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化学交联法制备聚(4-乙烯基吡啶)纳米凝胶微球 被引量:3
1
作者 马光辉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5-340,共6页
在1,1,2-三氯乙烷/甲醇混合溶剂中用碘代甲烷使聚(4-乙烯基吡啶)(P4VP)线性高分子部分季铵化后,在水中制成微乳液,并用1,4-二碘丁烷交联剂对P4VP微乳液内部进行化学交联,得到固化凝胶微球. 考察了部分季铵化比率、交联温度以及聚合物浓... 在1,1,2-三氯乙烷/甲醇混合溶剂中用碘代甲烷使聚(4-乙烯基吡啶)(P4VP)线性高分子部分季铵化后,在水中制成微乳液,并用1,4-二碘丁烷交联剂对P4VP微乳液内部进行化学交联,得到固化凝胶微球. 考察了部分季铵化比率、交联温度以及聚合物浓度对微球直径和直径分布的影响,发现微球直径随季铵化比率的增加、交联温度的增加及聚合物浓度的减少而减小. 当季铵化比率为75%(摩尔比)、交联温度为60oC、聚合物浓度为1.0%(w)时,得到了直径为20 nm、粒径分布为15%的凝胶微球. 本研究的重要特征是不加入任何乳化剂也能得到很小的纳米凝胶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凝胶微球 部分季铵化 微乳液 交联反应 P4VP
下载PDF
铜-吡啶类络合物模拟漆酶催化漆酚氧化聚合成膜的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叶立新 郭明高 郭庆宇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51-56,共6页
用红外光谱研究了Cu-py、Cu-PVPy和Cu-QPVPy催化漆酚氧化聚合交联过程。漆酚氧化聚合阶段的共同特征是:1.漆酚酿吸收峰1652crn ̄-1先涨后落;2.共轭双烯吸收峰982和945cm ̄-1逐渐减弱,而... 用红外光谱研究了Cu-py、Cu-PVPy和Cu-QPVPy催化漆酚氧化聚合交联过程。漆酚氧化聚合阶段的共同特征是:1.漆酚酿吸收峰1652crn ̄-1先涨后落;2.共轭双烯吸收峰982和945cm ̄-1逐渐减弱,而共轭三烯吸收峰992cm ̄-1和芳醚吸收峰1215cm ̄-1却逐步增强;3.苯环三取代吸收峰830、765cm ̄-1都有所减弱,苯环四取代吸收峰875和805cm ̄-1出现;4.苯环骨架吸收峰1620、1592cm ̄-1之间的界限缩小甚至消失。到了漆膜的实于阶段,漆酚酿吸收峰1652cm ̄-1再度兴起,但992cm ̄-1吸收峰却由涨转落,其他吸收峰也有变化。以上光谱变化表明这3种催化剂都模拟了漆酶的催化作用。在Cu-PVPy催化漆酚氧化聚合阶段,发现孤立双键吸收峰3008cm ̄-1比共轭双烯吸收峰982和945cm ̄-1消失得更早;并且从反应一开始就出现了1715cm`-1羰基吸收峰。还比较了Cu-PVPy与Cu-QPVPy催化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 络合物 漆酚 模拟漆酶
下载PDF
部分季铵化聚胺的合成及抗静电性能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胡以朋 王川 +1 位作者 吕志凤 战风涛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8期1408-1411,共4页
以十二胺、环氧氯丙烷、溴乙烷为原料合成了十二胺聚胺和不同季铵化度的十二胺聚胺,分别测定了产品的叔胺氮和季铵氮含量,研究了所合成聚胺及不同季铵化度聚胺对0#商品柴油电导率的改善效果以及与癸烯聚砜的复配效果。结果表明,聚胺... 以十二胺、环氧氯丙烷、溴乙烷为原料合成了十二胺聚胺和不同季铵化度的十二胺聚胺,分别测定了产品的叔胺氮和季铵氮含量,研究了所合成聚胺及不同季铵化度聚胺对0#商品柴油电导率的改善效果以及与癸烯聚砜的复配效果。结果表明,聚胺单独使用时,季铵化度高的聚胺对柴油电导率改进效果稍好于未季铵化的聚胺。季铵化度高的聚胺与癸烯聚砜复配时,加剂量均为1 mg/L,柴油初始电导率从2~3 pS/m增加到54~565 pS/m,但储存后柴油电导率没有明显上升。未季铵化的聚胺与聚砜复配时,柴油初始电导率从2~3 pS/m 增加到495 pS/m,储存3 d,柴油电导率增加至660 pS/m,1周内无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季铵化聚胺 抗静电剂 电导率 柴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