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相关利益者视角的生态公益林补偿问题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王秋菊 王立群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9-62,共4页
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涉及多方相关利益者,了解不同利益相关者对该政策的态度与认知,对进一步完善该政策、提高政策实施效率提供客观依据。文章以江西省和铜鼓县、以及三都镇大槽村为三级调查对象,采用参与式调查分析方法,以受偿方的... 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涉及多方相关利益者,了解不同利益相关者对该政策的态度与认知,对进一步完善该政策、提高政策实施效率提供客观依据。文章以江西省和铜鼓县、以及三都镇大槽村为三级调查对象,采用参与式调查分析方法,以受偿方的利益相关者为重点,分别对省、县、乡林业管理部门,村委会、林农以及木材加工厂等利益相关者进行半结构访谈、关键人物访谈、群体讨论和问卷调查,在整理相关利益者各自看法基础上,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源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公益林 生态补偿 利益相关者 参与式调查
下载PDF
农户对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意愿的量化分析——以黑河干流中游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娟 吴普特 +3 位作者 王玉宝 赵西宁 宋健峰 黄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05-1112,共8页
通过探究农户对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接受意愿,提出合理性对策以确保其顺利实施,从而提高作物群体用水效率,保障未来干旱缺水地区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基于黑河流域中游3个灌区200位农户的调查问卷及入户访谈所取得的具体调查资料... 通过探究农户对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接受意愿,提出合理性对策以确保其顺利实施,从而提高作物群体用水效率,保障未来干旱缺水地区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基于黑河流域中游3个灌区200位农户的调查问卷及入户访谈所取得的具体调查资料,分别运用Logistic回归中的Enter法和Backwardcond itional法分析农户对节水型种植结构调整的意愿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节水型种植结构调整接受率与农户文化程度、劳动力人口数、耕地面积、兼业程度、政府是否参与、农户节水意识等因素呈显著正相关,与农户年龄、上一季种植作物种类数、商业化程度、农户风险意识等其他因素呈负相关。在此基础上,对影响节水型种植结构调整接受率的关键因素按重要性进行排序为:年龄>政府是否参与>农户节水意识>兼业程度>农户文化程度>耕地面积,其中年龄和政府是否参与2个变量的显著水平分别达到0.002和0.044。此外还构建了关键因素与种植业结构调整接受率的概率关系式。从拟合效果来看,模型拟合值与观测值的吻合度高达78%,说明模型拟合结果较好。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依靠示范户带动整体、加强宣传培训及科技投入力度、强化惠农经济补偿、重视政府导向地位等措施,可保证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型农业 种植结构调整 参与式调查 LOGISTIC模型 农户意愿 黑河干流中游
下载PDF
景电灌区绿洲综合生态系统管理耦合技术评价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徐向宏 王婷婷 +1 位作者 雷文文 冯宜明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8-44,共7页
以甘肃省景电灌区的3种典型村落(紧邻沙漠的大咀子村、以砂田为传统耕作方式的寺滩村和以盐碱地种植枸杞为主的红跃村)为研究对象,采用参与式方法调查了村民对沙地封育、保护性耕作、盐碱地种植枸杞(Lyciumchinense)、生态家园建设、防... 以甘肃省景电灌区的3种典型村落(紧邻沙漠的大咀子村、以砂田为传统耕作方式的寺滩村和以盐碱地种植枸杞为主的红跃村)为研究对象,采用参与式方法调查了村民对沙地封育、保护性耕作、盐碱地种植枸杞(Lyciumchinense)、生态家园建设、防护林体系建设5项措施构成的绿洲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体系的接受程度,利用层次分析法量化分析农民对管理措施的认可度和满意度。结果表明:目标层满意度加权平均值为8.569,说明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各项措施得到了农民的普遍认可;各准则层满意度权重排序为:沙地封育(0.417)>保护性耕作(0.263)>盐碱地种植枸杞(0.160)>生态家园建设(0.097)>防护林体系建设(0.062),各指标贡献值差异明显,说明农民对5项措施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不同;不同村落对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体系的认可度不同,同村落对不同管理措施的满意度及认可度权重差异较大;针对灌区发展现状,结合评价结果,提出了绿洲综合生态系统管理耦合技术及建设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电灌区 绿洲 综合生态系统 耦合技术 参与式调查
下载PDF
基于相关利益者视角的采伐限额制度问题研究——以江西省铜鼓县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乔娜 王立群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7-103,共7页
文章以江西省、铜鼓县、以及排埠镇三溪村和三都镇大槽村为调查对象,采用参与式调查分析方法,分别对省、县与乡镇林业管理部门,村委会、林农以及木材加工厂等利益相关者进行半结构访谈、关键人物访谈、群体讨论和问卷调查,在整理和分析... 文章以江西省、铜鼓县、以及排埠镇三溪村和三都镇大槽村为调查对象,采用参与式调查分析方法,分别对省、县与乡镇林业管理部门,村委会、林农以及木材加工厂等利益相关者进行半结构访谈、关键人物访谈、群体讨论和问卷调查,在整理和分析相关利益者态度与认知基础上,探讨问题存在的根源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伐限额制度 利益相关者 参与式调查 江西省铜鼓县
