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比较 被引量:42
1
作者 郭荣鑫 彭志勇 刘友坦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818-820,82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老年患者胸腔镜手术后的镇痛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ASA I^n级,年龄60 - 75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组(E组)和胸椎旁阻滞(PVB)组(P组)。E组术前T...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老年患者胸腔镜手术后的镇痛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ASA I^n级,年龄60 - 75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组(E组)和胸椎旁阻滞(PVB)组(P组)。E组术前T,横突与竖脊肌之间予以0. 33%罗哌卡因30 ml,P组在T,~T6节段胸椎旁间隙注入0.33%罗哌卡因30 ml。两组患者均使用舒芬太尼进行术后自控镇痛。观察记录术中瑞芬太尼和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术后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补救例数,在术后1、6、12、24 h进行疼痛数值评分量表(NRS)记录,记录术中低血压的发生和术后恶心呕吐的例数.记录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结果两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E组术后24 h舒芬太尼的总消耗量高于P组(P <0. 05),E组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于P组(P<0.05)。E组PACU补救例数多于P组(P<0.05)o两组在术后l、6、12、24h记录的病房NRS评分、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单次ESPB提供术后镇痛,与PVB相比有相似但较弱的镇痛效果,操作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传导阻滞 椎旁肌 超声检查 胸腔镜检查 镇痛
原文传递
运用MRI评价椎旁肌改变与下腰痛及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可 陈加飞 陈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1-546,共6页
目的探讨椎旁肌相对横截面积(RCSA)和脂肪信号分数(FSF)与下腰痛及椎间盘退变之间的关系。方法搜集117例受试者,采用磁共振Dixon T1WI序列及T2WI序列分别测量L1/2~L5/S1双侧椎旁肌(多裂肌、竖脊肌)总RCSA和FSF,比较了下腰痛组和正常组... 目的探讨椎旁肌相对横截面积(RCSA)和脂肪信号分数(FSF)与下腰痛及椎间盘退变之间的关系。方法搜集117例受试者,采用磁共振Dixon T1WI序列及T2WI序列分别测量L1/2~L5/S1双侧椎旁肌(多裂肌、竖脊肌)总RCSA和FSF,比较了下腰痛组和正常组在椎旁肌总RCSA和FSF上的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了年龄、性别及下腰痛对椎旁肌总RCSA和FSF的影响。将117个L4/5椎间盘按Pfirrmann分级标准,半定量地分为五级,测量L4/5双侧椎旁肌(多裂肌、竖脊肌)RCSA和FSF,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下腰痛组和正常组比较,多裂肌总RCSA和FSF有统计学差异(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与多裂肌总RCSA、FSF及竖脊肌总FSF相关(P<0.001);下腰痛症状与多裂肌总RCSA、FSF相关(P<0.001);性别与多裂肌总FSF相关(P<0.001)。L4/5椎间盘退变与相应层面多裂肌RCSA和FSF呈等级相关(r=-0.868,r=0.932)。结论多裂肌萎缩是反映椎间盘退变及下腰痛症状的敏感指标。同时,年龄、性别对椎旁肌改变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 脂肪浸润 横截面积 椎间盘退变
原文传递
保守治疗与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椎旁肌退变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何伟 钱宇 +3 位作者 杨万雷 吕佐 何磊 金聪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06-714,共9页
目的比较保守治疗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椎旁肌退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286例的病历资料,男54例,女232例;年龄(67.7... 目的比较保守治疗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椎旁肌退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286例的病历资料,男54例,女232例;年龄(67.7±13.3)岁(范围52~90岁)。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保守治疗组(134例)和PKP组(15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双侧椎旁肌(腰大肌、竖脊肌及多裂肌)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及脂肪浸润率(fatty infiltration,FI%);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卧床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椎体前缘高度比、椎体矢状位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L_(3-4)、L_(4-5)和L_(5)S_(1)椎间盘水平各个椎旁肌CSA及F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KP组术后3个月L_(3-4)、L_(4-5)和L_(5)S_(1)椎间盘水平多裂肌CSA分别为(6.56±1.26)cm^(2)、(6.87±1.31)cm^(2)和(7.14±1.29)cm^(2),竖脊肌CSA分别为(12.39±2.16)cm^(2)、(14.72±2.67)cm^(2)和(16.45±3.09)cm^(2),腰大肌CSA分别为(7.05±1.52)cm^(2)、(8.12±1.75)cm^(2)和(8.68±1.66)cm^(2),PKP组各椎间盘水平椎旁肌CSA均大于保守治疗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各椎间盘平面各个椎旁肌F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KP组术后1年L_(3-4)、L_(4-5)和L_(5)S_(1)椎间盘水平多裂肌CSA分别为(6.43±1.23)cm^(2)、(6.62±1.42)cm^(2)和(7.06±1.32)cm^(2),竖脊肌CSA分别为(12.02±2.08)cm^(2)、(14.53±2.76)cm^(2)和(16.39±2.84)cm^(2),腰大肌CSA分别为(6.98±1.47)cm^(2)、(8.01±1.59)cm^(2)和(8.37±1.72)cm^(2),PKP组各椎间盘水平椎旁肌CSA均大于保守治疗组(均P<0.05)。