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物理主义不等于物理学主义--表述物理主义的一个新方案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晓阳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29,共15页
如何恰当地表述物理主义,是当前物理主义者面临的两大难题之一。常见的表述方案有四种:"基于物理学理论的"方案、"基于范型物理对象的"方案、循否法方案以及态度方案。对这四种方案的分析显示,它们目前均面临难以... 如何恰当地表述物理主义,是当前物理主义者面临的两大难题之一。常见的表述方案有四种:"基于物理学理论的"方案、"基于范型物理对象的"方案、循否法方案以及态度方案。对这四种方案的分析显示,它们目前均面临难以克服的困难,尤其是难以摆脱亨普尔两难或者泛心论的困扰。一个值得考虑的建议是,构造一个新型表述方案以克服这些困难。如果新方案是可行的,那么也表明,我们需要调整对物理主义的理解:物理主义不是一个经验论题,而是一个形上学论题。对物理主义的恰当理解不应当依赖于具体的科学理论,尤其是物理学理论。物理主义不等于物理学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主义 物理学主义 亨普尔两难 泛心论 心灵哲学
原文传递
“智”的可能性与“能”的极限性:论人工智能的“智”与“能”
2
作者 江海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70,197,共9页
智能包含“智力”与“能力”两个方面。“智力”意指理论意义上的认知力,“能力”意指实践意义上的能动力。真正的智能行为必须做到“智”与“行”的兼备。人工智能能否拥有人的心智不仅仅在于它能否拥有其“能”,即它能够做什么;而且... 智能包含“智力”与“能力”两个方面。“智力”意指理论意义上的认知力,“能力”意指实践意义上的能动力。真正的智能行为必须做到“智”与“行”的兼备。人工智能能否拥有人的心智不仅仅在于它能否拥有其“能”,即它能够做什么;而且更在于它能否拥有其“智”。对人工智能之“智”的分析仅仅是一个先验性的理论分析,因此对它能否拥有其“智”的回答也只是一个先验性论断。而人类设计出人工之物的目的就在于它能够做出智能的行为,并且它能否拥有其“能”却是一个经验性的和实践操作的问题。未来人工智能的研究既要考虑理论上的先验可能性,同时也要考虑实践上的经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泛心论 突现论 现象学
下载PDF
人工意识与生物自然主义
3
作者 王华平 《新文科教育研究》 2024年第4期64-78,142,共16页
生物自然主义认为,意识是大脑的生物现象,依赖于神经生理过程,仅存在于生命系统中。这一理论强调意识与生命的紧密联系,但在面对人工意识时暴露出问题。无论是诉诸新陈代谢还是预测加工,都不能说明人工意识是不可能的。进一步的分析表明... 生物自然主义认为,意识是大脑的生物现象,依赖于神经生理过程,仅存在于生命系统中。这一理论强调意识与生命的紧密联系,但在面对人工意识时暴露出问题。无论是诉诸新陈代谢还是预测加工,都不能说明人工意识是不可能的。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生物自然主义既强调意识的实在性又试图将其自然化的做法注定是失败的,因而也不能用它来实现人工意识。两种替代方案被提出:泛心论和错觉论。泛心论否定了派生性预设,将意识视为物理世界的基本属性,但在解释人工意识时遇到AGI组合问题或AGI解构问题。错觉论否定了实在论预设,认为意识是一种错觉,通过模拟认知结构可以实现人工意识。错觉论绕开了意识实在性与自然化之间的矛盾,是实现人工意识最为合适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意识 生物自然主义 泛心论 错觉论
下载PDF
物理主义泛心论:组合问题及现象绑合策略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敬坤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0-38,共9页
