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
17
1
作者
王东关
董艳光
丁洪基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15-317,共3页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SPT)是一种胰腺少见的肿瘤,主要发生在年轻女性,13~15岁的年龄段发病率最高,临床症状不明显,部分患者症状为腹痛、呕吐、腹胀和消化不良等,超声和CT上一般可见到有囊性和...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SPT)是一种胰腺少见的肿瘤,主要发生在年轻女性,13~15岁的年龄段发病率最高,临床症状不明显,部分患者症状为腹痛、呕吐、腹胀和消化不良等,超声和CT上一般可见到有囊性和实性部分组成的异质性的包块,缺乏其他特征性的结构。大体为囊壁厚薄不一内含血性液体的囊肿,其中可有破棉絮状的坏死组织,组织学特点是细胞形态单一,有纤细的假乳头结构,实性区域有蜕变坏死。SPT的超微结构研究显示,细胞内有直径50~2640nm的膜包围的颗粒;免疫组化Vimentin、α1—AT、α1-ACT阳性而腺癌的标记为阴性;DNA分析发现有染色体丢失和移位。较成熟的诊断方式是影像学和病理学,实验室检查对诊断帮助不大。最佳治疗措施是手术切除,但应注意随访,因为该肿瘤有恶性潜能和复发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理学
胰腺肿瘤/病理学
诊断
鉴别
综述文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Livin、N-cadherin及MMP-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
6
2
作者
薛栋
王建越
+5 位作者
李新军
张成德
成丕光
张同军
夏修良
巩本刚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643-645,649,共4页
目的 探讨Livin、N-cadheri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on两步法检测4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5例甲状腺瘤组织和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Livin、N-cadherin及MMP-2的表达,...
目的 探讨Livin、N-cadheri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on两步法检测4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5例甲状腺瘤组织和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Livin、N-cadherin及MMP-2的表达,并分析3个指标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4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Livin、N-cadherin及MMP-2的阳性率分别为58.3%、64.6%、37.5%,与甲状腺瘤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中Livin、N-cadherin及MMP-2的表达与不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表明,Livin与N-cadherin、MMP-2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Liv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与上皮间质转化(EMT)指标(N-cadherin和MMP-2)表达密切相关,提示Livin可能参与调节滤泡上皮EMT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病理学
乳头状瘤
病理学
钙黏着糖蛋白类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2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
3
3
作者
魏红权
冯晶晶
魏树梅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对25例SPT进行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免疫表型的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5例SPT中6例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18例为体检偶然发现,1...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对25例SPT进行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免疫表型的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5例SPT中6例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18例为体检偶然发现,1例为外伤后发现,7例发生在胰头,12例发生在胰体尾,6例发生在胰旁。其中7例显微镜下可见坏死、神经血管侵犯等现象。术后随访2-76月,所有患者尚未发现复发及转移。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25/25)、Syn(25/25)、AAT(25/25)呈强阳性,CD10(10/25)、CK(6/25)、ER(2/25)、PR(23/25)、CgA(2/25)呈部分阳性,Ki-67阳性表达<3%。结论 SPT是少见的胰腺肿瘤,多见于年轻女性,一般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所有病变均发生囊性变,影像学检查有一定特异性。病理特点以温和一致的类圆形或卵圆形细胞增生呈实性结构,并伴出血和囊性变,部分组织退变呈假乳头结构为主要组织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病理学
乳头状瘤/病理学
诊断
鉴别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超声诊断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李舟跃
赵齐羽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术前检查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术前超声检查结果和临床资料。结果 15例SPTP患者中,男性13.3%(2/15),女性86.7%(13/15);年龄18~31...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术前检查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术前超声检查结果和临床资料。结果 15例SPTP患者中,男性13.3%(2/15),女性86.7%(13/15);年龄18~31岁,平均(24.3)岁,中位23岁。肿瘤大小平均为5.0 cm(3.3~7.5 cm),肿瘤位于胰头部6例,胰体部6例,胰尾部3例。单一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33.3%(5/15),结合年龄、性别,肿瘤标志物指标后,诊断准确率为66.7%(10/15)。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有其特征性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特点,两者结合能明显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超声检查
乳头状瘤/超声检查
胰腺肿瘤/病理学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5
作者
肖大树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711-712,共2页
为了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资料、大体观察、镜下观察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镜下由实性区及假乳头状区组成,免疫组化程度不...
