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式相变冷凝除尘技术对微细颗粒物的脱除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熊英莹 谭厚章 《洁净煤技术》 CAS 2015年第2期20-24,共5页
为实现微细颗粒物的有效脱除,采用Mastersizer 2000激光粒度仪和低压撞击器对颗粒物进行粒径分析,研究湿式相变冷凝除尘系统对颗粒物的凝聚、脱除性能;通过数值模拟定性考察颗粒物的凝聚作用,预测湿式相变冷凝除尘技术的除尘效果。... 为实现微细颗粒物的有效脱除,采用Mastersizer 2000激光粒度仪和低压撞击器对颗粒物进行粒径分析,研究湿式相变冷凝除尘系统对颗粒物的凝聚、脱除性能;通过数值模拟定性考察颗粒物的凝聚作用,预测湿式相变冷凝除尘技术的除尘效果。结果表明,湿式相变冷凝除尘装置入口颗粒物为峰值2.5μm的单峰分布,中间颗粒物为峰值2和30μm的双峰分布,且大颗粒所占比例高于小颗粒,说明存在显著的颗粒物凝并过程。湿式相变冷凝除尘系统对P M10以下的微细颗粒物有较好的脱除效果,各粒级颗粒物的脱除效率均大于70%,0.1~1μm颗粒物脱除效率在85%以上,明显优于传统除尘设备,表明凝并机制使系统对颗粒物有良好的适应性。流场模拟结果显示管排的存在对流场有明显扰动,可促进微细颗粒物的凝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相变 凝聚 微细颗粒物 除尘
下载PDF
华东区域高山背景点PM_(10)和PM_(2.5)背景值及污染特征 被引量:26
2
作者 苏彬彬 刘心东 陶俊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55-461,共7页
为了解华东森林及高山背景区域大气中PM10和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选取国家大气背景监测福建武夷山站2011年3月~2012年2月PM10、PM2.5为期1 a的监测数据,研究其浓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并利用后向轨迹模式探讨区域输送对背景区域P... 为了解华东森林及高山背景区域大气中PM10和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选取国家大气背景监测福建武夷山站2011年3月~2012年2月PM10、PM2.5为期1 a的监测数据,研究其浓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并利用后向轨迹模式探讨区域输送对背景区域PM10和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华东森林及高山区域现阶段PM10和PM2.5背景浓度分别为(23±16)μg·m-3和(18±12)μg·m-3;PM10和PM2.5浓度具有相同的季节变化特征,即春季>秋季>冬季>夏季,2011年春季武夷山背景点因受沙尘远距离输送影响,PM10和PM2.5浓度明显高于其它三季;武夷山背景地区主要以细粒子为主,PM2.5/PM10年平均比值为0.76;PM10和PM2.5浓度与气体污染物均有较好的相关性,表明PM10和PM2.5可能来源于区域人为污染源的输送和二次粒子转化;2011年4月的污染事件与北方沙尘输送有关,而9月的污染事件主要与华东高污染负荷区的污染物输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背景站 颗粒物 气体污染物 沙尘 区域输送
原文传递
兰州市沙尘和非沙尘天气降尘的粒度特征比较 被引量:22
3
作者 李玉霖 拓万全 崔建垣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44-647,共4页
选择兰州市典型沙尘天气和非沙尘天气收集两类降尘,并对其进行粒度测定。结果表明:两种类型降尘粒度特征差别明显。总体上看沙尘天气和非沙尘天气降尘都以粉砂为主,但沙尘天气降尘粒度比非沙尘天气降尘偏粗,分选更差。非沙尘天气降尘粒... 选择兰州市典型沙尘天气和非沙尘天气收集两类降尘,并对其进行粒度测定。结果表明:两种类型降尘粒度特征差别明显。总体上看沙尘天气和非沙尘天气降尘都以粉砂为主,但沙尘天气降尘粒度比非沙尘天气降尘偏粗,分选更差。非沙尘天气降尘粒度频率曲线呈双峰态分布。而沙尘天气降尘则呈单峰正偏态分布特征,说明沙尘天气沉降物来源比较单一。沙尘天气和非沙尘天气降尘的粒度分布曲线与兰州黄土的十分相似,说明现代降尘是地质时代风尘活动的继续,现代风积作用仍在进行。而它们粒度参数之间的差异可能与降尘堆积物的粘土化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特征 沙尘天气 非沙尘天气 降尘
下载PDF
不同粒径镁铝合金粉尘爆炸与抑爆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林元 吕瑞琪 邓洪波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4-38,共5页
