征呈双峰值型,第一个峰值出现在0.777μm左右,第二个峰值出现在5.048μm左右。降水对大于1μm的粒子的去除效果非常明显。当沙尘天气发生时,数浓度和质量浓度与背景天气条件下相比增大了22%和1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质量浓度 数浓度 粒径谱分布 气象条件
原文传递
煤燃烧超细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及数浓度排放特征试验 被引量:10
20
作者 孙在 谢小芳 +2 位作者 杨文俊 陈秋方 蔡志良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126-3132,共7页
利用快速迁移率粒径谱仪(fast mobility particle sizer,FMPS)对煤燃烧排放的超细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进行测量研究,并对单位质量煤粉燃烧产生的超细颗粒物数量排放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煤燃烧超细颗粒物数浓度粒径谱呈对数双峰分布,... 利用快速迁移率粒径谱仪(fast mobility particle sizer,FMPS)对煤燃烧排放的超细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进行测量研究,并对单位质量煤粉燃烧产生的超细颗粒物数量排放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煤燃烧超细颗粒物数浓度粒径谱呈对数双峰分布,颗粒几何平均粒径(the geometry mean diameter,GMD)约为23.1 nm.在燃烧阶段,煤燃烧超细颗粒物数浓度随时间呈指数增长,各模态颗粒物数浓度与煤粉量呈线性相关关系,单位质量煤粉燃烧产生的核模态颗粒物数量排放因子为(1.50±0.64)×1010个·mg-1,爱根核模态颗粒为(1.18±0.56)×1010个·mg-1,积聚模态颗粒物为(0.19±0.06)×1010个·mg-1,总颗粒物为(2.87±1.09)×1010个·mg-1.在扩散过程中,颗粒粒径随时间呈线性增长,粒径增长速率与煤粉量呈线性相关关系.单位质量煤粉燃烧排放的颗粒粒径平均增长速率为7.5 nm·h-1·m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燃烧 超细颗粒物 数浓度 排放因子 增长速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