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膜孔局部堵塞对叶片压力面冲击-扰流柱-气膜结构综合冷却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周君辉 张靖周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729-2738,共10页
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气膜孔局部堵塞对叶片压力面上射流冲击-扰流柱-气膜结构综合冷却效率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堵塞位置和堵塞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气膜孔内无堵塞还是存在局部堵塞情形,随着吹风比增大,综合冷却效率均呈现逐... 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气膜孔局部堵塞对叶片压力面上射流冲击-扰流柱-气膜结构综合冷却效率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堵塞位置和堵塞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气膜孔内无堵塞还是存在局部堵塞情形,随着吹风比增大,综合冷却效率均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在低的吹风比下,气膜孔出口-尾缘局部堵塞的综合冷却效率略低于无堵塞气膜孔,而在气膜孔进口-前缘和气膜孔出口-前缘的局部堵塞则导致综合冷却效率有较为轻微的上升;在高吹风比下,位于气膜孔出口-前缘和气膜孔进口-前缘的局部堵塞能够抑制气膜射流与主流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卵形涡,从而冷却效率下降较少,而气膜孔出口-尾缘的局部堵塞则导致综合冷却效率降低较多;堵塞比对壁面沿程综合冷却效率的影响呈现非单调的变化趋势,这是由于冲击-扰流柱-气膜整体式冷却结构的冷却效果取决于内部强化传热和外部气膜防护的多重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叶片 复合冷却结构 局部堵塞 综合冷却效率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利用红外技术进行层板冷却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马龙 王建华 +1 位作者 吴向宇 杜治能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7-661,共5页
为了研究层板冷却特性,应用远红外热像测温技术,对一个真实尺寸的层板结构进行了实验.层板的气膜孔、绕流柱及冲击孔直径分别为0.5,0.8,0.8 mm,内腔高及总板厚分别为0.8,2.6 mm,孔柱数比为1∶4∶1.为了准确测量表面温度,采用了高精度热... 为了研究层板冷却特性,应用远红外热像测温技术,对一个真实尺寸的层板结构进行了实验.层板的气膜孔、绕流柱及冲击孔直径分别为0.5,0.8,0.8 mm,内腔高及总板厚分别为0.8,2.6 mm,孔柱数比为1∶4∶1.为了准确测量表面温度,采用了高精度热电偶校正法,建立修正关系;为了描述层板综合冷却效率,采用热像数字信号运算法,直接进行数据处理.实验在高温亚声速风洞中进行,实验结果展示了冷却介质注射量对层板冷却特性的影响,证明远红外热像技术用来研究层板冷却特性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层板结构 综合冷却效率 红外热像技术 图形信号处理
下载PDF
加力燃烧室双层壁隔热屏综合冷却效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牛嘉嘉 刘存良 +2 位作者 刘海涌 肖翔 林建府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5-405,共11页
为了研究加力燃烧室双层壁隔热屏的冷却特性,进行了综合冷却效率的模化及关键参数的匹配,通过红外测温技术测量了气膜板主流侧的综合冷却效率分布,研究了冲击孔板开孔率(φ=0.5%,0.6%,0.7%,0.8%)和动量比(I=0.02~1.38)对双层壁隔热屏综... 为了研究加力燃烧室双层壁隔热屏的冷却特性,进行了综合冷却效率的模化及关键参数的匹配,通过红外测温技术测量了气膜板主流侧的综合冷却效率分布,研究了冲击孔板开孔率(φ=0.5%,0.6%,0.7%,0.8%)和动量比(I=0.02~1.38)对双层壁隔热屏综合冷却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室工况(主流与二次流温度比T_(g)/T_(c)=2)相对于发动机工况(T_(g)/T_(c)=4)的综合冷却效率偏差在0.054以内。沿着主流的流动方向,气膜平板主流侧的综合冷却效率波动增长。随着动量比的增大,冲击驻点区附近的综合冷却效率得到提升,气膜平板中下游的气膜覆盖形状逐渐消失,气膜平板上游的综合冷却效率增幅较大。随着开孔率的提高,冲击孔和气膜孔排布变密,冲击换热增强及气膜叠加效果提升,使开孔率由0.5%增大到0.8%时,面平均综合冷却效率提高21.2%,而主流和二次流的掺混加强了气膜平板主流侧的换热,导致综合冷却效率的增幅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力燃烧室 隔热屏 冲击发散冷却 模化理论 匹配原则 开孔率 综合冷却效率