为了研究镁铝合金粉爆炸危险特性,利用20L球形爆炸容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80目(80μm)、120目(125μm)和60目(250μm)3种粒径下的金属粉尘爆炸下限浓度分别为45 g/m^3,55 g/m^3和95 g/m^3。相同浓度下最大爆炸压力随粒径增大的而减小... 为了研究镁铝合金粉爆炸危险特性,利用20L球形爆炸容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80目(80μm)、120目(125μm)和60目(250μm)3种粒径下的金属粉尘爆炸下限浓度分别为45 g/m^3,55 g/m^3和95 g/m^3。相同浓度下最大爆炸压力随粒径增大的而减小。以碳化硅和石墨为代表的研究中,60目,120目和180目的镁铝合金粉以10%的浓度梯度加入碳化硅浓度分别至50%,70%和80%,石墨浓度至30%,50%和60%时,镁铝合金粉不会发生爆炸。表明碳化硅及石墨等惰性粉尘都能对粉尘爆炸有抑制作用,其中石墨对镁铝合金粉的抑爆作用明显优于碳化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镁铝合金粉 爆炸下限 粒径 最大爆压 惰性粉尘
下载PDF
微重力燃烧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夏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7-528,共22页
认识燃烧过程是安全、高效、洁净地利用能源的基础.但是,常重力条件下的浮力对流和重力沉降使得燃烧现象变得复杂.而微重力条件下这些影响几乎消失,这简化了对燃烧的研究.在加深对地面燃烧过程和载人航天器火灾安全问题的认识的推动下,... 认识燃烧过程是安全、高效、洁净地利用能源的基础.但是,常重力条件下的浮力对流和重力沉降使得燃烧现象变得复杂.而微重力条件下这些影响几乎消失,这简化了对燃烧的研究.在加深对地面燃烧过程和载人航天器火灾安全问题的认识的推动下,经过近半个世纪特别是最近10多年的发展,微重力燃烧研究已经涵盖了预混气体、气体扩散、液滴、颗粒和粉尘燃烧、燃料表面的火焰传播等燃烧学科的各个领域.研究中实现了球对称液滴燃烧、不受沉降影响的粉尘燃烧、静止或低速对流环境中的燃烧,观察到了火球、自熄灭火焰等现象,阐明了碳黑形成中的热泳力效应、可燃极限与火焰稳定性等机理.加深了对燃烧现象,特别是对辐射效应的理解:在预混气体、气体扩散、液滴等多种火焰中,除了停留时间过短引起的吹熄极限外,还存在辐射热损失过大引起的冷熄极限,后者只能在微重力条件下观测到.部分研究成果已经进入教材.而火焰在微重力下不同于常重力下的现象,对载人航天器火灾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我国的现实情况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建议将煤炭颗粒和粉尘的燃烧、与碳黑相关的机理、辐射效应、化学动力学等作为我国微重力燃烧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 可燃极限 液滴 预混气体 火焰 燃烧现象 球对称 燃烧过程 燃烧学 用能
下载PDF
一种风沙运动的颗粒动力学静电起电模型 被引量:12
6
作者 鲁录义 顾兆林 +1 位作者 罗昔联 雷康斌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939-6945,共7页
基于水的电离理论和颗粒动力学理论,提出了一种风沙运动颗粒碰撞的静电起电模型:颗粒表面覆盖有水分子薄层,颗粒间的碰撞导致能量转移和颗粒温度变化;水电离生成H3O+和OH-离子,当两个温度不同或水分子薄层正(负)离子浓度不同的颗粒相接... 基于水的电离理论和颗粒动力学理论,提出了一种风沙运动颗粒碰撞的静电起电模型:颗粒表面覆盖有水分子薄层,颗粒间的碰撞导致能量转移和颗粒温度变化;水电离生成H3O+和OH-离子,当两个温度不同或水分子薄层正(负)离子浓度不同的颗粒相接触时,H3O+比OH-以更快地速度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迁移.在动力学的模拟计算中采用0.1 mm,0.2 mm和0.4 mm三种粒径的沙粒以示沙粒直径分布特性,并根据沙源地采样分析,沙粒的数量选取750,100和50.模拟结果表明:在三种大小的颗粒系统中,不同大小的颗粒平均带电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大颗粒平均的带电量为正、小颗粒平均的带电量为负,这一结果解释了风沙电场的产生机理,同时定性解释了Guardiola的实验结论——颗粒摩擦静电产生需要一定的湿度环境.颗粒动力学静电起电模型可进一步与气固两相流模型耦合,提高风沙运动颗粒行为的模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运动 静电 颗粒动力学 尘卷风
原文传递
碳酸氢钠粉体粒径对铝粉火焰传播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玉杰 陈曦 +3 位作者 陈先锋 刘晅亚 张英 牛奕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58,共6页
