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氧流量驱动氧气雾化吸入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4
1
作者 麻玉秀 刘志英 《护理学报》 2008年第10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氧流量时氧气雾化吸入的效果。方法60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3组均行氧气雾化吸入1周,3次/d。各组的雾化器氧气驱动流量分别为5、8、10 L/min,比较3组雾化后初次咳痰量以及雾化时的血氧饱和度、心率...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氧流量时氧气雾化吸入的效果。方法60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3组均行氧气雾化吸入1周,3次/d。各组的雾化器氧气驱动流量分别为5、8、10 L/min,比较3组雾化后初次咳痰量以及雾化时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和主观感觉。结果经比较,3组患者前述的4个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不同氧流量对雾化吸入效果无明显差异,从节约成本及患者雾化时的舒适感来讲,使用5 L/min的氧流量就能达到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肺部感染 氧气雾化吸入 氧流量
下载PDF
云南滇池和抚仙湖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及氧气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41
2
作者 王建军 沈吉 +3 位作者 张路 范成新 李文朝 潘继征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0-648,共9页
采用间隙水连续采集法考察滇池和抚仙湖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并比较在氧气缺乏及氧气充足条件下界面的氮磷行为.结果表明,滇池草海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显著高于滇池湖心及抚仙湖.对云南滇池及抚仙湖沉积物进行好氧和厌氧处理对... 采用间隙水连续采集法考察滇池和抚仙湖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并比较在氧气缺乏及氧气充足条件下界面的氮磷行为.结果表明,滇池草海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显著高于滇池湖心及抚仙湖.对云南滇池及抚仙湖沉积物进行好氧和厌氧处理对照比较,结果显示,好氧组上覆水pH显著大于厌氧组,而间隙水pH在两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这可能与厌氧呼吸途径过程中产生酸性物质有关;而在两种处理条件下,间隙水均处于厌氧状态.较好氧条件而言,厌氧条件下间隙水磷和铵氮浓度的增加,与有机质矿化增强有关;而间隙水磷还可能受FeOOH-P模型控制.由分子扩散模型计算获得的界面磷或者铵氮扩散通量均高于表观通量,而且好氧条件下的扩散通量与表观通量之间的差异较厌氧条件下的大;这表明两种营养盐均存在释放潜力,但这种潜力的发挥受氧气的影响.较好氧条件而言,厌氧条件下使用分子扩散模型得到的界面营养盐扩散通量更接近于表观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水界面 氧气 氮磷通量 滇池 抚仙湖
下载PDF
2010年夏季珠江口海域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和海气交换通量 被引量:17
3
作者 叶丰 黄小平 刘庆霞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6-351,共6页
根据2010年8月的调查资料,分析了珠江口海域溶解氧的分布特征,探讨了其与水体稳定性、营养盐、叶绿素a及CO2分压的关系。结果表明,溶解氧浓度由珠江口内向口外近海逐渐递增,在垂向上则随着水深由浅至深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溶解... 根据2010年8月的调查资料,分析了珠江口海域溶解氧的分布特征,探讨了其与水体稳定性、营养盐、叶绿素a及CO2分压的关系。结果表明,溶解氧浓度由珠江口内向口外近海逐渐递增,在垂向上则随着水深由浅至深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溶解氧在表底层的浓度差与温度差、盐度差和叶绿素a含量差都达到显著相关的水平,低氧区的形成与水体层化和有机质的降解耗氧密切相关,其中珠江冲淡水为浮游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丰富的N、P营养盐,而浮游生物的消亡和有机质的分解加剧了氧的亏损。溶解氧海气通量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其中河口上游表现为氧汇,而下游海域为氧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溶解氧 低氧区 O2海气通量
原文传递
生物膜厚度对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硝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荣昌 肖帆 赵建夫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1-158,共8页