下载PDF
涡轮叶片冷却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丁阳 常海萍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6-51,共6页
为了获得内部换热效率和气膜冷却效率对综合冷却效率的影响规律,建立了简化物理模型对涡轮叶片复合冷却有效性进行分析,得到了内部换热效率与气膜冷却效率对综合冷却效率的影响规律:较低热负荷状态下,内部换热效率提高,综合冷却效率随... 为了获得内部换热效率和气膜冷却效率对综合冷却效率的影响规律,建立了简化物理模型对涡轮叶片复合冷却有效性进行分析,得到了内部换热效率与气膜冷却效率对综合冷却效率的影响规律:较低热负荷状态下,内部换热效率提高,综合冷却效率随之提高,内部换热效率对综合冷却效率影响大;较高热负荷状态下,气膜冷却效率对综合冷却效率影响增大,内部换热效率的影响减弱;过高的热负荷会出现综合冷却效率随着内部换热效率的增加而下降的情况,导致内部冷却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 冷却 综合冷却效率 相对热负荷 换热效率 气膜冷却效率
原文传递
涡轮导向叶片综合冷却效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培枭 郭昊雁 +1 位作者 李杰 杨卫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68-1576,共9页
为了研究流动参数对涡轮导向叶片综合冷却效率的影响,采用红外热像仪对叶片表面的温度分布进行了测量,得到了叶片的综合冷却效率随流量比、温比、主流进口雷诺数和湍流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过程中,次流与主流的流量比分别为0.15,0.18,0.20... 为了研究流动参数对涡轮导向叶片综合冷却效率的影响,采用红外热像仪对叶片表面的温度分布进行了测量,得到了叶片的综合冷却效率随流量比、温比、主流进口雷诺数和湍流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过程中,次流与主流的流量比分别为0.15,0.18,0.20,0.22和0.24;主次流温比分别为1.4,1.7,1.93和2.2;主流进口雷诺数分别为1.0×10^5,1.1×10^5,1.2×10^5,1.3×10^5和1.4×10^5;主流进口湍流度分别为0.506%,8.156%,14.92%。结果表明,综合冷却效率在前缘处最低,沿流向逐渐升高;增大流量比会显著提高叶片的综合冷却效率,在温比为1.93时,流量比由0.15增大至0.24,综合冷却效率平均增加29.3%;温比和主流进口湍流度的增大均不利于综合冷却效率的提升,流量比为0.20时,温比由1.4增大至2.2,综合冷却效率平均下降46.5%,湍流度由0.506%增大至14.92%,综合冷却效率平均降低15.5%;主流进口雷诺数对叶片综合冷却效率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冷却效率 涡轮导向叶片 流量比 温比 雷诺数 湍流度
下载PDF
基于双层壁冷却结构的综合冷效数值解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润洲 李海旺 +2 位作者 由儒全 黄毅 陶智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79,共9页
采用数值解耦的方法,定量分析了双层壁平板冷却结构的综合冷效与内部冷却、气膜孔内冷却和冷气覆盖之间的关系。吹风比为0.25、0.5、1和1.5。通过研究发现,吹风比对双层壁模型的综合冷效有明显影响。当吹风比由0.25增大到1.5时,综合冷... 采用数值解耦的方法,定量分析了双层壁平板冷却结构的综合冷效与内部冷却、气膜孔内冷却和冷气覆盖之间的关系。吹风比为0.25、0.5、1和1.5。通过研究发现,吹风比对双层壁模型的综合冷效有明显影响。当吹风比由0.25增大到1.5时,综合冷效增大57.9%。内部冷却占主导地位的区域主要是冲击气流的驻点区。气膜孔内冷却影响最大的区域为气膜孔出口的上游,而且沿流向孔内冷却的影响逐渐减小。冷气覆盖对综合冷效的影响沿流向逐渐积累,在第3个气膜孔出口附近冷气覆盖的影响最大。而且在冷气覆盖区域的影响要大于在远离气膜孔区域的影响。当吹风比增大至1时,孔内冷却对综合冷效的影响已经超过了冷气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冷效 气膜冷却 内部冷却 解耦 吹风比 平板模型
原文传递
