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郧西白龙洞古人类遗址初步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武仙竹 裴树文 +4 位作者 吴秀杰 屈胜明 陈明惠 胡勤 刘武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5,共15页
湖北省郧西县白龙洞遗址经过两次正式发掘,出土了古人类牙齿化石、石制品、骨制品等文化遗物和大量动物化石,是一处重要的古人类遗址。2007年4—5月,作者在该遗址周围进行了地质、地貌调查,并对以往发掘出土的部分动物化石和文化遗物进... 湖北省郧西县白龙洞遗址经过两次正式发掘,出土了古人类牙齿化石、石制品、骨制品等文化遗物和大量动物化石,是一处重要的古人类遗址。2007年4—5月,作者在该遗址周围进行了地质、地貌调查,并对以往发掘出土的部分动物化石和文化遗物进行了整理。同年9月,作者在白龙洞进行探察和小规模试掘,出土大量动物化石和少量石制品、骨制品等文化遗物。同时还发现可疑燃烧痕迹、动物骨骼表面痕迹以及特殊的动物化石埋藏现象等古人类活动证据。白龙洞发育于上新世沙坪组砾岩、泥晶灰岩和泥灰岩地层中,近水平状节理和裂隙为洞穴发育提供前提条件,垂直渗流为溶蚀的主要方式。白龙洞遗址属原地埋藏,动物群的组合显示中更新世早期的面貌,石英岩岩脉原料可能是导致石器工业组合显示北方石器工业面貌的原因。对遗址分布及埋藏现象的初步分析显示,白龙洞为一处多功能的古人类活动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更新世 古人类 石制品 白龙洞 郧西
下载PDF
分子人类学与现代人的起源 被引量:16
2
作者 盛桂莲 赖旭龙 王頠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21-728,共8页
1953年Watson&Crick对于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及对其遗传机理的解释,标志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其后短短50年的时间里,分子生物学在各个学科之间广泛渗透,相互促进,不断深入和发展。在以研究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为首要任务的人类学... 1953年Watson&Crick对于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及对其遗传机理的解释,标志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其后短短50年的时间里,分子生物学在各个学科之间广泛渗透,相互促进,不断深入和发展。在以研究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为首要任务的人类学领域,由于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诞生了分子人类学这一全新的结合型分支学科,为人类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可信的研究方法和具发展前景的研究方向。系统地介绍了分子人类学的发展历史、研究方法及原理;另外,结合分子人类学在古人类学研究中的应用,讨论了关于现代人起源的"非洲起源说"和"多地区连续演化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人类学 分子人类学 古DNA 现代人起源
下载PDF
人类起源研究回顾与中国古人类学展望 被引量:9
3
作者 吴新智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1年第5期629-633,共5页
根据对人类起源研究的回顾和对我国人类进化概况的认识 ,将我国古人类学研究推向更高的境界的首要任务是找到新的比较完整的化石和有关材料 ,关键之举是高水平的创新研究 ,发现和综合考量蕴藏在其中的各种信息 ,因此在新的世纪 ,必须大... 根据对人类起源研究的回顾和对我国人类进化概况的认识 ,将我国古人类学研究推向更高的境界的首要任务是找到新的比较完整的化石和有关材料 ,关键之举是高水平的创新研究 ,发现和综合考量蕴藏在其中的各种信息 ,因此在新的世纪 ,必须大力进行野外调查 ,发现更多人类化石和旧石器以及有关的材料 ,进行深入的形态学和考古学研究 ,还要寻求人类古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在人类起源与进化研究方面的协调 ,构建更加坚实的我国古人类年龄框架 ,适当地进行我国古环境与人类关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起源 中国 古人类学 考古学 形态学 化石
下载PDF
湖北郧西黄龙洞古人类遗址2006年发掘报告 被引量:14
4
作者 武仙竹 吴秀杰 +3 位作者 陈明惠 屈胜明 裴树文 刘武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3-205,共13页
