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蟠龙地区延长组长2、长6段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曹青 赵靖舟 柳益群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4-388,共5页
通过单偏光、荧光显微镜和显微冷热台测温观察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2段和长6段内流体包裹体系统进行研究,归纳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均一温度和冰点温度等特征,结合盆地热演化史分析推测出储层内烃类充注史,并恢复研究区长6段早... 通过单偏光、荧光显微镜和显微冷热台测温观察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2段和长6段内流体包裹体系统进行研究,归纳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均一温度和冰点温度等特征,结合盆地热演化史分析推测出储层内烃类充注史,并恢复研究区长6段早白垩世末期的古流体势。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延长组内长2段和长6段内主要发生过一期油气充注,对应的地质历史时间为早白垩世中期(120~10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油藏形成时间 古流体势 延长组 蟠龙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利用流体包裹体分析惠民南斜坡古流体势及油气运移方向 被引量:9
2
作者 刘超英 秦伟军 +2 位作者 金晓辉 周瑶琪 陈勇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6-19,135,共4页
利用流体包裹体测试数据结合热力学计算可恢复油气运移时期的古流体势,从而有助于预测油气富集区。通过惠民凹陷南部缓坡带的100多个包裹体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研究了该区沙河街组四段地层在明化镇时期的古流体势分布,认为钱502及曲... 利用流体包裹体测试数据结合热力学计算可恢复油气运移时期的古流体势,从而有助于预测油气富集区。通过惠民凹陷南部缓坡带的100多个包裹体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研究了该区沙河街组四段地层在明化镇时期的古流体势分布,认为钱502及曲斜8为该区油气充注时期的低势区,有利于油气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古流体势 热力学计算 包裹体 惠民凹陷
下载PDF
准南霍-玛-吐构造带紫泥泉子组油气成藏流体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9
3
作者 陈勇 王鑫涛 +4 位作者 方世虎 张健 赵孟军 柳少波 白振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36,43,共8页
在区域热演化史和埋藏史基础上,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霍-玛-吐构造带白垩系东沟组-古近系紫泥泉子组砂岩储层流体包裹体样品的系统分析,确定各期次油气成藏的主要时间,并对古近系紫泥泉子组在油气成藏期中的古流体势演化和油气运聚特征... 在区域热演化史和埋藏史基础上,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霍-玛-吐构造带白垩系东沟组-古近系紫泥泉子组砂岩储层流体包裹体样品的系统分析,确定各期次油气成藏的主要时间,并对古近系紫泥泉子组在油气成藏期中的古流体势演化和油气运聚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经历了两期油气成藏,第一期主要在中新世中—晚期(距今约14~9 Ma),第二期主要在上新世中—晚期(距今约3.7~2.5 Ma);两期油气成藏的古流体势分布格局具有显著差异,第一期在吐谷鲁背斜区的古流体势最低,以聚集白垩系烃源岩生成的油为主,第二期在玛纳斯背斜区的古流体势演变为最低,以聚集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生成的气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成藏期次 古流体势 流体包裹体 霍-玛-吐构造带 准噶尔盆地南缘
下载PDF
古油势和低序次断层与砂岩透镜体圈闭含油性的关系——以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三段中亚段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郝雪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0,111,共5页
对于岩性油气藏,除了相和生烃强度之外,古油势和低序次断层也是极为重要的控藏因素。运用流体包裹体测试方法,通过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三段中亚段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砂岩岩样分析,确定了砂岩透镜体圈闭的3期油气充注时间,分别为34~24,1... 对于岩性油气藏,除了相和生烃强度之外,古油势和低序次断层也是极为重要的控藏因素。运用流体包裹体测试方法,通过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三段中亚段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砂岩岩样分析,确定了砂岩透镜体圈闭的3期油气充注时间,分别为34~24,13.8~8和8~0 Ma,其间24~13.8 Ma为成藏间歇期。结合对低序次断层的解释,由样品流体包裹体古压力恢复和古油势计算结果可知,古油势和隐蔽输导体系对砂岩透镜体圈闭含油性具有耦合控制作用;第3期古油势相对低势区及低序次断层的相对发育,提高了牛庄洼陷沙三段中亚段砂岩透镜体油藏的含油饱和度,表明断层不是岩性圈闭成藏的充要条件,其既有利于圈闭成藏,也可破坏圈闭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透镜体圈闭 古油势 低序次断层 流体包裹体 牛庄洼陷
