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滴灌施肥水平对北疆棉花水分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3
1
作者 吴立峰 张富仓 +4 位作者 周罕觅 索岩松 薛冯定 周建伟 梁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37-146,共10页
为探讨不同滴灌施肥策略对棉花生长、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的影响,在新疆石河子,于2012年和2013年棉花生长季,设置5个N-P2O5-K2O施肥水平150-60-30、200-80-40、250-100-50、300-120-60和350-140-70 kg/hm2(分别记为F0.... 为探讨不同滴灌施肥策略对棉花生长、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的影响,在新疆石河子,于2012年和2013年棉花生长季,设置5个N-P2O5-K2O施肥水平150-60-30、200-80-40、250-100-50、300-120-60和350-140-70 kg/hm2(分别记为F0.6、F0.8、F1.0、F1.2和F1.4)和3个灌溉水平(60%ETC:W1、80%ETC:W2、100%ETC:W3,ETC是作物蒸发蒸腾量),研究水肥互作对棉花株高、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干物质质量、籽棉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的影响。2 a的大田试验表明:2 a的W1灌水水平下各施肥处理株高均低于60 cm且叶面积指数小于3.2,除2013年W2F0.6处理外,W2和W3灌水水平下各施肥处理株高介于60~71 cm且叶面积指数介于3.4~4.2,其中W3F1.0,W3F1.2和W3F1.4处理2 a有效铃数均在6.8个/株以上且籽棉产量差异不显著。棉花有效铃数比百铃质量对水肥更加敏感。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的处理为W2F1.0,2 a分别为1.65和1.52 kg/m3,比产量最高的W3F1.0处理高12%和6%,但其产量比W3F1.0下降约5%。在北疆棉花膜下滴灌施肥条件下,灌水量在100%ETC,施肥量在250-100-50 kg/hm2时,可以获得最高的籽棉产量。灌水量在80%ETC,施肥量在250-100-50 kg/hm2时,可以获得低于最高籽棉产量约5%的籽棉产量和最高的水分利用效率。从节水和生态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灌水量80%ETC、N-P2O5-K2O 250-100-50 kg/hm2为最佳滴灌施肥策略。该研究可为北疆棉花实施有效的膜下滴灌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肥料 棉花 干物质质量 籽棉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肥料偏生产力
下载PDF
水肥耦合对苹果幼树产量、品质和水肥利用的效应 被引量:55
2
作者 周罕觅 张富仓 +3 位作者 Roger Kjelgren 吴立峰 范军亮 向友珍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3-183,共11页
为探明半干旱地区苹果幼树水肥精准管理模式,研究了水肥耦合对3 a生苹果幼树生长、产量、品质及水肥利用的效应,试验设置4个灌水水平,其灌水上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率的75%~85%(W1)、65%~75%(W2)、55%~65%(W3)、45%~55%(W4);3个... 为探明半干旱地区苹果幼树水肥精准管理模式,研究了水肥耦合对3 a生苹果幼树生长、产量、品质及水肥利用的效应,试验设置4个灌水水平,其灌水上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率的75%~85%(W1)、65%~75%(W2)、55%~65%(W3)、45%~55%(W4);3个施肥水平(N-P2O5-K2O),即高肥:30-30-10 g/株(F1)、中肥:20-20-10 g/株(F2)、低肥:10-10-10 g/株(F3)。结果表明:苹果幼树萌芽开花期至新梢生长期控水控肥可有效调控苹果幼树植株和叶面积的增长;苹果产量最高和最低的处理分别为F1W1和F3W4(F1W1比F3W4增加139.1%),产量与干物质质量间相关关系的决定系数R2为0.908 5,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增加灌水量提高了苹果着色指数却降低其果形指数,亏水处理和增加施肥量有利于提高苹果硬度;轻度亏缺(F2)灌溉处理下,增加施肥量有利于提高苹果维生素C含量;灌水量对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影响不显著,但增加施肥量有利于提高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的含量;施肥量对苹果可滴定酸和糖酸比影响不显著,但增加灌水量可降低苹果可滴定酸含量,提高苹果糖酸比;高水低肥处理能够产生较高的肥料偏生产力(PFP);水分利用效率(WUE)最大值基本上出现在F2W2处理,与F1W1相比,虽然产量减小7.5%,但耗水量却减小16.7%,WUE增加11.2%,高水高肥的F1W1处理并不能得到最大的WUE,最大的WUE出现在F2W2处理。由此可见,F2W2处理是苹果幼树生长、产量、品质以及水肥利用效率方面的最佳水肥组合,达到了节水、节肥的最佳水肥耦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树 水肥耦合 产量 果实品质 水分利用效率 肥料偏生产力
下载PDF
陕西关中平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施肥现状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52
3
作者 常艳丽 刘俊梅 +3 位作者 李玉会 孙本华 张树兰 杨学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1-61,共11页
