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阶段共有种的树木构型 被引量:18
1
作者 杨晓东 阎恩荣 +5 位作者 张志浩 孙宝伟 黄海侠 Ali ARSHAD 马文济 史青茹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11-619,共9页
树木构型是木本植物为响应光照变化在其空间建造结构上的配置模式和形态体现。研究演替不同阶段共有种构型的变化可以剔除植物谱系的影响,反映植物构型特征与光资源供给性的关系。该研究在浙江宁波天童、南山和北仑3个次生演替序列上选... 树木构型是木本植物为响应光照变化在其空间建造结构上的配置模式和形态体现。研究演替不同阶段共有种构型的变化可以剔除植物谱系的影响,反映植物构型特征与光资源供给性的关系。该研究在浙江宁波天童、南山和北仑3个次生演替序列上选择了5个演替共有种,分4个群落高度层级,对照分析了树高、冠幅深度和面积、枝条伸展方向、基径、叶片盖度和聚集度构型性状随演替的变化,并分析了与冠幅曝光指数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演替进行,冠幅厚度和面积、叶片盖度、叶片聚集度和基径逐步增加,但在个别相邻演替阶段增加不显著;2)随着演替进行,植物的垂直枝比例降低,水平枝比例增加;3)演替过程中植物冠幅曝光指数在各层级内都呈现出减小趋势;4)构型性状和植物冠幅曝光指数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p<0.001)。总之,随着常绿阔叶林演替进行,演替共有种构型的变化反映了物种功能类群由阳性先锋植物向耐阴植物的转化,其中,植物对光资源的适应是导致构型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幅曝光指数 常绿阔叶林 共有种 次生演替 树木构型
原文传递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木本植物的水力结构特征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延涛 许洺山 +5 位作者 张志浩 周刘丽 张晴晴 Ali ARSHAD 宋彦君 阎恩荣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6-126,共11页
水力结构是植物应对环境形成的与水分运输相关的形态策略。探索不同演替阶段和群落不同高度层植物的水力结构特征,有助于理解植物的水分运输和利用策略。该研究以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前中后期群落的上层木(占据林冠层的树种)和下层木... 水力结构是植物应对环境形成的与水分运输相关的形态策略。探索不同演替阶段和群落不同高度层植物的水力结构特征,有助于理解植物的水分运输和利用策略。该研究以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前中后期群落的上层木(占据林冠层的树种)和下层木(灌木层物种)为对象,测定了演替共有种(至少存在于两个演替阶段的物种)和更替种(仅存在于某一演替阶段的物种)的枝边材比导率、叶比导率和胡伯尔值,以及边材疏导面积、末端枝总叶面积和枝条水势,分析植物水力结构在群落上层木和下层木间以及在演替阶段间的差异,及其与枝叶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1)上层木植物边材比导率和叶比导率显著高于下层木植物(p<0.05);(2)上层木和下层木的边材比导率与叶比导率在演替阶段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上层木的胡伯尔值在演替阶段间无显著差异,下层木的胡伯尔值随演替显著下降(p<0.05);(3)上层木共有种仅边材比导率随演替进行显著降低(p<0.05),更替种的3个水力结构参数在演替阶段间无显著差异;下层木共有种水力结构参数在演替阶段间无明显差异,更替种仅胡伯尔值随演替减小(p<0.05);(4)植物边材比导率与枝疏导面积和末端枝所支撑的总叶面积显著正相关(p<0.01),胡伯尔值与枝条水势及末端枝总叶面积显著负相关(p<0.01)。以上结果表明: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各阶段上层木比下层木具有更大的输水能力和效率;随着演替进行,上层木与下层木的共有种和更替种边材比导率的相反变化表明上层木水力结构的变化可能由微生境变化引起,而下层木水力结构特征的变化可能由物种更替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结构 共有种 上层木 更替种 下层木
原文传递
Identification of Three Common Loliginidae Squid Speci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by Analyzing Hard Tissues with Geometric Outline Method 被引量:4
3
作者 JIN Yue LIU Bilin +1 位作者 LI Jianhua CHEN Xinju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5期840-846,共7页
The hard tissues of squid can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species identification. In this study, we used statolith and beak to identify three squid species including Uroteuthis duvaucelii, Loliolus beka, and U. ... The hard tissues of squid can provide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species identification. In this study, we used statolith and beak to identify three squid species including Uroteuthis duvaucelii, Loliolus beka, and