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死亡方式及其清除 被引量:20
1
作者 崔天盆 郑承红 +1 位作者 陈杰 苏斌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43-846,共4页
细胞死亡可根据其表观形态学分为:细胞凋亡、坏死、细胞自噬等;也可根据有无核酸酶或不同类别的蛋白酶的参与分为:半胱天冬酶参与的细胞死亡,钙激活中性蛋白酶参与的细胞死亡,组织蛋白酶和谷氨酰胺转胺酶参与的细胞死亡;还可以根... 细胞死亡可根据其表观形态学分为:细胞凋亡、坏死、细胞自噬等;也可根据有无核酸酶或不同类别的蛋白酶的参与分为:半胱天冬酶参与的细胞死亡,钙激活中性蛋白酶参与的细胞死亡,组织蛋白酶和谷氨酰胺转胺酶参与的细胞死亡;还可以根据功能方面分为:程序性的细胞死亡,意外的细胞死亡,生理性的细胞死亡或病理性的细胞死亡;或者根据免疫学特性分为:免疫原性的细胞死亡或无免疫原性的细胞死亡。2009年细胞死亡命名委员会(Nomenclature Committee on Cell Death,NCCD)[1]建议统一根据形态学标准定义和分类细胞死亡,目前发现细胞死亡种类有凋亡( Apoptosis )、自噬性细胞死亡( Autophagic cell death )、坏死( Necrosis )、角化性细胞死亡( Cornification )、非典型细胞死亡,包括有丝分裂崩溃( Mitotic catastrophe )、失巢凋亡(Anoikis)、沃勒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副凋亡( Paraptosis )、细胞焦亡( Pyroptosis )、内亡(Entosis)、兴奋性中毒(Excitotoxicity)、铁死亡(Fer-roptosis)。死亡细胞的有效清除对一个有机体的存活是必要的。正在死亡的或者已经死亡细胞的通过吞噬作用清除,根据不同的细胞死亡模式即凋亡、自噬和坏死,存在不同的机制来保证细胞残骸的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死亡方式 钙激活中性蛋白酶 paraptosis APOPTOSIS 谷氨酰胺转胺酶 自噬性细胞死亡 形态学标准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柴胡皂甙D诱导肝癌细胞同时发生凋亡及类凋亡性细胞死亡 被引量:11
2
作者 卢新兰 卢朝辉 +5 位作者 曹琰 张旭 王新 李雅睿 郭丹 和水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66-971,共6页
目的探讨柴胡皂甙D(saikosaponin-d,SSD)诱导人肝癌Hep3B细胞死亡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肝癌Hep3B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DMSO(溶媒)对照组和3个SSD(5、10、15μmol/L)处理组,MTT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FITC/PI双标记后采用流式... 目的探讨柴胡皂甙D(saikosaponin-d,SSD)诱导人肝癌Hep3B细胞死亡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肝癌Hep3B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DMSO(溶媒)对照组和3个SSD(5、10、15μmol/L)处理组,MTT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FITC/PI双标记后采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死亡细胞的比例;Hoechst 33258染色后在形态学方面检测细胞凋亡;分光光度法检测半胱天冬酶-3(caspase-3)凋亡蛋白酶活性;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技术分别用于检测CHOP(C/EBP homology protein)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MTT结果显示,SSD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Hep3B细胞生长;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SSD诱导Hep3B细胞死亡;Hoechst 33258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SSD处理组的细胞核出现凋亡细胞特征性的核染色体凝集、核固缩和碎裂;SSD可明显激活关键的凋亡执行分子caspase-3;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到SSD处理的细胞内出现大量空泡样改变——类凋亡的发生;总caspase抑制剂Z-VAD-FMK预处理能够有效抑制caspase-3活性,但仅能部分抑制SSD诱导的细胞死亡,且不能减少SSD诱导的细胞内空泡形成;SSD诱导应激诱导性分子CHOP蛋白和mRNA表达上调,该作用不能被Z-VAD-FMK抑制。结论SSD可诱导人肝癌Hep3B细胞同时发生caspase依赖性凋亡和非caspase依赖性类凋亡,其中CHOP表达升高可能是参与SSD诱导类凋亡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皂甙D 细胞凋亡 类凋亡 肝癌 CHOP
下载PDF
紫杉醇诱导不依赖于Caspase-3细胞类似Paraptosis的荧光光谱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同生 王小平 +2 位作者 孙磊 王会营 王龙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623-2627,共5页
研究了紫杉醇(Taxol)诱导人肺腺癌细胞(ASTC-a-1)类似Paraptosis的特征和机理。采用CCK-8技术检测了抑制细胞活性的特性,结果表明大于70μmol.L-1浓度的紫杉醇可以显著抑制细胞活性;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荧光成像从形态上检测了紫杉醇诱... 研究了紫杉醇(Taxol)诱导人肺腺癌细胞(ASTC-a-1)类似Paraptosis的特征和机理。采用CCK-8技术检测了抑制细胞活性的特性,结果表明大于70μmol.L-1浓度的紫杉醇可以显著抑制细胞活性;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荧光成像从形态上检测了紫杉醇诱导细胞死亡的形态特征,表明紫杉醇诱导了类似副凋亡(Paraptosis)特征的细胞肿胀和细胞质空泡化,而且没有细胞膜皱褶、细胞核浓缩等细胞凋亡的特征;通过基因质粒转染在细胞转染稳定表达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质粒SCAT3,并利用FRET受体光漂白技术和荧光光谱检测分析技术研究了紫杉醇诱导细胞类似Paraptosis过程中Caspase-3的活化特性,结果表明在紫杉醇诱导细胞质肿胀和细胞死亡的过程中Caspase-3没有被活化。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紫杉醇可以通过类似Paraptosis的方式明显诱导细胞程序性死亡,该过程不依赖于Caspase-3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Taxol) paraptosis 荧光光谱 Caspae-3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 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