PKP组术后1年L_(3-4)、L_(4-5)和L_(5)S_(1)椎间盘水平多裂肌FI%分别为31.40%±5.84%、32.54%±6.64%和33.26%±7.16%,竖脊肌FI%分别为22.64%±3.47%、23.08%±3.72%和23.84%±3.99%,腰大肌FI%分别为9.23%±2.20%、9.72%±2.54%和10.98%±2.43%,PKP组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旁肌
原文传递
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在运动神经元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徐迎胜 樊东升 +3 位作者 郑菊阳 康德瑄 张俊 张朔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 探讨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在诊断运动神经元病 (MND)中的价值。方法 共检查 3组受试者 ,即A组为 10 2例确诊的MND患者行常规上下肢肌肉、下胸段脊旁肌和胸锁乳突肌肌电图检测 ;B组为性别、年龄相匹配的 96例颈腰脊神经根损害患者 ... 目的 探讨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在诊断运动神经元病 (MND)中的价值。方法 共检查 3组受试者 ,即A组为 10 2例确诊的MND患者行常规上下肢肌肉、下胸段脊旁肌和胸锁乳突肌肌电图检测 ;B组为性别、年龄相匹配的 96例颈腰脊神经根损害患者 ,行常规上下肢肌肉、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检测 ;C组为性别、年龄相匹配的 10 0名健康人 ,行常规上下肢肌肉、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检测。结果  10 2例MND患者中 ,87例 (85.3 % )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可见大量纤颤电位和正锐波 ,94例 (92 .1% )胸锁乳突肌肌电图运动单位时限增宽、波幅增高。 96例颈腰脊神经根损害的患者中 ,6例 (6.2 % )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可见少量自发电位。 10 0名健康人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病 下胸段脊旁肌 肌电图 胸锁乳突肌 脊旁肌 神经根损害
原文传递
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孙一津 王楚怀 廖志平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 探讨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SDS)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 方法 选取12例磁共振检查诊断为L4-5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依入院顺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DS组和对照组,每组6例,分别行单次SDS治疗和腰... 目的 探讨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SDS)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 方法 选取12例磁共振检查诊断为L4-5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依入院顺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DS组和对照组,每组6例,分别行单次SDS治疗和腰椎牵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采用表面肌电记录2组患者椎旁肌的平均肌电(AEMG)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 治疗前,SDS组患者右竖脊肌、左竖脊肌、右多裂肌和左多裂肌的AEMG值分别为(2.222±0.194)μV、(1.802±0.138)μV、(1.893±0.196)μV和(1.925±0.152)μV,对照组的AEMG值依次为(7.128±1.476)μV、(7.559±2.119)μV、(6.375±1.728)μV和(5.163±1.011)μV,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SDS组右竖脊肌、右多裂肌的AEMG值分别为(2.343±0.286)μV和(1.792±0.165)μV,对照组依次为(8.779±1.680)μV和(11.921±5.490)μV,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SDS组右竖脊肌和右多裂肌的AEMG值分别为(2.242±0.276)μV和(1.840±0.142)μV,对照组依次为(9.168±2.266)μV和(9.091±3.413)μV,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与单次腰椎牵引相比,单次SDS治疗能明显降低患者腰椎旁肌的紧张度,减轻肌肉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旁肌 表面肌电图
原文传递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椎旁肌肉生物力学属性评估 被引量:10
6
作者 潘爱星 海涌 +5 位作者 刘玉增 张扬璞 张黎明 李文静 尹莉 郭瑞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3期3485-3489,共5页