为探索碳酸氢钠粒径的变化对铝粉火焰结构变化和火焰传播特性的影响,采用竖直粉尘燃烧管道实验平台,研究惰化剂质量分数为30%的惰化条件下的火焰传播过程,并记录火焰温度。实验结果表明:碳酸氢钠粉体能显著降低火焰强度,钝化火焰前端;... 为探索碳酸氢钠粒径的变化对铝粉火焰结构变化和火焰传播特性的影响,采用竖直粉尘燃烧管道实验平台,研究惰化剂质量分数为30%的惰化条件下的火焰传播过程,并记录火焰温度。实验结果表明:碳酸氢钠粉体能显著降低火焰强度,钝化火焰前端;且粉体对铝粉火焰温度的抑制作用与其粒径成反比关系;碳酸氢钠粒径对铝粉火焰传播速度的惰化抑制作用在微米级与其粒径成反比关系,其粒径越小,对铝粉火焰最大传播速度的抑制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氢钠 粒径 铝粉 火焰传播 惰化抑制
下载PDF
矩形管道中微米级铝粉爆炸实验 被引量:14
8
作者 文虎 杨玉峰 +1 位作者 王秋红 任旭刚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93-998,共6页
在矩形管道粉尘爆炸装置中开展系列实验,系统研究了点火延迟时间、粉尘粒度及粉尘浓度对铝粉尘爆炸过程中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点火延迟时间对铝粉尘爆炸压力有显著影响,随着点火延迟时间由... 在矩形管道粉尘爆炸装置中开展系列实验,系统研究了点火延迟时间、粉尘粒度及粉尘浓度对铝粉尘爆炸过程中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点火延迟时间对铝粉尘爆炸压力有显著影响,随着点火延迟时间由小变大,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不同粒径的铝粉尘最大爆炸压力对应有不同点火延迟时间。随铝粉粒度的减小,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会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铝粉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随浓度的增加均表现为先变大后减小的趋势,即铝粉浓度在特定数值时会使其爆炸威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粉爆炸 点火延迟时间 粉尘粒度 粉尘浓度 爆炸压力
下载PDF
低低温系统中粉尘颗粒团聚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宇博 延禹 +3 位作者 胡芳芳 党黎军 邓磊 车得福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6-42,共7页
由于低低温条件下粉尘颗粒物的团聚效应,实际运行中低低温省煤器和电除尘器容易出现积灰堵塞问题。本文搭建固定床吸附实验台,研究了颗粒物吸附硫酸酸雾后的团聚现象,以及各因素对团聚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吸附反应后单个颗粒物存在4... 由于低低温条件下粉尘颗粒物的团聚效应,实际运行中低低温省煤器和电除尘器容易出现积灰堵塞问题。本文搭建固定床吸附实验台,研究了颗粒物吸附硫酸酸雾后的团聚现象,以及各因素对团聚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吸附反应后单个颗粒物存在4种表面形态,颗粒物间存在4种团聚形态;硫酸酸雾在颗粒物表面产生一层液膜,使颗粒物间黏附力增强,强化了团聚效果;初始阶段主要发生小颗粒在大颗粒表面的黏附以及小颗粒之间的凝并,随后发生大颗粒之间的团聚;温度降低会提升颗粒物团聚的效果,但提升程度与吸附时间有关;在低低温系统中,温度的小幅变动将会引起团聚效果很大的改变;随着颗粒物粒径的增大,颗粒物的团聚效果减弱,粒径增大至91μm以上时几乎不发生团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低温烟气系统 粉尘颗粒物 硫酸酸雾 吸附 团聚 积灰堵塞 省煤器 除尘器
下载PDF
基于颗粒运动方程的输煤皮带机尾逸尘规律 被引量:11
10
作者 荆德吉 葛少成 刘剑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8-681,共4页
为了对选煤厂输运皮带机尾粉尘逸散规律进行分析,采用颗粒运动方程理论,对煤尘颗粒进行数值模拟,对皮带机尾粉尘颗粒运动及机尾处作业空间粉尘浓度的扩散进行相关的数学模拟,得出皮带机尾煤尘浓度的逸散规律,并与实际测试的粉尘浓度及... 为了对选煤厂输运皮带机尾粉尘逸散规律进行分析,采用颗粒运动方程理论,对煤尘颗粒进行数值模拟,对皮带机尾粉尘颗粒运动及机尾处作业空间粉尘浓度的扩散进行相关的数学模拟,得出皮带机尾煤尘浓度的逸散规律,并与实际测试的粉尘浓度及落尘分散度数据相结合对皮带机尾粉尘逸散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选煤厂输煤皮带机尾粉尘颗粒运动及逸散规律模拟是可靠的.该研究结论为选煤厂输煤皮带机尾的粉尘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 机尾 扩散规律 数值模拟 颗粒运动 选煤厂 粉尘污染 作业空间
