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振荡热管——一种新型独特的传热元件 被引量:22
1
作者 马永锡 张红 庄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08-1013,共6页
介绍了振荡热管的结构、特点 ,分析了实验观察的物理现象和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 ,概括了国外理论研究的现状 。
关键词 振荡热管 物理现象 影响因素 工程应用
下载PDF
振荡热管管内流型对传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尹大燕 贾力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2007年第3期363-368,共6页
对振荡热管的运行进行了可视化实验,观察并分析了在不同的充液率、传热量条件下,对应的管内工质的流动形式;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管内会出现塞状流、塞状流和环状流并存的混合流以及环状流等不同的流型.对于几何尺寸特定的振... 对振荡热管的运行进行了可视化实验,观察并分析了在不同的充液率、传热量条件下,对应的管内工质的流动形式;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管内会出现塞状流、塞状流和环状流并存的混合流以及环状流等不同的流型.对于几何尺寸特定的振荡热管,在不同的充液率和传热量条件下,管内的流动形式会由塞状流将逐渐过渡到半环状流和环状流,从而提高了热管的传热能力,使振荡热管的整体热阻减小.在一定的条件下热管的传热能力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热管 流型 传热性能
下载PDF
振荡热管内的振荡及传热传质特性 被引量:15
3
作者 马永锡 张红 苏磊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265-2270,共6页
通过分析振荡热管内部气液两相系统的受力和传热传质过程,对振荡热管进行了合理的简化和假设,建立了详细的理论模型.以n型单液塞振荡热管为例,采用显示差分法求解建立的控制方程,并预测传热传质特性和液塞的振荡行为,结果显示:液塞在毛... 通过分析振荡热管内部气液两相系统的受力和传热传质过程,对振荡热管进行了合理的简化和假设,建立了详细的理论模型.以n型单液塞振荡热管为例,采用显示差分法求解建立的控制方程,并预测传热传质特性和液塞的振荡行为,结果显示:液塞在毛细管路内的运动既有宏观振荡又有局部振荡,振荡的幅度和频率在增大和减小中交替变化,没有固定的周期;液塞两侧气泡间的压差是其振荡的主要驱动力,当振荡热管非水平工作时,需考虑重力的影响,与其他力相比,毛细阻力对液塞振荡的影响可以忽略;液膜短时间内的干涸是诱发新一轮振荡以及强化传热的源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热管 物理建模 振荡流 传热传质
下载PDF
低于临界通道弯数振荡热管的传热特性 被引量:14
4
作者 马永锡 张红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7-90,共4页
文中通过管式铜水闭合回路振荡热管的传热性能试验,分析了振荡热管稳定运行时充液率、倾斜角度以及加热水流量等因素对传热性能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最佳倾斜角度范围70°~90°;最佳充液范围50%~60%,随着加热水流量和倾斜角... 文中通过管式铜水闭合回路振荡热管的传热性能试验,分析了振荡热管稳定运行时充液率、倾斜角度以及加热水流量等因素对传热性能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最佳倾斜角度范围70°~90°;最佳充液范围50%~60%,随着加热水流量和倾斜角度的增大,最佳充液率呈上升趋势;振荡热管稳定运行时,绝热段各管管壁温度波动是有规律、周期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热管 传热 温度波动
下载PDF
脉动热管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21
5
作者 屈健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3-41,共9页
脉动热管由于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传热性能突出及环境适应性强的优点,已成为近年来热管技术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在介绍脉动热管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特征的基础上,系统综述了其在可视化、传热特性实验和理论模拟分析等方面的研... 脉动热管由于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传热性能突出及环境适应性强的优点,已成为近年来热管技术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在介绍脉动热管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特征的基础上,系统综述了其在可视化、传热特性实验和理论模拟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就纳米流体脉动热管和微型脉动热管的研究进展作了一定报道,同时还总结了脉动热管在微电子冷却、余热回收、干燥、太阳能集热和制冷空调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情况。最后,分析探讨了脉动热管研究中包括模型预测、设计优化、传热极限等在内的一些尚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和今后的研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热管 可视化 传热特性 模拟 应用
下载PDF
微槽道脉动热管的启动及传热特性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孝军 屈健 +2 位作者 韩新月 王谦 刘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263-2270,共8页