目的评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AIS)主弯曲椎旁肌肉生物力学属性。方法对在2017年10至12月于北京朝阳医院就诊的AIS患者应用MyotonPro 肌肉检测技术和超声弹性剪切成像(SWEI)技术评估其主弯曲两侧椎旁肌肉张力(F)、硬度(S)... 目的评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AIS)主弯曲椎旁肌肉生物力学属性。方法对在2017年10至12月于北京朝阳医院就诊的AIS患者应用MyotonPro 肌肉检测技术和超声弹性剪切成像(SWEI)技术评估其主弯曲两侧椎旁肌肉张力(F)、硬度(S)、机械压力释放时间(R)、德博拉数(C)和弹性值(D)。测量点选择为主弯曲顶点(a)、主弯上端(b)、下端(c)水平棘突旁开2cm,凹侧与凸侧共3对(6个)测量点。在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位X线片上测量患者主弯曲Cobb角。分析AIS患者主弯两侧椎旁肌肉生物力学性能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生物力学属性与脊柱侧凸Cobb角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3例AIS患者,男3例,女20例,平均年龄(15±4)岁(10—20岁)。患者主弯Cobb角为66°±33°。MyotonPro 肌肉检测仪测量结果显示主弯凹侧各点椎旁肌肌张力较凸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18.9±2.2)Hz比(17.4±1.6)Hz,t=4.435,P〈0.05;b:(18.2±2.0)Hz比(16.7±1.7)Hz,t=4.183,P〈0.05;c:(18.0±2.3)Hz比(16.8±1.7)Hz,t=4.520,P〈0.05]。凹侧各点肌肉硬度较凸侧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74、2.048、1.749,均P〈0.05)。凸侧椎旁肌机械压力释放时间较凹侧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22、-2.713、-2.380,均P〈0.05)。在a和b点,凸侧椎旁肌德博拉数较凹侧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39、-2.466,均P〈0.05)。MyotonPro 和SWEI技术检测数据均显示双侧椎旁肌的弹性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在顶椎水平凹侧椎旁肌硬度与主弯Cobb角大小呈中等正相关(r=0.582,P〈0.05),双侧椎旁肌的德博拉数、凹侧椎旁肌机械压力释放时间与主弯Cobb角大小呈中等负相关(r=-0.632、-0.432、-0.611,均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椎旁肌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基于表面肌电信号分析的退行性腰椎后凸患者手术前、后椎旁肌肉功能变化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李永忠 朱一霄 +3 位作者 陈文君 戴洁 周玲 李建华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0-295,共6页
目的 观察退行性腰椎后凸畸形(LDK)患者手术前、后椎旁肌肉表面肌电(sEMG)信号特征。 方法 共纳入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LDK患者30例,均给予椎弓根减压截骨术治疗。于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时分别采用sEMG技术评估患者椎旁肌肉肌电变化... 目的 观察退行性腰椎后凸畸形(LDK)患者手术前、后椎旁肌肉表面肌电(sEMG)信号特征。 方法 共纳入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LDK患者30例,均给予椎弓根减压截骨术治疗。于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时分别采用sEMG技术评估患者椎旁肌肉肌电变化情况,分析患者弯腰抬物过程中椎旁肌平均肌电值(AEMG)及平均功率频率斜率(MPFs)变化,并与同龄健康人群(对照组)进行对比。 结果 术前LDK组患者在静态站立时,其椎旁肌AEMG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术后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术前LDK组患者在躯干伸展时,其L1-2节段椎旁肌AEMG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术后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此时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LDK组L4-5节段椎旁肌AEMG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术后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仍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术前LDK组患者抬物保持阶段其椎旁肌MPFs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显著高于术前水平,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LDK患者存在明显椎旁肌肉无力及严重疲劳,椎弓根减压截骨术可在短期内显著改善患者椎旁肌肉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后凸 表面肌电图 神经肌肉功能 椎旁肌
原文传递
高能量激光联合特定运动疗法对特发性脊柱侧凸伴腰痛患者多裂肌超声形态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孙晓蕾 雷晓龙 +3 位作者 林佳声 李克良 郭澳 张晓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3456-3462,共7页
背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影响脊柱活动及躯干对称性的进展性三维骨骼畸形,有研究认为AIS不伴有疼痛,但最近的研究显示约有31.5%的患者伴有腰背疼痛。腰背痛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椎旁肌失衡及疲劳等因素所致。目的应用肌骨超声观... 背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影响脊柱活动及躯干对称性的进展性三维骨骼畸形,有研究认为AIS不伴有疼痛,但最近的研究显示约有31.5%的患者伴有腰背疼痛。腰背痛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椎旁肌失衡及疲劳等因素所致。目的应用肌骨超声观察AIS伴腰部疼痛患者在高能量激光疗法(HILT)联合脊柱侧凸特定运动疗法(PSSE)治疗后主弯顶椎旁多裂肌形态变化,评价联合治疗对椎旁肌失衡纠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哈尔滨市第五医院脊柱侧弯矫治中心收治的AIS Rigo E1型患者30例进行随机单盲对照试验,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15)和对照组(n=15);试验组采用HILT联合PSSE,对照组仅采用HILT。