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S-responsive drug delivery system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被引量:17
1
作者 Wenhui Tao Zhonggui He 《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8年第2期101-112,共12页
In the field of biomedicine, stimuli-responsive drug delivery systems(DDS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due to their site-specific release ability in response to a certain physiological stimulus, which may result... In the field of biomedicine, stimuli-responsive drug delivery systems(DDS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due to their site-specific release ability in response to a certain physiological stimulus, which may result in both enhanced treatment outcome and reduced side effect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are the unavoidable consequence of cell oxidative metabolism. ROS play a crucial part in regulating bi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processes,whereas excessive intracellular ROS usually lead to the oxidation stress which has implications in several typical diseases such as cancer, inflammation and atherosclerosis. Therefore,ROS-responsive DDSs have elicited widespread popularity for their promising applications in a series of biomedical research because the payload is only released in targeted cells or tissues that overproduce ROS.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of ROS-responsive DDSs, the main release mechanisms of therapeutic agents can be ascribed to ROS-induced carrier solubility change, ROS-induced carrier cleavage or ROS-induced prodrug linker cleavage. This review summarized the latest development and novel design of ROS-responsive DDSs and discussed their design concepts and the applications in the biomedical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ug delivery system STIMULI-RESPONSIV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induced SOLUBILITY change ROS-induced CLEAVAGE Applications
下载PDF
活性氧自由基响应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卢光照 侯成 +2 位作者 钟延强 鲁莹 邹豪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6-213,共8页
许多疾病的病理微环境的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较高,如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纳米载体的研究深入,利用疾病微环境中高水平的ROS,研究者探索出许多ROS响应给药系统。ROS响应给药系统在到达病变部位后,对病变组... 许多疾病的病理微环境的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较高,如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纳米载体的研究深入,利用疾病微环境中高水平的ROS,研究者探索出许多ROS响应给药系统。ROS响应给药系统在到达病变部位后,对病变组织高水平ROS产生响应,触发药物释放。本文综述了含硫多聚物、含硒多聚物、含碲多聚物、草酸酯多聚物、苯硼酸酯多聚物和不饱和脂质等构成的ROS响应给药系统。该系统还可包载光敏剂,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后,产生单线态氧(~1O_2),提高组织内~1O_2浓度,~1O_2使ROS响应给药系统氧化裂解,从而促进药物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自由基 给药系统 光敏剂 单线态氧
原文传递
血红蛋白氧载体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李菂 韩樾夏 杨芳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38-344,共7页
