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茯苓对豚鼠卡那霉素中毒性耳聋的对抗作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耀春 刘桂英 +3 位作者 刘儒林 程秀臻 李宁 候建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422-423,共2页
为了更好地预防卡那霉素中毒性耳聋的发生,通过给豚鼠灌服茯苓煎剂,以一般中毒症状、耳廓反射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阈及外毛细胞缺失率为指标,观察了茯苓对卡那霉素中毒性耳损害的影响。结果发现服用茯苓煎剂可明显减轻卡那霉素耳损... 为了更好地预防卡那霉素中毒性耳聋的发生,通过给豚鼠灌服茯苓煎剂,以一般中毒症状、耳廓反射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阈及外毛细胞缺失率为指标,观察了茯苓对卡那霉素中毒性耳损害的影响。结果发现服用茯苓煎剂可明显减轻卡那霉素耳损害,服药组和未服药组动物的4kHz、6kHz、8kHz的耳廓反射阈在用药第7天时分别为4.7±1.5dB、5.7±2.4dB、2.7±1.2dB和10.5±3.2dB、12.1±3.7dB、8.5±2.7dB。脑干听觉诱发电位阈分别较实验前升高22.7±9.7dB和51.3±14.4dB。柯蒂氏器底圈外毛细胞缺失率分别为39.4%和67.4%。表明茯苓对卡那霉素中毒性耳损害有对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硫酸卡那霉素 诱发电位 外毛细胞
下载PDF
应用胰蛋白酶分离豚鼠耳蜗外毛细胞 被引量:8
2
作者 唐玥玓 张瑞林 鲜均明 《华西医学》 CAS 2003年第1期73-74,共2页
目的 :采用胰蛋白酶孵育后机械分离法以获得单离的豚鼠耳蜗外毛细胞。方法 :豚鼠被迅速断头处死 ,暴露耳蜗 ,在解剖显微镜下去除耳蜗侧壁 ,切取第三、四回耳蜗 ,经胰蛋白酶消化并轻轻吹打 ,以获得单离的豚鼠耳蜗外毛细胞。静置后在倒置... 目的 :采用胰蛋白酶孵育后机械分离法以获得单离的豚鼠耳蜗外毛细胞。方法 :豚鼠被迅速断头处死 ,暴露耳蜗 ,在解剖显微镜下去除耳蜗侧壁 ,切取第三、四回耳蜗 ,经胰蛋白酶消化并轻轻吹打 ,以获得单离的豚鼠耳蜗外毛细胞。静置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本法每侧耳分离出活性好的外毛细胞约 4 0~ 90个 ,能存活 5小时左右。结论 :此技术能提供足量的单离毛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蛋白酶 分离 耳蜗 外毛细胞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spontaneous otoacoustic emissions in 2–4 day old neonates with respect to gender and ear 被引量:8
3
作者 Jinfeng Liu Baoyu Shi Ningyu Wang Jinlan L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期67-71,共5页
BACKGROUND: Spontaneous otoacoustic emissions (SOAEs) are regarded as a valuable audio- metric parameter that objectively reflects the function of outer hair cells (OHCs). Many studies have reported that the inci... BACKGROUND: Spontaneous otoacoustic emissions (SOAEs) are regarded as a valuable audio- metric parameter that objectively reflects the function of outer hair cells (OHCs). Many studies have report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SOAEs in adults is less than 50%. Therefore, measurement of SOAEs may be of little value to clinical examinations. However, the incidence of SOAEs in infants and neonates is higher than in adults.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SOAEs in 2–4 day old neonates, and to demonstrate the difference in OHC function between sexes and ears. DESIGN, TIME AND SETTING: Neurophysiological contrast study, performed in the Department of Neonates, Beijing Chaoyang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tween December 2007 and August 2008. PARTICIPANTS: A total of 112 newborns (224 ears) consisting of 59 females and 53 male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METHODS: The probe was adapted and embedded in the neonate external auditory canal with a foam rubber earplug after checking and clearing up the outer ear canal. The