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史与油气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95
1
作者 任战利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7-24,共8页
通过镜质体反射率、包裹体测温、磷灰石裂变径迹等多种古地温研究方法,结合盆地构造演化史,恢复了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史,古生代到中生代早期地温梯度都较低(2.2~3.0℃/100m),中生代晚期地温梯度升高到3.3~4.5... 通过镜质体反射率、包裹体测温、磷灰石裂变径迹等多种古地温研究方法,结合盆地构造演化史,恢复了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史,古生代到中生代早期地温梯度都较低(2.2~3.0℃/100m),中生代晚期地温梯度升高到3.3~4.5℃/100m,新生代以来逐渐降低到2.8℃/100m。古生代和中生代早期,地温锑度低,气源岩热演化程度低.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中生代晚期地温梯度高,是古生界碳酸盐岩及煤系地层的主要生气期和运移期。新生代以来地温逐渐降低,生气作用减弱或停止。鄂尔多斯盆地内部缺乏断裂,生气高峰期较晚,有利于大气田的保存,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由于孔隙发育又临近主要生气区,应是首选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地热化 古地温 梯度 裂变径迹
下载PDF
油气盆地地热史恢复方法 被引量:80
2
作者 胡圣标 张容燕 周礼成 《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 1998年第4期52-54,共3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古温标恢复含油气盆地或烃源岩热史的三种基本方法:即随机反演法,古地温梯度法和古热流法,并阐述了三种方法的优缺点。此外,特别强调了古温标热史恢复的局限性。
关键词 含油气盆地 古温度 热演化 地热史 石油天然气
下载PDF
碳酸盐岩氧、碳同位素与古温度等的关系 被引量:67
3
作者 邵龙义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9-45,共7页
湖南省湘中地区下石炭统主要由碳酸盐岩组成,其δ ̄(13)C在-3.9~+5.8‰之间,Z值大于120,反映了正常海相环境。用校正过的δ ̄(18)O计算出的石灰岩形成时的古温度在15°~25°之间,说明早石炭世... 湖南省湘中地区下石炭统主要由碳酸盐岩组成,其δ ̄(13)C在-3.9~+5.8‰之间,Z值大于120,反映了正常海相环境。用校正过的δ ̄(18)O计算出的石灰岩形成时的古温度在15°~25°之间,说明早石炭世区内为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最后,文中还对δ ̄(18)O、δ ̄(13)C和沉积旋回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及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古温度 碳酸盐岩
下载PDF
Tectonic thermal history and its significance on the formation of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and mineral deposit in Ordos Basin 被引量:47
4
作者 REN ZhanLi ZHANG Sheng GAO ShengLi CUI JunPing XIAO YuanYuan XIAO Hu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7年第z2期27-38,共12页
The analyzing data on stratigraphic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strata and radioactive heat production rate show that the present average geothermal gradient in the Ordos Basin is 2.93℃/100 ... The analyzing data on stratigraphic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strata and radioactive heat production rate show that the present average geothermal gradient in the Ordos Basin is 2.93℃/100 m, and the average heat flow value is 61.78 mW/m2, which belongs to the mesothermal basin, and the value of the present geothermal gradient and heat flow in the east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west. The sandstone radioactive heat production rate of Zhiluo Group in Dongsheng Uranium deposits of Yimeng uplift is obviously higher in the mudstone, indicating that there exists a uranium anomaly. Based on studies of the present thermal field of the basin, the late-Mesozoic paleotemperature and paleogeothermal gradient are determined by using different kinds of