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ZT的微驱动定位系统及控制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6
1
作者 孙立宁 孙绍云 +1 位作者 曲东升 蔡鹤皋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5-59,共5页
介绍了基于PZT驱动的一维微动工作台。该微动台采用柔性平行板铰链机构,对其进行了出力和位移关系的分析,并且进行了ANSYS的有限元分析设计,求得了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最大位移。其理论分析、有限元计算和试验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的一致性... 介绍了基于PZT驱动的一维微动工作台。该微动台采用柔性平行板铰链机构,对其进行了出力和位移关系的分析,并且进行了ANSYS的有限元分析设计,求得了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最大位移。其理论分析、有限元计算和试验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的一致性说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数值分析的可靠性。使用精密光栅进行微位移闭环检测,使用哈工大博实精密测控公司研制的压电陶瓷驱动电源。采用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算法对系统进行控制,单神经元具有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而且结构简单易于计算;而传统的PID调节器也具有结构简单、调整方便和参数整定与工程指标联系密切等特点。推导了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器,并进行了实验,微位移为20μm时的响应时间为12ms,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工作台 平行板 PZT驱动 单神经元 自适应PID控制 定位系统 微位移机构
下载PDF
基于PZT的微驱动定位控制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孙立宁 孙绍云 +2 位作者 曲东升 王力 蔡鹤皋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36-438,共3页
介绍了基于PZT的一维微动工作台,采用平行板机构,对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设计。使用精密光栅进行位移闭环检测,采用模糊PI控制算法对系统进行控制,既具有模糊控制灵活而且适应性强的优点,又具有PI控制精度高的特点。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 介绍了基于PZT的一维微动工作台,采用平行板机构,对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设计。使用精密光栅进行位移闭环检测,采用模糊PI控制算法对系统进行控制,既具有模糊控制灵活而且适应性强的优点,又具有PI控制精度高的特点。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板 PZT驱动 模糊控制
下载PDF
3T-2R五自由度并联机构的型综合 被引量:7
3
作者 唐卫星 马履中 +1 位作者 石奇端 郁玉峰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2460-2463,共4页
基于单开链单元的并联机构结构组成原理,提出了一些三平移两转动五自由度(3T-2R 5-DOF)的新的单开链。使用拓扑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全面综合了3T-2R 5-DOF并联机构的机型,得出了一些新机型。所有机型都满足主动副配置在静平台上的要求... 基于单开链单元的并联机构结构组成原理,提出了一些三平移两转动五自由度(3T-2R 5-DOF)的新的单开链。使用拓扑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全面综合了3T-2R 5-DOF并联机构的机型,得出了一些新机型。所有机型都满足主动副配置在静平台上的要求,便于控制。分析了机型的主动副的配置及其耦合度等基本特征,通过ADAMS软件验证了机型的正确性,并将研究结果列于表中。这些机型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它们为三平移两转动机型的优选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单开链 型综合 驱动副 耦合度
下载PDF
多腔体并联锥形管无阀压电泵输出流量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博达 赵永军 +2 位作者 杨志刚 阚君武 华顺明 《压电与声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60-463,共4页
分析了压电振子各个振动状态下锥形管无阀压电泵的输出流量,推导出流量公式,分析了并联结构下多腔体的整体输出流量与单个腔体输出流量之间关系。设计制作了两腔体、四腔体并联扁锥管无阀压电泵样机并进行了流量测试,实验测得四腔体并... 分析了压电振子各个振动状态下锥形管无阀压电泵的输出流量,推导出流量公式,分析了并联结构下多腔体的整体输出流量与单个腔体输出流量之间关系。设计制作了两腔体、四腔体并联扁锥管无阀压电泵样机并进行了流量测试,实验测得四腔体并联结构最大输出流量可达9.2m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腔体 并联 锥形管无阀压电泵 压电振子 输出流量
下载PDF
空间精密跟瞄Hexapod平台作动器研制与实验 被引量:6
5
作者 李伟鹏 黄海 边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17-1020,1040,共5页