presence of SOAEs was determined when the signal amplitude had a clear peak exceeding –30 dB, or was 3 dB above the noise floor. MAIN OUTCOME MEASURES: The incidence of SOAEs, the number of SOAE signal peaks, and the maximal tension of SOAEs. RESULTS: The incidence in females (79.7%) was higher than males (76.4%) (P 〉 0.05), and the incidence in right ears (86.6%) was higher than in left ears (69.6%) (P 〈 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 of SOAE peaks between females and males (4.49 vs. 4.28), or between right ears and left ears (4.62 vs. 4.12) (P 〉 0.05). The mean maximum SOAE level per ear in females (–3.29 ± 9.28) dB sound pressure level (SPL)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in males (–3.91 ± 9.14) dB SPL (P 〉 0.05). Also, the mean maximum SOAE level in right ears (–2.03 ± 9.11) dB SPL was higher than in left ears (–5.50 ± 9.65) dB SPL (P 〈 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ntaneous otoacoustic emission NEONATES auditory screening outer hair cells
下载PDF
豚鼠耳蜗毛细胞的定量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孙建和 郗昕 +2 位作者 姜泗长 王沛英 方耀云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1996年第1期68-70,共3页
用琥珀酸脱氢酶染色法耳蜗软铺片和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了豚鼠耳蜗基底膜的长度钩回为2.72±0.56mm,第一回7.67±0.53mm,第二回4.97±0.40mm,第三回3.74±0.52mm,第四回2.91±0.40mm。耳蜗基底膜的平均总长... 用琥珀酸脱氢酶染色法耳蜗软铺片和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了豚鼠耳蜗基底膜的长度钩回为2.72±0.56mm,第一回7.67±0.53mm,第二回4.97±0.40mm,第三回3.74±0.52mm,第四回2.91±0.40mm。耳蜗基底膜的平均总长度22.04±0.93mm。内毛细胞总数为2228个,外毛细胞为7668个。毛细胞的数目和耳蜗基底膜长度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毛细胞的分布规律是耳蜗内外毛细胞各回的数目由钩回到第二回逐渐增加,而由第二回到第四回逐渐减少。对毛细胞自然缺失率由钩回到第四回分别为0.45%、0.26%、0.40%、0.50%、1.86%,内毛细胞自然缺失比较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 毛细胞 基底膜 内毛细胞 外毛细胞 图像分析
下载PDF
川芎嗪抗链霉素耳毒性作用及其对豚鼠耳蜗外毛细胞钾通道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7
5
作者 汤浩 崔桂英 +2 位作者 石丽娟 高青华 曹宇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4-538,共5页
本文旨在研究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拮抗链霉素耳毒性作用及其对豚鼠耳蜗外毛细胞K^+通道的影响,探讨TMP拮抗链霉素耳毒性的离子通道机制。60只豚鼠随机分为6组,应用听觉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技术检测豚... 本文旨在研究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拮抗链霉素耳毒性作用及其对豚鼠耳蜗外毛细胞K^+通道的影响,探讨TMP拮抗链霉素耳毒性的离子通道机制。60只豚鼠随机分为6组,应用听觉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技术检测豚鼠ABR听阈,观测TMP的抗链霉素耳毒作用;并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TMP对耳蜗外毛细胞Ca^(2+)敏感K^+电流的影响。结果显示,TMP明显降低链霉素导致的豚鼠ABR听阈升高,提示TMP具有抗链霉素耳毒性作用;TMP能明显增大豚鼠耳蜗外毛细胞Ca^(2+)敏感K^+电流,并呈浓度依赖关系。结果提示,TMP通过增大K^+通道电导而拈抗链霉素耳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外毛细胞 链霉素 K^+通道
下载PDF
年龄相关听力损失DBA/2J小鼠耳蜗毛细胞马达蛋白-prestin表达下调与耳聋的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李胜利 武坤毅 +1 位作者 任晓勇 翟所强(审核人)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62-569,共8页
