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周晓平 胡小吾 +3 位作者 姜秀峰 王来兴 曹依群 郝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8-201,共4页
目的:总结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行脑内核团毁损和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经验.方法:1999~2004年期间采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毁损手术治疗帕金森病510例和DBS治疗帕金森病62例,其中脑核团毁损术组中行单侧苍白球腹后部... 目的:总结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行脑内核团毁损和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经验.方法:1999~2004年期间采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毁损手术治疗帕金森病510例和DBS治疗帕金森病62例,其中脑核团毁损术组中行单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385例,丘脑腹中间核(Vim)毁损术91例,行同期同侧PVP和Vim毁损术12例,进行同期双侧PVP 8例,分期双侧PVP 10例,分期双侧PVP+Vim术4例.DBS组中,刺激靶点为丘脑底核(STN)61例和Vim 1例,其中单侧31例,双侧31例.结果:脑核团毁损组于术后进行UPDRS运动评分,在'关'状态下症状改善率为47.3%;在'开'状态下症状改善率为23.4%.开-关症状和异动症均消失.220例平均随访11.6个月,其中显效130例(59.9%),改善75例(34%),无效15例(6.8%).DBS组术后UPDRS运动评分,在'关'状态下改善率为45.2%,在'开'状态下改善率为25.7%,平均随访11.8个月,其中40例于1个月内调整参数后再无调整,12例术后需再次调整参数.结论:根据患者的症状合理选择不同的脑核团毁损靶点,可明显控制患者症状.DBS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可调节参数,已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重要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微电极记录 苍白球毁损术 脑深部电刺激
下载PDF
帕金森病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勇杰 《现代康复》 CSCD 2000年第3期332-335,共4页
帕金森病的手术疗法于90年代初复兴 ,苍白球腹后部取代丘脑腹外侧核成为原发性PD的最佳治疗靶点。苍白球腹后部切开术 (PVP)不仅能改善以震颤、僵直和异动症为代表的运动增多症 ,还能改善以行动迟缓、步僵和“关”状态为代表的运动减少... 帕金森病的手术疗法于90年代初复兴 ,苍白球腹后部取代丘脑腹外侧核成为原发性PD的最佳治疗靶点。苍白球腹后部切开术 (PVP)不仅能改善以震颤、僵直和异动症为代表的运动增多症 ,还能改善以行动迟缓、步僵和“关”状态为代表的运动减少症。苍白球和丘脑手术的结合适用于合并顽固性震颤的PD患者。双侧PVP手术似乎并不存在类似于双侧丘脑手术所导致的严重并发症 ,如构音障碍和严重的认知障碍 ,但明显增加语音低下和吞咽困难的风险。同期双侧PVP对那些年龄较轻、身体一般状况好的PD患者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手术治疗是一种非多巴胺能的代偿机制 ,并不能完全取代药物疗法 ,二者能发挥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立体定向 苍白球切开术 治疗
下载PDF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抽动-秽语综合征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晓华 李勇杰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4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 外科手术治疗难治性抽动 秽语综合征 ,至今仍处于尝试性治疗阶段。实施单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观察PVP手术对治疗难治性抽动 秽语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我科从 1999年 8月至 2 0 0 2年 12月期间 ,共收治 14例抽动 -秽... 目的 外科手术治疗难治性抽动 秽语综合征 ,至今仍处于尝试性治疗阶段。实施单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观察PVP手术对治疗难治性抽动 秽语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我科从 1999年 8月至 2 0 0 2年 12月期间 ,共收治 14例抽动 -秽语综合征患者 ,平均年龄 2 0 .3岁 ,平均病程 11.9年。术前经过系统的精神科药物及心理行为治疗 ,仍不能控制症状 ,均为难治性。所有患者均在MRI和微电极导向下行立体定向苍白球射频毁损术。在手术前、术后 1周、术后 6个月应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 (Yaleglobalticseverityscale ,YGTSS)进行评分。结果 手术后YGTSS的运动抽动评分、发声抽动评分以及总的严重程度均较术前明显减少 ,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结论 苍白球切开术是治疗难治性抽动 秽语综合征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 手术治疗 难治性抽动-秽语综合征 苍白球切开术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 被引量:11