针对基于并联机构的空间精密跟瞄Hexapod平台的大行程、高性能要求,通过对现有主动元件的分析,从作动器角度研制了以滚珠丝杠作动器为宏动部分、压电作动器为微动部分的大行程高频响精密复合作动器,测试了复合作动器的行程、开环定位精... 针对基于并联机构的空间精密跟瞄Hexapod平台的大行程、高性能要求,通过对现有主动元件的分析,从作动器角度研制了以滚珠丝杠作动器为宏动部分、压电作动器为微动部分的大行程高频响精密复合作动器,测试了复合作动器的行程、开环定位精度及动态特性,以dSPACE半物理仿真系统为核心建立了实验系统,进行了复合作动器单自由度精确定位实验和振动主动控制实验.由结果可知,复合作动器作动行程超过50 mm、经微动部分补偿后的整体定位误差小于1μm、正弦持续扰动下采用自适应滤波ADC(Active Disturbance Canceller)方法使振幅下降90%以上.结果表明,将此复合作动器应用于空间高稳定精密跟瞄Hexa-pod平台是完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复合作动器 精密定位 主动振动控制
下载PDF
一种三自由度全柔性并联微动激振台的设计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启志 庄佳奇 +3 位作者 尹小琴 谢俊 朱小兵 訾鹏飞 《机械设计与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27,共5页
根据工程多维振动模拟的需要,设计了一种非对称全柔性3-RRRP微动并联激振台机构。在普通非对称3-RRRP并联机构基础上,将机构中的普通关节全柔性化,形成新型全柔性微动并联机构,在全柔性并联机构的主动件处施加单自由度的压电陶瓷激振器... 根据工程多维振动模拟的需要,设计了一种非对称全柔性3-RRRP微动并联激振台机构。在普通非对称3-RRRP并联机构基础上,将机构中的普通关节全柔性化,形成新型全柔性微动并联机构,在全柔性并联机构的主动件处施加单自由度的压电陶瓷激振器,设计出全柔性的多维微动激振台,经理论分析,发现该振动台具有三平移的微振动模拟输出。最后,对之进行了ADAMS软件仿真模拟,模拟结果显示,此种全柔性多维微动激振台可以以单层结构实现不同方向单自由度的平动振动模拟,也可以实现多维(二自由度或三自由度)微动振动的模拟输出,且激振输入与振动输出运动学完全解耦,具有相同的振动规律与振动频率,容易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柔性机构 并联机构 激振台 仿真模拟
原文传递
A Modified 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 Approach for the Active Suppression of Rotor Vibration Induced by Coupled Unbalance and Misalignment
7
作者 Yifan Bao Jianfei Yao +1 位作者 Fabrizio Scarpa Yan Li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42-253,共12页
This paper proposes a modified 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MILC)periodical feedback-feedforward algorithm to reduce the vibration of a rotor caused by coupled unbalance and parallel misalignment.The control of the vibr... This paper proposes a modified 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MILC)periodical feedback-feedforward algorithm to reduce the vibration of a rotor caused by coupled unbalance and parallel misalignment.The control of the vibration of the rotor is provided by an active magnetic actuator(AMA).The iterative gain of the MILC algorithm here presented has a self-adjustment based on the magnitude of the vibration.Notch filters are adopted to extract the synchronous(1×Ω)and twice rotational frequency(2×Ω)components of the rotor vibration.Both the notch frequency of the filter and the size of feedforward storage used during the experiment have a real-time adaptation to the rotational speed.The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work can provide effective suppression of the vibration of the rotor in case of sudden changes or fluctuations of the rotor speed.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using the MILC algorithm proposed here are carried out and give evidence to the feasibility and robustness of the technique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tor vibration suppression Modified 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 UNBALANCE parallel misalignment Active magnetic actuator
下载PDF
精密跟瞄Hexapod平台研制及其振动控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伟鹏 黄海 边边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9-264,共6页
为了实现星载光学设备的精密跟瞄,以自行研制的宏/微双重驱动复合作动器为主动元件,设计了合理的平台构型,选择并装配了铰链等关键部件,组装完成了具有振动主动控制和大幅跟瞄能力的Hexa-pod平台原理样机。利用牛顿-欧拉法建立了Hexapo... 为了实现星载光学设备的精密跟瞄,以自行研制的宏/微双重驱动复合作动器为主动元件,设计了合理的平台构型,选择并装配了铰链等关键部件,组装完成了具有振动主动控制和大幅跟瞄能力的Hexa-pod平台原理样机。利用牛顿-欧拉法建立了Hexapod平台线性动力学模型。采用改进的自适应振动消减器(ADC)方法进行了平台主动隔振的控制仿真与实验研究。由仿真结果可知,当Hexapod平台底部受到方向不同的双频正弦微振动干扰时,控制可以隔离干扰向平台上平面的传播;在实验中,平台上平面处于水平位置及转动一定角度时,底部微扰动引起的各杆振幅均下降了90%左右。结果表明了所研制的Hexa-pod平台用于主动隔振的可行性、建模的有效性以及改进的ADC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跟瞄平台 ADC方法 振动控制 复合作动器
