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集料级配设计方法 被引量:53
1
作者 王立久 刘慧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9,共4页
通过对球体颗粒的堆积和填充特性的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集料中粗、细集料和填料的用量。结合逐级堆积理论和分形理论,根据粗、细集料的架构效应和填充作用的不同,提出了粗、细集料级配设计的数学公式,并给出了粗集... 通过对球体颗粒的堆积和填充特性的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集料中粗、细集料和填料的用量。结合逐级堆积理论和分形理论,根据粗、细集料的架构效应和填充作用的不同,提出了粗、细集料级配设计的数学公式,并给出了粗集料级配调整的数学公式,根据这些数学公式,得出了3种不同的设计级配。结果表明: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质量分数为74%,细集料质量分数为15.2%,填料质量分数为10.8%;集料的3种级配的体积参数均满足相应的规范要求,3种级配形成的混合料的稳定度和流值也均满足技术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 分形理论 级配设计 填充理论 堆积理论
下载PDF
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的紧密堆积理论综述 被引量:28
2
作者 王尚伟 朱海堂 +1 位作者 王博 寇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85-3091,共7页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一直是混凝土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般是基于相应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而规范在配合比设计的过程中对材料形貌和堆积方式等缺乏相应的针对性指导;对一些新型混凝土材料,如工程水泥基复合材...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一直是混凝土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般是基于相应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而规范在配合比设计的过程中对材料形貌和堆积方式等缺乏相应的针对性指导;对一些新型混凝土材料,如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和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等,相应规范更需要进一步完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业界普遍认为应采用紧密堆积理论指导混凝土尤其是新型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设计。紧密堆积理论分为连续级配理论和间断级配理论,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情况下,连续级配理论更适合用来指导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同时,湿堆积理论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配合比设计方法,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从紧密堆积理论的发展历程入手,对连续级配理论、间断级配理论和湿堆积理论等进行了综述,对具有代表性的几个不同类型的堆积理论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评价,以期为用紧密堆积理论来指导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提供参考。最后,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堆积理论的研究,建立更精细化的堆积模型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配合比 堆积理论 连续级配 间断级配
下载PDF
颗粒粒径对中药二元混合粉体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唐正馨 李婉婷 +3 位作者 曹君杰 李文静 徐冰 乔延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113-120,共8页