2004—2005年,在湖北省郧西县境内的黄龙洞的两次发掘中,发现了5枚人类牙齿化石、20余件石制品及大量的动物化石。初步分析显示这是一处重要的更新世晚期的人类遗址。我们在2006年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三次发掘,又发现了2枚人类牙齿化石、1... 2004—2005年,在湖北省郧西县境内的黄龙洞的两次发掘中,发现了5枚人类牙齿化石、20余件石制品及大量的动物化石。初步分析显示这是一处重要的更新世晚期的人类遗址。我们在2006年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三次发掘,又发现了2枚人类牙齿化石、11件古人类打制的石制品与6件骨制工具、1500余件动物化石以及其它古人类活动证据。野外工作期间我们还对黄龙洞洞穴堆积及山体地貌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对该洞穴发育及古人类在洞穴内的生活状况进行了初步推测。本文介绍了2006年的野外工作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新世晚期 黄龙洞 发掘 古人类
下载PDF
朝向人类起源与演化研究的共业:古人类学、考古学与遗传学的交叉与整合 被引量:11
5
作者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1-140,共10页
对于方兴未艾的现代人类起源与演化问题的研究,目前主要在遗传学、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三个领域内进行。学者们提出了"多地区进化说"、"连续进化附带杂交说"、"出自非洲说"、"融合说"... 对于方兴未艾的现代人类起源与演化问题的研究,目前主要在遗传学、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三个领域内进行。学者们提出了"多地区进化说"、"连续进化附带杂交说"、"出自非洲说"、"融合说"等观点与假说,有的学说针锋相对,南辕北辙。究其原因,除了相关研究还处于盲人摸象的阶段,只是在局部问题与材料上做分析和解释,尚无法得出全面、能被普遍接受的结论外,由于不同学科存在研究对象、方法和思路的不同,学科间缺少了解、沟通与协作,出现一些学术语言和研究结论不被彼此理解和接受的情况,存在一定的误解与无谓的争论,影响了相互之间的借鉴、互动和成果的共享,进而妨碍了跨学科的整合研究并达成学术共识。其实,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每个学科也有难以克服的弱点,在解决人类起源与演化这样重大的学术问题上,任何一个学科都不可能包打天下,独享其成。因而,开展相关领域的交流合作,尤其是传统的古人类学、考古学与新兴的分子生物学之间的交叉与协作,明确彼此的关注点、需求和专长,凝练共同的学术问题和目标,整合现有的研究问题、资源与成果并向着共同的学术方向一道前行,是推动相关研究走向深入并破译现代人起源这一重大命题的必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人类学 考古学 遗传学 现代人起源 学科交叉
下载PDF
新疆于田县流水墓地26号墓出土人骨的古病理学和人类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米夏艾勒·舒勒茨 泰德·H.施米特·舒勒茨 +1 位作者 巫新华 王睦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6-91,共6页
前言 古病理学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对考古发掘出土的人骨进行自然科学范畴的医学检查,因此这一科学领域涉及到医学、人类学和考古学。古病理学研究的对象通常为出土的古代人骨,也有很少量的干尸,甚至还有在沼泽中保存的尸... 前言 古病理学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对考古发掘出土的人骨进行自然科学范畴的医学检查,因此这一科学领域涉及到医学、人类学和考古学。古病理学研究的对象通常为出土的古代人骨,也有很少量的干尸,甚至还有在沼泽中保存的尸体。因为考古发掘出土的人骨保存了关于古人既往生活条件的许多可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流水墓地 人骨 古人类学 古病理学
原文传递
德日进在中国古人类学的创建时期 被引量:7
7
作者 吴新智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2-365,共4页
德日进参与了 2 0世纪 2 0年代北疆博物馆在河套地区进行的古人类学野外调查和发掘以及《中国旧石器时代》的编写。这是第一本关于中国古人类学的专著。从中国第一家专门为进行古人类学研究而建立的学术机构———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 德日进参与了 2 0世纪 2 0年代北疆博物馆在河套地区进行的古人类学野外调查和发掘以及《中国旧石器时代》的编写。这是第一本关于中国古人类学的专著。从中国第一家专门为进行古人类学研究而建立的学术机构———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 1 92 9年成立之时起 ,他便任顾问 ;他是在中国出版的第一本关于古人类学的专著《中国原人史要》的两位主要执笔人之一 ;他不仅在中国新生代地层和哺乳动物的研究上卓有建树 ,而且在旧石器考古和周口店的发掘工作方面都有不小的贡献 ;他是为中国广义的古人类学工作时间最长的外国专家 ,为之付出了近 2 0年的辛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日进 中国 古人类学 北疆博物馆
下载PDF
对21世纪发展中国人类起源研究的若干建议 被引量:7
8
作者 吴新智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3-238,共6页
