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1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ME-GC-MS结合OAV分析不同产区花椒炸花椒油的关键香气物质 被引量:38
1
作者 高夏洁 高海燕 +4 位作者 赵镭 史波林 张璐璐 汪厚银 钟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8-214,共7页
以17种不同产地红花椒为原料,油炸法制取花椒油,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红花椒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 以17种不同产地红花椒为原料,油炸法制取花椒油,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对红花椒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鉴定出55种挥发性风味成分(18个共有组分),包括22种烃类、17种醛酮类、9种醇类、5种酯类及2种其他物质。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表明芳樟醇、桉叶油醇、月桂烯、柠檬烯等是花椒油中的关键香气物质。通过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建立花椒油原料分类的有效判别模型,筛选出8种关键差异性风味物质,分析为水芹烯、罗勒烯、芳樟醇、桉叶油醇、乙酸芳樟酯、(-)-β-蒎烯、p-伞花烃及月桂烯。根据香气物质可将17种花椒油的原料分为4组,产区及品种是花椒油香气差异的重要因素。HS-SPME-GC-MS结合OAV分析关键香气物质对市售花椒油品质评价及产地区分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炸花椒油 关键香气物质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不同产区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
下载PDF
基于血清四项肿瘤标志物的模式识别技术对肺癌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27
2
作者 田刚 张章 +4 位作者 刘靳波 曾章锐 舒静 周明术 李光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55-660,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类抗原125(CA125)和细胞角蛋白片段(Cyfra21-1)的3种模式识别技术对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470例肺癌患者,659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343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四项肿瘤标志物... 目的探讨基于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类抗原125(CA125)和细胞角蛋白片段(Cyfra21-1)的3种模式识别技术对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470例肺癌患者,659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343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四项肿瘤标志物测定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单项指标的诊断价值并联合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多层感知器-人工神经网络(MPLANN)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结果单项指标中CEA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最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13(95%CI:0.789~0.837)。PLS-DA、MPL-ANN和精细高斯核SVM(FG-SVM)模型对肺癌组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58.7%(195/332)、71.7%(238/332)和72.9%(242/332),预测正确率分别为55.8%(77/138),71.0%(98/138)和65.2%(90/138);对非肺癌组(良性组+对照组)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6.4%(703/729),92.9%(677/729)和97.8%(713/729),预测正确率分别为91.9%(251/273),94.1%(257/273)和93.8%(256/273)。结论基于血清CEA、NSE、CA25和Cyfra21-1的MPL-ANN和FG-SVM模型能较好地诊断和预测肺癌,为肺癌的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志物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多层感知器-人工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基于无机元素的花椒产地溯源和品种聚类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吴振 李红 +5 位作者 杨勇 谭红军 詹永 贾凤霞 李孝彬 王福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13-219,共7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对红花椒(陕西韩城、四川汉源、四川茂汶、甘肃武都)和青花椒(云南昭通、贵州关岭、四川金阳、四川汉源、重庆江津)9大主产地的80个样品中21个无机元素含量进行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对红花椒(陕西韩城、四川汉源、四川茂汶、甘肃武都)和青花椒(云南昭通、贵州关岭、四川金阳、四川汉源、重庆江津)9大主产地的80个样品中21个无机元素含量进行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analysis,PLS-DA)对红花椒和青花椒中无机元素进行综合评价,PCA和PLS-DA将80个花椒聚为9组,PLS-DA分类效果更佳,并能将红花椒和青花椒有效区分,从元素组成角度揭示了红花椒和青花椒的亲缘关系和地域分布特征。研究证明多元素分析结合PLS-DA可作为一种花椒品种和产地识别的有效工具,对于产地溯源和品种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椒 青花椒 元素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品种 产地
