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要认真对待高校课程思政的“泛意识形态化”倾向 被引量:75
1
作者 靳玉乐 张良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37,共7页
高校课程思政的目的在于充分挖掘各学科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然而,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着将思政元素生硬移植的形式化、标签化、虚假化、教条化等"泛意识形态化"现象,其... 高校课程思政的目的在于充分挖掘各学科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然而,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着将思政元素生硬移植的形式化、标签化、虚假化、教条化等"泛意识形态化"现象,其原因在于课程思政主体秉持的课程知识与意识形态之间没有内在逻辑关系的理论逻辑错误。为此,应把握课程知识与意识形态之间内在的、本源性的与生成性的关系实质,并通过基于社会的尺度把握意识形态的育人起点、明确意识形态在不同课程知识中的多样化表现方式以及提升知识学习境界、实现意识形态育人功能等内生路径,克服高校课程思政的"泛意识形态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课程思政 泛意识形态化 课程知识 意识形态
下载PDF
“意识形态化”与“泛意识形态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一个问题沉思 被引量:16
2
作者 唐少杰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9,共6页
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分别讨论了这一哲学“意识形态化”过程中的七个方面和随之而来的这一哲学“泛意识形态化”过程中的九个问题,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形态化”与“泛意识形态化”之间的具体关系,进而,强调马克思主... 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分别讨论了这一哲学“意识形态化”过程中的七个方面和随之而来的这一哲学“泛意识形态化”过程中的九个问题,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形态化”与“泛意识形态化”之间的具体关系,进而,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泛意识形态化”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来说,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应该高度重视和值得充分研究的一个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化 泛意识形态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文学研究:“后批评”时代的实践转向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德胜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6-98,共3页
今天的文学研究已越来越倾向于在“文化研究”的旗帜下标榜自己的意识形态姿态并行使文化话语权 ,它表明文学研究开始进入一个“后批评”的时代。这一“后批评”时代文学研究的“后性”特征 ,主要体现为文学研究过程的“泛意识形态化”... 今天的文学研究已越来越倾向于在“文化研究”的旗帜下标榜自己的意识形态姿态并行使文化话语权 ,它表明文学研究开始进入一个“后批评”的时代。这一“后批评”时代文学研究的“后性”特征 ,主要体现为文学研究过程的“泛意识形态化”和理论上的“泛审美主义”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后批评 泛意识形态化 泛审美主义
下载PDF
“钦天监教案”起因探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钱志坤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97-100,共4页
“钦天监教案”是清初多种矛盾激化的必然产物 :一、中西历法之争最后演化为“夷夏之辨”的政治斗争 ,给辅政大臣铲除政敌提供了借口 ;二、天主教势力的迅猛发展威胁到佛教的传统地位 ,使两教矛盾激化 ;三、汤若望在政治上的巨大成功损... “钦天监教案”是清初多种矛盾激化的必然产物 :一、中西历法之争最后演化为“夷夏之辨”的政治斗争 ,给辅政大臣铲除政敌提供了借口 ;二、天主教势力的迅猛发展威胁到佛教的传统地位 ,使两教矛盾激化 ;三、汤若望在政治上的巨大成功损害了一部分满清权贵的政治利益 ;四、传教士内部的内讧给反汤若望势力可乘之机 ;五、汤若望成为辅政大臣清算“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天监教案 汤若望 杨光先 成因 政治利益 传教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