paleotemperature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anomaly of the late-Mesozoic paleotemperature gradient and magmatic event age, there was a tectonic thermal event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epoch of late-Mesozoic. This article rebuilds tectonic thermal history of different tectonic units by thermal history simulation using basin simulating software. The evolution of oil-gas and coal, and accumulation (mineralization) of mineral uranium are all controlled by the tectonic thermal history in the Ordos basin, especially by the tectonic thermal event that happened in the late Mesozoic. For both the gas source rocks of upper Paleozoic group and lower paleozoic group, the gas was largely generated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epoch of the late Mesozoic. The main petroleum generation period for Yanchang Group in Triassic system is the early Cretaceous epoch too, and the highest thermal maturity of the coal of Permo-Carboniferous, Triassic, and Jurassic reaches is the early Cretaceous epoch also. Early Cretaceous epoch is still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ineralizing periods of uran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DOS Basin heat flow geothermal gradient paleotemperature TECTONIC THERMAL event THERMAL history ACCUMULATION period
原文传递
沁水盆地中生代构造热事件发生时期的确定 被引量:36
5
作者 任战利 肖晖 +3 位作者 刘丽 张盛 秦勇 韦重韬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3-47,共5页
对沁水盆地构造变动、古地热梯度、古大地热流、裂变径迹年龄、岩浆活动及热液活动等分析资料研究表明,沁水盆地在中生代晚期存在一期强烈的构造热事件,主要发生在距今100~150Ma,主峰值为130~140Ma.沁水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煤层热演化... 对沁水盆地构造变动、古地热梯度、古大地热流、裂变径迹年龄、岩浆活动及热液活动等分析资料研究表明,沁水盆地在中生代晚期存在一期强烈的构造热事件,主要发生在距今100~150Ma,主峰值为130~140Ma.沁水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煤层热演化程度主要受中生代晚期异常地温场控制,在此基础上,深成变质作用和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是造成沁水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煤层变质程度分带性及差异性的原因.沁水盆地构造热事件的存在及发生时间的确定表明,华北地台中生代以来岩石圈减薄的西界至少可推到沁水盆地以西地区.沁水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煤层生烃高峰期受中生代晚期构造热事件控制,煤层生烃高峰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新生代中新世以来发生大规模抬升冷却,地层温度降低,石炭系-二叠系煤层生烃过程停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古地热梯度 构造热事件 裂变径迹 古地温
下载PDF
镜质体反射率(R_O)推算古地温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6
作者 蒋国豪 胡瑞忠 方维萱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2001年第1期40-45,共6页
沉积盆地形成和演化过程中 ,盆地的热体制是动态变化的 ,研究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文中较详细地介绍了各种运用有机质成熟度来研究盆地热演化的方法 ,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因此得出适合自己工作区的两种方法 :A .Hood图解法和镜... 沉积盆地形成和演化过程中 ,盆地的热体制是动态变化的 ,研究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文中较详细地介绍了各种运用有机质成熟度来研究盆地热演化的方法 ,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因此得出适合自己工作区的两种方法 :A .Hood图解法和镜质体反射率梯度法。前者是较为成熟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演化 镜质体 镜质体反射率梯度 古地温 沉积盆地 有机质成熟度
下载PDF