下载PDF
3种烹调方式下马铃薯风味化合物组分构成的品种间差异比较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凯峰 周远平 +1 位作者 王琼 郭华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159-166,共8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合作88、滇薯23、滇薯1412-T100、滇薯108、滇薯1217和青薯9号6个马铃薯品种在沸水蒸煮、空气炸制、传统炭烤3种烹饪方式下的马铃薯块茎风味物质进行检测,考察烹饪方式和品种因素对风味化合物构... 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合作88、滇薯23、滇薯1412-T100、滇薯108、滇薯1217和青薯9号6个马铃薯品种在沸水蒸煮、空气炸制、传统炭烤3种烹饪方式下的马铃薯块茎风味物质进行检测,考察烹饪方式和品种因素对风味化合物构成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3种烹饪方式下共检测到化合物58种,由脂类降解产生的醛类化合物在沸水蒸煮烹饪方式下含量最高,美拉德反应产生的吡嗪类化合物在传统炭烤烹饪方式下含量最高,空气炸制方法下两类物质含量介于两者之间。品种效应方面,共检出13种化合物在品种间差异显著,滇薯23中1-辛醇、2-甲基呋喃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青薯9号中甲硫基丙醛含量显著高于合作88。品种青薯9号较适合沸水蒸煮,品种合作88适合空气炸制,品种滇薯1412-T100等吡嗪类含量较高,更适合传统炭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烹饪方式 品种 风味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基于特征图谱、化学计量学和分子对接的复方阿胶浆质量标志物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许啸 张淹 +7 位作者 任雪阳 王宇 董英 宋若兰 于啊香 魏静 马嘉慕 折改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7148-7161,共14页
目的以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s,Q-Marker)"五原则"为指导,结合特征图谱、化学计量学、分子对接和含量测定等技术,开展复方阿胶浆(Fufang E’jiao Jiang,FEJ)治疗贫血症的Q-Marker研究。方法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 AQ-C1... 目的以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s,Q-Marker)"五原则"为指导,结合特征图谱、化学计量学、分子对接和含量测定等技术,开展复方阿胶浆(Fufang E’jiao Jiang,FEJ)治疗贫血症的Q-Marker研究。方法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 AQ-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1%甲酸乙腈溶液-0.1%甲酸水溶液,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30 nm,焦地黄苯乙醇苷A1为参照峰,建立FEJ特征图谱。采用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 method-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对不同批次FEJ进行分析。查阅《中国药典》和文献,结合组方配伍环境(君、臣、佐使)、成分传递与溯源等多因素,收集筛选质量控制6个关键成分。在GEO数据库中检索筛选贫血症(anemia)的差异基因,采用Discovery Studio 2016v16.1软件,将成分与贫血症相关靶点进行对接验证。以330、270 nm双波长同时测定FEJ中异毛蕊花糖苷和党参炔苷的含量。结果FEJ特征图谱中指认了咖啡酸、绿原酸、洋地黄叶苷C、阿魏酸、焦地黄苯乙醇苷A1、毛蕊花糖苷、焦地黄苯乙醇苷B1、异毛蕊花糖苷共8个特征成分。HCA、PCA和PLS-DA将16批FEJ分为3类,其中异毛蕊花糖苷、洋地黄叶苷C和焦地黄苯乙醇苷A1对FEJ质量影响最为显著。8个特征成分和6个关键成分的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异毛蕊花糖苷、党参炔苷、绿原酸、毛蕊花糖苷4个成分能够与激肽原-1(kininogen-1,KNG1)、泛素样蛋白ISG15(ubiquitin-like protein ISG15,ISG15)、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6A(lysine-specific demethylase 6A,KDM6A)、乙酰化酶动力蛋白-3(dynamin-3,DNM3)、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inase-activated receptor 2,F2RL1)、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1(cysteinyl leukotriene receptor 1,CYSLTR1)6个靶蛋白通过氢键、疏水键、π-π键等作用力结合,具有较好的活性,可作为FEJ的Q-Marker。16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阿胶浆 质量标志物 特征图谱 化学计量学 分子对接 贫血症 层次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质量控制 咖啡酸 绿原酸 洋地黄叶苷C 阿魏酸 焦地黄苯乙醇苷A_(1) 毛蕊花糖苷 焦地黄苯乙醇苷B_(1) 异毛蕊花糖苷