对竖直和水平放置情况下微槽道脉动热管(当量直径2.82 mm)的启动及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内径分别为3.4 mm(1~#)、4.0 mm(2~#)和4.8 mm(3~#)的3个光管脉动热管进行了比较。实验工质为去离子水,充液率为50%。实验结果表明... 对竖直和水平放置情况下微槽道脉动热管(当量直径2.82 mm)的启动及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内径分别为3.4 mm(1~#)、4.0 mm(2~#)和4.8 mm(3~#)的3个光管脉动热管进行了比较。实验工质为去离子水,充液率为50%。实验结果表明,竖直放置(底部加热)时,微槽道结构可以显著降低脉动热管的最小启动功率和启动温度,在约305 W的加热功率下其热阻分别比1#、2#和3#光管脉动热管下降41.7%、35.6%和30.9%,蒸发段壁面平均温度分别下降12.1、11.8和7.6℃;水平放置时,微槽道脉动热管在一定加热功率下能够正常启动,光管脉动热管难以有效运行。使用微槽道结构后,脉动热管显热和潜热传热能力的提高以及微槽道毛细作用利于冷凝液向蒸发段回流可认为是实现热管传热强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热管 微槽道 相变 传热 两相流 毛细作用
下载PDF
加热段冷却段长度分配对脉动热管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汪双凤 西尾茂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9-62,共4页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讨了脉动热管的加热段长度与冷却段长度分配对其极限热输送能力的影响.实验管为内径0.9mm、外径1.5mm、全长1 560mm的铜管,管内流体工质为R141b.实验揭示了5种不同长度配比的热管在不同充液率条件下的传热特性.结果...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讨了脉动热管的加热段长度与冷却段长度分配对其极限热输送能力的影响.实验管为内径0.9mm、外径1.5mm、全长1 560mm的铜管,管内流体工质为R141b.实验揭示了5种不同长度配比的热管在不同充液率条件下的传热特性.结果发现当充液率较低时,如果加热段长度等于冷却段长度,则该热管有最大的极限热输送能力;而当充液率较高时,在加热段长度大于冷却段长度的条件下,该热管的极限热输送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热管 加热段 冷却段 长度 充液率 极限热输送能力
下载PDF
表面浸润程度对脉动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纪玉龙 庾春荣 +1 位作者 张庆振 孙达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41-149,共9页
为了深入理解表面浸润性对脉动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利用碱性辅助表面氧化技术,通过控制氢氧化钠和过硫酸铵溶液与铜表面反应浓度的变化,制备了具有不同浸润程度表面的脉动热管,其表面接触角分别为0°、33.9°、55.7°、84.3... 为了深入理解表面浸润性对脉动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利用碱性辅助表面氧化技术,通过控制氢氧化钠和过硫酸铵溶液与铜表面反应浓度的变化,制备了具有不同浸润程度表面的脉动热管,其表面接触角分别为0°、33.9°、55.7°、84.3°。通过实验研究了表面浸润程度对脉动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脉动热管内部浸润性的增强,其脉动频率及幅度增加,脉动热管热阻及温差降低,传热性能得到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热管 传热 界面张力 浸润程度 气液两相流
下载PDF
蓄能型振荡热管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 被引量:12
9
作者 高旭娜 吴薇 +3 位作者 孟志军 刘鹏鹏 赵文杰 王晓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34-240,共7页
太阳能集热器是太阳能热泵系统的核心部件。该文设计了一种蓄能型振荡热管太阳能集热器,将其应用于蓄能型太阳能热泵系统中,可根据太阳辐射强度切换工作模式,实现太阳能分季节全天候利用,能提高系统热力性能。搭建了蓄能型振荡热管太阳... 太阳能集热器是太阳能热泵系统的核心部件。该文设计了一种蓄能型振荡热管太阳能集热器,将其应用于蓄能型太阳能热泵系统中,可根据太阳辐射强度切换工作模式,实现太阳能分季节全天候利用,能提高系统热力性能。搭建了蓄能型振荡热管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测试试验台,对振荡热管换热器内充灌不同工质(R134a、乙醇/水、丙酮/水)、集热管内分别利用空气显热蓄能或者石蜡潜热蓄能的蓄能型振荡热管太阳能集热器在白天和夜间工况下的热性能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振荡热管换热器内充灌R134a的集热器,白天工况下集热效率最高,平均集热效率在0.45以上,利用石蜡蓄热时最高达到了0.90;日有用得热量最大,最低可达到7.14 MJ/(m^2·d);夜间工况下供热水水温最高。无论利用空气和石蜡蓄能,白天工况下集热器瞬时集热效率均与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规律相反。真空管内利用石蜡蓄能的蓄能型振荡热管太阳能集热器,阴雨天其集热效率远高于利用空气蓄能的集热器,平均提高64.0%,夜间供水水温均能保持在50℃以上,高于利用空气蓄热的集热器。该研究可为蓄能型太阳能热泵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热泵系统 热交换 集热器 蓄能材料 振荡热管 热性能 水温
下载PDF
Function chain neural network prediction on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oscillating heat pipe based on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被引量:12
10
作者 鄂加强 李玉强 龚金科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5期1733-1737,共5页