为了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资料、大体观察、镜下观察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镜下由实性区及假乳头状区组成,免疫组化程度不一的表达上皮性、间叶性、内分泌性标记。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是较少见的、预后较好的交界性肿瘤,其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病理学
乳头状瘤/病理学
乳头状瘤/诊断
原文传递
膀胱PUNLMP和低分级乳头状癌的生物学比较
被引量:
1
6
作者
姜应波
吴丽敏
+2 位作者
徐丹枫
林海洋
陈斌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20期1556-1558,共3页
目的:探讨膀胱低度恶性潜能的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papillary urothelial neoplasms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PUNLMP)和低分级乳头状癌[low-grade(grade1)papillary carcinomas,LG]的生物学差异。方法:统计两种肿瘤的2年复发率,并利...
目的:探讨膀胱低度恶性潜能的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papillary urothelial neoplasms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PUNLMP)和低分级乳头状癌[low-grade(grade1)papillary carcinomas,LG]的生物学差异。方法:统计两种肿瘤的2年复发率,并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比较34例膀胱PUNLMP和46例LG的细胞增殖指标(Ki-67)和癌基因/抑癌基因(c-erbB-2、p53)的阳性表达率。结果:PUN-LMP的2年复发率及Ki-67和p53的阳性表达率低于LG,P值分别为0.020、0.001和0.003;而c-erbB-2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膀胱PUNLMP和LG在生物学行为和临床预后上有较明显的差异,但PUNLMP仍需要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病理学
乳头状瘤/病理学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
1
7
作者
康旭
范翠君
+1 位作者
曹斌校
林寒冰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784-785,共2页
为了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N)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例SPN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报道。9例患者中6例因腹痛或腹部不适就诊,3例患者则是体检时B超发现胰腺肿块。B超、CT或MR均能显示胰腺有...
为了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N)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例SPN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报道。9例患者中6例因腹痛或腹部不适就诊,3例患者则是体检时B超发现胰腺肿块。B超、CT或MR均能显示胰腺有不同程度囊性病变常伴有带包膜的肿块。肿瘤的平均直径约5.8cm(4~11cm)。平均随访16.8个月,除1例随访10个月后死于肿瘤复发,其余患者存活。回顾性分析发现,SPN是一种好发于年轻女性的潜在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通常能获得一个较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病理学
乳头状瘤/病理学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106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
2
8
作者
贾国丛
王玉平
常庆龙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938-941,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06例女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病例,探讨其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病理诊断依据2003年WHO《乳腺和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病理学和遗传学》有关乳腺...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06例女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病例,探讨其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病理诊断依据2003年WHO《乳腺和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病理学和遗传学》有关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分类标准。结果:106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临床表现:乳头溢血最常见,占56.6%(60/106);其次为乳房肿块,占30.2%(32/106);同时有乳头溢血和乳房肿块者,占13.2%(14/106)。病理结果: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38例(35.8%),周围型导管内乳头状瘤42例(39.6%),非典型乳头状瘤7例(6.6%),导管内乳头状癌、囊内型乳头状癌及浸润性乳头状癌19例(17.9%)。年龄>50岁的导管瘤病例,恶性占54.3%(19/35);病变位于二级以下导管,恶性占40.4%(23/57);钼靶片提示伴有钙化的,恶性占46.5%(20/43);既往有导管瘤病史者,恶性占55.2%(16/29);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方法:1)导管及周围腺体区段切除;2)大区段、象限或全乳切除;3)乳癌改良根治术。结论:术前精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于年龄>50岁,钼靶显示有钙化,病灶位于二级以下导管和既往有导管瘤病史的乳腺导管乳头状肿瘤,恶变机率高,以手术切除病变组织为治疗原则,手术后应严密观察,定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内乳头状肿瘤
病理类型
治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
17
1
作者
王东关
董艳光
丁洪基
机构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病理科
出处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15-317,共3页
文摘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SPT)是一种胰腺少见的肿瘤,主要发生在年轻女性,13~15岁的年龄段发病率最高,临床症状不明显,部分患者症状为腹痛、呕吐、腹胀和消化不良等,超声和CT上一般可见到有囊性和实性部分组成的异质性的包块,缺乏其他特征性的结构。大体为囊壁厚薄不一内含血性液体的囊肿,其中可有破棉絮状的坏死组织,组织学特点是细胞形态单一,有纤细的假乳头结构,实性区域有蜕变坏死。SPT的超微结构研究显示,细胞内有直径50~2640nm的膜包围的颗粒;免疫组化Vimentin、α1—AT、α1-ACT阳性而腺癌的标记为阴性;DNA分析发现有染色体丢失和移位。较成熟的诊断方式是影像学和病理学,实验室检查对诊断帮助不大。最佳治疗措施是手术切除,但应注意随访,因为该肿瘤有恶性潜能和复发倾向。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理学