目的:研究颗粒粒径对中药二元混合粉体密度的影响,为中药制剂处方设计提供参考。方法:构建3组具有不同粒径比(α)的中药二元混合体系,即木蝴蝶-微晶纤维素PH102(MCC PH102)(α=0.071 7),银柴胡-MCC PH200(α=0.158 7)和当归-MCC KG802(... 目的:研究颗粒粒径对中药二元混合粉体密度的影响,为中药制剂处方设计提供参考。方法:构建3组具有不同粒径比(α)的中药二元混合体系,即木蝴蝶-微晶纤维素PH102(MCC PH102)(α=0.071 7),银柴胡-MCC PH200(α=0.158 7)和当归-MCC KG802(α=0.840 6)。每组按9个质量配比(90∶10,80∶20,70∶30,60∶40,50∶50,40∶60,30∶70,20∶80和10∶90)制备混合粉体,共得到27种含中药的二元混合粉体。对6种单一粉体和27种二元混合粉体的粒径分布、密度等参数进行表征。基于堆积理论和多变量分析阐释粒径相关参数对中药二元混合粉体的填充结构和密度的影响。结果:当归-MCC KG802二元混合体系的α大于替换置换率(αr=0.741 0),其密度与质量配比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符合替换机制。木蝴蝶-MCC PH102二元混合体系的α小于临界比率(αc=0.154 0),其密度随组分质量比呈非线性变化,符合填隙机制。银柴胡-MCC PH200二元混合体系的α介于αc和αr之间,其密度受填隙机制和替换机制的双重影响。基于偏最小二乘法(PLS)模型的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分析结果进一步证明混合质量配比(VIP值=1.62),α(VIP值=1.13)和D10(粒径分布累积至10%时对应的粒径,VIP值=1.06)是影响二元混合粉体密度的关键因素。结论:在中药二元混合粉体中,2种粉体的粒径差异越小,混合粉体密度和组分质量配比之间的关系越接近于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 二元混合粉体 密度 粒径比 堆积理论 填充结构 处方设计
原文传递
用于混凝土组分设计的紧密堆积理论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芳涛 欧志华 李艳 《上海建材》 2022年第4期37-45,共9页
随着对混凝土要求的不断提高,混凝土组分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显得更加重要。目前对于超高性能混凝土等部分新型混凝土,缺乏相应的规范对其组分设计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行业普遍认为采用紧密堆积理论指导混凝土颗粒级配最优化,能够实现... 随着对混凝土要求的不断提高,混凝土组分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显得更加重要。目前对于超高性能混凝土等部分新型混凝土,缺乏相应的规范对其组分设计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行业普遍认为采用紧密堆积理论指导混凝土颗粒级配最优化,能够实现混凝土尤其是新型混凝土的经济性和实用性。紧密堆积理论主要有最大密度曲线理论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连续级配理论体系,以及粒子干涉理论基础上发展出来的间断级配理论体系,另外还有近几年发现的湿拌状态下的堆积理论-湿堆积理论。介绍并评价了适用于混凝土组分设计的紧密堆积理论的发展历程及研究成果,以期为紧密堆积理论更好地应用于混凝土材料组分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组分设计 堆积理论 连续级配 间断级配
下载PDF
城市立交桥快速连接用超早强灌浆料配合比优化及应用性能
5
作者 李治庆 黄峰 +5 位作者 梅江涛 穆富江 褚夫利 刘常泉 蔡国俊 罗健林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431-1436,共6页
城市立交桥梁柱节点快速可靠连接有赖昼夜早强的套筒灌浆料的成功研制。本文首先计算灌浆料干粉料的最紧密堆积效果,再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灌浆料流变、力学与膨胀性能优化,并结合XRD、SEM手段分析其晶型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硫铝酸盐... 城市立交桥梁柱节点快速可靠连接有赖昼夜早强的套筒灌浆料的成功研制。