沉积盆地热演化史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3
7
作者 任战利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2年第3期43-49,共7页
沉积盆地热历史及其对有机质成熟度的影响是非常活跃的研究课题。本文论述了这方面的新进展,其中包括古地温研究办法、盆地热历史类型及热历史重建。作者认为恢复沉积盆地沉积热历史应重视后期地温场的改造。
关键词 古地温 沉积盆地 地热 演化史
下载PDF
吐哈盆地二叠系—侏罗系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柳益群 刘斌 荐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8-50,共3页
为查明吐哈盆地油气的成因、形成时期及运移情况 ,在进行盆地热史研究时采用了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该盆地侏罗系与前侏罗系砂岩石英颗粒中的流体包裹体形成温度为 60~1 95℃ ,主要在构造运动中沿微裂隙进入储集层 ,多形成于半咸水的... 为查明吐哈盆地油气的成因、形成时期及运移情况 ,在进行盆地热史研究时采用了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该盆地侏罗系与前侏罗系砂岩石英颗粒中的流体包裹体形成温度为 60~1 95℃ ,主要在构造运动中沿微裂隙进入储集层 ,多形成于半咸水的还原环境 ,反映煤系地层湖相低等生物和陆相高等植物混合成烃的特点。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结果显示 ,侏罗纪古地热梯度由盆地西部的 2 .76℃ / 1 0 0m向东逐渐变为 3 .41℃ /1 0 0m ,盆地南带二叠纪地热梯度约为 3 .3 7~ 4.1 2℃ / 1 0 0m。盆地北部的台北凹陷和盆地西南部的托克逊凹陷油气成熟及运移时期为侏罗纪—第三纪 ,盆地南部的台南凹陷油气成熟及运移时期为三叠纪。吐哈盆地三叠纪、侏罗纪的古流体势均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 ,反映了油气自北向南的运移规律。图 4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二叠系 侏罗系 流体包裹体 油气勘探
下载PDF
白云岩成因碳氧同位素分析方法初探——以北京燕山地区元古界白云岩为例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倩文 金振奎 姜福杰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4期117-122,共6页
北京燕山地区元古界高于庄组—雾迷山组发育了大量的白云岩,但有关其成因机理仍认识不清。选择十三陵地区白云岩较为发育的高于庄组、杨庄组和雾迷山组进行取样研究,并采用碳氧同位素分析测试方法,对所取样品进行古盐度和古温度的恢复分... 北京燕山地区元古界高于庄组—雾迷山组发育了大量的白云岩,但有关其成因机理仍认识不清。选择十三陵地区白云岩较为发育的高于庄组、杨庄组和雾迷山组进行取样研究,并采用碳氧同位素分析测试方法,对所取样品进行古盐度和古温度的恢复分析,得到如下结果:高于庄组δ13C值平均为-1.13‰,δ18O值平均为-7.87‰,Z值平均为122.188 5,平均成岩温度为51.85℃;杨庄组δ13C值平均为-0.93‰,δ18O值平均为-6.11‰,Z值平均为122.434 8,平均成岩温度为47.82℃;雾迷山组δ13C值平均为0.13‰,δ18O值平均为-4.60‰,Z值平均为125.370 7,平均成岩温度为39.48℃。对上述结果分析表明,该区雾迷山组白云岩主要为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所形成,杨庄组白云岩为混合白云石化作用所形成,高于庄组白云岩成因较为复杂,既有回流渗透白云石化作用,也有混合白云石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成因 碳氧同位素 古盐度 古温度 燕山地区
下载PDF
江陵凹陷沙市组上段石盐包裹体测温学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春连 刘成林 +2 位作者 徐海明 王立成 张林兵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3-392,共10页
对江陵凹陷古新统沙市组盐湖沉积中的石盐进行了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氢氧同位素测定。测试结果显示,江陵凹陷沙市组上段石盐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8~50℃,主要集中在22~38℃;包裹体δ18O同位素值变化范围为-1·2‰~9·7‰,均值5... 对江陵凹陷古新统沙市组盐湖沉积中的石盐进行了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氢氧同位素测定。测试结果显示,江陵凹陷沙市组上段石盐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8~50℃,主要集中在22~38℃;包裹体δ18O同位素值变化范围为-1·2‰~9·7‰,均值5·1‰;δD同位素值变化范围为-91·5‰^-63·5‰,均值-79·4‰。这与当时整体热的古气候特点相吻合。同层石盐层的中下部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氢氧同位素值均偏高,上部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氢氧同位素值均偏低。这一认识对研究盐湖演化阶段、石盐成因以及预测钾盐成矿的地质时代和层位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陵凹陷 石盐包裹体 均一温度 氢氧同位素 古水温 盐湖演化
下载PDF
油气成藏动力场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柳广弟 郑玉凌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13,共3页