目的老年性聋亦称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主要是听觉器官退行性改变所致。许多研究已证明prestin与内耳的声强感觉和频率分辨密切相关,我们推测老年性聋与耳蜗毛细胞prestin的表达具有一定的关系,本研究探讨prestin在耳蜗毛细胞表达的改变... 目的老年性聋亦称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主要是听觉器官退行性改变所致。许多研究已证明prestin与内耳的声强感觉和频率分辨密切相关,我们推测老年性聋与耳蜗毛细胞prestin的表达具有一定的关系,本研究探讨prestin在耳蜗毛细胞表达的改变在老年性聋发病机制的作用,期望为老年性聋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快速老化DBA/2J小鼠,对4,8,16和32周龄(W)的48只小鼠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测定。耳蜗快速取材固定,全耳蜗铺片行毛细胞记数,免疫组化荧光标记prestin在耳蜗毛细胞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观察。Western biotting进行prestin蛋白定量分析。结果耳蜗毛细胞记数结果可见4周龄DBA/2J小鼠的耳蜗基底回有56.35%外毛细胞(outer hair cells,OHCs)消失,中回仅有个别消失,顶回有11.07%的OHCs消失;到8W时,DBA/2J小鼠的耳蜗基底回有97.85%OHCs消失,中回12.7%OHCs消失,顶回近20%的OHCs消失;16周龄时基底回OHCs完全消失,中回有80%的消失,顶回有30%的消失;DBA/2J老化小鼠到32W时,基底回OHCs已全部消失,中回也基本消失殆尽达99.5%,顶回的OHCs有80%左右消失。同时,在4W时OHCs prestin的表达从基底回到顶回均有较强的表达;到8W时耳蜗OHCs prestin的表达整体下降,与4W时相比表达下降十分显著(P≤0.01);到16W时,耳蜗OHCsprestin的表达下降更明显。与其相对应的是ABR反应阈值随年龄增长显著升高。Prestin表达与细胞核显示同时存在,OHCs消失同时prestin表达亦消失。结论本实验结果证明,年龄相关听力损失DBA/2J小鼠的耳蜗OHCsprestin表达随听力损失而正向表达下降,毛细胞消失部位有prestin表达的消失。说明prestin表达下降是导致老年性聋的重要因素之一,其结果可能是导致老年性聋发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聋 耳蜗 毛细胞 PRESTIN
下载PDF
豚鼠耳蜗各回外毛细胞的分离 被引量:5
7
作者 郭英 苏振伦 +1 位作者 杨伟炎 姜泗长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6-27,I001,共3页
目的 :探讨豚鼠耳蜗各回外毛细胞 (OHC)的分离方法。方法 :选豚鼠 8只 ,解剖耳蜗各回组织 ,获得Corti器并采用酶消化后机械分离。结果 :各回均可获得一定数量、活性良好的 OHC,第 1、2、3、4回单离 OHC的长度依次为 2 3.81、34.5 0、6 0... 目的 :探讨豚鼠耳蜗各回外毛细胞 (OHC)的分离方法。方法 :选豚鼠 8只 ,解剖耳蜗各回组织 ,获得Corti器并采用酶消化后机械分离。结果 :各回均可获得一定数量、活性良好的 OHC,第 1、2、3、4回单离 OHC的长度依次为 2 3.81、34.5 0、6 0 .48和 71.37μm。结论 :熟悉耳蜗各回解剖、组织特性并按操作要点进行是成功分离出各回 OHC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 外毛细胞 细胞分离 豚鼠
原文传递
耳毒性药物对小鼠耳蜗外毛细胞prest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赵宁 柳柯 +4 位作者 杨仕明 王小宇 石闯 施磊 姜学钧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13年第3期250-254,共5页
目的探讨氨基糖甙类药物庆大霉素对小鼠外毛细胞马达蛋白prestin的影响以及和听力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鼠龄为5周的C57BL/6J小鼠,每天腹腔注射庆大霉素1次,药物浓度为100mg/kg,连续给药14d。实验期间,分别在第4d,7d和第14d时检测受... 目的探讨氨基糖甙类药物庆大霉素对小鼠外毛细胞马达蛋白prestin的影响以及和听力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鼠龄为5周的C57BL/6J小鼠,每天腹腔注射庆大霉素1次,药物浓度为100mg/kg,连续给药14d。实验期间,分别在第4d,7d和第14d时检测受试小鼠的ABR(Click)以观察耳毒性药物对小鼠听功能的影响,并以未进行腹腔注射给药的小鼠(0d)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方法,观察小鼠耳蜗基底膜铺片标本上prestin表达变化,并采用比较荧光强度的方法定量分析prestin在各组之间表达量的差异。结果听功能检测显示,实验组小鼠听力在第4d时开始下降,到第7d时下降达到峰值(P<0.01),14d时较第7d有所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prestin在外毛细胞表达量在第4d开始上调,表现为圆环状的绿色荧光变得模糊,第7d时圆环的形状已经变得不规则并且多带有比较长的尾迹,而prestin表达量达到了最高水平(P<0.01),第14d时表达量和第7d相比有所降低(P<0.05),但是仍然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基糖甙类耳毒性药物持续暴露导致prestin过表达,与小鼠的听力损害过程存在一致性,提示prestin过表达可能参与致聋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糖甙类药物毒性 耳蜗 外毛细胞 PRESTIN 小鼠