两组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进行肌骨超声检查、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患者腰椎关节活动范围检查、Roland-Morris腰椎功能障碍问卷(RDQ)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治疗后多裂肌的变化与治疗效果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多裂肌凹侧横截面积、前屈度、左侧屈度、左旋转度、右旋转度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多裂肌凹侧横截面积、凹侧厚度、凹凸侧横截面积比、凹凸侧厚度比、伸展度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RDQ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前屈度、左侧屈度、右侧屈度、左旋转度、右旋转度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伸展度低于治疗前(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后凹凸侧多裂肌横截面积比与治疗后腰椎右旋转度呈负相关(r=-0.660,P<0.01),治疗后凹凸侧多裂肌厚度比与治疗后腰椎右侧屈度呈负相关(r=-0.614,P<0.05)。结论HILT联合PSSE可使脊柱侧凸顶椎凹侧多裂肌形态改变,减轻腰部疼痛,增加腰椎活动度及降低腰椎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单独使用HILT虽对多裂肌形态变化影响不明显,但可有效缓解脊柱侧凸引起的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青少年 脊柱疾病 激光疗法 运动疗法 腰痛 超声检查 椎旁肌
下载PDF
特发性脊柱侧凸椎旁肌组织bcl-2等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金今 赵宇 邱贵兴 《中国医刊》 CAS 2005年第4期52-54,共3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脊柱侧凸患者胸弯顶点处凸侧、凹侧椎旁肌的bcl-2、Caspase-3及bcl-x表达的差异,以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椎旁肌在脊柱侧凸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01年8月至2001年12月间于我院收治的胸椎侧凸畸形患者10例,采用...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脊柱侧凸患者胸弯顶点处凸侧、凹侧椎旁肌的bcl-2、Caspase-3及bcl-x表达的差异,以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椎旁肌在脊柱侧凸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01年8月至2001年12月间于我院收治的胸椎侧凸畸形患者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杂交检测脊柱侧凸凸侧、凹侧椎旁肌组织中bcl-2、Caspase-3及bcl-x基因的表达,采用HE染色和SA染色检测椎旁肌组织肌纤维形态,TUNEL原位检测椎旁肌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脊柱侧凸患者凸侧肌肉组织bcl-2、Caspase-3及bcl-x蛋白的表达量均降低,以bcl-2降低最为明显。脊柱侧凸患者及正常对照椎旁肌肉组织均存在个别细胞的凋亡,二者无明显差异。凸侧肌纤维比其凹侧及正常对照的肌纤维明显变细。结论神经-肌肉异常所致的椎旁肌的不对称有可能是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这种不对称很可能与bcl-2、Caspase-3及bcl-x的表达不对称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BCL-2 肌组织 Caspase-3 细胞凋亡 表达及 Western杂交 BCL-X基因 bcl-X蛋白 2001年 胸椎侧凸畸形 免疫组织化学 正常对照 分子生物学 TUNEL BCL-X 椎旁肌 肌纤维 不对称 作用机制 方法选择 染色检测 HE染色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凸矫形内固定术后并发症与椎旁肌退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君禹 王子墨 +5 位作者 韩耕愚 孙卓然 王永强 于淼 李危石 曾岩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64-770,共7页
目的探讨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后凸矫形内固定术后的机械并发症与椎旁肌退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后路单节段截骨后凸矫形... 目的探讨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后凸矫形内固定术后的机械并发症与椎旁肌退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后路单节段截骨后凸矫形内固定术治疗OVCF后凸畸形患者80例,男17例、女63例,年龄(63.21±8.07)岁(范围47~77岁)。术后机械并发症包括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螺钉松动、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远端交界性后凸及失败。比较发生和未发生机械并发症患者的多裂肌脂肪浸润率(fat infiltration,FI)、相对总横截面积(relative gross cross-sectional area,rGCSA)、相对功能性横截面积(relative functional cross-sectional area,rFCSA)。