当代泛心论是一种与物理主义相容的理论主张,它把意识看成是宇宙的一种基础性的、遍在的性质,认为更基础更简单的低阶意识通过某种方式构成复杂的人类意识,泛心论也因此面临组合问题。高夫进一步提出主体加合问题,认为经验主体不可能加... 当代泛心论是一种与物理主义相容的理论主张,它把意识看成是宇宙的一种基础性的、遍在的性质,认为更基础更简单的低阶意识通过某种方式构成复杂的人类意识,泛心论也因此面临组合问题。高夫进一步提出主体加合问题,认为经验主体不可能加合产生更高阶的经验主体。一种很有前景的解决方案是现象绑合策略,但高夫质疑我们是否能够形成一种恰当的现象关系概念,而米勒则试图为现象关系概念给出更清晰的刻画。然而,现象绑合策略所要求的现象关系概念本身可能是不融贯的,它无法发挥我们所期望的"绑合"作用,无法充分解释宏观经验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心论 物理主义 意识 组合问题 现象关系
原文传递
强人工智能与泛心论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敬坤 《科学.经济.社会》 2021年第3期52-59,共8页
泛心论近年来备受瞩目,查尔默斯等人注意到,强人工智能势必会导致某种很强的泛心论观点。但是这种泛心论高度依赖信息概念或计算概念的适当阐释,可以说是一种以泛计算主义为基础的泛心论,与当前典型形态的泛心论有着重要的区别。强人工... 泛心论近年来备受瞩目,查尔默斯等人注意到,强人工智能势必会导致某种很强的泛心论观点。但是这种泛心论高度依赖信息概念或计算概念的适当阐释,可以说是一种以泛计算主义为基础的泛心论,与当前典型形态的泛心论有着重要的区别。强人工智能并不能为这种典型形态的泛心论提供实质性的支撑。同样,典型形态的泛心论也不能直接为强人工智能提供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人工智能 泛心论 意识 物理主义 自动机
下载PDF
彻底自然主义和泛心论的后现代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恒威 董达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4,共5页
在物质论和二元论混合的现代性中,"人的现象"始终处于科学的恰当解释之外。物质论、二元论和观念论在解决心-身问题上都存在难以克服的困难,这个困难的本质在于它们共享了一个对物质的现代性规定。德昆西将所谓的"彻底... 在物质论和二元论混合的现代性中,"人的现象"始终处于科学的恰当解释之外。物质论、二元论和观念论在解决心-身问题上都存在难以克服的困难,这个困难的本质在于它们共享了一个对物质的现代性规定。德昆西将所谓的"彻底自然主义"视为心-身问题的第四种解决方案。彻底自然主义本质上是对过程哲学的泛心论形态(即泛体验论)的新的概念化。它对现代性的物质和自然的规定进行了彻底修正,假定物质是内在地有感知能力的,并且这种感知能力一路向下存在于宇宙最终极的个体中。泛心论的后现代意义中除了具有调和现代形而上学诸理论的纵向意义,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横向意义,即它与东方思想的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现象 彻底自然主义 泛心论 泛体验论 智能物质
原文传递
人工意识的两难及其出路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华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3-113,共11页
人工意识是对被确认为人类意识现象的那些方面的模拟或实现。据其目标与意识的形而上学,人工意识可分为强弱两种。弱人工意识旨在设计和建构模拟意识的机器,强人工意识则力图设计和建构有现象意识的机器。人工意识面临一个两难困境:弱... 人工意识是对被确认为人类意识现象的那些方面的模拟或实现。据其目标与意识的形而上学,人工意识可分为强弱两种。弱人工意识旨在设计和建构模拟意识的机器,强人工意识则力图设计和建构有现象意识的机器。人工意识面临一个两难困境:弱人工意识放弃意识的核心部分,无助于从根本上提升人工智能的性能,因而非常地局限。强人工意识则囿于现有概念框架,不可避免地陷入“中间层谬误”,要实现强人工意识就需要构建一个新的概念框架。就目前而言,泛心论与错觉论是两个可行的选择。错觉论,更具体的,意识的注意图式理论,是人工意识摆脱两难困境最有希望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意识 难问题 泛心论 错觉论
下载PDF
意识的本质:物理主义抑或泛心论?
