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9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45
1
作者 叶显智 刘炳烦 李燕屏 《广州医药》 2005年第2期20-22,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方式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病人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2例急性左心衰竭病人分两组,第一组42例采用无创面(鼻)罩正压通气(BiPAP);第二组16例采用气管插管接呼吸机通气;同时给与常规药物治疗。观察通气前后心率、呼吸频率、... 目的研究不同方式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病人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2例急性左心衰竭病人分两组,第一组42例采用无创面(鼻)罩正压通气(BiPAP);第二组16例采用气管插管接呼吸机通气;同时给与常规药物治疗。观察通气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气分析、心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第一组有36例抢救成功,有6例需改用第二组方式,第二组有13例抢救成功,有3例死亡,病死率为5.77%;抢救成功病人的心率、呼吸频率明显减慢(P<0.01),MAP、动脉血气分析中pH、PaO2、PaCO2、SaO2等参数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心功能改善。结论根据急性左心衰竭不同临床情况,采用不同方式的机械通气治疗显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左心衰竭 临床应用研究 机械通气治疗 动脉血气分析 常规药物治疗 抢救成功 衰竭病人 呼吸频率 呼吸机通气 平均动脉压 paco2 心功能改善 临床价值 正压通气 气管插管 PAO2 参数比较 SAO2 临床情况 病死率 MAP 心率
下载PDF
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下肺癌根治术病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关系 被引量:30
2
作者 杨明华 林智平 叶允荣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6-87,共2页
由于潮气量(VT)增加、吸气时间缩短,全麻时无论自主呼吸和人工通气,均能使肺泡无效腔量增加约70ml。但不同VT机械通气下病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间的关系尚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拟观察不同V... 由于潮气量(VT)增加、吸气时间缩短,全麻时无论自主呼吸和人工通气,均能使肺泡无效腔量增加约70ml。但不同VT机械通气下病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间的关系尚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拟观察不同VT机械通气下肺癌根治术病人PaCO2与PETCO2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机械通气 癌根治术 潮气量 病人 下肺 PETCO2 paco2 人工通气 肺癌根治术
原文传递
两种无创正压通气模式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被引量:29
3
作者 黄丹 王维洁 +1 位作者 耿姗姗 花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3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两种无创正压通气模式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分析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通气模式不同进行分组,治疗Ⅰ组(... 目的探讨两种无创正压通气模式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分析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通气模式不同进行分组,治疗Ⅰ组(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模式)60例和治疗Ⅱ组(无创正压通气模式)60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及FEV1/用力肺活量(FVC),观察两组患儿无创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PaO2、PaCO2、FEV1、FEV1%Pred、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PaO2、FEV1、FEV1%Pred、FEV1/FVC%高于同组治疗前,PaCO2低于同组治疗前,治疗Ⅱ组患儿PaO2、FEV1、FEV1%Pred、FEV1/FVC%高于治疗Ⅰ组,PaCO2短于治疗Ⅰ组,治疗Ⅱ组患儿无创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治疗Ⅰ组,治疗Ⅱ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治疗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PAP通气模式联合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明显改善患儿血氧分压、肺功能,缩短治疗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模式 固尔苏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氧分压 二氧化碳分压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构成比例 用力肺活量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9
4
