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旱两用秸秆还田耕整机关键部件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2
1
作者 张秀梅 张居敏 +3 位作者 夏俊芳 张顺 翟建波 吴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16,共7页
为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同时有效缓解秸秆焚烧难题,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麦-稻、油-稻等水旱作物交替种植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水旱两用型秸秆还田耕整刀辊。阐述了新刀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并确定了关键部件的... 为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同时有效缓解秸秆焚烧难题,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麦-稻、油-稻等水旱作物交替种植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水旱两用型秸秆还田耕整刀辊。阐述了新刀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并确定了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重点对传统旋耕刀的布置及其破茬理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旱两用型秸秆还田耕整刀辊旋耕一遍即可实现水田和旱地秸秆埋覆、旋耕碎土、平整地表等多项功能,水田和旱地耕深分别为181.6~200.4和151.2~173.8 mm,耕深稳定性分别为92.4%~94.8%和92.4%~93.4%,耕后地表平整度均小于12 mm,植被埋覆率分别为96.3%~96.4%和90.6%~97%,碎土率为87.3%~89.6%和64.5%~90.2%,作业效果满足水稻播栽对耕整地的农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秸秆 设计 刀辊 水田旱地 秸秆还田 土壤耕作
下载PDF
水旱两用秸秆还田组合刀辊作业性能试验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秀梅 夏俊芳 +5 位作者 张居敏 贺小伟 梁世芳 张顺 吴昊 万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15,共7页
为了检测水旱两用秸秆还田组合刀辊的田间作业质量和功率,采用无线遥测技术,利用动力输出轴一体化扭矩传感器,对安装组合刀辊的耕整机进行了田间作业质量和作业功耗优化参数性能测试试验,并与传统旋耕刀辊、螺旋刀辊进行田间作业质量及... 为了检测水旱两用秸秆还田组合刀辊的田间作业质量和功率,采用无线遥测技术,利用动力输出轴一体化扭矩传感器,对安装组合刀辊的耕整机进行了田间作业质量和作业功耗优化参数性能测试试验,并与传统旋耕刀辊、螺旋刀辊进行田间作业质量及功耗对比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刀辊性能检测试验中,水田和旱地植被埋覆率分别为94.3%和96.5%,耕深分别为20.8和20.3 cm,耕深稳定性分别为92.3%和90.6%,耕后地表平整度分别为0.9和1.2 cm,功率消耗分别为27.6和31.2 k W,均达到了设计目标;与其他刀辊对比试验中,组合刀辊作业质量优于螺旋刀辊和传统旋耕刀,作业功耗稍高。该研究可为实现水田和旱地高茬秸秆埋覆还田和土壤耕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优化 试验 组合刀辊 秸秆还田 水田旱地 作业性能 功耗
下载PDF
剑河县水田及旱地的土壤肥力特征与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黄先飞 王莉霞 +3 位作者 龚宁 曹磊芳 吴先亮 张珍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10-1516,共7页
【目的】为贵州剑河县及类似地区生产上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变异系数法、相关性系数法及加权平均法探讨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全磷和全钾养分等养分指标对其肥力的影响,并利用改进内梅罗综合评价... 【目的】为贵州剑河县及类似地区生产上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变异系数法、相关性系数法及加权平均法探讨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全磷和全钾养分等养分指标对其肥力的影响,并利用改进内梅罗综合评价法结合3种方法权重系数均值评价水田及旱地土壤肥力。【结果】水田土壤的速效钾及旱地土壤的全磷水平较低,其余养分指标均为中上、高及很高水平;不同种植物旱地土壤6个样点碱解氮含量均很高,样点间全磷及速效钾含量波动较大,有机质含量波动较小;比较3种加权方法权重系数的平均值,水田及旱地肥力因子权重系数均是有效磷最大,分别为0.2710和0.2358,有效磷是影响水田及旱地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土壤肥力指数分别为1.52和1.63,其土壤综合肥力均为肥沃水平。【结论】剑河县水田及旱地土壤肥力均为肥沃水平,有效磷是影响水田及旱地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水田及旱地土壤的氮含量均较高,可满足农作物生产需求,生产上应减少氮肥的施用量;水田土壤的钾含量较低,应采取相应施肥措施提高水田土壤的钾素供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田、旱地 土壤肥力 营养元素 相关系数 剑河 贵州
下载PDF
粉垄耕作对黏性红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评估 被引量:4
4
作者 郑佳舜 陈仕林 +8 位作者 胡钧铭 王瑾 李婷婷 杨任翔 俞月凤 张俊辉 韦本辉 韦翔华 蒋代华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94-1402,共9页