本文首先计算灌浆料干粉料的最紧密堆积效果,再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灌浆料流变、力学与膨胀性能优化,并结合XRD、SEM手段分析其晶型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硫铝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石英砂∶硅灰∶粉煤灰∶微珠比为0.27∶0.09∶0.562∶0.039∶0.0195∶0.0195时,干粉料的紧密堆积效果最好。正交分析表明,灌浆料流动性、12h抗压强度的影响顺序分别为减水剂掺量(w_(PCE))>水胶比(W/B)>硅灰掺量(w_(FS))>钢纤维掺量(w_(ST))、w_(ST)>w_(FS)>W/B>w_(PCE)。结合正交优化与经济性平衡结果,验证最优配比下灌浆料初始流动度、30min后流动度分别为300mm、265mm,12h强度、3d强度28d强度分别达60.0MPa、74.7MPa、101.4MPa,3h竖向膨胀率、24h与3h竖向膨胀率之差分别为0.0613%、0.025%,完全满足JG/T 408-2019规范要求。灌浆料水化12h就产生大量CSH与钙矾石,微观结构紧密,同步支撑其昼夜早强与微膨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立交桥 超早强灌浆料 最紧密堆积理论 应用性能 微观分析
下载PDF
钻井液中暂堵剂颗粒尺寸分布优选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被引量:75
6
作者 张金波 鄢捷年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8-91,95,共5页
应用颗粒堆积效率最大值原理 ,阐述了优选钻井液中暂堵剂颗粒尺寸的“理想充填”理论和d90 规则 ,提出了一种特别有利于对中、高渗透储层实施暂堵和保护的新方法。依据该方法研制和开发的配套软件能够根据相关地层参数 ,快速、准确地对... 应用颗粒堆积效率最大值原理 ,阐述了优选钻井液中暂堵剂颗粒尺寸的“理想充填”理论和d90 规则 ,提出了一种特别有利于对中、高渗透储层实施暂堵和保护的新方法。依据该方法研制和开发的配套软件能够根据相关地层参数 ,快速、准确地对具有不同粒径的暂堵剂产品按一定比例进行合理的复配组合。实验结果表明 ,优选出的复配暂堵方案能有效地使钻井液中的暂堵剂形成致密泥饼。与传统方法相比 ,岩心的渗透率恢复值明显提高 ,从而能有效地阻止钻井液中固相颗粒和滤液侵入油气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暂堵剂 粒度分布 油气层保护 理想充填理论
下载PDF
基于颗粒堆积理论的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特性研究 被引量:37
7
作者 谭忆秋 邢超 +1 位作者 任俊达 张磊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8,共8页
为研究颗粒级配对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的影响,通过颗粒堆积理论建立颗粒级配评价指标干涉系数,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对不同级配、不同压实次数和不同成型方式(马歇尔击实、旋转压实)的沥青混合料试件进行扫描并三维重构,结合数字... 为研究颗粒级配对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的影响,通过颗粒堆积理论建立颗粒级配评价指标干涉系数,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对不同级配、不同压实次数和不同成型方式(马歇尔击实、旋转压实)的沥青混合料试件进行扫描并三维重构,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获取沥青混合料内部空隙空间分布和颗粒之间接触关系,采用分形理论计算三维空隙体积分布和空间位置分布分形维数,最后分析干涉系数与三维空隙分形维数和颗粒接触关系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在2种成型方式下,对于大孔和中孔,随着压实次数的增加,空隙数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并且大孔的平均空隙体积不断减小,中孔平均空隙体积不断增大;对于小孔和微孔,随着压实次数增加,空隙数量不断增加,平均空隙体积没有明显变化;空隙体积分布连续性随着干涉系数增加而降低,空间位置分布均匀性随干涉系数增加而增强,旋转压实成型沥青混合料空隙体积分布连续性较差,空间位置分布均匀性较好;主骨架颗粒接触点数量会随着压实次数增加而增加,开级配沥青混合料(OGFC)接触点数量最多,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AC)最少,沥青玛蹄脂碎石(SMA)居中,接触点数量随干涉系数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颗粒堆积理论 细观结构 CT 空隙分布 分形维数
原文传递