等压差下冲击气膜/多斜孔复合冷却特性分析
7
作者 吴加州 张净玉 +1 位作者 王龙 何小民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2-262,共11页
针对某型斜流驻涡燃烧室的火焰筒连续壁面短、气膜叠加效果差等问题,构建了冲击气膜/多斜孔复合的冷却结构。在等压差条件下开展了多种冷却方案的综合冷效试验研究,同时结合数值仿真,获得了冷/热流压差、狭缝-多斜孔间距比、冲击间距比... 针对某型斜流驻涡燃烧室的火焰筒连续壁面短、气膜叠加效果差等问题,构建了冲击气膜/多斜孔复合的冷却结构。在等压差条件下开展了多种冷却方案的综合冷效试验研究,同时结合数值仿真,获得了冷/热流压差、狭缝-多斜孔间距比、冲击间距比等参数对流动和综合冷效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单一的多斜孔和冲击气膜结构相比,冲击气膜/多斜孔复合冷却方案有效解决了气膜初始段冷效不高、轴向壁温分布不均匀的问题,面积平均综合冷效相比纯多斜孔冷却提升约3.2%;增大冷/热流压差可显著提高综合冷效,狭缝-多斜孔间距比过大不利于下游气膜的叠加,而冲击间距比的减小能够明显提升冲击气膜段的综合冷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室冷却 冲击气膜冷却 多斜孔冷却 综合冷效 单位面积冷气量
原文传递
气膜孔与冲击孔面积比和动量比对加力燃烧室双层壁隔热屏综合冷却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牛嘉嘉 刘存良 +2 位作者 刘海涌 肖翔 林建府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01-611,共11页
利用冲击/发散双层壁冷却结构可以有效加强冷却效果。针对加力燃烧室隔热屏高效冷却性能的发展要求,基于综合冷却效率模化理论和匹配原则,采用红外测温技术测量了加力燃烧室双层壁隔热屏的综合冷却效率分布,分析了气膜孔与冲击孔面积比(... 利用冲击/发散双层壁冷却结构可以有效加强冷却效果。针对加力燃烧室隔热屏高效冷却性能的发展要求,基于综合冷却效率模化理论和匹配原则,采用红外测温技术测量了加力燃烧室双层壁隔热屏的综合冷却效率分布,分析了气膜孔与冲击孔面积比(A_(f)/A_(i)=1,2,3,4)和动量比(I=0.02~0.88)等参数对加力燃烧室双层壁隔热屏冷却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综合冷却效率分布由冲击冷却、气膜冷却及冲击孔和气膜孔的相对位置决定。高冷效区域集中在冲击驻点附近和气膜覆盖的区域。沿着主流的流动方向,气膜板下游的综合冷却效率高于上游的综合冷却效率。随着动量比的增大,综合冷却效率增大。随着气膜孔与冲击孔面积比的增大,气膜板上游的综合冷却效率主要是由于冲击换热的增强而增大,气膜板中下游的综合冷却效率是由于冲击换热和气膜冷却效果的增强而增大。气膜孔与冲击孔面积比由1增大到3,面平均综合冷却效率提高72%,气膜孔与冲击孔面积比由3增大到4时,面平均综合冷却效率提高了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力燃烧室 隔热屏 冲击发散冷却 面积比 综合冷却效率
下载PDF
温比对第一级导叶端壁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袁瑞明 浦健 +2 位作者 王位 王建华 栾永先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72-1879,共8页
利用高温风洞及远红外热像技术,在两种主燃气与冷气温比(TR)(1.64、2.68)和4种气膜注射吹风比(BR)(0.6、1.0、1.5、2.0)下,研究了导叶端壁十排复合角度圆形气膜孔的综合冷却效率。对比高、低温比下的实验结果发现:(1)在无气膜时,端壁前... 利用高温风洞及远红外热像技术,在两种主燃气与冷气温比(TR)(1.64、2.68)和4种气膜注射吹风比(BR)(0.6、1.0、1.5、2.0)下,研究了导叶端壁十排复合角度圆形气膜孔的综合冷却效率。对比高、低温比下的实验结果发现:(1)在无气膜时,端壁前缘的最高温点会因主流温度的提高而更靠近叶片前缘;(2)气膜出流时,端壁近吸力面区域冷却效率高于近压力面区域,冷却效率随BR的提高而不断增大,且BR从1.0增加到1.5时,冷却效率增幅最明显;(3)在同一BR下,端壁的综合冷却效率会随TR的增加而提高,但随着BR的不断加大,TR对端壁平均冷却效率的影响逐渐减小,即:相比于TR为1.64下的面平均冷却效率,TR为2.68工况下的平均冷却效率在BR为0.5时可提高18.2%,而在BR为2.0时,其只相对提高了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膜冷却 温比 综合冷却效率 端壁 红外热像仪
原文传递
综合冷却效率多参数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明飞 李雪英 +1 位作者 任静 蒋洪德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720-2724,共5页
