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DI与PFI汽油车微粒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付海超 李昕晏 +3 位作者 王建海 钟祥麟 张凡 帅石金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63-1170,共8页
对3辆缸内直喷(GDI)汽车和1辆进气道燃油喷射(PFI)汽车进行了试验研究,在NEDC循环上采用PMP方法测量微粒质量排放和微粒数量排放,用DMS500型快速微粒分析仪测量微粒瞬态数量排放和粒径分布。结果表明:4辆试验车的微粒质量排放均达到欧... 对3辆缸内直喷(GDI)汽车和1辆进气道燃油喷射(PFI)汽车进行了试验研究,在NEDC循环上采用PMP方法测量微粒质量排放和微粒数量排放,用DMS500型快速微粒分析仪测量微粒瞬态数量排放和粒径分布。结果表明:4辆试验车的微粒质量排放均达到欧Ⅵ法规要求,但GDI汽车的微粒排放远超出法规限值;GDI汽车和PFI汽车在冷起动暖机阶段均有大量微粒生成,GDI汽车在暖机后的瞬态工况会有明显的微粒排放;GDI汽车核态微粒峰值粒径约为18nm,而作为数量排放主要形态的积聚态峰值粒径约为80nm;PFI汽车的积聚态峰值粒径约为60nm,而作为其数量排放主要形态的核态微粒峰值粒径约为12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内直喷汽油车 气道喷射汽油车 微粒质量排放 微粒数量排放 粒径分布
下载PDF
汽油轿车NEDC循环超细颗粒物排放特性 被引量:12
2
作者 胡志远 李金 +1 位作者 谭丕强 楼狄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181-4187,共7页
以一辆采用电控燃油进气道多点喷射系统的桑塔纳汽油轿车为试验样车,采用排气颗粒数量及粒径分析仪EEPS,对该车NEDC循环的超细颗粒排放数量及颗粒粒径分布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NEDC循环中,车辆加速时排放的核模态颗粒、聚集态... 以一辆采用电控燃油进气道多点喷射系统的桑塔纳汽油轿车为试验样车,采用排气颗粒数量及粒径分析仪EEPS,对该车NEDC循环的超细颗粒排放数量及颗粒粒径分布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NEDC循环中,车辆加速时排放的核模态颗粒、聚集态颗粒数量浓度均增加;车辆启动后40 s及EUDC循环高速工况(≥90 km.h-1)排放的超细颗粒数量浓度较高;NEDC循环的颗粒数量排放呈单峰对数分布,颗粒数量排放峰值的颗粒粒径集中于10~30 nm,几何平均粒径为24 nm;ECEⅠ、ECEⅡ~Ⅳ和EUDC循环,加速、减速、怠速及匀速驾驶工况的颗粒数量排放基本上呈单峰对数分布,颗粒数量排放峰值的颗粒粒径主要集中于10~30 nm,几何平均粒径集中于14~42 nm.该汽油车NEDC循环排放的超细颗粒主要以粒径小于50 nm的核模态颗粒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轿车 NEDC循环 超细颗粒 颗粒数量排放 颗粒粒径分布
原文传递
基于发动机在环的重型柴油车实际道路细小颗粒物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汪晓伟 景晓军 +3 位作者 高涛 谷雪景 张佑源 吴琳琳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8-63,72,共7页
本文中选取了一台7.8 L的重型柴油机,在发动机台架上运行WHSC(世界统一稳态循环)、冷热态WHTC(世界统一瞬态循环),并通过发动机在环的方法在发动机台架上运行重型柴油车实际道路(PEMS)循环,采用能够同时测量PN10(10 nm以上颗粒物数量)和... 本文中选取了一台7.8 L的重型柴油机,在发动机台架上运行WHSC(世界统一稳态循环)、冷热态WHTC(世界统一瞬态循环),并通过发动机在环的方法在发动机台架上运行重型柴油车实际道路(PEMS)循环,采用能够同时测量PN10(10 nm以上颗粒物数量)和PN23(23 nm以上颗粒物数量)的颗粒计数器等设备测量了细小颗粒物排放。结果表明:PN10和PN23的PEMS工况瞬态排放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PN10的比排放比PN23的比排放高。重型车PEMS中高速高负荷区间PN排放增加很快,且此时排放的颗粒物粒径较大,PN10和PN23的差异不明显。在中速区间,PN10的排放显著高于PN23。WHTC和基于EIL的PEMS两种测试工况的发动机运行工况点差异很大。基于EIL的开发方式能够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整车PEMS颗粒物排放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柴油车 实际道路 发动机在环 细颗粒物 颗粒物数量 排放
下载PDF
增压直喷汽油机细小颗粒物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侯宇旭 葛蕴珊 +3 位作者 王欣 苏盛 谭建伟 郝利君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4-29,37,共7页
