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岩溶盆地岩溶作用模式及古地貌精细刻画——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为例 被引量:88
1
作者 拜文华 吕锡敏 +1 位作者 李小军 魏伟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92-298,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勘探的核心问题是寻找储层 ,关键技术是对古沟槽、古台地的识别。该区风化壳储层不发育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沉积相带不利 ;二是风化壳岩溶部位不利 ,属于岩溶洼地 ,溶蚀作用较弱 ,充填作用较强。鄂...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勘探的核心问题是寻找储层 ,关键技术是对古沟槽、古台地的识别。该区风化壳储层不发育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沉积相带不利 ;二是风化壳岩溶部位不利 ,属于岩溶洼地 ,溶蚀作用较弱 ,充填作用较强。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古岩溶地貌为地势平坦、向东开口的半封闭岩溶盆地 ,这就为该区古风化壳岩溶的发育创造了相对于其他全封闭盆地更好的条件。将岩溶盆地划分为谷地、台地、残丘、沟槽、浅洼 5种三级地貌单元类型 ,东部发育 3个水平岩溶带 ,第三水平岩溶带距夷平面 70~ 85m。根据观察结果及地下水的渗流规律 ,提出深潜流溶蚀带—深泉排水模式 ,为岩溶盆地风化壳储集体的发育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溶蚀作用方式。岩溶盆地在中深埋藏期压释岩溶作用较强 ,有利于储集体孔渗的改善、上古生界烃类的带入、古台地边缘致密带的产生及圈闭的形成。综合利用地质、钻井、地震及测井手段精细刻画了神木—榆林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 ,结果表明该地区古台地规模适中、古沟槽较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岩溶盆地 岩溶作用模式 古地貌 奥陶系 风化壳 潜流溶蚀带 压释水岩溶 岩溶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陕甘宁盆地中部奥陶系风化壳古岩溶发育特征 被引量:65
2
作者 郑聪斌 冀小林 贾疏源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80-288,T002,共10页
陕甘宁盆地中部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储集体,属于古岩溶长期发育的产物。本文依据古岩溶发育的形迹,将古岩溶类型划分为层间岩溶、风化壳岩溶、缝洞系岩溶三类。并以水岩相互作用的原理,讨论了三类不同成因的古岩溶形成的古水文条件及... 陕甘宁盆地中部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储集体,属于古岩溶长期发育的产物。本文依据古岩溶发育的形迹,将古岩溶类型划分为层间岩溶、风化壳岩溶、缝洞系岩溶三类。并以水岩相互作用的原理,讨论了三类不同成因的古岩溶形成的古水文条件及发育特征;提出了三类岩溶的识别标志,并阐述了古岩溶型储集层的地质特征及发育规律,开拓了储层地质学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 古岩溶 储集层 奥陶纪 岩溶发育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河大型油田地质特征及勘探思路回顾 被引量:67
3
作者 翟晓先 云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5-573,共9页
塔河油田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沙雅隆起阿克库勒凸起南部,是以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油藏为主的油田,是我国第一个古生界海相大油田,储量规模超过十亿吨。笔者从其构造演化与沉积特征、油气藏特征与成藏模式等方面总结了所取得的成果与认... 塔河油田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沙雅隆起阿克库勒凸起南部,是以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油藏为主的油田,是我国第一个古生界海相大油田,储量规模超过十亿吨。笔者从其构造演化与沉积特征、油气藏特征与成藏模式等方面总结了所取得的成果与认识。实践表明,塔里木盆地古生界碳酸盐岩海相油气地质理论的不断丰富与完善是塔河油田发现和不断向外围、深部拓展的理论基础;成熟、配套、有效的勘探技术方法是实现重大发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岩溶 碳酸盐岩 勘探成果与认识 塔河地区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古岩溶特征与油气分布 被引量:55
4