先进的透平冷却技术趋于复杂化、多样化,冷却系统的综合冷却效果是各冷却部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针对冷却传热构建基于冷气温升系数和内外换热比的一维耦合传热关联式,并借助绝热/耦合实验结果进行适用性验证,进而进行综合冷却效率的... 先进的透平冷却技术趋于复杂化、多样化,冷却系统的综合冷却效果是各冷却部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针对冷却传热构建基于冷气温升系数和内外换热比的一维耦合传热关联式,并借助绝热/耦合实验结果进行适用性验证,进而进行综合冷却效率的多参数影响定量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所构建的一维耦合传热模型能够分离各局部冷却参数的影响·,其在预测综合冷却效率上与实验测量结果吻合较好,其适用性得到验证·;各局部冷却参数中,气膜效率、内部换热系数、热障涂层毕渥数与综合冷却效率正相关,冷气温升系数,金属毕渥数与综合冷却效率负相关;热障涂层的存在会削弱内外冷却参数的敏感性;通过对综合冷却效率等值线图的分析,可以进一步得到各参数细节的定量及敏感性分析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冷却效率 一维模型 敏感性分析
原文传递
陶瓷基复合材料端壁气膜冷却特性实验数值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杜昆 陈麒好 +5 位作者 孟宪龙 李华容 仝麒琬 王力泉 梁庭睿 刘存良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5-185,共11页
为了解决陶瓷基复合材料(CMC)各向异性导热特点而带来的温度场分布变化问题,基于热固耦合数值模拟手段并采用等效导热系数法将CMC端壁导热系数等效为X,Y,Z三个方向的宏观等效导热系数,研究了主传热方向与次传热方向导热系数比(R),主传... 为了解决陶瓷基复合材料(CMC)各向异性导热特点而带来的温度场分布变化问题,基于热固耦合数值模拟手段并采用等效导热系数法将CMC端壁导热系数等效为X,Y,Z三个方向的宏观等效导热系数,研究了主传热方向与次传热方向导热系数比(R),主传热方向与主流方向夹角(γ)与端壁冷效分布之间的关系。当端壁导热系数呈现各项异性特征时,端壁表面冷却带朝着主传热方向发生扭曲,R越大扭曲现象越明显。γ=0°时展向平均冷效峰值相比γ=90°要低15%~16%,而下游中心线冷却效率峰值则要高出11.1%~26.2%。对于无气膜覆盖的冷气出口上游区域,冷却带对主传热方向以及导热系数比的变化更为敏感。采用交错多排圆柱孔端壁结构进行了实验,对比了高温合金和CMC材料的综合冷效分布情况。在吹风比M=3~5情况下,CMC端壁的整体综合冷却效率比高温合金端壁低4.32%~5.10%,这主要是厚度方向导热系数的不同导致的。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化公式结果符合良好,验证了模化公式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各向异性导热系数 前倾扇形孔 多排孔端壁 综合冷却效率 热固耦合
下载PDF
狭缝喷注-发散冷却的综合冷却效果数值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渠立红 张靖周 谭晓茗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49-856,共8页
为了研究发散孔阵列上游设置狭缝喷注的狭缝喷注-发散冷却组合方式的综合冷却效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其冷却效果进行了研究,并在相同的冷却空气流量下与纯发散冷却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狭缝-发散孔组合冷却方式显著改善了发... 为了研究发散孔阵列上游设置狭缝喷注的狭缝喷注-发散冷却组合方式的综合冷却效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其冷却效果进行了研究,并在相同的冷却空气流量下与纯发散冷却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狭缝-发散孔组合冷却方式显著改善了发散孔阵列前区的冷却效果,平均冷却效果可以提升12%~16%;该组合冷却方式因狭缝喷注的分流而使得发散孔吹风比相对纯发散冷却有所减小,导致在小吹风比下发散孔下游区域的综合冷却效果低于单纯发散冷却结构,而在吹风比较大时,组合冷却方式与单纯发散冷却结构在发散孔阵列后区的综合冷却效果基本一致;随着狭缝高度的增加,发散孔阵列前区的综合冷却效果有所增强,而在发散孔阵列后区,综合冷却效果却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缝喷注 发散冷却 组合冷却方式 综合冷却效果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折流燃烧室外环前端发散孔综合冷却效率模型实验 被引量:4
