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烃源岩沉积古环境 被引量:25
1
作者 唐勇 郑孟林 +7 位作者 王霞田 王韬 谢再波 秦臻 黑晨露 成虎 高远 陶辉飞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77-692,共16页
准噶尔盆地下二叠统风城组发育一套重要的烃源岩。基于岩心和薄片资料,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计(ICP-MS)和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仪(XRF)测试了玛湖凹陷玛页1井风城组25件烃源岩样品的主、微量元素含量。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综合研究玛湖凹... 准噶尔盆地下二叠统风城组发育一套重要的烃源岩。基于岩心和薄片资料,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计(ICP-MS)和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仪(XRF)测试了玛湖凹陷玛页1井风城组25件烃源岩样品的主、微量元素含量。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综合研究玛湖凹陷风城组烃源岩沉积古环境。结果表明,玛湖凹陷风城组主要以碎屑岩为主,包括泥岩、灰质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以及泥质细砂岩等,风城组的沉积演化可分为5个阶段:第一和第二阶段(风一段沉积期)以蒸发咸化为主;第三和第四阶段(风二段沉积期)在热液作用影响下以钙镁碳酸盐沉积、钠碳酸盐沉积的咸化、碱化为主;第五阶段(风三段沉积期)在火山作用、湿冷气候条件下沉积凝灰质泥岩、陆源碎屑岩,以淡化为主。相应地,玛湖凹陷所发育的湖盆水深呈周期性变化,总体为逐渐变浅,对应的湖水古盐度演化特征为淡—半咸—咸—半咸—淡。古气候演化特征为半干旱—潮湿—半干旱—干旱—半干旱,整体以半干旱—干旱气候为主。风城组碎屑岩的粒度及沉积构造变化可以作为很好的环境指标,沉积作用受火山活动和古气候的控制,热液作用提供了大量营养物质,促进碱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湖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古环境演化 风城组 玛湖凹陷
原文传递
柴达木贝壳堤剖面元素地球化学与环境演变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文翔 张虎才 +5 位作者 雷国良 杨伦庆 牛洁 常凤琴 杨明生 樊红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17-928,共12页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贝壳堤沉积物中酸溶与残留(酸不溶)组分中常、微量元素及其元素对的分析,并结合酸溶与残留组分中常、微量元素相关性对比,讨论了贝壳堤剖面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和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指出酸溶组分中的常量、微...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贝壳堤沉积物中酸溶与残留(酸不溶)组分中常、微量元素及其元素对的分析,并结合酸溶与残留组分中常、微量元素相关性对比,讨论了贝壳堤剖面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和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指出酸溶组分中的常量、微量元素及其元素对可以作为湖泊和古气候演化良好的代用指标;残留组分中的元素及元素对与原岩及其风化程度紧密相关,因此,酸溶组分与残留组分中的常量和微量元素在对于环境响应模式存在一定差异,应该将二者分开研究以避免对元素所携带环境信号解译的偏差。根据元素地球化学指标重建了43.5~22.4cal.kaB.P.(39.7~17.5kaB.P.14C年代)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高湖面期间古气候与环境演变过程:43.5~31.7kaB.P.期间酸溶组分中元素含量总体较低,残留组分中元素含量相对较高,且湿润度值((Fe2O3+Al2O3)/(MgO+CaO),或H)处于高值段,而Ca/Mg,Fe/Mn和Rb/Sr则处于低值段,指示了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古湖泊水体增加;其中37.8~31.7kaB.P.期间酸溶组分中元素含量多出现最低值,残留组分中元素含量富集,H值较高,而Ca/Mg,Fe/Mn和Rb/Sr此段均值最小,表明此时为环境的最适宜期,此期间降雨充沛,湖泊处于高湖面;在31.7~22.4kaB.P.期间酸溶组分中元素含量普遍较高,残留组分中元素含量相对富集,且Ca/Mg,Fe/Mn和Rb/Sr处于高值段波动,H值处在低值段,指示气候环境恶化,降水逐渐减少,古湖泊水体萎缩;在约22.4kaB.P.气候快速恶化,形成石盐结晶,高湖面历史结束。柴达木盆地该期高湖面及其演化过程可与腾格里沙漠和额济纳盆地-巴丹吉林沙漠高湖面记录进行对比,揭示了大范围气候变化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察尔汗湖 贝壳堤剖面 元素地球化学 环境演变
下载PDF
乌鲁木齐东道海子剖面的硅藻记录与环境演变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树峰 阎顺 +1 位作者 孔昭宸 倪健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87,共7页