U. eduli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Because of the highly overlapping habitat and similar body morphology of the three squid species, we explored four different ways to identify them, by using statolith, upper beak, lower beak and a combination of statolith and beak. An outline geometric morphometric method and stepwise discriminant analysi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most suitable metho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We foun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statolith and beak had the highest cross validation rate that was 75.0%, 87.5% and 88.7% for U. duvaucelii, L. beka and U. edulis, respectively. Using two beaks had similar results and the lowest cross validation rate was 60.0%, 50.0%, and 73.7% for the upper beak, 46.9%, 58.5% and 75.3% for the lower beak of U. duvaucelii, L. beka and U. edulis, respectively. Analyzing with the statolith had moderate cross validation which was 72.2%, 80.0%, and 87.7% for U. duvaucelii, L. beka and U. edulis, respectively. From the results it is suggested when the entire body of a squid is available, a combination of statolith and beak should be use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When only one hard tissue is available, species identification can be subjected to large err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ulis discriminant validation overlapping species habitat moderate stepwise outline length
下载PDF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植物叶片的凋落节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晴晴 周刘丽 +2 位作者 赵延涛 许洺山 阎恩荣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0-299,共10页
叶片凋落节律是植物的主要功能策略之一,探索演替共有种(至少存在于3个阶段)和更替种(各阶段特有种)的叶片凋落节律对于理解森林演替过程中物种的更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4个演替阶段,通过对4个共有种和6个... 叶片凋落节律是植物的主要功能策略之一,探索演替共有种(至少存在于3个阶段)和更替种(各阶段特有种)的叶片凋落节律对于理解森林演替过程中物种的更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4个演替阶段,通过对4个共有种和6个更替种叶片凋落季节动态的调查,探讨了共有种的凋落节律是否在不同演替阶段存在差异,以及共有种和更替种叶片凋落节律的差异。结果显示,演替对共有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荷(Schima superba)和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的叶片凋落节律具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柃木(Eurya japonica)无显著影响。共有种与该演替阶段特有更替种叶片凋落节律的差异在不同演替阶段表现不同。演替第一阶段的马尾松、木荷与石栎(Lithocarpus glabra)、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叶片凋落节律差异显著(P<0.05);演替第二阶段的木荷与山矾(Symplocos caudate)叶片凋落节律有显著差异(P<0.05)。栲树与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叶片凋落节律有显著差异(P<0.05);演替第四阶段的木荷、栲树、柃木与天竺桂(Cinnamomum pedunculatum)、连蕊茶(Camellia cuspidate)叶片凋落节律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无显著差异。综上表明,部分演替共有种叶片凋落节律随森林演替发生改变,而另外部分不发生改变。在同一演替阶段,绝大部分演替共有种和更替种的叶片凋落节律存在差异。演替共有种和更替种叶片凋落节律的变化反映了植物在叶片物候方面对演替过程中微环境变化的多样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季节动态 共有种 森林演替
原文传递
高原鼢鼠与高原鼠兔共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卫国 江小蕾 《草业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43-47,共5页
