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9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下垂特性控制的无互联线逆变器并联动态性能分析 被引量:94
1
作者 张尧 马皓 +1 位作者 雷彪 何湘宁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48,共7页
对于无互联信号线逆变器并联系统,采用传统有功和无功功率下垂控制法往往会引起动态性能的问题。该文在传统下垂法中额外加入瞬态下垂分量,并且稳态下垂分量采用了旨在减小连线阻抗影响的并联控制策略,使多逆变器模块的电流均分能快速... 对于无互联信号线逆变器并联系统,采用传统有功和无功功率下垂控制法往往会引起动态性能的问题。该文在传统下垂法中额外加入瞬态下垂分量,并且稳态下垂分量采用了旨在减小连线阻抗影响的并联控制策略,使多逆变器模块的电流均分能快速达到稳定。运用小信号建模分析表明控制方程系数的匹配能较大的影响瞬态响应,合理的参数设计有利于动态性能的提高。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实现全数字化逆变器并联系统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案能有效提高无互联信号线逆变器并联系统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 并联 动态性能 下垂控制法
下载PDF
两转一移三自由度并联机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2
作者 李秦川 柴馨雪 陈巧红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507-1519,共13页
机构是制造装备的骨架和执行器,装备的自主创新离不开机构创新.对于大量自由度数少于6的操作任务,应用优化后的少自由度并联机构比应用六自由度并联机构在制造、控制和维护方面具有更低的成本.两转一移三自由度并联机构是少自由度并联... 机构是制造装备的骨架和执行器,装备的自主创新离不开机构创新.对于大量自由度数少于6的操作任务,应用优化后的少自由度并联机构比应用六自由度并联机构在制造、控制和维护方面具有更低的成本.两转一移三自由度并联机构是少自由度并联机构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已被成功用于各类高端制造装备的主机构.本文根据两转一移三自由度并联机构两条转轴的空间几何关系将其分为UP,PU,RPR和P*U*4类,重点对其构型综合、性能分析和尺度综合三方面的国内外近年来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探讨了难点和前沿研究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螺旋理论 构型综合 性能指标 尺度综合
原文传递
并联混合动力汽车功率分配最优控制及其动态规划性能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欧阳易时 金达锋 罗禹贡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研究了并联混合动力汽车功率分配的最优控制方法,应用动态规划方法求解功率分配的最优解,并着重分析了其性能指标。该指标融入了电池(电机)功率和整车需求功率,同时建立了燃油消耗和荷电状态变化量之间的物理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动态规... 研究了并联混合动力汽车功率分配的最优控制方法,应用动态规划方法求解功率分配的最优解,并着重分析了其性能指标。该指标融入了电池(电机)功率和整车需求功率,同时建立了燃油消耗和荷电状态变化量之间的物理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动态规划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混合动力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并且功率损失型性能指标的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混合动力汽车 功率分配 动态规划 性能指标
下载PDF
Hadoop MapReduce短作业执行性能优化 被引量:28
4
作者 顾荣 严金双 +2 位作者 杨晓亮 袁春风 黄宜华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70-1280,共11页
Hadoop MapReduce并行计算框架被广泛应用于大规模数据并行处理.近年来,由于其能较好地处理大规模数据,Hadoop MapReduce也被越来越多地使用在查询应用中.为了能够处理大规模数据集,Hadoop的基本设计更多地强调了数据的高吞吐率.然而在... Hadoop MapReduce并行计算框架被广泛应用于大规模数据并行处理.近年来,由于其能较好地处理大规模数据,Hadoop MapReduce也被越来越多地使用在查询应用中.为了能够处理大规模数据集,Hadoop的基本设计更多地强调了数据的高吞吐率.然而在处理对短作业响应性能有较高要求的查询应用时,Hadoop MapReduce并行计算框架存在明显不足.为了提升Hadoop对于短作业的执行效率,对原有的Hadoop MapReduce作出以下3点优化:1)通过优化原有的setup和cleanup任务的执行方式,成功地缩短了作业初始化环境准备和作业结束环境清理的时间;2)将首次任务分配从"拉"模式转变为"推"模式;3)将作业执行过程中JobTracker和TaskTrackers之间的控制消息通信从现有的周期性心跳机制中分离出来,采用即时传递机制.最后,采用一种典型的基于MapReduce并行化的查询应用BLAST,对优化工作进行了评估.各种不同类型BLAST作业的测试实验表明,与现有的标准Hadoop相比,优化后的Hadoop平均执行性能提升约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PREDUCE 并行计算 短作业 性能优化 大数据处理
下载PDF
并联踝康复机器人的设计与运动性能评价 被引量:27
5