作者 刘君君 卢经伟 《临床肺科杂志》 2014年第4期746-747,共2页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鼻导管吸氧法治疗,观察组(n=34例)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比...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鼻导管吸氧法治疗,观察组(n=34例)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呼吸、PaO2、PaCO2、SaO2、pH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呼吸、PaO2、PaCO2、SaO2、HR及RR等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而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pH值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气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呼吸衰竭患者 COPD 疗效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paco2 鼻导管吸氧法 呼吸系统疾病
下载PDF
重症肺炎患儿机械通气治疗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8
5
作者 马冬 贺琳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6-448,452,共4页
目的研究重症肺炎患儿机械通气治疗中持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我院诊断为重症肺炎并行机械通气的患儿38例。所有患儿均在5个同一时间点采用便携式血气分析仪进行血气分析... 目的研究重症肺炎患儿机械通气治疗中持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我院诊断为重症肺炎并行机械通气的患儿38例。所有患儿均在5个同一时间点采用便携式血气分析仪进行血气分析,主要检测指标为动脉血气检测之下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以及PETCO_2。结果 38例患儿中,36例患儿PETCO2与PaCO_2呈正相关,且r均>0.75。对患儿进行进一步治疗,2项主要观察指标之间的平均偏差值指标差异明显减少。结论针对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的患儿来说,PETCO_2与PaCO_2之间具有相对较好的相关性。P_(ET)CO_2能够更好的提升患者在血流、代谢以及通气等相关方面指标的检测,其操作简便、无创和连续等相关方面的优势,对机械通气的整体治疗效果提升具有积极意义,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血气分析 呼吸机 重症肺炎
下载PDF
连枷胸的机械通气治疗 被引量:25
6
作者 梁贵友 牛义民 +2 位作者 刘达兴 徐刚 蔡庆勇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31-534,共4页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连枷胸的指征、呼吸机的管理,以及连枷胸、肺挫伤与呼吸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2004年10月我院收治的66例连枷胸患者,将其分为机械通气组和非机械通气组,并对两组的损伤特点和治疗情况进行比较。...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连枷胸的指征、呼吸机的管理,以及连枷胸、肺挫伤与呼吸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2004年10月我院收治的66例连枷胸患者,将其分为机械通气组和非机械通气组,并对两组的损伤特点和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非机械通气治疗38例;机械通气治疗28例,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模式,机械通气后PaO2、PaCO2及pH值明显改善,与通气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组死亡9例,总体死亡率为14%,其中机械通气组死亡4例(14%),非机械通气组死亡5例(13%),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机械通气治疗连枷胸效果可靠,但要有一定的应用指征;(2)机械通气的指征为:低氧血症和(或0高碳酸血症,合并颅脑外伤、严重休克,双侧连枷胸,有气道阻塞或反复肺不张;(3)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防治肺部感染是减少住院时间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枷胸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非机械通气治疗 呼吸末正压通气 呼吸功能障碍 机械通气时间 2004年 96年1月 paco2 高碳酸血症 回顾分析 治疗情况 损伤特点 PAO2 应用指征 低氧血症 颅脑外伤 严重休克 气道阻塞 住院时间 肺部感染
原文传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所致呼吸衰竭及无创通气治疗 被引量:24
7
作者 韩芳 江宇泳 +4 位作者 郑建红 胡征 高占成 何权瀛 陈尔璋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93-597,共5页
目的 回顾性总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特点 ,探讨应用无创正压通气 (NPPV)治疗的策略。方法  2 0 0 3年 4月 2 2日~ 5月 1日 ,12 0例临床符合SARS诊断标准的患者入住北京地坛医院 (SARS专科医院 )的 4个... 目的 回顾性总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特点 ,探讨应用无创正压通气 (NPPV)治疗的策略。方法  2 0 0 3年 4月 2 2日~ 5月 1日 ,12 0例临床符合SARS诊断标准的患者入住北京地坛医院 (SARS专科医院 )的 4个病区 ,30例患者 (占 2 5 % )在病程中出现呼吸衰竭 ,达到急性肺损伤 (ALI)和 (或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诊断标准。 2 8例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PAP)。主要观察指标 :(1)住院期间的血气分析、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 (SpO2 )及呼吸频率 ,特别是上机前、上机后 1h及撤机后的结果 ;(2 )放射学检查或临床提示住院后新出现的气胸、纵隔气肿、心包积气及皮下气肿 ;(3)应用无创通气的天数 ;(4 )需气管插管行有创通气的患者数 ;(5 )患者的病死率 ;(6 )一线医务人员因护理治疗无创通气SARS患者而感染SARS的情况。结果统计 30例患者在整个病程中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变化情况 ,16例 (5 3% )患者出现CO2 潴留 ,PaCO2为 4 5~ 5 6mmHg ,平均 (4 8± 4 )mmHg。NPPV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 (PaO2 )、SpO2 、氧合指数及呼吸频率均显著改善 (P均 <0 0 1) ,但pH及PaCO2 的变化并不明显。 18例患者成功撤机 ,应用NPPV的时间为5~ 30d ,平均 (10± 6 )d。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治疗 无创通气 呼吸衰竭 NPPV 插管 paco2 结论 情况 应用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频繁加重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陈杰 孙耕耘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1-344,共4页