本文简述170余年来关于人类起源研究的重大发现,我国的重要贡献和潜力,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未来的工作提出原则性的建议:发现更多人类和有关的化石以及旧石器,并对之进行深入的研究;构建可信度更高、涵盖面更广的古人类年龄框架;... 本文简述170余年来关于人类起源研究的重大发现,我国的重要贡献和潜力,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未来的工作提出原则性的建议:发现更多人类和有关的化石以及旧石器,并对之进行深入的研究;构建可信度更高、涵盖面更广的古人类年龄框架;研究古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寻求古人类学与分子人类学在人类起源研究上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起源 现代人起源 中国 21世纪 古人类学 分子人类学 化石 旧石器
下载PDF
广西崇左木榄山智人洞10万年前早期现代人化石的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刘武 金昌柱 吴新智 《中国基础科学》 2011年第1期11-14,共4页
早期现代人的出现及演化一直是国际古人类学研究的关注点。根据可靠的年代数据,早期现代人在东亚的出现时间在4万年前左右。由于多数在东亚发现的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的年代不确定,学术界对在东亚地区是否存在距今4—10万年前的具有现代... 早期现代人的出现及演化一直是国际古人类学研究的关注点。根据可靠的年代数据,早期现代人在东亚的出现时间在4万年前左右。由于多数在东亚发现的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的年代不确定,学术界对在东亚地区是否存在距今4—10万年前的具有现代人类解剖特征的早期现代人有争论。本文的研究报道了在广西崇左木榄山智人洞发现的一件11万年前的人类下颌骨和两枚牙齿化石。形态分析显示这件下颌骨已经呈现一些现代人的典型特征,包括较明显的颏三角、联合结节、中央脊、颏前窝、联合部前面弯曲、下颌联合倾角超过90°等,但这些特征的表现程度很弱。另一方面,崇左下颌还具有一些相对原始的特征,包括下颌体比较粗壮及较明显的下横圆枕。与迄今发现的早期现代人相比,崇左下颌比较原始,呈现出原始与进步特征镶嵌特点(mosaic),在形态上似乎代表一种古老型智人与早期现代人之间的过渡类型(transitional type)。崇左下颌骨的年代及形态特点提示早期现代人在东亚的出现时间可以追溯到10万年前,比以往的认识至少要提早6万年。早期现代人在东亚地区的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一定程度的连续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人起源 早期现代人 智人洞 人类化石 古人类学
原文传递
宇宙成因核素埋藏年龄测定及其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袁兆德 陈杰 张会平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80-489,共10页
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埋藏测年方法,在晚新生代沉积物尤其是陆相碎屑沉积物测年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同一岩石或矿物中的宇宙成因核素对,例如26Al和10Be在地表的生成速率比值是固定的,不受纬度和海拔的影响,但是这一核素对分别具有... 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埋藏测年方法,在晚新生代沉积物尤其是陆相碎屑沉积物测年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同一岩石或矿物中的宇宙成因核素对,例如26Al和10Be在地表的生成速率比值是固定的,不受纬度和海拔的影响,但是这一核素对分别具有不同的半衰期。在地表经历了暴露的沉积物被埋藏后,该比值会随着时间而降低,因此具有不同的半衰期的核素对(例如26Al/10Be)可以作为一种地质时钟,测年范围在几十万a至5Ma。文中简要介绍了目前常用的4种方法及其应用:暴露-埋藏图解法、深度剖面法、等时线法以及26Al-21Ne和10Be-21Ne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成因核素 埋藏年龄测定 晚新生代 沉积物
下载PDF
VPPDB:Hosting the Data for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Paleoanthropology 被引量:4
11
作者 PAN Zhaohui ZHU Mi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S01期61-63,共3页