使用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80例患者中19例发生PJK、61例未发生,PJK组多裂肌FI(0.44±0.05)高于无PJK组(0.38±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例发生螺钉松动、73例未发生,螺钉松动组多裂肌FI(0.47±0.05)高于无螺钉松动组(0.38±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发生ASD、50例未发生,ASD组多裂肌FI(0.45±0.07)高于无ASD组(0.36±0.10)、rFCSA(0.09±0.03)低于无ASD组(0.13±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多裂肌FI、rFCSA不是发生ASD的独立危险因素;23例发生远端交界性后凸及失败、57例未发生,远端交界性后凸及失败组多裂肌FI(0.48±0.08)高于无远端交界性后凸及失败组(0.37±0.09),rGCSA(0.16±0.04)和rFCSA(0.09±0.03)低于无远端交界性后凸及失败组(0.20±0.09和0.13±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多裂肌FI、rGCSA和rFCSA均不是发生远端交界性后凸及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陈旧性OVCF后凸矫形内固定术后发生PJK、螺钉松动、ASD和远端交界性后凸及失败可能与较高的多裂肌FI相关,且发生ASD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脊柱后凸 手术后并发症 椎旁肌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骥 王桂仁 +1 位作者 许立华 包庆武 《现代医学》 2016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无神经损伤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86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肌间隙入路组44例和传统后正中入路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无神经损伤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86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肌间隙入路组44例和传统后正中入路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随访获得的VAS评分等资料。结果:所有病人获得至少6个月的随访。两组手术时间、术中X线暴露时间、Cobb角纠正率、伤椎高度改善率以及椎弓根钉置入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间隙入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后正中入路组(P<0.05),术后VAS评分、血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值明显低于后正中入路组(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较之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以及疼痛缓解明显等优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胸腰椎 椎旁肌 微创
原文传递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中长期疗效和椎旁肌及相邻关节突关节变化
12
作者 庞大明 尹鹏 +3 位作者 杨晋才 海涌 范哲轩 黄继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2-379,共8页
目的:探究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接受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TLIF)的临床疗效和手术节段术后椎旁肌及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28例行PE-TLI... 目的:探究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接受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TLIF)的临床疗效和手术节段术后椎旁肌及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28例行PE-TLIF治疗的L4/5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6例,年龄58.0±8.7岁(41~79岁),随访40.7±3.6个月(36~58个月)。收集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BP)、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P);术前和术后3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比较手术前后的差异。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2个月、24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CT检查,测量多裂肌(MF)横截面积(CSA)和脂肪浸润(FI)评分,并根据关节突关节退变评分标准评价手术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比较术后MF CSA、FI评分、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评分与术前的差异。结果:患者术前VAS-LBP为7(7,8)分,术后1周为3(2,3)分,3个月为1(1,2)分,12个月为1(0,2)分,末次随访为1(0,1)分,术后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术前VAS-LP为6(5,7)分,术后1周为2(1,3)分,3个月为1(1,2)分,12个月为1(0,1)分,末次随访为0(0,1)分,术后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术前ODI为61%(55%,67%),术后3个月为23%(19%,31%),12个月为12%(8.5%,17.5%),末次随访为7%(4%,15.6%),术后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术前MF CSA:557.06±46.72mm^(2),术后12个月547.12±53.31mm^(2)、术后24个月558.35±52.37mm^(2)、末次随访时531.21±56.12mm^(2),术后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FI评分:2(2,3),术后12个月3(2,3)、术后24个月3(2,3)、末次随访时3(3,3),术后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手术上节段关节突关节评分:5(4,6)分,术后12个月手术5(4,6)分、术后24个月5(4,5)分、末次随访时5(4,6)分,术后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手术下节段关节突关节评分:5(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椎旁肌 关节突关节
下载PDF