4
作者 周晓平 胡小吾 +5 位作者 王来兴 姜秀峰 徐波涛 侯炯 刘建民 王文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52-754,共3页
目的 :总结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经验及治疗效果。方法 :自 1 999年 4月至 2 0 0 1年 2月采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 3 50例。其中行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 PVP) 2 78例 ,丘脑腹中间核 ( Vim)毁损术 3 ... 目的 :总结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经验及治疗效果。方法 :自 1 999年 4月至 2 0 0 1年 2月采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 3 50例。其中行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 PVP) 2 78例 ,丘脑腹中间核 ( Vim)毁损术 3 5例 ,行同期同侧 PVP和 Vim毁损术 1 5例 ,行同期双侧 PVP1 1例 ,分期双侧 PVP8例 ,分期一侧 PVP、另一侧 Vim毁损术 3例。对手术前后的“关”状态和“开”状态进行日常生活量表评分、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 ( UPDRS)评分 ,并进行门诊随访或家访。 结果 :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关”状态提高 2 9.8% ,“开”状态提高 2 5.9%。UPDRS评分在“关”、“开”状态下 ,总的症状改善率分别为 57.3 %和 3 3 .4 % ,其中精神行为情绪改善率为 50 .8%和 2 8.9% ,日常活动改善率为 59.1 %和 3 5.9% ,运动功能改善率为 58.2 %和 3 4.7%。 结论 :PVP对大多数症状均有效 ,但对震颤的效果不如 Vim毁损术 ;对震颤明显、无明显僵直的患者可选择 Vim毁损术 ;对震颤僵直型患者可行同期双侧 PVP或同期 PVP加 Vim毁损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微电极导向 立体定位技术 苍白球毁损术
下载PDF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苍白球联合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后的帕金森病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世忠 张旺明 +4 位作者 李明 薛杉 王建奇 卢风飞 姚晨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单侧苍白球联合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后再行对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的可行性,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应用MRI及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对20例单侧苍白球联合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后的帕金森病...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单侧苍白球联合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后再行对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的可行性,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应用MRI及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对20例单侧苍白球联合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后的帕金森病人行对侧STN-DBS,在STN-DBS术前及术后1周分别行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UPDRS)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 20例病人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1周的UPDRS运动及ADL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减少(P<0.05,P<0.01),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对单侧苍白球联合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后的帕金森病人,择期行对侧STN-DBS安全且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丘脑底核 苍白球毁损术 丘脑腹中间核
下载PDF
同期苍白球和丘脑切开术治疗合并顽固性震颤的帕金森病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勇杰 蔡立新 +1 位作者 邵明 丁育基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22-425,共4页