通过分析乌鲁木齐河尾闾湖泊东道海子剖面的硅藻记录,结合孢粉、磁化率、烧失量和粒度分析资料,以C测年数据为基础,讨论了天山北麓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边缘的环境演变。研究认为:东道海子地区在490014a BP~3120a BP这一时段气候较稳定... 通过分析乌鲁木齐河尾闾湖泊东道海子剖面的硅藻记录,结合孢粉、磁化率、烧失量和粒度分析资料,以C测年数据为基础,讨论了天山北麓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边缘的环境演变。研究认为:东道海子地区在490014a BP~3120a BP这一时段气候较稳定,3120a BP以来,有几次波动;湖泊的高湖面期与气候的冷期对应,湖泊的盐碱度较低,硅藻以及水生、沼生植物生长较繁盛;湖泊的中湖面期与气候的暖期对应,湖泊的盐碱度较高,硅藻以及水生、沼生植物生长较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演变 剖面 硅藻 湖泊 测年 暖期 冷期 盐碱 气候 植物生长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全新世以来沉积环境的划分及各环境中碳埋藏速率的评价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广明 叶思源 +2 位作者 丁喜桂 袁红明 王锦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1-461,共11页
为了研究黄河三角洲全新世不同古环境中的碳埋藏速率,于2007年在研究区布设了一口30.3m浅钻,以对其进行了沉积学观测以及含水量、有机碳、总碳和营养成分测试分析.通过地层分析,将其全新世地层划分为8种沉积环境.运用历史地理学和沉积... 为了研究黄河三角洲全新世不同古环境中的碳埋藏速率,于2007年在研究区布设了一口30.3m浅钻,以对其进行了沉积学观测以及含水量、有机碳、总碳和营养成分测试分析.通过地层分析,将其全新世地层划分为8种沉积环境.运用历史地理学和沉积地质学综合分析方法对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环境中部分层位进行了精确的年代划分,其他层位也进行了年代推测.同时利用确定的年代计算了不同沉积环境碳的埋藏速率.结果表明:总碳和有机碳与各营养元素都呈很好的线性相关;沉积物的沉积速率是有机碳和总碳埋藏速率的主控因素;虽然沉积物Corg浓度相对较低,但由于其高沉积速率,Corg的平均埋藏速率达到1 331g/(m2·a),远高于世界其他高Corg浓度的湿地,因此是很好的碳汇地质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环境演化 碳埋藏速率 沉积 环境地质 黄河三角洲
原文传递
钙华在第四纪研究中的应用:以青藏高原为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汪智军 殷建军 袁道先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12-1023,共12页
钙华广泛分布于陆地环境中,且能够提供绝对的沉积年代(如铀系测年)和记录沉积时的地质与环境信息,被广泛应用于第四纪研究中.目前我国大多数古钙华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尤其是对不同成因类型钙华的地质与环境意义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且存在争... 钙华广泛分布于陆地环境中,且能够提供绝对的沉积年代(如铀系测年)和记录沉积时的地质与环境信息,被广泛应用于第四纪研究中.目前我国大多数古钙华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尤其是对不同成因类型钙华的地质与环境意义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且存在争议.故本文以青藏高原上的钙华为例,综述了钙华在第四纪研究中的应用,探讨了钙华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重点.实例分析显示钙华在重建第四纪古气候环境变化中有很大潜力.其中,青藏高原上热成因钙华的形成和演化,除了受高原强烈的构造活动控制外,还与印度夏季风变化具有密切联系,故有可能为青藏高原提供更多和覆盖更长时间尺度的古气候环境记录.此外,钙华在区域地表过程和地貌演化、构造和地热活动历史以及地质考古等领域也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基于钙华沉积的特点,如分布不连续、沉积形态和岩相结构多样、沉积机理复杂等,提出了需要综合利用沉积学、岩相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等多种手段对钙华进行系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华 古气候环境 地貌演化 构造活动 地质考古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苏州澄湖SC1孔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古环境演变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史凯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4-220,共7页
通过对苏州澄湖SC1孔沉积物的粒度、磁化率、孢粉和有孔虫等的实验分析,并结合沉积物的岩性构造特征以及AMS14C测年数据,探讨了晚更新世晚期以来苏州澄湖地区的气候波动特征以及海侵、海退沉积巡回序列。研究发现该区域气候与世界气候... 通过对苏州澄湖SC1孔沉积物的粒度、磁化率、孢粉和有孔虫等的实验分析,并结合沉积物的岩性构造特征以及AMS14C测年数据,探讨了晚更新世晚期以来苏州澄湖地区的气候波动特征以及海侵、海退沉积巡回序列。研究发现该区域气候与世界气候波动性一致,具有温暖湿润—冷而略干—温暖湿润—暖热潮湿—温凉略干—温暖湿润的波动变化特征;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具有两个海相沉积地层,一为晚更新世晚期海侵(约为34 kaBP),另一为全新世中期海侵((6 955±50)aBP);整个剖面缺失硬粘土层,与之对应的则是两海相地层之间的泥砂互层;沉积环境经历了晚更新世晚期海侵期河床、河漫滩相—末次冰期干冷期河流湖沼相—全新世早期河口湾亚相—全新世中期滨浅海相—全新世晚期淡水湖沼相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澄湖 晚更新世晚期 古环境 演变
下载PDF
辽东湾北部LH01孔晚更新世24ka以来古环境演变 被引量:7
7
作者 李萍 徐元芹 李培英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9-67,共9页
