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现状及防制措施建议 被引量:204
1
作者 张静 常昭瑞 +3 位作者 孙军玲 廖巧红 邢薇佳 刘凤凤 《疾病监测》 CAS 2014年第7期516-521,共6页
目的为加强我国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监测与防控工作,更新相关技术指南,提出技术关键点的措施建议。方法收集2006—2013年在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所报告的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数据、全国病毒性腹泻监测网络2006—2012年数据以及国... 目的为加强我国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监测与防控工作,更新相关技术指南,提出技术关键点的措施建议。方法收集2006—2013年在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所报告的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数据、全国病毒性腹泻监测网络2006—2012年数据以及国内外诺如病毒感染监测和控制技术指南及有关文献,分析我国诺如病毒发病情况、病原分型和暴发危险因素,监测及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国内外相关防控技术指南。结果2006—2013年全国诺如病毒腹泻暴发疫情报告数逐年上升,共报告56起,发病4979例,平均每起暴发89例病例,主要病原类型包括GⅠ型、GⅡ型。在病毒性腹泻监测哨点医院住院的5岁以下儿童腹泻病例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从2007年的11.2%上升至2011年20.3%,2012年为15.3%。结论我国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和住院病例呈上升趋势,暴发规模较大,暴发监测的敏感性有待改进。本研究提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主要技术措施建议,对指导开展我国诺如病毒腹泻防控工作,更新技术指南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腹泻 急性胃肠炎 暴发 监测 控制
原文传递
2006—2010年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简介 被引量:129
2
作者 庞璐 张哲 徐进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0-563,共4页
目的分析2006—2010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公布的2006—2010年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共收到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2 023起,累计发病62 920... 目的分析2006—2010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公布的2006—2010年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共收到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2 023起,累计发病62 920人,死亡967人。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和患者数最多,分别占40.09%和61.92%;有毒动植物引起的暴发事件数和患者数分别占30.70%和17.64%。化学物引起的暴发事件数和患者数分别占17.99%和9.90%。结论微生物病原菌是导致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暴发 监测
原文传递
2013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资料分析 被引量:104
3
作者 李薇薇 王三桃 +6 位作者 梁进军 刘长青 熊鹰 李宁 徐娇 刘秀梅 郭云昌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3-298,共6页
目的分析2013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的2013年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 001起,累计发... 目的分析2013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的2013年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 001起,累计发病14 413人,死亡90人,微生物性因素引起事件起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占32.0%(320/1 001)和49.7%(7 162/14 413),毒蘑菇引起的死亡人数最多,占52.2%(47/90)。结论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仍是引发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是最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毒蘑菇中毒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暴发 监测 致病因子 微生物 死因 中国
原文传递
2010-2016年上海市虹口区手足口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58
4
作者 于晓楠 忻丽菁 +1 位作者 杨吉星 张静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58-63,共6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虹口区2010-2016年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获取的2010-2016年手足口病病例资料及... 目的分析上海市虹口区2010-2016年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获取的2010-2016年手足口病病例资料及手足口病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6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5 84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3.03/10万,重症5例,重症率0.09%。2012年和2014年发病率较高,呈现隔年流行的特点。发病高峰为春夏季(20~30周)和秋冬季(40~52周),分别占总发病数的40.98%和23.25%。江湾镇街道为主要的高发地区,5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85.69%,幼托儿童占病例总数的49.31%。聚集性疫情发生在幼托机构,占疫情总数77.39%,2012年和2014年报告聚集性疫情起数和累计病例数较多。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不同年份优势毒株亦有不同,2012年及之前以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urs 71,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hievirus A16,CoxA16)为主,2013年之后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hievirus A6,CoxA6)等其他肠道病毒成为优势病原。结论虹口区手足口病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不同地区和人群之间存在分布规律,应进一步加强监测及分析病原谱变化,落实综合性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征 病原学监测 聚集性疫情 暴发疫情 重症病例 疾病监测