在一辆国六增压直喷、未安装颗粒捕集器的汽油车上分别采用常温(23℃)全球轻型车统一测试循环(worldwide harmonized light vehicles test cycle,WLTC)、常温(23℃)RTS95和低温(0℃)实际道路排放(real drive emission,RDE)测试循环对粒... 在一辆国六增压直喷、未安装颗粒捕集器的汽油车上分别采用常温(23℃)全球轻型车统一测试循环(worldwide harmonized light vehicles test cycle,WLTC)、常温(23℃)RTS95和低温(0℃)实际道路排放(real drive emission,RDE)测试循环对粒径在23 nm以上和10 nm以上的颗粒物数量排放进行了同步测试研究,以研究增压直喷汽油车的细小颗粒物(粒径10 nm~23 nm)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在常温WLTC、RTS95及低温RDE循环测试中,10 nm以上颗粒物的数量排放比国六标准规定的23 nm以上颗粒物分别高32.4%、30.4%和15.6%。无颗粒捕集器时,急加速、减速和怠速工况细小颗粒在总颗粒物排放中的占比明显增加;冷起动和暖机阶段细小颗粒物的排放占比很低。细小颗粒主要在车辆充分暖机和三元催化器(three-way catalyst,TWC)起燃后产生;较低的环境温度并未引起细小颗粒物的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细颗粒物 颗粒物数量 排放
下载PDF
燃料特性和工况对直喷汽油机微粒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朱小慧 陈鹏 方俊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75,共7页
在一台四缸增压直喷式汽油机上研究了其微粒粒径分布特性,考察了燃料属性(T90温度、乙醇添加)、发动机运行工况参数(负荷、点火时刻等)、喷射策略(喷射时刻、2次喷射)对微粒粒径分布以及微粒数目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T90温度对微粒排放... 在一台四缸增压直喷式汽油机上研究了其微粒粒径分布特性,考察了燃料属性(T90温度、乙醇添加)、发动机运行工况参数(负荷、点火时刻等)、喷射策略(喷射时刻、2次喷射)对微粒粒径分布以及微粒数目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T90温度对微粒排放有显著的影响,T90温度升高,微粒排放增加;增压直喷式汽油在中等负荷下的微粒排放浓度最高,在大负荷下由于轨压升高和高温排气的氧化,最大微粒排放浓度反而减小;汽油中添加10%的乙醇可以使得微粒排放适度减少;较早的喷射时刻使得燃料蒸发时间延长,混合气更加均匀,有助于减少微粒排放;而2次喷射有助于抑制微粒排放,选择合适的第2次喷射时刻,可使其抑制效果最佳;点火时刻对微粒排放影响显著,推迟点火可以减少直喷式汽油机的微粒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直喷式汽油机 微粒直径 微粒数量 排放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重型国六发动机细颗粒物数量排放特性 被引量:7
6
作者 汪晓伟 凌健 +3 位作者 景晓军 张琳 高涛 李刚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8-83,90,共7页
选取了满足目前国六排放标准的重型柴油机和天然气发动机,在发动机台架上运行冷热态世界统一瞬态循环(world harmonized transient cycle,WHTC),同时测量直径10 nm以上颗粒物数量(particle numbers with diameter above 10 nm,PN10)和直... 选取了满足目前国六排放标准的重型柴油机和天然气发动机,在发动机台架上运行冷热态世界统一瞬态循环(world harmonized transient cycle,WHTC),同时测量直径10 nm以上颗粒物数量(particle numbers with diameter above 10 nm,PN10)和直径23 nm以上颗粒物数量(particle numbers with diameter above 23 nm,PN23)。结果表明:该柴油机的PN10比排放比PN23高35.3%~105.4%;而天然气发动机PN10比排放较PN23高84.8%~1400.0%,PN10和PN23的瞬态排放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天然气发动机冷起动时排气温度较低,且混合气加浓导致PN排放非常严重。尤其是对于高热值天然气,冷态WHTC下10 nm~23 nm的PN排放占总PN排放的93.3%,天然气发动机细颗粒物数量排放亟待进行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天然气发动机 细颗粒物 颗粒物数量 排放
下载PDF
柴油轿车燃用生物柴油的模态颗粒排放特性 被引量:6
7
作者 胡志远 林建军 +1 位作者 谭丕强 楼狄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37-941,共5页
以帕萨特柴油轿车为试验样车,使用排气颗粒数量及粒径分析仪(EEPS),对分别燃用沪Ⅳ柴油、生物柴油混合体积分数分别为5%,10%,20%和50%的沪Ⅳ柴油-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纯生物柴油的模态颗粒排放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GB18352.3—2... 以帕萨特柴油轿车为试验样车,使用排气颗粒数量及粒径分析仪(EEPS),对分别燃用沪Ⅳ柴油、生物柴油混合体积分数分别为5%,10%,20%和50%的沪Ⅳ柴油-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纯生物柴油的模态颗粒排放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GB18352.3—2005Ⅰ型试验循环中,该车燃用生物柴油的聚集态颗粒数量浓度下降,核模态颗粒数量浓度上升,总颗粒数量浓度变化不大;随着生物柴油混合比例的增加,该车燃用沪Ⅳ柴油-生物柴油混合燃料排气颗粒的平均粒径降低,颗粒数量浓度峰值向小粒径方向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轿车 生物柴油 颗粒数量 颗粒粒径 排放
