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0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看大乘道教的人生观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刚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5-92,共8页
立功济人、无量度人并最终使自己的生命得救,圆满完成"升天之道",这就是《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宣讲的大乘道教人生观。这样的人生观对后世道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大乘道教 人生观 无量度人
下载PDF
儒道两家的苦乐生死观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辛艳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4年第12期24-25,共2页
儒道两家都研究人的问题 ,重视人的价值。儒家对人生是积极的 ,主张“乐生” ,“修己安人” ,“修己利人”。道家对人生是顺应的 ,认为生不足喜 ,死不足悲。综合儒道两家 ,都认为人生难得 ,既生为人 ,则需尽人之责任 。
关键词 儒家 道家 苦乐观 生死观 人生态度
下载PDF
功利主义主导下的人生价值观 被引量:6
3
作者 刘金山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47-49,56,共4页
在市场经济时代,功利主义成为社会的主流伦理思潮。怎样克服它的负面影响,发扬其积极作用,从而树立符合和顺应时代要求的人生价值观,是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市场经济 功利主义 人生价值观
下载PDF
高校青年教师人生价值观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汪敏华 冯丽娜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323-327,共5页
分析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高等学校青年教师人生价值观的特征 。
关键词 青年教师 人生价值观 高校 政治态度 差异性 价值教育 价值目标 价值取向 价值行为 教育环境
下载PDF
从“原乡”形象看王鼎钧散文家园情怀的特质 被引量:2
5
作者 高彩霞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8-81,共4页
“原乡”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一类“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形象。王鼎钧先生以其“经历七个国家,看五种文化、三种制度”的丰富人生阅历和中西文化积淀,以及作家“返身观照”的职业性敏感深情,融注对宗教的体悟和研究,构筑了其散文中... “原乡”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一类“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形象。王鼎钧先生以其“经历七个国家,看五种文化、三种制度”的丰富人生阅历和中西文化积淀,以及作家“返身观照”的职业性敏感深情,融注对宗教的体悟和研究,构筑了其散文中独树一帜的“原乡”形象,使这一形象成为具有现代文化特征的多种“原乡”形象的交叉和融汇,亦使其家园情怀别具一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乡 人生观照 审美内蕴 王鼎钧 散文 家园情怀
下载PDF
习近平美好生活观时代内涵与教育价值探研 被引量:1
6
作者 苏振宏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3期32-34,共3页
习近平美好生活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内蕴的一项重要内容。习近平美好生活观指明了劳动实践的价值理念,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包含了全面进步的价值追求,有利于引导青少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激... 习近平美好生活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内蕴的一项重要内容。习近平美好生活观指明了劳动实践的价值理念,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包含了全面进步的价值追求,有利于引导青少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激发青少年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领青少年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指引青少年树立奋斗拼搏的生活观念,实现自由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美好生活观 思想政治教育 劳动实践 人民至上 理想信念 爱国主义 奋斗拼搏
下载PDF
当代连云港市江浦村农业“旱改水”与农民生活变迁研究
7
作者 阚国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4期263-265,268,共4页
对连云港市浦南镇江浦村农业“旱改水”动因及历程进行分析,通过历史数据资料揭示“旱改水”对江浦村群众生活面貌及村庄经济生活的积极影响,追记这段区域农业发展的历史篇章,为新时代“三农”发展积累经验。
关键词 “旱改水” 生产生活面貌 江浦村 连云港
下载PDF
高职高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8
作者 孙建明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52-154,共3页
为了提高"两课"教学质量,落实"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新要求,高职高专的"两课"教育工作者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和改进课堂教学:第一,注意理论教学,适当推进理论讲授的深度,给学生以基本的思维训练... 为了提高"两课"教学质量,落实"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新要求,高职高专的"两课"教育工作者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和改进课堂教学:第一,注意理论教学,适当推进理论讲授的深度,给学生以基本的思维训练;第二,丰富教学方法,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第三,突出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使做什么人的教育贯穿本门课的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训练 教学方法 价值观
下载PDF
梦里不知身是客——试论王鼎钧散文的“原乡”形象
9
作者 张震宇 高彩霞 《张家口师专学报》 2001年第5期33-37,共5页
“原乡”形象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一个绵延不绝、历史弥新的主题。王鼎钧先生以其“经历七个国家,看五种文化、三种制度”丰富的人生阅历及“返身观照”的作家职业性敏感深情,融注对宗教的体悟和研究,构筑了其散文中独树一帜的“原乡... “原乡”形象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一个绵延不绝、历史弥新的主题。王鼎钧先生以其“经历七个国家,看五种文化、三种制度”丰富的人生阅历及“返身观照”的作家职业性敏感深情,融注对宗教的体悟和研究,构筑了其散文中独树一帜的“原乡”形象,并使这一形象成为具有现代文化特征的多种“原乡”形象的交叉和融汇。通过对王先生作品“原乡”形象的分析和研究,揭示其现代的本质和独特的审美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鼎钧 散文 原乡形象 人生观照 审美内蕴
