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TM-64的甚短距离并行光传输系统 被引量:5
1
作者 陈雄斌 刘丰满 +2 位作者 刘博 唐君 陈弘达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50-1053,共4页
研究了STM-64数据帧的转换映射技术,利用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列阵光源和PIN列阵探测器成功研制出10 Gb/s的甚短距离12信道SDH并行光传输系统,该系统结构紧凑,具有检错和纠错功能。跟传统的10 Gb/s串行光传输系统相比,本系统降低... 研究了STM-64数据帧的转换映射技术,利用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列阵光源和PIN列阵探测器成功研制出10 Gb/s的甚短距离12信道SDH并行光传输系统,该系统结构紧凑,具有检错和纠错功能。跟传统的10 Gb/s串行光传输系统相比,本系统降低了对单路器件传输性能的要求。经SDH传输测试仪测试,系统能实现无误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甚短距离 并行光传输 SDH
原文传递
40Gbit/s高速并行12信道光接收模块的研制 被引量:4
2
作者 唐君 裴为华 +2 位作者 鲁琳 刘丰满 陈弘达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87-1189,共3页
研究并制作了12信道并行光接收模块,单信道传输速率大于等于3.318Gbit/s,12信道并行总传输速率为40Gbit/s。模块采用工作波长在850nm的高速PIN型光电探测器(PD)列阵作为光接收器件,PD列阵与接收电路芯片直接用Au丝压焊连接,输入光信号... 研究并制作了12信道并行光接收模块,单信道传输速率大于等于3.318Gbit/s,12信道并行总传输速率为40Gbit/s。模块采用工作波长在850nm的高速PIN型光电探测器(PD)列阵作为光接收器件,PD列阵与接收电路芯片直接用Au丝压焊连接,输入光信号直接由12信道的光纤阵列耦合进入PD列阵中。对光接收模块进行眼图测试,单信道可以得到速率为3.318Gbit/s的清晰眼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光传输 12信道光纤阵列 接收模块 光电探测器(PD)
原文传递
基于无源耦合技术的高速并行光接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3
作者 唐君 陈雄斌 +3 位作者 鲁琳 裴为华 刘丰满 陈弘达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18-1322,共5页
提出了一种实现高速并行光接收模块中光电探测器(PD)列阵与光纤列阵精密无源耦合对准的方法,设计并制作了用于这种光学精密对准的所有组件,并用此耦合对准方法完成了PD阵列与光纤阵列之间的光耦合,制作出了12信道并行光接收模块。... 提出了一种实现高速并行光接收模块中光电探测器(PD)列阵与光纤列阵精密无源耦合对准的方法,设计并制作了用于这种光学精密对准的所有组件,并用此耦合对准方法完成了PD阵列与光纤阵列之间的光耦合,制作出了12信道并行光接收模块。耦合完成的PD列阵与光纤列阵的对准误差小于1μm,从光纤列阵耦合进入PD列阵的光功率耦合效率大干80%。此模块采用工作波长为850nm的高速PIN型PD列阵作为光接收器件,输入光信号直接由12信道的光纤阵列耦合进入PD列阵中。此并行光接收模块的单信道传输速率大于等于3.318Gbit/s,12信道并行总传输速率为40Gbit/s。与有源耦合方法相比,此无源耦合技术简化了耦合步骤,减少了耦合时间,提高了耦合可靠性,适用于规模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 并行光传输 光纤阵列 接收模块
下载PDF
40 Gbit/s甚短距离并行光发送模块的研制 被引量:1
4
作者 胡伟 蒋东新 +1 位作者 张雪芹 刘必晨 《半导体光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8-400,404,共4页
基于VCSEL激光器阵列,设计和制作了一种12信道的40 Gbit/s甚短距离并行光发送模块。模块单信道传输速率大于3.5 Gbit/s,12信道并行总传输速率高达40 Gbit/s。并行光发送模块以其高速率、高集成度以及低成本等特点,为短距离高速率并行光... 基于VCSEL激光器阵列,设计和制作了一种12信道的40 Gbit/s甚短距离并行光发送模块。模块单信道传输速率大于3.5 Gbit/s,12信道并行总传输速率高达40 Gbit/s。并行光发送模块以其高速率、高集成度以及低成本等特点,为短距离高速率并行光传输提供最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CSEL 甚短距离 并行光传输 12信道
下载PDF
10GBASE-X物理层并行光传输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苗澎 王志功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61-666,共6页