原文传递
噪声习服对耳蜗外毛细胞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彭建华 陈建福 黄治物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1-484,共4页
目的观察噪声习服对正常清醒豚鼠耳蜗外毛细胞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90dB(A)的宽带噪声对20只健康豚鼠进行连续14天的习服暴露,每天暴露8小时。分别于暴露前、暴露14天和暴露停止后7天及暴露停止后14天测试豚鼠DPOAE听力图(DP-gram)... 目的观察噪声习服对正常清醒豚鼠耳蜗外毛细胞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90dB(A)的宽带噪声对20只健康豚鼠进行连续14天的习服暴露,每天暴露8小时。分别于暴露前、暴露14天和暴露停止后7天及暴露停止后14天测试豚鼠DPOAE听力图(DP-gram)及1~8kHz各频率的输入/输出(I/O)函数曲线。结果DP-gram的测试结果显示噪声习服暴露使豚鼠低频段(1~3kHz)DPOAE的幅值升高,其中2及3kHz升高最为明显,分别为5.0及7.5dB(P<0.05);使高频段(4~8kHz)DPOAE幅值出现轻度降低。在I/O曲线的测试结果中,噪声习服暴露使低频(1~3kHz)高强度段(50~70dBSPL)DPOAE的幅值升高,高频段(4~8kHz)幅值轻度下降,在噪声暴露停止后14天又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噪声习服暴露可以使豚鼠耳蜗外毛细胞低频段的主动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习服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外毛细胞 噪声性聋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盐酸氟桂利嗪对突发性耳聋小鼠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韩宁 文梅 胡丹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1233-1237,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盐酸氟桂利嗪对突发性耳聋(SSNHL)模型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用24只C57BL/6J小鼠建立SSNHL模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n=8)、模型组(n=8)和联合治疗组(n=8)。对照组:正常小鼠+等量0.9%...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盐酸氟桂利嗪对突发性耳聋(SSNHL)模型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用24只C57BL/6J小鼠建立SSNHL模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n=8)、模型组(n=8)和联合治疗组(n=8)。对照组:正常小鼠+等量0.9%氯化钠溶液干预;模型组:SSNHL模型小鼠+等量0.9%氯化钠溶液干预;联合治疗组:SSNHL模型小鼠+皮下注射0.8μg NGF联合10 mg/kg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通过组织学检测小鼠外毛细胞的凋亡和活力。通过荧光强度分析小鼠外毛细胞胞间通讯的完整度。通过HE染色评估各组螺旋神经节神经元。通过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实验小鼠的听力损失。通过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实时分析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mRNA表达。通过蛋白质印迹分析各组小鼠中凋亡相关蛋白细胞色素c(Cyt-c)、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B淋巴细胞瘤-2(Bcl-2)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外毛细胞活力、荧光强度、神经元数量、Bcl-2蛋白表达均降低,外毛细胞凋亡、TNF-α、IL-6和IL-1β的mRNA表达、Cyt-c、Caspase-3蛋白表达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联合治疗组外毛细胞活力、荧光强度、神经元数量、Bcl-2蛋白表达均升高,外毛细胞凋亡、TNF-α、IL-6和IL-1β的mRNA表达、Cyt-c、Caspase-3蛋白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16、32和48 kHz音调爆发时模型组较对照组的ABR阈值升高,联合治疗组较模型组的的ABR阈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GF注射联合盐酸氟桂利嗪灌胃可抑制SSNHL模型小鼠外毛细胞的凋亡、保护外毛细胞胞间通讯完整性并维持神经元数量,从而改善小鼠听力损失,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耳蜗组织炎症水平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突发性耳聋 神经生长因子 盐酸氟桂利嗪 外毛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水杨酸钠对豚鼠体内庆大霉素代谢产物毒性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贤明 王锦玲 +1 位作者 姜鸿彦 屈玲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6期745-747,共3页