下载PDF
Emission profiling of diesel and gasoline cars at a city traffic junction 被引量:4
8
作者 Avinash Kumar Agarwal Tarun Gupta +1 位作者 Prakhar Bothra Pravesh Chandra Shukla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86-193,共8页
In congested urban roads, cars must stop at intersections because of city traffic lights. As a result, pedestri- ans and traffic police personnel are exposed to pollutants emanating from the tailpipe of various vehicl... In congested urban roads, cars must stop at intersections because of city traffic lights. As a result, pedestri- ans and traffic police personnel are exposed to pollutants emanating from the tailpipe of various vehicles at such city trafficjunctions. In this study, various gasoline- and diesel-fueled cars complying with differ- ent emission standards were tested for their emissions in simulated city traffic junction conditions. The engine exhaust from these cars was subjected to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at different engine speeds under no-load conditions. These engine conditions were chosen because the cars idle at differ- ent engine speeds at a city traffic junction. Gravimetric and real-time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for the tailpipe exhaust sampled from these vehicles. Exhaust particles were collected on 47 mm diameter quartz filter papers and subjected to gravimetric 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the total particulate mass (TPM) and trace metals while the engines were operated at two different engine idling speeds, 1500 rpm (representing low idling) and 2500 rpm (representing high idling). At similar engine operating condi- tions, TPM and trace metals were lower for the exhaust from gasoline engines compared to the exhaust from diesel engines. Real-time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for particle-bound poly-aromatic hydro- carbons (PAHs), particle number and size distribution, regulated gaseous emissions and smoke opacity of the exhaust at four different engine speeds, 1500, 2000, 2500, and 3000 rpm. Particle-bound PAHs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for the vehicles that complied with stricter vehicular emission standards. Higher particle peak number concentrations were observed for diesel exhausts compared to the results for gasoline exhaust. Regulated gaseous emissions were also comoa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ffic junctions Traffic stop emissions particle number emission particle mass emissions Diesel and gasoline fueled cars