【目的】调查和分析陕西关中平原农户施肥现状,为指导农民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于2011-10-2012-03,在陕西省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选择有代表性的10个县(区)(岐山、陈仓、扶风、泾阳、武功、兴平、杨凌、蒲城、富平、临渭),在... 【目的】调查和分析陕西关中平原农户施肥现状,为指导农民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于2011-10-2012-03,在陕西省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选择有代表性的10个县(区)(岐山、陈仓、扶风、泾阳、武功、兴平、杨凌、蒲城、富平、临渭),在每个县(区)选择代表性乡镇4~18个,每乡镇选择代表性村3~10个,每村选择4~5家农户,采用实地问卷调查形式,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及田间管理和施肥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关中平原小麦纯N、P2O5和K2O平均用量分别为(210±106),(183±121)和(25±49)kg/hm2,小麦平均产量为(6.5±1.0)t/hm2;夏玉米纯N、P2O5和K2O平均用量分别为(288±113),(45±88)和(12±30)kg/hm2,玉米平均产量为(6.2±1.2)t/hm2。冬小麦施氮量适中的农户占33.6%,施氮量很低的农户占3.5%,偏低的占7.6%,偏高的占16.8%,很高的占38.5%。夏玉米施氮量适中的农户占11.2%,施氮量很低的占4.4%,偏低的占6.2%,偏高的占13.5%,很高的占64.7%。冬小麦N、P2O5和K2O主要以基肥方式施入,其中基施的N肥占总氮投入量的90%以上;夏玉米氮肥主要以拔节期追肥方式施入,基施氮肥约占总氮量的10%。冬小麦N、P2O5和K2O平均偏生产力分别为31.0,35.5,260.0kg/kg;夏玉米分别为21.5,137.8,516.7kg/kg。【结论】在关中平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氮肥施用过量严重,且前期投入偏多、后期投入偏少;磷肥偏高是目前该体系养分资源投入中的另一个问题,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培训,使其科学合理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关中平原 冬小麦/夏玉米 产量 养分投入 偏生产力
下载PDF
云南省马铃薯施肥量与化肥偏生产力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7
4
作者 刘润梅 范茂攀 +3 位作者 付云章 周军 郑毅 汤利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53-760,共8页
化肥偏生产力(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PFP)是反映当地土壤基础养分水平和化肥施用量综合效应的重要指标,肥料施用量对化肥偏生产力会产生影响。本文在对云南省11个州/市13个县/市共212个马铃薯种植农户进行的问卷调查基础上,探讨... 化肥偏生产力(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PFP)是反映当地土壤基础养分水平和化肥施用量综合效应的重要指标,肥料施用量对化肥偏生产力会产生影响。本文在对云南省11个州/市13个县/市共212个马铃薯种植农户进行的问卷调查基础上,探讨了马铃薯的化肥施用量与化肥偏生产力的关系,并对农户施肥合理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云南省马铃薯施氮量为N 30~1 005 kg hm-2,平均285 kg hm-2;施磷量为P2O510.5~735.0 kg hm-2,平均149.1 kg hm-2;施钾量为K2O 7.5~466.5 kg hm-2,平均111.9 kg hm-2。马铃薯化肥偏生产力为82.3 kg kg-1,其中氮(N)、磷(P2O5)和钾肥(K2O)的偏生产力分别为158.7、278.0和416.3 kg kg-1。施氮、磷、钾量与氮、磷、钾肥PFP之间、化肥总量与总化肥偏生产力之间均呈负幂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3﹡﹡、0.872﹡﹡、0.801﹡﹡和0.805﹡﹡。分别以N、P2O5、K2O投入量150~250 kg hm-2、45~90kg hm-2和90~120 kg hm-2作为合理施肥范围,马铃薯合理施氮、磷、钾的农户分别占总调查农户的21.6%、30.7%和1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施肥量 化肥偏生产力
下载PDF
云南省水稻生产中的肥料偏生产力分析 被引量:34
5
作者 刘润梅 范茂攀 +1 位作者 汤利 郑毅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7-122,共6页
肥料偏生产力(PFP)是指施用某一特定肥料下的作物产量与施肥量的比值,是反映当地土壤基础养分水平和化肥施用量综合效应的重要指标。本文在2008~2009对云南省12个州(市)20个县(市)共360个农户进行的问卷调查基础上,探讨了云南省水稻生... 肥料偏生产力(PFP)是指施用某一特定肥料下的作物产量与施肥量的比值,是反映当地土壤基础养分水平和化肥施用量综合效应的重要指标。本文在2008~2009对云南省12个州(市)20个县(市)共360个农户进行的问卷调查基础上,探讨了云南省水稻生产中的肥料施用现状、肥料偏生产力以及农户施肥合理性。结果表明,云南省在水稻生产中总养分平均投入量为488.3 kg/hm2,其中氮(N)、磷(P2O5)和钾(K2O)投入量分别为326.3,77.7,84.3 kg/hm2;化肥占总养分的比例为74.4%;水稻的肥料偏生产力为24.2 kg/kg,其中N,P2O5,K2O的肥料偏生产力分别为36.5,152.3,97.1 kg/kg。以N,P2O5,K2O投入量分别为150~250,45~90,90~120 kg/hm2作为合理施肥范围,则云南省水稻合理施氮、磷、钾的农户分别占调查农户的24.4%,36.6%,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肥现状 肥料偏生产力
下载PDF
氮肥后移对江汉平原小麦籽粒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小燕 沈永龙 +2 位作者 高春宝 刘章勇 方正武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96-899,共4页