8
作者 袁蓥 郭喨 安晖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37,共6页
当前关于意识本质的探索已逐渐从哲学转向于科学,从“思辨”让位于“实验”;而哲学家与科学家在这一问题上也展开了饶有成效的合作。我们获得了一些对意识更加全面和清晰的认知,这些认知逐渐收敛为两条富有希望的意识理解进路:其一,脑... 当前关于意识本质的探索已逐渐从哲学转向于科学,从“思辨”让位于“实验”;而哲学家与科学家在这一问题上也展开了饶有成效的合作。我们获得了一些对意识更加全面和清晰的认知,这些认知逐渐收敛为两条富有希望的意识理解进路:其一,脑是一台万能图灵机,意识是从复杂系统中涌现出来的;它表明意识并非一种本体论上独立的属性,而是特定物理系统的一般属性(即“涌现论”)。其二,在叠加态的波函数塌缩时,必须有一个在场的有意识的观察者,这表明意识与物质一样是宇宙自身的一种根本属性(即“现代版泛灵论”)。当代的意识研究进展暗示:意识的科学研究正成为解释意识问题的“第一原因”,原本就意识问题所提出的哲学主张和论证正在以系统化的方式转变成科学问题和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 心身关系 涌现论 泛灵论 实验哲学
原文传递
大卫·查默斯的自然主义二元论 被引量:1
9
作者 焦卫华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8-23,共6页
大卫·查默斯在区分意识难易问题的基础上,主张一种自然随附的属性二元论。他认为感受性质不是实体,而是根源于物理实体原现象性质的一种根本属性。感受性质源于原现象性质,物理属性基于物理实体之间的关系,因此感受性质并非在逻辑... 大卫·查默斯在区分意识难易问题的基础上,主张一种自然随附的属性二元论。他认为感受性质不是实体,而是根源于物理实体原现象性质的一种根本属性。感受性质源于原现象性质,物理属性基于物理实体之间的关系,因此感受性质并非在逻辑上随附于物理性质,而是一种独立存在的属性。连接物理和感受性质或现象意识之间的桥梁就是心理物理学定律。从维特根斯坦对语言批判的维度看,查默斯的原现象概念、现象概念与物理概念分别属于不同的哲学范畴,它们不可能遵循同样的科学原则和精神,因此自然主义二元论有其内在的语言学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卫·查默斯 感受性质 自然主义二元论 泛心论 语言学困境
下载PDF
Gede and Homosexuality
10
作者 Paul C.Mocombe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23年第7期278-283,共6页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Haitian Vodou spirits(lwas)of fertility and death,Gede,do not promote homosexuality or the fluidity of sexuality in Haitian culture.The latter position is a Western reading of Gede grounde...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Haitian Vodou spirits(lwas)of fertility and death,Gede,do not promote homosexuality or the fluidity of sexuality in Haitian culture.The latter position is a Western reading of Gede grounded in postmodern and post-structural identity theorizing.Gede in Haitian ontology and epistemology is lwas of fertility and death not sexual identity confusion or fluid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ationism praxis panpsychism social class language game phenomenological structuralism ORCH-OR theory univon multiverse hypothesis free-will DETERMINISM Haitian epistemology consciousness field theory Conscious Electromagnetic Information theory(CEMI) psychion psychon Vodou Haitian Studies
下载PDF
基于唯物主义一元论对科学“第三条道路”的分析与批判——兼评鲁伯特的《从唯物主义中解放科学》
11
作者 蒋显荣 杨柳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8-105,共8页
即使有了脑成像,脑细胞基因组排序,研究者仍难以用纯物理原理或纯化学原理来解释意识。一些科学家、哲学家开始动摇唯物主义信条,认为意识不是纯物质现象,应求助二元论、泛灵论、唯心主义来做补充解释。英国哲学家鲁伯特认为唯物主义和... 即使有了脑成像,脑细胞基因组排序,研究者仍难以用纯物理原理或纯化学原理来解释意识。一些科学家、哲学家开始动摇唯物主义信条,认为意识不是纯物质现象,应求助二元论、泛灵论、唯心主义来做补充解释。英国哲学家鲁伯特认为唯物主义和二元论都具有各自的合理性,应该辩证地结合起来,走"第三条道路"。理由是二元论的合理性、立法的基础、唯物主义之间的悖论、哲学家的分化。尽管前沿和大胆猜想,"第三条道路"缺乏必要的科学基础,仍是哲学层面的思辨,它不得不又回归到意识客观普遍性的常规性证明。虽然借助了现代科学,意识客观普遍性的哲学证明和科学证明存在逻辑问题。从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角度分析"第三条道路",有助于挖掘对意识的能动性、主动性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主义 泛灵论 鲁伯特 第三条道路 二元论唯物主义