认为流体势的定义除应体现重力、静水压力和毛细管力的影响之外 ,还应体现构造应力和热力的影响。建立了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流体势场 (即油气成藏动力场 )数学模型 ,比较全面地描述了油气在成藏过程中受到的力的作用。以吐哈盆地为例 ,... 认为流体势的定义除应体现重力、静水压力和毛细管力的影响之外 ,还应体现构造应力和热力的影响。建立了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流体势场 (即油气成藏动力场 )数学模型 ,比较全面地描述了油气在成藏过程中受到的力的作用。以吐哈盆地为例 ,分析应力、温度和地层埋深变化对流体势的影响 ,结果表明 ,对于挤压作用比较强烈的盆地 ,构造应力的影响最为重要 ,温度与流体势呈负相关关系 ,并主要在低温时影响较大 ;温度和应力对气势的影响要比对油势和水势的影响大得多。对吐哈盆地侏罗纪末期三间房组成藏动力场的模拟结果表明 ,考虑应力场和温度场的流体势场更能反映挤压型盆地的油气运聚规律 ,同时说明成藏动力场模型是有实用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动力场 模型
下载PDF
松辽盆地基底石炭-二叠系热演化史 被引量:18
12
作者 任战利 萧德铭 +2 位作者 迟元林 任延广 梁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0-439,共10页
松辽盆地北部石炭-二叠系镜质体反射率值普遍较高,普遍大于3.0%,不同构造单元石炭-二叠系镜质体反射率值差异较大。松辽盆地深层石炭-二叠系基底镜质体反射率-深度关系曲线分为两种类型,表明松辽盆地深层石炭-二叠系基底有不同的热演化... 松辽盆地北部石炭-二叠系镜质体反射率值普遍较高,普遍大于3.0%,不同构造单元石炭-二叠系镜质体反射率值差异较大。松辽盆地深层石炭-二叠系基底镜质体反射率-深度关系曲线分为两种类型,表明松辽盆地深层石炭-二叠系基底有不同的热演化过程。一种是两段型,镜质体反射率-深度曲线在石炭-二叠系顶部不整合面上、下镜质体反射率值发生突变,不整合面之下石炭-二叠系镜质体反射率值及古地温明显高于上覆地层,表明石炭-二叠系最大古地温是在早白垩世登娄库组沉积之前达到的,白垩纪以来沉积地层厚度对石炭-二叠系古地温提高及热演化程度没有影响。另一种为似线型,石炭-二叠系顶部不整合面上、下镜质体反射率值及古地温连续变化,表明石炭-二叠系最大古地温是在晚白垩世—渐新世之前达到的,白垩纪以来沉积的地层厚度对石炭-二叠系古地温及热演化程度的提高有贡献。在综合分析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包裹体测温、裂变径迹年龄等多种参数的基础上,对松辽盆地基底石炭-二叠系热演化史进行了恢复,并分析了热演化史与油气生成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古地温 构造-热事件 热演化史 石炭-二叠系 松辽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热史与油气生成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叶加仁 赵鹏大 陆明德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7,共5页
作为典型的壳内克拉通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具独特的古热流演化史和油气生成动力学特征。以下古生界奥陶系烃源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地球动力学—地球化学结合法反演恢复其热流演化史,在成熟史研究的基础上对下奥陶统马家沟组烃源岩的... 作为典型的壳内克拉通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具独特的古热流演化史和油气生成动力学特征。以下古生界奥陶系烃源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地球动力学—地球化学结合法反演恢复其热流演化史,在成熟史研究的基础上对下奥陶统马家沟组烃源岩的成烃史进行了定量模拟,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讨论。研究表明,该盆地奥陶系的古热流演化在整体较低热流值的背景下可划分出白垩纪前较高热流值和白垩纪后较低热流值两大阶段;奥陶系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整体都已进入高成熟—过成熟阶段,烃类相态以天然气为主;马家沟组烃源岩生烃特别是生气总量巨大,具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古生界 热史 动力学 油气生成
下载PDF
福建宁化天鹅洞石笋年代和古温度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平 彭子成 +8 位作者 文启彬 李玉成 杨辉 洪阿实 许志峰 王明亮 业渝光 和杰 刁少波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49-155,共7页
石笋的实测年龄和δ18O的变化同深海岩芯V28—238对比相吻合,大于25万年前生长,1.8万年后停止,属中更新世产物,该区和全球古气候变化同步。同台湾海峡、中国南海古环境相同。δ13C的变化在δ18O7—6、5—4... 石笋的实测年龄和δ18O的变化同深海岩芯V28—238对比相吻合,大于25万年前生长,1.8万年后停止,属中更新世产物,该区和全球古气候变化同步。同台湾海峡、中国南海古环境相同。δ13C的变化在δ18O7—6、5—4、3—2段界期有明显的不同,对温度变化和年代划分亦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年代 氧同位素 古温度 天鹅洞
下载PDF
黔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古地温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杨剑 易发成 钱壮志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7-94,共8页