下载PDF
紫杉醇诱导ASTC-a-1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机制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同生 王小平 +2 位作者 孙磊 王会营 王龙祥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706-1709,共4页
利用质粒转染技术和显微荧光成像技术在活细胞中研究了紫杉醇诱导人肺腺癌细胞(ASTC-a-1)的程序性细胞死亡(PCD)过程,利用基因荧光探针分别标记细胞以及细胞的内质网。实验结果表明紫杉醇诱导的细胞质肿胀主要是由于内质网的肿胀引起的... 利用质粒转染技术和显微荧光成像技术在活细胞中研究了紫杉醇诱导人肺腺癌细胞(ASTC-a-1)的程序性细胞死亡(PCD)过程,利用基因荧光探针分别标记细胞以及细胞的内质网。实验结果表明紫杉醇诱导的细胞质肿胀主要是由于内质网的肿胀引起的;利用rhodamine123标记细胞内的线粒体,研究了紫杉醇对线粒体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杉醇诱导了线粒体的肿胀;caspases广谱抑制剂z-VAD-fmk对紫杉醇诱导的细胞肿胀没有影响,表明caspases并没有参与紫杉醇诱导细胞质肿胀的调控过程;Hoechst33258和PI染色实验结果表明紫杉醇没有引起细胞核的浓缩和DNA的断裂以及细胞膜的破裂。以上研究结果进一步确认紫杉醇诱导ASTC-a-1的PCD过程类似paraptosis方式,既不是传统的凋亡方式,也不是坏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tax01) paraptosis 细胞质空泡化 程序性细胞死亡(PCD)
原文传递
急性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视网膜副凋亡和自噬的发生 被引量:6
5
作者 魏婷 高珊 +2 位作者 程翘楚 崔丽珺 康前雁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01-505,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后不同时间点视网膜中副凋亡及自噬的发生。方法将30只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RIRI组及正常对照组。利用高眼压前房灌注法建立SD大鼠急性RIRI动物...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后不同时间点视网膜中副凋亡及自噬的发生。方法将30只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RIRI组及正常对照组。利用高眼压前房灌注法建立SD大鼠急性RIRI动物模型。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急性RIRI后1 d、3 d、7 d、28 d各时间点取各组大鼠的视网膜组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副凋亡及自噬的发生;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视网膜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的表达。结果急性RIRI后1 d持续至28 d,TEM可见RGCs细胞质空泡数量较正常对照组增高。急性RIRI后1 d持续至28 d,TEM可见RGCs细胞质中自噬体数量增加。正常对照组RGCs的细胞质中自噬体每50μm2平均为0.79个,急性RIRI后7 d自噬体的平均数量达到高峰,每50μm2平均为2.29个,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法检测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RIRI后1 d开始,RGCs的细胞质中LC3表达增加,并在整个实验期间持续高表达,正常对照组RGCs层的LC3阳性细胞百分比为15.90%,急性RIRI后1 d、28 d时LC3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46.95%和52.30%,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急性RIRI后RGCs涉及副凋亡和自噬的激活,各种类型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可作为单一细胞死亡的形式或多种细胞死亡形式共存,参与急性RIRI视网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凋亡 自噬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下载PDF
Oligomeric Procyanidins Induce Gener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Collapse of Mitoch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in Glioblastoma Cell Lines 被引量:3
6
作者 ZHANG Feng-jiao1, YANG Jing-yu1, MOU Yan-hua1, SUN Bao-shan2, WANG Ji-ming3, WANG Fang1, WU Chun-fu1 1.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16, China 2. Estaco Vitivinícola Nacional, Instituto National de Investigaco Agrária, Dois Portos 2565-191, Portugal 3.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Immunoregulation, Cancer and Inflammation Program, Center for Cancer Research,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at Frederick, Frederick Maryland 21702, USA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AS 2009年第1期45-52,共8页