原文传递
可用于微创手术的毫米级微小并联机器人的设计、制造及实现
9
作者 田波 娄军强 +4 位作者 沈家旭 柳丽 陈特欢 李国平 魏燕定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47-155,共9页
压电驱动的并联机构具有精度高、刚度大及动态特性好的优点,可实现结构小型化,在微创手术操作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微创手术的毫米级压电驱动并联机器人。所设计微小机器人由两片压电双晶片驱动,通过设计仿蜻蜓扑翼... 压电驱动的并联机构具有精度高、刚度大及动态特性好的优点,可实现结构小型化,在微创手术操作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微创手术的毫米级压电驱动并联机器人。所设计微小机器人由两片压电双晶片驱动,通过设计仿蜻蜓扑翼四杆放大机构将致动器的微小驱动位移转化为末端基臂杆的大范围转动,引入平行四杆机构提高机器人的运动刚度和稳定性。建立了机器人速度雅可比矩阵,通过分析灵巧度和全域性能等运动传递指标对机器人杆件尺寸进行优化。提出基于智能复合微结构的激光微加工和多层复合层压工艺,实现了微小机器人从复杂三维空间多杆件结构到多层材料平面加工、层压、释放及装配的一体化制造。微小机器人整体尺寸为21 mm×26 mm×5.6 mm,质量为3.05 g(包含压电双晶片)。搭建实验平台开环测试了微小机器人在重复跟踪水平直线、竖直直线、圆及正弦轨迹下的运动性能。在55 V电压激励下,实测机器人在开环重复跟踪水平和竖直直线的运动行程、相对误差、准确度均方根误差和重复度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12 mm,0.93%,19.7μm±0.5μm,8.5μm±0.4μm和2.01 mm,0.52%,10.5μm±0.4μm,4.9μm±0.2μm。实验证实了所设计微小并联机器人具有良好的轨迹跟踪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放大机构 层压工艺 智能复合微结构 并联机构 压电致动器
原文传递
飞机并联作动筒力纷争问题仿真分析
10
作者 张磊 赵忠锐 刘振宇 《飞机设计》 2024年第3期24-27,共4页
主要研究同一主阀为多个并联作动筒分配油路式伺服作动系统力纷争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仿真方法,识别敏感因素及其对纷争力的影响程度。通过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仿真分析的正确性。提出减小此类伺服作动系统纷争力的可行性方法。结果表明... 主要研究同一主阀为多个并联作动筒分配油路式伺服作动系统力纷争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仿真方法,识别敏感因素及其对纷争力的影响程度。通过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仿真分析的正确性。提出减小此类伺服作动系统纷争力的可行性方法。结果表明,采取提高加工精度或进行选配的方式来减小主阀配流口不一致性;在不影响作动器性能的前提下,适量增大舵机的内漏量;合理设计机上液压系统管路及作动器内部管路,减小双液压系统供油压力不一致性等方法可有效减小此力纷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纷争 并联作动器 主阀配流口
原文传递
多片压电双晶片并联驱动器的设计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晓丽 梁大开 +1 位作者 芦吉云 朱珠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9-343,共5页
针对微型无人机在受到外界干扰时通过自适应控制来实现飞行的稳定性设计了一种多片压电双晶片并联驱动的新型驱动器。用功率放大器和频谱分析仪分别对驱动器的在空载和带载情况下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比较了在不同负载... 针对微型无人机在受到外界干扰时通过自适应控制来实现飞行的稳定性设计了一种多片压电双晶片并联驱动的新型驱动器。用功率放大器和频谱分析仪分别对驱动器的在空载和带载情况下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比较了在不同负载下单片压电双晶片和双片压电双晶片组成的驱动器的驱动能力,测得了双片压电双晶片并联驱动器的输出位移和驱动电压之间的传递函数。实验结果表明:该驱动器不仅可以实现位移放大,而且可以通过多片压电双晶片并联补偿驱动器的输出力,为设计新型压电双晶片驱动器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为压电双晶片驱动器的自适应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双晶片 位移放大机构 并联驱动器
下载PDF
计算机视觉在并联机器人运动学标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旭明 李志斌 《自动化仪表》 CAS 2016年第5期16-19,共4页
为提高并联机器人运行精度,研究利用计算机视觉标定并联机器人运动学参数的方法。首先对Delta型三自由度并联机器人进行运动学分析。然后采用光学照相机为传感器,在机构处于不同位姿状态下对固定于动平台上的标定板进行拍照,通过相机标... 为提高并联机器人运行精度,研究利用计算机视觉标定并联机器人运动学参数的方法。首先对Delta型三自由度并联机器人进行运动学分析。然后采用光学照相机为传感器,在机构处于不同位姿状态下对固定于动平台上的标定板进行拍照,通过相机标定以及相应的坐标变换方法,求出动平台中心在基坐标系中的位置。最后利用机器人逆运动学模型、自定义的误差方程和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获得运动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该标定方法成本较低,标定方法简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器人 传感器 执行器 运动学标定 计算机视觉 最小二乘估计 逆运动学