As for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complex and nonlinear oscillating heat pipe (OHP),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GRA) was used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t transfer rate of a loo... As for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complex and nonlinear oscillating heat pipe (OHP),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GRA) was used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t transfer rate of a looped copper-water OHP and charging ratio,inner diameter,inclination angel,heat input,number of turns,and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defined.Then,forecasting model was obtained by using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such as charging ratio,interior diameter,and inclination angel) as the inputs of function chain neural network.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ve average error between the predicted and actual value is 4%,which illustrates that the function chain neural network can be applied to predict the performance of OHP accurat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cillating heat pipe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fimction chain neural network heat transfer
下载PDF
Analysis of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Oscillating Heat Pipes Based on a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被引量:12
11
作者 马永锡 张红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23-228,共6页
Oscillating heat pipes (OHPs) are very promising cooling devices. Their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is af- fected by many factors, and the form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rformance and the factors is complex and ... Oscillating heat pipes (OHPs) are very promising cooling devices. Their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is af- fected by many factors, and the form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rformance and the factors is complex and non-linear.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charging ratio, inclination angle, and heat input and their interaction effects on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a looped copper-water OHP are analyzed. First, suppose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sponse and the variables approximates a second-order model. And use the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to arrange the ex- periment. Then, the method of least squares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parameters in the second-order model. Finally, multi- variate variance analysis is used to analyze the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ssumption is right, that is to say, the re- lationship is well modeled by a second-order function. Among the three main effect variables, the effect of inclination angle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but their interaction effects are not significant. In the range of the considered factors, both the optimum charging ratio and the optimum inclination angle increase as the heating water flow rate incr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cillating heat pipe heat transfer central composite experimental design variance analysis
下载PDF
管板结构脉动热管冷却动力电池的传热特性 被引量:11
12
作者 周智程 魏爱博 +3 位作者 屈健 关凤渤 DMITRII Grachev 郭泽霖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916-3925,共10页