Objective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clarify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glioma cell death upon oligomeric procyanidins (F2) exposure. Methods The cytotoxicity of F2 on U87 (human malignant glioblastoma cell lin... Objective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clarify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glioma cell death upon oligomeric procyanidins (F2) exposure. Methods The cytotoxicity of F2 on U87 (human malignant glioblastoma cell line) and C6 (rat glioma cell line) cancer cells was evaluated, and changes of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MMP) and produ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in drug-treated cells were monitored. Moreover, morphological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F2-induced cells death were examined. Results F2 induced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increase in ROS production and decrease in MMP. Furthermore, pre-incubation with N-acetylcysteine (NAC) and rotenone (Rt), resulted in partial inhibition of F2-induced ROS generation and marked attenuation of cell death and the cytoplasmic vacuolization induced by F2. In addition, pretreatment with Rt markedly attenuated the MMP loss in F2-treated cells. However, pretreatment with NAC only markedly attenuated the MMP loss in F2-treated C6 cells. Conclusion The increase in ROS level is at least one of mechanisms associated with F2-induced glioma cell death as well as the cytoplasmic vacuolization formation that contribute to the cytotoxicity of F2 in glioma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IOMA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oligomeric procyanidins paraptosi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原文传递
内质网应激诱导细胞类凋亡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吴瑜婷 郑雨彤 +1 位作者 石惠萍 胡琼莹 《台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3-71,共9页
类凋亡(paraptosis)是一种新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以内质网和线粒体肿胀、细胞质空泡化为典型特征。有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reticulumstress,ERS)不仅可以调控类凋亡,还有可能与多种类凋亡信号通路发生作用。文章对内质网... 类凋亡(paraptosis)是一种新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以内质网和线粒体肿胀、细胞质空泡化为典型特征。有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reticulumstress,ERS)不仅可以调控类凋亡,还有可能与多种类凋亡信号通路发生作用。文章对内质网应激与类凋亡之间的关系及调控机制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目前类凋亡研究尚未解决的问题,力求从中探寻内质网应激在类凋亡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以期为类凋亡相关的药物作用靶点的发现及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程序性死亡 类凋亡 内质网应激 细胞质空泡化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死亡方式及超微结构改变 被引量:3
8
作者 郑广瑛 刘玥 张楠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97-499,共3页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epithelialcell,LEC)的死亡方式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方法: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共12例,其中6例皮质性白内障,6例核性白内障。分别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LEC形状扁平,正常细...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epithelialcell,LEC)的死亡方式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方法: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共12例,其中6例皮质性白内障,6例核性白内障。分别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LEC形状扁平,正常细胞和变性坏死细胞间隔存在,线粒体广泛空泡化。所有标本均发现胀亡细胞,3例核性白内障及4例皮质性白内障标本发现典型paraptosis样细胞,仅有1例核性白内障标本发现早期凋亡细胞,细胞内偶见髓样体存在。结论:线粒体空泡化可能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LE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胀亡和paraptosis可能是LEC的主要死亡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晶状体上皮细胞 线粒体 凋亡 胀亡 paraptosis
下载PDF
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后脊髓感觉神经元发生非凋亡性细胞程序性死亡 被引量:5
9