在设定的膜内压力下(2 k Pa)启动并运行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对生物膜生长过程中的硝化性能及生物膜组成变化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生物膜厚度增长到(293.3±5.8)μm的过程中,生物膜内的总氧通量先增加后减少,最高可达21... 在设定的膜内压力下(2 k Pa)启动并运行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对生物膜生长过程中的硝化性能及生物膜组成变化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生物膜厚度增长到(293.3±5.8)μm的过程中,生物膜内的总氧通量先增加后减少,最高可达21.3 g O2?m?2?d?1,证实了生物膜的存在可增强MABR的氧传质能力。在生物膜厚度增长的过程中,氨氮表面去除负荷也是先增加后减少,最高可达4.91 g N?m?2?d?1,表明在MABR硝化过程中存在最佳的生物膜厚度,根据所研究最佳生物膜厚度为(119.0±3.0)μm,此时MABR具有最高的氧通量和氨氮表面去除负荷,硝化性能最好。生物膜内胞外聚合物(EPS)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生物膜厚度的增加,生物膜内层紧密型EPS的含量增加,导致氧传质阻力增加,这是生物膜内氧通量及氨氮去除负荷随生物膜厚度先增加后下降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 生物膜厚度 硝化性能 氧通量 胞外聚合物
下载PDF
磁控溅射制备增透ITO薄膜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世涛 乔学亮 +2 位作者 陈建国 王洪水 贾芳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0-24,共5页
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低温下制备了光电性能优良的ITO(In2O3:SnO2=1:1)薄膜。质量流量计调节氩气压强PAr为0.2~3.0Pa,氧流量fO2为0~10sccm,并详细探讨了溅射时PAr和fO2变化对ITO薄膜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O2的改变引起薄膜中氧空... 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低温下制备了光电性能优良的ITO(In2O3:SnO2=1:1)薄膜。质量流量计调节氩气压强PAr为0.2~3.0Pa,氧流量fO2为0~10sccm,并详细探讨了溅射时PAr和fO2变化对ITO薄膜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O2的改变引起薄膜中氧空位浓度变化而影响ITO薄膜折射率n;fO2对ITO靶材表面的溅射阀值和对Ar+散射而改变溅射速率。衬底表面粗糙度对ITO薄膜的折射率测量准确性有较大影响。PAr为0.8Pa,fO2为2.4sccm,薄膜厚度为241.5nm时,nmin=1.97,最大透过率为89.4%(包括玻璃基体),方阻为75.9?/□,电阻率为8.8×10-4?·cm。AFM分析表明薄膜表面针刺很少,表面平整(RMS=3.04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氧流量 ITO薄膜 室温 增透
下载PDF
南海溶解氧通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林洪瑛 韩舞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1-66,共6页
根据南海1984-1994年的观测资料,采用箱式模型,计算溶解氧在南海三箱子的各通量值,并建立起南海溶解氧的通量模型。结果表明,南海溶解氧的总输入通量为280.4×104mol/s,其中通过外洋输入的氧量占总输入氧量的49.2%;生物... 根据南海1984-1994年的观测资料,采用箱式模型,计算溶解氧在南海三箱子的各通量值,并建立起南海溶解氧的通量模型。结果表明,南海溶解氧的总输入通量为280.4×104mol/s,其中通过外洋输入的氧量占总输入氧量的49.2%;生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量占总输入氧量的30.3%;降雨输入的氧量占总输入氧量的3.0%;河流输入的氧量占总输入氧量的0.4%;通过海气界面向海洋输入的氧量占南海总输入氧量的1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溶解氧 通量 消耗率
下载PDF
水动力条件对沉积物-水界面氧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郑阳华 邹浩东 +4 位作者 何强 李宏 张青 陈德敏 艾海男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52-1559,共8页