目的 观察庆大霉素及其代谢产物对体外短期培养的豚鼠耳蜗外毛细胞活性的影响 ,以及水杨酸钠对庆大霉素代谢产物毒性的抑制作用 .方法 预先用豚鼠肝组织匀浆与庆大霉素孵育 ,使庆大霉素经酶转化后产生毒性物质 (庆大霉素代谢产物 ) .... 目的 观察庆大霉素及其代谢产物对体外短期培养的豚鼠耳蜗外毛细胞活性的影响 ,以及水杨酸钠对庆大霉素代谢产物毒性的抑制作用 .方法 预先用豚鼠肝组织匀浆与庆大霉素孵育 ,使庆大霉素经酶转化后产生毒性物质 (庆大霉素代谢产物 ) .将分离的豚鼠耳蜗外毛细胞置于含不同成分的Hank液中短期培养 .即置于庆大霉素、庆大霉素代谢产物、水杨酸钠、水杨酸钠 +庆大霉素代谢产物、以及单纯 Hank液中 .实验前、后计算毛细胞总数及存活细胞数 .结果 外毛细胞在含庆大霉素的 Hank液中存活率与对照组及水杨酸钠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 .0 5 ) ;而经庆大霉素代谢产物处理的外毛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 (P<0 .0 5 ) ;将水杨酸钠加入含庆大霉素代谢产物的 Hank液中 ,发现外毛细胞存活率明显增加 (P<0 .0 5 ) .结论 庆大霉素对离体的外毛细胞无明显毒性 ,而经肝组织酶转化产生的庆大霉素代谢产物则表现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大霉素 毒笥 外毛细胞 水杨酸钠 解毒作用
下载PDF
脉络宁拮抗庆大霉素耳蜗毒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曹济航 王东方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613-614,共2页
为了更好地预防庆大霉素中毒性耳聋的发生,通过给豚鼠肌肉注射脉络宁注射液,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Ⅲ波潜伏期及外毛细胞计数为指标,观察了脉络宁对庆大霉素中毒性耳损害的影响。结果发现肌肉注射脉络宁可明显减轻庆大霉素耳损害,脉络... 为了更好地预防庆大霉素中毒性耳聋的发生,通过给豚鼠肌肉注射脉络宁注射液,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Ⅲ波潜伏期及外毛细胞计数为指标,观察了脉络宁对庆大霉素中毒性耳损害的影响。结果发现肌肉注射脉络宁可明显减轻庆大霉素耳损害,脉络宁组和庆大霉素组用药后动物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Ⅲ波潜伏期分别较实验前延长,为3.04±0.12ms和3.25±0.81ms(x±S,下同);耳蜗柯蒂氏器第二回外毛细胞计数分别为196.43±40.48个和143.28±34.56个。表明脉络宁对庆大霉素耳蜗毒性有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作用 脉络宁 庆大霉素 耳蜗毒性
下载PDF
川芎嗪开放外毛细胞钾通道的细胞内PKA机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崔桂英 汤浩 +1 位作者 曹宇 吴玉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11-712,共2页
关键词 川芎嗪 K^+通道 外毛细胞 膜片钳技术 川芎
下载PDF
蝙蝠耳蜗毛细胞损害后支持细胞转分化为再生毛细胞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胜利 张正民 +4 位作者 张少强 刘思伟 赵谦 闫利英 朱宏亮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3期335-347,共13页
目的为探讨哺乳类动物耳蜗毛细胞再生能力的存在和机制,我们选用蝙蝠为动物模型,观察庆大霉素损害耳蜗后毛细胞自发修复再生能力和现象。方法给蹄蝠连续注射庆大霉素10和14天,造成耳蜗毛细胞损害消失。在注射停后、恢复20和40天分别测定... 目的为探讨哺乳类动物耳蜗毛细胞再生能力的存在和机制,我们选用蝙蝠为动物模型,观察庆大霉素损害耳蜗后毛细胞自发修复再生能力和现象。方法给蹄蝠连续注射庆大霉素10和14天,造成耳蜗毛细胞损害消失。在注射停后、恢复20和40天分别测定ABR反应阈值,并对耳蜗标本进行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庆大霉素造成蝙蝠耳蜗毛细胞损害消失,ABR反应阈值升高。恢复20和40天后,蝙蝠耳蜗受损的毛细胞部位支持细胞顶表面长出微绒毛,微绒毛发育成纤毛,替补消失的毛细胞,同时伴随有听功能的恢复。结论蝙蝠耳蜗毛细胞损害后支持细胞直接转化为新生的毛细胞,证明蝙蝠耳蜗毛细胞具有再生能力,本研究为哺乳类耳蜗毛细胞再生提供了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毛细胞 再生 耳蜗 支持细胞 蝙蝠 听功能恢复
下载PDF
卡那霉素和2-羟丙基-β-环糊精耳毒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琨 陈利娟 +2 位作者 何小丹 刘志奇 沙素华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6-11,共6页