作者 冷玉芳 金海燕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后脊髓背角感觉神经元是否发生非凋亡性细胞程序性死亡(paraptosis)。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手术组。手术组建立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又分为术后3d、7d、14d组。实验动物以4%...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后脊髓背角感觉神经元是否发生非凋亡性细胞程序性死亡(paraptosis)。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手术组。手术组建立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又分为术后3d、7d、14d组。实验动物以4%多聚甲醛PBS液灌注内固定,取与坐骨神经相应的腰4~腰6节段脊髓,于2.5%戊二醛中固定,透射电镜观察左侧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超微结构并摄片。结果:电镜下,术后3d组腰4~腰6节段脊髓左侧背角浅层神经元形态学典型变化为:细胞肿胀,胞膜完整,胞浆内大量空泡,核结构基本正常,符合paraptosis形式程序性细胞死亡表现;7d和14d组神经元形态变化:细胞皱缩、密度增大,核带增多及染色质浓聚贴附于核膜,符合凋亡表现。结论:坐骨神经损伤3d腰4~腰6节段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发生了parapto-sis形式程序性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压迫损伤 脊髓背角 感觉神经元 超微结构 非凋亡性细胞程序性死亡
下载PDF
Paraptosis——一种新的细胞死亡方式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淳 陈誉华 陈澄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2年第3期257-260,共4页
人们一直认为细胞死亡有两种方式—细胞坏死和凋亡。但最新研究表明还存在一种非凋亡性细胞程序性死亡 ,命名为paraptosis。Paraptosis在形态学上与凋亡不同 ,不具有凋亡的典型特征 ,即缺少染色质的新月形凝集和凋亡小体。它是以胞浆空... 人们一直认为细胞死亡有两种方式—细胞坏死和凋亡。但最新研究表明还存在一种非凋亡性细胞程序性死亡 ,命名为paraptosis。Paraptosis在形态学上与凋亡不同 ,不具有凋亡的典型特征 ,即缺少染色质的新月形凝集和凋亡小体。它是以胞浆空泡的形成为特征 ,在整个过程中胞浆和胞核密度增加 ,线粒体肿胀 ,但细胞膜和细胞器仍保持完整 ;无“阶梯状DNA区带” ,ISEL ,TUNEL标记为阴性。paraptosis过程中有RNA及蛋白质合成 ,并为caspase非依赖性的。目前已知 paraptosis与许多生理和病理现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ptosis 非凋亡性程序性细胞死亡 胞浆空泡 caspase非依赖性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副凋亡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11
作者 张正艳 王国栋 +1 位作者 周瑞 路承彪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464-1470,共7页
目的分析近20年来副凋亡研究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副凋亡为主题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并筛选于200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发表的语言为英语的论著和综述,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生成知识... 目的分析近20年来副凋亡研究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副凋亡为主题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并筛选于200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发表的语言为英语的论著和综述,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生成知识图谱。结果共纳入305篇文献,副凋亡研究的发文量呈逐年递增趋势。中国(106篇)和亚洲大学(韩国)分别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和机构,美国与其他国家合作更频繁。刊文量较多的期刊为《Cell death disease》《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Oncotarget》。关键词的热度分析显示线粒体功能障碍、内质网自噬、乳腺癌和肝细胞癌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结论国内外副凋亡研究发展迅速,尤其在肿瘤学领域,信号通路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凋亡 Web of Science CITESPACE 文献计量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从自噬和副凋亡途径初探桔梗皂苷-D抗乳腺癌作用与机制
12
作者 刘玲琳 毛娟娟 +1 位作者 岑梦燕 杨扬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8期714-719,共6页
目的从自噬和副凋亡途径探讨桔梗皂苷-D(PD)抗乳腺癌的作用和潜在机制。方法结晶紫法检测不同浓度PD(10、20、40μmol/L)对三种乳腺癌细胞株4T1、MDA-MB-231、MCF-7细胞存活率的影响;MDC荧光标记法与LC3B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目的从自噬和副凋亡途径探讨桔梗皂苷-D(PD)抗乳腺癌的作用和潜在机制。方法结晶紫法检测不同浓度PD(10、20、40μmol/L)对三种乳腺癌细胞株4T1、MDA-MB-231、MCF-7细胞存活率的影响;MDC荧光标记法与LC3B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适宜浓度PD作用乳腺癌细胞后自噬发生的情况;PD联合自噬抑制剂氯喹作用三种乳腺癌细胞株,明确PD诱导自噬在细胞死亡中的作用;光镜与电镜下观察适宜浓度PD作用后乳腺癌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结果与PD 0μmol/L组比较、PD20、40μmol/L组4T1[(63.10±2.15)%、(32.28±1.19)比(99.75±4.20),P<0.01]、MDA-MB-231[(63.10±2.15)%、(52.87±3.46)%和(82.04±5.27)%,P均<0.01]、MCF-7[(32.38±1.20)%、(3.25±0.627)%、(59.30±5.72)%,P均<0.01]细胞存活率均明显降低。MDC法与LC3B荧光染色法发现经PD处理的三种乳腺癌细胞后发生自噬现象。与PD组比较,PD联合氯喹组可进一步降低4T1、MDA-MB-231和MCF-7三种乳腺癌细胞株的存活率[4T1:(23.31±1.07)%比(40.35±2.94)%,P<0.01;MDA-MB-231:(31.40±2.73)%比(56.69±4.02)%,P<0.01;MCF-7:(52.72±4.50)%比(92.24±7.85)%,P<0.001]。光镜与电镜观察经PD处理的三种细胞质内出现大量空泡结构,并伴有线粒体肿胀,类似副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结论PD具有明确的抑制乳腺癌细胞株4T1、MDA-MB-231和MCF-7存活率的效应,该效应伴随自噬现象的发生,但自噬抑制剂的加入提示PD诱导的细胞自噬是对自身的保护作用。经PD处理的三种乳腺癌细胞出现类似副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初步推测PD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副凋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桔梗皂苷-D 自噬 副凋亡 胞质空泡化