研究了符合IEEE802.3ae标准的万兆以太网10GBASE-X物理层技术,建立了万兆以太网10GBASE-X物理层点到点并行光传输系统.该系统由10GE连接单元接口(XAUI)与10Gb介质无关接口(XGMII)转换芯片、4×3.125Gbit/s 850nm自制垂直腔面发... 研究了符合IEEE802.3ae标准的万兆以太网10GBASE-X物理层技术,建立了万兆以太网10GBASE-X物理层点到点并行光传输系统.该系统由10GE连接单元接口(XAUI)与10Gb介质无关接口(XGMII)转换芯片、4×3.125Gbit/s 850nm自制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并行光发射模块与并行光接收模块构成.利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实现了10GBASE-X物理层编解码子层(PCS)、物理介质连接子层(PMA)的全部功能,光互联采用2m并行12芯400MHz·km 62.5μm多模带状光纤.经逻辑分析仪(Agilent 1682A)在接收端低速IO引脚测试,在接收端恢复出发端的万兆以太网帧结构数据,逻辑功能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兆以太网10GBASE-X物理层 10GE连接单元接口 10Gb介质无关接口 并行光传输
下载PDF
甚短距离光互连集成电路
6
作者 苗澎 王志功 +1 位作者 李智群 田玲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3014-3020,共7页
甚短距离光互连高速集成电路技术把光电子器件和高速集成电路紧密结合起来,可提供多条高速并行信号通道,在短距离内传输达到上百Gb/s甚至Tb/s的总带宽.本文介绍了甚短距离光互连高速集成电路基本结构,从甚短距离光传输系统应用研究、光... 甚短距离光互连高速集成电路技术把光电子器件和高速集成电路紧密结合起来,可提供多条高速并行信号通道,在短距离内传输达到上百Gb/s甚至Tb/s的总带宽.本文介绍了甚短距离光互连高速集成电路基本结构,从甚短距离光传输系统应用研究、光源与探测器、高速光电芯片封装技术和关键高速电路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对甚短距离光互连集成电路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甚短距离 光电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光互连 垂直腔面激光发射器 并行光传输 激光驱动器
原文传递
传输斜移对同步并行光传输系统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贾久春 陈弘达 +1 位作者 陈雄斌 周毅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11-1214,共4页
针对一个具体的链路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了传输斜移对同步并行光传输系统性能的影响。光纤中的信号分析在频域中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进行。分别计算了单信道误码率以及没有传输斜移和有传输斜移时... 针对一个具体的链路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了传输斜移对同步并行光传输系统性能的影响。光纤中的信号分析在频域中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进行。分别计算了单信道误码率以及没有传输斜移和有传输斜移时并行信道总的误码率。计算结果表明,在噪声不是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时,传输斜移是决定并行光传输系统最大同步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光传输 传输斜移 计算机仿真
下载PDF
10Gbit/s甚短距离并行光传输模块与实验系统 被引量:7
8
作者 苗澎 王志功 李彧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4-306,共3页
介绍符合OIF-VSR4-03.0规范的10Gbit/s甚短距离(VSR)实验系统研究.该系统由16×622Mbit/s到4×2.488Gbit/s转换集成电路、自制12通道850nm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并行光发射模块和商用12通道并行接收光模块构成.用一片FPGA... 介绍符合OIF-VSR4-03.0规范的10Gbit/s甚短距离(VSR)实验系统研究.该系统由16×622Mbit/s到4×2.488Gbit/s转换集成电路、自制12通道850nm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并行光发射模块和商用12通道并行接收光模块构成.用一片FPGA实现转换芯片的全部功能,采用基于二分查找法的SDH STM-64/OC192并行帧对齐及同步算法,大大提高了转换芯片的工作速度和节省了逻辑资源,自制12通道VCSEL并行发射模块工作速率达到12×2.488Gbit/s的设计指标.在SDH STM-64/OC192 10Gbit/s测试仪点到点的传输系统测试中,采用5米的12芯400MHz.km 62.5μm多模带状光纤互联,系统误码率低于1×1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甚短距离 并行光传输模块 转换集成电路 同步数字体系
下载PDF
10Gbit/s甚短距离并行光传输模块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晓明 王志功 +2 位作者 苗澎 黄颋 胡艳 《电路与系统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1-4,137,共5页