为给江汉平原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以小麦品种郑麦902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肥后移对小麦籽粒产量、收获指数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对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影响显著,其中底追比例为3∶7、拔节期追肥处... 为给江汉平原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以小麦品种郑麦902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肥后移对小麦籽粒产量、收获指数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对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影响显著,其中底追比例为3∶7、拔节期追肥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较大。底追比例为7∶3,追肥时期由起身期后移至拔节期时,籽粒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提高;底追比例为5∶5,追肥时期由拔节期后移至旗叶露尖期时,籽粒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降低,说明拔节期是追施氮肥的适宜时期。追肥时期同为拔节期时,底追比例由7∶3调整至5∶5,再由5∶5调整至3∶7,籽粒产量、收获指数、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升高。总之,在本试验条件下,总施氮量为180 kg.hm-2、底追比例为3∶7、拔节期追肥的处理,成熟期籽粒产量最高,收获指数和氮肥偏生产力亦显著大于其他处理,是氮肥运筹的最优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肥后移 产量 氮肥偏生产力
下载PDF
紫云英翻压条件下氮肥运筹对双季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王慧 唐杉 +7 位作者 武际 胡润 韩上 刘英 朱勤 李敏 王允青 石祖梁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27-333,共7页
在早稻-晚稻-紫云英轮作模式下,研究连续3年(2011—2013年)紫云英翻压还田下氮肥运筹对水稻增产效果、肥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析比较了紫云英翻压(G)下5种不同施氮模式(氮肥按照基肥/蘖肥/穗肥比例100/0/... 在早稻-晚稻-紫云英轮作模式下,研究连续3年(2011—2013年)紫云英翻压还田下氮肥运筹对水稻增产效果、肥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析比较了紫云英翻压(G)下5种不同施氮模式(氮肥按照基肥/蘖肥/穗肥比例100/0/0、70/30/0、70/0/30、50/50/0、50/30/20分别设置G_1、G_2、G_3、G_4、G_5处理)及单施化肥配合氮肥运筹50/30/20比例(F1)和不施肥处理(CK)共7种处理,对早、晚稻产量、产量稳定性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早稻施肥处理中,相同氮肥运筹G_5的早稻产量、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比F1分别提高7.77%、33.47%和3.89%。在不同氮肥运筹之间,G_5和G_3均具有较高的早稻产量及产量稳定性。在晚稻中,G_5晚稻产量显著高于F1,但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较差;对比5个氮肥运筹,G_5具有较高的晚稻产量和产量稳定性。相同氮肥运筹下,G_5的化肥偏生产力和化肥农学效率均高于F1,整个轮作周期里分别提高9.35%和22.60%。折算经济效益,早稻各个处理之间经济收益相差不大,晚稻在G_5的施肥方式下经济效益最高。综合水稻产量、产量稳定性以及肥料利用率,在紫云英翻压条件下G_3和G_5分别是早稻和晚稻的最佳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变异系数 产量可持续性指数 偏生产力 农学效率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有机肥配施化肥对直播油菜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慧 卜容燕 +7 位作者 韩上 程文龙 李敏 唐杉 胡现荣 武际 郭子琪 周锦寒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6-165,共10页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是目前油菜种植中实现化肥减施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研究安徽沿江流域油菜种植生产中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技术对直播油菜产量、养分吸收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主处理为有机肥用量,包括0和2250 kg/hm^(2)两个水...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是目前油菜种植中实现化肥减施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研究安徽沿江流域油菜种植生产中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技术对直播油菜产量、养分吸收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主处理为有机肥用量,包括0和2250 kg/hm^(2)两个水平;副处理为氮肥用量,包括0、90、135、180、225、270 kg/hm^(2)共6个水平,分析油菜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养分累积和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单施氮肥下施氮量达到135 kg/hm^(2)后油菜产量基本稳定,获得氮肥最佳用量为141 kg/hm^(2),油菜的平台产量为3005 kg/hm^(2)。与施入90 kg/hm^(2)氮肥配施有机肥2250 kg/hm^(2)时的油菜产量(3277 kg/hm^(2))相比,氮肥可减施36.17%。在相同施氮量下配施有机肥,油菜增产11.29%~134.57%。氮肥180 kg/hm^(2)配施有机肥2250 kg/hm^(2)时油菜的产量达到最高,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油菜的增产率逐渐降低。单施化肥下油菜的产量与角果数呈显著相关关系,配施有机肥后油菜产量与角果数和角粒数均呈现显著相关。