通过对辽东湾北部LH01孔柱状岩芯样品进行粒度、孢粉、有孔虫和测年多项环境指标测试,探讨了辽东湾北部晚更新世24ka BP以来的古环境演变。LH01孔沉积环境经历了晚更新世晚期河湖相沉积—全新世早期海陆交互相沉积—全新世中期浅海相沉... 通过对辽东湾北部LH01孔柱状岩芯样品进行粒度、孢粉、有孔虫和测年多项环境指标测试,探讨了辽东湾北部晚更新世24ka BP以来的古环境演变。LH01孔沉积环境经历了晚更新世晚期河湖相沉积—全新世早期海陆交互相沉积—全新世中期浅海相沉积—全新世晚期河口滨海相沉积;气候经历了晚更新世晚期冷较干—晚更新世晚期凉稍润—新仙女木降温—全新世早期凉稍润—全新世中期温暖较润—全新世中期温暖较干—全新世晚期温较干的变化;LH01孔在大约7.5ka BP发生了盘山海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北部 晚更新世 古环境演变
下载PDF
广东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漫反射光谱数据反映的全新世以来古环境演化 被引量:6
8
作者 吴旭东 沈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43-951,共9页
利用漫反射光谱技术得到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的叶绿素a浓度.通过与TOC、Sr/Rb比值和磁化率的对比发现,叶绿素a浓度能够忠实地反映湖泊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较高的叶绿素a浓度代表季风较强、降雨量较高,反之亦然.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多环境代... 利用漫反射光谱技术得到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的叶绿素a浓度.通过与TOC、Sr/Rb比值和磁化率的对比发现,叶绿素a浓度能够忠实地反映湖泊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较高的叶绿素a浓度代表季风较强、降雨量较高,反之亦然.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多环境代用指标分析结果显示,湛江地区早全新世季风强盛,中全新世季风迅速衰退.这种全新世季风演化模式与北半球季风区的很多地质记录以及北纬30°变化趋势相似,反映了太阳辐射是湛江地区千年尺度季风演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但是湛江地区的季风演化滞后于太阳辐射变化大约2200 a.叶绿素a浓度记录显示6000 a BP左右季风迅速减弱,这与其他记录显示的季风渐变模式不同.一方面,太阳辐射渐变激发了湛江地区植被-大气圈的负反馈作用,这可能是造成6000 a BP左右气候迅速变干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沉积速率增加导致的稀释作用放大了叶绿素a浓度下降的趋势.3600 a BP以来的沉积环境可能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古环境演化 湖光岩玛珥湖 漫反射光谱 沉积物
下载PDF
Paleoenvironment evolution of the East Philippine Sea recorded in the new-type ferromanganese crust since the terminal Late Miocene 被引量:4
9
作者 XU ZhaoKai LI AnChun +3 位作者 JIANG FuQing LI TieGang MENG QingYong JIN Ni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7年第8期1179-1188,共10页
From systemic research of microstructure, geochemistry, uranium-series and 10Be isotope dating on a new-type deepwater ferromanganese crust from the East Philippine Sea, the paleoenvironment evolu-tion of the target a... From systemic research of microstructure, geochemistry, uranium-series and 10Be isotope dating on a new-type deepwater ferromanganese crust from the East Philippine Sea, the paleoenvironment evolu-tion of the target area since the terminal Late Miocene was recovered. The vertical section changes of microstructure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are consistent in the studied crust, which indicate three major accretion periods and corresponding paleoenvironment evolution of the crust. The bottom crust zone was formed in the terminal Late Miocene (5.6 Ma) with loose microstructure, high detritus content and high growth rate. Reductions of mineral element content, accretion rate and positive Ce-anomaly degree at 4.6 Ma indicate temporal warming, which went against the crust accretion and finally formed an accretion gap in the terminal Middle Pliocene (2.8―2.7 Ma). The more active Antarctic bottom sea-waters in the Late Pliocene (2.7 Ma) facilitated the fast transfer to the top pure crust zone. Hereafter, with the further apart of volcanic source and the keeping increase of eolian material (1.0 Ma), although surrounding conditions were still favorable, mineral element content still shows an obvious reducing trend. It thereby offers new carrier and data for the unclear paleoceanographic research of the target area since the terminal Late Mioc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type ferromanganese crust record paleoenvironment evolution uranium-series dating 10Be isotope dating East Philippine Sea