开发经济、高效和可靠的电动汽车电池冷却方案是其大规模商业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对动力电池进行热管理的管板结构脉动热管装置,选用乙醇、水及两者二元混合物为工质,对不同加热功率、充液率和乙醇-... 开发经济、高效和可靠的电动汽车电池冷却方案是其大规模商业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对动力电池进行热管理的管板结构脉动热管装置,选用乙醇、水及两者二元混合物为工质,对不同加热功率、充液率和乙醇-水混合比下脉动热管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乙醇-水混合工质的脉动热管表现出更好的启动和传热性能。在充液率为30%、加热功率为48W时,电池的平均温度可以控制为44℃;电池的表面平均温差可低至1.5℃,表现出较好的均温性。对乙醇-水二元混合工质强化脉动热管传热的机理分析表明,两者具有的互补热物性特征和热管内部混合工质浓度梯度引起的逆Marangoni流是改善脉动热管传热性能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热管 电池热管理 二元混合物 传热特性 Marangoni流
下载PDF
纳米流体振荡热管内部流动和传热特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启明 彭晓峰 王补宣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79-481,共3页
本文以纳米流体和去离子水的振荡热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的方法,运用可视化的加热与观测手段,对比纳米流体和去离子水振荡热管的内部工质流型和冷热端温差,发现纳米颗粒体积浓度达到一定浓度后,相对于去离子水,纳米流体可以降低振荡... 本文以纳米流体和去离子水的振荡热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的方法,运用可视化的加热与观测手段,对比纳米流体和去离子水振荡热管的内部工质流型和冷热端温差,发现纳米颗粒体积浓度达到一定浓度后,相对于去离子水,纳米流体可以降低振荡热管的下极限热流,提高上极限热流,而后者是利用纳米流体为工质改进振荡热管性能主要特点,内在物理实质是纳米流体具有明显不同的流型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振荡热管 流型 相变传热
下载PDF
振荡热管当量导热系数的理论推导与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永锡 张红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7-20,共4页
把振荡热管模型简化为由管壳、液膜和振荡液塞3部分组成的具有高导热系数的复合材料。给出了振荡热管的径向和轴向当量导热系数;并从理论上推导出了振荡液塞当量导热系数的定性表达式,该导热系数与液塞的振荡频率和振荡幅度成正比;最后... 把振荡热管模型简化为由管壳、液膜和振荡液塞3部分组成的具有高导热系数的复合材料。给出了振荡热管的径向和轴向当量导热系数;并从理论上推导出了振荡液塞当量导热系数的定性表达式,该导热系数与液塞的振荡频率和振荡幅度成正比;最后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热流密度、充液率和倾角等因素对当量导热系数的影响,即随着热流密度和充液率的增加,当量导热系数先增后减,倾角对当量导热系数的影响与通道弯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热管 传热 液膜 振荡液塞 当量导热系数
下载PDF
闭式循环振荡热管内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向东 郝英立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61-966,共6页
建立了考虑气液界面存在及其表面张力影响的较全面描述振荡热管内气液两相流动、传热传质和相变过程的气液两相流数理模型.模型中气液分布及界面运动采用VOF方法,表面张力影响采用CSF模型,对一典型闭式循环振荡热管起始工作阶段进行数... 建立了考虑气液界面存在及其表面张力影响的较全面描述振荡热管内气液两相流动、传热传质和相变过程的气液两相流数理模型.模型中气液分布及界面运动采用VOF方法,表面张力影响采用CSF模型,对一典型闭式循环振荡热管起始工作阶段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成功模拟了振荡热管初始气液分布,启动阶段管内的泡状流、柱塞流、环状/半环状流和壁面回流等复杂气液流动流型和转变,以及起始循环阶段环状流和柱塞流在竖直管段内交替出现的现象.结果与相关定性实验观测非常一致,进而分析了启动阶段2个过渡管段内工质的流动及传热.分析表明在绝热段和冷凝段之间的过渡段,工质温度、压力和流型的变化明显,管内传热工况的转变主要发生在该区域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热管 气液两相流 VOF方法 流型
下载PDF
甲醇/丙酮振荡热管的传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乔铁梁 崔晓钰 +1 位作者 韩华 李治华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48-154,共7页
作为高效传热元件,振荡热管在解决微小空间但热通量较高的电子器件散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工质的选取对振荡热管的传热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采用甲醇、丙酮纯工质及两者不同配比(7︰1,4︰1,1︰4,1︰7)的混合工质,对不同充液率(45... 作为高效传热元件,振荡热管在解决微小空间但热通量较高的电子器件散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工质的选取对振荡热管的传热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采用甲醇、丙酮纯工质及两者不同配比(7︰1,4︰1,1︰4,1︰7)的混合工质,对不同充液率(45%,62%,70%)和加热功率(10~100 W)工况时的热阻特性进行试验,分析甲醇、丙酮工质的物性及其相互作用特性对振荡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得到甲醇/丙酮二元混合工质振荡热管的传热特性。结果表明:小充液率时,振荡热管蒸发段均出现明显的烧干现象,混合工质振荡热管烧干时热阻较纯工质小,即在50 W时,甲醇、丙酮纯工质振荡热管热阻分别为1.509℃/W、1.484℃/W,而甲醇/丙酮1︰7时振荡热管热阻为0.88℃/W,其他配比时热阻在纯工质及混合工质配比1︰7之间,特别是在丙酮中加入少量甲醇(比如甲醇/丙酮1︰7)能有效地改善振荡热管的烧干情况;大充液率下,混合工质振荡热管热阻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大变得较为平缓且相互之间相差不是不大,传热性能普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热管 二元混合工质 传热特性 热阻