原文传递
基于HS-SPME-GC-MS和PLS-DA分析不同季节早白尖红茶挥发性风味物质 被引量:6
6
作者 潘婉舒 胡先强 +2 位作者 张正义 吕陈 王松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7-283,共7页
采集四川省筠连县春、夏、秋三季共15份早白尖红茶样品,采用顶空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红茶样品的香气成分进行测定,运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建立不同季节茶叶判别模型,绘... 采集四川省筠连县春、夏、秋三季共15份早白尖红茶样品,采用顶空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红茶样品的香气成分进行测定,运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建立不同季节茶叶判别模型,绘制层次聚类的树状热图确定关键香气成分在不同季节样品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春季样品醇类(113.05μg/g)和酯类物质(34.92μg/g)含量明显高于夏秋两季样品,而醛类物质(23.85μg/g)明显低于夏秋两季样品,且所建PLS-DA模型可将春和夏秋两季样品明显区分。进一步分析后的分层聚类的树状热图显示,苯乙醛、橙花醇和香叶醇是春季样品区别于其它两季茶样的特征香气化合物,在此基础上可通过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Ⅰ和Ⅱ对夏、秋两季样品进行进一步区分。该研究为解析不同季节早白尖红茶香气物质提供基础研究数据,也为进一步探究筠连早白尖红茶关键香气形成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尖红茶 采摘季节 PLS-DA 层次聚类分析 挥发性风味
下载PDF
炒制时间对不同复配比例黑皮鸡枞菌-平菇复合酱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冯瑶 樊一鸣 +7 位作者 任洪利 许贺然 夏榕嵘 侯振山 李昀婷 马世宇 杨镇 辛广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75-282,共8页
以珍稀的黑皮鸡枞菌和常见的平菇为材料,研制一种味道鲜美的复合型菌酱。通过主成分和最小偏二乘判别分析,探究不同复配比例的复合型菌酱在不同炒制时间下的风味变化。结果表明:炒制时间4 min、平菇和黑皮鸡枞菌质量比4∶6复配时,复合... 以珍稀的黑皮鸡枞菌和常见的平菇为材料,研制一种味道鲜美的复合型菌酱。通过主成分和最小偏二乘判别分析,探究不同复配比例的复合型菌酱在不同炒制时间下的风味变化。结果表明:炒制时间4 min、平菇和黑皮鸡枞菌质量比4∶6复配时,复合酱的鲜味水平最高;炒制时间4~5 min、质量比4∶6复配时,复合酱香味品质最好;谷氨酸和香叶基丙酮等14种风味化合物导致不同炒制时间下复合酱风味差异显著。本研究为提高该复合型菌酱风味品质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可促进食用菌加工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皮鸡枞菌 平菇 复合酱 鲜味 香气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基于GC-IMS结合多元统计模型分析不同酵母菌发酵对豆汤酱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杨镰 王天杨 +6 位作者 吴宝珠 熊怡玲 易宇文 朱开宪 乔兴 邓静 吴华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82-289,共8页
为研究安琪酵母、毕赤酵母、酿酒酵母、鲁氏酵母和假丝酵母发酵对豆汤酱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以未发酵豆汤酱作为对照组,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发酵豆汤酱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为研究安琪酵母、毕赤酵母、酿酒酵母、鲁氏酵母和假丝酵母发酵对豆汤酱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以未发酵豆汤酱作为对照组,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发酵豆汤酱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运用相对气味活度值法(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确定关键风味组分,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对发酵豆汤酱香气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种发酵豆汤酱中共检测出50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是酯类和醇类物质,赋予发酵豆汤酱醇香、果香和麦芽香。不同发酵豆汤酱的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和浓度差异显著(P<0.05),其中经酿酒酵母发酵的豆汤酱中挥发性化合物的浓度和种类最高。通过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分析安琪酵母、毕赤酵母、酿酒酵母、鲁氏酵母、假丝酵母发酵豆汤酱和未发酵豆汤酱6组样品,分别有8、13、9、11、19、7种关键风味物质。对这些关键风味物质进行PCA和PLS-DA分析,发现不同酵母菌发酵的豆汤酱能获得较好区分,发酵豆汤酱与未发酵豆汤酱的整体香气存在明显差异,这与GC-IMS指纹图谱的结果一致。因此酵母发酵具有为豆汤酱提高香气成分的应用潜力,为今后豆汤酱的精深加工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发酵 酵母菌 气相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化合物 相对气味活度值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在食醋品牌和贮藏年份鉴别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夏蓉 郝勇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11期27-29,共3页