下载PDF
细胞自噬与肺癌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畅 郝淑玲 于忠和 《临床肺科杂志》 2011年第6期916-918,共3页
多细胞生物生命过程中细胞死亡有程序性和非程序性之分,后者即坏死。程序性细胞死亡按其发生机制不同可以分为凋亡、自噬性细胞死亡、Paraptosis、细胞胀亡等[1]。自噬(autophagy)现象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行为,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物种... 多细胞生物生命过程中细胞死亡有程序性和非程序性之分,后者即坏死。程序性细胞死亡按其发生机制不同可以分为凋亡、自噬性细胞死亡、Paraptosis、细胞胀亡等[1]。自噬(autophagy)现象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行为,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物种,构成了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植物到哺乳动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着的降解-再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自噬 程序性细胞死亡 paraptosis 自噬性细胞死亡 肺癌 哺乳动物细胞 多细胞生物 单细胞生物
下载PDF
诱导类凋亡的抗肿瘤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策 孙小龙 +3 位作者 谢琦琦 林修辉 潘莉分 胡琼莹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512-1517,共6页
如何克服因肿瘤细胞凋亡缺失或受阻出现的肿瘤耐药问题,是目前肿瘤治疗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发现新的非凋亡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并运用相应作用机制的药物可作为肿瘤治疗的一种新策略。类凋亡是一种新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通常伴... 如何克服因肿瘤细胞凋亡缺失或受阻出现的肿瘤耐药问题,是目前肿瘤治疗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发现新的非凋亡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并运用相应作用机制的药物可作为肿瘤治疗的一种新策略。类凋亡是一种新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通常伴随着由内质网应激、蛋白酶体抑制或离子稳态失衡导致的细胞器肿胀,并且为非caspase依赖性的。笔者对细胞类凋亡的作用机制和诱导细胞类凋亡的化合物进行综述,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以期为肿瘤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凋亡 凋亡 化合物 抗肿瘤 内质网应激
原文传递
c-MYC-mediated TRIB3/P62^(+) aggresomes accumulation triggers paraptosis upon the combination of everolimus and ginsenoside Rh2 被引量:3
15
作者 Min-Xia Su Yu-Lian Xu +11 位作者 Xiao-Ming Jiang Mu-Yang Huang Le-Le Zhang Luo-Wei Yuan Xiao-Huang Xu Qi Zhu Jian-Li Gao Jia-Hong Lu Xiuping Chen Ming-Qing Huang Yitao Wang Jin-Jian Lu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3期1240-1253,共14页
The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 pathway is abnormally activated in lung cancer.However, the anti-lung cancer effect of m TOR inhibitors as monotherapy is modest. Here, we identified that ginsenoside Rh2, an a... The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 pathway is abnormally activated in lung cancer.However, the anti-lung cancer effect of m TOR inhibitors as monotherapy is modest. Here, we identified that ginsenoside Rh2, an active component of Panax ginseng C. A. Mey., enhanced the anti-cancer effect of the m TOR inhibitor everolimus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Moreover, ginsenoside Rh2 alleviated the hepatic fat accumulation caused by everolimus in xenograft nude mice models. The combination of everolimus and ginsenoside Rh2(labeled Eve-Rh2) induced caspase-independent cell death and cytoplasmic vacuolation in lung cancer cells, indicating that Eve-Rh2 prevented tumor progression by triggering paraptosis. EveRh2 up-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c-MYC in cancer cells as well as tumor tissues. The increased cMYC mediated the accumulation of tribbles homolog 3(TRIB3)/P62+ aggresomes and consequently triggered paraptosis, bypassing the classical c-MYC/MAX pathway. Our study offers a potential effective and safe strategy for the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Moreover, we have identified a new mechanism of TRIB3/P62+ aggresomes-triggered paraptosis and revealed a unique function of c-MY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EROLIMUS Ginsenoside Rh2 paraptosis AGGRESOMES P62 TRIB3 C-MYC Lung cancer