胰腺肿瘤/病理学
诊断
鉴别
综述文献
Keywords
papilloma
/
pathology
pancreatic neoplasms/
pathology
diagnosis, differential
review literature
分类号
R735.9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Livin、N-cadherin及MMP-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
6
2
作者
薛栋
王建越
李新军
张成德
成丕光
张同军
夏修良
巩本刚
机构
滨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滨州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滨州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出处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643-645,649,共4页
文摘
目的 探讨Livin、N-cadheri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on两步法检测4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5例甲状腺瘤组织和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Livin、N-cadherin及MMP-2的表达,并分析3个指标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4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Livin、N-cadherin及MMP-2的阳性率分别为58.3%、64.6%、37.5%,与甲状腺瘤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中Livin、N-cadherin及MMP-2的表达与不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表明,Livin与N-cadherin、MMP-2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Liv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与上皮间质转化(EMT)指标(N-cadherin和MMP-2)表达密切相关,提示Livin可能参与调节滤泡上皮EMT发生.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病理学
乳头状瘤
病理学
钙黏着糖蛋白类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免疫组织化学
Keywords
Thyroid neoplasms/
pathology
papilloma
/
pathology
Cadherins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
Immunohistochemistry
分类号
R736.1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2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
3
3
作者
魏红权
冯晶晶
魏树梅
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
出处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7-149,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对25例SPT进行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免疫表型的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5例SPT中6例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18例为体检偶然发现,1例为外伤后发现,7例发生在胰头,12例发生在胰体尾,6例发生在胰旁。其中7例显微镜下可见坏死、神经血管侵犯等现象。术后随访2-76月,所有患者尚未发现复发及转移。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25/25)、Syn(25/25)、AAT(25/25)呈强阳性,CD10(10/25)、CK(6/25)、ER(2/25)、PR(23/25)、CgA(2/25)呈部分阳性,Ki-67阳性表达<3%。结论 SPT是少见的胰腺肿瘤,多见于年轻女性,一般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所有病变均发生囊性变,影像学检查有一定特异性。病理特点以温和一致的类圆形或卵圆形细胞增生呈实性结构,并伴出血和囊性变,部分组织退变呈假乳头结构为主要组织学特征。
关键词
胰腺肿瘤/病理学
乳头状瘤/病理学
诊断
鉴别
免疫组织化学
Keywords
pancreatic neoplasms/
pathology
papilloma
/
pathology
diagnosis
differential
immunohistochemistry
分类号
R735.9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超声诊断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
1
4
作者
李舟跃
赵齐羽
机构
舟山市普陀中医院特检科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
出处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8-170,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术前检查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术前超声检查结果和临床资料。结果 15例SPTP患者中,男性13.3%(2/15),女性86.7%(13/15);年龄18~31岁,平均(24.3)岁,中位23岁。肿瘤大小平均为5.0 cm(3.3~7.5 cm),肿瘤位于胰头部6例,胰体部6例,胰尾部3例。单一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33.3%(5/15),结合年龄、性别,肿瘤标志物指标后,诊断准确率为66.7%(10/15)。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有其特征性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特点,两者结合能明显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
胰腺肿瘤/超声检查
乳头状瘤/超声检查
胰腺肿瘤/病理学
回顾性研究
Keywords
pancreatic neoplasms/ultrasonography
papilloma
/ultrasonography
pancreatic neoplasms/
pathology
papilloma
/
pathology
retrospective studies
分类号
R735.9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5
作者
肖大树
机构
巢湖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
出处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711-712,共2页
文摘
为了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资料、大体观察、镜下观察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镜下由实性区及假乳头状区组成,免疫组化程度不一的表达上皮性、间叶性、内分泌性标记。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是较少见的、预后较好的交界性肿瘤,其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标记。