钻井过程中暂堵剂颗粒尺寸优选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张凤英 鄢捷年 李志勇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0-132,199,共3页
如果钻井液能够在井壁上形成渗透率近于零的泥饼,则具有更好的储层保护效果,因此需要依据暂堵剂粒径与储层孔隙尺寸之间的最佳匹配关系,寻找一种更合理的暂堵剂优选方法。应用颗粒堆积效率最大值原理,提出了一种利于储层保护的暂堵剂优... 如果钻井液能够在井壁上形成渗透率近于零的泥饼,则具有更好的储层保护效果,因此需要依据暂堵剂粒径与储层孔隙尺寸之间的最佳匹配关系,寻找一种更合理的暂堵剂优选方法。应用颗粒堆积效率最大值原理,提出了一种利于储层保护的暂堵剂优选新方法,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得出不同粒径的暂堵剂产品之间的最佳配比组合。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新方法具有更高的岩芯渗透率恢复值,能够更有效地阻止固相颗粒和滤液侵入油气层,利于保护储层。现场试验证实,利用新方法可取得理想的储层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地层损害 粒度分布 理想充填理论 暂堵剂 储层保护
下载PDF
理想充填暂堵型钻井完井液的设计及室内评价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利国 鄢捷年 冯文强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2-76,共5页
传统的暂堵方法主要是依据储层的平均孔喉直径优选暂堵剂的颗粒尺寸,对具有较大尺寸的孔喉封堵效果较差。对根据储层孔喉尺寸分布确定暂堵剂颗粒粒度分布的理想充填暂堵新方法进行了阐述,并依据该方法设计出理想充填暂堵型钻井完井液,... 传统的暂堵方法主要是依据储层的平均孔喉直径优选暂堵剂的颗粒尺寸,对具有较大尺寸的孔喉封堵效果较差。对根据储层孔喉尺寸分布确定暂堵剂颗粒粒度分布的理想充填暂堵新方法进行了阐述,并依据该方法设计出理想充填暂堵型钻井完井液,在室内对其进行了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理想充填暂堵型钻井完井液可有效地封堵同一储层中不同粒径的孔喉,尤其是较大尺寸的孔喉。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设计的钻井完井液对储层岩样的侵入深度较浅,可获得更高的岩心渗透率恢复值及更低的突破压力梯度,具有显著的储层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完井液 理想充填理论 粒度分布 渗透率恢复值 突破压力梯度 储层保护
下载PDF
基于最紧密堆积理论合理选择UHPC的减水剂掺量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哲 肖勋光 +4 位作者 水中和 冷勇 童瑶 余睿 王鑫鹏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03-1509,共7页
研究了减水剂掺量对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湿堆积密实度、工作性能以及强度的影响,进而得到减水剂掺量的最优选择区间。试验结果表明,超高性能混凝土强度最高时的减水剂掺量为3%,工作性能最优时的减水剂掺量为4%,因此,减水剂掺量的最优选择... 研究了减水剂掺量对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湿堆积密实度、工作性能以及强度的影响,进而得到减水剂掺量的最优选择区间。试验结果表明,超高性能混凝土强度最高时的减水剂掺量为3%,工作性能最优时的减水剂掺量为4%,因此,减水剂掺量的最优选择区间为3%~4%。减水剂掺量的合理选择不仅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和成本,也对制备更高性能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密堆积理论 超高性能混凝土 减水剂掺量
下载PDF
基于Dinger-Funk方程的沙漠砂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贺业邦 沙吾列提.拜开依 刘吉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5-150,共6页