配施有机肥后油菜地上部分的氮、磷和钾养分的积累量显著高于单施化肥;相同施氮量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增加率逐渐降低。有机肥配施化肥也可以显著提高油菜的氮肥偏生产力、农学效率和氮肥贡献率;施用氮肥90 kg/hm^(2)配施有机肥的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比单施氮肥时油菜达到平台产量时的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分别提升68.18%和74.76%。因此在安徽沿江区域,单施氮肥141 kg/hm^(2)可以达到油菜平台产量;配施有机肥可通过增加油菜角果数、角粒数实现油菜高产,增加油菜氮磷钾的养分积累量,特别是氮肥180 kg/hm^(2)配施有机肥2250 kg/hm^(2);与单施氮肥时油菜达到平台产量相比,配施有机肥在减施化肥36.17%的同时提高氮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氮肥减施 产量构成因子 养分累积 偏生产力 农学效率
下载PDF
南方稻田活性氮损失途径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桂良 崔振岭 +3 位作者 陈新平 张福锁 张家宏 王守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337-2345,共9页
基于文献数据,研究了南方不同稻区水稻生长期氧化亚氮排放(N2O排放)、硝态氮或铵态氮淋洗(N淋洗)、硝态氮或铵态氮径流(N径流)、氨挥发(NH3挥发)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N2O排放、N淋洗和N径流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单季稻区,损失量... 基于文献数据,研究了南方不同稻区水稻生长期氧化亚氮排放(N2O排放)、硝态氮或铵态氮淋洗(N淋洗)、硝态氮或铵态氮径流(N径流)、氨挥发(NH3挥发)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N2O排放、N淋洗和N径流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单季稻区,损失量分别为1.89、6.4和10.4 kg N·hm-2,损失率分别为0.8%、3.8%和5.3%,较高施氮量和稻田土壤干湿交替可能是主要原因;NH3挥发主要发生在华南晚稻,损失量和损失率分别为54.9kg N·hm-2和35.2%,晚稻生长期较高的温度可能是NH3挥发较大的主要原因.田间优化管理措施减少某一途径氮损失的同时可能会增加另一种途径氮素损失,实际生产中应综合考虑田间管理措施对各种活性氮损失的影响,活性氮损失量随着水稻产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主要是因为施氮量也在逐渐增加.随着氮肥偏生产力的增加,N2O排放、N淋洗和N径流损失率逐渐下降,因此,努力减小单位产量的氮损失,是协同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稻田 活性氮损失 施氮量 田间管理措施 产量 偏生产力
原文传递
养分专家系统在双季稻中的应用和评价 被引量:14
10
作者 柳开楼 李大明 +7 位作者 胡志华 胡惠文 余喜初 杨富强 叶会财 杨旭初 徐小林 黄庆海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4-189,共6页
为合理评估养分专家(NE)系统在双季稻区的化肥减施效果,本研究于2014~2016年在江西省进贤县开展了3年6季的田间试验,并分析了NE系统与农民习惯(FP)处理、当地农技部门的测土配方推荐施肥(ST)处理下水稻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化肥施... 为合理评估养分专家(NE)系统在双季稻区的化肥减施效果,本研究于2014~2016年在江西省进贤县开展了3年6季的田间试验,并分析了NE系统与农民习惯(FP)处理、当地农技部门的测土配方推荐施肥(ST)处理下水稻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化肥施用量和肥料偏生产力变化。结果表明:1)NE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早、晚稻的籽粒产量和养分吸收量(除了2014年)。2015和2016年,NE处理的早、晚稻产量分别比FP处理增加了15.17%~32.74%和14.33%~19.25%;早、晚稻氮素吸收量分别比FP处理增加了25.16%~33.21%和22.09%~26.82%,磷素吸收量增加了27.45%~29.57%和27.02%~38.60%,钾素吸收量增加了16.59%~22.34%和14.24%~16.21%。2)与FP处理相比,3年间NE处理的早、晚稻季氮肥用量分别降低了24.86%~29.15%和28.15%~34.43%,磷肥的降幅分别为15.97%~37.05%和31.72%~44.75%,钾肥的降幅分别为60.35%~66.22%和72.29%~74.02%。3)与FP处理相比,3年间NE处理的早、晚稻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53.26%~83.41%和48.77%~81.86%,磷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了57.97%~76.31%和66.24%~115.83%,钾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了113.25%~156.13%和160.88%~206.00%。因此,NE系统可以在双季稻实现化肥减施增效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专家系统 双季稻 化肥减施增效 偏生产力
下载PDF
水氮供应对温室滴灌番茄水氮分布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新燕 王浩翔 牛文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6-115,共10页