对高原鼢鼠与高原鼠兔在同一栖息地中的种群数量、领地重叠强度和种间距离的动态变化作了为时3年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栖境下的一定时期内,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随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与此同时,种间领地重叠强度随... 对高原鼢鼠与高原鼠兔在同一栖息地中的种群数量、领地重叠强度和种间距离的动态变化作了为时3年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栖境下的一定时期内,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随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与此同时,种间领地重叠强度随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种间距离则随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增加而缩小。两种鼠在同一生境下的共栖可以认为是高原鼠兔对高原鼢鼠栖息地选择性迁入的结果。高原鼠兔对高原鼢鼠具有强烈的侵扰性,并可导致高原鼢鼠因竞争失利而被迫外迁,最终在原栖息地消失。因此,高原鼠兔与高原鼢鼠的共栖只是一个种间竞争过程的外在表象,这一过程大约持续3年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高原鼠兔 草原 种间距离 共栖关系
下载PDF
新疆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林)植被合理生态水位 被引量:32
6
作者 郝兴明 李卫红 陈亚宁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38-847,共10页
该文依据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位多年监测资料,将地下水位按不同埋深划分为0~2、2~4、4~6、6~8、8~10和〉10m6个梯度,并设置植被调查样方进行连续监测,以分析地下水位变化对植物物种多样性与种群生态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 该文依据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位多年监测资料,将地下水位按不同埋深划分为0~2、2~4、4~6、6~8、8~10和〉10m6个梯度,并设置植被调查样方进行连续监测,以分析地下水位变化对植物物种多样性与种群生态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地下水位2~4m时,物种多样性最高,其次为4~6m,再次为0~2m;当地下水位在6m以下时,物种多样性锐减,Hill多样性指数曲线变化趋势趋于平直化。荒漠河岸(林)植被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随着地下水位的逐步下降而扩展,并在地下水位4~6m处达到最宽;尔后,生态位又显著变窄;地下水位4~6m时,种群间生态位重叠最不显著,物种数较为丰富。因此,该文分析得出结论:塔里木河下游植被恢复的地下水位应确保达到6m以上,大部分地区地下水位应维持在4~6m,而部分河道附近地区地下水位争取达到2~4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多样性 地下水位 塔里木河下游
下载PDF
围栏封育对温性草甸草原植物群落构成及生态位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0
7
作者 聂莹莹 徐丽君 +2 位作者 辛晓平 陈宝瑞 张保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22,共12页
为明确温性草甸草原群落构成和生态位对围栏封育的响应,运用了Levins生态位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以及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围栏内外植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情况和种间竞争情况。结果表明:围栏封育显著促进退化草地植被恢复,植被地上生... 为明确温性草甸草原群落构成和生态位对围栏封育的响应,运用了Levins生态位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以及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围栏内外植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情况和种间竞争情况。结果表明:围栏封育显著促进退化草地植被恢复,植被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分别较对照提高255.06%,51.06%;物种多样性与丰富度分别增加了10.36%,10.34%。围封样地内生态位宽度排名前2位的植物为囊花鸢尾和羊草,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0.921和0.873;自由放牧样地生态位宽度排在前2的植物为蒲公英和寸草苔,生态位宽度值依次为0.912和0.791。围栏封育可以显著提高草地生产力,并且对物种多样性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是应对退化温性草甸草原恢复的有效措施;与自由放牧相比,围栏封育增加了群落植物种整体生态位重叠值和种间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甸草原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值 生物量 物种多样性 围栏封育
下载PDF