原文传递
赣西北下寒武统观音堂组碳硅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演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万良 阙足双 +4 位作者 高梦奇 吕川 黄超 黄迪 谢智聪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8-291,共14页
赣西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是一套重要的铀等金属的含矿岩系,其中观音堂组碳硅泥岩是典型的黑色岩石类型。运用地球化学方法,对这套灰黑色泥质岩的元素地球化学及古环境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碳硅泥岩黏土类矿物含量55%~59... 赣西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是一套重要的铀等金属的含矿岩系,其中观音堂组碳硅泥岩是典型的黑色岩石类型。运用地球化学方法,对这套灰黑色泥质岩的元素地球化学及古环境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碳硅泥岩黏土类矿物含量55%~59%,SiO_2,Al_2O_3,Fe_2O_3,K_2O,MgO平均含量分别为69.47%,11.39%,3.32%,2.76%,1.57%;化学成分表现为高硅低铝低钾低镁特征,有机碳平均含量5.82%,属富碳黑色岩系。对比中国东部泥质岩,其Ni、V、U、Ba、Cd、In、Tl、Se、W、Mo、Cu、Zn、Au、Ag、As、Sb等元素有相对富集的特点。从碳硅泥岩层的上部到下部,SiO_2、Na_2O、Ni、Mo含量逐渐增高,Al_2O_3、K_2O、TiO_2、H_2O^-、LOI、Cr、Th、Ba、Ga、Li、Be、Rb、Sc、Sn、Bi、Cu、Pb、Zn、Ag、REE则显示逐渐降低趋势。主量或微量元素的判别参数或图解显示,碳硅泥岩的物源以陆源碎屑岩为主,是在一个沉积速率较小、且较稳定的深水还原环境下沉积的,从早期到晚期,物源区呈现风化作用逐渐增强、气候环境越来越湿润、盆地水质越来越淡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硅泥岩 地球化学特征 古环境演变 早寒武世 赣西北地区
下载PDF
渤海湾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古河道分布和三角洲发育及其古环境的演变 被引量:4
11
作者 雷雁翔 何磊 +5 位作者 叶思源 赵俐红 袁红明 杨士雄 薜春汀 Edward ALaws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47-1964,共18页
渤海湾及其沿岸是中国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虽然研究成果众多,但仍有一些基础的地质问题亟待解决。比如,晚更新世晚期黄河是否流经渤海湾?全新世黄河在渤海湾及其沿岸形成的多期次三角洲叶瓣在海域如何展布?以... 渤海湾及其沿岸是中国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虽然研究成果众多,但仍有一些基础的地质问题亟待解决。比如,晚更新世晚期黄河是否流经渤海湾?全新世黄河在渤海湾及其沿岸形成的多期次三角洲叶瓣在海域如何展布?以上问题一直是中国海洋地质研究中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借助2016—2017年在渤海湾获取的约2000 km的浅地层剖面数据、2个30 m左右的取芯钻孔(BXZK2017-1和BXZK2017-2孔)及相应的AMS ^(14)C和OSL测年数据,同时结合前人的一些浅剖数据和钻孔的研究成果,将渤海湾中部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自上而下划分出4个地震单元(SU1~SU4)和6个沉积单元(DU1—DU6),分别对应前三角洲相、潮坪与浅海、泛滥平原、河道相、海陆交互相、湖沼相。在此基础上综合探讨渤海湾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总体的地层框架和沉积演化特征。研究表明:黄河可能在21.8~9 cal kaBP,由近东西向流经渤海湾北部进入渤海中部盆地;全新世以来,渤海湾从西北侧至南侧,依次分布4期次的三角洲叶瓣,对应的发育时间可能分别是1400 AD~现在、11~1128 AD、700 BC~11 AD和1855~现在;渤海湾西侧最北两期次的水下三角洲可能主要与海河有关,而南侧其余2期次三角洲叶瓣则可能分别对应岐口超级叶瓣以及现代黄河三角洲超级叶瓣。加深了解渤海湾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地层序列演化、古河道发育以及全新世三角洲在渤海湾的展布情况,将有助于渤海湾海岸带开发、海底工程建设以及地质灾害防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更新世 浅地层剖面 古河道 三角洲 古环境演变 渤海湾 海岸带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Paleoenvironment evolution and organic matter enrichment mechanisms in the first member of the Qingshankou Formation,Songliao Basin,China
12
作者 Ying LI Min WANG +8 位作者 Yu YAN Xin WANG Jinyou ZHANG Xuefeng BAI Yuchen ZHANG Jiaheng XUE Junsheng FEI Lianbin ZHANG Guojun WANG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2期364-383,共20页
