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型烟粉虱危害对烟草叶片光系统Ⅱ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庆亮 谭伟 薛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3988-3995,共8页
【目的】研究B型烟粉虱取食危害对烟草光系统Ⅱ的影响,为明确烟粉虱对寄主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测定烟草叶片叶绿素荧光快速诱导曲线,使用JIP-test分析技术进行参数分析,研究B型烟粉虱危害烟草后对烟草的局部... 【目的】研究B型烟粉虱取食危害对烟草光系统Ⅱ的影响,为明确烟粉虱对寄主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测定烟草叶片叶绿素荧光快速诱导曲线,使用JIP-test分析技术进行参数分析,研究B型烟粉虱危害烟草后对烟草的局部虫体叶和系统叶光系统Ⅱ(PSII)的影响。【结果】B型烟粉虱危害烟草后虫体叶和系统叶上的最大光化学效率(φpo)和光化学性能指数(PIABS)与对照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表明处理烟草植株的局部叶和系统叶的原初光化学反应受到较大的伤害。B型烟粉虱危害烟草后虫体叶和系统叶PSII反应中心的电子传递均受阻,放氧复合体受到严重破坏。B型烟粉虱危害烟草后系统叶的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能量(ABS/RC)和单位反应中心热耗散掉的能量(DIo/RC)增加,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能量(TRo/RC)下降;B型烟粉虱危害的虫体叶中ABC/RC没有变化,DIo/RC增加,TRo/RC下降。B型烟粉虱危害烟草后虫体叶和系统叶的单位面积反应中心数量(RC/CS)均明显降低(P<0.05),而光系统PSⅡ反应中心的关闭程度(1-qP)却明显升高,分别较各自对照升高了69.83%和142.58%(P<0.05)。【结论】B型烟粉虱的危害严重影响了烟草叶片的光系统Ⅱ(PSII),主要是由于PSII反应中心的失活和关闭以及对PSII电子传递的抑制,电子传递中受抑制的位点包括放氧复合体和QA到QB间的电子传递过程,同时B型烟粉虱危害影响了烟草叶片光系统的能量流动,且烟粉虱对烟草叶片PSII的影响具有系统传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B型烟粉虱 光系统Ⅱ 放氧复合体 电子传递
下载PDF
锰酶及其模拟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波 潘志权 《武汉化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5-13,共9页
对生物体内和模拟的含锰金属酶,即含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含锰的过氧化氢酶(Mncatalase)及含锰的光合成氧释放配合物(MnOEC)的结构、活性部位、催化作用机理及其模型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锰酶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锰的过氧化氢酶 锰的光合成氧释放配合物 锰络合物 模型化合物
下载PDF
S_4-S_0转化期水结合至放氧复合体可能机制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郭宇 刘瑜 +7 位作者 戚娟娟 李慧 赫兰兰 卢丽男 刘翠 宫利东 赵东霞 杨忠志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14-921,共8页
基于光合作用自由基耦合的释氧机理,提出了S_4-S_0转化期水结合至放氧复合体Mn_4CaO_4的三种不同模式.使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释氧后两种可能的自旋态势能面,结果表明它们在热力学上都是容易发生的,差别很小,能共存于S态循环之间的衔接... 基于光合作用自由基耦合的释氧机理,提出了S_4-S_0转化期水结合至放氧复合体Mn_4CaO_4的三种不同模式.使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释氧后两种可能的自旋态势能面,结果表明它们在热力学上都是容易发生的,差别很小,能共存于S态循环之间的衔接阶段,并且对实验所测的S_1,S_2和S_3态的底物水交换速率没有差异性.然而,水结合的这三种类型理论上具有不同的底物选择性,对当前和之后的循环中底物的归属产生影响(Ca和Mn_4的配体水或周围的结晶水).但是,O_2的最终来源分别为S_4-S_0和S2-S3结合的两个水分子,关键在于它们演变为底物的时机决定于S_4-S_0的水结合机制.整个S态循环中,锰簇灵活多变的几何结构和Ca,Mn_4及其附近的水通道是实现底物水转移和分解释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放氧复合体 S4-S0转化 水结合机制 水通道 对称性破损密度泛函理论 热力学 底物选择性
原文传递
光合放氧系统的结构(综述)
4