下载PDF
舵机加载系统及其伺服驱动器控制参数设置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董科锐 段富海 胡武扬 《机电工程技术》 2015年第11期7-12,共6页
研制了某型直升机并联舵机自动加载测试系统,用带编码器的交流伺服电机及其驱动器实现电动加载。为解决舵机有限转角小旋转扭矩的精准动态加载问题,伺服驱动器控制参数设置非常关键。在简述测试系统总体结构和伺服驱动器选型的基础上,... 研制了某型直升机并联舵机自动加载测试系统,用带编码器的交流伺服电机及其驱动器实现电动加载。为解决舵机有限转角小旋转扭矩的精准动态加载问题,伺服驱动器控制参数设置非常关键。在简述测试系统总体结构和伺服驱动器选型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电机控制模式、电机转速限制方法、电机手动操作界面、编码器分频脉冲设定、闭环复合控制实现等伺服驱动器控制参数的设置方法。实物验证表明:加载测试系统扭矩和位置控制精度均较高,可满足测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舵机 自动测试系统 交流伺服驱动器 加载伺服电机
下载PDF
基于执行器能量消耗的并联机器人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珂 柯文德 +1 位作者 刘美 张良均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49-454,共6页
并联机器人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能量消耗特别严重,为此本文以其3个主动执行器的电能消耗最小化为目标对3-RRR平面并联机器人进行尺度优化。在3-RRR机构运动学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出机构的逆运动学方程,分析了3-RRR机构常见的4种工作模式。... 并联机器人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能量消耗特别严重,为此本文以其3个主动执行器的电能消耗最小化为目标对3-RRR平面并联机器人进行尺度优化。在3-RRR机构运动学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出机构的逆运动学方程,分析了3-RRR机构常见的4种工作模式。采用粒子群算法确定3-RRR机构的连杆和平台质量的最优值。根据优化结果进行仿真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4种工作模式下,优化后执行器的力矩值均较小,消耗的电能得以降低,其中工作模式2的性能最佳,在执行相同的轨迹跟踪任务时,其执行器跟踪误差收敛较快,消耗的能量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并联机器人 3-RRR机构 逆运动学 执行器 能耗 粒子群优化算法 仿真
下载PDF
两平动一转动三维并联压电微动平台的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圣贤 孙庆龙 +4 位作者 惠相君 周鹏飞 汪家乐 孙靖康 崔玉国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9-123,共5页
为提高微定位系统的灵敏性,设计了三自由度并联压电微定位系统的新构型。首先,在考虑平台结构具有对称性的基础上,采用双平行四连杆机构对台体进行设计,并设计了可集成于台体的承载模块及传感器安装模块;接着,采用有限元法对平台的位移... 为提高微定位系统的灵敏性,设计了三自由度并联压电微定位系统的新构型。首先,在考虑平台结构具有对称性的基础上,采用双平行四连杆机构对台体进行设计,并设计了可集成于台体的承载模块及传感器安装模块;接着,采用有限元法对平台的位移、应力、刚度及模态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所搭建的实验系统,对平台的位移及频率响应特性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120V电压的作用下,平台沿x向的最大位移为26.0μm(此时沿y向产生的寄生位移为141.0nm),沿y向的最大位移为25.9μm(此时沿x向产生的寄生位移为39.7nm),绕z轴的最大转角为210μrad;平台x、y向的位移分辨率均为6.5nm;平台x、y、θz向的固有频率分别为328.0Hz、481.3Hz、402.8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平台 并联结构 对称解耦 柔性薄板 压电执行器
下载PDF
Actuation Spaces Synthesis of Lower-Mobility Parallel Mechanisms Based on Screw Theory 被引量:1
16
作者 Shihua Li Yanxia Shan +1 位作者 Jingjun Yu Yaxiong Ke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期280-291,共12页
The lower-mobility parallel mechanism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engineering field due to its numerous excellent characteristics.However,little work has been devoted to the actuator selection and placement that best ... The lower-mobility parallel mechanism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engineering field due to its numerous excellent characteristics.However,little work has been devoted to the actuator selection and placement that best satisfy the system's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during concept design.In this study,a unified approach for synthesizing the actuation spaces of both rigid and flexure parallel mechanisms has been presented,and all possible combinations