人体多种疾病的发生常伴随着缺氧情况和乏氧微环境的出现,因此,研发性能良好的氧载体,在疾病病灶特异性递送高浓度的氧气,有望成为相关疾病治疗的新方法之一。血红蛋白来源于生物体本身,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依靠分子中心血红素中... 人体多种疾病的发生常伴随着缺氧情况和乏氧微环境的出现,因此,研发性能良好的氧载体,在疾病病灶特异性递送高浓度的氧气,有望成为相关疾病治疗的新方法之一。血红蛋白来源于生物体本身,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依靠分子中心血红素中的铁原子承担机体氧气运输的功能。因其独特的携氧特性以及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与安全性,成为人工携载氧的优良仿生生物载体。然而,由于游离血红蛋白具有运载缺陷与肾毒性,研究者们通过偶联、交联、吸附等化学修饰或脂质体、聚合物等微囊包封等多种手段,在实现高氧负载的条件下,增长其循环时间。构建的这些新型氧载体结构被用于贫血、脑损伤、恶性肿瘤、缺血性休克、骨骼肌疲劳及器官肢体灌注的治疗。综述了近年来血红蛋白氧载体材料加工制备中的相关化学修饰与微囊封装手段与方法,及其面向多类疾病的治疗应用与结合其它疗法的联合治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 氧载体 氧气传输系统 乏氧 修饰 包载
下载PDF
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活性氧清除递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甘春雨 丁媛媛 +2 位作者 迟同霞 顾艳丽 李瑞娟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8期995-1004,1017,共11页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胃肠道疾病,其病因极其复杂,与过度免疫反应有关,通过组织损伤和慢性炎症导致活性氧的病理释放。靶向累积的活性氧是抑制炎症性肠病的一种可行策略,相应的,活性氧的过表达也可触发新型给药系统的药物释放,...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胃肠道疾病,其病因极其复杂,与过度免疫反应有关,通过组织损伤和慢性炎症导致活性氧的病理释放。靶向累积的活性氧是抑制炎症性肠病的一种可行策略,相应的,活性氧的过表达也可触发新型给药系统的药物释放,缓解炎症性肠病症状。然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抗氧化剂在恶劣的胃肠道环境中不稳定,为了克服这种缺陷,研究者尝试构建抗氧化剂递送系统,以此来提高抗氧化剂的治疗效果。本文作者对酶、金属、多酚、天然色素、含氮氧化物等具有良好活性氧清除能力的抗氧化剂进行介绍,希望为抗氧化剂递送系统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 炎症性肠病 递药系统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鼻外导管双孔给氧效果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欣 周秀花 +4 位作者 乔建红 赵红 乔秀芸 江淑敏 许翠萍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8期19-21,共3页
目的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选择一种较为理想、安全、有效的吸氧方法,提高氧疗效果。方法选取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于气管插管拔管后分别给予单侧鼻导管给氧、鼻外导管双孔给氧、面罩给氧。监测三组患儿干预前... 目的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选择一种较为理想、安全、有效的吸氧方法,提高氧疗效果。方法选取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于气管插管拔管后分别给予单侧鼻导管给氧、鼻外导管双孔给氧、面罩给氧。监测三组患儿干预前(气管插管拔除前)和干预后(拔除气管插管吸氧1h后)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气分析值(pH值、PaO2、SaO2、PaCO2),以及患儿皮肤是否温暖干燥、口唇是否红润、对治疗的依从性。结果三组HR、RR、pH值、PaCO2、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SpO2、PaO2值及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面罩给氧PaO2最高,鼻外导管双孔给氧依从性最高。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气管插管拔除后采用3种给氧方法,均能达到良好的氧疗效果;患儿对鼻外导管双孔给氧的依从性优于单侧鼻导管给氧和面罩给氧。但给氧时间仅为1h,长时间应用的氧疗效果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手术 氧气疗法 单侧鼻导管 双侧孔鼻导管 面罩 吸氧方式
下载PDF
空分装置低压氧外送系统的优化及控制改造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志强 张砷钇 +1 位作者 王利聪 许敏 《辽宁化工》 CAS 2022年第3期354-357,共4页
在大型的化工产业链中,空分装置是产业链的源头,所提供的各种气体产品遍布于后续装置,而产品的外送系统与控制系统稍有故障,便会影响后续装置的运行,甚至出现整条产业链跳车的现象,如何保证产品的正常外送是生产装置运行的重中之重。对... 在大型的化工产业链中,空分装置是产业链的源头,所提供的各种气体产品遍布于后续装置,而产品的外送系统与控制系统稍有故障,便会影响后续装置的运行,甚至出现整条产业链跳车的现象,如何保证产品的正常外送是生产装置运行的重中之重。对空分装置低压氧气外送及控制系统的优化改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分 低压氧 外送 控制系统 优化
下载PDF
活性氧响应型鬼臼毒素聚合物前药胶束的制备及其抗口腔癌活性
7
作者 苗健 孙丽 +2 位作者 高雷 王丽丽 董振科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82-1790,共9页