作者 李剑锋 张凯 +2 位作者 张雷雨 张子康 左世平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9-39,共11页
对于足下垂和马蹄足内/外翻患者,均需对踝关节进行大量、重复性的康复训练,踝康复机器人是弥补人工康复训练不足、降低医师工作强度的关键设备。将踝关节的解剖结构及运动特性考虑在内,提出并研制2-UPS/RRR型并联踝康复机器人样机,可保... 对于足下垂和马蹄足内/外翻患者,均需对踝关节进行大量、重复性的康复训练,踝康复机器人是弥补人工康复训练不足、降低医师工作强度的关键设备。将踝关节的解剖结构及运动特性考虑在内,提出并研制2-UPS/RRR型并联踝康复机器人样机,可保证人-机转动中心近似重合。同时,搭建了作用力/矩信息采集平台,实现踝关节的被动、主动及人机交互训练,提高了机器人、患者及医师之间的交互能力。建立了踝康复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通过求解其位置逆解,得到了机器人的理论工作空间。借助机器人样机的3转动自由度,精确地测量得到踝关节全域范围内的生理运动范围。通过机器人样机的全范围自主运动,记录并获得装置的有效工作空间,机器人有效工作空间小于理论工作空间,有效工作空间的测量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对比分析机器人样机的有效工作空间和踝关节生理运动范围可知,两者在踝全域运动范围内的吻合度可达95%,较好地保障了踝关节康复所需要的运动空间。基于并联踝康复机器人的量纲一速度雅可比矩阵,对机器人的可操作度、灵巧性等运动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踝康复机器人在工作空间内不存在奇异位形且具有良好的运动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踝康复机器人 工作空间 运动学性能 灵活性
原文传递
基于Linux集群的并行计算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海涛 刘淑芬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4-66,共3页
对普通用户来说,在专业集群中进行并行计算的处理,存在费用高、管理困难和操作复杂等问题。针对该问题,利用PC和以太网相连的实验环境,采用集群工作框架和并行计算的关键技术,提出基于Linux集群的并行计算系统环境。在该环境上对系统的... 对普通用户来说,在专业集群中进行并行计算的处理,存在费用高、管理困难和操作复杂等问题。针对该问题,利用PC和以太网相连的实验环境,采用集群工作框架和并行计算的关键技术,提出基于Linux集群的并行计算系统环境。在该环境上对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证明了系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UX集群 并行计算 系统性能 负载均衡
下载PDF
面向新型硬件构架的新一代GIS基础并行算法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吴立新 杨宜舟 +5 位作者 秦承志 张树清 张立强 方金云 孙文彬 刘善军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共8页
随着减灾应急、流域模拟、智能交通、宏观规划、区域发展等大型地学问题的不断涌现,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的数据量和计算规模不断扩大,而主流GIS仍以串行计算为基础框架,不能充分利用和发挥当前新型硬件构架(单机多核、多机多核、集群... 随着减灾应急、流域模拟、智能交通、宏观规划、区域发展等大型地学问题的不断涌现,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的数据量和计算规模不断扩大,而主流GIS仍以串行计算为基础框架,不能充分利用和发挥当前新型硬件构架(单机多核、多机多核、集群等)计算机资源的能力,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规模与高效需求。该文在分析了基础地理算法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按计算数据的关联性将基础地理算法的计算特征分为本地计算、邻域计算、区域计算和全局计算,按计算过程的资源消耗分为数据密集型、计算密集型和I/O密集型,提出了相应的并行计算策略,包括串行算法的并行改造、并行算法的性能提升和并行算法的创新设计等。进而研发了面向新型硬件构架的新一代GIS的基础地理并行计算算法库和中间件,并已集成到国产高性能GIS平台——HiGIS中,将会促进我国GIS研究、技术、系统和应用的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件构架 并行算法 矢量 栅格 高性能 HiGIS
下载PDF
一种更有效的并行系统可扩展性模型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与力 杨晓东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4-90,共7页
文中首先分析了等效率、等速度和等并行开销计算比三种并行系统可扩展性模型的特点 ,论证了等效率、等速度和等并行开销计算比三种条件的等价性 ,并指出这三种模型在描述可扩展性时的不直观及其局限性 .然后提出了一种新的可扩展性模型 ... 文中首先分析了等效率、等速度和等并行开销计算比三种并行系统可扩展性模型的特点 ,论证了等效率、等速度和等并行开销计算比三种条件的等价性 ,并指出这三种模型在描述可扩展性时的不直观及其局限性 .然后提出了一种新的可扩展性模型 .此模型直观地反映出并行系统在机器规模和问题规模扩展时 ,其性能的扩展特性 .实例研究表明 ,该模型能更有效地解决下列问题 :(1)定量研究并行系统的可扩展性 ;(2 )全面地反映程序、机器、环境方面的因素对可扩展性的影响 ;(3)指导如何保持和改进并行系统的可扩展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计算机系统 可扩展性模型 并行算法 数学模型
下载PDF
2-PUR-PSR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分析及尺度综合 被引量:23