近红外光谱用于食醋品牌和食醋贮藏年份的鉴别。144个食醋样品用于食醋品牌的鉴别,其中114个为"恒顺"牌食醋,其余30个为山西"水塔"和天津"独流"品牌食醋;114个"恒顺"牌食醋用于食醋贮藏年份的... 近红外光谱用于食醋品牌和食醋贮藏年份的鉴别。144个食醋样品用于食醋品牌的鉴别,其中114个为"恒顺"牌食醋,其余30个为山西"水塔"和天津"独流"品牌食醋;114个"恒顺"牌食醋用于食醋贮藏年份的鉴别;采用kennard-stone(KS)方法将样品划分为校正集和验证集,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用于食醋品牌和年份的鉴别;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方法用于食醋特征变量的筛选。结果表明,样品经PLS-DA方法后,食醋品牌的校正识别率为98.96%,验证识别率为95.83%;食醋年份的校正识别率为97.37%,验证识别率为100%;食醋光谱经CARS方法优选波长后结合PLS-DA方法进行判别,所有的识别率都为100%;近红外光谱结合CARS-PLS-DA方法可以用于食醋品牌和贮藏年份的鉴别.为食醋原产地保护和年份鉴别提供一种快速的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醋品牌 贮藏时间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近红外光谱
下载PDF
基于PLS-DA方法分析变黄方式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飞程 杨懿德 +4 位作者 段玉锋 李生栋 杨洋 鄢敏 段卫东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1-179,共9页
为探索不同变黄方式对烤烟品质的影响,明确较适宜的烤烟变黄方式,采用烘烤试验的方式研究阶段降低湿球、胁迫失水变黄、中温中湿和高温保湿4种变黄方式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对烤后烟叶外观颜色指标、感官质量、酚类物质、常规化学成分... 为探索不同变黄方式对烤烟品质的影响,明确较适宜的烤烟变黄方式,采用烘烤试验的方式研究阶段降低湿球、胁迫失水变黄、中温中湿和高温保湿4种变黄方式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对烤后烟叶外观颜色指标、感官质量、酚类物质、常规化学成分、游离氨基酸和有机酸含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并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处理,胁迫失水变黄处理的烤后烟颜色最接近国际色卡橘黄色的色度标准,香气特征、烟气特征、口感特性较优,综合感官品质得分最高(68.18);胁迫失水变黄处理烤后烟的绿原酸、芸香苷、烟碱、总氮、钾和脯氨酸含量最高。PLS-DA分析结果显示,4种变黄方式下,烟叶品质存在明显差异;烟碱、脯氨酸、绿原酸的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较高,可作为提升烟叶烘烤质量的关键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黄方式 烤烟 品质控制 生化成分 偏最小二乘判别法
下载PDF
基于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的护肝片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琳 李廷利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3351-3356,共6页
目的建立中成药护肝片的H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以五味子醇甲为参照,绘制10批护肝片原料粉样品的HPLC图谱;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 目的建立中成药护肝片的H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以五味子醇甲为参照,绘制10批护肝片原料粉样品的HPLC图谱;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样品进行模式识别分析。结果 10批护肝片样品的HPLC图谱有22个共有峰,经对照品进行化学指认共鉴定了其中的6个色谱峰,分别是五味子醇甲、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c、柴胡皂苷d、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10批供试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7,表明该药物总体质量较为稳定;但通过PCA发现不同批次药物质量之间存在微小差异,且主要分为2类,最后进一步采用OPLS-DA筛选出了导致批次药物质量差异的2种主要成分,分别为12号峰(柴胡皂苷d)和22号峰。结论护肝片指纹图谱的构建和化学模式识别为护肝片的质量评价提供了可行的理论依据,可为生产厂家在药品生产中更高效、合理地控制药品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肝片 指纹图谱 HPLC 模式识别 五味子醇甲 柴胡皂苷A 柴胡皂苷c 柴胡皂苷D 五味子甲素 五味子乙素 质量评价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GC-IMS解析植物乳杆菌发酵对猕猴桃果汁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可 朱永清 +5 位作者 邬应龙 袁怀瑜 潘翠萍 周艳 廖茂雯 李华佳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54-260,182,共8页