目的 探讨同期苍白球加丘脑切开术治疗合并顽固性震颤的原发性帕金森病 (Parkin sondisease ,PD)的必要性、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其手术适应证。 方法 应用微电极导向技术对 2 0例合并顽固性震颤的原发性PD患者实施了立体定向同期苍白... 目的 探讨同期苍白球加丘脑切开术治疗合并顽固性震颤的原发性帕金森病 (Parkin sondisease ,PD)的必要性、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其手术适应证。 方法 应用微电极导向技术对 2 0例合并顽固性震颤的原发性PD患者实施了立体定向同期苍白球加丘脑切开术 ,同时对 32 6例患者实施了单侧苍白球切开术 ,采用UPDRS评分量表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的病情评分 ,比较分析两组手术对PD的整体症状 ,特别是震颤症的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的情况。 结果 同期苍白球加丘脑切开术能全面改善PD整体症状 ,特别是所有患者手术对侧的顽固性震颤症状 ,无论在“开”状态还是“关”状态均完全消失 ,改善率达到 10 0 % ,显著优于单纯苍白球切开术对震颤的治疗效果。同期苍白球加丘脑切开术与单纯苍白球切开术相比风险相当 ,无其他特殊并发症发生。 结论 同期苍白球加丘脑切开术对合并顽固性震颤的PD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案 ,但要严格把握手术的适应证 ,对术者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和理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白球切开术 震颤性麻痹 丘脑切开术
原文传递
刺激术和毁损术在双侧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中的比较 被引量:7
7
作者 胡小吾 周晓平 +5 位作者 王来兴 姜秀峰 曹依群 徐波涛 金爱国 曾浩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0-282,共3页
目的比较脑深部刺激术和毁损术在双侧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中的优缺点。方法69例帕金森病病人进行了双侧手术治疗,其中同期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刺激术(DBS)11例,同期一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另一侧STNDBS3例,分期一侧PVP... 目的比较脑深部刺激术和毁损术在双侧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中的优缺点。方法69例帕金森病病人进行了双侧手术治疗,其中同期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刺激术(DBS)11例,同期一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另一侧STNDBS3例,分期一侧PVP或腹中间核(Vim)毁损术、另一侧STN或VimDBS9例;分期双侧PVP或Vim毁损术41例,同期双侧PVP5例。平均随访9.3个月。结果UPDRS评分显示刺激术和毁损术均能显著改善对侧肢体震颤、僵硬和运动迟缓症状,双侧刺激术还能改善步态和姿势症状,但双侧毁损术可加重语言、吞咽及流涎等症状,并发症较高。结论双侧DBS是具有双侧症状的帕金森病病人手术治疗的最佳术式,双侧毁损术并发症较高,应严格慎重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深部刺激术 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
原文传递
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中的靶点定位方法探讨 被引量:8
8
作者 胡小吾 周晓平 +6 位作者 王来兴 姜秀峰 徐波涛 张鑫 金爱国 龚建国 曾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55-757,共3页
目的 :总结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中靶点定位方法。方法 :进行 MRI扫描 ,前 50例采用坐标定位法计算靶点坐标 ,记录微电极 2~ 4个针道 ,平均 2 .6个针道 ;后 1 91例采用坐标定位和图像定位相结合方法计算靶点坐标 ,每例记录 1~ 2个针道 ... 目的 :总结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中靶点定位方法。方法 :进行 MRI扫描 ,前 50例采用坐标定位法计算靶点坐标 ,记录微电极 2~ 4个针道 ,平均 2 .6个针道 ;后 1 91例采用坐标定位和图像定位相结合方法计算靶点坐标 ,每例记录 1~ 2个针道 ,平均 1 .3个针道。结果 :MRI图像能清晰显示苍白球各部分、髓板、内囊及视束等结构。微电极记录可确认苍白球内侧部上下界、视束等结构。前 50例患者靶点 X、Y和 Z轴坐标调整的百分数均明显高于后 1 91例患者 ,分别为 4 0 .0 % vs1 8.8% ,3 8.0 % vs1 5.2 %和 82 .0 % vs62 .3 %。结论 :MRI坐标定位和图像定位相结合 ,减少了个体差异引起的误差 ,使 MRI定位更加准确。微电极记录技术是 MRI定位方法的必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核磁共振 微电极导向 靶点定位
下载PDF
双侧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胡小吾 周晓平 +5 位作者 王来兴 姜秀峰 徐波涛 曹依群 金爱国 曾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7-89,共3页