原文传递
不同品质燃油对公交车道路颗粒排放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谭丕强 沈海燕 +1 位作者 胡志远 楼狄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0-346,共7页
以国Ⅳ排放柴油公交车为样车,研究了3种燃油公交车的颗粒数量排放特性.3种燃油分别为纯柴油、B20燃油〔V(生物柴油)∶V(纯柴油)=2∶8〕和G20燃油〔V(天然气制油)∶V(纯柴油)=2∶8〕.结果表明:公交车燃用3种燃油的排气颗粒数量随粒径变... 以国Ⅳ排放柴油公交车为样车,研究了3种燃油公交车的颗粒数量排放特性.3种燃油分别为纯柴油、B20燃油〔V(生物柴油)∶V(纯柴油)=2∶8〕和G20燃油〔V(天然气制油)∶V(纯柴油)=2∶8〕.结果表明:公交车燃用3种燃油的排气颗粒数量随粒径变化均呈双峰对数分布,其中核态颗粒数量峰值粒径均为10.8 nm;聚集态颗粒数量峰值粒径则因燃料差异而不同,其中纯柴油、B20燃油和G20燃油分别为80.6、69.8和60.4 nm.对于不同类型道路,在公交车燃用纯柴油时,其快速路下的排气颗粒数量(7.35×1015km-1)最低,分别比主干道和次干道低47.7%和55.1%.对于不同品质燃油而言,在全程测试线路内,燃用G20燃油的公交车排气颗粒总数量(6.92×1015km-1)最低,较纯柴油和B20燃油分别降低了42.5%和32.4%.其中,G20燃油排气中核态颗粒数量为1.81×1015km-1,较纯柴油和B20燃油分别降低了3.1%和15.4%,而聚集态颗粒数量则分别降低了49.7%和37.0%.表明公交车燃用天然气制油可有效降低颗粒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公交车 实际道路 生物柴油 天然气制油 颗粒排放
下载PDF
重型国六发动机细颗粒物排放研究
10
作者 张鸿杰 高磊 +1 位作者 陶汉国 徐富强 《时代汽车》 2023年第8期4-6,13,共4页
随着排放法规的不断升级,对于10nm以上颗粒物排放进行管控的需求持续增强。为探究23nm以上颗粒物数量(PN23)和10nm以上颗粒物数量(PN10)排放特性差异,本文选用一款符合国六标准的重型柴油发动机,在发动机台架上运行重型车实际道路车载... 随着排放法规的不断升级,对于10nm以上颗粒物排放进行管控的需求持续增强。为探究23nm以上颗粒物数量(PN23)和10nm以上颗粒物数量(PN10)排放特性差异,本文选用一款符合国六标准的重型柴油发动机,在发动机台架上运行重型车实际道路车载法排放试验循环(PEMS),冷热态WHTC循环和WHSC循环,使用颗粒物计数器对试验中PN23和PN10同时进行采样测量。结果表明,PN10和PN23的瞬态排放规律基本一致;各次试验中PN10比排放结果均显著高于PN23,但对于不同测试循环,PN10和PN23排放差异有所不同;虽然PN10比排放结果显著高于PN23,但其结果仍可满足国六排放法规要求,在法规限值不加严的前提下,现有DPF技术可以应对由PN23向PN10的切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数量 细颗粒物 重型柴油机 PEMS 试验 排放
下载PDF
基于法规的柴油发动机颗粒物数量排放测试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葛旸 王凤滨 +1 位作者 尹超 李晨贞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78-1381,1365,共5页
采用满足欧Ⅵ颗粒数量(PN)测试要求的AVL489颗粒计数器,对3台不同机型的柴油机进行了ESC,ETC和WHTC循环试验,并测量了PN排放情况。结果表明:在不同机型和不同试验循环下,PM(颗粒物质量)和PN排放的相关性较高;DOC+POC后处理可有效降低PN... 采用满足欧Ⅵ颗粒数量(PN)测试要求的AVL489颗粒计数器,对3台不同机型的柴油机进行了ESC,ETC和WHTC循环试验,并测量了PN排放情况。结果表明:在不同机型和不同试验循环下,PM(颗粒物质量)和PN排放的相关性较高;DOC+POC后处理可有效降低PN排放;热起动WHTC循环的PN排放比冷起动高,但差异很小;PN排放随转速的升高和负荷的加大而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颗粒计数器 颗粒数量排放 测试
下载PDF
生物柴油对柴油机细颗粒物数量排放特性研究
12
作者 郭亚辰 隋航 +1 位作者 吴春玲 景晓军 《汽车实用技术》 2023年第16期86-90,共5页
论文选取一台满足现行国六排放标准的重型柴油机,使用B7柴油、B20柴油两种燃料,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污染物排放测试,重点对细颗粒物数量(PN)排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使用B7柴油和B20柴油,各国六循环的PN10比排放量较PN23高72%~132%,与用... 论文选取一台满足现行国六排放标准的重型柴油机,使用B7柴油、B20柴油两种燃料,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污染物排放测试,重点对细颗粒物数量(PN)排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使用B7柴油和B20柴油,各国六循环的PN10比排放量较PN23高72%~132%,与用柴油为燃料时规律近似。随着该两种生物柴油体积比提高,各循环PN23和PN10基本呈下降趋势,但粒径10~23 nmPN排放占比依然较大。在冷态世界统一瞬态试验循环(WHTC)的启动阶段B20柴油较B7柴油的PN10更高,这可能与生物柴油密度和运动粘度均高于石化柴油有关,当使用生物柴油时需考虑对喷油器雾化进行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柴油机 生物柴油 细颗粒物 颗粒物数量 排放