为探讨温室番茄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优化模式,通过温室番茄滴灌施肥试验,研究田间滴灌管布置方式、灌水量、施氮肥量这3个因素对土壤含水率、土壤硝态氮含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3种布置方式包括1管1行(T1)、1管2行(T2)和1管3行(T3);基... 为探讨温室番茄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优化模式,通过温室番茄滴灌施肥试验,研究田间滴灌管布置方式、灌水量、施氮肥量这3个因素对土壤含水率、土壤硝态氮含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3种布置方式包括1管1行(T1)、1管2行(T2)和1管3行(T3);基于Penman-Monteith修正公式计算的潜在蒸散量(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ET0)设计灌水量,3种灌水量处理包括50%ET0(W1)、70%ET0(W2)和90%ET0(W3);3种施氮肥量处理包括120(N1)、180(N2)和240 kg/hm2(N3)。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共9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管道布置方式土壤含水率分布趋势基本相同,土壤表层0~20 cm含水率较低,>20~40 cm土层深度土壤含水率分布较高,40 cm土层深度以下土壤含水率减小,且T1和T2布置方式较T3土壤含水率分布均匀。土壤硝态氮(NO3-N)质量分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0~30 cm土层硝态氮质量分数均值大于30~60 cm土层含量均值。T2布置方式土壤硝态氮含量均匀,深层淋失损失量小。灌水因素和施肥模式对番茄产量、水肥利用效率均有显著影响,获得番茄高产的滴灌施肥优化模式为T2(1管2行)W2(70%ET0)N3(240kg/hm2);从高效的灌溉水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考虑,其滴灌施肥最优水平组合模式分别为T2(1管2行)W2(70%ET0)N2(180 kg/hm2)和T2(1管2行)W2(70%ET0)N1(120 kg/hm2)。结果可为温室番茄滴灌施肥生产实践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率 施肥 温室 硝态氮 滴灌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肥料偏生产力
下载PDF
膜下滴灌施肥对樱桃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曹晓庆 杨培岭 李憑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3-141,共9页
为寻求膜下滴灌施肥条件下果树栽培的最佳水肥调控阈值,以樱桃为试验材料,灌水量和施肥量各设3个水平(即设计灌溉定额的70%、85%和100%及推荐滴灌施肥量的60%、80%和100%),传统畦灌冲施为对照,为寻求膜下滴灌施肥条件下樱桃栽培的最佳... 为寻求膜下滴灌施肥条件下果树栽培的最佳水肥调控阈值,以樱桃为试验材料,灌水量和施肥量各设3个水平(即设计灌溉定额的70%、85%和100%及推荐滴灌施肥量的60%、80%和100%),传统畦灌冲施为对照,为寻求膜下滴灌施肥条件下樱桃栽培的最佳水肥调控阈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水量、施肥量和水肥交互作用对樱桃的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含量等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相比传统畦灌冲施方式,膜下合理滴灌施肥能得到更佳的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能有效提高樱桃树的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其中,最佳水肥组合是中水高肥(W_2F_3),其产量(3 174.61kg/hm^2)、纵径(23.15mm)、可溶性总糖含量(17.82%)和水分利用效率(9.69kg/kg)达到最高,可滴定酸较低(0.41%),主要吸水吸肥土层(20~40cm)的全氮含量最高,其他品质、速效养分和有机质等指标也处较高水平。该研究为果园拟定高效高产的滴灌施肥制度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产量品质 灌溉水利用效率 肥料偏生产力 土壤肥力
原文传递
微喷带施肥灌溉对小麦玉米产量和水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白珊珊 万书勤 +1 位作者 康跃虎 焦艳平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共7页
在2013-2015年两个连续的冬小麦-夏玉米生育期内,选用带宽为65 cm的双翼型微喷带,底肥(种肥)选用控失肥,总施肥量为当地地面灌溉高产推荐施肥量的70%,作物生育季当20 cm深度土壤基质势降低到-40 kPa时进行施肥灌溉,因夏玉米生育期正值雨... 在2013-2015年两个连续的冬小麦-夏玉米生育期内,选用带宽为65 cm的双翼型微喷带,底肥(种肥)选用控失肥,总施肥量为当地地面灌溉高产推荐施肥量的70%,作物生育季当20 cm深度土壤基质势降低到-40 kPa时进行施肥灌溉,因夏玉米生育期正值雨季,除播种后灌溉,大喇叭口期和花粒期主要采用微喷带进行追肥。试验结果表明:①微喷带施肥灌溉水肥一体化可分别提高冬小麦和夏玉米的产量7.9%和17.1%;②冬小麦总耗水量平均为439.6 mm。整个生育期灌水量所占的比例最大,平均为36.4%,其次是土壤储水量的消耗量(35.6%),降水量占总耗水量的23.7%,地下水的补给量占的比例最小,仅4.3%。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平均达到1.7 kg/m^3,提高了21%。0~50 cm土壤储水量的消耗量占整个土层土壤储水量的消耗量最大,高达40%。③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平均为4.5和13.8 kg/m^3,分别提高了103%和62%,N和P的肥料偏生产力分别均提高了58%和67%。土壤养分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内,100~14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降低了92%,显著减少了养分淋失,有效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率。因此华北平原地区微喷带施肥灌溉可提高冬小麦夏玉米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和肥料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基质势 施肥灌溉制度 耗水规律 水分利用效率 肥料偏生产力
下载PDF
麦秆还田下钾肥减量对水稻产量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金梦灿 张舒予 +2 位作者 郜红建 高时凤 王宜坤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53-1660,共8页