作者 康玉柱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2-480,共9页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分布广、厚度大。由于多期构造运动及沉积体系自身的特征使古岩溶十分发育。古岩溶的纵、横向分布控制着油气分布,目前已发现十多个大、中型油气田。从古岩溶发育的期次、岩溶的分布及其类型、古岩溶成因、岩溶储...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分布广、厚度大。由于多期构造运动及沉积体系自身的特征使古岩溶十分发育。古岩溶的纵、横向分布控制着油气分布,目前已发现十多个大、中型油气田。从古岩溶发育的期次、岩溶的分布及其类型、古岩溶成因、岩溶储集特征及控油作用等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是寻找大油气田的重要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寒武系 奥陶系 碳酸盐岩 古岩溶 储集体 油气田
下载PDF
川东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发育特征及勘探领域 被引量:34
5
作者 郭旭升 李宇平 魏全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共8页
近期勘探突破表明茅口组储层在川东南地区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通过古岩溶纵向划分、地震反射特征分类展布研究及恢复古地貌等方法对茅口组古岩溶发育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茅口组灰岩古岩溶纵向上可划分为垂直渗流带、水平潜流带、深部... 近期勘探突破表明茅口组储层在川东南地区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通过古岩溶纵向划分、地震反射特征分类展布研究及恢复古地貌等方法对茅口组古岩溶发育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茅口组灰岩古岩溶纵向上可划分为垂直渗流带、水平潜流带、深部缓流带,其中垂直渗流带和水平潜流带是储层发育的有利岩溶相带。地震上发育"斜亮点"和"变振幅"两种古岩溶储层类型,集中分布在岩溶斜坡的隆盛及天堂坝—四面山地区。綦江—涪陵处于官渡岩溶高地的东斜坡,勘探领域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口组 古岩溶 古地貌 勘探领域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轮古西地区断裂对奥陶系古岩溶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30
6
作者 龚福华 刘小平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13-317,共5页
轮古西地区发育众多断裂,可分为一、二、三级,性质主要为逆断层,走向以北东-南西向为主。断裂对古岩溶地貌的形成和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其中轮西断裂和轮古9断裂两条一级断裂主要控制了古岩溶宏观地貌:轮西断裂以东地区为古岩溶高地... 轮古西地区发育众多断裂,可分为一、二、三级,性质主要为逆断层,走向以北东-南西向为主。断裂对古岩溶地貌的形成和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其中轮西断裂和轮古9断裂两条一级断裂主要控制了古岩溶宏观地貌:轮西断裂以东地区为古岩溶高地,以西为古岩溶斜坡;轮古9断裂以东至轮西断裂地区为峰丛洼地地貌:以西主要为峰林谷地地貌。二、三级断裂主要控制了古岩溶微地貌的发育,地表古水系和暗河常沿着这些断裂发育,呈近南-北向、北东-南西向展布。各级断裂带附近古岩溶储层尤为发育。轮古41北断裂群、轮古9西南断裂群、轮古40东断裂群以及轮古15井区断裂群是古岩溶储层的有利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古岩溶 轮古西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威远气田震旦系灯影组古岩溶与成藏探讨 被引量:27
7
作者 罗啸泉 郭东晓 蓝江华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4期54-60,共7页
四川威远震旦系灯影组为一套浅海相潮坪环境下沉积的藻白云岩沉积 ,其发育的古岩溶特征具有纵向上的多期性和横向上的不均性。根据古岩溶的特征 ,笔者将其划分为成层间岩溶 ,风化壳岩溶和缝洞系岩溶三种类型 ,并对其不同的判别标志进行... 四川威远震旦系灯影组为一套浅海相潮坪环境下沉积的藻白云岩沉积 ,其发育的古岩溶特征具有纵向上的多期性和横向上的不均性。根据古岩溶的特征 ,笔者将其划分为成层间岩溶 ,风化壳岩溶和缝洞系岩溶三种类型 ,并对其不同的判别标志进行了详细研究和论述。层间岩溶为碳酸盐岩地层在沉积期或成岩早期因抬升暴露地表 ,受到大气淡水渗入淋滤所发生的岩溶作用 ;风化壳岩溶系指碳酸盐岩地层长时间受到大气淡水的淋滤作用 ,由于淡水的渗入和循环 ,使地表被改造为岩溶型地貌 ,并伴随着风化壳形成而发育的岩溶 ;缝洞系岩溶是指碳酸盐岩地层进入埋藏期后 ,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 ,在地层中不断排出压释水作用下 ,碳酸盐岩中发生的岩溶。威远构造的灯影组的震四1顶的层间岩溶和震四2 顶的风化壳岩溶 ,成为威远气田气藏的主要储集层。尤其是震四2 顶风化壳岩溶发育时 ,形成一个古潜丘 ,孔洞发育的潜丘属于古圈闭类型 ,有利于油气的早期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远气田 灯影组 储集层 古岩溶 成藏作用 碳酸盐岩 风化壳 淋滤作用