水磨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生态位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建军 徐艳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1-108,共8页
本文利用生态位理论,对水磨河6个站点,讨论了14个优势种的群落结构与水体污染之间的关系,在r—k连续统中进行种的生态位排序,通过聚类分析绘出底栖动物群落树状图,将水磨河底栖动物群落分成四个集群类型和一个边缘种,并叙述了其... 本文利用生态位理论,对水磨河6个站点,讨论了14个优势种的群落结构与水体污染之间的关系,在r—k连续统中进行种的生态位排序,通过聚类分析绘出底栖动物群落树状图,将水磨河底栖动物群落分成四个集群类型和一个边缘种,并叙述了其污染生态学特性和生态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种群结构 生态位 水磨河
下载PDF
关帝山次生林区典型森林交错带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高俊峰 张芸香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017-2023,共7页
森林交错带富于高的生物多样性。应用Shannon-W e iner指数、S im pson指数、M arga lef指数、P ie lou指数,研究了关帝山次生林区森林交错带中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物种多样性动态特征,同时对交错带内群落与相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 森林交错带富于高的生物多样性。应用Shannon-W e iner指数、S im pson指数、M arga lef指数、P ie lou指数,研究了关帝山次生林区森林交错带中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群落物种多样性动态特征,同时对交错带内群落与相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处于森林演替不同阶段的交错带,在由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到针叶林的演替过程中,Shannon-W e iner多样性指数、M arga lef丰富度指数均表现出单峰变化趋势,在演替中后期的针阔叶混交林阶段,指数值最高。S im pson优势度指数则表现出凹形变化,不同于多样性、丰富度指数,在演替中后期,达到最低值。P ie lou均匀度指数表现出下降趋势。交错带内群落与相邻群落相比,Shannon-W e iner多样性指数较高,具有高的物种多样性,边际效应表现为正效应。M arga lef丰富度指数变化与Shannon-W e iner多样性指数变化不一致,只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边际正效应的影响。两指数共同反映出研究地区的森林交错带内群落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错带 物种多样性 关帝山
下载PDF
奇台荒漠草地自然保护区主要植物种生态位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琴 刘彬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7-61,共5页
采用Levins公式和王刚生态位计测方法,分析了奇台荒漠草地自然保护区16种植物在土壤pH值,土壤总盐含量和土壤有机质维上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按照各资源维上生态位宽度的平均值大小可以把16种植物分成3类,第一类群的物种... 采用Levins公式和王刚生态位计测方法,分析了奇台荒漠草地自然保护区16种植物在土壤pH值,土壤总盐含量和土壤有机质维上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按照各资源维上生态位宽度的平均值大小可以把16种植物分成3类,第一类群的物种是该荒漠区植物群落中的建群种,对荒漠环境有很好的适应性,包括白梭梭(0.421)、沙拐枣(0.458)、角果藜(0.641)、琵琶柴(0.569)等;第二类群的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物种有沙蓬(0.326)、对节刺(0.304)、旱麦草(0.221);第三类群的对沙漠的适应能力较弱,生态位平均值均小于0.2,包括盐穗木、梭梭、猪毛菜、假木贼和驼绒藜。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越大相应的生态位重叠值也越大,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表明优势种在对荒漠的环境适应上都趋于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台荒漠自然保护区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物种 新疆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预计会减少东亚地区豚草的生物防治效果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燕 周忠实 +1 位作者 王瑞 Heinz Muller-Scharer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85-1294,共10页