下载PDF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流体势及油气运聚 被引量:6
5
作者 郭金瑞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2-68,共7页
通过对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古地层压力恢复和地下古流体势空间分布模式模拟,确定盆地流体系统构成,进而提高对油气运移规律的认识,预测有利油气聚集区,提高钻探成功率。研究显示,大民屯凹陷地下古流体势分布与生油洼陷分布一致,高势区是... 通过对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古地层压力恢复和地下古流体势空间分布模式模拟,确定盆地流体系统构成,进而提高对油气运移规律的认识,预测有利油气聚集区,提高钻探成功率。研究显示,大民屯凹陷地下古流体势分布与生油洼陷分布一致,高势区是大民屯凹陷油气成藏主要烃源区和动力源区,低势区与现今油气田吻合较好,可根据流体低势区预测新的油气聚集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民屯凹陷 古地层压力 古流体势 油气运移
下载PDF
伊-陕斜坡山2段包裹体古流体势恢复及天然气聚集条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建章 陈红汉 +3 位作者 李剑 胡国艺 单秀琴 罗霞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3-98,共6页
恢复自烃类生成以来的各个地史时期的古流体势,有助于正确认识油气藏的分布规律.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太原组—山西组砂岩储层流体包裹体样品的系统分析,将其油气充注划分为6个期次;结合埋藏史分析,确定出6期油气充注发生的时间... 恢复自烃类生成以来的各个地史时期的古流体势,有助于正确认识油气藏的分布规律.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太原组—山西组砂岩储层流体包裹体样品的系统分析,将其油气充注划分为6个期次;结合埋藏史分析,确定出6期油气充注发生的时间.在此基础上,运用流体包裹体pVT热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获得了6期油气充注的古压力数据,并计算出伊-陕斜坡山2段6期次天然气充注的古气势,分析了古气势分布及时空演化规律,认为区域构造和热史演化是其主要控制因素.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探讨了天然气运移与聚集规律:晚三叠世中期至中侏罗世末期,山2段储层气势西南高而北部、东北部低,天然气主要从西南向北、东北向运移;中侏罗世末期至早白垩世末期,气势西高东低,天然气主要由西向东就近运移,再向北和东北向运移;早白垩世末至现今,天然气藏进入聚集与散失的动平衡状态,形成现今分布特征.榆林及其南部地区是天然气聚集的最有利地带,其次为神木-米脂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流体包裹体 古流体势 油气运移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嘉二气藏古流体势演化研究
7
作者 赵莉萍 李斌 +1 位作者 郭正 李凯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3年第3期23-26,146,共4页
采用盆地模拟技术对川东北地区嘉二气藏古流体势演化开展研究,早中侏罗时期,流体势主要分布在55~85kJ/kg,平均流体势值为71.776 kJ/kg;至晚侏罗时期,流体势主要分布在110~155kJ/kg,平均流体势值为129.546kJ/kg;现今流体势主要分布在30... 采用盆地模拟技术对川东北地区嘉二气藏古流体势演化开展研究,早中侏罗时期,流体势主要分布在55~85kJ/kg,平均流体势值为71.776 kJ/kg;至晚侏罗时期,流体势主要分布在110~155kJ/kg,平均流体势值为129.546kJ/kg;现今流体势主要分布在30~130 kJ/kg,平均流体势值为89.114 kJ/kg。研究表明,嘉二气藏古流体势分布主要受压力控制,古流体势演化具有一定的继承性;温泉场、铁山、雷音铺、铁山坡、黄龙场、亭子铺、金珠坪等低流体势分布区是川东北地区嘉二段天然气富集的有利指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 嘉陵江 古流体势 油气运聚
下载PDF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流体包裹体古流体势场恢复 被引量:30
8
作者 蔡李梅 陈红汉 +3 位作者 李纯泉 李兆奇 刘惠民 郝雪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5,共9页
通过对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砂岩储层中376块流体包裹体样品的系统分析,将研究区的油气充注划分为3个期次,并确定出3期油气充注发生的时间。运用流体包裹体PVT热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获得了3个充注期的古压力演化,结合本区平面和剖面上现今... 通过对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砂岩储层中376块流体包裹体样品的系统分析,将研究区的油气充注划分为3个期次,并确定出3期油气充注发生的时间。运用流体包裹体PVT热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获得了3个充注期的古压力演化,结合本区平面和剖面上现今地层压力的分布,确定了沙三中亚段油气藏可视为处于同一个含油气压力系统中。在此基础上,利用流体包裹体所获得的参数恢复了沙三中亚段3期古油水势场的演化,并分析了其分布特征,探讨了油气充注期中的有利油气聚集区。认为东营凹陷油气藏的分布与古流体势的演化有密切的联系,3期油气充注时期古油势控制成藏的阀值分别为7,10.5和22 kJ/kg,利津洼陷北坡和牛庄洼陷南坡是第一期有利的油气低势聚集带,围绕牛庄洼陷和利津洼陷这两大高油势中心的周边区域为第二期有利油气成藏带,第三期油气有利成藏带逐渐扩展到民丰和博兴两大洼陷周缘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流体势场 油气成藏 流体包裹体 东营凹陷 济阳坳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