原文传递
我国呼吸道腺病毒疾病流行病学现况分析 被引量:45
5
作者 陈伟 王盛书 +7 位作者 张文义 钱全 温亮 徐元勇 李青华 孙海龙 李申龙 王勇 《军事医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14-821,共8页
目的分析国内呼吸道腺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为暴发疫情处置和临床早期诊断鉴别提供借鉴。方法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以及Pub Med等数据库收集1997~2015年我国报道的呼吸道腺病毒流行及暴发文献,对呼吸道腺病毒感染流... 目的分析国内呼吸道腺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为暴发疫情处置和临床早期诊断鉴别提供借鉴。方法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以及Pub Med等数据库收集1997~2015年我国报道的呼吸道腺病毒流行及暴发文献,对呼吸道腺病毒感染流行时间、地区分布、人群分布、病毒型别和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呼吸道腺病毒病原分型分析显示,我国流行的呼吸道腺病毒包括1~7型、11型、14型、55型,其中以7型和3型为主,分别占暴发疫情病例的62.33%(599/961)和24.97%(240/961),占监测病例的36.79%(312/848)和53.18%(451/848)。暴发疫情病例以2004和2013年发病最多,分别占全部病例的41.12%(2212/5380)和16.49%(887/5380)。监测病例以2010和2011年发病最多,分别占全部病例的17.59%(297/1688)和17.77%(300/1688)。暴发疫情季节分布以冬春季为主。全国共有12个省(市)报道了呼吸道腺病毒暴发病例,3型呼吸道腺病毒以江苏最多,占58.33%(140/240),明显高于其他省(市)(P<0.01);7型呼吸道腺病毒以湖北最多,占67.41%(333/494),4型呼吸道腺病毒在广东报道1起,4例呼吸道腺病毒阳性。全国共有5个省(市)医院监测开展了呼吸道腺病毒的监测,其中以北京和江苏最多,占全部阳性病例的57.56%(971/1687)和32.42%(547/1687)。发病人群以儿童和入伍新兵为主要人群,占全部病例的73.97%(2907/3930)。腺病毒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63%~100%)、咽痛(31.9%~100%)、咽部充血(60%~100%)、咳嗽(5.88%~100%)。结论呼吸道腺病毒是引起我国学校和军队暴发疫情的主要病原之一。疾控机构有必要加强学校和军队呼吸道腺病毒的监测,分析总结不同类型呼吸道腺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传播扩散规律,积极开发相关疫苗,有效保护易感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腺病毒 暴发 监测 流行病学特征
原文传递
2011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资料分析 被引量:35
6
作者 李薇薇 朱江辉 +6 位作者 甄世祺 梁效成 蒋玉艳 李宁 徐娇 刘秀梅 郭云昌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3-288,共6页
目的分析2011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的2011年食源性疾病暴发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809起,累计发病14 057人,死亡113人... 目的分析2011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的2011年食源性疾病暴发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809起,累计发病14 057人,死亡113人,微生物性因素引起的事件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占26.2%(212/809)和37.6%(5 292/14 057),化学性因素引起的死亡人数最多,占39.8%(45/113)。结论微生物性因素是导致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原因,化学性因素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此外,应不断加强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建设,增强报告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暴发 监测 致病因子 亚硝酸盐 微生物 毒蘑菇 死因 中国
原文传递
2006年-2017年浙江省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资料分析 被引量:33
7
作者 孙亮 陈莉莉 +1 位作者 廖宁波 陈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15期1874-1877,共4页
目的分析浙江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6年-2017年浙江省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事件数和病例数最多,分别占原因查明总数的70. 85%及82. 79%。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以... 目的分析浙江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6年-2017年浙江省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事件数和病例数最多,分别占原因查明总数的70. 85%及82. 79%。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占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总事件数的61. 81%。毒蘑菇中毒的死亡人数最多,占60. 87%。有毒动物中毒以河豚鱼为主,占39. 29%。有毒植物中毒以四季豆为主,占58. 97%。有毒化学物中毒以亚硝酸盐为主,占59. 18%。5月-10月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占细菌性事件总数的85. 23%。6月-10月毒蘑菇中毒占毒蘑菇事件总数的96. 77%。中毒食物以动物性水产品最多,其次是肉与肉制品。事件发生场所以餐饮单位最多。结论应根据不同季节、不同致病因子、不同人群及不同场所,有针对性地做好食源性疾病预警、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暴发 监测 浙江
原文传递
2016-2019年我国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33
8
作者 朱曦 孔翔羽 +4 位作者 章青 李静欣 李慧莹 靳淼 段招军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74-779,共6页