外来入侵植物对入侵地的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可造成严重的威胁。如何控制入侵植物对自然资源的危害,向人类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利用原产地的专食性天敌来控制入侵植物已被广泛证明是一种经济、可持续的生物防治手段。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 外来入侵植物对入侵地的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可造成严重的威胁。如何控制入侵植物对自然资源的危害,向人类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利用原产地的专食性天敌来控制入侵植物已被广泛证明是一种经济、可持续的生物防治手段。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生物防治研究的关键问题是全面了解物种的潜在分布区和传播范围,进而优化入侵植物的生物防治方案。本研究利用生物地理模型,通过预测两种生物防治昆虫和它们的组合在东亚地区的适宜分布区,预测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的生物防治区域。豚草原产北美,目前已经入侵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20世纪末,豚草条纹叶甲(Ophraella communa)和豚草卷蛾(Epiblema strenuana)作为豚草的生物防治昆虫从原产地引入到东亚地区。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下问题:(1)在豚草的适宜生长分布区内,有多少区域也同样适宜其两种天敌的生存?(2)在目前和未来的气候背景下,有多少区域适宜豚草生长但是不适宜它的两种天敌生长?(3)在这些适宜豚草生长却不适宜两种昆虫天敌生长的区域内,需要选择哪些特定的生物型进行投放?为此,我们基于入侵植物和两种生物防治昆虫的全球分布记录及其分布点的重要生物气候因子,同时模拟了入侵植物及其两种生物防治天敌在东亚地区的分布范围。排序技术被用来探索气候因子对每个物种的限制作用,同时也用来检验豚草在北美和东亚地区的生态位重叠和相似性。结果表明,在当前和未来的气候背景下,相较于豚草卷蛾,豚草条纹叶甲与豚草的地理分布范围更加吻合(当前气候:40.3%vs.21.6%,未来气候:29.8%vs.20.3%)。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两种生物防治天敌(尤其是豚草条纹叶甲)的地理分布与豚草的地理分布的重叠区域减少(42.9%vs.29.9%)。本研究同时提出了温度和降水等气候因子可用于为特殊区域(生物防治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生物入侵 豚草卷蛾 生态位重叠 豚草条纹叶甲 物种分布
原文传递
石首麋鹿保护区春季饲草生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钰菏 杨涛 +2 位作者 张玉铭 李鹏飞 朱建强 《草学》 2022年第6期52-60,67,共10页
栖息地生态环境对麋鹿健康和种群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饲草群落状况对麋鹿容载量有直接影响。根据前期调查,对22种麋鹿可食的植物进行了样方调查,将其分为四大群落。采用物种多样性的分析方法、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 栖息地生态环境对麋鹿健康和种群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饲草群落状况对麋鹿容载量有直接影响。根据前期调查,对22种麋鹿可食的植物进行了样方调查,将其分为四大群落。采用物种多样性的分析方法、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值对多个植物群落中的植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狗牙根益母草群落中,狗牙根和益母草的重要值(分别为0.28和0.19)远大于其他植物,野灯芯草的生态位宽度(0.9193)明显高于其他植物;在马鞭草群落中,马鞭草的重要值最大(0.45),马鞭草和苍耳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分别为0.305和0.270),说明这两种植物对资源环境的利用和适应能力最强;在李氏禾群落中,6种植物的生态位重叠值集中在0.8~1.0之间,其中乌蔹莓和李氏禾、葎草和风轮菜两对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高(均为0.9999),生态位宽度以爵床的最大(0.9257),表明其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强;在紫花苜蓿群落中,紫花苜蓿的重要值最大(0.65),狗牙根的生态位宽度最大(0.663)。在保护区内,分布比较集中、生物量大的草本植物主要有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Pers.)、益母草(Leonurus artemisia(Laur.)S. Y. Hu F)、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和葎草(Humulus scandens(Lour.)Merr.),草本群落经过近5年演替,最为明显的变化是狗牙根葎草群落演变为狗牙根益母草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重要值 物种多样性 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诺伊齐德勒湖欧飘和欧白鱼之间的食物资源分配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正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1期71-74,共4页
欧飘Pelecuscultratus(L).和欧白鱼Alburnusalburnus(L).是奥地利诺伊齐德勒湖敝水区的两优势种.本文研究了1994年6月至11月间欧飘和欧白鱼之间的食物资源分配.从6月到9月,欧飘和欧白鱼主食枝角类蒙古秀体Daiphanosomamongolia... 欧飘Pelecuscultratus(L).和欧白鱼Alburnusalburnus(L).是奥地利诺伊齐德勒湖敝水区的两优势种.本文研究了1994年6月至11月间欧飘和欧白鱼之间的食物资源分配.从6月到9月,欧飘和欧白鱼主食枝角类蒙古秀体Daiphanosomamongolianum和透明薄皮Leptodorakindti,生态位重叠度高.在10月和11月,欧飘主食烧足类刺北缥水Artodiaptomusspinosus和昆虫,而欧白鱼转移到主食昆虫,生态位重叠降低.食物分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飘 欧白鱼 食物资源分配 生态位重叠