目的探讨多个血液学指标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频繁加重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102例慢阻肺患者,根据1年内急性加重的次数分为频繁加重组(≥2次/年)55例,非频繁加重组(<2次/年)47例。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 目的探讨多个血液学指标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频繁加重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102例慢阻肺患者,根据1年内急性加重的次数分为频繁加重组(≥2次/年)55例,非频繁加重组(<2次/年)47例。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索血常规、血气分析中多个指标与慢阻肺频繁加重之间的关系。结果频繁加重组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count, NEU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 percentage, NEU%)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高于非频繁加重组,而频繁加重组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 count, LY)、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ocyte percentage, LY%)低于非频繁加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NLR的OR(95%CI)值为3.483(1.170~10.373),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y, PaCO_2)的OR(95%CI)值为1.124(1.053~1.201),NLR和PaCO_2是慢阻肺频繁加重的危险因素,随着NLR和PaCO_2的升高,慢阻肺频繁加重的风险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慢阻肺频繁加重型患者的NLR和PaCO_2水平高于非频繁加重型,NLR和PaCO_2可能作为慢阻肺频繁加重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频繁加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原文传递
全麻下潮气量对PaCO_2与PetCO_2关系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9
作者 焦赫娜 蔡宏伟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8-350,共3页
目的 :研究全麻不同的潮气量正压机械通气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 )的关系 ,为临床应用PetCO2 估计PaCO2 提供依据。方法 :4 0例ASAⅠ~Ⅱ级的颅脑手术患者均取仰卧位 ,根据三因素四水平拉丁方设计将... 目的 :研究全麻不同的潮气量正压机械通气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 )的关系 ,为临床应用PetCO2 估计PaCO2 提供依据。方法 :4 0例ASAⅠ~Ⅱ级的颅脑手术患者均取仰卧位 ,根据三因素四水平拉丁方设计将 4 0例患者分为两个工作方 ,共 8行 4列 ,每行为 1组 ,每组按不同的顺序先后使用 4ml·kg- 1 ,6ml·kg- 1 ,8ml·kg- 1 ,10ml·kg- 1 四种不同潮气量施行持续正压机械通气各 30min ,呼吸频率固定为 15次·min- 1 ,监测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时循环、PetCO2 及血气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随着潮气量的增加 ,P(a -et)CO2 (动脉血与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差 )、VD(无效腔 )均逐渐增加 ,各潮气量组间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PetCO2 与PaCO2间相关非常显著 (P <0 .0 1) ,PetCO2 随着PaCO2 的变化而变化。P(a-et)CO2 值变化较大 [32 5 %病例P(a -et)CO2 <0mmHg]。结论 :①心肺功能正常病人全麻仰卧位机械通气时 ,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潮气量 ,可能导致通气血流比失调 ,无效腔增加 ,加大PetCO2 与PaCO2 的间距 ;②虽然PetCO2 与PaCO2 间相关非常显著 ,PetCO2 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PaCO2 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潮气量 paco2 PETCO2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 被引量:18
10
作者 吴云松 闵龙秋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8-53,共6页
利用二氧化碳气体分析仪连续监测每一呼吸周期中二氧化碳分压(PCO_2)变化,记录二氧化碳图形(Capnography)显示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具有无创、简便、反应迅速等优点。PETCO_2能较准确地反映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结合... 利用二氧化碳气体分析仪连续监测每一呼吸周期中二氧化碳分压(PCO_2)变化,记录二氧化碳图形(Capnography)显示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具有无创、简便、反应迅速等优点。PETCO_2能较准确地反映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结合图形变化,对判断通气不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分析仪 PvETCO2 paco2