9
作者 张伟中 徐灵敏 +1 位作者 童俊华 李秦川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5-53,共9页
Exechon机器人中的并联模块2-UPR-SPR机构由内副P驱动(U:虎克铰,P:移动副,R:转动副,S:球铰),运动部分质量大且对刚度有一定影响。提出外副驱动的2-PUR-PSR并联机构,具有和2-UPR-SPR相同的自由度数目和性质,采用螺旋理论分析了2-PUR-PSR... Exechon机器人中的并联模块2-UPR-SPR机构由内副P驱动(U:虎克铰,P:移动副,R:转动副,S:球铰),运动部分质量大且对刚度有一定影响。提出外副驱动的2-PUR-PSR并联机构,具有和2-UPR-SPR相同的自由度数目和性质,采用螺旋理论分析了2-PUR-PSR并联机构的自由度,确定了其两条转轴,建立了位置逆解模型。基于螺旋理论得到描述机构运动/力传递性能的局部传递指标和全域优质运动/力传递空间比指标。借助空间模型法对2-PUR-PSR并联机构进行尺度综合,获得性能分布图谱,确定最优尺寸区域。2-PUR-PSR并联机构在加工、装配等方向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运动学分析 性能评估 尺度综合
原文传递
灰度共生矩阵的快速实现和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郑红 李钊 李俊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509-2515,共7页
灰度共生矩阵计算具有计算量大、计算延时长等缺点,严重影响计算的实时性。针对此问题在充分分析灰度共生矩阵计算并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快速计算灰度共生矩阵的并行算法和并行体系结构,利用图像中像素之间计算的可并行性,设计多个Proce... 灰度共生矩阵计算具有计算量大、计算延时长等缺点,严重影响计算的实时性。针对此问题在充分分析灰度共生矩阵计算并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快速计算灰度共生矩阵的并行算法和并行体系结构,利用图像中像素之间计算的可并行性,设计多个Processing Elements(PEs)对多个像素进行并行计算,可有效地实现灰度共生矩阵的快速计算。由于嵌入式可重配置硬件平台资源有限,对灰度共生矩阵计算性能进行优化的同时还对资源消耗进行优化。通过对计算延时(latency)和资源消耗(area)的分析,建立新的优化目标函数,实现了性能和资源折衷的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度共生矩阵 并行计算 优化设计 计算性能 资源消耗
下载PDF
一种可用于微创手术的并联机构运动学分析与性能优化 被引量:20
11
作者 叶伟 谢镇涛 李秦川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03-112,共10页
与串联机构相比,并联机构具有刚度好,精度高,响应快等优点,适合用于医疗领域。微创穿刺活检等手术要求机器人机构能够输出远中心运动。提出了一种用于微创手术的新型远中心并联机构,其分支内部包含平行四边形闭环子链。采用螺旋理论对... 与串联机构相比,并联机构具有刚度好,精度高,响应快等优点,适合用于医疗领域。微创穿刺活检等手术要求机器人机构能够输出远中心运动。提出了一种用于微创手术的新型远中心并联机构,其分支内部包含平行四边形闭环子链。采用螺旋理论对机构自由度进行了分析,证明其能输出两个转动运动和一个移动运动,且所有运动均通过远端固定中心。对机构进行位置分析,建立了驱动参数与末端参数之间的映射。通过速度分析建立了雅可比矩阵,并分析得到了机构的奇异位形,包括逆解奇异、正解奇异和混合奇异。应用搜索法分析了机构的工作空间。采用运动/力传递指标对机构进行了性能分析,绘制工作空间内的性能图谱。以优质空间大小为目标对机构进行了尺度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微创手术 螺旋理论 工作空间 性能指标
原文传递
基于结构降耦和运动解耦的并联机构拓扑结构优化及其性能改善 被引量:19
12
作者 沈惠平 李菊 +2 位作者 王振 孟庆梅 戴丽芳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76-186,共11页
并联机构的拓扑结构包含各支链本身的拓扑结构以及各支链相对于动/静平台布置的拓扑结构两个层面,后者对并联机构的结构、运动、动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但研究相对较少。阐述机构结构降耦原理及其降耦设计方法,同时,提出一种基于Pro/E-AD... 并联机构的拓扑结构包含各支链本身的拓扑结构以及各支链相对于动/静平台布置的拓扑结构两个层面,后者对并联机构的结构、运动、动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但研究相对较少。阐述机构结构降耦原理及其降耦设计方法,同时,提出一种基于Pro/E-ADAMS仿真运动曲线的机构运动解耦性判断方法,而无须求解机构的输入-输出位置方程。以两平移一转动3-RRR、三平移3-R//R//C并联机构为例,不改变其支链本身的拓扑结构,仅改变其在动/静平台之间的拓扑结构,设计出相应的结构降耦构型和运动解耦构型:两平移一转动机构的耦合度从k=1降为k=0,从而极易求得位置正解解析式;而原先不具有运动解耦性的三平移机构具有了部分运动解耦性,因而运动规划和控制变得容易。对一种3-R//R//C解耦构型的位置正解、运动解耦性、奇异位形、工作空间、灵巧度性能进行计算分析,发现其性能明显优于优化前的原始构型。研究成果为并联机构的拓扑结构优化及其性能改善,以及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拓扑结构优化 耦合度 结构降耦 运动解耦 性能
下载PDF
空间转动3-SPS-S并联机构运动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艳伟 韦斌 +1 位作者 王南 谢立臣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2-215,207,共5页