下载PDF
新型固定床颗粒层除尘器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助良 钟秦 +1 位作者 吉恒松 颜学升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5-88,共4页
介绍了新型固定床颗粒层除尘器的结构、组合式流化床清灰机构的工作原理以及除尘器的特点。实验表明,新型固定床颗粒层除尘器操作简单,组合流化床清灰装置能满足颗粒层清灰要求。
关键词 颗粒层 除尘 流化床 清灰
下载PDF
20种常用绿化树种叶面滞尘能力及滞尘粒度特征 被引量:10
12
作者 闫倩 徐立帅 +3 位作者 段永红 潘李超 刘立文 杨玉莹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259-3267,共9页
基于对20种常用绿化树种天然环境中叶面滞尘量和滞尘粒度的分析,并与大气降尘对比,探讨不同树种滞尘能力和滞尘的粒度差异,揭示了叶片形态与表面结构对滞尘机械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0个树种叶面滞尘量存在显著差异,冬青卫矛滞尘量最大... 基于对20种常用绿化树种天然环境中叶面滞尘量和滞尘粒度的分析,并与大气降尘对比,探讨不同树种滞尘能力和滞尘的粒度差异,揭示了叶片形态与表面结构对滞尘机械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0个树种叶面滞尘量存在显著差异,冬青卫矛滞尘量最大,为1.75 g·m^(-2);鸡树条最小,为0.40 g·m^(-2),相差4.4倍;各树种叶面滞尘粒度分布曲线可分为双峰分布、三峰分布与四峰分布3类,同期的大气降尘粒度分布曲线呈三峰分布,大气降尘与20个树种滞尘粒度差异表明植物叶片对大气降尘具有选择性滞留作用;不同树种叶片对不同粒径组分的颗粒物滞留能力有差异,叶片滞尘中PM>10的体积含量最大,具有沟槽的叶片有利于滞留PM2.5,具有突起结构的叶片有利于滞留PM>10的颗粒物;具有绒毛、沟槽和突起等粗糙微结构的叶片具有较强的滞尘能力。研究结果有助于针对不同污染源筛选合适的绿化树种,缓解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叶表微结构 大气降尘 叶面滞尘 叶片形态
原文传递
管道条件下超细煤粉尘的爆炸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胡双启 晋日亚 谭迎新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研究了4种不同粒径的超细煤粉尘在管道条件下的爆炸过程和爆炸特性.研究了超细煤粉尘爆炸前后工业成分及物理状态的变化;研究了煤粉尘的浓度和粒径对超细煤粉尘在管道条件下的最大爆炸压力及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 研究了4种不同粒径的超细煤粉尘在管道条件下的爆炸过程和爆炸特性.研究了超细煤粉尘爆炸前后工业成分及物理状态的变化;研究了煤粉尘的浓度和粒径对超细煤粉尘在管道条件下的最大爆炸压力及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随着煤粉尘粒径的减小,爆炸后产生的灰分减少,而最大爆炸压力越大,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煤粉尘 粒径 粉尘爆炸 最大爆炸压力 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
下载PDF
基于光散射测量方法的粉尘传感器及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高波 库校东 《电器》 2013年第S1期731-735,共5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通用电气公司型号为SM-PWM-01A的粉尘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和特性参数。该传感器利用光散射原理对空气中粉尘浓度测量,具有适用性广、测量范围宽、测量精度高、重复性好、测量速度快等优点。该粉尘传感器可以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了通用电气公司型号为SM-PWM-01A的粉尘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和特性参数。该传感器利用光散射原理对空气中粉尘浓度测量,具有适用性广、测量范围宽、测量精度高、重复性好、测量速度快等优点。该粉尘传感器可以应用于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空气净化机、空气过滤器、空调、HVAC系统及烟雾报警等多个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散射 粉尘浓度 颗粒物测量 粉尘传感器 室内空气质量
下载PDF