我国土壤缺钾程度日益加重,作物秸秆中钾素含量较高,还田后可替代部分化学钾肥,缓解土壤钾素不足。为研究秸秆还田替代钾肥的效果,本文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常规施钾[135 kg(K2O)·hm^(-2)]处理为对照,研究了在秸秆粉碎翻压还田(6 00... 我国土壤缺钾程度日益加重,作物秸秆中钾素含量较高,还田后可替代部分化学钾肥,缓解土壤钾素不足。为研究秸秆还田替代钾肥的效果,本文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常规施钾[135 kg(K2O)·hm^(-2)]处理为对照,研究了在秸秆粉碎翻压还田(6 000 kg·hm^(-2))条件下钾肥减量10%、20%、30%和40%对水稻钾素吸收累积量、水稻产量、钾肥偏生产力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水稻植株的钾素含量和累积量随着钾肥施入量的减少而降低。钾肥施用量减少10%~40%,水稻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略有降低,水稻产量和产值有所下降,钾肥减量10%、20%和30%时,对水稻产量和产值的影响不显著(P>0.05)。钾肥偏生产力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减少而提高,钾肥减量10%、20%、30%和40%处理的水稻钾肥偏生产力比不减钾处理分别提高8.4%、18.9%、33.8%和44.4%。总体而言,在常规施钾条件下,秸秆还田后随着减钾量(10%~40%)的增加,水稻钾素累积量、产量和产值均呈下降趋势,而钾肥偏生产力呈增加趋势;减钾30%以内可显著提高水稻钾肥偏生产力(P<0.05),对水稻产量及产值的影响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秸秆还田 钾肥减量 产量 偏生产力
下载PDF
氮高效型优质常规稻品种筛选 被引量:11
15
作者 吴子帅 罗翠萍 +6 位作者 李虎 罗群昌 陈传华 朱其南 周新明 吴佳桔 刘广林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3-69,共7页
【目的】开展氮高效型优质常规稻品种筛选,为生产上氮高效型优质常规稻品种选用及改良提供亲本材料。【方法】以58个广西和46个广东历年通过审定的优质常规稻品种为材料,依据不同供试品种在不施氮(N0)和施氮(N1)下的产量,将供试品种分为... 【目的】开展氮高效型优质常规稻品种筛选,为生产上氮高效型优质常规稻品种选用及改良提供亲本材料。【方法】以58个广西和46个广东历年通过审定的优质常规稻品种为材料,依据不同供试品种在不施氮(N0)和施氮(N1)下的产量,将供试品种分为4种氮效率类型,进一步分析其中双高效型品种的产量、氮肥偏生产力和相对产量,筛选出氮高效型水稻品种。【结果】104个供试品种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相对产量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变异(P<0.01,下同)。在N0处理下供试品种产量间的变异系数为18.83%,在N1处理下供试品种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1.01%、34.96%和11.01%,供试品种相对产量间的变异系数为17.16%。分别以供试品种在N0和N1处理下的产量平均值为横、纵坐标,将供试品种分双高效型品种27个、高氮高效型品种34个、双低效型品种30个和低氮高效型品种13个。27个双高效型品种中,有11个品种在N0或N1处理下的产量与平均值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其余16个品种在2种氮处理下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高于供试品种平均值,其中除茉丰占1号、南桂占和华航38号外,其余13个品种的相对产量均超过0.70。【结论】桂育9号、桂育8号、桂育11号和黄华占等16个品种为氮高效型品种,可在推进水稻生产化肥减施增效和遗传改良培育氮高效品种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优质常规稻 氮高效 氮肥农学利用率 氮肥偏生产力 相对产量 筛选
下载PDF
Effects of deep vertical rotary tillage on the grain yield and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of winter wheat in the Huang-Huai-Hai Plain of China 被引量:9
16
作者 WU Fen ZHAI Li-chao +6 位作者 XU Ping ZHANG Zheng-bin Elamin Hafiz BAILLO Lemessa Negasa TOLOSA Roy Njoroge KIMOTHO JIA Xiu-ling GUO Hai-qi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2期593-605,共13页
Tillage represents an important practice that is used to dynamically regulate soil properties,and affects the grain production process and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of crops.The objectives of this 3-year field study car... Tillage represents an important practice that is used to dynamically regulate soil properties,and affects the grain production process and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of crops.The objectives of this 3-year field study carried out in the Huang-Huai-Hai(HHH) Plain of China wer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a new deep vertical rotary tillage (DVRT) with the conventional shallow rotary tillage (CT) on soil properties,winter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grain