原文传递
Mocombeian Nominalism
12
作者 Paul C.Mocombe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22年第9期483-487,共5页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outline Paul C.Mocombe’s nominalism as highlighted in his theory of phenomenological structuralism(PS).Mocombe posits that the human mind or consciousness is presented with brute facts and th...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outline Paul C.Mocombe’s nominalism as highlighted in his theory of phenomenological structuralism(PS).Mocombe posits that the human mind or consciousness is presented with brute facts and things of the multiverse,which it attempts to reify and universalize through concepts of language and mathematics.So,the facts and things of the world exist irrespective of the human mind,which simply highlights and categorizes them in order to experience being-in-the-world with others and things they encoun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ationism praxis panpsychism social class language game phenomenological structuralism ORCH-OR theory univon multiverse hypothesis free-will DETERMINISM Haitian epistemology consciousness field theory conscious electromagnetic information theory(CEMI)
下载PDF
马克思与维特根斯坦论意识问题
13
作者 姚东旭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49-55,共7页
当代意识哲学中二元论、突现论与泛心论关于意识问题的争执仍然是形而上学在当代的延续,马克思与后期维特根斯坦对意识的讨论具有表面差别下的深层关联,都强调了意识哲学忽视的社会实践的维度,马克思侧重于物质生产关系,而维特根斯坦则... 当代意识哲学中二元论、突现论与泛心论关于意识问题的争执仍然是形而上学在当代的延续,马克思与后期维特根斯坦对意识的讨论具有表面差别下的深层关联,都强调了意识哲学忽视的社会实践的维度,马克思侧重于物质生产关系,而维特根斯坦则侧重于语言使用,它们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批驳了传统形而上学和当代形而上学的诸种意识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现论 泛心论 意识 维特根斯坦 马克思 语言 实践
下载PDF
评查默斯的“自然主义二元论”
14
作者 陈晓平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5,共7页
查默斯提出"自然主义二元论",向当代心灵哲学中占主导地位的物理主义发起进攻。但是,由于自然主义和物理主义在学理上天然地联系在一起,查默斯实际上并未摆脱物理主义的窠臼。查默斯的二元论特征是:一方面,在本体论中增加了... 查默斯提出"自然主义二元论",向当代心灵哲学中占主导地位的物理主义发起进攻。但是,由于自然主义和物理主义在学理上天然地联系在一起,查默斯实际上并未摆脱物理主义的窠臼。查默斯的二元论特征是:一方面,在本体论中增加了非物理的东西即经验(亦即意识或感受性);另一方面,由于查默斯拒绝把康德目的论作为功能和信息的本体论基础,致使他走向另一极端即泛心论。在笔者看来,查默斯的意识理论在这两个方面都存有严重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主义二元论 意识 物理主义 泛心论 查默斯
原文传递
伽利略的“错误”与意识问题
15
作者 傅星源 《科学.经济.社会》 2021年第4期2-9,共8页
目前的意识问题研究处于科学和哲学的双重胁迫之下,行走在不断增补繁文缛节的托勒密化进程之中,意识研究的革命吁求科学范式的革命。首先通过对爱丁顿科学哲学思想的考察,将当前的科学运作方式识别为一种因果循环的结构主义,进而将意识... 目前的意识问题研究处于科学和哲学的双重胁迫之下,行走在不断增补繁文缛节的托勒密化进程之中,意识研究的革命吁求科学范式的革命。首先通过对爱丁顿科学哲学思想的考察,将当前的科学运作方式识别为一种因果循环的结构主义,进而将意识问题的产生和可能解决路径追溯到伽利略思想中,最后为一种革新意识研究的可能世界观——泛心论——作出了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 爱丁顿 伽利略 泛心论
下载PDF
泛心论的演进理路探析
16
作者 胡子政 刘欢迎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43-46,共4页
泛心论起源于原始思维的泛灵论思想,有着深厚的哲学理论基础,为解决意识难题的查尔默斯直接把意识规定为世界的基本特征,迈进了泛心论的领地。此时的泛心论在形式上有别于早期的泛心论,其地位也必须公允的看待。但泛心论的论证方法、理... 泛心论起源于原始思维的泛灵论思想,有着深厚的哲学理论基础,为解决意识难题的查尔默斯直接把意识规定为世界的基本特征,迈进了泛心论的领地。此时的泛心论在形式上有别于早期的泛心论,其地位也必须公允的看待。但泛心论的论证方法、理路逻辑所包摄的实质与硬核没变,与自然科学的驱魅,走出神秘主义,真正迈向科学殿堂是背道而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心论 意识 困难问题