采用显微光度计测定黔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岩系固体沥青反射率平均为5.89%,按相关经验公式折算出来的镜质体反射率平均为4.123%,在迈维尔图解、Karwell图解、Hood图解上投点,结合干酪根和孢粉颜色指数法,推断黑色岩系的古地温为60~... 采用显微光度计测定黔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岩系固体沥青反射率平均为5.89%,按相关经验公式折算出来的镜质体反射率平均为4.123%,在迈维尔图解、Karwell图解、Hood图解上投点,结合干酪根和孢粉颜色指数法,推断黑色岩系的古地温为60~250℃。结合黄铁矿热电系数法和包裹体均一法测温值,认为黑色岩系属中、低温沉积成岩成矿作用,以低温沉积成岩成矿作用为主。"热"的来源为海底火山喷溢,含矿热卤水提供了丰富的有用元素。黑色岩系有机碳含量高,属好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高,热演化程度高,属过成熟。黑色岩系古地温的研究,对阐明黑色岩系的沉积、成岩和成矿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岩系 镜质体反射率 古地温 有机质成熟度 下寒武统 黔北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三叠系嘉陵江组成盐期浓缩海水古温度及其意义 被引量:15
16
作者 汪明泉 赵艳军 +1 位作者 刘成林 丁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745-2750,共6页
四川盆地东部嘉陵江组四段石盐岩中发育大量原生的单一液相包裹体,为揭示石盐结晶时古海水的温度,恢复早三叠世古气候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在蒸发岩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对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进行了测试。测温结果表明,石盐结晶时卤水的... 四川盆地东部嘉陵江组四段石盐岩中发育大量原生的单一液相包裹体,为揭示石盐结晶时古海水的温度,恢复早三叠世古气候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在蒸发岩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对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进行了测试。测温结果表明,石盐结晶时卤水的温度在17.7~63.5℃之间,与该地区碳酸盐岩氧同位素数据所反映的温度特征基本一致,说明早三叠世时海水具有较高的温度。这有利于古海水的强烈蒸发浓缩,为成钾奠定了良好的气候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一温度 流体包裹体 古水温 四川盆地 早三叠世
下载PDF
对用Fe^(3+)/Fe^(2+)探讨庐山地区第四纪古温度的讨论 被引量:12
17
作者 朱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16-220,共5页
本文认为用Fe^(3+)/Fe^(2+)值推算庐山地区第四纪古温度是可行的,但认为在推算方法上必须严谨合理。文中论证了用Fe_2O_3/FeO值代替Fe^(3+)/Fe^(2+)值推算古温度、且用少量样品的实验分析结果来划分庐山地区第四纪冰期和间冰期地层是欠... 本文认为用Fe^(3+)/Fe^(2+)值推算庐山地区第四纪古温度是可行的,但认为在推算方法上必须严谨合理。文中论证了用Fe_2O_3/FeO值代替Fe^(3+)/Fe^(2+)值推算古温度、且用少量样品的实验分析结果来划分庐山地区第四纪冰期和间冰期地层是欠妥的,其计算结果误差达0.41—4.35。据笔者采用容量法对庐山大校场剖面10个样品Fe^(3+)和Fe^(2+)含量的测试,发现这些样品反映的第四纪古温度值未有低达0℃者,其最低年均气温为2.82℃,最高者为19.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古温度 地层 铁离子
下载PDF
Distribution of tetraether lipids in surface sediments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Implications for TEX_(86) proxies 被引量:12
18
作者 Huangmin Ge Chuanlun L.Zhang +2 位作者 Hongyue Dang Chun Zhu Guodong Jia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期223-229,共7页
Archaea have unique 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GDGT) lipids that can be used to develop paleotemperature proxies such as TEX86.This research is to validate proposed GDGT-proxies for paleotemperature determ... Archaea have unique 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GDGT) lipids that can be used to develop paleotemperature proxies such as TEX86.This research is to validate proposed GDGT-proxies for paleotemperature determin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SCS).