yield and water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at different productivity levels,and to identify a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that optimizes both grain yield and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in the HHH Plain.A split-plot design was adopted in field experiments in the winter wheat growing seasons of 2016–2017 (S1),2017–2018 (S2) and 2018–2019 (S3),with DVRT (conducted once in June 2016) and CT performed in the main plots.Subplots were treated with one of four targeted productivity level treatments (SH,the super high productivity level;HH,the high productivity and high efficiency productivity level;FP,the farmer productivity level;ISP,the inherent soil productivity leve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bulk density was reduced and the soil water content at the anthesis stage was increased in all three years,which were due to the significant effects of DVRT.Compared with CT,grain yields,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nitrogen (PFP_(N)),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 under DVRT were increased by 22.0,14.5 and 19.0%.Path analysis and direct correlation decomposition uncovered that grain yield variation of winter wheat was mostly contributed by the spike numbers per area under different tillage modes.General line mode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illage mode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on grain yield,PFP_(N) and WUE not only as a single factor,but also along with other factors(year and productivity level) in interaction manners.In addition,PFP_(N) and WUE were the highest in HH under DVRT in all three growth seasons.These results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ter wheat deep vertical rotary tillage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water use efficiency 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nitrogen
下载PDF
辽宁省水稻主产区化肥减施潜力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宫亮 金丹丹 +3 位作者 牛世伟 王娜 徐嘉翼 隋世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926-1936,共11页
【目的】辽宁省水稻种植面积约50万hm2,较10年前下降了近1/5,但由于单产持续增加,年产量始终稳定在400万t以上。作为单产最高的粳稻主产区之一,在化肥零增长的背景条件下,兼顾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化肥减施潜力有待研究。【方法】2020... 【目的】辽宁省水稻种植面积约50万hm2,较10年前下降了近1/5,但由于单产持续增加,年产量始终稳定在400万t以上。作为单产最高的粳稻主产区之一,在化肥零增长的背景条件下,兼顾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化肥减施潜力有待研究。【方法】2020年对辽河三角洲、东南部沿黄海和辽宁中北部3个水稻主产区进行农户施肥调研,每个稻作区分别选择高、中、低产代表乡镇为调研点,每个调研点选择2—5个村,每个村选择10户进行调研,共计590份调查问卷。各稻作区氮肥推荐用量基于前期研究基础确定。依据作物养分需求量和稻田土壤养分状况,采用磷钾衡量监控方法,估算稻田磷、钾肥适宜施用量。基于此分析辽宁省水稻化肥减肥潜力。【结果】辽河三角洲、东南部沿黄海和辽宁中北部稻区农户平均产量分别为10.4、7.7和8.7 t·hm^(-2),差异较大,同一稻作区高低相差约4 t·hm^(-2),不同稻作区间高低相差约2.7 t·hm^(-2)。辽宁省稻田N、P_(2)O_(5)和K_(2)O平均习惯用量分别为229.4、102.8和91.1 kg·hm^(-2),氮肥用量较2004-2017年降低了12%—32%,磷钾肥用量有所增加,氮磷钾肥比例约为2.2﹕1﹕1;3个稻作区农户习惯氮肥和磷肥施用量变异较大,纯氮和P2O5平均用量高低相差分别为79.5 kg·hm^(-2)和35.4 kg·hm^(-2);农户纯氮施用量高低相差约4倍,有2.5%农户不施钾肥,个别农户不施磷肥,P2O5和K2O最高用量分别为294.5和225.0 kg·hm^(-2),盲目施肥现象依然存在。以各稻作区近3年平均产量增产5%为目标产量计算推荐施肥量,辽河三角洲稻作区目标产量为10 000 kg·hm^(-2),N、P2O5和K2O的推荐用量分别为234、111和101 kg·hm^(-2),有82.1%的农户氮肥效率较低,过量施氮问题突出,其中有21.7%的农户具有较大减氮潜力,可节约氮肥13.7%;9.6%的农户具有较大磷肥减施潜力,可节约磷肥5.1%;钾肥需要适量补充。东南部沿黄海稻作区目标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化肥减施 化肥阈值 肥料偏生产力 辽宁省