氧环境决定了水体沉积物中各种生命所需元素的最终归趋,沉积物-水界面是水相与沉积物相氧传递的重要场所,而水动力条件是影响沉积物-水界面氧传递的重要因素.选择三峡库区一级支流御临河为研究对象,根据长年监测数据建立实验室模型,采... 氧环境决定了水体沉积物中各种生命所需元素的最终归趋,沉积物-水界面是水相与沉积物相氧传递的重要场所,而水动力条件是影响沉积物-水界面氧传递的重要因素.选择三峡库区一级支流御临河为研究对象,根据长年监测数据建立实验室模型,采用声学多普勒流速测试仪及微电极测试系统构建了非侵入式涡度相关测试系统,探究了不同水动力条件对沉积物-水界面氧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体静止状态下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氧浓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少,非静止状态下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沉积物-水界面氧通量随水体流速的增加而增加.根据氧通量求解对应流速下垂直涡动扩散系数并进行线性拟合,当水体流速为0.01~0.14 m/s时,垂直涡动扩散系数与水体流速的相关性最好,此时沉积物-水界面氧通量的传递以涡动扩散为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水界面 涡度相关测试系统 水动力条件 氧通量 垂直涡动扩散系数 水体流速 御临河
下载PDF
空间站原子氧环境仿真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翟睿琼 姜海富 +3 位作者 田东波 姜利祥 杨东升 安晶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14年第3期35-39,共5页
目的预估空间站在轨期间遭受的原子氧撞击通量。方法通过对空间站构型进行建模,轨道、姿态参数设定,应用Kepler计算方法对空间站在轨20年的原子氧积分通量进行初步的仿真计算和分析。结果得到了航天器各个微元表面的原子氧积分通量数据... 目的预估空间站在轨期间遭受的原子氧撞击通量。方法通过对空间站构型进行建模,轨道、姿态参数设定,应用Kepler计算方法对空间站在轨20年的原子氧积分通量进行初步的仿真计算和分析。结果得到了航天器各个微元表面的原子氧积分通量数据。结论通过数据分析可知,迎风方向上经受的最大原子氧通量达到5.79×1022atoms/cm2,综合空间站各个不同位置表面的积分通量数据,可为航天器结构设计与材料选择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原子氧 环境分析 通量密度 积分通量
下载PDF
Is seawater geochemical composition recorded in marine carbonate? Evidence from iron and manganese contents in Late Devonian carbonate rocks 被引量:7
9
作者 Zhe Wang Wen Guo +4 位作者 Ting Nie Haoran Ma Tianzheng Huang Yuanlin Sun Bing Shen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73-189,共17页
Iron and manganese are the important redoxsensitive elements in the ocean. Previous studies have established a series of paleo-depositional redox proxies based on the form and content of iron in sedimentary rocks(e.g.... Iron and manganese are the important redoxsensitive elements in the ocean. Previous studies have established a series of paleo-depositional redox proxies based on the form and content of iron in sedimentary rocks(e.g., degree of pyritization, FeHR/FeT, Fe/Al). These proxies were developed and applied on siliciclastic-rich marine sediments. Although marine carbonate rocks are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preserve the geochemical signals of ancient seawater, neither Fe nor Mn content in marine carbonate rocks(Fecarb, Mncarb) has been independently used as a proxy to quantify environmental cues in paleo-oceans. Both Fe and Mn are insoluble in oxic conditions(Fe_2O_3, Fe(OH)_3,MnO_2), while their reduced forms(Fe^(2+) and Mn^(2+)) are soluble. Therefore, oxic seawater should have low concentrations of dissolved Fe^(2+)and Mn^(2+), and accordingly carbonate rocks precipitated from oxic seawater should have low Fecarband Mncarb, and vice versa. To evaluate whether Fecarband Mncarbcan be used to quantify oxygen fugacity in seawater, we measured Fecarband Mncarbof Upper Devonian marine carbonate