目的了解中国诺如病毒监测网络(CaliciNet China)的发展及2016—2019年中国诺如病毒分子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9年9月诺如病毒暴发流行病学和病例临床信息及标本,应用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RT-PCR)进行诺如... 目的了解中国诺如病毒监测网络(CaliciNet China)的发展及2016—2019年中国诺如病毒分子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9年9月诺如病毒暴发流行病学和病例临床信息及标本,应用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RT-PCR)进行诺如病毒检测,阳性样本通过RT-PCR扩增、测序,将数据录入CaliciNet China数据库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2016年10月至2019年9月,共报告诺如病毒疫情1153起,对其中776起疫情(67.3%)的阳性样本进行了基因分型。94.9%的暴发疫情与人–人传播有关,发生在托幼机构或学校(94.4%),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诺如病毒暴发的流行高峰(65.0%)。57.6%的诺如病毒暴发由GⅡ.2[P16]引起。结论GⅡ.2[P16]是2016年10月至2019年9月引起我国诺如病毒暴发的主要基因型,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或或学校,CaliciNet China正在进行的监测提供了有关毒株基因分型和暴发特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胃肠炎 暴发 监测网络 基因型
原文传递
2012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资料分析 被引量:32
9
作者 李薇薇 朱江辉 +6 位作者 兰真 马晓晨 薛春洪 李宁 徐娇 刘秀梅 郭云昌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8-293,共6页
目的分析2012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的2012年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917起,累计发病13 679人,死亡137... 目的分析2012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的2012年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917起,累计发病13 679人,死亡137人。微生物性因素引起的暴发事件起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占27.81%(255/917)和50.03%(6 844/13 679),毒蘑菇引起的死亡人数最多,占55.47%(76/137)。家庭和餐饮服务单位是主要发生场所,暴发事件起数分别占41.77%(383/917)和34.68%(318/917)。结论微生物性因素是导致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原因,毒蘑菇是导致食源性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暴发 监测 致病因子 微生物 毒蘑菇 死因 中国
原文传递
2011—2020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时空趋势 被引量:27
10
作者 夏琳琳 邱爽 +2 位作者 王若彤 李如玉 吕晓华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6-231,共6页
目的了解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11—2020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上报的监测数据,计算报告患病率、单起事件累及人数和各类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构成比。结果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目的了解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11—2020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上报的监测数据,计算报告患病率、单起事件累及人数和各类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构成比。结果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35806起,累计患病人数266968人。累计上报事件数和患病人数最多的是西部地区,其中云南省10年间上报的事件数和患病人数最多,分别占全国的17.70%和15.81%。10年间,毒蘑菇和微生物为我国主要的致病因素,其中由毒蘑菇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最多,占29.09%,由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相关患病人数最多,占35.69%,沙门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是主要的致病菌。餐饮服务单位是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场所,暴发事件数和患病人数占总数的49.31%和70.59%,其中单位食堂和宾馆饭店为主要暴发场所。结论2011—2020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报告事件数、患病人数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暴发 监测
原文传递
2006-2008年广州市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分析 被引量:29
11
作者 景钦隆 毛新武 +1 位作者 何洁仪 刘建平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分析2006-2008年广州市食源性疾病暴发的特征,提出针对性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确定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标准,利用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与报告系统收集2006-2008年暴发资料,建立excel食源性疾病暴发数据库,按季节、月份、致病因素、致... 目的分析2006-2008年广州市食源性疾病暴发的特征,提出针对性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确定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标准,利用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与报告系统收集2006-2008年暴发资料,建立excel食源性疾病暴发数据库,按季节、月份、致病因素、致病食品、就餐场所、引发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8年食源性疾病暴发共189起,发病2678例,死亡6例,平均每起发病14.17例,罹患率13.47%,病死率0.22%。查明致病因素共166起,占总数的87.83%;微生物性暴发起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58.20%和70.95%;有毒动植物性暴发死亡人数最多,占总数的66.67%。微生物性(17.27例)平均每起患者数最多;化学性罹患率(91.83%)最高;有毒动植物性病死率(1.86%)最高。结论应提高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与报告系统的效率和质量,开展针对性防控,降低食源性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暴发 监测 分析