下载PDF
鼻内镜鼻中隔矫形术后鼻中隔缝合和鼻腔填塞对围手术期动脉血气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黄观辉 郝园园 +2 位作者 王庭良 陈宝淑 王桂芳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11期37-40,共4页
目的评价在鼻内镜鼻中隔偏曲矫形术中分别应用两种方法固定鼻中隔,对患者术后围手术期动脉氧分压(PaO_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鼻中隔偏曲矫形术患者,随机分为缝合组和填塞组,检测患者术后第1天晨起血气分析,收集P... 目的评价在鼻内镜鼻中隔偏曲矫形术中分别应用两种方法固定鼻中隔,对患者术后围手术期动脉氧分压(PaO_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鼻中隔偏曲矫形术患者,随机分为缝合组和填塞组,检测患者术后第1天晨起血气分析,收集PaO_2和PaCO_2数据并比较两组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缝合组患者围手术期PaO_2和PaCO_2均在正常范围内,PaO_2和PaCO_2均值高于填塞组(P <0.05)。围手术期发生异常血氧的概率小于填塞组(P <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两组无明显差别。结论鼻中隔缝合法用于鼻中隔矫形术,术后患者血氧状态较填塞组平稳,对患者呼吸系统和全身情况负担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增高,是一种安全的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中隔缝合 鼻中隔矫形术 氧分压 二氧化碳分压
下载PDF
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60例 被引量:17
12
作者 华文山 张明干 刘冬梅 《临床肺科杂志》 2011年第6期943-944,共2页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2008年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常规抗感染,化痰平喘等治疗同时联合运用纳洛酮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2008年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常规抗感染,化痰平喘等治疗同时联合运用纳洛酮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B组:常规抗感染,化痰平喘等治疗,同时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并观察治疗后两组PaO2,PaCO2,PH值的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均有效好转。PaO2,PH值上升,PaCO2下降。但A组PaO2,PH值上升更明显,PaCO2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合并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纳洛酮 慢性阻塞性肺病 paco2 PAO2 化痰平喘 PH值
下载PDF
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13
作者 刘颖祺 朴峻 +2 位作者 王悦 张丽艳 刘郁飞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36-237,共2页
目的 探讨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的可行性。方法 对COPD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患者23例行BiPAP治疗。以同期同等病情程度患者21例做对照。试验组正压通气每日1~2次,每... 目的 探讨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的可行性。方法 对COPD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患者23例行BiPAP治疗。以同期同等病情程度患者21例做对照。试验组正压通气每日1~2次,每次2h,共7d。通气时注意气道通畅和同步性。结果 试验组治疗1周后,呼吸困难明显减轻,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的程度减少或消失,潮气量提高(P<0.01),呼吸频率及心率减慢(P<0.01),血压无明显变化。PaO_2上升、PaCO_2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H升高(P<0.05),酸中毒明显缓解。住院天数平均为(15±5)d。对照组药物治疗1周后,状态缓解不明显,pH、PaO_2及PaCO_2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住院天数平均(28±8)d。结论 BiPAP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操作简单,效果较好,并发症少,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前 呼吸衰竭 患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住院天数 PAO2 BIPAP呼吸机 paco2 并发症 COPD
下载PDF
人体动脉血气信号波浪式变化及连续动脉逐搏取血血气分析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5
14
作者 孙兴国 姚优修 +6 位作者 李军 王古岩 张宏亮 谭晓越 刘方 慈政 胡盛寿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16-321,共6页
目的:建立动脉逐搏取血血气分析法,在人体实验中验证呼吸调控核心信号——PaO2,Pa CO2和[H+]a是受呼吸影响的周期性、波浪式变化信号,而不是传统理念上误认的稳定水平信号。方法:选择心功能正常、Allen试验阴性需要监测动脉血流动力学... 目的:建立动脉逐搏取血血气分析法,在人体实验中验证呼吸调控核心信号——PaO2,Pa CO2和[H+]a是受呼吸影响的周期性、波浪式变化信号,而不是传统理念上误认的稳定水平信号。方法:选择心功能正常、Allen试验阴性需要监测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患者6例。在左侧桡动脉穿刺,连接肝素化塑化管(3mm×1 000 mm),注满血液并计数血液注满所需心跳次数。用止血钳将塑化管钳闭成与心跳次数相对应的分段后,迅速置于冰水中,立即进行血气分析。选取每位患者的2个典型波浪式周期,用于分析2对最高-最低和最低-最高共4个测定值,取平均值。对相邻最高和最低值作统计学配对t检验。结果:血液注满塑化管需要16±2次心跳,均覆盖超过2个呼吸周期。每个呼吸周期是5±0.6次心跳。