下载PDF
古地貌恢复在风化壳岩溶型储层研究中的应用——以川中—川南过渡带奥陶系为例 被引量:24
8
作者 洪余刚 陈景山 +1 位作者 代宗仰 钱津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川中—川南过渡带奥陶系顶面曾经遭受超过100 Ma的风化剥蚀,形成古风化壳储层的可能性很大。由于它埋藏深、探井少,且缺乏三维地震资料,给储层预测工作带来很大难度。通过地震构造解释,区域构造背景分析,研究了奥陶系可溶蚀地层及可溶... 川中—川南过渡带奥陶系顶面曾经遭受超过100 Ma的风化剥蚀,形成古风化壳储层的可能性很大。由于它埋藏深、探井少,且缺乏三维地震资料,给储层预测工作带来很大难度。通过地震构造解释,区域构造背景分析,研究了奥陶系可溶蚀地层及可溶蚀区域分布范围,以上奥陶统底面和下二叠统底面沿奥陶系剥蚀尖灭线拼合的等时面及下二叠统顶面为基准,采用印模法恢复出古地貌形态,划分了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和岩溶谷地,为下一步的储层预测工作提供出有利目标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岩溶 碳酸盐岩 古地貌恢复 奥陶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潜台及其周边地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马五_(1-4)亚段储层非均质性主要控制因素 被引量:18
9
作者 乔琳 沈昭国 +5 位作者 方少仙 侯方浩 傅锁堂 徐黎明 马振芳 阎荣辉 《海相油气地质》 2007年第1期12-20,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潜台及相邻区域在马五1-4时总体上为(内)陆棚盆缘坪亚环境。储层主要岩性为粉晶白云岩及含硬石膏结核和/或柱状晶的粉晶白云岩。地层在岩性上的分布差异是控制储层非均质发育的基础性因素,以含硬石膏结核和/或柱状晶的...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潜台及相邻区域在马五1-4时总体上为(内)陆棚盆缘坪亚环境。储层主要岩性为粉晶白云岩及含硬石膏结核和/或柱状晶的粉晶白云岩。地层在岩性上的分布差异是控制储层非均质发育的基础性因素,以含硬石膏结核和/或柱状晶的粉晶白云岩对研究区更具控制意义。其他主要控制因素还有地质背景、古岩溶成岩作用、构造裂隙及断层分布等,古地貌、储层有效厚度以及非储层发育程度等对储层非均质性也具一定影响。靖边潜台为目前天然气主产区,靠近研究区的西侧和东侧的储集性均较差,西侧地层剥蚀严重,东侧溶蚀作用过于强烈,储集性能均遭到严重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家沟组 碳酸盐岩储层 储层物性 控制因素 古岩溶 成岩作用 靖边潜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体特征 被引量:20
10
作者 康志江 李红凯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26,共6页
1990年发现中国第一个古生代海相特大油田——塔河油田后,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重大进展,到2011年累计探明油气储量达12×10^8t油当量,但是由于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十分复杂,纵横向变化大,给开发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在近年研... 1990年发现中国第一个古生代海相特大油田——塔河油田后,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重大进展,到2011年累计探明油气储量达12×10^8t油当量,但是由于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十分复杂,纵横向变化大,给开发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在近年研究成果和勘探开发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塔河油田奥陶系沉积微相、碳酸盐岩储集体特征,包括沉积特征、古岩溶储集体类型、缝洞充填特征等,并提出了油气勘探开发有利区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大油田 奥陶系 古岩溶 缝洞型储集体 油气藏
下载PDF
中扬子区海相天然气勘探层系及突破方向 被引量:19
11
作者 张士万 杨振武 +1 位作者 梁西文 陈学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1-366,共6页