Organic matter is the basis for oil and gas generation,and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controls its enrichment.The first member of the Qingshankou Formation(K_(2)qn^(1))in Songliao Basin has a thick organic-rich shal... Organic matter is the basis for oil and gas generation,and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controls its enrichment.The first member of the Qingshankou Formation(K_(2)qn^(1))in Songliao Basin has a thick organic-rich shale and so is an important target section for shale oi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In the Gulong Sag,shale samples from this unit were collected over the full length of the section.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environments of deposition(EOD)of K_(2)qn^(1)was improved by utilizing li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thin section observations,elemental compositions,and organic carbon concentrations.Combined with the normalization coefficients proposed in this paper,an organic matter correla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elucidate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organic matter enrichment.From the bottom to the top of K2qn1,the lake depth gradually becomes shallower,the primary productivity first decreases and then increases,the reducing conditions become stronger and then weaker,the water salinity gradually decreases,the climate first becomes semi-humid and then warm and humid,and the input of terrigenous debris first decreases and then increases.A major marine transgression at the base of the K_(2)qn^(1)᾽s brought in nutrients to increase primary productivity,and the density-stratified reducing environment preserved and enriched organic matter.High primary productivity occurred during the middle of the deposition of the K_(2)qn^(1),while terrigenous input is low.Organic matter is preserved in reduced deep lake environments,resulting in organic matter-rich black shale.The lake became shallower,and the salinity decreased in the upper part of K_(2)qn^(1).Benthic organisms rapidly multiplied,consuming large amounts of oxygen and destroying the previously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resulting in a reducing environment disturbed by benthic organisms with poor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and the lowest organic matter con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paleoenvironment evolution OM enrichment mechanism lacustrine shale Songliao Basin Qingshankou Formation
原文传递
塔西南坳陷柯东构造带白垩系沉积古环境及沉积特征研究
13
作者 孙迪 张立强 +3 位作者 黎立 贾彤 屈洋 陈才 《中国科技论文》 CAS 2024年第7期741-751,共11页