下载PDF
基于GIS的常绿阔叶林郁闭度与树冠重叠度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叶鹏 汤孟平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0-79,共10页
探究常绿阔叶林郁闭度和树冠重叠度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可以揭示常绿阔叶林的结构特征,为其科学经营管理提供依据。以浙江省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设置100m×100m大型固定标准地,进行每木调查,采用GIS技术和统计分析... 探究常绿阔叶林郁闭度和树冠重叠度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可以揭示常绿阔叶林的结构特征,为其科学经营管理提供依据。以浙江省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设置100m×100m大型固定标准地,进行每木调查,采用GIS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常绿阔叶林郁闭度、树种郁闭度和树冠重叠度及其与林分因子、林木空间分布格局的关系。结果表明:1)天目山常绿阔叶林1hm^(2)标准地内的树种共有36科83种2625株胸径(DBH)≥5cm的树木,以壳斗科、山茶科、樟科等常绿树种为主;优势树种共有8科13种共计1755株。2)天目山常绿阔叶林林分郁闭度为0.81,树冠重叠度为203.55%,树种郁闭度与株数、树冠面积、胸高断面积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优势树种对林分郁闭度的贡献率达90.11%,以细叶青冈为主的壳斗科优势树种对林分冠层的影响最大,对林分郁闭度的贡献度达51.32%。4)林木空间分布格局是影响树冠重叠度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郁闭度 树冠重叠度 优势树种 贡献度 相关性
下载PDF
Diet and habitat affinities in six raptor species in India
15
作者 Satish Pande Reuven Yosef +2 位作者 Federico Morelli Rajkumar Pawar Ram Mone 《Avian Research》 CSCD 2018年第4期354-362,共9页
Background: Sympatric species adapt to, and temporally or geographically segregate access to similar limiting factors.Methods: We compared nesting habitat and diet affinities of six raptor species in central India bet... Background: Sympatric species adapt to, and temporally or geographically segregate access to similar limiting factors.Methods: We compared nesting habitat and diet affinities of six raptor species in central India between the years 20062015.Results: A large composition of reptiles in the diet was characteristic for Circaetus gallicus, Spilornis cheela and Elanus caeruleus, while Aquila fasciata, Falco chicquera and Nisaetus cirrhatus show a higher proportion of birds. Species with greatest similarity of diet were C. gallicus and S. cheela. Considering the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zation of areas where raptors built the nest, some species were ecologically closer than others. N. cirrhatus and S. cheela were related to the presence of water bodies, dry deciduous forest and evergreen forests, while E. caeruleus and C. gallicus preferred more open habitats. A. fasciata bred either on cliffs or trees, F. chicquera on trees or mobile towers, and the other four species built their nests exclusively in trees.Conclusions: We conclude that although there was overlap in diet and nesting ecology for a number of species, the geographical separation likely limits competition for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TOR species DIET Breeding area NICHE overlap Resource partitioning
下载PDF
小洋山邻近海域主要游泳动物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 被引量:22
16
作者 邓小艳 刘建国 +5 位作者 郭朋军 俞存根 张平 郑基 谢旭 苗露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6-105,共10页