rocks collected from nine sections in South China. Fecarbof intraplatform basin samples was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helf samples, while shelf and basin samples had comparable Mncarb. The modeling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dramatic difference in Fecarbcannot be explained by variation in oxygen fugacity between the shelf and basin seawater. Instead, both Fecarband Mncarb appear to be more sensitive to benthic flux from sediment porewater that is enriched in Fe^(2+)and Mn^(2+). Porewater Fe^(2+)and Mn^(2+)derive from bacterial iron and manganese reduction; flux was controlled by sedimentation rate and the depth of the Fe(Mn) reduction zone in sediments, the latter of which is determined by oxygen fugacity at the water–sediment interface. Thus, high Fecarbof the basin samples might be attributed to low sedimentation rate and/or low oxygen fugacity at the seafloor. However, invariant Mncarbof the shelf and basin samples might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ATE ROCKS Fe CONTENT Mn CONTENT oxygen FUGACITY BENTHIC flux
下载PDF
采用热天平研究煤粉燃烧特性时氧通量的计算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群益 赵广播 +2 位作者 阮根健 秦裕琨 吕微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38-441,共4页
采用以热天平研究煤粉燃烧特性时通过坩埚出口截面氧通量的计算方法,对织金煤焦燃烧特性曲线的分析计算,得试样燃烧所需氧气以扩散传质方式经坩埚出口截面传递到试样层表面,并对该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试样层表面氧分压及氧通量可采... 采用以热天平研究煤粉燃烧特性时通过坩埚出口截面氧通量的计算方法,对织金煤焦燃烧特性曲线的分析计算,得试样燃烧所需氧气以扩散传质方式经坩埚出口截面传递到试样层表面,并对该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试样层表面氧分压及氧通量可采用Fick扩散定律进行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热天平煤粉 燃烧 氧通量
下载PDF
海洋沉积物溶解氧消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旻 罗敏 +1 位作者 潘彬彬 陈多福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6-255,共20页
海底沉积物—水界面的耗氧通量是海底沉积物有机质矿化速率的重要表征参数,因此,开展沉积物耗氧特征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整个海洋的碳循环过程。目前,海洋沉积物耗氧测量的主流方法包括溶解氧浓度微剖面法、底栖培养箱法以及涡度协方差技... 海底沉积物—水界面的耗氧通量是海底沉积物有机质矿化速率的重要表征参数,因此,开展沉积物耗氧特征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整个海洋的碳循环过程。目前,海洋沉积物耗氧测量的主流方法包括溶解氧浓度微剖面法、底栖培养箱法以及涡度协方差技术。其中,新兴的涡度协方差技术是一种非侵入式且能反映较大范围内溶解氧通量的测试方法,具有很强的应用前景。从全球来看,大部分海域的海底耗氧通量主要受水深和初级生产力的控制,海底扩散耗氧通量和总耗氧通量均随着水深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且海底扩散耗氧通量与总耗氧通量的比值随水深增大逐渐趋近于1,这主要是由底栖生物量及其对海底耗氧的贡献随水深增大而显著降低引起的。尽管海底耗氧观测已开展了逾半个世纪,但海底原位数据仍然十分匮乏,尤其是在深海和一些极端海洋环境,且目前大量实测数据依然以短时间内的单点监测为主。在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影响日益增长的大背景下,开展高精度、长时序的海底原位耗氧观测将是今后重要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氧 氧通量 碳循环 早期成岩作用 生物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惰性熔融–红外吸收/热导法测定高铍铍铝合金中氧氮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晖 孙洪涛 +2 位作者 刘军 张健康 陈红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19年第6期11-15,共5页