塔西南坳陷柯东构造带白垩系勘探潜力大,但对其沉积演化的认识仍存在争议。基于柯东101井白垩系克孜勒苏群及库克拜组细粒沉积物的微量元素测试结果,结合岩心、露头及测录井资料,讨论了柯东构造带白垩系沉积古环境及沉积演化过程。结果... 塔西南坳陷柯东构造带白垩系勘探潜力大,但对其沉积演化的认识仍存在争议。基于柯东101井白垩系克孜勒苏群及库克拜组细粒沉积物的微量元素测试结果,结合岩心、露头及测录井资料,讨论了柯东构造带白垩系沉积古环境及沉积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柯东构造带白垩系克孜勒苏群及库克拜组的古气候指标Sr/Cu、Rb/Sr和δEu_(N)的平均值分别为56.37、0.12和1.48,氧化还原指标U/Th、V/Cr、V/(V+Ni)和δCe_(N)的平均值分别为0.29、0.52、0.62和0.86,古盐度指标w(Li)和Sr/Ba平均值分别为26.27μg/g和0.014。微量元素指标指示了干旱、强氧化、低盐度的陆相淡水环境。在克孜勒苏群及库克拜组沉积过程中,干旱强度及盐度自下而上呈现增强的趋势,氧化强度呈减弱趋势。柯东构造带白垩系沉积相纵向上表现为辫状河三角洲-潮坪的演化特征,其中克孜勒苏群及库克拜组整体发育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沉积速率整体较快,东巴组演化为海相潮坪沉积;横向上,柯东构造带白垩系自西向东表现为沉积物粒度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相较于研究区东部,西部表现为克孜勒苏群下段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相对发育、库克拜组三角洲前缘砂体厚度较大且粒度相对较粗、东巴组以潮间带更为发育的沉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东构造带 白垩系 微量元素 古环境 沉积演化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南翼第四纪沉积层序及其与古环境演变的耦合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钟扬 金翔龙 +3 位作者 管敏琳 赵旭东 潘少军 龙邹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15-24,共10页
为研究长江三角洲南翼第四纪地层划分及其与古环境演变的耦合关系,对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第四系BZK02孔(孔深322. 1 m,取芯率大于96%),进行沉积物粒度、孢粉和微体古生物分析,结合岩性地层讨论了上新世以来钻孔揭示的孢粉组合、古环境演化... 为研究长江三角洲南翼第四纪地层划分及其与古环境演变的耦合关系,对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第四系BZK02孔(孔深322. 1 m,取芯率大于96%),进行沉积物粒度、孢粉和微体古生物分析,结合岩性地层讨论了上新世以来钻孔揭示的孢粉组合、古环境演化、沉积层序和古气候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上新世以来经历了多次环境变化,孢粉类型鉴定133种,有孔虫鉴定17属29种,介形类鉴定7属8种。钻孔自下而上揭示岩性第四纪沉积地层依次为上新统嘉兴组一段(299. 8~322. 0 m)、早更新统嘉兴组(160~299. 8 m)、中更新统前港组(87. 3~160. 0 m)、晚更新统东浦组(72. 0~87. 3 m)、晚更新统宁波组(18. 6~72. 0 m)、全新统镇海组(0~18. 6 m)。古环境演化主要表现为上新世以残积坡、河流沉积为主,气候温冷偏湿;早更新世以河流相、河湖相沉积为主,气候经历温暖湿润-寒冷干燥变化的2个旋回;中更新世早期为河流-滨海相沉积,气候温暖湿润,晚期为河湖相沉积为主,气候温凉干燥;晚更新世以河湖、潮坪、河口沉积环境为主,气候经历温暖湿润-温暖偏干-温暖偏湿-寒冷干燥变化;全新世以浅海相、河湖相、湖沼相沉积环境,气候特征早期为干冷,晚期温暖偏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南翼 第四纪 沉积层序 古环境演变 耦合关系
下载PDF
THE HOLOCENE SEDIMENTAL CHARACTERISTIC AND PALEOCLIMATIC EVOLUTION OF EBINUR LAKE,XINJIANG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敬禄 王苏民 吴艳宏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1996年第1期78-88,共11页
On the basis of lacustrine sedimentary profile of Ebinur Lake,sequences of evolution of paleoclimate and paleoenvironment in Ebinur Lake area have been rebuilt by analysing the sedimentary stratigraphy,bio-stratigraph... On the basis of lacustrine sedimentary profile of Ebinur Lake,sequences of evolution of paleoclimate and paleoenvironment in Ebinur Lake area have been rebuilt by analysing the sedimentary stratigraphy,bio-stratigraphy and gepochemistry as well as the chronological records.The results show that,during the last 10 ha years,the general change trends of the paleoclimate in Ebinur Lake area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1) 10. 2-8.3 ka B. P., a warm-cool dry climate stage;(2) 8.3-3.5 ka B.P.,a warmer moist climate stage (specially,7.3-6. 4 ka B. P.,a relatively stable humid temperate stage);(3) 3. 5 ka B. P.-present, adraught temperate climate stage,similar to the present climate. In addition,there existed clearly several times of secondary undulations of dry-humid climate,i.e. 8.3 ka and 7.3 ka for dry clim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LOCENE evolution of paleoenvironment Ebinur LAKE
下载PDF
应用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追溯环境变迁过程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国庆 张丽 +2 位作者 武振坤 鲜锋 孔祥辉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4-540,共7页