根据2014年秋季和2015年秋季在小洋山邻近海域调查获得的渔业资源资料,运用生态位测定、聚类分析、W检验、基于2×2列联表的X^2检验、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等方法分析主要游泳动物间的生态关系。结果表明,该海域主要游... 根据2014年秋季和2015年秋季在小洋山邻近海域调查获得的渔业资源资料,运用生态位测定、聚类分析、W检验、基于2×2列联表的X^2检验、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等方法分析主要游泳动物间的生态关系。结果表明,该海域主要游泳动物共24种,其中优势种为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和安氏白虾(Exopalaemon annandalei),这3个种类的生态位宽度较宽;通过生态位宽度聚类分析,可将主要游泳动物分为3组,分别为广生态位种、中生态位种和狭生态位种;种对间生态位重叠值介于0~0.96之间,表明物种利用资源的能力具有相似性,种对间存在一定竞争性;W检验分析得出主要游泳动物总体呈显著正关联;X^2检验显示有150个种对的联结性显著(X^2≥3.841);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表明种间联结性较强,总体趋于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种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种间联结 主要游泳动物
下载PDF
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四药门花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特征 被引量:17
17
作者 俞筱押 余瑞 +3 位作者 黄娟 陈菊 袁子勇 杨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470-3478,共9页
生态位特征是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重要基础。为了解珍稀濒危植物四药门花(Loropetalum subcordatum)的生态位特征,采用记名计数样方法对集中分布于贵州茂兰的四药门花群落进行调查;以物种的重要值作为生态位计算的资源状态指标,应用Levin... 生态位特征是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重要基础。为了解珍稀濒危植物四药门花(Loropetalum subcordatum)的生态位特征,采用记名计数样方法对集中分布于贵州茂兰的四药门花群落进行调查;以物种的重要值作为生态位计算的资源状态指标,应用Levins生态位宽度(Bi)、Shannon生态位宽度(Bs)公式和Pianka生态位重叠公式,对贵州茂兰四药门花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主要物种的生态位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使用物种-生态位矩阵进行Bray-Curtis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四药门花的生态位宽度Bi和Bs乔木层为4.32和1.53、灌木层为3.95和1.49、草本层为4.55和1.56,表明其具有较强的资源利用能力;Bray-Curtis聚类显示其与灯台树(Cornus controversa)、粗糠柴(Mallotus philippensis)、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九里香(Murraya exotica)生态位宽度最相似;2)四药门花与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值分别为0.66~0.97、0.55~0.99、0.51~0.96,其中与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中的落叶物种的重叠值分别为0.75~0.88、0.82、0.51~0.80,说明四药门花与落叶物种之间可能存在对资源需求的互补性;3)与常绿物种(尤其是灌木层)的潜在竞争关系可能是四药门花濒危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珍稀濒危植物 种间关系 四药门花
原文传递
太行山南段油松林火烧迹地优势草本生态位及种间关系 被引量:12
18
作者 金山 武帅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46,共12页
【目的】生态位及种间关系是研究群落结构的主要方法,为研究太行山南段油松林火烧迹地不同恢复期草本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探索其动态变化规律。【方法】本文以恢复13年(S1)、7年(S2)、6年(S3)和1年(S4)的4个火烧迹地草本植物优势种为研... 【目的】生态位及种间关系是研究群落结构的主要方法,为研究太行山南段油松林火烧迹地不同恢复期草本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探索其动态变化规律。【方法】本文以恢复13年(S1)、7年(S2)、6年(S3)和1年(S4)的4个火烧迹地草本植物优势种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不同恢复阶段优势种的生态位和种间关联特征,计测其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同时通过总体相关性检验、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性检验研究其种间关系,并划分生态种组。【结果】大披针薹草、小红菊和白莲蒿在各个恢复期的优势度、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值均较大。总体相关性检验表明,S1为显著正关联,S2和S4为显著负关联,S3为不显著正关联。χ^(2)检验表明,S1、S2、S3和S4的正负关联比分别为2.33、0.69、0.84和0.63。