13
作者 任孝文 张靖周 +2 位作者 谭晓茗 王倚阳 宋双文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21-1327,共7页
针对某型折流燃烧室外环壳体前端典型区域,设计了模拟主流局部流场的发散冷却模型.通过红外热像仪测量发散孔板表面的温度场,分析比较了吹风比、发散孔阵列方式、孔径及开孔率对综合冷却效率的影响.发散孔阵列方式有正菱形、长菱形和超... 针对某型折流燃烧室外环壳体前端典型区域,设计了模拟主流局部流场的发散冷却模型.通过红外热像仪测量发散孔板表面的温度场,分析比较了吹风比、发散孔阵列方式、孔径及开孔率对综合冷却效率的影响.发散孔阵列方式有正菱形、长菱形和超长菱形3种,孔径变化范围为0.6~1.0mm,开孔率范围为3%~6%,吹风比变化范围为1~6.结果表明:由于壳体前端回流区的影响,发散孔板综合冷却效率沿主流方向整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吹风比为2时的综合冷却效率最高,发散孔阵列呈长菱形排布较优.在相同的开孔率下,孔径的减小有利于改善综合冷却效率.发散孔板开孔率从3%增加到4.8%可以显著提高综合冷却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流燃烧室 发散冷却 综合冷却效率 模型实验 局部回流区
原文传递
高压涡轮转子叶片内部气流组织方式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兴丹 谭晓茗 +2 位作者 郭文 张靖周 王永明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273-3282,共10页
为了获得涡轮转子叶片内部冷却结构的冷却性能,采用气热耦合计算的方法分析了在相同冷气总量条件下3种不同的气流组织方式对叶片冷却效果的影响,并选择其中相对优化的冷却结构进行了转速对进气压力和综合冷却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获得涡轮转子叶片内部冷却结构的冷却性能,采用气热耦合计算的方法分析了在相同冷气总量条件下3种不同的气流组织方式对叶片冷却效果的影响,并选择其中相对优化的冷却结构进行了转速对进气压力和综合冷却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B型结构叶片气流组织较为合理,表面温度较为均匀,整体冷却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哥氏力和离心浮升力的存在导致冷却气流发生相应偏转,前缘滞止线随转速增加由压力面向吸力面偏移,同时前缘气膜出流随转速发生变化,随着转速增大,压力面综合冷却效率提高,吸力面综合冷却效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叶片 转子 冷却结构 气流组织 综合冷却效率 气热耦合计算
原文传递
延伸冲击-扇形气膜孔复合结构耦合换热实验与数值研究
15
作者 吴航 杨星 +2 位作者 蔡海扬 刘钊 丰镇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6-167,共12页
针对冲击-气膜复合冷却结构,采用实验与数值方法,对比了基于圆形气膜孔的传统冲击、延伸冲击、小距离冲击、基于扇形气膜孔的传统冲击、延伸冲击5种复合冷却系统的耦合换热和流动特性。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获得了5种复合冷却结构在吹风... 针对冲击-气膜复合冷却结构,采用实验与数值方法,对比了基于圆形气膜孔的传统冲击、延伸冲击、小距离冲击、基于扇形气膜孔的传统冲击、延伸冲击5种复合冷却系统的耦合换热和流动特性。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获得了5种复合冷却结构在吹风比分别为0.6、1.0、1.5时外壁面的综合冷却有效度,并通过数值计算进一步揭示了内部冷却的流动和换热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不产生额外气动损失的前提下,延伸冲击孔结构可提升内部冷却的换热系数,进而小幅度提升壁面的综合冷却有效度,幅度为1.2%~4.6%,但随着冷气量的增大综合冷却有效度提升幅度有所减小;减小冲击距离能够提升内部冲击换热效果,但不会对综合冷却有效度产生明显影响;采用扇形气膜孔可大幅度提升外部气膜冷却性能,且提升幅度大于采用延伸冲击内部改进结构的。相较于传统的圆形气膜孔-冲击复合冷却结构,在相同冷气量条件下,基于扇形孔的延伸冲击改进方案可将壁面的面平均综合冷却有效度提高7.6%~8.5%,并将系统的流量系数提升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换热 延伸冲击 气膜冷却 综合冷却有效度
下载PDF
稀疏孔阵层板冷却结构的主要参数影响数值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季钧 张靖周 王春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48-856,共9页