建立红外吸收/热导法同时测定高铍铍铝合金中氧氮的含量。称取0.03~0.04 g试样,以带盖镍囊(Φ7 mm×6 mm)包裹,使用0.1 g纯铜助熔剂及0.05 g纯锡助熔剂为混合浴料,在4500 W的分析功率下,高纯氦气氛中熔融释放气体,通过红外吸收池测... 建立红外吸收/热导法同时测定高铍铍铝合金中氧氮的含量。称取0.03~0.04 g试样,以带盖镍囊(Φ7 mm×6 mm)包裹,使用0.1 g纯铜助熔剂及0.05 g纯锡助熔剂为混合浴料,在4500 W的分析功率下,高纯氦气氛中熔融释放气体,通过红外吸收池测定氧含量,热导池测定氮含量。对氧质量分数为0.217%~0.546%及氮质量分数为0.0058%~0.0120%的试样进行测定,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07%~3.00%(n=8)与4.55%~4.94%(n=8),氧的加标回收率为97.1%~103.8%,氮的加标回收率为95.9%~104.4%。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测定结果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铍铍铝合金 红外吸收/热导法 助熔剂
下载PDF
射频磁控溅射室温下制备ITO薄膜的光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世涛 乔学亮 陈建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103,共3页
靶材为铟锡氧化物(In_2O_3:SnO_2=1:1),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低温下制备了光电性能优良的 ITO 薄膜。质量流量计调节 Ar 气压强为0.2~3.0Pa,氧流量为0~10sccm,并详细探讨了溅射时氩气压强和氧流量变化对ITO 薄膜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 靶材为铟锡氧化物(In_2O_3:SnO_2=1:1),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低温下制备了光电性能优良的 ITO 薄膜。质量流量计调节 Ar 气压强为0.2~3.0Pa,氧流量为0~10sccm,并详细探讨了溅射时氩气压强和氧流量变化对ITO 薄膜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溅射 Ar 气压强为0.8Pa,氧流量为2.4sccm 时,薄膜的折射率最低 n=1.97,较接近增透膜的光学匹配。薄膜厚度为241.5nm 时,薄膜的最大透过率为89.4%(包括玻璃基体),方阻为75.9Ω/□,电导率为8.8×10^(-4)Ω·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磁控溅射法 ITO薄膜 光学性能 薄膜厚度 折射率 增透膜 压强 铟锡氧化物 方阻 光电性能
下载PDF
氧气流量对磁控溅射AZO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丁宇 蒋百灵 +4 位作者 田亚萍 马二云 张晓静 曹智睿 赵志明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6-310,共5页
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在载玻片基体上制备AZO薄膜,研究氧气流量对所制备AZO薄膜光电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氧气流量显著影响AZO薄膜的光电性能和结晶状况,当氧气流量高于0.08×10-6 m3/s时所制备的薄膜可见光透过率... 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在载玻片基体上制备AZO薄膜,研究氧气流量对所制备AZO薄膜光电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氧气流量显著影响AZO薄膜的光电性能和结晶状况,当氧气流量高于0.08×10-6 m3/s时所制备的薄膜可见光透过率高但薄膜不导电;当氧气流量低于0.04×10-6 m3/s时沉积的薄膜呈现出金属性特征,薄膜导电不透明;只有在一个较窄的氧气流量范围内才能制备出光电性能均优的AZO薄膜。当氧气流量为0.06×10-6 m3/s时沉积的AZO薄膜具有较低的电阻率,为2.39×10-3Ω.cm,且薄膜在可见光区薄膜的平均透过率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O薄膜 直流反应磁控溅射 氧气流量 光电性能
下载PDF
“直投法”应用于金属粉末样品中氧氮氢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侯桂臣 张琳 +3 位作者 李一懿 谢君 朱瑛才 朱跃进 《冶金分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3,共7页