提出了将空间三维转动3-SPS-S并联机构作为隧道管片安装机器人的微调机构,对该机构进行了运动学性能分析。在建立机构运动学模型,求解机构的位置逆解及其雅可比矩阵基础上,建立了局部刚度、局部灵活度和驱动性能3项性能评价指标。结合... 提出了将空间三维转动3-SPS-S并联机构作为隧道管片安装机器人的微调机构,对该机构进行了运动学性能分析。在建立机构运动学模型,求解机构的位置逆解及其雅可比矩阵基础上,建立了局部刚度、局部灵活度和驱动性能3项性能评价指标。结合具体应用对该机构进行了运动性能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该机构具有良好的运动性能,能满足工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运动学 刚度 灵活度 驱动性能
下载PDF
大规模问题数据并行性能的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舒继武 est4.cs.tsinghua.edu.cn +2 位作者 郑纬民 沈美明 汪东升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28-633,共6页
从应用的角度建立了评价大规模问题数据并行处理性能的模型 ,分析了区域的不同划分对解整个问题算法的收敛速度有影响时的并行性能 ,进而就操作重叠、数据规模以及算法选取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对大规模数据并行性能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 从应用的角度建立了评价大规模问题数据并行处理性能的模型 ,分析了区域的不同划分对解整个问题算法的收敛速度有影响时的并行性能 ,进而就操作重叠、数据规模以及算法选取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对大规模数据并行性能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最后 ,给出的例子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并行 并行处理 性能分析 加速比
下载PDF
2-UPR-SPR并联机构尺度综合 被引量:18
15
作者 王飞博 陈巧红 +1 位作者 武传宇 李秦川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24-32,共9页
五自由度Exechon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高端制造业,其由具有两转一移三自由度的2-UPR-SPR并联机构和RR串联机构组成(U代表虎克铰,P代表移动副,R代表转动副,S代表球副)。目前对Exechon中并联机构的尺度综合鲜见报道。运用基于螺旋理论的运动... 五自由度Exechon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高端制造业,其由具有两转一移三自由度的2-UPR-SPR并联机构和RR串联机构组成(U代表虎克铰,P代表移动副,R代表转动副,S代表球副)。目前对Exechon中并联机构的尺度综合鲜见报道。运用基于螺旋理论的运动/力传递性能指标对Exechon中并联机构2-UPR-SPR进行尺度综合。建立机构运动学反解模型,并对机构进行螺旋分析,得到2-UPR-SPR并联机构的局部传递性能指标和全域性能指标,作为机构运动/力传递性能评价准则。结合空间模型法,获得2-UPR-SPR并联机构的相关指标性能图谱,且根据工程实际需要确定最优区域,在该区域内选取多组数值实例并进行最优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螺旋理论 性能指标 尺度综合
下载PDF
含冗余驱动支链4-UPS&UP并联机构的运动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董成林 刘海涛 黄田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4-129,共6页
分析含冗余驱动支链4-UPS&UP并联机构的运动学性能,该并联机构由著名的Tricept机器人并联模块3-UPS&UP机构增加一条无约束驱动支链所得。因冗余驱动支链的引入,该并联机构比3-UPS&UP机构拥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和更好的静、动... 分析含冗余驱动支链4-UPS&UP并联机构的运动学性能,该并联机构由著名的Tricept机器人并联模块3-UPS&UP机构增加一条无约束驱动支链所得。因冗余驱动支链的引入,该并联机构比3-UPS&UP机构拥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和更好的静、动态性能。在建立4-UPS&UP机构的位置逆解模型和7×6广义雅可比矩阵的基础上,得到驱动关节速度到动平台参考点线速度的4×3量纲一雅可比矩阵,并据该矩阵的条件数提出局部运动学性能评价指标。最后,在同尺度下对4-UPS&UP和3-UPS&UP并联机构的运动学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前者运动学性能优于后者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冗余驱动 运动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Delta并联机构钵苗移栽机器人尺度综合与轨迹规划 被引量:17
17
作者 胡建平 靳合琦 +3 位作者 常燕超 刘伟 韩绿化 杨启志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8-35,共8页