目的初步比较研究卡那霉素和2-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致CBA/J小鼠耳毒性损伤的特点。方法雄性CBA/J小鼠,700 mg/kg卡那霉素连续腹腔注射15 d,HPβCD8000 mg/kg皮下注射,对照组均为0.9%无菌氯化钠生理盐水。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听... 目的初步比较研究卡那霉素和2-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致CBA/J小鼠耳毒性损伤的特点。方法雄性CBA/J小鼠,700 mg/kg卡那霉素连续腹腔注射15 d,HPβCD8000 mg/kg皮下注射,对照组均为0.9%无菌氯化钠生理盐水。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听力。耳蜗基底膜铺片和二氨基联苯胺染色法(DAB)毛细胞计数。HPβCD多个时间点听阈的比较和外毛细胞记数的比较使用统计软件GraphPad Prism 13中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Repeated measures ANOVA)进行数据分析,卡那霉素实验中听阈的比较用GraphPad Prism 13中的双样本t检验(T-Test)。结果生理盐水组8 kHz、16 kHz、32 kHz阈值分别为(21±2.24)dB、(21±2.24)dB、(21±2.24)dB;卡那霉素治疗组阈值分别为(22±2.74)dB(t=0.6325,P=0.5447)、(67±4.47)dB(t=20.5718,P<0.001)、(77±4.47)dB(t=25.0440,P<0.001)。HPβCD治疗组6 h后,8 kHz、16 kHz、32 kHz反应分别为(29±4.18)dB、(30±4.47)dB、(37±2.74)dB,7h时后分别为(65±3.54)dB、(71±2.24)dB、(80±3.54)dB,8 h后分别为(70±3.54)dB、(78±5.70)dB、(85±5.00)dB,经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590,P<0.001)。随着HPβCD用药时间的延长,各频率听力损失逐渐加重。卡那霉素治疗组OHC损失于顶转至基底转2.0 mm处为(9.17±6.03)%,2.5 mm处为(89.76±3.12)%,4.0 mm处为100%,经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40,P=0.0003);IHC损失分别为(0.71±0.00)%、(6.79±6.01)%、(20.71±6.00)%,经比较显示2.5 mm和4.0 mm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49,P<0.05)。HPβCD治疗6 h后耳蜗基底膜外毛细胞可见明显的损伤,外毛细胞的损伤在基底膜顶转,中转和底转都可出现,7、8 h后耳蜗内外毛细胞几乎完全脱落,8 h以内未见明显的内毛细胞损伤。结论卡那霉素和HPβCD均致小鼠听力下降、毛细胞损伤。卡那霉素耳毒性损伤从高频开始,HPβCD耳毒性听力损伤在早期就波及全频,外毛细胞损伤先于内毛细胞损伤,损伤程度都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聋 内毛细胞 外毛细胞 2-羟丙基-Β-环糊精 卡那霉素 耳毒性
原文传递
依托咪酯对氯化钾和咖啡因诱发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内钙离子移动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元涛 黄穗萍 +4 位作者 黄晓雷 吴铭广 李亚文 王芳 周龙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6-248,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依托咪酯对氯化钾和咖啡因诱发的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内钙离子移动的影响,探讨其对听觉外周感受器(耳蜗)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①30个活性良好的外毛细胞随机分为3组(n=10):对照组(C组)、低浓度依托咪酯组(E1组)、高浓度依...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依托咪酯对氯化钾和咖啡因诱发的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内钙离子移动的影响,探讨其对听觉外周感受器(耳蜗)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①30个活性良好的外毛细胞随机分为3组(n=10):对照组(C组)、低浓度依托咪酯组(E1组)、高浓度依托咪酯组(E2组),用Fluo-3AM荧光指示剂染色,分别给予Hanks液、50、100μmol/L依托咪酯预处理20 min。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动态观察各组预处理前、后以及40 mmol/L氯化钾诱发的细胞内钙荧光染色强度峰值的变化。②分组同①,观察各组预处理前、后以及20 mmol/L咖啡因诱发的细胞内钙荧光染色强度峰值的变化。结果①C组加入40 mmol/L氯化钾后细胞内钙荧光强度峰值从基础值105上升至221(P<0.01),E1组从基础值101上升至187(P<0.01),E2组从基础值103上升至150(P<0.01),E1组、E2组峰值分别较C组下降了近15.4%(P<0.05)和32.1%(P<0.01)。②C组加入20 mmol/L咖啡因后细胞内钙荧光强度峰值从基础值112上升至154(P<0.05),E1组从基础值103上升至148(P<0.05),E2组从基础值104上升至143(P<0.05)。但E1组和E2组细胞内钙荧光强度峰值较C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耳蜗外毛细胞电压依赖性Ca2+通道开放,减少胞外钙内流,降低耳蜗外毛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而对内质网Ryanodine型钙库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细胞内钙离子 外毛细胞 耳蜗 豚鼠
下载PDF
川芎嗪拮抗链霉素耳毒性作用及其离子通道机制 被引量:4
17