原文传递
中国2019—2020监测年度流感暴发疫情特征分析 被引量:28
12
作者 曾晓旭 谢怡然 +4 位作者 陈涛 黄维娟 唐静 李希妍 王大燕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21年第5期359-363,共5页
目的分析2019—2020监测年度,中国大陆地区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科学制定流感疫情防控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4月1日至2020年3月29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和"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 目的分析2019—2020监测年度,中国大陆地区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科学制定流感疫情防控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4月1日至2020年3月29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和"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2019—2020监测年度流感和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暴发疫情数据,对2019—2020年流感监测年度中国大陆流感和ILI暴发疫情的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中国大陆地区2019—2020监测年度共报告流感和ILI暴发疫情3864起,其中流感暴发疫情为3675起(占95.11%);南、北方片区在2019年4月至5月达到一个小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南方地区于7月至9月呈低水平流行,北方地区于6月至10月呈低水平流行。随后疫情呈上升趋势,南、北方片区全年ILI暴发疫情最高峰均出现在2019年12月(分别是1731起和467起),自2020年1月底开始,迅速下降至极低水平。除2019年8月外,该监测年度各月份南方片区流感暴发疫情起数均高于北方片区。各种类型学校共报告暴发疫情起数为3804起,占比为98.45%,中、小学校为暴发疫情报告的最主要场所,共报告暴发疫情3382起(87.53%)。结论2019—2020监测年度南方地区流感暴发疫情高于北方地区,呈明显的季节性,秋冬季为暴发疫情的高峰期,应加强学校的流感防控工作,减少聚集性暴发疫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流感样病例 暴发疫情 监测
原文传递
河南省2009—2014年水痘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8
13
作者 李军 史鲁斌 肖占沛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6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2009—2014年水痘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水痘暴发和流行提供依据。方法数据获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河南省2009—2014年水痘个案病例及暴发疫情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河南省2009—2014年... 目的了解河南省2009—2014年水痘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水痘暴发和流行提供依据。方法数据获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河南省2009—2014年水痘个案病例及暴发疫情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河南省2009—2014年共报告水痘84 02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4.85/10万;春、冬季高发;患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10岁的儿童,占62.75%;同期共报告暴发疫情35起,主要集中在学校和幼托机构。结论儿童为水痘的高发人群,水痘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应提高高发人群水痘疫苗的接种率,加强对暴发疫情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 流行病学特征 暴发 监测
下载PDF
江苏省3个城市2012—2015年手足口病聚集性与暴发疫情监测分析 被引量:27
14
作者 樊欢 符院生 +5 位作者 单军 施超 张雪峰 霍翔 鲍昌俊 嵇红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08-1614,共7页
目的 分析江苏省无锡、常州、连云港3个城市2012-2015年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全省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12版)》,主动收集3个城市2012... 目的 分析江苏省无锡、常州、连云港3个城市2012-2015年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全省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12版)》,主动收集3个城市2012-2015年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资料,实验室确认试验采用荧光定量RT-PCR 方法,分析描述疫情的时间、地区、场所分布及其规模,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疫情罹患率和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2-2015年3个城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疫情1 425起(其中聚集性疫情1 314起,暴发疫情111起)。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3-6月和9-12月,分别占58.18%(829/1 425)和33.68%(480/1 425);无锡市报告的疫情较多,占59.30%(845/1 425);疫情场所主要在托幼机构,占68.63%(978/1 425)。931起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经实验室确认试验显示,2012年、2014年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两种病毒株主导流行,2013年、2015年分别以单一病毒株EV71和Cox A16为优势毒株。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疫情的罹患率与周围环境卫生状况有关,卫生状况越好,罹患率越小(中 vs. 差:OR=0.150,95%CI:0.034~0.667;好 vs. 差:OR=0.072,95%CI:0.016~0.317);疫情持续时间与报告的及时性有关,报告时间越晚,疫情的持续时间越长(4~7 d vs. 1~3 d:OR=3.452,95%CI:2.293~5.198;8 d vs. 1~3 d:OR=12.108,95%CI:7.767~18.763)。结论 江苏省3个城市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的时间特征呈现双峰分布,病毒型别存在年份差异,托幼机构是疫情主要场所,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对控制疫情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疫情 聚集性 暴发 监测