Delta并联机构具有速度快、运动精度高、灵活性强等特点,非常适合穴盘育苗过程中的移钵作业及补苗需要。基于三自由度Delta并联机构和气动取苗爪,设计了一种高速钵苗移栽机器人。通过建立Delta并联机构的单支链约束方程,求解出钵苗移栽... Delta并联机构具有速度快、运动精度高、灵活性强等特点,非常适合穴盘育苗过程中的移钵作业及补苗需要。基于三自由度Delta并联机构和气动取苗爪,设计了一种高速钵苗移栽机器人。通过建立Delta并联机构的单支链约束方程,求解出钵苗移栽机器人的可达工作空间;为使其可达工作空间尽可能接近设计工作空间,以机构雅可比矩阵条件数作为惩罚条件,建立起兼顾钵苗移栽机器人整机尺寸与运动学性能的尺度综合目标函数,并应用遗传算法得到机构最优尺寸参数。根据盘到盘钵苗移栽的运动要求,对移栽轨迹进行规划并选取五次多项式作为移栽动平台的运动规律函数。基于机构尺度综合和轨迹规划设计物理样机,并进行盘到盘的钵苗移栽和健壮苗补苗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移栽动平台携苗运动最大加速度的提高,钵土破碎率逐渐加大,钵苗移栽合格率逐渐降低,在最大加速度amax为30 m/s2时,钵苗移栽合格率可达95.5%,移栽速率可达2 149株/h,在此加速度下进行健壮苗补苗试验,补苗合格率可达92%,证明了将Delta并联机构用于钵苗移栽机器人的可行性,以及尺度综合和轨迹规划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钵苗移栽 并联机构 尺度综合 轨迹规划 性能试验
下载PDF
3-PRS并联机器人惯量耦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王冬 吴军 +1 位作者 王立平 刘辛军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04-812,共9页
惯量是影响机器人动态性能的主要因素,并联机器人因其多支链耦合的结构特点,关节空间各驱动轴出现惯量耦合的动力学特性,在高速、高加速度运动时易引起控制超调、振动等现象,破坏机器人的动态性能,因此研究并联机器人惯量耦合特性具有... 惯量是影响机器人动态性能的主要因素,并联机器人因其多支链耦合的结构特点,关节空间各驱动轴出现惯量耦合的动力学特性,在高速、高加速度运动时易引起控制超调、振动等现象,破坏机器人的动态性能,因此研究并联机器人惯量耦合特性具有重要意义.以3-PRS并联机器人为例,通过虚功原理求得惯量矩阵,提出惯量耦合指标,该耦合指标表征了并联机器人在工作空间不同位姿时各驱动轴的耦合惯量大小,并给出了该耦合指标在机器人工作空间内的分布规律.进一步在一台3-PRS并联机器人样机上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耦合惯量会改变驱动轴负载,负载的改变将最终影响动态性能.同时各驱动轴的负载变化量随着惯量耦合指标的变大而变大,与理论分析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成果可帮助评价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耦合特性,并可用于并联机器人的结构参数优化及伺服参数调试以提高机器人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器人 惯量耦合特性 惯量耦合指标 动态性能
下载PDF
Advances in Vision-Based Lane Detection:Algorithms,Integration,Assessment,and Perspectives on ACP-Based Parallel Vision 被引量:16
19
作者 Yang Xing Chen Lv +5 位作者 Long Chen Huaji Wang Hong Wang Dongpu Cao Efstathios Velenis Fei-Yue Wang 《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 SCIE EI CSCD 2018年第3期645-661,共17页
Lane detection is a fundamental aspect of most current 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ADASs). A large number of existing results focus on the study of vision-based lane detection methods due to the extensive knowl... Lane detection is a fundamental aspect of most current 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ADASs). A large number of existing results focus on the study of vision-based lane detection methods due to the extensive knowledge background and the low-cost of camera devices. In this paper, previous visionbased lane detection studies are reviewed in terms of three aspects, which are lane detection algorithms, integration, and evaluation methods. Next, considering the inevitable limitations that exist in the camera-based lane detection system, the system integration methodologies for constructing more robust detection systems are reviewed and analyzed. The integration methods are further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namely, algorithm, system,and sensor. Algorithm level combines different lane detection algorithms while system level integrates other object detection systems to comprehensively detect lane positions. Sensor level uses multi-modal sensors to build a robust lane recognition system. In view of the complexity of