Deflag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reely propagating flames in magnesium hydride dust clouds 被引量:1
15
作者 Qiwei Zhang Yangfan Cheng +2 位作者 Beibei Zhang Danyi Li Zhaowu She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471-483,共13页
The flame propagation processes of MgH_(2)dust clouds with four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were recorded by a high-speed camera.The dynamic flam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of MgH_(2)dust clouds were reconstructed by the... The flame propagation processes of MgH_(2)dust clouds with four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were recorded by a high-speed camera.The dynamic flam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of MgH_(2)dust clouds were reconstructed by the two-color pyrometer technique,an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olid combustion residues were analyz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flame propagation velocities of 23μm,40μm,60μm and 103μm MgH_(2)dust clouds in the stable propagation stage were 3.7 m/s,2.8 m/s,2.1 m/s and 0.9 m/s,respectively.The dust clouds with smaller particle sizes had faster flame propagation velocity and stronger oscillation intensity,and their flam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were more even and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s were smaller.The flame structures of MgH_(2)dust clouds we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particle sinking velocity,and the combustion processes were accompanied by micro-explosion of particles.The falling velocities of 23μm and 40μm MgH_(2)particles were 2.24 cm/s and 6.71 cm/s,respectively.While the falling velocities of 60μm and 103μm MgH_(2)particles were as high as 15.07 cm/s and 44.42 cm/s,respectively,leading to a more rapid downward development and irregular shape of the flame.Furthermore,the dehydrogenation reaction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combustion performance of MgH_(2)dust.The combustion of H_(2)enhanced the ignition and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gH_(2)dust,resulting in a much higher explosion power than the pure Mg dust.The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combustion residues composition analysis of MgH_(2)dust indicated that the combustion control mechanism of MgH_(2)dust flame was mainly the heterogeneous reaction,which was affected by the dehydrogenation re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sium hydride dust Flame combustion mechanism particle size dust explosion Two-color pyrometer
