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副文本之于翻译研究的意义 |
肖丽
|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28
|
|
2
|
翻译中的副文本及研究:理论、方法、议题与批评 |
耿强
|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01
|
|
3
|
副文本与翻译文化建构——以艾尔萨·威斯《黄帝内经·素问》英译为例 |
黄培希
|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3
|
|
4
|
副文本与形象重构:华兹生《庄子》英译的深度翻译策略研究 |
林嘉新
徐坤培
|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32
|
|
5
|
汤显祖戏剧英译的副文本研究——以汪译《牡丹亭》为例 |
张玲
|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1
|
|
6
|
理雅各《诗经》三种英译版本的副文本研究 |
滕雄
文军
|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3
|
|
7
|
副文本视角下16至19世纪古典汉诗英译翻译话语研究 |
耿强
|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8
|
|
8
|
副文本在文学外译中的文化调节研究 |
胡业爽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7
|
|
9
|
副文本与翻译研究——以林译序跋为例 |
文月娥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16
|
|
10
|
传教士《论语》译本与基督教意识形态 |
王辉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3
|
|
11
|
“副翻译”:翻译研究的副文本之维 |
蔡志全
|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
13
|
|
12
|
《论语》辜译本的副文本研究 |
倪蓓锋
|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13
|
|
13
|
西方文论关键词:类文本 |
许德金
蒋竹怡
|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2
|
|
14
|
副文本视角下戴维·洛奇的《作者,作者》研究 |
蔡志全
|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1
|
|
15
|
《苗族史诗》英译的语境重构——基于副文本的解读 |
朱晓烽
|
《外语电化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1
|
|
16
|
《红楼梦》英译副文本比较与翻译接受 |
陈卫斌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1
|
|
17
|
热奈特的类文本理论及其效应 |
郭建飞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8
|
|
18
|
伊维德说唱文学英译副文本的民俗叙事建构 |
刘翔
朱源
|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0
|
|
19
|
哲学家视野和致用型翻译--冯友兰英译《庄子》的副文本考察 |
殷燕
|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9
|
|
20
|
从副文本到文本:白睿文的翻译观与《活着》英译本解读 |
李晗佶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
2017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