以“红阳”猕猴桃为试材,通过气相迁移离子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分析比较灭菌后果汁(YL)、发酵对照组(CK)、植物乳杆菌发酵果汁(PL)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并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 以“红阳”猕猴桃为试材,通过气相迁移离子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分析比较灭菌后果汁(YL)、发酵对照组(CK)、植物乳杆菌发酵果汁(PL)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并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筛选不同处理样品的差异物质,探讨乳酸菌发酵对“红阳”猕猴桃汁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研究所选用菌株(Lactobacillus plantanum B-1)应用于猕猴桃果汁发酵在24 h内菌落数由6.21 lg CFU/mL快速上升至8.60 lg CFU/mL,总酸由原来的0.60%增加至1.33%,发酵性能良好。GC-IMS结合PLS-DA分析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发酵可提高(E)-2-己烯醛、己醇、芳樟醇、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丙酮、4-庚酮、2-壬酮等含量,增加果汁果香味,减少1,8-桉叶素、(E)-2-己烯醇、己醛等猕猴桃特征风味物质的损失,抑制乙醇、糠醛等对风味产生不良影响的物质生成,从而提升猕猴桃果汁风味品质。该研究为植物乳杆菌在猕猴桃果汁产品中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猕猴桃汁 气相迁移离子谱(GC-IMS) 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 挥发性物质
下载PDF
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的不同采收期酸枣仁质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洪亮 翁燕 +1 位作者 邵怡霖 黄亚威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68-73,共6页
目的建立不同采收期酸枣仁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通过指纹图谱动态变化及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比较不同采收期酸枣仁化学成分指纹峰的差异,寻找差异性标志物,为酸枣仁最佳采收期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Agilent EC-C18色谱柱(150 mm&#... 目的建立不同采收期酸枣仁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通过指纹图谱动态变化及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比较不同采收期酸枣仁化学成分指纹峰的差异,寻找差异性标志物,为酸枣仁最佳采收期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Agilent EC-C18色谱柱(150 mm×4.6 mm,4μm),以乙腈-0.1%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12 nm。采集不同采收期酸枣仁药材指纹图谱,对不同采收期酸枣仁进行相似度评价,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样品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研究。结果建立了酸枣仁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共确定了14个共有峰,指认了2个成分,分别为斯皮诺素(4号峰)、6’’’-阿魏酰斯皮诺素(9号峰);不同采收期的酸枣仁样品间相似度为0.906~1.000,不同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可对样品进行较好区分,OPLS-DA筛选出斯皮诺素等3个成分可能是影响酸枣仁质量的差异性标志物。结论通过HPLC指纹图谱和化学模式识别能够较好辨识影响酸枣仁质量的标志性成分,可为其最佳采收期的确定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 采收期 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差异性标志物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对牛肉品种判别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辛世华 韩小珍 王彩霞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90-194,共5页
利用可见/近红外高光谱(400 nm^1 000 nm)成像技术实现对荷斯坦奶牛、秦川牛、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力木赞牛5个品种牛肉进行快速无损判别。首先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并利用光谱-理化值共生距离法(sample set partitioning based on ... 利用可见/近红外高光谱(400 nm^1 000 nm)成像技术实现对荷斯坦奶牛、秦川牛、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力木赞牛5个品种牛肉进行快速无损判别。首先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并利用光谱-理化值共生距离法(sample set partitioning based on joint X-Y distance,SPXY)法划分样本集;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K最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模型和径向基函数-支持向量机(radial basis function-support vector machine,RBF-SVM)模型进行全波段及特征波段判别分析。结果表明,一阶导数(first derivative,FD)法为最优预处理方法;基于RBF-SVM法所建模型的校正集与预测集准确率分别为100%、99%。可见,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能够获得较好的牛肉品种判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 高光谱成像技术 牛肉品种判别 偏最小二乘判别 径向基函数-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牛排掺假定量判别及差异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颖颖 王守伟 +2 位作者 康超娣 张明悦 李莹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276-282,共7页