作者 刘慧丽 李玲 《亚热带植物通讯》 2000年第2期53-57,共5页
本文介绍近年来高等植物先合放氧系统结构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放氧复合物 PSⅡ 水氧化 光合作用
下载PDF
铅胁迫对玉米幼苗叶片光系统功能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69
5
作者 姚广 高辉远 +2 位作者 王未未 张立涛 部建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62-1169,共8页
通过同时测定玉米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快速诱导动力学曲线和对820nm光的吸收、分析叶片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叶绿体活性氧清除关键酶的活性,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铅(Pb)胁迫对玉米光系统Ⅰ(PSⅠ)、光系统Ⅱ(PSⅡ)的光化学活性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通过同时测定玉米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快速诱导动力学曲线和对820nm光的吸收、分析叶片的气体交换过程以及叶绿体活性氧清除关键酶的活性,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铅(Pb)胁迫对玉米光系统Ⅰ(PSⅠ)、光系统Ⅱ(PSⅡ)的光化学活性和光合作用的影响,并分析了Pb胁迫下两个光系统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铅胁迫显著抑制了玉米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降低了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并通过非气孔因素限制了光合作用、导致过剩激发能的增加;铅胁迫显著抑制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伤害了PSII反应中心、PSII的受体侧和供体侧(放氧复合体)以及PSI光化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胁迫 PSII PSI 放氧复合体(OEC) 820nm光吸收 SOD和APX
下载PDF
光合放氧复合物锰簇光组装 被引量:3
6
作者 韩广业 李淑芹 匡廷云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56-1565,共10页
在光系统Ⅱ水氧化过程中,由锰簇及其附近一个具氧化还原活性的酪氨酸YZ组成的光合放氧复合物通过4个连续的氧化还原反应将水裂解为质子和氧气。在光系统Ⅱ的功能性组装过程中,光合放氧复合物锰簇是通过一个被称作光组装的过程形成的。... 在光系统Ⅱ水氧化过程中,由锰簇及其附近一个具氧化还原活性的酪氨酸YZ组成的光合放氧复合物通过4个连续的氧化还原反应将水裂解为质子和氧气。在光系统Ⅱ的功能性组装过程中,光合放氧复合物锰簇是通过一个被称作光组装的过程形成的。结合当前的研究进展,本文详尽地介绍了光合放氧复合物锰簇光组装的动力学模型、与锰簇形成相关的蛋白及锰簇的外围配体、锰与去锰光系统Ⅱ的结合特性、其他辅助因子对锰簇光组装的影响及锰簇光组装的机理。此外,结合我们的研究结果,对人工合成的锰化合物与去锰光系统Ⅱ放氧复合物的光组装进行了综述和讨论。本文最后介绍了目前光合放氧复合物锰簇结构及功能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光合放氧复合物锰簇结构及功能研究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系统Ⅱ 放氧复合物 锰簇 光组装 光合水氧化机理
原文传递
光合释氧机理的ABEEM/MM/MD和BS-DFT理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郭宇 姚远 +6 位作者 李慧 赫兰兰 朱尊伟 杨忠志 宫利东 刘翠 赵东霞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03-913,共11页
建立了S_2态光合释氧络合物(OEC)的原子-键电负性均衡模型(ABEEMσπ)的电荷参数,并使用ABEEM/MM/MD可极化力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对称性破损的DFT研究了光合作用制造氧气的微观机制.HF/STO-3G(采用此基组的原因请见引用文献)水平下的... 建立了S_2态光合释氧络合物(OEC)的原子-键电负性均衡模型(ABEEMσπ)的电荷参数,并使用ABEEM/MM/MD可极化力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对称性破损的DFT研究了光合作用制造氧气的微观机制.HF/STO-3G(采用此基组的原因请见引用文献)水平下的电荷拟合结果证明了ABEEMσπ模型计算电荷分布的合理性和高效性.MD模拟显示,S_2态Mn_4CaO_5的双向异构化过程伴随Ca上的水分子W3转移至Mn1(Ⅲ)/Mn_4(Ⅲ),它很可能作为底物水之一,与O_5在S4态结合产生O_2.基于此,考察了全自旋态下两种异构体形式中O-O键形成的自由基耦合机理.BS-DFT计算结果表明,开立方结构的释氧活性大大优于闭立方结构,金属锰和氧自由基的自旋耦合方式也是反应性的决定性因素,同时,OEC的结构灵活性对于S态循环和光合水分解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释氧络合物 原子-键电负性均衡模型 分子动力学模拟 对称性破损密度泛函理论 异构化 底物水结合 释氧机理 自旋态