据Dinger与Funk紧密堆积理论以调整Dinger-Funk方程分布模数的方式得到紧密堆积的混凝土粗、细骨料比例和沙漠砂掺入普通砂的比例。利用Dinger-Funk方程,颗粒分布模数取n=0.6~0.7得3种砂率使混凝土粗、细骨料达到紧密堆积状态;颗粒分布... 据Dinger与Funk紧密堆积理论以调整Dinger-Funk方程分布模数的方式得到紧密堆积的混凝土粗、细骨料比例和沙漠砂掺入普通砂的比例。利用Dinger-Funk方程,颗粒分布模数取n=0.6~0.7得3种砂率使混凝土粗、细骨料达到紧密堆积状态;颗粒分布模数取n=0.1~0.4得3种沙漠砂掺量掺入机制砂后,紧密堆积的混合砂细度模数得到降低且级配曲线处于中砂范围。通过试验确定砂率和3种沙漠砂掺量对混凝土影响,结果表明:利用Dinger-Funk方程优化后,C35混凝土总砂率41%、39%时与C40混凝土总砂率39%、37%时混凝土坍落度和强度得到优化。证明正确的砂率时会体现沙漠砂在混凝土中的优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密堆积理论 沙漠砂 分布模数 抗压强度 抗劈裂强度
下载PDF
优选钻井液中暂堵剂颗粒尺寸的理想充填新方法 被引量:16
12
作者 鄢捷年 王建华 张金波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9-135,共7页
应用颗粒堆积效率最大值原理阐述了优选钻井液中暂堵剂颗粒尺寸的"理想充填"理论和D90规则,提出了一种特别有利于对中、高渗储层实施暂堵和保护的新方法。依据该方法研制、开发的配套软件能够根据相关地层参数,快速、准确地... 应用颗粒堆积效率最大值原理阐述了优选钻井液中暂堵剂颗粒尺寸的"理想充填"理论和D90规则,提出了一种特别有利于对中、高渗储层实施暂堵和保护的新方法。依据该方法研制、开发的配套软件能够根据相关地层参数,快速、准确地对具有不同粒径的暂堵剂产品按一定比例进行合理的复配组合。试验结果表明,优选出的复配暂堵方案能有效地形成致密泥饼,与传统方法相比,岩心的渗透率恢复值明显提高,从而能有效阻止钻井液中固相颗粒和滤液侵入油气层。现场试验证实,应用该项技术可取得十分理想的保护储层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防止地层损害 暂堵剂 颗粒尺寸 分布 “理想充填”
下载PDF
减轻深层低渗储层水锁损害的钻井液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洪霞 鄢捷年 +2 位作者 吴彬 薛玉志 刘宝峰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09年第4期4-7,共4页
准噶尔盆地中部的深层低渗储层西山窑组具有含水饱和度高、孔喉细小、渗透性差、结构复杂、非均质性严重、油气流动阻力大、常伴有天然裂缝等特点。岩心流动实验结果表明,水锁损害是该低渗透孔隙型砂岩储集层的主要损害因素之一,渗透... 准噶尔盆地中部的深层低渗储层西山窑组具有含水饱和度高、孔喉细小、渗透性差、结构复杂、非均质性严重、油气流动阻力大、常伴有天然裂缝等特点。岩心流动实验结果表明,水锁损害是该低渗透孔隙型砂岩储集层的主要损害因素之一,渗透率损害率为49.3%~89.2%。研究了多元醇类处理剂降低滤液表/界面张力的特性,应用防液锁技术、理想充填理论及d90规则研发了具有侵入量低、防水锁和防塌能力强、润滑性好等特点的高性能多元醇钻井液。现场应用表明,该钻井液既能满足超深井安全快速钻井的需要,也有助于保护深层低渗油气藏,对其它区块超深井钻井完井液的设计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超深井 钻井完井液 多元醇 水锁 界面张力 理想充填理论
下载PDF
高强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牛建刚 边钰 +1 位作者 刘威亨 李京军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480-3487,共8页
基于最紧密堆积理论和浆体膜厚理论对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的基础配合比进行设计研究,采用最小需水量法和紧密堆积法分别测定多元粉体材料和多元骨料体系的最佳搭配比例,并以水胶比和浆体膜厚为参数变量,测定8组不同配合比混凝土试件的抗压... 基于最紧密堆积理论和浆体膜厚理论对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的基础配合比进行设计研究,采用最小需水量法和紧密堆积法分别测定多元粉体材料和多元骨料体系的最佳搭配比例,并以水胶比和浆体膜厚为参数变量,测定8组不同配合比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及干表观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设计理论制配的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在50 MPa以上,干表观密度也在1950 kg/m^3以下;由比强度和抗压强度间的拟合关系可发现,混凝土均满足高强轻质的设计要求,其中基于浆体膜厚理论的配合比设计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轻骨料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 最紧密堆积理论 浆体膜厚理论