结合市场对食品中不同成分的定量分析的需求,模拟不同比例混合样品,利用高分辨质谱进行数据采集及分析,分别考察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 结合市场对食品中不同成分的定量分析的需求,模拟不同比例混合样品,利用高分辨质谱进行数据采集及分析,分别考察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统计方法对不同混合比例的样品数据进行分析。相比之下,OPLS-DA模型具有更好的判别效果。通过进行S-Plot分析,分别筛选出25条猪源多肽及牛源多肽,经线性拟合分析,其中牛源的10条多肽和猪源的6条多肽的线性相关系数R2大于0.99,并开展了真实性样品的验证实验,证明筛选的多肽可用于预计样品中的成分含量。这项研究建立了一种量化牛排的方法,并为筛选差异显著性的定量多肽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统计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差异多肽 定量分析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组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快速筛查肉中109种药物残留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佳 高丽娟 +5 位作者 王颖 丁奇 刘艳 冯月超 王建凤 邵鹏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5638-5649,共12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数据库,结合化学计量学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数据库,结合化学计量学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构建肉中109种药物残留的快速筛查方法。方法样本经提取、快速柱净化、色谱柱分离后,采用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模式电离,全信息串联质谱模式检测。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研究药物添加数量、添加浓度及基质种类对PCA和OPLS-DA模型的影响,同时,以小鼠阳性样本为研究对象,运用模型进行差异目标物识别,并利用数据库进行验证。结果建立了包含药物名称、分子式、精确质量数等信息的109种药物数据库,PCA和OPLS-DA模型对不同样品中差异组分的辨析能力不受药物数量、药物浓度、基质种类的影响。同时,阳性小鼠样本中的未知药物多菌灵被精准识别。结论UPLC-Q-TOF-MS组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是一种简便的用于未知样品中差异组分快速筛选的方法,可实现肉中多药物残留组分的高通量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药物残留
下载PDF
基于胆汁酸代谢网络分析中药黄药子的肝毒性 被引量:45
17
作者 徐英 陈崇崇 +4 位作者 杨莉 王君明 季莉莉 王峥涛 胡之璧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9-44,共6页
本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胆汁酸代谢网络分析方法评价黄药子乙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ion,ET)和单体化合物黄独素B(diosbulbin B,DB)致小鼠的肝毒性。通过小鼠毒性实验,ET和DB给药组小鼠都可见明显的肝脏毒性。血清... 本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胆汁酸代谢网络分析方法评价黄药子乙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ion,ET)和单体化合物黄独素B(diosbulbin B,DB)致小鼠的肝毒性。通过小鼠毒性实验,ET和DB给药组小鼠都可见明显的肝脏毒性。血清胆汁酸含量测定结果经主成分分析后,空白组和给药组区分明显,ET和DB给药组矢量方向一致,但两者之间也有一定距离,提示DB是黄药子致肝毒性的主要毒性成分之一。经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后,结果表明牛磺酸结合型胆汁酸对表征ET和DB致小鼠肝毒性具有重要的贡献,且以牛磺酸结合型为主的胆汁酸与ALT和AST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因此以牛磺酸结合型为主的胆汁酸可作为评价黄药子致小鼠肝毒性的生物标识物。本研究为进一步深入评价黄药子致肝毒性及致毒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酸 黄药子 黄独素B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相关分析
原文传递
不同季节凌云白毫绿茶的香气成分差异分析 被引量:42
18
作者 田甜 韦锦坚 +1 位作者 文金华 曾祥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252-259,共8页