下载PDF
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哲学新论 被引量:83
10
作者 张进峰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2-57,共6页
人类生命体是由个体生命体、家庭生命体、群体生命体三元构成的生命体,教育应该划分为由个体意志主导的个体自我教育、由家庭意志主导的家庭教育和由群体意志主导的群体教育。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给予个体“如何面对自我”的智慧,即建构... 人类生命体是由个体生命体、家庭生命体、群体生命体三元构成的生命体,教育应该划分为由个体意志主导的个体自我教育、由家庭意志主导的家庭教育和由群体意志主导的群体教育。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给予个体“如何面对自我”的智慧,即建构个体灵魂的雏形或树立个体生活的最初立场,它不但使个体认识到“我”是什么,如何认识和对待“我”之外的一切,而且培养个体完善的心灵。人类家庭教育的行为,内在地实现着人类对后代的生命之爱、后代的独立生存、家庭生命体的利益和家庭的精神追求,外在地构成了教育大厦的基础,制约着个体人生的教育成败和事业成败,进而影响到人类文明的结构和发展。家庭教育的亲和性、内在性和先在性,决定了不能以辅流教育来界定其存在,它也不是社会教育向人生早期的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 生命观 教育观 个体 家庭 群体
下载PDF
运筹学类课程教学中的课程思政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马满好 刘进 《高教学刊》 2020年第35期176-179,共4页
文章提出了在运筹学类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三种课程思政思路:一是以运筹学大师的人生经历和追求真理的执着开展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二是以中国学者在运筹学领域的贡献开展文化自信教育;三是以运筹学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开展时代特征教育。
关键词 运筹学课程 课程思政 人生观 价值观 文化自信 时代特征
下载PDF
从青少年自杀现象看学校的生命教育 被引量:10
12
作者 尹伶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570-574,共5页
从青少年自杀现象引出当前学校教育存在的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忽视生命价值引导等问题 ,提出学校教育应挑起生死教育观的重担 ,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死亡观 。
关键词 生命观 死亡观 生命教育 青少年自杀现象
下载PDF
美好生活的哲学审视 被引量:23
13
作者 邱耕田 王丹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27,共8页
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总体上富起来的中国人民在"生活态"上进入了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新阶段,创造广大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已然成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奋斗目标。根据马克思主义生活观,生活存在和生活意识... 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总体上富起来的中国人民在"生活态"上进入了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新阶段,创造广大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已然成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奋斗目标。根据马克思主义生活观,生活存在和生活意识的矛盾促使人的生活不断向着美好的状态跃升,美好生活的出现正是人的生活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在马克思主义生活观看来,美好生活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它在主体形式上是个体和群体的统一、在内容结构上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在功能上关注和发展的对象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在生活主体对生活的感知上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在价值属性上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在演变进程上是阶段性和长期性的统一、在存在状态上是实然和应然的统一、在实现机制上是继承和创新的统一、在实现形式上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美好生活需要美好发展,因为只有美好的发展才能真正创造我们美好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生活观 生活矛盾 美好发展
原文传递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及其人性观 被引量:23
14
作者 郝敬习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59-62,共4页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是所有人格理论中最为全面的和著名的,其核心内容强调潜在意识动机的存在以及性和攻击本能的重要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产生的背景及主要内容反映了其理论决定论、悲观主义、因果论、潜意识动机及生物学因素等...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是所有人格理论中最为全面的和著名的,其核心内容强调潜在意识动机的存在以及性和攻击本能的重要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产生的背景及主要内容反映了其理论决定论、悲观主义、因果论、潜意识动机及生物学因素等人性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理论 人性观
下载PDF
生命本位与自然关怀——道家生命观的基本特征及其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霞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4期1-7,共7页
道家哲学的核心是其生命观念 ,道家生命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即倡导生命本位 ,强调自然关怀。前者表现在重生、贵生、尊生、养生乃至长生等主张中 ,后者则反映在将生命与自然自始至终联系在一起的宇宙大生命观中。道家深具生命关怀和... 道家哲学的核心是其生命观念 ,道家生命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即倡导生命本位 ,强调自然关怀。前者表现在重生、贵生、尊生、养生乃至长生等主张中 ,后者则反映在将生命与自然自始至终联系在一起的宇宙大生命观中。道家深具生命关怀和自然关怀的宇宙大生命观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学思想 ,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它启迪我们认真思考人如何生存、人类如何与自然相处等重大问题 ,提示我们既要珍惜生命也要爱惜自然 ,要建立起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环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生命观 生态学