原文传递
霜霉病菌侵染对山葡萄“左山一”和“双丰”叶片光系统Ⅱ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振兴 许培磊 +3 位作者 范书田 秦红艳 李晓艳 刘迎雪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6-19,共4页
以"左山一"和"双丰"的1年生扦插苗为试材,利用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分析技术,研究了山葡萄叶片被霜霉病菌侵染后的光系统活性,以深入研究霜霉病对山葡萄影响的生理机理。结果表明:山葡萄叶片感病后,随着时... 以"左山一"和"双丰"的1年生扦插苗为试材,利用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分析技术,研究了山葡萄叶片被霜霉病菌侵染后的光系统活性,以深入研究霜霉病对山葡萄影响的生理机理。结果表明:山葡萄叶片感病后,随着时间的延长,相对可变荧光在J点和I点的值Vj和Vi逐渐上升,电子传递受体侧受到伤害,不同品种间对霜霉病的抗性也存在差异,"左山一"较"双丰"更抗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霉病 山葡萄 光系统Ⅱ 放氧复合体
原文传递
光合放氧复合物结构及其放氧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韩广业 李淑芹 +2 位作者 唐崇钦 李良璧 匡廷云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84-195,共12页
光合水氧化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化过程之一。光合放氧生物包括光系统Ⅰ (PSⅠ )和光系统Ⅱ(PSⅡ )两种类型反应中心 ,光系统Ⅱ反应中心能以水作为电子给体 ,利用光能氧化水产生质子和氧气。对于水如何被氧化这个难题前人已做了大量的工... 光合水氧化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化过程之一。光合放氧生物包括光系统Ⅰ (PSⅠ )和光系统Ⅱ(PSⅡ )两种类型反应中心 ,光系统Ⅱ反应中心能以水作为电子给体 ,利用光能氧化水产生质子和氧气。对于水如何被氧化这个难题前人已做了大量的工作 ,但到目前为止放氧复合物 (OEC)的结构及水氧化的机理仍不清楚。本文结合当前研究结果 ,就光合放氧复合物的结构及光合放氧机理进行了综述 ,希望能有助于推进这方面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放氧复合物 结构 放氧机理 光合水氧化 光合作用 光系统Ⅱ 氢键 锰簇
下载PDF
光照或黑暗条件下野火病菌侵染对烟草光合机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程丹丹 孙剑萍 +4 位作者 柴源 朱义勇 赵敏 孙广玉 孙兴滨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655-2662,共8页
烟草野火病菌(Pst)是一种兼性营养型的细菌致病菌,它可以引起烟草发生褐色病斑,名为野火病.近年来Pst受到很多关注,然而大多数对Pst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寄主和非寄主植物对Pst侵染的防御机制和产自于野火病菌的野火毒素上,Pst侵染对烟草叶... 烟草野火病菌(Pst)是一种兼性营养型的细菌致病菌,它可以引起烟草发生褐色病斑,名为野火病.近年来Pst受到很多关注,然而大多数对Pst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寄主和非寄主植物对Pst侵染的防御机制和产自于野火病菌的野火毒素上,Pst侵染对烟草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尚未见报道.研究Pst侵染后对光系统Ⅱ(PSⅡ)的影响不仅可以帮助阐明烟草-Pst相互作用的机制,还可以从生理角度加深对细菌致病菌病害的了解.本研究采用叶绿素荧光快速诱导动力学曲线分析、类囊体膜蛋白Western分析、活性氧(ROS)和叶绿素含量测定等方法,探讨光照(200μmol·m-2·s-1)或黑暗条件下Pst侵染对烟草光系统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处理相比,Pst侵染3 d后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叶片侵染区域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下降,出现萎黄病变,注射区域呈现出明显的野火病特征.