下载PDF
试论内格尔非还原主义
17
作者 黄树光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20-23,32,共5页
内格尔是 2 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哲学界出现的反还原主义思潮中的代表性人物。内格尔认为 ,意识经验的主观性是客观存在的 ,而且在现有条件下是不可能还原的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泛心说 ,即认为宇宙的基本物质成分 ,不管其是否属于生... 内格尔是 2 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哲学界出现的反还原主义思潮中的代表性人物。内格尔认为 ,意识经验的主观性是客观存在的 ,而且在现有条件下是不可能还原的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泛心说 ,即认为宇宙的基本物质成分 ,不管其是否属于生命有机体 ,都具有心理的属性 ,从而由物质成分构成的生命有机体具有某种意识。内格尔非还原主义理论是一种二元论 ,但他提出一些具体观点 ,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内格尔 非还原主义 意识经验 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 心理属性
下载PDF
意识的哲学理论史
18
作者 威廉.西格 陈巍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29,共12页
意识是哲学内部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议题,并总是以心身问题的形式广泛地呈现于西方哲学史中。当前,绝大多数哲学家已在如下方面取得共识:意识的核心问题在于理解主观性本身的性质与起源。然而,从古至今,几乎所有意识的哲学理论都没有... 意识是哲学内部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议题,并总是以心身问题的形式广泛地呈现于西方哲学史中。当前,绝大多数哲学家已在如下方面取得共识:意识的核心问题在于理解主观性本身的性质与起源。然而,从古至今,几乎所有意识的哲学理论都没有摆脱突现论与泛心论之间的交织与争斗。未来的意识研究仍然亟待走出上述认识论上的两难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 心身问题 突现论 泛心论
下载PDF
自然主义泛心论:基本观念和问题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恒威 董达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61,共11页
自然主义泛心论被构想为未来意识科学的可能的形而上学基础,认为自然自有其心智,心智是自然中的现实存在者的根本性质。称泛心论是"自然主义的",意味着在这个形而上学体系建构的过程中,对于宏观个体的心智能力,在存在论上必... 自然主义泛心论被构想为未来意识科学的可能的形而上学基础,认为自然自有其心智,心智是自然中的现实存在者的根本性质。称泛心论是"自然主义的",意味着在这个形而上学体系建构的过程中,对于宏观个体的心智能力,在存在论上必须基于微观现实存在者及其动力学关系作出一致和完整的解释,而不必诉诸超自然的要素。对泛心论者而言,尽管每一个微观现实单元皆具有心智,但是,不是每一个由微观现实单元构成的现实事物皆具有心智;确切地说,唯有那些由微观现实单元以"恰当的方式"构成的现实事物(即合成物)才能被合理地认为具有心智乃至意识,而至于那些仅仅由微观现实单元以聚集的方式集合而组成的任何层次的现实事物(即聚合物)则不能合理地说它们是有心智的。自然主义泛心论的整个思路是从体系内既定的现实存在者开始直到作为整体的心智现象,自下而上地确定适用体系内更受限的整分论构成原则。对于被泛心论者称作最难问题的"结合问题",我们把客体的构成问题转化为泛心论的主体的构成问题。通过对整分论构成原则的分析,我们实际上得到一个较微弱的结论——某一充分条件的实现必然使某一特定层次的合成物在其整体上显现出特定丰度的心智。除了意识形而上学的共时性进路,我们最后在第五节从历时性进路讨论了一个来自怀特海的结合问题解决方案——意识作为高级主体性形式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科学 自然主义泛心论 整分论 结合问题 演变
下载PDF
一种构成性罗素式泛心论的小调色板模型
20
作者 刘凯 韩东晖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0,共8页
构成性罗素式泛心论(CRP)是目前替代标准物理主义和二元论的最为重要的心身理论范式,但它面临着组合问题带来的巨大威胁。其中,调色板问题指的是,如果CRP为真,我们只能期许少许类型的微观性质,那么,有限类型的微观性质如何能够组合而产... 构成性罗素式泛心论(CRP)是目前替代标准物理主义和二元论的最为重要的心身理论范式,但它面临着组合问题带来的巨大威胁。其中,调色板问题指的是,如果CRP为真,我们只能期许少许类型的微观性质,那么,有限类型的微观性质如何能够组合而产生大量的宏观性质?事实上,关于调色板问题的论证是可疑的,它并不能先验地证伪CRP。有多种回应思路,但只有组合论的小调色板策略与CRP兼容,L.勒洛夫斯提出的现象混合策略为我们解决调色板问题指明了方向,但她构造的小调色板方案却并不理想。可以在现象混合策略上增设一些关于经验的递嬗和共享法则,为CRP构造一种规避调色板问题的小调色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成性罗素式泛心论 组合问题 调色板问题 小调色板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