目的 :分析帕金森病双侧立体定向手术的术式与疗效、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5 8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双侧手术治疗 ,其中分期双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PVP)或腹中间核 (Vim)毁损术 4 1例 ,分期一侧 PVP或 Vim毁损术、另一侧丘脑底核(STN)... 目的 :分析帕金森病双侧立体定向手术的术式与疗效、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5 8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双侧手术治疗 ,其中分期双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PVP)或腹中间核 (Vim)毁损术 4 1例 ,分期一侧 PVP或 Vim毁损术、另一侧丘脑底核(STN)或 Vim脑深部刺激术 (DBS) 6例 ;同期双侧 PVP5例 ,同期双侧 STN DBS4例 ,同期一侧 PVP,另一侧 STN DBS2例。平均随访 6 .2个月。 结果 :UPDRS评分显示双侧术后帕金森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但以同期双侧 STN DBS效果最佳 ,无并发症。双侧毁损术并发症较高 ,尤其是分期双侧 Vim毁损术和同期双侧 PVP。结论 :双侧 DBS是具有双侧症状的帕金森病患者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最佳术式 ,双侧毁损术并发症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疗效分析 帕金森病 脑深部刺激术 苍白球毁损术 丘脑毁损术
下载PDF
帕金森病手术中苍白球电生理特性及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高国栋 张华 +5 位作者 张宝国 王学廉 贺世民 王庆丰 冯兴军 李立宏 《功能性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杂志》 1999年第2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苍白球不同部位电生理特性,为术中精确定位,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200例帕金森病患者行苍白球毁损术中,应用计算机辅助的多导电生理记录仪行微电极多细胞细胞外电信号记录,记录苍白球内不同部... 目的:探讨苍白球不同部位电生理特性,为术中精确定位,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200例帕金森病患者行苍白球毁损术中,应用计算机辅助的多导电生理记录仪行微电极多细胞细胞外电信号记录,记录苍白球内不同部位放电。结果:帕金森病患者苍白球内不同结构具有显著不同的放电方式,其中自发放电频率、幅值、放电方式和背景噪声水平均有显著差别。术中靶点更换率为91%,手术效果优良,有效率100%,原有症状术后显著改善率平均达87.3%,无永久并发症。结论:外苍白球、内苍白球、髓板和豆状核袢束等不同部位有显著不同的电生理特性,重点表现在频率、幅值、背景噪声水平及放电方式,利用这些不同特性可以指导术中的精确定位,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微电极记录 苍白球毁损术 电生理特性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Current surgical treatments for Parkinson's disease and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s 被引量:4
11
作者 Darrin J.Lee Robert F.Dallapiazza +1 位作者 Philippe De Vloo Andres M.Lozano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8期1342-1345,共4页
Currently, the most common surgical treatment for Parkinson's disease is 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 This treatment strategy is typically reserved for bradykinesia, rigidity and tremor in patients who no longer re... Currently, the most common surgical treatment for Parkinson's disease is 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 This treatment strategy is typically reserved for bradykinesia, rigidity and tremor in patients who no longer respond to medication in a predictable manner or who suffer medication-induced dyskinesias. In addition to DBS, ablative procedures like radiofrequency, radiosurgery and focused ultrasound are also utilized for select tremor symptoms. In this review, we discuss evolving surgical techniques, targets, and emerging technology. In addition, we evaluate potential paradigm shifts in treatment, including gene therapy, immunotherapy and cell transplantation. While these new techniques and treatment options are still in their infancy, advances in Parkinson's disease treatment are rapidly expan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kinson's disease deep brain stimulation pallidotomy THALAMOTOMY focused ultrasound gene therapy IMMUNOTHERAPY cell transplantation