1 Background The big data revolution is changing our lives and providing a fresh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Recently,being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Big Earth Data,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unched a project e... 1 Background The big data revolution is changing our lives and providing a fresh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Recently,being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Big Earth Data,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unched a project entitled"Big Earth Data Science Engineering(CASEarth)"in the Strategic Priority Research Program to carry out innovative research on Big Earth Data(Guo,2017).Under this proj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tebrates PALEONTOLOGY paleoanthropology ANCIENT DNA morphology DATABASE
下载PDF
中国人类化石研究对古人类学的贡献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新智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7-105,共9页
中国人类化石研究为古人类学增添大量具体资料,并且促进了人类进化理论的发展。北京直立人化石的研究将人类的化石记录肯定地推前到0.50MaB.P。对大量化石的研究将中国人类进化归纳为“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的模式。这是对近年古人类... 中国人类化石研究为古人类学增添大量具体资料,并且促进了人类进化理论的发展。北京直立人化石的研究将人类的化石记录肯定地推前到0.50MaB.P。对大量化石的研究将中国人类进化归纳为“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的模式。这是对近年古人类学两大热点之一的现代人起源争论中关于东亚现代人来源的一项重要的贡献。此外,中国人类化石的研究还揭示在各个时期中中国的古人类存在明显的地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化石 古人类学 人类进化
下载PDF
论周口店遗址的科学价值与研究潜力——纪念裴文中先生诞辰100周年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星 张双权 陈福友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5-271,共7页
周口店遗址是中国古人类学的发源地 ,在很长的时期内一直是我国古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科研基地。该遗址丰富的人类化石、文化遗物和动物化石都是宝贵的科学资源 ,而过去对这些材料整理与研究的局限性为未来系统而... 周口店遗址是中国古人类学的发源地 ,在很长的时期内一直是我国古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科研基地。该遗址丰富的人类化石、文化遗物和动物化石都是宝贵的科学资源 ,而过去对这些材料整理与研究的局限性为未来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工作和产生新的成果预留了空间。遗址区仍然埋藏着丰厚的科学资源 ,新的发现、发掘和研究势必在探索东亚地区古人类体质与行为特点、演化过程以及生存环境背景的重建诸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历史 科学价值科研潜力 古人类学 旧石器考古学周口店
下载PDF
人类起源研究中的哲学问题
14
作者 倪喜军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9-720,共12页
人类起源问题是人类存在的终极问题之一,对其研究会触及很多哲学问题。本文以近年来古人类学和生物学研究中的进展为基础,简要概述了人类起源和演化的大历史,对人类存在的本质、人类存在的目的和意义、神创与演化、人类起源和演化的推... 人类起源问题是人类存在的终极问题之一,对其研究会触及很多哲学问题。本文以近年来古人类学和生物学研究中的进展为基础,简要概述了人类起源和演化的大历史,对人类存在的本质、人类存在的目的和意义、神创与演化、人类起源和演化的推动力、劳动的性质和作用、偶然性和必然性等方面的哲学问题进行了讨论。从灵长类起源开始算起,人类演化至少有5600万年的历史,如果从演化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猿分异算起,也有700~800万年的历史。人类作为一类生物有机体,作为人类主观世界的承载体,人类存在的本质一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甚至不可能有一个被大多数人认可的答案。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人类的存在本质上即是自然的存在,人类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然的存在。