对颈椎椎旁肌脂肪浸润与颈椎病患者颈椎前路Hybrid术后矢状面平衡参数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益 丁琛 +5 位作者 何俊波 王贝宇 孟阳 吴廷奎 洪瑛 刘浩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3年第2期110-117,共8页
目的 探讨颈椎椎旁肌脂肪浸润对颈椎病患者颈椎前路Hybrid术后矢状面平衡参数的影响。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20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行双节段Hybrid手术(置换节段为C5/6)的颈椎病患者2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全部患者的... 目的 探讨颈椎椎旁肌脂肪浸润对颈椎病患者颈椎前路Hybrid术后矢状面平衡参数的影响。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20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行双节段Hybrid手术(置换节段为C5/6)的颈椎病患者2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全部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体质量指数(BMI)、手术融合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随访时间等一般临床资料和术中指标;采用JOA评分、NDI和VAS评分对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进行评估;通过颈椎侧位及功能位X线测量患者颈椎矢状面平衡参数,包括颈椎曲度、矢状面垂直轴偏距、融合节段脊柱功能单位(FSU)Cobb角、置换节段FSU的Cobb角、置换节段Cobb角、C2-7节段活动度(ROM)和置换节段ROM;利用术前颈椎MRI T2加权成像轴位像C5/6层面评估胸锁乳突肌、颈长肌和颈深伸肌肌群的横截面积,同时评估C5椎体面积和椎旁肌脂肪浸润程度。依据Goutallier分级法对椎旁肌脂肪浸润程度进行分级,并以全部患者椎旁肌脂肪浸润分级中位数1.5级为划分标准将患者分为少脂组(Goutallier 0~1.5级)和多脂组(Goutallier 2~4级)。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术中指标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的JOA评分、NDI和VAS评分以及各项矢状面平衡参数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使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BMI、融合节段与置换节段的位置关系、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随访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NDI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均P<0.05),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时,少脂组置换节段FSU的Cobb角均明显大于多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矢状面平衡参数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少脂组患者置换节段Cobb角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 颈椎 脂肪组织 脊柱融合术 全椎间盘置换 姿势平衡 活动范围 关节 磁共振成像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MRI评估腰椎椎旁肌退变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黎宁 徐宝山 杜立龙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985-990,共6页
下腰痛是临床常见的疼痛,而非特异性下腰痛被认为与椎旁肌退变所致的腰椎失稳有关,因此评估椎旁肌退变有助于预判下腰痛相关疾病的进展。MRI评估椎旁肌退变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方式,其测量参数是椎旁肌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 下腰痛是临床常见的疼痛,而非特异性下腰痛被认为与椎旁肌退变所致的腰椎失稳有关,因此评估椎旁肌退变有助于预判下腰痛相关疾病的进展。MRI评估椎旁肌退变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方式,其测量参数是椎旁肌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和脂肪浸润。为了更准确地反映椎旁肌退变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功能性CSA、相对CSA和肌肉-脂肪浸润指数等测量方法。随着MRI技术的发展,应用非对称回波三点法水脂分离技术可早期发现脂肪浸润改变、基于化学位移编码的水-脂肪MRI而衍生的质子密度脂肪分数也获得广泛应用,为椎旁肌退变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许多研究试图通过MRI探讨椎旁肌退变与非特异性下腰痛、腰椎退行性疾病、退行性腰椎侧凸以及骨质疏松等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证实椎旁肌退变受椎间盘、关节突以及终板退变等因素的影响,还与脊柱侧后凸畸形互为因果关系。椎体和椎旁肌的脂肪含量越高,则骨脆性越大,而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发生后的椎体成形术可延缓椎旁肌退变,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旁肌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与后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椎旁肌的变化
15
作者 庞大明 杨晋才 +3 位作者 海涌 范哲轩 黄继旋 尹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5-594,共10页