详细讨论了应用“直投法”分析金属粉末样品中氧、氮、氢的方法。“直投法”不同于传统“包裹法”,差异在于投样方式不同。样品直投避免了包裹材料空白的影响,可以应用于高温合金粉、钢铁粉、镍粉、铜粉等样品中氧、氮、氢联测。实验从... 详细讨论了应用“直投法”分析金属粉末样品中氧、氮、氢的方法。“直投法”不同于传统“包裹法”,差异在于投样方式不同。样品直投避免了包裹材料空白的影响,可以应用于高温合金粉、钢铁粉、镍粉、铜粉等样品中氧、氮、氢联测。实验从考察“直投法”和镍箔/锡箔、镍囊/锡囊之间空白值的差异开始,数据显示“直投法”空白最低,镍囊空白位居第二低。用JK47铁粉标样和502-903柱状钢标样标定直投法,列举大量高温合金粉末样品的应用实例,“直投法”的优势尽显其中。选择6种不同材质8个有代表性的样品,完成“直投法”与镍囊/锡囊“包裹法”对比试验,两者结果基本一致。但是,“直投法”不适用于钛粉、锆粉、铌粉、铬粉等“助熔剂依赖型”样品中氧、氮分析,以钛粉和钛块状样品作为考察对象:当样品无助熔剂包裹而直接投样时,可见氧、氮元素分析被严重干扰,产生数量级的差异。“直投法”对氢的分析例外,“助熔剂依赖型”样品同样适用,未见受到投样方法的影响,仅观察到当用锡包裹金属粉末样品时,氢测定值略微偏高的微小差异。“直投法”禁止用于镁粉和铝粉等活性金属中氧、氮、氢分析,无论粉末还是块状样品,“直投法”可能造成仪器被活性金属污染甚至瘫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投法 包裹法 投样 金属粉末 助熔剂
下载PDF
休克复苏:血流至上,氧流至优 被引量:4
16
作者 杜微 王小亭 刘大为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6期915-920,共6页
人类对重症认知的重要里程碑是从对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精细化理解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血流动力学治疗理念更加完善,休克的治疗既有依托于指南的群体化治疗,又有具体到床旁每一位患者的个体化策略。血流的龙头效应早已深入人心,而血流... 人类对重症认知的重要里程碑是从对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精细化理解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血流动力学治疗理念更加完善,休克的治疗既有依托于指南的群体化治疗,又有具体到床旁每一位患者的个体化策略。血流的龙头效应早已深入人心,而血流中的氧流更是休克血流动力学复苏的目的性指标。本文对血流及血流中的氧流进行进一步追踪探讨,并将血流与氧流的影响因素、监测与复苏导向治疗进行拆分,提出基于血流-氧流的休克新分型,以期在器官化血流动力学治疗理念之下开启更精准的血流动力学治疗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血流动力学 血流 氧流 复苏
下载PDF
地面模拟设备中原子氧通量测量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小虎 沈志刚 +1 位作者 邢玉山 麻树林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78-486,共9页
原子氧是低地球轨道中对航天器影响最为严重的环境因素之一。原子氧通量的测量,是原子氧效应研究工作的基础,是量化航天器材料和部件的原子氧暴露程度、评估其空间原子氧使用寿命的重要参数。介绍了地面模拟设备中常用的几种原子氧通量... 原子氧是低地球轨道中对航天器影响最为严重的环境因素之一。原子氧通量的测量,是原子氧效应研究工作的基础,是量化航天器材料和部件的原子氧暴露程度、评估其空间原子氧使用寿命的重要参数。介绍了地面模拟设备中常用的几种原子氧通量测量方法的测量原理,包括Kapton质量损失法、NO2滴定法、银表面催化法、光谱法、质谱分析法、银膜和半导体膜电阻法等等,对各种测量方法的特点进行了概括。另外,选择了Kapton质量损失法、银表面催化法和光谱法测量了原子氧效应模拟设备中的原子氧通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这几种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氧 通量 测量方法 地面模拟设备
下载PDF
低地球轨道空间环境下航天器表面原子氧通量密度和积分通量分布的数值模拟(英文)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阳 姜利祥 李涛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08年第4期319-322,共4页
基于蒙特卡罗方法和区域分解法,建立低地球轨道空间环境航天器表面原子氧通量密度和积分通量的数学模型。模型考虑了航天器表面几何构型、原子氧数密度和分析热运动、地球自转对航天器速度的影响以及轨道运行参数。通量密度分布的求解... 基于蒙特卡罗方法和区域分解法,建立低地球轨道空间环境航天器表面原子氧通量密度和积分通量的数学模型。模型考虑了航天器表面几何构型、原子氧数密度和分析热运动、地球自转对航天器速度的影响以及轨道运行参数。通量密度分布的求解是通过其微分方程的对于独立变量分子运动速度和与表面速度矢量合成的积分得到,积分通量是通过沿轨道时间积分来实现。与此同时,得到了沿入射攻角变化原子氧分布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结果表明:通量分布伴随入射攻角增大而急剧下降,在迎风面达到最大值,背风面最小值。入射攻角是影响分布计算结果的重要因素。计算误差与NASA-LDEF飞行试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氧 通量密度 积分通量 航天器表面 低地球轨道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混合导电体Y_(1-x)La_xBa_2Cu_3O_(7-δ)透氧膜的透氧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宋红章 杨德林 +2 位作者 胡婕 郝好山 胡行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9-203,共5页