原文传递
中国2009~2015年麻疹暴发疫情报告与调查处置情况分析 被引量:26
15
作者 马超 贾海梅 +5 位作者 苏琪茹 温宁 樊春祥 杨宏 王华庆 郝利新 《中国疫苗和免疫》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1-486,492,共7页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9-2015年报告的麻疹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采取的调查与处置措施,为进一步做好麻疹暴发调查处置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2009-2015年通...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9-2015年报告的麻疹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采取的调查与处置措施,为进一步做好麻疹暴发调查处置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2009-2015年通过麻疹监测系统(Measles Surveillance System,MSS)报告的麻疹暴发疫情的病例信息、暴发调查与处置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5年全国共报告麻疹暴发疫情1 426起,涉及病例8 696例,死亡12例。麻疹暴发规模、暴发持续天数呈2009-2012年持续下降、2013-2015年持续回升态势。报告暴发起数、病例数从2009年的319起、2 071例,降至2012年的13起、324例,又持续回升至2015年的329起、1 847例。暴发持续天数中位数(范围)从2009年的8(1-114)天,降至2012年的4(1-13)天,回升至2015年的8(1-245)天。麻疹暴发经实验室确诊1 385起(97.12%),有247起(17.32%)报告了麻疹病毒基因型鉴定结果,其中242起为H1基因型、3起为D9基因型、2起为D8基因型。发生在社区和学校的暴发比例从2009年的55%和26%降至2015年的26%和11%;发生在单一家庭和成人集体单位的比例从2009年的12%和8%降至2015年的30%和17%。有477起暴发针对8月龄-14岁儿童评估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率,其中6起(1.26%)为〈30%、12起(2.52%)为30%-59%、27起(5.66%)为60%-79%、47起(9.85%)为80%-89%、385起(80.71%)≥90%,相应地,开展了应急接种的比例分别为100%、100%、85.19%、80.85%、88.57%。结论 2009-2012年报告麻疹暴发疫情显著下降,但2013年以来暴发疫情数量、规模和持续时间回升。需要进一步做好麻疹暴发疫情的甄别、及时报告、落实疫情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暴发 监测 处置
原文传递
2009-2013年广东省深圳市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6
16
作者 张振 谢旭 +2 位作者 李媛 路滟 梅树江 《疾病监测》 CAS 2014年第10期782-786,共5页
目的揭示深圳市2009-2013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征,为开展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深圳市疾病控制信息管理系统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获取疫情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 目的揭示深圳市2009-2013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征,为开展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深圳市疾病控制信息管理系统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获取疫情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深圳市共报告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365起,占同期全部传染病聚集性疫情的21.1%(365/1727),其中16起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占同期全部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6.8%(16/236)。聚集性疫情高峰集中在3-6月(66.6%,243/365);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93.7%(342/365);原特区内地区占68.2%(249/365),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发生在原特区外(11/16)。疫情发生后1天内报告的占38.6%(141/365);罹患率为0.59%~100%,中位数为10.3%;持续时间为1~41 d,中位数为3.0 d。疫情发生报告间隔与疫情持续时间和发病人数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21和0.416,P均〈0.05)。2009年和2010年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优势毒株,各占39.5%、48.4%,2011年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和其他肠道病毒,各占27.6%、23.5%和22.4%,2012年和2013年其他肠道病毒为优势毒株,各占39.4%和28.2%。结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调查处置可有效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深圳市报告的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3-6月为高发期,应加强原特区外地区的报告管理工作,及时报告处置是控制疫情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聚集性疫情 暴发疫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疾病监测
原文传递
2016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资料分析 被引量:24
17
作者 李薇薇 郭云昌 +4 位作者 刘志涛 褚遵华 梁进军 孟灿 付萍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6-91,共6页