目的制备基于透明质酸(HA)活性氧(ROS)响应型鬼臼毒素(POD)聚合物前药胶束(HTP-M),并考察其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效果。方法采用两步酯化法合成基于HA的ROS响应型POD聚合物前药HA-TK-POD,采用透析法制备聚合物前药胶束HTP-M,并对其... 目的制备基于透明质酸(HA)活性氧(ROS)响应型鬼臼毒素(POD)聚合物前药胶束(HTP-M),并考察其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效果。方法采用两步酯化法合成基于HA的ROS响应型POD聚合物前药HA-TK-POD,采用透析法制备聚合物前药胶束HTP-M,并对其形态特征、粒径、电位和载药量进行表征,同时考察ROS响应性药物释放。以SCC-9细胞和荷瘤小鼠为模型,考察HTP-M体内外抗肿瘤效果。结果磁共振氢谱(^(1)H-NMR)证实HA-TK-POD聚合物前药成功合成。所得HTP-M胶束呈类球形,粒径(126.1±3.5)nm,分布均一,Zeta电位(-26.8±1.9)mV。HTP-M载药量(12.3±0.8)%,具有良好ROS响应性。HTP-M可特异性靶向CD44高表达的SCC-9细胞,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抗肿瘤效果。结论制备了一种基于HA的ROS响应型POD聚合物前药胶束HTP-M,其具有良好的ROS响应性,并可有效抑制OSCC,为临床OSCC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臼毒素 活性氧响应型 聚合物前药胶束 口腔鳞状细胞癌 药物递送系统
下载PDF
电子脉冲式供氧装备供氧防护性能实验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国辉 肖华军 +1 位作者 王桂友 毕得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32,共7页
运用环境模拟方法,了解和掌握新型供氧装备的防护性能。通过低压舱模拟不同的高空环境,机械肺模拟人体呼吸。其间利用脉冲式供氧装备对机械肺进行供氧。实验过程中,采集面罩内氧分压和氧浓度等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脉... 运用环境模拟方法,了解和掌握新型供氧装备的防护性能。通过低压舱模拟不同的高空环境,机械肺模拟人体呼吸。其间利用脉冲式供氧装备对机械肺进行供氧。实验过程中,采集面罩内氧分压和氧浓度等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脉冲式供氧装备在供氧过程中,受高度和通气量影响较大。在较高高度上,供氧装备适应高度自动调整供氧量的性能,难以满足生理学要求。供氧装备操作繁琐,应在满足人体呼吸需求的基础上,予以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式供氧装备 通气量 测试高度 供氧模式 面罩内氧分压
下载PDF
ROS响应性纳米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郭望葳 韩旻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2017年第5期766-770,共5页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机体氧化应激时产生的主要分子,可造成DNA损伤和基因不稳定,与多种器官损害和肿瘤发生发展等密切相关。近年来,利用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内ROS水平的差异,设计ROS响应性纳米给药系统,使其在肿瘤高RO...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机体氧化应激时产生的主要分子,可造成DNA损伤和基因不稳定,与多种器官损害和肿瘤发生发展等密切相关。近年来,利用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内ROS水平的差异,设计ROS响应性纳米给药系统,使其在肿瘤高ROS环境下释放药物,可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和疗效,本文将对该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 肿瘤 纳米给药系统
原文传递
氧载体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增强光动力疗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武家声 胡韶山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42-50,共9页
缺氧(hypoxia)为大多数实体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之一,可以诱导肿瘤的恶性程度上升以及产生对多种治疗药物的耐药。目前在临床中广泛使用的耗氧型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受到肿瘤局部缺氧的制约,导致PDT不能完全消灭深处缺... 缺氧(hypoxia)为大多数实体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之一,可以诱导肿瘤的恶性程度上升以及产生对多种治疗药物的耐药。目前在临床中广泛使用的耗氧型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受到肿瘤局部缺氧的制约,导致PDT不能完全消灭深处缺氧区域的肿瘤细胞,在治疗后仍存在肿瘤“死灰复燃”的风险。此外,PDT是一个消耗氧气的过程,可进一步加重缺氧程度。因此,开发有效的改善肿瘤缺氧的策略和提高PDT的效率一直是PDT治疗恶性肿瘤的相关研究中所面临的一个难题。纳米微粒(nanoparticle,NP)具有很强的包容能力和载药能力,可以在搭载光敏剂(photosensitizer,PS)的同时携带其他药物,能高效地对肿瘤组织进行药物递送,协助改善缺氧及进行高效的肿瘤PDT治疗。本文论述了肿瘤缺氧与PDT的关系及其机制,并且重点介绍了氧载体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改善肿瘤缺氧以及增强PDT疗效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以期为PDT治疗肿瘤开拓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治疗 恶性肿瘤 氧载体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缺氧调节
原文传递
莱钢制氧机液氧蒸发输送系统改造
11
作者 狄鹏 潘新卿 +1 位作者 沈荣 李刚 《莱钢科技》 2013年第3期16-17,19,共3页
对莱钢天元气体公司七八氧液氧蒸发输送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采取措施对其进行优化升级改造。通过改造降低了液氧输送系统的启动时间,提高了液氧的连续输送能力,提高了液氧输送系统的自动化水平,提高了液氧输送的安全性。
关键词 液氧输送系统 启动时间 自动加压 连续输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