原文传递
副凋亡:肿瘤细胞克服凋亡抵抗的途径(英文)
16
作者 KyeongSookCHOI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3-14,共2页
Since inherent or acquired cellular resistance to various pro-apoptotic treatments often leads to therapeutic failure,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alternative non-apoptotic pathways may facilitate the design of novel the... Since inherent or acquired cellular resistance to various pro-apoptotic treatments often leads to therapeutic failure,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alternative non-apoptotic pathways may facilitate the design of novel therapeutics against malignant cancer cells.Paraptosis is a cell death mode characterized by extensive vacuolization that arises via dilation of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ER)and mitochondria,without any apoptotic characteristics.We found that curcumin,dimethoxycurcumin(a more stable analog of curcumin),and celastol kill malignant cancer cells via induction of paraptosis as a main cell death mode.Study on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paraptosis revealed that simultaneous proteasomal inhibition and mitochondrial Ca2+ overload can effectively induce paraptosis in cancer cells.Mitochondrial Ca2+ overload can be achieved not only by inhibition of mitochondrial Na+/Ca2+ exchanger but also by IP3 receptor-or ryanodine receptor-mediated release of Ca2+ from the ER and its subsequent mitochondrial Ca2+ uniporter-mediated Ca2+ influx into mitochondria.Since malignant cancer cells are more vulnerable to oxidative stress and ER stress than normal cells,clarification of the molecular basis of paraptosis that targets mitochondria and the ER at the same time may provide a rational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effectively killing resistant cancer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ptosis CANCER CURCUMIN dimethoxy CURCUMIN
下载PDF
抗肿瘤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副凋亡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段静诗 余雅琴 +1 位作者 何昕雅 康宁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88-895,共8页
大多数化疗药主要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来发挥其抗癌作用。然而,癌细胞容易获得逃避凋亡的能力,对当前的化疗产生抵抗。在这种情况下,诱导癌细胞中非凋亡性细胞死亡方式以增强放化疗的敏感性、改善化疗耐药的现状,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 大多数化疗药主要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来发挥其抗癌作用。然而,癌细胞容易获得逃避凋亡的能力,对当前的化疗产生抵抗。在这种情况下,诱导癌细胞中非凋亡性细胞死亡方式以增强放化疗的敏感性、改善化疗耐药的现状,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副凋亡(paraptosis)是一种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形式,属非凋亡性细胞死亡方式,表现为来源于内质网和线粒体肿胀的细胞质广泛的空泡化。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副凋亡的相关背景以及抗肿瘤药物诱导副凋亡的相关分子机制,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治疗癌症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凋亡 癌症 抗肿瘤药物 抗肿瘤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新型大黄酸衍生物4F抑制MCF-7细胞增殖并通过旁凋亡途径诱导细胞死亡(英文)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云风 田炜 +4 位作者 蓝富 亢健康 庞会锋 侯华新 黎丹戎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63-168,共6页