针对燃烧室火焰筒的气动热力条件,在给定的单位壁面面积冷却空气质量流量下,通过数值模拟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稀疏孔阵层板结构主要参数对冷却性能的影响,冲击孔、扰流柱和气膜孔数之比为1∶10∶1。在本文研究的结构参数范围内,气膜孔和冲... 针对燃烧室火焰筒的气动热力条件,在给定的单位壁面面积冷却空气质量流量下,通过数值模拟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稀疏孔阵层板结构主要参数对冷却性能的影响,冲击孔、扰流柱和气膜孔数之比为1∶10∶1。在本文研究的结构参数范围内,气膜孔和冲击孔直径对于层板的综合冷却效果和压降影响相对较大,增大气膜孔直径有利于改善综合冷却效果并降低冷却气流通过层板的压力损失,增大冲击孔直径虽降低了冷却气流压力损失但同时也导致综合冷却效果有一定的减弱;射流冲击间距和扰流柱直径的改变对压力损失影响甚微,扰流柱直径增加可以提升层板综合冷却效果,小射流冲击间距比的层板综合冷却效果略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层板 稀疏孔阵 综合冷却效果 相对压力损失 流量系数
下载PDF
冷却结构参数对气膜/冲击复合结构冷却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操郢 付经伦 +2 位作者 张超 张鹏 刘建军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32-1340,共9页
采用气热耦合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带有气膜/冲击复合冷却平板结构的冷却性能,分析了三种气膜孔结构(单排圆柱孔、双排圆柱孔和单排扇形孔)、不同冲击孔径、冲击距离对综合冷却效率、冲击壁面换热特性以及气膜流场结构的影响。计算结果表... 采用气热耦合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带有气膜/冲击复合冷却平板结构的冷却性能,分析了三种气膜孔结构(单排圆柱孔、双排圆柱孔和单排扇形孔)、不同冲击孔径、冲击距离对综合冷却效率、冲击壁面换热特性以及气膜流场结构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内部冲击冷却对综合冷却效率的影响程度因外部气膜冷却结构不同而不同;冲击孔径不同不仅会影响内部冲击冷却效果,同时也对外部气膜冷却的流场结构和冷却效率有所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膜/冲击复合冷却 气热耦合 综合冷却效率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Measured overall effusion cooling effectiveness over a wide blowing ratio range using infrared imaging 被引量:1
18
作者 ZHANG Chi SONG Bo +2 位作者 LIN Yu-zhen XU Quan-hong LIU Yan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54-1463,共10页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were performed on the overall cooling effectiveness η of a flat effusion wall over a wide range of blowing ratio(M=0.47~5.27).The effusion wall had a staggered multi-hole pattern typical ...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were performed on the overall cooling effectiveness η of a flat effusion wall over a wide range of blowing ratio(M=0.47~5.27).The effusion wall had a staggered multi-hole pattern typical of gas turbine combustor application,with a ratio of hole pitch to row spacing P/S=1∶2,a porosity PS/d2=72,and an inclination angle α=30°.The current paper documented distribution of the overall cooling effectiveness on the wall surface,based on infrared imaging of the 2-D surface temperature field.