关键词
胰腺肿瘤/病理学
乳头状瘤/病理学
乳头状瘤/诊断
Keywords
pancreatic neoplasms/
pathology
papilloma
/
pathology
papilloma
/diognosis
分类号
R735.9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膀胱PUNLMP和低分级乳头状癌的生物学比较
被引量:
1
6
作者
姜应波
吴丽敏
徐丹枫
林海洋
陈斌
机构
解放军第
解放军第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泌尿外科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病理科
出处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20期1556-1558,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膀胱低度恶性潜能的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papillary urothelial neoplasms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PUNLMP)和低分级乳头状癌[low-grade(grade1)papillary carcinomas,LG]的生物学差异。方法:统计两种肿瘤的2年复发率,并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比较34例膀胱PUNLMP和46例LG的细胞增殖指标(Ki-67)和癌基因/抑癌基因(c-erbB-2、p53)的阳性表达率。结果:PUN-LMP的2年复发率及Ki-67和p53的阳性表达率低于LG,P值分别为0.020、0.001和0.003;而c-erbB-2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膀胱PUNLMP和LG在生物学行为和临床预后上有较明显的差异,但PUNLMP仍需要长期随访。
关键词
膀胱肿瘤/病理学
乳头状瘤/病理学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Keywords
bladder neoplasms/
pathology
papilloma
/
pathology
prognosis
immunohistochemistry
分类号
R737.14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
1
7
作者
康旭
范翠君
曹斌校
林寒冰
机构
浙江省奉化市人民医院外科
出处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784-785,共2页
文摘
为了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N)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例SPN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报道。9例患者中6例因腹痛或腹部不适就诊,3例患者则是体检时B超发现胰腺肿块。B超、CT或MR均能显示胰腺有不同程度囊性病变常伴有带包膜的肿块。肿瘤的平均直径约5.8cm(4~11cm)。平均随访16.8个月,除1例随访10个月后死于肿瘤复发,其余患者存活。回顾性分析发现,SPN是一种好发于年轻女性的潜在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通常能获得一个较好的预后。
关键词
胰腺肿瘤/病理学
乳头状瘤/病理学
诊断
治疗
Keywords
pancreatic neoplasms/
pathology
papilloma
/
pathology
diagnosis
treatment
分类号
R735.9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106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
2
8
作者
贾国丛
王玉平
常庆龙
机构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乳腺科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病理科
出处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938-941,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06例女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病例,探讨其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病理诊断依据2003年WHO《乳腺和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病理学和遗传学》有关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分类标准。结果:106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临床表现:乳头溢血最常见,占56.6%(60/106);其次为乳房肿块,占30.2%(32/106);同时有乳头溢血和乳房肿块者,占13.2%(14/106)。病理结果: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38例(35.8%),周围型导管内乳头状瘤42例(39.6%),非典型乳头状瘤7例(6.6%),导管内乳头状癌、囊内型乳头状癌及浸润性乳头状癌19例(17.9%)。年龄>50岁的导管瘤病例,恶性占54.3%(19/35);病变位于二级以下导管,恶性占40.4%(23/57);钼靶片提示伴有钙化的,恶性占46.5%(20/43);既往有导管瘤病史者,恶性占55.2%(16/29);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方法:1)导管及周围腺体区段切除;2)大区段、象限或全乳切除;3)乳癌改良根治术。结论:术前精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于年龄>50岁,钼靶显示有钙化,病灶位于二级以下导管和既往有导管瘤病史的乳腺导管乳头状肿瘤,恶变机率高,以手术切除病变组织为治疗原则,手术后应严密观察,定期随访。
关键词
导管内乳头状肿瘤
病理类型
治疗
Keywords
intraductal
papilloma
tumor
patholog
ical type threapy
分类号
R737.9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研究进展
王东关
董艳光
丁洪基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Livin、N-cadherin及MMP-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薛栋
王建越
李新军
张成德
成丕光
张同军
夏修良
巩本刚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4
6
原文传递
3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25例临床病理分析
魏红权
冯晶晶
魏树梅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超声诊断与临床分析
李舟跃
赵齐羽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肖大树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10
0
原文传递
6
膀胱PUNLMP和低分级乳头状癌的生物学比较
姜应波
吴丽敏
徐丹枫
林海洋
陈斌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诊治分析
康旭
范翠君
曹斌校
林寒冰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10
1
原文传递
8
106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临床分析
贾国丛
王玉平
常庆龙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