本文讨论了符合OIF-VSR4-01.0规范的10Gbit/s 甚短距离(VSR)并行光传输模块实验系统、转换集成电路、12通道850nm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并行光发射模块、12通道并行光接收模块中的12通道前端放大电路的实现,并给出了系统测试方案和... 本文讨论了符合OIF-VSR4-01.0规范的10Gbit/s 甚短距离(VSR)并行光传输模块实验系统、转换集成电路、12通道850nm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并行光发射模块、12通道并行光接收模块中的12通道前端放大电路的实现,并给出了系统测试方案和测试结果。测试结果表明,转换集成电路数字逻辑部分的全部功能用FPGA实现,研制的12通道并行光发射模块传输带宽达12?.244Gbit/s。在点到点的传输测试中,采用12芯400MHz-km 62.5靘多模带状光纤时,传输距离达302米,系统误码率低于1?0-13,12通道前端放大电路单路工作速率达1.25Gb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甚短距离 并行光传输模块 转换集成电路 同步数字系列(SDH)
下载PDF
一种40 Gbit/s QSFP+并行光模块光路设计 被引量:3
10
作者 金琪 蒋金宏 +2 位作者 李勇奇 李勇强 张克非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1-44,共4页
大容量光通信设备驱使光模块向低成本、高速率、高集成方向发展。提出一种40Gbit/sQSFP+并行光模块的新型光路结构设计。采用圆柱透镜替换传统微透镜阵列,通过透镜耦合原理及重叠积分法计算VCSEL与多模光纤的耦合效率;利用MATLAB计算得... 大容量光通信设备驱使光模块向低成本、高速率、高集成方向发展。提出一种40Gbit/sQSFP+并行光模块的新型光路结构设计。采用圆柱透镜替换传统微透镜阵列,通过透镜耦合原理及重叠积分法计算VCSEL与多模光纤的耦合效率;利用MATLAB计算得到透镜与VCSEL最佳耦合距离,在ZEMAX非序列模式下完成了光路建模。仿真表明,激光器与透镜间的距离为0.077mm时有最佳解,耦合效率达到81%。考虑生产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利用LightTools分析了轴向偏移、间隙偏移、角度偏移对耦合效率的影响,得出各偏移量的容忍度,为自动化生产提供了理论支持。该结构减少了光信号入纤前的损耗,有利于模块封装微小化及降低成本,可作为未来光模块大批量生产的备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光模块 多模光纤 耦合效率 位置偏差
下载PDF
40 Gbit/s多路并行光收发模块的研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雪芹 周本军 +1 位作者 胡伟 饶垚 《半导体光电》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4-97,共4页
基于VCSEL激光器阵列和PIN探测器阵列,设计和制作了40Gbit/s甚短距离的4通道发射4通道接收并行光收发模块。通过高速电路信号仿真设计,解决了信号完整性、串扰和电磁兼容等问题;通过键合金丝长度设计增加了通道带宽。光模块单通道传输... 基于VCSEL激光器阵列和PIN探测器阵列,设计和制作了40Gbit/s甚短距离的4通道发射4通道接收并行光收发模块。通过高速电路信号仿真设计,解决了信号完整性、串扰和电磁兼容等问题;通过键合金丝长度设计增加了通道带宽。光模块单通道传输速率可达到5Gbit/s,8通道并行总传输速率达到40Gbit/s,实现了并行光收发模块高速率、高密度、高可靠性以及小体积设计,为甚短距离高速数据处理和传输提供了高可靠的多路数据链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阵列 探测器阵列 8通道并行传输
下载PDF
4×25Gbit/s并行光模块杂散光抑制结构设计
12
作者 李顺 朱虹茜 +3 位作者 党绪文 王敬 苏大银 张克非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16,共5页
4×25Gbit/s并行光模块内部杂散光会导致能量损耗、鬼像及光串扰,进而降低通信质量。分析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光束特性,根据高斯光束传输特性理论,结合光阑孔径边缘菲涅尔衍射效应,提出锥形遮光罩结构设计方案。利用能量传输定理,在Z... 4×25Gbit/s并行光模块内部杂散光会导致能量损耗、鬼像及光串扰,进而降低通信质量。分析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光束特性,根据高斯光束传输特性理论,结合光阑孔径边缘菲涅尔衍射效应,提出锥形遮光罩结构设计方案。利用能量传输定理,在ZEMAX非序列模式下完成遮光罩与光阑建模,进行鬼像分析并对优化后的系统光束进行光线追迹。结果表明,优化后二次鬼像数量减少了75个,杂散光数量相比于优化前下降49%,其中影响最大的鬼像能量由4.03×10(-4)lx降至3.23×10(-5)lx,杂散光能量下降一个数量级以上。光束在光纤接受端面的能量相比光源输入的能量衰减了15%左右。这一结果对解决光网络杂散光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光模块 杂散光 鬼像 遮光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