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1) The overall η increases along with the streamwise distance for the wide range of M due to the superposition effect of the multi-row film cooling.(2) The overall η substantially benefits from the multi-hole inside convective cooling.The hole convective cooling not only complements the weakest film protection at initial rows but also helps mitigate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3) The overall η increases asymptotically with increasing M,unlike adiabatic η mostly published in the past,which decreased after M reached a specific level.The current work showcased the end cooling outcome jointly driven by the filming cooling mechanism and the hole inside convective cooling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 turbine effusion cooling overall cooling effectiveness blowing ratio infrared imaging
原文传递
等压差条件下多斜孔综合冷效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坤 张净玉 +2 位作者 王嘉玺 刘鸣 何小民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42-1849,共8页
为了研究不同进气条件对多斜孔气膜冷却的影响规律,采用实验方法,从等压差和等冷气量两个角度分别探讨了孔径d为0.5mm^1mm,开孔率op为0.0245~0.0383,流向倾角α为20°~45°的变化对综合冷效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综合冷效... 为了研究不同进气条件对多斜孔气膜冷却的影响规律,采用实验方法,从等压差和等冷气量两个角度分别探讨了孔径d为0.5mm^1mm,开孔率op为0.0245~0.0383,流向倾角α为20°~45°的变化对综合冷效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综合冷效沿流向方向逐渐增大。开孔率和流向倾角不变时,孔径减小,在等单位面积冷气量下,综合冷效显著增加;在等压差条件下,孔径越小,单位面积冷气量越小,综合冷效仍然随之增加。孔径和流向倾角不变,两种进气条件下,综合冷效随开孔率的增加而增加,但等压差条件下增大幅度更高。孔径和开孔率不变,在等冷气量条件下,20°流向倾角综合冷效最高;在等压差条件下,30°流向倾角综合冷效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压差 多斜孔 气膜冷却 综合冷效
下载PDF
温度比对导叶端壁冷却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晓春 苏杭 +1 位作者 李娟 刘行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44-1351,共8页
利用高温风洞及远红外热像技术,在两种主流/冷气温度比(1.53和2.29)和3种冷气/主流质量流量比(0.50%,1.25%和1.50%)下,研究了温度比对导叶端壁综合冷却特性的影响。对比高、低温比下的实验结果发现:保持冷流温度不变,通过增加主流温度... 利用高温风洞及远红外热像技术,在两种主流/冷气温度比(1.53和2.29)和3种冷气/主流质量流量比(0.50%,1.25%和1.50%)下,研究了温度比对导叶端壁综合冷却特性的影响。对比高、低温比下的实验结果发现:保持冷流温度不变,通过增加主流温度来提高温比,会使整个端壁表面冷却效率却显著增加;高温比改变了端壁表面的冷却特性,端壁不同位置冷却效率在高温比时增加的幅度不同,端壁高、低冷却效率区发生变化,适用于低温比的气膜孔布局方案可能并不适用于高温比;温比对端壁前缘冷却特性的影响较大,对端壁尾缘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膜冷却 温度比 综合冷却效率 端壁 红外热像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