用稳态法研究了具有类钙钛矿结构的Y1-xLaxBa2Cu3O7-δ(x=0.1、0.3、0.5、 0.8和1.0)致密透氧膜在750—1000℃之间的透氧量.实验发现,透氧速率随着La替代Y的比例x的增加而增加;在大约875℃,氧空位的有序-无序转变导致透氧率有一... 用稳态法研究了具有类钙钛矿结构的Y1-xLaxBa2Cu3O7-δ(x=0.1、0.3、0.5、 0.8和1.0)致密透氧膜在750—1000℃之间的透氧量.实验发现,透氧速率随着La替代Y的比例x的增加而增加;在大约875℃,氧空位的有序-无序转变导致透氧率有一个突然增加.透氧膜的两侧分别为He气氛和空气,当La完全替代Y时,厚1.0mm的LaBa2Cu3O7-δ膜的透氧量达到1.22μmol/s·cm2(1.64 mL/min·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钙钛矿 透氧膜 Y1-xLaxBa2Cu3O7-δ 透氧率
下载PDF
Engineering cannabidiol synergistic carbon monoxide nanocomplexes to enhance cancer therapy via excessive autophagy
20
作者 Chang Xiao Yue Sun +6 位作者 Jialong Fan William Nguyen Simin Chen Ying Long Wei Chen Aiguo Zhu Bin Liu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4591-4606,共16页
Although carbon monoxide(CO)-based treatments have demonstrated the high cancer efficacy by promoting mitochondrial damage and core-region penetrating ability,the efficiency was often compromised by protective autopha... Although carbon monoxide(CO)-based treatments have demonstrated the high cancer efficacy by promoting mitochondrial damage and core-region penetrating ability,the efficiency was often compromised by protective autophagy(mitophagy).Herein,cannabidiol(CBD)is integrated into biomimetic carbon monoxide nanocomplexes(HMPOC@M)to address this issue by inducing excessive autophagy.The biomimetic membrane not only prevents premature drugs leakage,but also prolongs blood circulation for tumor enrichment.After entering the acidic tumor microenvironment,carbon monoxide(CO)donors are stimulated by hydrogen oxide(H_(2)O_(2))to disintegrate into CO and Mn^(2+).The comprehensive effect of CO/Mn^(2+)and CBD can induce ROS-mediated cell apoptosis.In addition,HMPOC@Mmediated excessive autophagy can promote cancer cell death by increasing autophagic flux via classⅢPI3K/BECN1 complex activation and blocking autolysosome degradation via LAMP1 downregulation.Furthermore,in vivo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HMPOC@M+laser strongly inhibited tumor growth and attenuated liver and lung metastases by downregulating VEGF and MMP9 proteins.This strategy may highlight the pro-death role of excessive autophagy in TNBC treatment,providing a novel yet versatile avenue to enhance the efficacy of CO treatments.Importantly,this work also indicated the applicability of CBD for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therapy through excessive autopha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monoxide therapy CANNABIDIOL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Excessive autophagy Autophagic flux Autolysosome degradation METASTASES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