光照和黑暗条件下,侵染3 d后烟草叶片过氧化氢含量明显升高,光照条件下要比黑暗条件下升高比例更大.Pst侵染3 d后,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烟草叶片注射区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中K点和J点的相对可变荧光WK和VJ逐渐增大,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单位面积有活性反应中心的数目(RC/CSm)均显著下降.此外,相对于光照条件,Pst侵染后在黑暗条件下WK和VJ的升高程度更大,说明对K点和J点的抑制程度更严重.Pst侵染3 d后,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放氧复合体(OEC)的核心组分Psa O、光系统Ⅱ反应中心核心蛋白D1蛋白均发生明显的降解,且在黑暗条件下降解更为严重.表明Pst侵染后,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均会使光合电子传递链QA到QB的电子传递受到限制,放氧复合体受到伤害,烟草叶片光系统Ⅱ供体侧、受体侧、反应中心的数目和活性均受到伤害,光系统Ⅱ发生光抑制或类似光抑制的伤害,且在黑暗条件下对光系统Ⅱ的伤害程度比光照条件下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野火病菌 光系统Ⅱ 放氧复合体 活性氧 D1蛋白
原文传递
A B3LYP study on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X)<sub>m</sub>Mn(<i>μ</i>-oxo)<sub>2</sub>Mn(Y)<sub>n</sub>]<sup><i>q</i>+</sup>(X, Y = H<sub>2</sub>O, OH and O) as a Mn cluster model of OEC
11
作者 Masashi Katsuda Masaki Mitani Yasunori Yoshioka 《Journal of Biophysical Chemistry》 2012年第2期111-126,共16页
Electronic and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X)mMn(μ-oxo)2Mn(Y)n]q+ (X, Y = H2O, OH and O), which are Mn cluster models at catalytic sites of OEC, were studied by broken-symmetry unrestricted B3LYP method. Two paths from... Electronic and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X)mMn(μ-oxo)2Mn(Y)n]q+ (X, Y = H2O, OH and O), which are Mn cluster models at catalytic sites of OEC, were studied by broken-symmetry unrestricted B3LYP method. Two paths from the S0 to S3 states of Kok cycle were investigated. One is a path starting from [Mn(II) (μ-oxo)2Mn(III)] at the S0 state, and another is from [Mn(III) (μ-oxo)2Mn(III)] at the S0. Results found in this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1) In [Mn(II), Mn(III)], it is not possible that H2O molecules coordinate to the Mn atoms with retaining the octahedral configuration. 2) The OHˉ anion selectively coordinates to Mn(IV) rather than Mn(III). 3) When the oxo atom directly bind to the Mn atom, the Mn atom must be a Mn(IV). From these results, the catalytic mechanism for four-electron oxidation of two H2O molecules in OEC is proposed. 1) The Mn4(II, III, IV, IV) at S0 is ruled out. 2) For Mn4(III, III, IV, IV) at S1, the Mn atom coordinated by OHˉ anion is a Mn(IV) not Mn(III). 3) Only Mn(III) ion which is coordinated by a H2O molecule at S0 plays crucial roles for the oxi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ygen evolving complex Manganese Binuclear Oxidation Mechanism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