evaluating the detection system, and the lack of common evaluation procedure and uniform metrics in past studies, the existing evaluation methods and metrics are analyzed and classified to propose a better evaluation of the lane detection system. Next, a comparison of representative studies is performed. Finally, a discussion on the limitations of current lane detection systems and the future developing trends toward an Artificial Society, Computational experiment-based parallel lane detection framework is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ADASs) ACP theory BENCHMARK lane detection parallel vis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下载PDF
Dynamic Performance of High Speed Solenoid Valve with Parallel Coils 被引量:15
20
作者 KONG Xiaowu LI Shizhen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4期816-821,共6页
The methods of improving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high speed on/off solenoid valve include increasing the magnetic force of armature and the slew rate of coil current, decreasing the mass and stroke of moving parts.... The methods of improving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high speed on/off solenoid valve include increasing the magnetic force of armature and the slew rate of coil current, decreasing the mass and stroke of moving parts. The increase of magnetic force usually leads to the decrease of current slew rate, which could increase the delay time of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solenoid valve. Using a high voltage to drive coil can solve this contradiction, but a high driving voltage can also lead to more cost and a decrease of safety and reliability. In this paper, a new scheme of parallel coils is investigated, in which the single coil of solenoid is replaced by parallel coils with same ampere turns. Based on the mathematic model of high speed solenoid valve, the theoretical formula for the delay time of solenoid valve is deduced. Both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he dynamic simulation show that the effect of dividing a single coil into N parallel sub-coils is close to that of driving the single coil with N times of the original driving voltage as far as the delay time of solenoid valve is concerned. A specific test bench is designed to measure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high speed on/off solenoid valv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lso prove that both the delay time and switching time of the solenoid valves can be decreased greatly by adopting the parallel coil scheme. This research presents a simple and practical method to improve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high speed on/off solenoid val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speed solenoid valve parallel coils dynamic performance delay tim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