下载PDF
北京市中学生生命健康观及对中医药文化认知需求的调研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徐颖洲 闫兴丽 +4 位作者 周晓菲 韩爱庆 陶丝雨 王一程 穆芳园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53-858,共6页
为了解北京市中学生的生命健康观现状,以及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度和需求,为构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校本课程体系提供参考及依据,本课题组以《中医健康生命文化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采用随机抽样、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10所中学学生... 为了解北京市中学生的生命健康观现状,以及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度和需求,为构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校本课程体系提供参考及依据,本课题组以《中医健康生命文化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采用随机抽样、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10所中学学生进行了网上问卷调查,共获有效问卷2 270份。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中学生对生命的认识较为模糊,对中医药文化兴趣高但认知度不足,缺乏可靠的了解渠道。普及中医药文化,进行生命观、健康观教育,已经成了迫切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 生命观 健康观 调研分析
原文传递
浅论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由5·12汶川大地震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16
17
作者 吴顺领 蒋洪波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39-42,共4页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并使人们开始改变对生命和生活的态度。在这种背景下,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教育、逆境和死亡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生存能力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并使人们开始改变对生命和生活的态度。在这种背景下,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教育、逆境和死亡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生存能力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命关怀意识,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挫折、坎坷和死亡,增强他们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汶川大地震 生命教育 生命价值观 生存能力 心理干预
下载PDF
大学生人生观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姚本先 何元庆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7-99,92,共4页
本研究选取不同地区5所高等学校665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现状和特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研究结果为:当代大学生人生观总体上积极进取,他们追求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当代大学生在人生认知量表的4个... 本研究选取不同地区5所高等学校665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现状和特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研究结果为:当代大学生人生观总体上积极进取,他们追求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当代大学生在人生认知量表的4个维度上的得分有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没有生源地、文理科和独生子女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人生观 社会转型期
下载PDF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变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许加明 秦启文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44-48,共5页
采用20世纪80年代末黄希庭教授修订的“罗克奇价值观调查量表”,对437名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结论如下:与20世纪80年代末的大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对价值目标和价值手段的关注都发生了变化,但价值目标的变化大于价值手... 采用20世纪80年代末黄希庭教授修订的“罗克奇价值观调查量表”,对437名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结论如下:与20世纪80年代末的大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对价值目标和价值手段的关注都发生了变化,但价值目标的变化大于价值手段的变化;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目标正在朝向世俗化、功利化和平民化的方向发展,而人生价值手段正在朝向具体化、现实化和理性化的方向发展;少数大学生崇尚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取向;女大学生、高年级大学生的进取精神低于男大学生、低年级大学生;要大力加强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人生价值观 罗克奇价值观调查量表
下载PDF
从《地狱图》看芥川龙之介的人生观和艺术观 被引量:11
20
作者 白晶 《长春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109-110,共2页
通过对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地狱图》的分析,阐明了芥川龙之介的人生观和艺术观,即追求艺术、崇尚艺术、为艺术无所顾忌的艺术至上思想。
关键词 芥川龙之介 《地狱图》 人生观 艺术观 文学创作 历史小说 日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