of inputs could be obtained,laying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subsequent optimization of inputs.According to the linear independence of actuation space and constraint space of the lower-mobility parallel mechanism,a general expression of actuation spaces in the format of screw systems is deduced,a unified synthesis process for the lower-mobility parallel mechanism is derived,and the efficiency of the method is validated with two selective examples based on screw theory.This study present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he input selection problems of parallel mechanisms,aiming to help designers select and place actuators in a correct and even optimal way after the configuration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er-mobility parallel mechanism Screw theory Actuation space actuator placement Input selection
下载PDF
微小型3-CSR并联机构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的设计
17
作者 李旻 《机械与电子》 2009年第12期58-61,共4页
为扩大蒸汽发生器管间视频检查的范围,对SMA双程驱动器进行了分析比较,计算确定了SMA弹簧和偏压弹簧的参数,研制了用偏动式SMA双程驱动器驱动的微小型3-CSR并联机构,实现了微型摄像头的位姿调整.
关键词 并联机构 形状记忆合金 驱动器
下载PDF
仿生灵感下的弹性驱动器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9
18
作者 魏敦文 葛文杰 高涛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1-550,共10页
近年来有关仿生灵感下弹性驱动器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越来越多,有必要将现有的研究成果加以分析和总结,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促进弹性驱动器的相关理论和仿生工程应用的进一步发展.首先,介绍基于仿生灵感的弹性驱动器的起源和意义.... 近年来有关仿生灵感下弹性驱动器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越来越多,有必要将现有的研究成果加以分析和总结,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促进弹性驱动器的相关理论和仿生工程应用的进一步发展.首先,介绍基于仿生灵感的弹性驱动器的起源和意义.然后,在弹性驱动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串联弹性驱动器(series elastic actuator,SEA)、并联弹性驱动器(parallel elastic actuator,PEA)、离合弹性驱动器(clutchable elastic actuator,CEA)和多构态弹性驱动器(multi-configuration elastic actuator,MEA)4种典型的弹性驱动模式的结构组成、功能特性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最后,对弹性驱动器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构想和展望,并提出未来潜在的几个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驱动器 柔性驱动器 串联弹性驱动器 并联弹性驱动器 离合弹性驱动器 仿生弹性驱动器
原文传递
驱动器布位及冗余驱动对Tricept并联机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李剑锋 费仁元 +1 位作者 范金红 刘德忠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1-39,共9页
分析驱动器布位及冗余驱动对3自由度Tricept并联机构性能的影响,针对18种冗余及非冗余驱动方式,导出相应的机构雅可比矩阵及刚度矩阵。结合运动灵活度、最大和最小刚度指标在机构位置空间中部断面上的分布特点,对不同驱动器布位及冗余... 分析驱动器布位及冗余驱动对3自由度Tricept并联机构性能的影响,针对18种冗余及非冗余驱动方式,导出相应的机构雅可比矩阵及刚度矩阵。结合运动灵活度、最大和最小刚度指标在机构位置空间中部断面上的分布特点,对不同驱动器布位及冗余驱动方式下的机构性能进行分析对比,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兼顾运动灵活度及刚度特性的机构驱动方式。分析表明,冗余驱动对UPS支链主动关节均为移动副的Tricept并联机构的灵活度与刚度影响较小,但可显著改善主动关节均为转动副机构的运动灵活度及刚度特性,因此可在UPS支链主动关节均为转动副的Tricept并联机构中,通过增置冗余驱动器获得较佳的机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CEPT并联机构 驱动器布位 冗余驱动 性能比较
下载PDF
三维一体化超微定位系统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晓东 胡小唐 杨勇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1201-1203,共3页
提出一种以双柔性平行4 杆结构和柔性8 杆对称联动结构为导向机构、压电陶瓷为驱动器的三维一体化超微定位机构。针对高精度定位的需要,设计了数字闭环控制系统,引入数字PID模糊控制器以提高系统的定位性能。
关键词 三维一体化 超微定位系统 定位 压电陶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