目的:探讨大黄酸及其衍生物4F对MCF-7细胞增殖能力、亚显微结构的影响及诱导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比较4F、大黄酸和顺铂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抗肿瘤活性;采用透射电镜观察MCF-7细胞质空... 目的:探讨大黄酸及其衍生物4F对MCF-7细胞增殖能力、亚显微结构的影响及诱导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比较4F、大黄酸和顺铂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抗肿瘤活性;采用透射电镜观察MCF-7细胞质空泡及线粒体;免疫印迹实验则用于测定旁凋亡、自噬和凋亡相关蛋p62、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cleaved caspase-9和caspase-7的表达水平。结果:4F比大黄酸具有更强的细胞毒性(P<0.05),但均对MCF-7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影响(P>0.05);4F处理的MCF-7细胞质中可观察到大量空泡及肿胀的线粒体;免疫印迹结果显示Grp78、p62及LC3表达水平增高(P<0.05),而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9及caspase-7表达水平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4F可能通过旁凋亡,一种非凋亡或自噬性死亡的方式,诱导MCF-7细胞死亡;4F有望成为克服凋亡耐药的候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质空泡 旁凋亡 细胞死亡 乳腺癌MCF-7细胞系 大黄酸
下载PDF
大鼠急性高眼压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自噬和副凋亡的发生 被引量:3
19
作者 魏婷 高珊 +2 位作者 马波 高宁 康前雁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99-1003,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高眼压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自噬及副凋亡的发生,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50只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IOP损伤3d,1、4、8wk组。利用高眼压(elevated intraocular pressure,IOP)前房灌注... 目的:观察急性高眼压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自噬及副凋亡的发生,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50只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IOP损伤3d,1、4、8wk组。利用高眼压(elevated intraocular pressure,IOP)前房灌注法建立SD大鼠急性IOP损伤模型,取各组大鼠的视网膜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视网膜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的表达;利用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细胞质中自噬体及胞质空泡的产生,验证自噬及副凋亡的发生。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大鼠RGCs细胞质中包裹着电子致密物的双层或多层膜的自噬泡,正常对照组、急性IOP损伤后3d,1、4、8wk组,RGCs细胞质中每50μm^2自噬泡数量分别为0.79±0.43、2.14±0.36、2.29±0.47、1.57±0.51、1.21±0.43个,急性IOP损伤后各组大鼠RGCs内每50μm^2自噬泡数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ganglion cell layer,GCL)仅见少量LC3阳性表达,LC3阳性细胞百分比15.90%。急性IOP损伤后3d,1、4、8wk组大鼠GCL中LC3阳性细胞百分比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IOP损伤后3d,1、4、8wk组大鼠每200μm内RGCs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IOP后3d持续至8wk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大量由线粒体和/或内质网肿胀形成的细胞质空泡。结论:急性IOP损伤后RGCs涉及自噬和副凋亡的激活,各种类型的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可作为单一细胞死亡的形式或多种细胞死亡形式共存,参与急性IOP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副凋亡 急性高眼压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下载PDF
Caspase非依赖性细胞程序性死亡 被引量:2
20
作者 洪振亚 周剑峰 刘文励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37-139,共3页
一直以来细胞死亡被分为细胞坏死和凋亡。后者是一种程序化的主动性细胞死亡,caspase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凋亡并非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唯一形式。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还存在caspase非依赖性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已被人们初步认识的有自体... 一直以来细胞死亡被分为细胞坏死和凋亡。后者是一种程序化的主动性细胞死亡,caspase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凋亡并非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唯一形式。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还存在caspase非依赖性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已被人们初步认识的有自体吞噬作用、paraptosis以及与线粒体相关的途径。这些caspase非依赖性的细胞程序性死亡途径在清除机体有害细胞和成分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与发育和许多生理/病理现象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pase非依赖 凋亡 自体吞噬作用 paraptosis 线粒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