PaO2、PaCO2、[H+]a和SaO2都呈现出明显的波浪式变化(相邻高点与低点比较,P<0.05),PaO2、Pa CO2、[H+]a和SaO2的波浪幅度分别是(11.28±1.13)mm Hg,(1.77±0.89)mm Hg,(1.14±0.35)nmol/L和(0.52±0.44)%;波浪幅度分别是其平均值的(7.7±1.1)%,(5.1±2.5)%,(3.1±1.0)%和(0.5±0.4)%。结论:动脉延长管连续取血,按心跳次数分隔血样,血气分析法简单易行,为验证动脉血气受呼吸影响的周期性波浪式信号提供了可靠证据。本方法为原创,技术操作层面仍需提高熟练程度,增加志愿者和试验样本的数量进一步探索此类信号的临床检测可靠性及其与临床疾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血气分析 动脉氧分压 动脉pH 动脉氧饱和度 动脉逐搏取血 波浪式呼吸 呼吸调控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氧疗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旭 侯泽娟 窦伟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20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对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动脉血氧饱和度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对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动脉血氧饱和度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2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男69例,女57例,年龄(58.94±5.89)岁,年龄范围为45~76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NPPV组与HFNC组,每组63例。NPPV组患者给予NPPV,HFNC组在NPPV组基础上给予HFNC,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48 h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水平、心率、呼吸频率及痰液黏稠度变化。结果治疗后,HFNC组治疗有效率[95.2%(60/63)]高于NPPV组[82.6%(52/63)];HFNC组血氧分压[(87.87±9.45)mmHg,1 mmHg=0.133 kPa]及血氧饱和度水平[(89.29±8.99)%]高于NPPV组[(78.43±8.69)mmHg、(82.21±8.20)%],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47.95±4.85)mmHg]较NPPV组[(56.72±5.19)mmHg]降低;HFNC组心率[(85.45±4.38)次/分]和呼吸频率水平[(18.39±2.03)次/分]低于NPPV组[(92.87±4.72)次/分、(22.49±2.52)次/分]低于NP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HFNC联合NPPV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改善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高流量氧疗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 血氧分压 血二氧化碳分压 血氧饱和度
原文传递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大鼠肺内源性急性肺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郭琳瑛 宋国维 +4 位作者 甘小庄 崔小岱 王翀 孙丽萍 张琪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54-457,共4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大肠杆菌(E.coli)导致的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方法设立正常大鼠组(N组)和3个实验组[E.coli导致的ALI大鼠PaO2FiO2<200mmHg(1mmHg=0.133kPa)]:对照组(C组,不用药)、表面活性物质组(PS组,经气管... 目的观察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大肠杆菌(E.coli)导致的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方法设立正常大鼠组(N组)和3个实验组[E.coli导致的ALI大鼠PaO2FiO2<200mmHg(1mmHg=0.133kPa)]:对照组(C组,不用药)、表面活性物质组(PS组,经气管插管滴入CurosurfR2ml kg,160mg kg)、生理盐水组(NS组,经气管插管滴入NS,2ml kg)。每30min检测血气、胸肺有效动态顺应性,180min结束实验,进行肺病理检查,测肺指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含量和TNFα浓度。结果①PS组各时点PaO2较给药前升高约70%,与C组、NS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②PS组PaCO2、pH以及胸肺有效动态顺应性各时点好于NS组(P<0.05);③PS组肺指数明显低于C组[(0.38±0.05)%对(0.43±0.05)%,P<0.05]和NS组[(0.47±0.06)%,P<0.01];④PS组肺透明膜形成较NS组减少(P<0.05),较C组有减少趋势(P=0.055);⑤PS组BALF蛋白含量明显低于C组[(0.63±0.30)mg ml对(0.96±0.25)mg ml,P<0.05]和NS组[(1.03±0.27)mg ml,P<0.01];TNFα浓度明显低于NS组[(0.35±0.23)ng ml对(2.14±1.02)ng ml,P<0.01],较C组(0.61±0.28)ng ml有减低趋势(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对E.coli所致的大鼠肺内源性ALI有治疗作用,可改善氧合,减轻肺水肿,并有减少肺透明膜形成和TNFα释放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肺内源性 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E.coli 肺透明膜形成 TNF-Α浓度 PAO2 气管插管 蛋白含量 生理盐水组 paco2 大肠杆菌 正常大鼠 病理检查 BALF 治疗作用 顺应性 肺指数 NS C组 ml PS 对照组
原文传递
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技术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7
作者 孙琦 徐凤玲 +1 位作者 张亚明 薛梅 《临床肺科杂志》 2010年第12期1798-1799,共2页