下载PDF
理想充填暂堵新方法在吐哈丘东低渗透气田的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凤英 鄢捷年 +1 位作者 杨光 舒勇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8-90,144-145,共3页
传统的暂堵方法主要是依据储层的平均孔喉直径优选暂堵剂的颗粒尺寸,但是对具有较大尺寸的孔喉封堵效果较差。根据吐哈丘东低渗气田储层孔喉尺寸分布规律确定钻井液体系中暂堵剂颗粒粒度分布,设计出理想充填暂堵型钻井液。室内性能评价... 传统的暂堵方法主要是依据储层的平均孔喉直径优选暂堵剂的颗粒尺寸,但是对具有较大尺寸的孔喉封堵效果较差。根据吐哈丘东低渗气田储层孔喉尺寸分布规律确定钻井液体系中暂堵剂颗粒粒度分布,设计出理想充填暂堵型钻井液。室内性能评价结果表明,理想充填暂堵型钻井液流变性好,滤失量低。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设计的钻井液可有效封堵同一储层中不同粒径的孔喉,尤其是较大尺寸的孔喉,对储层岩样的侵入深度较浅,可获得更高的岩心渗透率恢复值及更低的突破压力梯度,降低钻井液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理想充填理论 粒度分布 渗透率恢复值 突破压力梯度 储层保护
下载PDF
填料对地热井固井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雨 徐拴海 +2 位作者 张浩 韩永亮 张卫东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2-189,共8页
在地热井固井水泥中加入导热填料能够明显改善水泥石导热性能,提升地热井取热效果。在总结导热路径理论和紧密堆积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研究不同填料种类、粒径及掺量对固井水泥导热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较其他种类填料,石墨对水... 在地热井固井水泥中加入导热填料能够明显改善水泥石导热性能,提升地热井取热效果。在总结导热路径理论和紧密堆积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研究不同填料种类、粒径及掺量对固井水泥导热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较其他种类填料,石墨对水泥石导热性能提升效果最好;石墨粒径越大对应水泥石导热系数越高。不同粒径的石墨混合,较单一粒径石墨对水泥石导热性能的提升效果更好,其最优混合配比为:石墨粒径为150μm与100μm,质量比为2︰1。随着石墨掺量增加,固井材料的导热系数逐渐增大,但流动度和48 h抗压强度逐渐降低。参照固井相关规范,提出固井材料中石墨掺量应控制在9%左右为宜。研究成果为地热井高导热固井材料的制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导热填料 固井材料 导热系数 导热路径理论 紧密堆积理论
下载PDF
低渗凝析气藏防液锁成膜两性离子聚磺钻井液 被引量:9
17
作者 舒勇 鄢捷年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7-63,共7页
为了有效降低钻、完井过程中钻井液对储层造成的液锁损害,根据吐哈低渗凝析气藏储层特征,对液锁损害产生的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应用界面张力仪法,评价了8种常用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优选出降低表面张力能力较强的OP-10和ABSN... 为了有效降低钻、完井过程中钻井液对储层造成的液锁损害,根据吐哈低渗凝析气藏储层特征,对液锁损害产生的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应用界面张力仪法,评价了8种常用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优选出降低表面张力能力较强的OP-10和ABSN;应用可视砂床压滤仪,研究了2种常用成膜剂对钻井液性能的影响和降滤失效果;应用防液锁、理想充填及成膜技术研制了适用于研究区块的防液锁成膜两性离子聚磺钻井液体系,体系中3种超细碳酸钙的复配比例为10%,40%,50%,总加量为4%。评价结果显示,该钻井液体系的API滤失量小于5 mL,高温高压滤失量小于10 mL,泥饼摩擦系数小于0.141,渗透率恢复率大于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凝析气藏 液锁 理想充填理论 成膜剂 两性离子聚磺钻井液 流变性
下载PDF