人类不同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特征,即是人类在生物学意义上的本质特征。在人类起源研究中,应该从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的不同角度对人类存在的本质加以研究。哲学层面上人类存在的目的和意义,都不是科学问题,不存在科学研究上的检验标准。如果说人类的存在有目的和意义,那么这个目的和意义就是“存在”。虽然传统的神创论已经不再是人类知识体系中的主要部分,但是以智能设计论为代表的思想,仍然在试图回答超自然力量和智慧事物是否发生和发生的原因。人类作为一种生物,其自身的起源与发展与其他生物并没有本质的差别,驱使人类演化的动力是内在的遗传因素与外在的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关于“劳动”在人类起源和演化过程中的作用,曾有过激烈的讨论。从现代古生物学、考古学、动物学、行为学、生态学等学科的实证出发,无法给“劳动”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可以认为,人类的劳动本身就是人类在生存和繁衍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人类学 人类起源 哲学 劳动
下载PDF
卡氏尖在中国古人类化石中出现及其演化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武 周蜜 邢松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9-175,共17页
欧洲与亚洲古人类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人类演化研究的关注点。基于对化石形态的研究,一些学者认为中国与欧洲古人类之间在更新世中、晚期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并提供了支持基因交流的系列形态证据,但古人类学界对其中一些形态特征的人... 欧洲与亚洲古人类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人类演化研究的关注点。基于对化石形态的研究,一些学者认为中国与欧洲古人类之间在更新世中、晚期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并提供了支持基因交流的系列形态证据,但古人类学界对其中一些形态特征的人群属性、功能意义及形成机制存在不同认识。本文采用釉质外表观察和CT扫描方法对卡氏尖在98枚中国古人类上颌臼齿化石的出现和表现情况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并与非洲和欧洲古人类进行了对比。本研究发现卡氏尖在中国古人类具有较高的出现率(27.6%-62.5%)和多种形态表现。此外,在多枚中国古人类上颌臼齿发现两个通常只出现在在黑猩猩和非洲早期人类的原始卡氏尖表现:齿带-原尖脊和齿冠舌侧横行沟及屋檐状结构。基于这些发现,作者支持卡氏尖是从猿类,经过不同演化阶段的古人类,一直延续到现代人的一个古老特征的观点。卡氏尖在中国古人类的表现特点提示出现在中国古人类的卡氏尖更有可能是古老原始特征的残余。本研究显示,卡氏尖在中国与欧洲古人类都具有较高出现率,而卡氏尖在中国古人类的表现程度较同时期欧洲古人类更为显著。因此目前还没有足够的可信证据支持卡氏尖是中国与欧洲古人类之间基因交流的造成化石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氏尖 牙齿 化石 人类演化 基因交流
下载PDF
语言演化、古人类学和认知神经科学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士元 《辞书研究》 2019年第2期1-21,I0001,共22页
近年来若干学科快速发展,尤其是认知神经科学(脑成像)和古人类学(古DNA),文章简单概述了基于这些成果,在语言演化研究领域的相应发展。这几十年来,不仅出土了前所未知的人种的化石,也发明了从化石中萃取DNA的新方法。这些进步揭示了人... 近年来若干学科快速发展,尤其是认知神经科学(脑成像)和古人类学(古DNA),文章简单概述了基于这些成果,在语言演化研究领域的相应发展。这几十年来,不仅出土了前所未知的人种的化石,也发明了从化石中萃取DNA的新方法。这些进步揭示了人类演化和语言演化的过程远比我们所想的还要复杂。我们现在得以用更多样化的观点看待语言,语言在许多方面的变异性极大,特别是那些人口总数少且外在接触少的语言。虽然语言神经科学的研究,始于试图为个别的语言功能在大脑里定位,如言语产生、理解、阅读等,但现在我们相信,要靠大脑里不同部位的海量神经回路共同运作,才能促成语言。在曙光初现的生命阶段语言是如何习得的,我们目前已经有了较透彻的理解,而另一方面,尽管起步较晚,但对于在人生的暮年,语言如何受损并消失,我们也已开始深入地获取相关的知识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演化 古人类学 认知神经科学
下载PDF
“一带一路”视域下三亚史前文化遗址的价值挖掘与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立军 李超荣 廖民生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2年第10期47-54,共8页