下载PDF
煤尘粒径对表面活性剂复配溶液润湿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廖茂林 江丙友 +2 位作者 张潇仪 陶文翰 计犇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6-102,共7页
为明确煤尘粒径对表面活性剂复配溶液润湿能力的影响,以径长范围为小于74、74~104、104~147μm的3种红柳煤样为研究对象,开展沉降试验。选取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磺酸盐(FME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异... 为明确煤尘粒径对表面活性剂复配溶液润湿能力的影响,以径长范围为小于74、74~104、104~147μm的3种红柳煤样为研究对象,开展沉降试验。选取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磺酸盐(FME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异辛醇聚氧乙烯醚(JFC)和辛癸基葡糖苷(APG)5种表面活性剂,将其以质量比1∶1两两复配成10种复配组合,分别对单体和复配溶液作沉降试验,探究不同粒径煤尘在复配溶液和组成它们的表面活性剂单体溶液中的沉降速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煤尘粒径不会影响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协同润湿作用,但会影响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协同润湿程度;不同复配组合之间的润湿能力强弱不因煤尘粒径改变而变化;相较小粒径煤尘,复配溶液质量分数提高对大粒径煤尘润湿能力的提升更为明显;SDS与JFC复配组合对不同粒径煤尘均有很好的润湿效果,通过表面活性剂处理前后煤样的红外光谱分析推测,SDS与JFC能够协同提高煤尘的润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复配溶液 润湿 粒径 煤尘 沉降速度
下载PDF
基于静电感应的小粒径粉尘浓度测量装置优化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丹丹 景明明 +1 位作者 汤春瑞 李德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1-175,共5页
为了解决现有煤矿粉尘浓度测量装置对小粒径粉尘浓度检测不准确的问题,基于文丘里效应与卡门涡街效应对现有测量装置的管道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了在文丘里管道的喉道段加入具有水平距离差的前气鞘与后气鞘。利用Gambit2.4软件建立改进装... 为了解决现有煤矿粉尘浓度测量装置对小粒径粉尘浓度检测不准确的问题,基于文丘里效应与卡门涡街效应对现有测量装置的管道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了在文丘里管道的喉道段加入具有水平距离差的前气鞘与后气鞘。利用Gambit2.4软件建立改进装置的结构模型,通过Fluent6.3软件进行模型的仿真。获得粒子不同粒径下的相应速度云图,进而读取了速度值,通过MATLAB软件计算相关静电感应量。仿真结果表明:对比项目组研究的文式管,改进装置的总体静电感应量提高了12%;当粉尘粒径低于10μm时,在2种测量装置的感应电荷量对比中,小粒径粉尘所带的静电感应量最为明显,提高18%。对于设计小粒径粉尘浓度测量装置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径 粉尘测量 静电感应 文丘里效应 卡门涡街效应
下载PDF
爆炸冲击波扬尘过程中的颗粒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6
18
作者 林柏泉 孙豫敏 +3 位作者 朱传杰 江丙友 刘谦 洪溢都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453-2458,共6页