下载PDF
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治疗帕金森病靶点定位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来照 刘跃亭 李守缄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2年第3期137-140,共4页
目的 探讨MRI定位微电极引导的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靶点定位方法及其规律。方法  39例原发PD病人施行PVP术 ,UPDRS评分改善率大于 35 %。采用MRI进行靶点解剖定位 ,同时在MRI操作台上测量有关参数。术中用电生理方法... 目的 探讨MRI定位微电极引导的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靶点定位方法及其规律。方法  39例原发PD病人施行PVP术 ,UPDRS评分改善率大于 35 %。采用MRI进行靶点解剖定位 ,同时在MRI操作台上测量有关参数。术中用电生理方法对靶点做必要的调整。结果 MRI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对靶点定位具有直接、准确等优点 ,Gpi靶点坐标在不同的个体有很大差异 ;靶点坐标X与三脑室宽度 (W )和AC -PC线长度 (L)之间存在线性依从关系 ,即 :^X =10 .0 9+0 .30L +0 .4 8W。 结论 PVP术治疗帕金森病效果满意 :通过MRI扫描 ,实现了Gpi靶点解剖定位个体化 ,提高了定位精度 ;应用电生理学方法调整靶点是必要的 ,并实现了靶点的功能定位 ;靶点X坐标值与三脑室宽度和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 帕金森病 靶点定位 微电极引导 磁共振成像 苍白球毁损 靶点坐标 多元回归 PD
下载PDF
立体定向苍白球毁损术对难治性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庆丰 高国栋 +3 位作者 张宝国 张华 王学廉 贺世明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0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 :探讨“难治性”帕金森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 30例难治性帕金森病患者行立体定向苍白球毁损术治疗 ,观察术前术后对药物反应情况和症状改善程度。结果 :苍白球毁损术对“难治性”帕金森病患者的僵直改善率为 92 .0 % ,对运... 目的 :探讨“难治性”帕金森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 30例难治性帕金森病患者行立体定向苍白球毁损术治疗 ,观察术前术后对药物反应情况和症状改善程度。结果 :苍白球毁损术对“难治性”帕金森病患者的僵直改善率为 92 .0 % ,对运动迟缓改善率为 87.5 % ,对震颤改善率为 75 .0 %。Hoehn- Yahr分级显著改善。结论 :苍白球毁损术对治疗“难治性”帕金森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 苍白球毁损 帕金森病 治疗
下载PDF
帕金森病苍白球和丘脑毁损术的手术方式选择与疗效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胡小吾 周晓平 +5 位作者 王来兴 姜秀峰 徐波涛 龚建国 金爱国 曹浩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 总结帕金森病 (PD)苍白球和丘脑毁损术的术式的选择与疗效关系。方法 对 2 13例PD进行了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 ,其中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PVP) 171例 ;丘脑腹中间核 (Vim)毁损术 2 1例 ;同期同侧PVP和Vim毁损术 8例 ;同期... 目的 总结帕金森病 (PD)苍白球和丘脑毁损术的术式的选择与疗效关系。方法 对 2 13例PD进行了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 ,其中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PVP) 171例 ;丘脑腹中间核 (Vim)毁损术 2 1例 ;同期同侧PVP和Vim毁损术 8例 ;同期双侧PVP 5例 ;分期双侧PVP8例。结果 术后UPDRS评分发现上述各种术式在“关”状态下和“开”状态下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改善率分别为 5 0 .8%~ 6 0 .8%和 2 8.7%~ 36 .6 % ,其中以多靶点毁损术为佳。同期双侧PVP发生明显构音障碍、吞咽困难 1例。结论 根据不同症状选择不同术式 ,同期双侧PVP术后易产生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林病 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 术式 选择 疗效
下载PDF
帕金森病外科治疗中苍白球内侧部神经元电生理记录的有效针道方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世忠 郭燕舞 +2 位作者 张旺明 徐强 徐如祥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80-182,176,共4页