Spearman秩相关性检验表明,S1的正关联种对数大于负关联种对数,而S2、S3和S4的正关联种对数小于负关联种对数。生态种组划分表明S1、S2、S3的优势种基本可以划分为以大披针薹草+小红菊、白莲蒿以及其他优势种为代表的3个生态种组,S4的10个优势种所划分的3个生态种组则主要以大披针薹草、小红菊和白莲蒿为代表。【结论】生态位与种间关系研究表明,太行山南段火烧迹地草本植物群落在恢复13年时稳定性最大,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火烧迹地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共存、分布等相关机制,同时可为火烧迹地规划管理与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配置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χ2检验 Spearman检验 生态种组
下载PDF
内蒙古荒漠草原区不同弃耕地植物物种生态位
19
作者 王文琼 张峰 +5 位作者 郑佳华 李邵宇 何江峰 杨立山 张彬 赵萌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71-1582,共12页
生态位特征能够准确反映植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弃耕年限对植物物种生态位特征的影响,在内蒙古荒漠草原区,分别选取弃耕5年、弃耕15年、弃耕20年3个不同恢复阶段的植物群落样地,并以天然草地作为对照,通过对植物种群Shannon-Wiene... 生态位特征能够准确反映植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弃耕年限对植物物种生态位特征的影响,在内蒙古荒漠草原区,分别选取弃耕5年、弃耕15年、弃耕20年3个不同恢复阶段的植物群落样地,并以天然草地作为对照,通过对植物种群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进行分析,探讨弃耕地植物群落组成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弃耕演替阶段重要值较高的物种逐渐由一、二年生植物转为多年生禾草,生态位宽度最大物种也由一年生植物转变为多年生植物,但仍与天然草地生态位宽度最大的物种不同。弃耕20年和天然草地生态位重叠程度整体高于弃耕5年与弃耕15年;弃耕15年生态位重叠主要集中在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和栉叶蒿(Neopallasia petinata)之间;天然草地和弃耕20年处理下生态位重叠最大的物种对为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和栉叶蒿(Neopallasia petinata)。本研究表明,随着弃耕年限增加,弃耕地植物群落特征逐渐向天然草地方向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弃耕演替 优势种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物种重要值 天然草地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布氏田鼠与绵羊的营养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华咏乐 谢燕锦 +1 位作者 殷宝法 魏万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8618-8627,共10页
放牧活动对小型啮齿动物种群数量的影响是草原生态系统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确定绵羊和小型啮齿动物的营养生态位关系对于草原生态系统的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运用粪便显微分析法分析了内蒙古草原动物生态研究站大型野外围栏内布氏田鼠和... 放牧活动对小型啮齿动物种群数量的影响是草原生态系统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确定绵羊和小型啮齿动物的营养生态位关系对于草原生态系统的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运用粪便显微分析法分析了内蒙古草原动物生态研究站大型野外围栏内布氏田鼠和绵羊在6—9月份的食谱组成,确定两种草食动物食性选择和营养生态位的变化,从食物利用途径揭示放牧活动对布氏田鼠种群数量的影响方式及二者之间的竞争与共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围栏中共有23种植物,其中糙隐子草、克氏针茅、羊草和刺藜是围栏中的优势植物;布氏田鼠共取食10种植物,绵羊共取食8种植物,禾本植物为两种动物的主要采食植物。布氏田鼠和绵羊的喜食植物种类都存在季节性变化;除7月外,两种动物的食物多样性与围栏植物多样性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动物的食性选择受植物资源变化的影响。布氏田鼠和绵羊具有很高的营养生态位重叠度,除8月(0.691)外,6、7、9月份的营养生态位重叠度均高于0.9,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激烈的食物竞争;放牧活动极显著地降低了禾本科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导致布氏田鼠的食物数量减少;放牧处理下布氏田鼠的喜食植物的物种数和营养生态位宽度(除9月)增加,导致布氏田鼠的食物质量下降。以上研究结果说明,较高的营养生态位重叠度引起动物间激烈的食物竞争;放牧会影响围栏中植物资源的变化,进而影响布氏田鼠的食性选择,放牧活动可能通过降低布氏田鼠的食物数量和质量对其种群数量产生负面效应;这也说明适度的放牧活动在增加人类对草场利用的同时,又可降低小型啮齿动物的数量及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显微分析法 营养生态位宽度 营养生态位重叠度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