目的分析2016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的2016年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6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405... 目的分析2016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的2016年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6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4056起,累计发病32812人,死亡213人。在病因明确的2435起事件中,毒蘑菇引起的事件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40.7%(991/2435)和74.1%(146/197);微生物性因素引起的发病人数最多,占59.3%(12910/21769)。结论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仍然是我国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此外,毒蘑菇中毒事件频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暴发 监测 致病因子 微生物 死因 中国
原文传递
2011-2014年厦门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1
18
作者 洪华荣 陈剑锋 +2 位作者 王娟 荣飚 骆和东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819-822,共4页
目的分析2011—2014年厦门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暴发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4年厦门市食源性疾病暴发(食物中毒)报告系统收集到的所有食源性疾病暴发(食... 目的分析2011—2014年厦门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暴发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4年厦门市食源性疾病暴发(食物中毒)报告系统收集到的所有食源性疾病暴发(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4年厦门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56起,发病641人,死亡1人。食源性疾病暴发高峰集中在第3季度(7~9月份),报告事件数量和报告发病人数最多的均是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暴发,分别占60.7%(34/56)和76.6%(491/641),副溶血性弧菌为主要致病因子。餐饮服务单位为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高发场所,占60.7%(34/56)。结论厦门市食源性疾病防控策略应以降低副溶血性弧菌等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为主,防控重点场所为餐饮服务单位,针对重点人群开展食品安全的健康教育,降低食源性疾病暴发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暴发 流行病学 监测 食品安全
原文传递
黑龙江省2014—2018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刘忠卫 高飞 +1 位作者 张剑峰 李敬晶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20年第3期392-396,共5页
目的分析黑龙江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特点,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系统收集黑龙江省13地市上报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2014—2018年黑龙江省共计报告食源... 目的分析黑龙江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特点,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系统收集黑龙江省13地市上报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2014—2018年黑龙江省共计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272起,发病2621人,死亡9人。植物类食品引起的事件数、发病人数构成比分别为48.2%、49.6%,其中菜豆引起的事件数、发病人数构成比分别为27.6%、28.5%。不明致病因素事件数构成比为43.0%。结论植物类食品是黑龙江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最主要的原因食品,以菜豆为主,有毒植物及其毒素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以菜豆(皂苷及其红细胞凝集素)为主。不明致病因素暴发事件构成比大,应当提高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暴发 监测 原因食品 致病因素
原文传递
深圳市2007~2008年传染病暴发疫情监测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谢旭 李媛 +2 位作者 马汉武 牟瑾 吕秋莹 《医学动物防制》 2009年第8期564-567,共4页
目的对深圳市2007—2008年暴发疫情监测系统的运行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分析两年监测结果的异同。方法对法定传染病疫情及常见的非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建立主动监测网络直报系统,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从深圳市暴发疫情监测系统导... 目的对深圳市2007—2008年暴发疫情监测系统的运行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分析两年监测结果的异同。方法对法定传染病疫情及常见的非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建立主动监测网络直报系统,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从深圳市暴发疫情监测系统导出2007及2008年的监测数据Excel报表,利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深圳市2008年聚集性病例及暴发疫情共报告197起,总病例数2489例,分别较2007年下降3.4%和83%。2008年暴发疫情仍集中在流感、水痘、手足口病等为代表的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多集中发生在中小学和幼儿园等集体单位;2008年传染病暴发疫情的高峰分别发生在3—6月和12月,这与同年散发疫情分布有所区别。结论深圳市2008年传染病暴发疫情较2007年有所下降,但流行特征类似。依托各级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建立的暴发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是行之有效的,它能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互为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暴发 监测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