作者 崔桂英 石丽娟 汤浩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研究川芎嗪(tetraethylplyrazine,TMP)拮抗链霉素耳毒性作用及其对耳蜗外毛细胞外向K+通道的影响,寻求两者的相关性,旨在探讨川芎嗪拮抗耳中毒作用的离子通道机制。方法选取豚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组、链霉素组、川芎嗪低浓度... 目的研究川芎嗪(tetraethylplyrazine,TMP)拮抗链霉素耳毒性作用及其对耳蜗外毛细胞外向K+通道的影响,寻求两者的相关性,旨在探讨川芎嗪拮抗耳中毒作用的离子通道机制。方法选取豚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组、链霉素组、川芎嗪低浓度组、川芎嗪高浓度组、川芎嗪低浓度+链霉素组和川芎嗪高浓度+链霉素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2.5ml/kg)、链霉素(450mg/kg)、川芎嗪(12mg/kg)、川芎嗪(60mg/kg)、川芎嗪(12mg/kg)+链霉素(450mg/kg)、川芎嗪(60mg/kg)+链霉素(450mg/kg),用药10天后检测各组豚鼠ABR反应阈,并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川芎嗪对耳蜗外毛细胞Ca2+敏感K+电流和延迟外向K+电流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川芎嗪明显降低链霉素所致的豚鼠ABR反应阈升高,提示川芎嗪具有明显的拮抗链霉素耳毒性作用;川芎嗪能明显增大豚鼠耳蜗外毛细胞Ca2+敏感K+电流和延迟外向K+电流,并呈浓度依赖关系。结论川芎嗪可能通过增大K+通道电流而发挥其降低链霉素耳毒性作用,推测这是其抗耳毒性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外毛细胞 链霉素 K^+通道
下载PDF
蝙蝠耳蜗Corti器的电子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闫利英 李胜利 +4 位作者 李白芽 张少强 刘思伟 朱宏亮 郑庆印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202-206,共5页
目的研究蝙蝠耳蜗基底膜毛细胞及静纤毛的特化现象。方法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三种蝙蝠耳蜗毛细胞及静纤毛的表面亚显微结构形态。结果外毛细胞静纤毛特别的短,外毛细胞体呈瓶状或哑铃状,外毛细胞体被Deiters细胞的杯状膜包裹。结论... 目的研究蝙蝠耳蜗基底膜毛细胞及静纤毛的特化现象。方法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三种蝙蝠耳蜗毛细胞及静纤毛的表面亚显微结构形态。结果外毛细胞静纤毛特别的短,外毛细胞体呈瓶状或哑铃状,外毛细胞体被Deiters细胞的杯状膜包裹。结论我们观察到三种蝙蝠耳蜗外毛细胞体基本呈烧瓶状和哑铃状,明显有别于其他哺乳类耳蜗外毛细胞呈圆柱型的形态。这种毛细胞体的独特形态,可能是蝙蝠为适应高频回声定位的需要出现的特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毛细胞 静纤毛 耳蜗 回声定位 蝙蝠
下载PDF
Effect of age on click-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被引量:2
19
作者 Jinfeng Liu Ningyu W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853-861,共9页
OBJECTIVE:The aims of this study wer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the total intensity of 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 and signal-to-noise ratio in various frequency bands as a function of aging,an... OBJECTIVE:The aims of this study wer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the total intensity of 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 and signal-to-noise ratio in various frequency bands as a function of aging,and to explore the role of age-related decline of cochlear outer hair cells.DATA SOURCES:The literature was searched using the PubMed database using 'transient-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s' as a keyword.Articles were limited as follows:Species was 'Humans';languages were 'English and Chinese';publication date between 1990-01-01 and 2010-12-31.The references of the found were also searched to obtain additional articles.DATA SELECTION:Inclusion criteria:(1) Articles should involve the total TEOAE level or signal-to-noise ratio.(2) The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system used was Otodynamics ILO analysis system(ILO88,ILO92,ILO96 or ILO292).