目的:比较后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和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其... 目的:比较后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和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椎旁肌的影响。方法:本前瞻性研究纳入本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52例L4/5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PLIF组22例,女性10例,男性12例,年龄60.2±10.3岁;PE-TLIF组30例,女性14例,男性16例,年龄60.4±12.3岁。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比较术前与术后1d及1周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术前与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多裂肌(multifidus,MF)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脂肪浸润(fatty infiltration,FI)评分及肌肉CT密度等椎旁肌评估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1周、6个月及12个月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on low back pain,VAS-LBP)、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on leg pain,VAS-LP)、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术后12个月根据Bridwell标准评估两组椎间融合情况。结果:PE-TLIF组与PLIF组手术时间(211.2±38.5min vs 98.9±31.6min,P=0.000)、术后卧床时间(25.9±8.3h vs 52.4±14.8h,P=0.001)、术中失血量(112.8±79.6mL vs 232.5±122.5mL,P=0.002)、术后引流量(46.5±28.2mL vs 283.6±142.1mL,P=0.000)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E-TLIF组与PLIF组术前、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目标节段MF CSA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的目标节段MF CSA组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PE-TLIF组与PLIF组术前、术后6个月目标节段MF FI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PLIF组目标节段MF FI评分较PE-TLIF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0(3.0,4.0)vs 3.0(2.8,3.0),P=0.031];PE-TLIF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12个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椎旁肌
下载PDF
T2-mapping成像评估腰部背伸肌群运动前后功能状态 被引量:6
16
作者 蒋元明 周家龙 +5 位作者 黄益龙 张振光 魏佳璐 张佳 赵卫 何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55-759,共5页
目的探讨T2-mapping评估健康志愿者运动前后腰部背伸肌群(多裂肌、最长肌、髂肋肌)的价值。方法对50名健康志愿者运动前后行T2-mapping序列扫描,于L3、L4上缘层面测量运动前后多裂肌、最长肌、髂肋肌的横截面积(CSA)及T2值,比较运动前... 目的探讨T2-mapping评估健康志愿者运动前后腰部背伸肌群(多裂肌、最长肌、髂肋肌)的价值。方法对50名健康志愿者运动前后行T2-mapping序列扫描,于L3、L4上缘层面测量运动前后多裂肌、最长肌、髂肋肌的横截面积(CSA)及T2值,比较运动前后及左右侧上述肌肉CSA、T2值的差异,并分析运动前后各肌肉的CSA差值与T2值差值的相关性。结果 L3、L4椎体上缘水平双侧多裂肌、最长肌、髂肋肌运动后CSA、T2值均大于运动前(P均<0.05)。L3椎体上缘水平左侧多裂肌的运动后CSA及运动前后CSA差值均大于右侧(P均<0.05)。运动前L3椎体上缘水平左右侧最长肌、髂肋肌及L4椎体上缘水平左右侧最长肌的T2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3、L4椎体上缘水平双侧髂肋肌及L4椎体上缘水平双侧多裂肌运动前后CSA差值与T2值差值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T2-mapping可用于评估腰部背伸肌群运动前后功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 磁共振成像 T2图 面积
下载PDF
腰部椎旁肌和腰大肌RCSA与腰椎曲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17
作者 孙海亮 黄昱诚 +2 位作者 黄韦杰 陈金色 石瑛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890-894,共5页
目的探讨腰部椎旁肌群和腰大肌的相对横截面积(RCSA)与腰椎曲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23年1―4月在骨科和伤科就诊的患者中,MRI检查仅存在腰椎生理曲度改变或未见明显异常... 目的探讨腰部椎旁肌群和腰大肌的相对横截面积(RCSA)与腰椎曲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2023年1―4月在骨科和伤科就诊的患者中,MRI检查仅存在腰椎生理曲度改变或未见明显异常的中青年患者107例为观察对象,分别于L3椎体下缘、L3/L4、L4/L5和L5/S1椎间盘位置测量左右椎旁肌与腰大肌的RCSA值并与腰椎曲度做相关性分析。结果107例患者的年龄(30.51±4.64)岁,女性比例占71.96%;L3下缘、L3/L4、L4/L5和L5/S1椎间盘位置肌肉群RCS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左腰大肌F=30.21,P<0.001;右腰大肌F=31.63,P<0.001;左椎旁肌F=31.04,P<0.001;右椎旁肌F=26.55,P<0.001),从L3至S1,腰大肌RCSA增加,椎旁肌RCSA减少;总椎旁肌的RCSA值/总腰大肌的RCSA值在L3椎体下缘与腰椎曲度存在正相关(r=0.40,P<0.001),该相关性可同时见于L3/L4(r=0.31,P=0.001)、L4/L5(r=0.24,P=0.012)。在考虑左右肌群对腰椎曲度的影响后,除了L5/S1椎间盘位置的肌肉横截面积与腰椎曲度无相关性(P>0.05),其他腰椎节段的肌肉横截面积依然有相关性(P<0.05)。结论腰大肌相对椎旁肌的RCSA增大可能使腰椎曲度变直,椎旁肌相对腰大肌的RCSA增大可能使腰椎曲度变大,通过改善椎旁肌肉质量可能恢复腰椎生理曲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腰椎 磁共振成像 椎旁肌 脊柱弯曲 脊柱侧凸 预后
原文传递