中原油田特殊工艺井钻井液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麒麟 龚保强 +1 位作者 鄢捷年 李培海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15,共4页
针对中原油田地层高温(140~180℃)、高压(1.5~1.9g/cm3)、高矿化度(14×104~25×104mg/L)和低渗透率的实际特点,开展了特殊工艺井水基钻井液在流变性、润滑防卡、井壁防塌、储层保护以及现场工艺等方面的技术研究。通过钻井... 针对中原油田地层高温(140~180℃)、高压(1.5~1.9g/cm3)、高矿化度(14×104~25×104mg/L)和低渗透率的实际特点,开展了特殊工艺井水基钻井液在流变性、润滑防卡、井壁防塌、储层保护以及现场工艺等方面的技术研究。通过钻井液弱凝胶聚合物流型调节剂、纳米润滑乳化剂、油膜形成剂以及油气层保护暂堵方法的优选,研制开发出了一套性能优良的特殊工艺井钻井液体系。该钻井液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具有较强的携岩、润滑和防塌性能及好的储层保护效果,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特殊工艺井钻井液。中原油田10多口井的应用表明,平均钻井周期为50d,比对比井降低了10%,日进尺为84.6m/d,比对比井提高了12.6%,钻井综合成本明显降低。其中桥69平1井是中原油田第一口以开发天然气为目的的三靶水平井,该井水平段岩心渗透率恢复值均大于85%,全井施工顺利,井径规则,生产时效达97.28%,纯钻时效为38.32%,电测均1次成功,产量是对比井的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弱凝胶流型调节剂 纳米润滑剂 油膜形成剂 理想充填理论 特殊工艺井
下载PDF
低密度高强度防气窜水泥浆体系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同友 朱剑锋 +4 位作者 王景建 孙立诰 刘富芳 杨云君 杨彬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5年第3期187-189,196,共4页
基于紧密堆积和颗粒级配理论,研制了一种以工业漂珠为减轻剂、以超细胶凝材料为增强剂的新型低密度、高强度防气窜水泥浆体系。该水泥浆体系已成功应用于蓬莱193油田Ⅰ期工程固井作业,实现了对浅层气的有效封固。文中阐述了所研制水泥... 基于紧密堆积和颗粒级配理论,研制了一种以工业漂珠为减轻剂、以超细胶凝材料为增强剂的新型低密度、高强度防气窜水泥浆体系。该水泥浆体系已成功应用于蓬莱193油田Ⅰ期工程固井作业,实现了对浅层气的有效封固。文中阐述了所研制水泥浆体系的设计原理,介绍了现场应用情况,并讨论了应用中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浆体系 固井作业 设计原理 海上石油 施工技术
下载PDF
基于高效架桥和致密填充的深层裂缝性储层堵漏配方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许成元 阳洋 +5 位作者 蒲时 康毅力 李大奇 张杜杰 闫霄鹏 杨斌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2年第3期534-544,共11页
钻井液漏失是制约深层超深层钻井的重要工程技术难题,储层段井漏是钻完井阶段最严重的储层损害方式。利用桥接堵漏材料对裂缝漏失通道进行封堵,是储层段钻井液漏失控制的主要方式。但是,桥接堵漏配方设计常采用经验或者半经验的方法,导... 钻井液漏失是制约深层超深层钻井的重要工程技术难题,储层段井漏是钻完井阶段最严重的储层损害方式。利用桥接堵漏材料对裂缝漏失通道进行封堵,是储层段钻井液漏失控制的主要方式。但是,桥接堵漏配方设计常采用经验或者半经验的方法,导致一次堵漏成功率低,堵漏效果差。通过CFD-DEM模拟(一种典型的基于欧拉—拉格朗日参考系的离散摸拟方法),明确了架桥滞留、堆积填充、承压封堵是裂缝封堵层形成过程中的3个关键环节,考虑堵漏材料的高效架桥和致密填充,基于“绝对架桥加量”概念和紧密堆积理论,提出了承压堵漏实验配方设计新方法。采用“绝对架桥加量”为优化参数,确定配方中架桥材料加量;利用“补差法”改进了传统紧密堆积理论,克服了其对粒度分布不连续或重叠分布的各级填充材料适应性差的缺陷,确定堵漏配方中填充材料加量。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深层裂缝性储层堵漏配方设计方法,可实现深层裂缝性储层堵漏配方快速高效设计,有效保证深层裂缝性储层堵漏配方封堵裂缝效果,有效减少堵漏配方中材料总用量,节约材料成本。提出的方法为深层裂缝性储层堵漏配方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裂缝性储层 井漏 堵漏配方 架桥与填充 绝对架桥加量 紧密堆积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