目的探讨微电极记录技术在帕金森病(PD)苍白球切开术(Pallidotomy)治疗中的实际作用及应用方法。方法对120例PD苍白球内侧部神经元的电生理特征进行记录和分析,术中同时行电刺激检测,随后行射频毁损,术后2周~3月内行MR确认毁损灶位置,... 目的探讨微电极记录技术在帕金森病(PD)苍白球切开术(Pallidotomy)治疗中的实际作用及应用方法。方法对120例PD苍白球内侧部神经元的电生理特征进行记录和分析,术中同时行电刺激检测,随后行射频毁损,术后2周~3月内行MR确认毁损灶位置,1年后病情随访。结果苍白球内侧部(Gpi)运动相关细胞分布具有规律性:下肢运动神经元位于Gpi的背侧.面及咀嚼肌相关运动神经元位于Gpi最腹侧,上肢运动神经元位于其中,此结果为最终毁损治疗提供了患肢部位的信息;微电极记录在PD手术治疗中的作用主要是用于提供Gpi内神经元信息,即对所行针道异常电生理信号及视束光反应的确认,而非一定要多针道对Gpi或STN生理空间制图或边缘定位,由此提出“有效针道”的方法。结论对于Gpi靶点位置的确定,除影象学定位外,微电极记录和电刺激同样重要;微电极记录技术的有效针道方法操作简单,易于临床上对神经核团定位,对Gpi靶点定位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外科治疗 苍白球 神经元 电生理 有效针道方法 PD 微电极记录技术
原文传递
抽动秽语综合征^(18)F-FDGPET显像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德鹏 张晓华 +3 位作者 苏玉盛 马云川 张琳瑛 尚建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正常人和抽动秽语综合征(TS)手术前后18F-FDG PET显像,探讨TS发病机制及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经临床确认为TS的患者18例,行单侧苍白球切开术。术前1d和术后3月,在相同条件下分别行18F-FDG PET显像。目视法观察双侧运动区... 目的分析比较正常人和抽动秽语综合征(TS)手术前后18F-FDG PET显像,探讨TS发病机制及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经临床确认为TS的患者18例,行单侧苍白球切开术。术前1d和术后3月,在相同条件下分别行18F-FDG PET显像。目视法观察双侧运动区、基底节和小脑的18F-FDG分布。半定量分析法计算各观察部位与小脑18F-FDG摄取量的比值。采用全面评估抽动严重程度的YGTSS量表,对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病情进行量化评估,以判断手术后的症状改善率,同时与20例正常人的脑显像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双侧感觉运动区皮质、双侧基底节、双侧小脑的18F-FDG呈对称分布。与正常对照比较,18例TS双侧感觉运动皮质18F-FDG摄取明显增高(P<0.01),双侧基底节18F-FDG摄取减低(P<0.05)。手术前后比较,术后手术侧感觉运动区皮质的18F-FDG分布减低(P<0.01),而基底节无明显变化(P>0.05)。18例患者术后症状改善率在63%~77%。结论双侧感觉运动区皮质18F-FDG摄取明显增高,双侧基底节18F-FDG摄取减低,为TS的18F-FDG PET显像特征。苍白球切开术明显地改善了对侧肢体抽动症状,使手术侧感觉运动区皮质18F-FDG摄取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动秽语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内侧苍白球 苍白球切开术
下载PDF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毁损术后帕金森病的疗效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鑫 邵钰阳 +7 位作者 聂盼 付锴 熊文平 张修民 柳雯 张继波 陈劲草 张捷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12期904-906,911,共4页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苍白球或丘脑毁损术后帕金森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3月毁损术后复发或出现新症状而行DBS治疗的33例帕金森病的临床资料。DBS后6个月,采用统一帕金森病量表(UPDRS)运动功能(...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苍白球或丘脑毁损术后帕金森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3月毁损术后复发或出现新症状而行DBS治疗的33例帕金森病的临床资料。DBS后6个月,采用统一帕金森病量表(UPDRS)运动功能(UPDRSⅢ)评分和生活能力(UPDRSⅡ)评分、H-Y分期、简明精神量表评分(MMSE)以及左旋多巴等效日剂量(LEDD)评估疗效以及用药情况;记录刺激频率、脉宽、电压、阻抗,并计算刺激能量。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8.25年,未出现言语障碍、眼球活动障碍、偏瘫、颅内出血或梗死、癫痫发作、颅内感染病例,无硬件故障;5例因电池耗竭行脉冲发生器置换术。DBS后6个月,UPDRSⅢ评分、UPDRSⅡ评分、H-Y分期、LEDD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而MMSE评分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和非毁损侧相比,毁损侧肢体震颤评分改善率明显增高(P<0.05),但僵硬评分改善率、运动迟缓评分改善率均无明显变化(P>0.05);和非毁损侧相比,毁损侧刺激电压和刺激能量明显降低(P<0.05),但刺激频率、脉宽和阻抗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PD病人神经核团毁损术后复发或出现新症状,DBS是安全、有效的,毁损侧DBS后电刺激所需能量及电压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丘脑毁损术 苍白球毁损术 丘脑底核 疗效
下载PDF