下载PDF
基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限额采伐制度评价——以安徽省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郑宇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07-112,共6页
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了解不同利益相关者对该制度的态度与认知,为进一步完善该制度、提高制度实施效率提供客观依据。本文以安徽省、黄山区、乌石乡桃源村为三级调查对象,采用参与式农村社会调查法,以森林采伐的利益相... 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了解不同利益相关者对该制度的态度与认知,为进一步完善该制度、提高制度实施效率提供客观依据。本文以安徽省、黄山区、乌石乡桃源村为三级调查对象,采用参与式农村社会调查法,以森林采伐的利益相关者为重点,分别对省、县、乡林业管理部门,村委会、林农以及林业经营大户和木材加工厂等利益相关者进行半结构访谈、关键人物访谈、群体讨论和问卷调查,在整理利益相关者各自看法的基础上,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额采伐 利益相关者 参与式调查 安徽省
下载PDF
德国侦查程序之新发展及其启示
6
作者 张新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79-83,共5页
德国侦查程序在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逐渐发生了变迁与整合之趋势:侦查程序渐次取代审判程序的中心地位,而且侦查程序的发展方向又受到超国性、跨国性法整合的直接影响。我国的刑事诉讼在实践中体现的是"侦查中心主义"的特征... 德国侦查程序在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逐渐发生了变迁与整合之趋势:侦查程序渐次取代审判程序的中心地位,而且侦查程序的发展方向又受到超国性、跨国性法整合的直接影响。我国的刑事诉讼在实践中体现的是"侦查中心主义"的特征,这是与现代刑事法治原则相违背的。学界几乎一致地认为我国刑事诉讼应变"侦查中心主义"为"审判中心主义",但这又与比较法的走向产生了明显的背离。我国应紧扣刑事诉讼结构重心转移的时代背景,借鉴德国因应侦审结构转移的各种举措,完善刑事侦查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中心主义 侦查中心主义 侦审结构转移 整体观察法 参与式侦查
下载PDF
塔里木河流域农业用水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玉宝 吴普特 +2 位作者 赵西宁 马学明 南纪琴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4-149,共6页
以半结构访谈、问卷调查及现场勘察等参与式方法和工具对塔里木河流域资源环境、农业用水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利用调查获取的资料数据对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灌溉工程及管理、土地利用、种植结构、土地沙漠化及盐碱化等状况进行了分析,... 以半结构访谈、问卷调查及现场勘察等参与式方法和工具对塔里木河流域资源环境、农业用水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利用调查获取的资料数据对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灌溉工程及管理、土地利用、种植结构、土地沙漠化及盐碱化等状况进行了分析,针对调查分析发现的问题提出强化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科学调度,多方位多渠道筹集水利建设资金,提高农业用水管理水平、加强无序开荒监控与监督,建立生态节水型种植结构,加大科技投入等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流域 农业用水 参与式调查 发展对策
原文传递
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农民参与意识与响应——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地区为例 被引量:12
8
作者 付同刚 陈洪松 +2 位作者 张伟 聂云鹏 王克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7951-7959,共9页
基层农民在石漠化治理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对其态度及参与意愿的了解相对较少。基于参与性调查方法,按不同石漠化程度,对广西河池地区环江县、都安县、大化县33个屯154户居民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参与意识与响应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基层农民在石漠化治理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对其态度及参与意愿的了解相对较少。基于参与性调查方法,按不同石漠化程度,对广西河池地区环江县、都安县、大化县33个屯154户居民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参与意识与响应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了解石漠化的农民所占比例较小,且随石漠化程度的增加反而减少。影响农民石漠化治理参与意识的主要因素是农民的文化程度和年龄,但生态示范区内农民参与意识要远好于非示范区。生态农业模式能被多数农民所接受,但因存在成本、农产品销路、技术等问题而实施难度大。政府支持的经济发展模式往往具有经济生态双重效益,但实施过程复杂;农民自发形成的发展模式通常具有收益高及操作简单等特点,但规模往往较小,且受市场影响较大。因此,石漠化治理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加强对重度石漠化地区农民的宣传教育,同时充分发挥生态示范区的作用,增加示范区的辐射范围;另一方面,在支持已有发展模式的同时,应重点支持种桑养蚕、手工品加工等农民自发形成的发展模式,并开拓农产品市场。总之,在石漠化治理过程中,政府加大支持力度,科研单位提供技术指导,农民群众积极配合,形成政府-科研单位-基层农民共同参与的石漠化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参与性调查 生态农业 发展模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