为了解凌云白毫绿茶的主要香气成分,同时探明不同季节凌云白毫绿茶的香气成分差异。通过动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春、夏、秋3季凌云白毫绿茶的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基于茶样中各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 为了解凌云白毫绿茶的主要香气成分,同时探明不同季节凌云白毫绿茶的香气成分差异。通过动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春、夏、秋3季凌云白毫绿茶的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基于茶样中各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建立不同季节茶叶判别模型,然后找到对分类起关键作用的香气成分,最后通过绘制热图和层次聚类分析确定各关键香气成分在不同季节凌云白毫绿茶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本研究共鉴定出37种化合物,其中醇类和醛类化合物数量较多;凌云白毫绿茶主要香气成分为芳樟醇、正戊醇、香叶醇、L-薄荷醇、异丁醛、异戊醛、壬醛、乙酸乙酯、二甲硫醚、吲哚。建立的PLS-DA模型可以将3个季节的茶样明显区分,且模型可靠;本研究最终鉴定出12种香气成分区分不同季节凌云白毫绿茶的关键化合物,分别为壬醛、β-紫罗兰酮、L-薄荷醇、3,5-辛二烯-2-酮、反-橙花叔醇、苯甲醇、正戊醇、十三烷、顺式-2-戊烯-1-醇、顺-茉莉酮、十四烷、叶醇。结合热图及12种香气成分的聚类分析,表明L-薄荷醇和β-紫罗兰酮在秋茶中相对含量最高,是凌云白毫秋茶区别于春茶和夏茶的特征香气成分,主要表现为花香、果香、薄荷味;苯甲醇和正戊醇在春茶中相对含量较高,是凌云白毫春茶区别于夏茶和秋茶的特征香气成分,主要表现为果香、杏仁苦味;壬醛、3,5-辛二烯-2-酮、反-橙花叔醇在夏茶中相对含量最高,是夏茶的特征香气成分,香气主要为柑橘柠檬香、水果甜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 凌云白毫绿茶 香气成分 动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结合多元统计学分析KCl部分替代NaCl对宣威火腿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34
19
作者 丁习林 王桂瑛 +3 位作者 邹颖玲 赵娅英 葛长荣 廖国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90-198,共9页
为降低宣威火腿中的钠盐含量,采用KCl部分替代NaCl,并分析成品火腿挥发性风味的变化。以100%NaCl为对照,使用KCl分别替代30%、40%、50%和60%NaCl的低钠宣威火腿为研究对象,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 为降低宣威火腿中的钠盐含量,采用KCl部分替代NaCl,并分析成品火腿挥发性风味的变化。以100%NaCl为对照,使用KCl分别替代30%、40%、50%和60%NaCl的低钠宣威火腿为研究对象,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对不同KCl替代的宣威火腿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C-IMS可以实现对宣威火腿风味化合物差异的快速分析,共检测出49种挥发性化合物,以醛类、酮类、醇类和酯类为主;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等多元统计学方法,直观地对不同KCl替代组宣威火腿进行有效区分。此外,基于PLS-DA,共筛选出24种化合物被鉴定为特征标志物(VIP>1),其中丙酸乙酯、2-戊酮(单体)、乙酸乙酯(二聚体)和乙缩醛等,是影响不同KCl替代组宣威火腿风味差异的重要成分。通过热图聚类分析,对照组与30%KCl替代组宣威火腿在风味上较为相似。因此,为了保持传统宣威火腿的风味,KCl替代量不应超过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腿 KCl替代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风味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基于GC-IMS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分析炸制时间对花椒调味油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31
20
作者 倪瑞洁 詹萍 田洪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79-286,共8页
为研究不同炸制时间对花椒调味油(fried hancheng pepper oil,HPO)香气的影响,以韩城大红袍花椒为原材料,菜籽油为载体油脂,在130℃条件下分别炸制5、15、25 min和35 min制得花椒调味油,采用描述性感官分析(descriptive sensory analysi... 为研究不同炸制时间对花椒调味油(fried hancheng pepper oil,HPO)香气的影响,以韩城大红袍花椒为原材料,菜籽油为载体油脂,在130℃条件下分别炸制5、15、25 min和35 min制得花椒调味油,采用描述性感官分析(descriptive sensory analysis,DSA)、电子鼻和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对比分析4个HPO样品的挥发性成分差异,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探究4个花椒调味油之间的标志性差异物。DSA和电子鼻结果表明4个HPO之间差异显著,其中HPO2表现出最强的草药味、柠檬香和松木香,脂肪香和青香适中,有很弱的焦糊味;经GC-IMS共分离鉴定出46种化合物,包括醛类19种、萜烯类15种、醇类8种、酯类3种和酮类化合物1种;随着炸制时间的延长,4个花椒调味油中的挥发性化合物种类相似,但峰值强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醛类包括己醛、庚醛、(E)-2-庚醛等的含量呈上升趋势,α-萜品烯、水芹烯、4-萜烯醇、3-甲基丁酸乙酯和乙缩醛等的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醇类、酯类的含量随炸制时间的延长先下降后上升,萜烯类化合物含量变化不大。主成分分析将HPO1、HPO2归为1组,HPO3、HPO4归为另1组,与电子鼻中线性判别分析的结果一致;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发现柠檬烯、α-水芹烯、乙缩醛、α-松油烯、3-甲基丁酸乙酯等物质是HPO2(15 min)的特征香气物质,并且筛选出20种标志性差异物,包括芳樟醇、β-蒎烯、α-蒎烯、柠檬烯、α-水芹烯、己醛、庚醛、(E)-2-己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调味油 电子鼻 挥发性化合物 气相离子迁移谱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