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中的靶点解剖定位和电生理定位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小吾 周晓平 +5 位作者 王来兴 姜秀峰 金爱国 曾浩 徐波涛 张鑫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2-295,共4页
目的总结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中的靶点定位方法。方法采用MRI扫描,前50例用坐标定位法计算靶点坐标,平均记录2.6个针道微电极信号;后191例采用坐标定位和图像定位相结合的方法计算靶点坐标,平均记录1.3个针道微电极信号。结果MRI图像能... 目的总结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中的靶点定位方法。方法采用MRI扫描,前50例用坐标定位法计算靶点坐标,平均记录2.6个针道微电极信号;后191例采用坐标定位和图像定位相结合的方法计算靶点坐标,平均记录1.3个针道微电极信号。结果MRI图像能显示苍白球各部分、内囊及视束等结构。微电极记录可确认苍白球内侧部边界、视束等结构。前50例患者坐标调整的百分数明显高于后191例患者。结论MRI坐标定位和图像定位相结合,减少了个体差异引起的误差,使解剖定位更加准确。微电极记录技术是MRI定位方法的必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靶点定位 电生理定位
原文传递
运动障碍性疾病立体定向脑深部刺激术和毁损术中脑出血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小吾 姜秀峰 +3 位作者 周晓平 王来兴 郝斌 金爱国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21-323,共3页
目的分析运动障碍性疾病立体定向手术中脑出血危险因素,以降低脑出血并发症。方法对689例运动障碍性疾病进行了立体定向脑深部刺激术(DBS)和毁损术,共有853个靶点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丘脑底核(STN)刺激术188个,丘脑腹中间核(Vi... 目的分析运动障碍性疾病立体定向手术中脑出血危险因素,以降低脑出血并发症。方法对689例运动障碍性疾病进行了立体定向脑深部刺激术(DBS)和毁损术,共有853个靶点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丘脑底核(STN)刺激术188个,丘脑腹中间核(Vim)刺激术5个,苍白球内侧部DBS2个,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478个,Vim毁损术180个。结果术后无症状性脑出血14例,症状性脑出血10例。有高血压病史患者脑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高血压病史患者。在微电极记录2-4条针道的手术靶点中,脑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微电极记录1条针道的脑出血发生率。DBS、PVP及Vim毁损术靶点脑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5%、3.6%及3.3%,前者发生率明显低于后两者。结论高血压病史是帕金森病立体定向手术并发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微电极记录针道数与脑出血发生率成明显正相关,脑深部刺激术是较毁损术更安全的外科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障碍性疾病 脑深部刺激术 苍白球毁损术 丘脑毁损术 脑出血
原文传递
双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5年随访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邵明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3-65,共3页
目的评价双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治疗帕金森病的长期疗效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接受双侧PVP的帕金森病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在术前、术后1周和5年,对每例帕金森病病人分别进行"开"、&... 目的评价双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治疗帕金森病的长期疗效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接受双侧PVP的帕金森病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在术前、术后1周和5年,对每例帕金森病病人分别进行"开"、"关"两种状态的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例病人术前"开"状态下UPDRS总分为(44.9±19.5)分,术后1周为(28.6±24.4)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5年为(78.9±32.3)分显著高于术前(P<0.01);"关"状态下术前UPDRS总分为(95.5±23.4)分,术后1周为(41.6±25.6)分显著低于术前(P<0.01),术后5年为(96.6±28.2)分与术前无差别。震颤评分在"开"状态下术后1周显著低于术前(P<0.05),而术后5年与术前无明显差别;在"关"状态下术后1周和5年分值均显著低于术前(均P<0.01)。语言、吞咽和平衡功能的评分术前在"开"状态时基本正常,术后5年的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P<0.05,P<0.01)。结论双侧PVP治疗帕金森病的长期疗效不理想,术后5年基本保持对震颤的改善,但其他症状较术前恶化,尤其是语言、吞咽和平衡功能明显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双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