下载PDF
燃油喷射压力对缸内直喷汽油车颗粒数量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秋华 黄昭明 陈伟国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2-37,共6页
为探索直喷汽油机车辆冷起动后的颗粒物数量(particle number,PN)排放特性,选取了全球轻型车统一测试循环(worldwide harmonized light vehicles test cycle,WLTC)直喷汽油机聚类点工况,在发动机台架上试验研究了燃油喷射压力与喷油时刻... 为探索直喷汽油机车辆冷起动后的颗粒物数量(particle number,PN)排放特性,选取了全球轻型车统一测试循环(worldwide harmonized light vehicles test cycle,WLTC)直喷汽油机聚类点工况,在发动机台架上试验研究了燃油喷射压力与喷油时刻对PN的影响规律,并基于台架的PN结果进行了整车WLTC测试循环的PN排放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喷油提前角分布在240°~280°曲轴转角区间时,PN排放相对较低;提高喷射压力可使直喷汽油机PN排放降低约40%~70%;提高喷射压力后,WLTC测试循环下,直喷车低速段PN降低约40%,整个测试循环PN降低约30%。直喷车冷起动低负荷工况通过选取合理的喷油提前角和提高喷射压力,可大幅降低PN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内汽油直喷 颗粒数量 全球轻型车统一测试循环 聚类点工况 喷射压力 排放
下载PDF
国六柴油机颗粒物数量排放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凡 李昂 于津涛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2020年第6期52-57,共6页
根据试验程序和测量方法建立了国六柴油机颗粒物数量排放的数学计算模型,通过理论方法对模型中测量重复性、颗粒计数器精度、部分流稀释系统精度和测功机系统精度等各种参数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得到了颗粒物数量排放的不确定... 根据试验程序和测量方法建立了国六柴油机颗粒物数量排放的数学计算模型,通过理论方法对模型中测量重复性、颗粒计数器精度、部分流稀释系统精度和测功机系统精度等各种参数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得到了颗粒物数量排放的不确定度评定结果。通过采取温度和压力控制参数优化、更换滤芯和计数单元重新标定等改进措施,颗粒物数量比排放量的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4.82%,满足国六标准对颗粒物数量测量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六标准 柴油机 颗粒物数量排放 不确定度评定
下载PDF
柴油发动机超细颗粒物数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关泽 范晨阳 +2 位作者 王站成 王旭 付政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6,共16页
柴油机的颗粒物排放是城市大气超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对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近年来,排放法规对颗粒物排放的控制愈加严格,并对颗粒数量测量仪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结了5种颗粒数量测量仪器的测量原理和特点,... 柴油机的颗粒物排放是城市大气超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对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近年来,排放法规对颗粒物排放的控制愈加严格,并对颗粒数量测量仪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结了5种颗粒数量测量仪器的测量原理和特点,在特定测量需求和场合下对这些设备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并针对下一阶段排放法规的测量需求,分析了以上测量设备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冷凝颗粒计数器对粒径>10 nm颗粒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能够满足未来法规中对城市RDE测试循环的需求。然而,冷凝颗粒计数器无法测量粒径分布,不适用于针对10~23 nm颗粒控制技术的研发。但发动机排气粒度仪可给出粒径低至5.6 nm颗粒的粒径分布,可为冷凝颗粒计数器的检测结果提供补充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源颗粒物 颗粒数量检测 粒径分布 排放法规
下载PDF
直喷汽油车在低温环境下颗粒数量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猛 赵陆明 +2 位作者 刘文亮 温旭君 杨伟才 《车辆与动力技术》 2017年第4期49-51,62,共4页