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因其特殊的形成机制、稳定的地球化学行为和相对较长的半衰期,可有效示踪不同时间尺度地球环境演化过程,近年来在追溯地貌演化和第四纪古环境变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介绍10Be和26Al的生成机制,大气成因10Be... 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因其特殊的形成机制、稳定的地球化学行为和相对较长的半衰期,可有效示踪不同时间尺度地球环境演化过程,近年来在追溯地貌演化和第四纪古环境变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介绍10Be和26Al的生成机制,大气成因10Be的应用,原地成因10Be与26Al测年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和采样及实验注意事项等,为进一步拓展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应用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成因核素 10Be 26Al 第四纪古环境 地貌演化
原文传递
日本海古海洋环境的演化
17
作者 余煦明 《海洋地质动态》 2005年第8期6-9,共4页
基于近年来有关日本海的古海洋古环境研究成果,总结概述了日本海中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和古海洋环境演化特征。日本海作为西北太平洋一个主要的边缘海,在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古气候古环境演化,与全球其他地区一样受控... 基于近年来有关日本海的古海洋古环境研究成果,总结概述了日本海中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和古海洋环境演化特征。日本海作为西北太平洋一个主要的边缘海,在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古气候古环境演化,与全球其他地区一样受控于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同时也发育一些由气候的不稳定性、海峡的开合与其他一些地球气候系统的非线性活动所驱动的突发性快速气候变化事件。日本海的古海平面、古海水温度、古洋流等因子的变化还受到冰盖扩张和退缩、构造运动、冰川性地壳均衡补偿、东亚季风等因素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区域特点。总体说来,目前对日本海的研究程度还不高,对它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过程、驱动和响应机制的了解还很有限,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环境古气候 演化历史 沉积记录 日本海
下载PDF
Foraminifera in Cenozoic Paleoenvironments
18
作者 Brian Mc Gowran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5年第3期200-218,共19页
Paleontologists search the fossil record for evidence of age, ancient environments, phylogenetic reconstructions and ancient communities. Cenozoic foraminifera preserve evidence for all of these simultaneously from th... Paleontologists search the fossil record for evidence of age, ancient environments, phylogenetic reconstructions and ancient communities. Cenozoic foraminifera preserve evidence for all of these simultaneously from the water column and from at, above and below the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As our understanding of foraminiferal assemblages and their place in the strata (biofacies) becomes more sophisticated, so are foraminiferal biofacies challenged to contribute to more subtle problems in Cenozoic earth and life history. Progress is described as a series of five "integrations". (Ⅰ) The quantification of foraminiferal biofacies was an advance on simple presences and absences of species meeting such questions as marine or nonmarine, or shallow or deep. (Ⅱ) Foraminiferal shells carry geochemical signals especially isotopes of oxygen (temperature, ice volume), carbon (nutrition and the carbon cycle), and strontium (seawater ratios through time). (Ⅲ) From modern foraminiferal biology we have lifestyle insights leading to a model of oceans and paleo-oceans called the trophic resource continuum, a valuable way into greenhouse-icehouse comparisons and contrasts. (Ⅳ) Biofacies changes in space and time are sometimes abrupt