目的回顾分析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呼吸衰竭新生儿86例,在综合治疗的同时,治疗组45例,采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nasal contin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通气技术治疗,对照组41例... 目的回顾分析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呼吸衰竭新生儿86例,在综合治疗的同时,治疗组45例,采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nasal contin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通气技术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简易水封瓶气道正压通气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在治疗前、治疗后临床及血气监测结果变化,比较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45例患儿中显效20例,好转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4.4%;对照组41例患儿中显效12例,好转10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53.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PaO2、SaO2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aCO2有所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H有所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PaCO2、SaO2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通气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呼吸衰竭 治疗效果 通气技术 paco2 应用 二氧化碳分压 动脉血氧分压
下载PDF
固定双上肢悬挂致死机理初探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玉川 竞花兰 +1 位作者 罗汉川 吴伟康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3期97-98,143,共3页
为探索固定双上肢悬挂致死的死因及其死亡机理,本研究对10只家兔进行案例的模拟实验及血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动物悬挂一段时间后开始出现紫绀、呼吸困难、呼吸停止,继而心跳停止、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PH值、PaO2、H... 为探索固定双上肢悬挂致死的死因及其死亡机理,本研究对10只家兔进行案例的模拟实验及血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动物悬挂一段时间后开始出现紫绀、呼吸困难、呼吸停止,继而心跳停止、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PH值、PaO2、HCO3-、BE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PaCO2、K+、Ca2+水平明显升高(P<0.01).这说明其死因属窒息死.其死亡机理为固定双上肢悬挂后,呼吸肌协调失常致呼吸衰竭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上肢 致死机理 HCO3^- 死亡机理 paco2 Ca^2+ 血气分析 模拟实验 实验动物 呼吸困难 呼吸停止 心跳停止 PAO2 呼吸衰竭 实验前 PH值 K^+ 呼吸肌 死因 水平
下载PDF
鼻塞式CPAP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4
19
作者 赵秀花 芳菲 《临床肺科杂志》 2011年第1期155-156,共2页
目的探讨鼻塞式CPAP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36例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采用CPAP治疗,对照组采用鼻道管吸氧,均辅以综合治疗及护理。结果治疗组血气分析PaCO2及SaO2明显高对照组(P<0.05)。结论鼻塞式CPAP治... 目的探讨鼻塞式CPAP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36例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采用CPAP治疗,对照组采用鼻道管吸氧,均辅以综合治疗及护理。结果治疗组血气分析PaCO2及SaO2明显高对照组(P<0.05)。结论鼻塞式CPAP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效果满意,能有效减小插管率和对机械通气(CMV)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塞式CPAP 小儿重症肺炎 综合治疗 呼吸衰竭 护理 paco2 SAO2 血气分析
下载PDF
机械通气治疗危重症支气管哮喘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淑梅 杨敬平 孙德俊 《临床肺科杂志》 2010年第3期402-403,共2页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危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16例危重症哮喘患者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上机前和上机后pH值、PaO2、PaCO2等动脉血气指标变化。结果16例患者抢救成功,机械通气后PaO...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危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16例危重症哮喘患者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上机前和上机后pH值、PaO2、PaCO2等动脉血气指标变化。结果16例患者抢救成功,机械通气后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pH值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发作危重症哮喘患者的有效方法,把握适应征、调节适当的通气模式和参数、尽早撤机拔管是抢救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治疗 重症支气管哮喘 临床分析 paco2 哮喘患者 抢救治疗 气管插管 PAO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