为研究爆炸扬尘过程中粉尘颗粒的运动特征,通过纹影仪以及高速摄像机,对粉尘的运动轨迹及其水平、纵向速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粉尘颗粒的运动轨迹大体呈抛物线型,其上升过程中受到重力、气流曳引阻力等的作用,速度逐渐降低直至峰值高... 为研究爆炸扬尘过程中粉尘颗粒的运动特征,通过纹影仪以及高速摄像机,对粉尘的运动轨迹及其水平、纵向速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粉尘颗粒的运动轨迹大体呈抛物线型,其上升过程中受到重力、气流曳引阻力等的作用,速度逐渐降低直至峰值高度,随后在重力作用下沉于管道底部;水平速度vx和纵向速度vy的发展趋势都可用指数函数描述;一定压力下,颗粒的初始位置对其轨迹有影响;冲击波前方的颗粒,受前方粉尘层的阻碍以及冲击波压力损失的影响,上扬过程较缓慢,最大扬尘高度减小,扬尘距离增大;此外,扬尘距离、vx和vy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而最大扬尘高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 爆炸 粉尘颗粒 扬尘
下载PDF
沙尘暴中多物理场的结构和耦合特征
19
作者 张欢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8-39,共12页
沙尘暴是典型的分散两相大气湍流,其中沙尘颗粒高度带电.虽然在单相高雷诺数湍流中已经确认存在超大尺度运动(very-large-scale motions,VLSMs),但在沙尘暴中,尤其是涉及湍动电场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在本文中,利用大气表面层内现场观... 沙尘暴是典型的分散两相大气湍流,其中沙尘颗粒高度带电.虽然在单相高雷诺数湍流中已经确认存在超大尺度运动(very-large-scale motions,VLSMs),但在沙尘暴中,尤其是涉及湍动电场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在本文中,利用大气表面层内现场观测数据,我们证明沙尘暴的风速、直径小于10微米的沙尘颗粒浓度(PM10沙尘浓度)和电场存在大致相同大小的VLSMs.此外,我们发现这些多物理场在VLSMs尺度上具有最大的线性耦合,线性相干谱在0.5–0.8之间.通过传递熵分析,我们进一步证明风速和PM10沙尘浓度在波数k_(1)=0.002 m^(-1)处具有最大的非线性耦合,而PM10沙尘浓度和电场在k_(1)=0.15 m^(-1)处具有最大的非线性耦合,这表明风场-粉尘和粉尘-静电相互作用之间存在不同的非线性耦合行为.我们的研究结果揭示了沙尘暴中多物理场的结构和耦合特征,从而为理解复杂的分散两相湍流流动提供了关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y-large-scale motions Electric fields particle-laden flow dust storms
原文传递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贴地层风沙流结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康永德 杨兴华 +4 位作者 何清 杨帆 霍文 艾力.买买提明 周长帅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7年第2期74-81,共8页
利用微梯度集沙仪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地区实测的2014年7—8月贴地层输沙量梯度观测资料(观测高度区间0~5 mm、5~15 mm、15~35 mm、35~85 mm),对沙尘天气过程贴地层风沙流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沙尘天气(沙尘暴和扬沙)过程... 利用微梯度集沙仪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地区实测的2014年7—8月贴地层输沙量梯度观测资料(观测高度区间0~5 mm、5~15 mm、15~35 mm、35~85 mm),对沙尘天气过程贴地层风沙流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沙尘天气(沙尘暴和扬沙)过程中,随着风速的增大,各高度层输沙量也随之增大。沙尘暴天气中,风速<7.5 m·s^(-1)时,15~35 mm处的百分含量超过5~15 mm处的百分含量,风速>7.5 m·s^(-1)时,15~35 mm处的百分含量达到最大,其余各高度含量变化不明显。扬沙天气中,风速<8.0 m·s^(-1)时,百分含量最大值出现在35~85 mm高度处,占48.9%,风速>8.0 m·s^(-1)时,大小依次为:15~35 mm(49.5%)>35~85 mm(31.7%)>0~5 mm(12.7%)>5~15 mm(9.2%)。(2)两种天气过程中,沙粒的平均粒径在垂直高度上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粒径峰值均处在125~250 um,极细砂含量最高,细砂次之。与扬沙天气相比,沙尘暴天气过程中极细砂、细砂、中砂在各高度层上的含量略微下降,粉尘含量有所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流 输沙量 粒径 沙尘天气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