with little evidence of diachrony, and sometimes gradual. These patterns are clarified in the context of sequence stratigraphy (which they enrich in turn). (Ⅴ) The paleobiological counterpart of sequence stratigraphy is evolutionary paleoecology, reconstructing communities in deep time. The foraminifera are perfectly suited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ility (or likelihood) that global environmental shifts have controlled community turnover in the pelagic, neritic and terrestrial real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AMINIFERA BIOFACIES stratigraphy PALEOECOLOGY paleoenvironment evolution CENOZOIC trophic resource continuum
下载PDF
Study on Paleoenvironment since Late GlacialEpoch in Lanzhou Area, China
19
作者 Yang Guifang Yin Hongfu Li ChanganFaculty of Earth Sciences ,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 Wuhan 430074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2年第1期40-43,共4页
The Hongzuisi Section in Lanzhou area is used to infer the paleoclimate since the late glacial epoch. Through combined analysis of organic carbon isotope and CaCO3 content, paleoenvironment evolution of Hongzuisi Sect... The Hongzuisi Section in Lanzhou area is used to infer the paleoclimate since the late glacial epoch. Through combined analysis of organic carbon isotope and CaCO3 content, paleoenvironment evolution of Hongzuisi Section since the late glacial epoch is discussed. There were changes in both dry-moist and warm-cold. Especially the climate changes can be compared with synchronous sections of other areas, which provides useful information for our future foreca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ZHOU paleoenvironment evolution organic carbon isotope CaCO3 content.
下载PDF
东北印度洋源汇过程及古环境与古季风演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官玉龙 陈亮 +3 位作者 姜兆霞 李三忠 肖春凤 陈龙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2-118,共17页
东北印度洋地理位置独特,其沉积物记录了青藏高原隆升及孟加拉扇的“源-汇”过程、印度季风与东亚季风的“海-气”交互作用、印-太暖池热传输的演变与高纬气候之间的相位关系等关键信息,是喜马拉雅地区“构造-气候-沉积”耦合演化的良... 东北印度洋地理位置独特,其沉积物记录了青藏高原隆升及孟加拉扇的“源-汇”过程、印度季风与东亚季风的“海-气”交互作用、印-太暖池热传输的演变与高纬气候之间的相位关系等关键信息,是喜马拉雅地区“构造-气候-沉积”耦合演化的良好记录载体,是探讨多圈层相互作用、探索古气候与古环境演化的理想“窗口”。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有关东北印度洋季风与表层环流特征、沉积物组成及物源、气候环境演化以及环境磁学记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表明,东北印度洋为典型的季风风场,表层环流受季风影响强烈,夏季和冬季环流差异明显。沉积物类型丰富,包括河流输运而来的陆源碎屑、钙质和硅质为主的生物沉积以及火山物质等。但目前对于该区域的沉积物的具体组成、“源-汇”过程、迁移历史、季风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高纬气候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等方面的认识尚存在较大的分歧。同时,受样品获取难度大、磁学信号稀释严重等因素的限制,环境磁学作为一种在示踪沉积物物质来源、恢复古气候和古环境等方面被普遍认可的技术手段,在东北印度洋区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应用。因此,未来需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目光向东北印度洋更南、更深处延伸,对其“源-汇”过程进行全面分析。在研究方法上进一步拓展,采用更高精度的技术手段提取磁学信号,加大环境磁学的应用,寻找有效的替代性指标,解决该地区季风演化、古海洋环境变化等气候环境问题,为该地区环境气候研究提供新认识。并尝试开展地磁场长期变化(paleosecular variation, PSV)研究,建立东北印度洋的PSV记录,辅助修正全球地磁场模型,探究地球深部动力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印度洋 物源 古环境 高原隆升 季风演化 环境磁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