粉垄耕作是一种新型土壤横向切割、垂直深旋耕技术。为系统评估粉垄耕作对黏性红壤耕层土壤团聚体形成及结构性碳稳定性的影响,本研究在粉垄耕作发源地亚热带南方典型水旱红壤区,开展粉垄耕作对稻田、旱地蔗地耕层土壤结构影响的定位试... 粉垄耕作是一种新型土壤横向切割、垂直深旋耕技术。为系统评估粉垄耕作对黏性红壤耕层土壤团聚体形成及结构性碳稳定性的影响,本研究在粉垄耕作发源地亚热带南方典型水旱红壤区,开展粉垄耕作对稻田、旱地蔗地耕层土壤结构影响的定位试验,分析粉垄耕作对不同类型农田土壤团聚体含量、团聚体有机碳、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粉垄耕作促进了农田黏性红壤机械性微团聚体形成,增加了更多的水田耕层土壤机械性微团聚体含量,降低了农田耕层土壤机械性大团聚体含量;粉垄耕作提高了黏性红壤旱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和抗侵蚀能力,增加了水田耕层土壤团聚体破坏率。粉垄深旋耕了降低旱地耕层土壤水稳性中小、微团聚体含量,有利于旱地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提高24.3%,但粉垄深旋耕不利于水田耕层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形成。粉垄深旋耕能有效提高旱地耕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不利于水田耕层土壤总有机碳的积累。粉垄深旋耕分别降低和增加了更多的水田耕层土壤机械性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粉垄深旋耕提高了旱地耕层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但不利于水田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有机碳的积累,其含量降低了32.6%,中小、微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成倍增加。此外,粉垄深旋耕降低了耕层土壤团聚体含量及有机碳贡献率、团聚体稳定性的相关性,而水田耕层土壤中各指标的相关系数高于旱地耕层土壤。可见,粉垄深旋耕改变黏性红壤农田土壤结构,利于土壤机械性微团聚体形成和土壤结构性碳稳定,但对水田土壤团聚体形成具有负效应,不利于稻田土壤大团聚体形成。研究结果有助于土壤结构耕性不良逆境的调控,有利于改善土壤疏松状态,促进黏性红壤团聚体的形成和结构性碳的稳定性,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耕作 耕层土壤 土壤团聚体 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 水旱农田
原文传递
四湖流域下垫面改变对排涝模数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罗文兵 王修贵 +1 位作者 罗强 张晓春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5-281,共7页
选取湖北省四湖流域螺山排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经验公式法计算排涝模数,并分析水面率、水旱比、城市化和灌溉方式及其变化对排涝模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涝模数随着水旱比和水面率的增加而减小,而随着地面硬化率的增加而增大;水面率对... 选取湖北省四湖流域螺山排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经验公式法计算排涝模数,并分析水面率、水旱比、城市化和灌溉方式及其变化对排涝模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涝模数随着水旱比和水面率的增加而减小,而随着地面硬化率的增加而增大;水面率对排涝模数的影响大于水旱比和地面硬化率的影响;同水稻的传统灌溉相比,间歇灌溉下的排涝模数较小。由于下垫面条件的改变,在10年一遇3日暴雨的排涝标准下,该地区排涝模数由1994年的0.38m3/(s·km2)上升到2011年的0.46m3/(s·km2),大约相当于1994年下垫面条件下的19年一遇3日暴雨的排涝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垫面 排涝标准 水面率 水旱比 城市化 灌溉方式
下载PDF
采煤沉陷对水田土壤水系统的影响及改良对策——以重庆松藻矿区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侯军伟 时伟宇 文生仓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7-99,共3页
采煤沉陷区土地生态复垦是当前土地整治面临的主要焦点问题之一。以重庆松藻矿区沉陷区受损水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总结,分析水田土壤水系统组成特征,系统探讨了采煤沉陷前后土壤水系统的含水土壤剖面层物理特性和土壤水流... 采煤沉陷区土地生态复垦是当前土地整治面临的主要焦点问题之一。以重庆松藻矿区沉陷区受损水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总结,分析水田土壤水系统组成特征,系统探讨了采煤沉陷前后土壤水系统的含水土壤剖面层物理特性和土壤水流入渗状态,针对这些变化提出了矿区生态恢复和土地复垦的具体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改旱 入渗 土地复垦 犁底层
下载PDF
江西省旱地改造为水田指标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7
作者 胡辉 张勇 徐世亮 《国土资源信息化》 2016年第4期43-49,共7页
江西省旱地改造为水田指标管理系统以实际业务出发,与江西省国土资源"一张图"结合,并提供各类台账管理,能满足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旱地改造为水田业务办公需求,减轻了占补平衡业务的工作量,为行政管理提供信息化... 江西省旱地改造为水田指标管理系统以实际业务出发,与江西省国土资源"一张图"结合,并提供各类台账管理,能满足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旱地改造为水田业务办公需求,减轻了占补平衡业务的工作量,为行政管理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改造为水田 占补平衡 耕地保护 系统设计
下载PDF
丘陵山地水田旱地交错分布区耕地地力评价