下载PDF
中国玉米生产要素替代关系及技术进步路径分析——基于主产省2000—2016年数据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芙蓉 赵一夫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26-34,共9页
基于2000—2016年17个玉米主产省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玉米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单要素生产率指标和二维空间相图增长分析法探讨中国玉米生产的技术进步路径。研究表明:机械有效地替代了劳动力... 基于2000—2016年17个玉米主产省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玉米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单要素生产率指标和二维空间相图增长分析法探讨中国玉米生产的技术进步路径。研究表明:机械有效地替代了劳动力,替代弹性为1.17,并在2008年以后呈现出平稳趋势;在玉米用工价格普遍上升的背景下,就机械对劳动力替代弹性而言,西部山地玉米区高于黄淮海和东北优势玉米区;玉米生产以机械技术为主,呈现以节约劳动力要素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导向的技术进步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生产 替代弹性 单要素生产率 偏技术进步
下载PDF
应用根系层水质模型分析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的农田水氮利用效率 Ⅰ:模型参数的灵敏度分析与标定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芊 任理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4-90,共7页
本文利用禹城试验站田间试验数据对根系层水质模型的输入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和标定。参数标定后的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对比显示:土壤体积含水量模拟值的均方根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069cm3·cm-3和-8.57%;土壤硝态氮含量模拟... 本文利用禹城试验站田间试验数据对根系层水质模型的输入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和标定。参数标定后的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对比显示:土壤体积含水量模拟值的均方根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069cm3·cm-3和-8.57%;土壤硝态氮含量模拟值的均方根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1.41mg/kg和-69.56%;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下,作物吸氮量模拟值的均方根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97.8kg/hm2和50.6%;作物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模拟值的均方根差分别为2392kg/hm2和2239kg/hm2,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32.8%和22.2%;叶面积指数模拟值的均方根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83和243.8%。模拟结果表明:RZWQM能够较好地模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土壤水动态和作物地上部生物量及产量,可用于模拟分析农田水氮利用效率。但该模型在禹城试验站对土壤硝态氮含量和叶面积指数模拟精度欠佳的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 根系层水质模型 标定 灵敏度分析 水分利用率 氮肥偏生产力
原文传递
设施和露地白菜生产中肥料的偏生产力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孙书棋 范茂攀 +1 位作者 汤利 郑毅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2-66,共5页
在对云南省滇中地区3个州(市)4个县(市)共41个白菜种植农户进行的田间实地访问和问卷调查基础上,探讨了设施和露地白菜生产中肥料施用量与肥料偏生产力的关系,并对农户施肥合理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云南省露地白菜的肥料偏生产力为67... 在对云南省滇中地区3个州(市)4个县(市)共41个白菜种植农户进行的田间实地访问和问卷调查基础上,探讨了设施和露地白菜生产中肥料施用量与肥料偏生产力的关系,并对农户施肥合理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云南省露地白菜的肥料偏生产力为67.3kg/kg,其中氮(N)、磷(P2O5)、钾(K2O)肥的肥料偏生产力分别为123.0、425.5、228.5kg/kg。设施白菜化肥的肥料偏生产力为84.7kg/kg,其中氮(N)、磷(P2O5)、钾(K2O)肥的肥料偏生产力分别为190.3、362.1、263.5kg/kg。露地与设施白菜化肥的肥料偏生产力均随着施肥量增加而下降,但不是简单的直线下降,而是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负指数幂的趋势降低,这也说明施肥量是影响肥料偏生产力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其还与作物产量以及影响作物产量的因素有关。对于肥料偏生产力来说,氮、磷、钾肥都表现出同一规律,即与较高施肥阶段的肥料偏生产力相比,较低施肥阶段的肥料偏生产力提高至少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 施肥量 肥料偏生产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