在分子生物学水平对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结构特点进行相关的病因学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陆明 V.Ya.Fischenko +1 位作者 V.A.Vleschenko Y.V.Fischenko 《临床医学工程》 2010年第5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结构改变与病因的相互关系。方法 KingII,III型脊柱侧凸患者97例,男24例,女73例;年龄13岁~15岁(平均年龄14.64岁)。获得胸椎,胸腰椎,腰椎的代偿弯和主弯的楔形变和旋转畸形变节段的877块椎旁肌标本,并进行...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结构改变与病因的相互关系。方法 KingII,III型脊柱侧凸患者97例,男24例,女73例;年龄13岁~15岁(平均年龄14.64岁)。获得胸椎,胸腰椎,腰椎的代偿弯和主弯的楔形变和旋转畸形变节段的877块椎旁肌标本,并进行超薄组织切片。对肌蛋白(肌动蛋白、肌球蛋白)进行染色后的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的组织形态学和组织化学观察,并对侧弯脊柱椎旁肌畸形变的程度和形变机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大部分肌纤维的结构完全丧失:在一部分肌纤维中,肌质呈均质样改变,另一些肌纤维中,肌质被分解成小颗粒或片断。肌纤维中只剩余1个携带畸形变的细胞核,胞浆呈脆性变,以及含有剩余肌纤维部分肌纤维链的肌细胞。被破坏的肌纤维分解为间质性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肌糖原呈弱势。脂肪组织呈营养障碍性退行性改变。电镜下,疾病的早期是肌纤维中线粒体的改变,肌原纤维结构的改变,膜结构的变化,与膜增宽的现象同时存在的还有明显的突触的存在。重度脊柱侧弯患者被严重挫伤的椎旁肌纤维中保留的糖原特征。结论脊柱侧凸疾病导致患者椎旁肌中存在深度的营养不良性变的过程,并伴随蛋白质的化学活性的破坏过程,提示椎旁肌受损(破坏)为继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椎旁肌 继发破坏性改变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椎旁肌的病理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丹枫 李君禹 +3 位作者 李佳曦 张英爽 钟延丰 于淼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3-291,共9页
目的: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椎旁肌病理改变,并进一步探讨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在该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因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断为AIS并... 目的: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椎旁肌病理改变,并进一步探讨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在该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因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断为AIS并接受后路侧弯矫形手术,术中行凹侧顶椎椎旁肌活检患者18例。对肌肉活检组织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切片进行常规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多种组织化学染色以及抗肌萎缩蛋白各亚型、肌球蛋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1,MHC-1)、CD4、CD8、CD20、CD68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结果判读分析。此外,根据Cobb角大小(≥55°或<55°)和Nash-Moe分类将活检标本分为不同组别,进行相应病理改变的组间差异统计学比较。结果:18例患者中,重度AIS组(Cobb角≥55°)8例,轻度AIS组(Cobb角<55°)10例,两组患者椎旁肌均出现不同程度萎缩、变性,Dystrophin-3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不同程度缺失且表达模式异常。两组活检肌纤维的Dystrophin-2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中的表达模式存在显著差异,重度AIS组的Dystrophin-2表达异常或缺失更显著。根据Nash-Moe分型分组,患者椎旁肌的Dystrophin-2表达模式也有显著差异,表现为侧凸程度越重,Dystrophin-2表达异常越显著。此外,椎旁肌肉组织的肌肉和肌腱中存在CD4^(+)细胞和CD8^(+)细胞的浸润,而CD20^(+)细胞为阴性。全部患者椎旁肌均有部分肌纤维呈MHC-1肌膜阳性表达。结论:AIS患者椎旁肌活检的组织学具有相似的特征性改变,抗肌萎缩蛋白的表达不同程度降低或缺失,并且与脊柱侧凸程度有一定相关性,提示抗肌萎缩蛋白功能障碍在脊柱侧凸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AIS的炎症改变以T细胞浸润为主要表现,炎症细胞浸润、MHC-1表达与抗肌萎缩蛋白异常表达之间似有一定的相关性。沿此结果进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椎旁肌 活组织检查 青少年 抗肌萎缩蛋白
下载PDF
腰椎退行性疾病与椎旁肌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郭贵宏 杨物鹏 《医学信息》 2021年第13期38-40,59,共4页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指腰椎随着年龄增长发生退行性病变所形成的一组疾病总称,包括退变性腰椎滑脱、腰椎间盘突出症等,主要表现为疼痛、肌力改变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而椎旁肌作为脊柱稳定和运动功能的重要结构之一,研...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指腰椎随着年龄增长发生退行性病变所形成的一组疾病总称,包括退变性腰椎滑脱、腰椎间盘突出症等,主要表现为疼痛、肌力改变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而椎旁肌作为脊柱稳定和运动功能的重要结构之一,研究表明其与腰椎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本文就椎旁肌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关系作一综述,旨在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椎旁肌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