8
作者 胡晨成 余洋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3780-3783,3787,共5页
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比较水田和旱地地块的肥力差异,选择合适的评价模式,以制定合理的耕地利用依据。结合研究区丘陵山地水田和旱地交错的分布特点,依据最小控制斑块面积确定评价单元数,重点分析了水田和旱地在实际耕作中的差异性,并结合... 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比较水田和旱地地块的肥力差异,选择合适的评价模式,以制定合理的耕地利用依据。结合研究区丘陵山地水田和旱地交错的分布特点,依据最小控制斑块面积确定评价单元数,重点分析了水田和旱地在实际耕作中的差异性,并结合操作实践合理分配水田和旱地在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结果表明,评价单元数的多少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比较明显,综合研究区耕地地力实际情况和节约计算耗时的实际,建议最小控制斑块面积在临界值(推荐值)的10%为佳;另外通过水旱分开评价和水旱统一评价两种评价模式的比较,发现水旱分开能使评价结果更加贴近实际情形,反映实际耕地地力状况,能够更加有效地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田旱地交错区 评价单元 评价模式 水旱统一评价 水旱分开评价 耕地资源
下载PDF
水旱两用双轴旋耕复式作业机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
9
作者 金亦富 秦浩天 +3 位作者 张瑞宏 王明友 缪宏 朱松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16,共4页
针对我国现有水田和旱田中的旋耕播种装备不可通用、秸秆不能达到全量还田且装备复式程度低下的现象,本文设计一种适合我国稻麦两熟地区秸秆全量还田、水旱两用的双轴旋耕复式耕作机。该机作业一次可实现秸秆全量还田、深耕、施肥、播... 针对我国现有水田和旱田中的旋耕播种装备不可通用、秸秆不能达到全量还田且装备复式程度低下的现象,本文设计一种适合我国稻麦两熟地区秸秆全量还田、水旱两用的双轴旋耕复式耕作机。该机作业一次可实现秸秆全量还田、深耕、施肥、播种、平整等多道工序,大大提高了机器的功能性和作业效率,减少作业时间,降低作业成本,为水旱两地复式作业机械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两用 深耕 施肥 播种 复式作业
下载PDF
密云水库上游地区“退稻还旱”政策对当地农民生计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董文福 李秀彬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27,共7页
密云水库是北京市最重要的地表水水源。然而近年来,密云水库的入库径流量逐年减少,给北京市的城市生活供水造成很大的压力。当前,为了增加密云水库的入库径流量,北京市政府和河北省正协商在密云水库上游地区实施“退稻还旱”政策,以增... 密云水库是北京市最重要的地表水水源。然而近年来,密云水库的入库径流量逐年减少,给北京市的城市生活供水造成很大的压力。当前,为了增加密云水库的入库径流量,北京市政府和河北省正协商在密云水库上游地区实施“退稻还旱”政策,以增加密云水库入库径流量。本文通过农户调查,定量评估了“退稻还旱”政策将对上游地区农民生计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如果实施“退稻还旱”政策,在3个典型村对农民生计的影响分别是:在赤城县后城村,实施这一政策农民减少的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平均比例为3.42%;在赤城县巴图营村,实施这一政策农民减少的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平均比例为13.27%;在丰宁县胡麻营村,实施这一政策农民减少的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平均比例为3.40%;从3个村的总体情况来看,实施这一政策农民减少的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平均比例为4.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云水库 “退稻还旱” 农民 福利
下载PDF
旱地改水田土地适宜性评价:以江西省安远县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韩青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8期126-129,共4页
为探明旱地改水田(旱改水)土地的适宜性,以江西省安远县车头镇的车头村(605/013)和南屏村(89/013),孔田镇的新塘村(248/013、237/013、214/013)和上寨村(223/013、242/013)土地整治项目为例,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选取积水状况、排水条件... 为探明旱地改水田(旱改水)土地的适宜性,以江西省安远县车头镇的车头村(605/013)和南屏村(89/013),孔田镇的新塘村(248/013、237/013、214/013)和上寨村(223/013、242/013)土地整治项目为例,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选取积水状况、排水条件、灌溉条件、土壤pH、耕层厚度、土壤养分、土壤质地、水土保持和对外道路交通条件作为评价因子,用特尔菲法确定各项评价因子的权重,以地类图斑为评价单元,计算适宜性评价指数,参照《江西省旱地改造为水田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标准》进行等级评价。结果表明:地类图斑号605/013、89/013、248/013、237/013和223/013 5个评价单元为高度适宜等级,适宜性评价指数为4.05~4.46分;地类图斑号214/013和242/013 2个评价单元为中度适宜等级,适宜性评价指数分别为3.80分和3.89分。各评价单元旱改水后均高度或中度适宜种植水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改水 土地适宜性评价 特尔菲法 安远 江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