三亚史前文化遗址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是海南海洋文化的源头。从落笔洞遗址到仙郎洞遗址再到英墩遗址,反映三亚史前人类向海而生的史前海洋文化发展历程。文章在系统收集和整理海南史前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在... 三亚史前文化遗址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是海南海洋文化的源头。从落笔洞遗址到仙郎洞遗址再到英墩遗址,反映三亚史前人类向海而生的史前海洋文化发展历程。文章在系统收集和整理海南史前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在“一带一路”视域下对三亚史前文化遗址研究进行梳理与展望,挖掘其文化内涵和核心价值,并对史前文化遗产提出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对策和建议,以满足海南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需求,也可为相关学术研究和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价值传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文化遗址 海洋文化 考古科技 古人类学 文化旅游
下载PDF
人类从哪里来?——(1)国际古人类学研究历史与现状 被引量:2
18
作者 季燕南 季强 +2 位作者 吴文盛 董颖 郭震 《地质学刊》 CAS 2019年第4期523-531,共9页
简要回顾了国际古人类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阐明人类对于自身的发展有一个漫长的了解过程,认识到人类并不是"上帝"创造之物,而是像其他生物一样,一步一步逐渐发展到现今阶段。认为"人猿过渡"仅是一个哲学概念,在自... 简要回顾了国际古人类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阐明人类对于自身的发展有一个漫长的了解过程,认识到人类并不是"上帝"创造之物,而是像其他生物一样,一步一步逐渐发展到现今阶段。认为"人猿过渡"仅是一个哲学概念,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不能将早期人类的演化阶段称为"人猿过渡阶段",再将Australopithecus译为"南方古猿"并不合适,因此建议将其中文学名译为"南方猿人",将Sahelanthropus的中文学名译为"撒海尔猿人",将Orrorin的中文学名译为"原初猿人",将Ardipithecus的中文学名译为"始祖地居猿人"。明确提出"复系"和"副系"的概念不科学,而是提倡"同源、共祖、单系"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人类学 人类起源与演化 历史与现状
下载PDF
从化石记录看古人类起源和演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钱迈平 《江苏地质》 2003年第2期65-77,F003,T001,T002,共16页
古人类的起源及演化是一个极其复杂而远未解决的问题 ,目前掌握的重要化石材料包括 :距今约 5 6 0 0万年的灵长类 ,约 170 0万年的人猿超科代表 ,6 2 0万年 (?)~ 4 4 0万年的人科动物 ,以及约 35 0万年 (?)~ 2 0 0万年的古人类和人造... 古人类的起源及演化是一个极其复杂而远未解决的问题 ,目前掌握的重要化石材料包括 :距今约 5 6 0 0万年的灵长类 ,约 170 0万年的人猿超科代表 ,6 2 0万年 (?)~ 4 4 0万年的人科动物 ,以及约 35 0万年 (?)~ 2 0 0万年的古人类和人造石器等。中国是世界上古人类及与之演化相关的化石发现最多的国家之一 ,先后找到已知最早的高级灵长类———约 4 5 0 0万年前的曙猿化石 ,人猿超科的早期代表——— 14 0 0万年和 80 0万年前的古猿化石 ,2 4 0万年~ 2 0 0万年前的人造石器 ,2 0 0万年前的能人 (?)化石 ,170万年前的直立人及 2 8万年~ 2 0万年前的智人化石等。拟从迄今的化石记录入手勾勒出古人类起源及演化的大致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人类 起源 演化 化石记录
下载PDF
二十世纪广西古人类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頠 《广西地质》 2000年第3期27-32,共6页
文章回顾 2 0世纪以来 ,在广西发现的重要古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 ,包括 4个巨猿化石地点、13个晚期智人化石地点以及一系列旧石器。对柳江人遗址等的地层和年代学进行了综合研究 ,对国际学术界关于现代人起源的“多地区连续演化说”将提... 文章回顾 2 0世纪以来 ,在广西发现的重要古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 ,包括 4个巨猿化石地点、13个晚期智人化石地点以及一系列旧石器。对柳江人遗址等的地层和年代学进行了综合研究 ,对国际学术界关于现代人起源的“多地区连续演化说”将提供强有力的证据 ;百色盆地旧石器的综合研究 ,将对恢复早中更新世的环境和早期人类迁徙、扩散的模式 ,有着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人类学 巨猿 智人 旧石器 广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