低温(-7℃)条件下,在底盘测功机上测量了直喷汽油车在WLTC循环下的颗粒物数量排放,以研究车速变化对颗粒物数量的影响.对比发现:在低温条件下,直喷汽油车颗粒物数量排放在启动阶段达到峰值,浓度比常温启动排放高一个数量级;启动和低速... 低温(-7℃)条件下,在底盘测功机上测量了直喷汽油车在WLTC循环下的颗粒物数量排放,以研究车速变化对颗粒物数量的影响.对比发现:在低温条件下,直喷汽油车颗粒物数量排放在启动阶段达到峰值,浓度比常温启动排放高一个数量级;启动和低速阶段排放的颗粒物数量占到总WLTC循环排放量的90%以上;热车后,颗粒数量排放随工况变化不是很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喷汽油车 WLTC工况 低温 颗粒数量 排放
下载PDF
柴油机颗粒数量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谷雨 宫宝利 +1 位作者 徐辉 张谦益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43,共6页
采用MEXA-2000SPCS颗粒物计数器测量柴油机排气污染物中的颗粒数量(PN),在不携带后处理催化器的情况下研究了发动机转速、负荷、EGR率以及负荷加载对柴油机PN排放的影响,在携带后处理催化器的情况下研究了氧化催化器(DOC)、催化型柴油... 采用MEXA-2000SPCS颗粒物计数器测量柴油机排气污染物中的颗粒数量(PN),在不携带后处理催化器的情况下研究了发动机转速、负荷、EGR率以及负荷加载对柴油机PN排放的影响,在携带后处理催化器的情况下研究了氧化催化器(DOC)、催化型柴油颗粒捕集器(CDPF)碳载量以及环境温度对柴油机PN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携带后处理催化器的情况下,柴油机转速增加会直接导致PN排放量增大;随着柴油机负荷增大,PN排放量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EGR率的增加会因为缸内燃烧恶化导致PN排放量增大;负荷加载会导致PN短时间大幅增加。DOC能够有效降低颗粒质量(PM),但无法减少颗粒数量(PN)。CDPF碳载量是决定PN排放量的重要因素,在不触发主动再生的前提下,碳载量的增加会降低PN的排放量。环境温度会影响CDPF被动再生速率,相同时间内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CDPF碳载量累积能力越强,PN排放量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颗粒数量 排放测量
下载PDF
煤燃烧超细微粒粒径谱演变及排放因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在 杨文俊 +2 位作者 谢小芳 陈秋方 蔡志良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495-4501,共7页
对燃煤超细微粒的排放特性进行研究,利用自行搭建的气溶胶实验平台,使用快速粒径谱仪FMPS对燃煤超细颗粒(5.6~560 nm)数量粒径谱进行了测量,同时利用颗粒物动态演变模型,通过最优化算法,得到颗粒沉积损失率和排放率随粒径的分布,并计算... 对燃煤超细微粒的排放特性进行研究,利用自行搭建的气溶胶实验平台,使用快速粒径谱仪FMPS对燃煤超细颗粒(5.6~560 nm)数量粒径谱进行了测量,同时利用颗粒物动态演变模型,通过最优化算法,得到颗粒沉积损失率和排放率随粒径的分布,并计算了燃煤颗粒的排放因子.结果表明,在颗粒生成的初始阶段,燃煤颗粒数量粒径谱是多分散的复杂谱,初始粒径谱主要由10 nm、30~40 nm及100~200 nm这3个模态组成,其中,10 nm模态颗粒数浓度较高,100~200 nm模态颗粒粒径谱呈对数正态分布,数量中位径CMD均值为16 nm.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数量浓度呈指数规律衰减,CMD先增大后逐渐趋于稳定.排放因子的计算结果显示,在室温条件下,燃煤颗粒的排放因子达到(5.54×1012±2.18×1012)个·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 粒径谱 超细微粒 数浓度 数量中位径 排放因子
原文传递
怠速起停对汽油车油耗及颗粒数量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志远 付佳铭 +1 位作者 韩维维 全轶枫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16-1022,共7页
以一辆配置怠速起停系统的国V缸内直喷汽油车为研究对象,使用底盘测功机试验系统、全流稀释采样系统和固态颗粒计数系统,试验研究怠速起停对缸内直喷汽油车油耗与颗粒数量排放的影响,并分析起动温度、试验循环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NED... 以一辆配置怠速起停系统的国V缸内直喷汽油车为研究对象,使用底盘测功机试验系统、全流稀释采样系统和固态颗粒计数系统,试验研究怠速起停对缸内直喷汽油车油耗与颗粒数量排放的影响,并分析起动温度、试验循环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NEDC循环车辆冷机起动时,车辆怠速起停系统开启的百公里油耗降低了5.1%,颗粒数量排放升高了16.7%;车辆热机起动,怠速起停开启产生的百公里油耗降幅增大到7.3%,颗粒数量排放升幅减小至9.3%;WLTC循环热机起动,车辆怠速起停系统开启的百公里油耗降幅减少到1.7%,颗粒数量排放升幅减少到6.2%.怠速起停有利于降低汽车的百公里油耗,但不利于缸内直喷汽油车颗粒数量排放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怠速起停 缸内直喷汽油车 油耗 颗粒数量 起动温度 循环