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core-top sediments (0-5 cm) in the northern SCS.Total lipids were extracted to obtain core GDGTs,which were identified and quantified using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The abundance of isoprenoidal GDGTs(/GDGTs) ranged from 271.5 ng/g dry sediment to 1266.3 ng/g dry sediment,whereas the branched GDGTs(bGDGTs),supposedly derived from terrestrial sources,ranged from 22.2 ng/g dry sediment to 56.7 ng/g dry sediment.The TEX_(86)-derive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ranged from 20.9℃in the coast(water depth 〈 160 m) to 27.9℃offshore(water depth 〉 1000 m).TEX86-derived temperatures near shore(〈 160 m water depth) averaged 23.1±2.5℃(n =4),which were close to the satellite-derived winter mea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average 22.6±1.0℃,n = 4);whereas the TEX_(86)-derived temperatures offshore averaged 27.4±0.3℃(n = 7) and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satellite mean annua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average 26.8±0.4℃,n = 7).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EX_(86) may record the sea surface mean annual temperature in the open ocean,while it likely records winter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in the shallower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haea GDGTs TEX86 paleotemperatur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下载PDF
包裹体测温法在剥蚀厚度恢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赵力彬 黄志龙 +1 位作者 李君 薛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0-583,共4页
系统阐述了包裹体测温恢复剥蚀厚度方法的原理、应用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并以东海盆地温州凹陷4-1-1井和塔里木盆地轮南1井剥蚀厚度的恢复为例来说明此法的具体应用。计算结果表明,温州凹陷4-1-1井F_2地层遭受剥蚀1900~2050m,轮南1井... 系统阐述了包裹体测温恢复剥蚀厚度方法的原理、应用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并以东海盆地温州凹陷4-1-1井和塔里木盆地轮南1井剥蚀厚度的恢复为例来说明此法的具体应用。计算结果表明,温州凹陷4-1-1井F_2地层遭受剥蚀1900~2050m,轮南1井奥陶系不整合上遭受剥蚀2600m左右。研究表明,包裹体测温法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恢复地层剥蚀厚度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体 剥蚀厚度 古地温 方法 东海盆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川东华蓥山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粘土层中粘土矿物的类型及成因 被引量:14
20
作者 胡作维 黄思静 +3 位作者 郜晓勇 詹红燕 王春梅 王庆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4-379,共6页
对川东华蓥山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粘土层中的粘土矿物进行野外采样和室内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粘土矿物主要由规则混层伊利石-蒙脱石组成,其中1个样品可能含有少量不规则混层绿泥石-蒙脱石等粘土矿物。总地看来,该界线粘土层... 对川东华蓥山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粘土层中的粘土矿物进行野外采样和室内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粘土矿物主要由规则混层伊利石-蒙脱石组成,其中1个样品可能含有少量不规则混层绿泥石-蒙脱石等粘土矿物。总地看来,该界线粘土层中的规则混层伊利石-蒙脱石中伊利石层的含量自下而上呈现减少的趋势,平均含量约83%,所经历的最大古地温在125~150℃之间。这些粘土矿物的构成和特征与前人在华南其他地区相同层位取得的成果总体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显示了该粘土层成因的相同性及所具有的等时意义。不同地区粘土矿物构成的差异性(如高岭石的存在与含量)可能与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不整合的存在与否或间断时间有关,规则混层伊利石-蒙脱石的混层比则与埋藏历史和沉积—沉积期后的流体介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系/三叠系界线 粘土矿物 古地温 华蓥山 四川东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