中扬子海相地层在地质发展史中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早印支期、晚印支—早燕山期以及晚燕山—喜山期4次大的旋回,大体形成了浅海、前陆坳陷、陆相断陷3大类型的盆地。多期盆地沉积充填、叠加改造,奠定了油气成藏聚集的物质基础。受不... 中扬子海相地层在地质发展史中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早印支期、晚印支—早燕山期以及晚燕山—喜山期4次大的旋回,大体形成了浅海、前陆坳陷、陆相断陷3大类型的盆地。多期盆地沉积充填、叠加改造,奠定了油气成藏聚集的物质基础。受不同时期海平面升降变化的影响,在沉积古地理环境和表生溶蚀作用控制下,形成了上震旦统灯影组、下寒武统石龙洞组、中石炭统黄龙组及中二叠统茅口组等古岩溶型储层。中扬子区晚二叠、早三叠世沉积期具备台地边缘礁、滩的沉积背景,同时区内还发育台内礁、滩。此外,志留纪前陆盆地发展阶段广泛发育的砂岩储层,应成为南方古生界勘探的重要领域。这些不同的油气聚集空间,显示区内勘探领域广阔。开展储层沉积相和高精度地震预测攻关研究,弄清不同储层发育的地球物理响应及其分布规律是勘探突破的关键。勘探对策应该立足于寻找大型天然气藏,坚持上、中、下组合并举和多领域勘探兼顾,优选有利勘探区块,实施重点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古岩溶 志留系砂岩 勘探方向 中扬子海相地层
下载PDF
川中南部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顶部古岩溶储层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汪华 刘树根 +3 位作者 王国芝 张长俊 秦川 邱文彬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64-270,177,共7页
川中南部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沉积后,存在一个抬升剥蚀阶段,与上覆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成区域性平行不整合接触。通过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可确定该工区在退后生期有岩溶作用,主要表现为岩溶角砾岩、去膏化、去白云石化、硅化和溶孔、溶缝... 川中南部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沉积后,存在一个抬升剥蚀阶段,与上覆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成区域性平行不整合接触。通过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可确定该工区在退后生期有岩溶作用,主要表现为岩溶角砾岩、去膏化、去白云石化、硅化和溶孔、溶缝的形成,还可见渗流带的产物—渗流豆石。通过对δ13C、δ18O、87Sr/86Sr比值等地球化学指标的分析,发现雷口坡组顶部存在一个地球化学跃变带,与典型古岩溶界面的地球化学特征可以类比。测井解释表明,该工区古岩溶局部发育。但雷口坡组顶部原有的大部份溶蚀孔洞缝被后期成岩作用破坏(被泥质不同程度充填),影响了油气的运移和聚集。通过分析认为,应对该层位进行加深研究,对保存较好的,但目前勘探程度较低的古岩溶有利区块地区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口坡组 三叠系 不整合面 古岩溶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古岩溶的存在及其与东邻地区岩溶的对比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德文 崔之久 刘耕年 《中国岩溶》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09-318,共10页
青藏高原古岩溶属形成于土下环境,经刻蚀作用剥露地表后,以石林、岩墙等形式广泛存在于山顶夷平面的外围,并不同程度地叠置气下改造特征。根据青藏高原及东邻岩溶区覆盖型岩溶和红色风化壳的剥露情况及改造特征对比,作者认为上述地区覆... 青藏高原古岩溶属形成于土下环境,经刻蚀作用剥露地表后,以石林、岩墙等形式广泛存在于山顶夷平面的外围,并不同程度地叠置气下改造特征。根据青藏高原及东邻岩溶区覆盖型岩溶和红色风化壳的剥露情况及改造特征对比,作者认为上述地区覆盖型岩溶从东到西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是岩溶双层夷平面的组成部分,其现阶段的不同表现是不同程度刻蚀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岩溶 覆盖型岩溶 青藏高原 东邻地区 岩溶
下载PDF
塔河地区断裂对奥陶系古岩溶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7
14
作者 邬兴威 苑刚 +2 位作者 陈光新 王建华 梁冬梅 《断块油气田》 CAS 2005年第3期7-9,共3页
塔河地区奥陶系发育加里东中期、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和海西晚期的逆断裂,断裂走向总体为NW向、NE向、EW向和SN向为主。断裂对奥陶系古岩溶地貌的形成和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岩溶残丘、沟谷和古水系常沿NW向、NE向和SN向断裂发育。... 塔河地区奥陶系发育加里东中期、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和海西晚期的逆断裂,断裂走向总体为NW向、NE向、EW向和SN向为主。断裂对奥陶系古岩溶地貌的形成和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岩溶残丘、沟谷和古水系常沿NW向、NE向和SN向断裂发育。断裂带附近古岩溶储层尤为发育,缝洞型储层发育优势方向展布受控于断裂展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地区 奥陶系 古岩溶 断裂系统 岩溶地貌 断裂展布方向 碳酸盐岩储层 构造运动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黄龙组碳酸盐岩储层沉积-成岩系统 被引量:14