(3) Studies involved groups of greater than 10 subjects and TEOAE results were from normally hearing ears.(4) If more papers from the same author or laboratory analyzed the same subjects,only one was used.MAIN OUTCOME MEASURES:The correlations of the age scale with the total level and signal-to-noise ratio of TEOAE was determined,respectively.RESULTS:(1) TEOAE total level gradually increased until 2 months of age,and then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ge.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total TEOAE level and age were found(r =-0.885,P = 0.000).(2) The most rapid decrease of TEOAE amplitude occurred at 1 year old.The total TEOAE level decreased about 4.25 dB SPL between 2 months to 1 year old,then about 0.26-0.52 dB SPL from 1 year to 10 years old,about 0.23 dB SPL from 11 years to 25 years old,and about 0.14 dB SPL from 26 years to 60 years old.(3)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in the frequency bands centered at 1.5,2,3 and 4 kHz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ge after 2 months of age.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and age were found for frequency bands ranging from 1.5 kHz t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e transient-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 signal-to-noise ratio outer hair cells META-ANALYSIS
下载PDF
急性次声波暴露后豚鼠位听功能及内耳超微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勃 姜泗长 +2 位作者 杨伟炎 韩东一 张素珍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8-21,T004,共5页
目的 观察次声波对豚鼠位听功能和内耳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豚鼠置于频率 8Hz、声压级 135dBSPL的次声声场中连续暴露 90min。应用正弦摆动试验 (sinusoidalpendulartest,SPT)、听性脑干反应 (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 ,ABR)和... 目的 观察次声波对豚鼠位听功能和内耳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豚鼠置于频率 8Hz、声压级 135dBSPL的次声声场中连续暴露 90min。应用正弦摆动试验 (sinusoidalpendulartest,SPT)、听性脑干反应 (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 ,ABR)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istortionproductionotoacousticemission ,DPOAE)评价次声波暴露前后豚鼠前庭功能和听功能的变化 ,扫描电镜观察豚鼠内耳各结构表面超微形态的变化。结果 次声波暴露后不同时间正弦摆动诱发的豚鼠前庭性眼震的最大慢相速度 (slow phasevelocity ,SPV)和频率较次声暴露前轻微降低 ,但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次声波暴露后各组动物ABR阈值较正常时略有升高 ,亦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各组动物ABR各波潜伏期和波间期与次声暴露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DPOAE的幅度值在各个频率段均有明显的降低 (P <0 .0 1)。扫描电镜下见各实验组动物内耳半规管壶腹嵴两囊斑及Corti器感觉毛细胞纤毛缺失、散乱、倒伏及融合 ,表皮板等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结论 次声波对豚鼠前庭末梢感受器兴奋性可能有一过性的轻微抑制作用 ,但SPT无有意义改变。次声波可引起豚鼠内耳毛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 ,可导致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功能明显减退 ,这种功能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次声暴露 豚鼠 位听功能 内耳 耳蜗 外毛细胞 超微结构 内毛细胞 诱发电位 听觉脑干 AB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