下载PDF
闭式振荡热管内流动状态与传热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向东 时凯 +3 位作者 郭雨含 鲁进利 王淑娟 郝英立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35-1738,共4页
本文对不同工况下闭式振荡热管内工质流动状态及其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流动状态、加热功率及倾斜角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加热功率的升高及倾斜角在0°~90°范围内的增大,管内工质循环流动趋势增强,热管... 本文对不同工况下闭式振荡热管内工质流动状态及其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流动状态、加热功率及倾斜角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加热功率的升高及倾斜角在0°~90°范围内的增大,管内工质循环流动趋势增强,热管的热阻减小,工质的充液量限制了高功率时热管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冷热端温差随加热功率的升高呈上升-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规律,90°和70°倾角下冷热端温差的最低值所对应的加热功率分别为100 W及125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热管 流动状态 红外热图像 倾斜角 传热性能
原文传递
微乳液脉动热管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散热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婷婷 蒋振 +3 位作者 吴晓毅 郝婷婷 马学虎 温荣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67-1177,共11页
利用11弯管的脉动热管作为汽车锂离子电池的散热系统进行传热实验。在脉动热管中引入不同比例的混合工质[H_(2)O、全氟丁基甲基醚(HFE-7100)],在模拟单体锂离子电池不同发热功率下展开传热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微乳液工质可以有效避免高... 利用11弯管的脉动热管作为汽车锂离子电池的散热系统进行传热实验。在脉动热管中引入不同比例的混合工质[H_(2)O、全氟丁基甲基醚(HFE-7100)],在模拟单体锂离子电池不同发热功率下展开传热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微乳液工质可以有效避免高发热功率下脉动热管出现局部烧干的现象,防止电池表面温度过高发生热失控。使用水包油(O/W)型微乳液工质(0.048%SDBS∶HFE-7100=1∶1)时传热性能最理想,并且可以保证锂离子单体电池正常工作(20~30W)时,温度不超过40℃,表面温差低于1.8℃,在单体电池高发热功率(40~50W)时,电池局部温度不超过56℃,电池表面的平均温度不超过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热管 表面活性剂 混合工质 乳液 传热性能
下载PDF
水-甲醇混合工质振荡热管温度振荡及传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天潇 崔晓钰 +1 位作者 李治华 孙慎德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0-75,112,共7页
通过实验研究了水-甲醇混合工质振荡热管充液率分别为55%、62%、70%、90%下,体积比分别为13∶1、4∶1、1∶1、1∶4、1∶13时的温度振荡以及热阻特性,并与水、甲醇纯工质振荡热管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混合工质振荡热管的振幅较纯工质大... 通过实验研究了水-甲醇混合工质振荡热管充液率分别为55%、62%、70%、90%下,体积比分别为13∶1、4∶1、1∶1、1∶4、1∶13时的温度振荡以及热阻特性,并与水、甲醇纯工质振荡热管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混合工质振荡热管的振幅较纯工质大且较为均匀;较大充液率时(62%及以上),大多数混合工质振荡热管热阻大于两种纯工质;中等充液率时,部分振荡热管出现烧干现象,受黏度影响,大多数混合工质振荡热管出现烧干现象时的功率较小,热阻较纯工质大。但是,在水中加入少量甲醇(13:1)做工质的振荡热管在充液率为55%下不易发生烧干,且热阻较其他工质低。振荡热管的热阻特性受工质黏度、气液相平衡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在不同工况下,各因素作用效果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特性 振荡热管 混合工质 实验分析
下载PDF
工质为戊醇-水溶液的振荡流热管可视化实验 被引量:5
20
作者 冼海珍 王川川 +2 位作者 杨勇平 杜小泽 刘登瀛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43-1346,共4页
对以戊醇-水溶液为工质的振荡流热管进行可视化实验,应用微型热电偶、示波仪和高速摄像机(CCD)记录下不同加热功率下热管内部的工质温度以及工质流型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以质量分数为1%的戊醇-水溶液为工质有利于热管的启动。振荡流... 对以戊醇-水溶液为工质的振荡流热管进行可视化实验,应用微型热电偶、示波仪和高速摄像机(CCD)记录下不同加热功率下热管内部的工质温度以及工质流型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以质量分数为1%的戊醇-水溶液为工质有利于热管的启动。振荡流热管内工质的温度振荡频率与振幅均大于纯水振荡流热管。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加,管内工质温度逐渐增大,且振荡频率与振幅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加而增大。在相同的加热功率下,戊醇-水热管冷、热端温差大于纯水热管,在此质量分数下的戊醇-水溶液不利于振荡流热管传热性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流热管 可视化 戊醇-水溶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