下载PDF
Insight into the critical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particle number concentrations during summer at a megacity in China 被引量:1
20
作者 Baoshuang Liu Xiaohui Bi +5 位作者 Jiaying Zhang Jie Yuan Zhimei Xiao Qili Dai Yinchang Feng Yufen Zh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69-180,共12页
To identify the critical factors impacting the number concentration of particles with the aerodynamic diameters less than 2.5 μm(PNC_(2.5)), the continuous measurement of PNC_(2.5),chemical components in PM_(2.5), ga... To identify the critical factors impacting the number concentration of particles with the aerodynamic diameters less than 2.5 μm(PNC_(2.5)), the continuous measurement of PNC_(2.5),chemical components in PM_(2.5), gaseous pollutants an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were conducted at an urban site in Tianjin in June 2015.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verage PNC_(2.5) was 2839 ± 2430 d N/dlog Dp 1/cm^3 during the campaign. Compared to other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the relative humidity(RH) had the strongest relationship with PNC_(2.5), with a Pearso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53, and RH larger than 30% influenced strongly PNC_(2.5).The important influence of secondary reactions on PNC_(2.5) was inferred due to highe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PNC_(2.5) and SO_4^(2-), NO_3^-, NH_4^+(r = 0.78–0.89; p < 0.01) and between PNC_(2.5) and ratios that represent the conversion of nitrogen and sulfur oxides to particulate matter(r = 0.42–0.49; p < 0.01). Under specific RH conditions, there were even stronger correlations between PNC_(2.5) and NO_3^-, SO_4^(2-), NH_4^+, while those between PNC_(2.5) and EC, OC were relatively weak, especially when RH exceeded 50%.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and Pearson's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secondary sources, vehicle emission and coal combustion might be major contributors to PNC_(2.5). Backward trajectory and 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 function(PSCF)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the transport of air masses originated from these regions around Tianjin(Liaoning, Hebei, Shandong and Jiangsu) influenced critically PNC_(2.5). The north of Jiangsu, the west of Shandong, and the east of Hebei were distinguished as major potential source-areas of PNC_(2.5) by PSCF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cle number CONCENTRATION Correlation analysis emission SOURCES PSCF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