15
作者 文华国 郑荣才 沈忠民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121,共11页
四川盆地东部上石炭统黄龙组是天然气藏的主力产层.在岩心观察、野外剖面实测和室内薄片鉴定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钻井、测井、物性分析和X-衍射分析资料,对川东黄龙组碳酸盐岩储层沉积-成岩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川东黄龙组主要发育萨... 四川盆地东部上石炭统黄龙组是天然气藏的主力产层.在岩心观察、野外剖面实测和室内薄片鉴定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钻井、测井、物性分析和X-衍射分析资料,对川东黄龙组碳酸盐岩储层沉积-成岩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川东黄龙组主要发育萨勃哈、有障壁海岸和陆棚3个相带以及特殊的古喀斯特相,储集岩类型以白云质岩溶角砾岩及颗粒白云岩为主,有效的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晶间孔、晶间溶孔,最重要的储层类型为孔洞缝型,最有利储层发育部位为岩溶上斜坡中的坡地和残丘微地貌单元.综合分析认为,沉积-成岩系统与储层在时空上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粒屑滩沉积微相控制了黄龙组储层的区域分布,早-中成岩阶段压实卤水成岩系统、古表生期大气水成岩系统以及埋藏成岩阶段的温压水成岩系统对优质储层发育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白云石化 古岩溶 碳酸盐岩储层 沉积-成岩系统 石炭系 黄龙组 川东
原文传递
论古岩溶洞穴型储层三维地质建模——以塔河油田四区奥陶系储层为例 被引量:14
16
作者 马晓强 侯加根 +3 位作者 胡向阳 刘钰铭 邹婧芸 赵彬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15-324,共10页
古岩溶洞穴型储层是一种后期改造形成的特殊碳酸盐岩储层,储层发育复杂,非均质性很强。开展洞穴型储层建模研究对该类储层的三维定量表征以及数值模拟、储量计算等后续工作有重要意义。在古岩溶洞穴型储层成因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储... 古岩溶洞穴型储层是一种后期改造形成的特殊碳酸盐岩储层,储层发育复杂,非均质性很强。开展洞穴型储层建模研究对该类储层的三维定量表征以及数值模拟、储量计算等后续工作有重要意义。在古岩溶洞穴型储层成因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储层建模的几个关键环节开展了讨论,包括建模策略、模拟随机性控制方法以及数学方法等方面。并以塔河油田四区奥陶系储层为例进行了实践应用,在地貌分区、岩溶分带的地质框架下,以井孔数据为基础,优选能够反映洞穴发育概率的波阻抗反演信息及相干信息作为模拟的井间约束条件,选取具有趋势的同位协同序贯指示模拟方法整合多类信息建立了洞穴型储层三维地质模型,并提出了研究区分块设置局部变差函数的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岩溶 洞穴 储层建模 塔河油田 波阻抗 序贯指示模拟
下载PDF
哈拉哈塘一间房组古地貌及岩溶发育条件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庆玉 梁彬 +2 位作者 曹建文 淡永 李景瑞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4期413-415,共3页
将残余厚度与残余厚度趋势面相结合,以哈拉哈塘蓬莱坝组底至一间房组顶面地震数据为基础,恢复加里东中期第一幕岩溶古地貌,自北向南划分了上岩溶缓坡地、岩溶台地、下岩溶缓坡地3类二级地貌单元。在此基础上,应用现代岩溶分类方法,根据... 将残余厚度与残余厚度趋势面相结合,以哈拉哈塘蓬莱坝组底至一间房组顶面地震数据为基础,恢复加里东中期第一幕岩溶古地貌,自北向南划分了上岩溶缓坡地、岩溶台地、下岩溶缓坡地3类二级地貌单元。在此基础上,应用现代岩溶分类方法,根据微地貌组合形态,对二级地貌进行精细刻画,划分了8类三级地貌单元,并对其岩溶作用特征进行分析。分析认为,该岩溶期岩溶主要发育在地表至地下水位变动带附近,大型的暗河管道系统多为后期岩溶叠加改造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岩溶 古地貌恢复 一间房组 哈拉哈塘地区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轮古西地区奥陶系古潜山岩溶作用机理与发育模式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庆玉 梁彬 +3 位作者 曹建文 淡永 郝彦珍 李景瑞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共7页
轮古西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洞、缝,岩溶储层类型可分为裂缝型、孔洞型、裂缝—孔洞型、洞穴型4种,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不同地貌单元岩溶缝洞系统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带特征,应用薄片分析法对不同类型岩溶作用机... 轮古西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洞、缝,岩溶储层类型可分为裂缝型、孔洞型、裂缝—孔洞型、洞穴型4种,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不同地貌单元岩溶缝洞系统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带特征,应用薄片分析法对不同类型岩溶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轮古西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发育模式。认为:东部轮古7井区区域位置最高,为轮南潜山区域补给区;轮古西地区岩溶台地为该区补给区,大气降水以下渗、径流为主,溶蚀孔洞及溶蚀裂缝发育,泥质、方解石充填;岩溶坡地为地下水径流区,地下水以水平径流为主,岩溶暗河管道系统发育,岩溶角砾岩、泥质充填;岩溶盆地为排泄区,其排泄基准面决定了岩溶发育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岩溶 溶蚀机理 碳酸盐岩 轮古西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古岩溶的性质、发育时代和环境特征 被引量:11
19
作者 高全洲 陶贞 +2 位作者 崔之久 刘耕年 洪云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7-274,共8页
青藏高原目前多处所见岩溶地貌主要属第三纪古岩溶之地下部分经后期剥蚀而出露于地表的。风化壳红土和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等古岩溶相关沉积也多以残留形态出露在已经发生解体的高原主夷平面的南和东南缘。风化壳红土中所含粘粒部分的主要... 青藏高原目前多处所见岩溶地貌主要属第三纪古岩溶之地下部分经后期剥蚀而出露于地表的。风化壳红土和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等古岩溶相关沉积也多以残留形态出露在已经发生解体的高原主夷平面的南和东南缘。风化壳红土中所含粘粒部分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AI2O3 和 Fe2O3;粘土矿物多属“伊利石-高岭石”型组合,少数样品属“高岭石-伊利石”型组合。据硅酸系数和粘土矿物组合判断,古岩溶风化壳红土的发育阶段处在化学风化的初期,但由于目前所见红土仅反映当时风化壳剖面根部的化学风化状况,故其较弱的风化指数仍能间接指示古岩溶发育时期湿热的地表环境。扫描电镜观测结果亦表明,风化壳红土中石英砂的表面结构特征以化学溶蚀形成的为主,机械侵蚀形成的为辅,反映了高原风化壳红土的长期残留特征,对应风化壳发育时期的湿热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时代 古岩溶 风化壳红土 化学风化 第三纪 夷平面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川西龙门山前带雷口坡组四段古表生期大气水溶蚀作用对储集层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勇 邓美洲 +3 位作者 李国蓉 高恒逸 王琼仙 何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6-63,共8页
川西龙门山前带雷口坡组四段主要岩石类型为潮坪相白云岩。该套白云岩储层的形成主要受沉积相带、白云化作用和溶蚀作用控制。利用岩心观察、薄片分析、激光碳氧同位素、探针微量元素、阴极发光及包裹体测温等实验手段,对溶蚀作用进行... 川西龙门山前带雷口坡组四段主要岩石类型为潮坪相白云岩。该套白云岩储层的形成主要受沉积相带、白云化作用和溶蚀作用控制。利用岩心观察、薄片分析、激光碳氧同位素、探针微量元素、阴极发光及包裹体测温等实验手段,对溶蚀作用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该储层经历了3期溶蚀作用,即准同生期、古表生期和埋藏期,分别形成粒内溶孔及铸膜孔、膏溶孔洞以及沿裂缝或缝合线分布的溶蚀孔洞。深入研究古表生期岩溶作用和膏溶作用发现,印支Ⅰ幕大气水作用的识别标志有不规则网络状风化裂缝、岩溶及膏溶膏变角砾岩、保持石膏板状形态或直角边形态的去膏化方解石、广泛发育的膏模孔及膏溶孔洞,同时具有低的碳氧稳定同位素值、宽值域的锶同位素值、低含量的Sr-Mn-Fe-K-Na微量元素、低温单相水溶包裹体等地球化学特征,印支Ⅰ幕大气水作用下含膏白云岩内膏溶作用是储集层形成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表生溶蚀 白云岩储层 雷口坡组四段 龙门山前带 川西坳陷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