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0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畸联合修复疗法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疗效美观效果及对牙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5
1
作者 郭斌 南海涛 +2 位作者 孙雷 翟晓红 杨甜甜 《河北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1598-1600,共3页
目的:研究牙列缺损伴发牙颌畸形行正畸和修复疗法联合治疗对临床疗效、美观效果及牙齿功能的影响。方法:资料取本院2012年4月至2016年4月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80例患者予回顾分析,按照治疗时所用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行修复疗法,... 目的:研究牙列缺损伴发牙颌畸形行正畸和修复疗法联合治疗对临床疗效、美观效果及牙齿功能的影响。方法:资料取本院2012年4月至2016年4月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80例患者予回顾分析,按照治疗时所用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行修复疗法,观察组联合正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美观效果及牙齿功能。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美观效果及牙齿功能均比对照组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行正畸和修复联合治疗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缺损 牙颌畸形 修复 正畸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对正畸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80
2
作者 孙谋远 黄清波 +3 位作者 王孔槐 楼俊佑 蔡莹 周昱 《口腔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观察无托槽隐形矫治组和固定矫治组患者正畸治疗过程中各项牙周指数的变化情况,对比两种矫治器对患者牙周情况的影响。方法 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进行固定和隐形矫治的成年患者中选出20例。在佩戴矫治器... 目的观察无托槽隐形矫治组和固定矫治组患者正畸治疗过程中各项牙周指数的变化情况,对比两种矫治器对患者牙周情况的影响。方法 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进行固定和隐形矫治的成年患者中选出20例。在佩戴矫治器前、接受矫治治疗后的第1和第6个月、矫治结束时、矫治完成3个月后,分别测量牙龈指数、龈沟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3个月后"这2个时间点,2组患者的各项牙周指数之间无明显差异。而在整个矫正过程中,隐形矫治组患者矫治过程中牙周指数GI,SBI,PLI都呈下降趋势,固定矫治组患者的这些指标则明显升高。另外,在整个观察周期内,2组患者的龈沟探诊深度(SPD)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相比传统固定矫治器能够更好地维护患者牙周组织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牙周健康 正畸 牙龈指数
下载PDF
应用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66
3
作者 付汉斌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分析应用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0月武汉市武昌医院口腔科收治的先天性缺牙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口腔修复治疗,观察组采用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观察... 目的分析应用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0月武汉市武昌医院口腔科收治的先天性缺牙患者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口腔修复治疗,观察组采用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语言和咀嚼功能评分以及其恢复时间、治疗疗效、满意度等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语言功能、咀嚼功能均优于对照组[(9.52±1.75)分vs(7.78±1.39)分、(9.55±1.06)分vs(7.22±1.02)分,P<0.05];观察组语言功能恢复时间、咀嚼功能恢复时间均小于对照组[(16.95±4.62)d vs(25.62±5.34)d、(21.57±5.12)d vs(27.18±4.75)d,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优于对照组[94.59%(35/37)vs 73.68%(28/38),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4.59%(35/37)vs 76.31%(29/38),P<0.05]。结论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缺牙症状,促进咀嚼功能和语言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疗效及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缺牙 正畸 口腔修复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正畸牙周联合治疗对中重度牙周炎患者骨钙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4
4
作者 张澜 杨璞 付雅静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1-652,657,共3页
目的探讨正畸牙周联合治疗对中重度牙周炎患者骨钙素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30例中重度牙周炎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牙周健康的需作正畸治疗患者30例为对照组。统计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BI)、牙周... 目的探讨正畸牙周联合治疗对中重度牙周炎患者骨钙素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30例中重度牙周炎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牙周健康的需作正畸治疗患者30例为对照组。统计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BI)、牙周袋探诊深度(PD)及骨钙素水平。结果牙周治疗前观察组PD、BI、PLI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正畸治疗前及正畸治疗后1、2个月PD、BI、PLI均较牙周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不同时间点骨钙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加力后1d骨钙素水平达峰值,以后开始回落。结论正畸牙周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状况,检测患者龈沟液中的骨钙素水平可能反映出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炎症反应及牙槽骨改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正畸 牙周基础治疗 临床指标 骨钙素
下载PDF
牙周组织再生术与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3
5
作者 冯辉 邓礼辉 +4 位作者 谭小尧 吕宗凯 谢永林 萧雅一 王兰 《西部医学》 2015年第1期108-110,113,共4页
目的 探讨牙周组织再生术与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口腔科收治的牙齿畸形需进行正畸治疗的牙周炎患者5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仅进行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 目的 探讨牙周组织再生术与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口腔科收治的牙齿畸形需进行正畸治疗的牙周炎患者5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仅进行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进行传统正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个月和3个月的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牙周平均附着丧失(CAL)和牙齿松动度(TM)、上颌骨突度、下颌骨突度、上下颌骨间的矢状关系等指标的改变,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牙齿松动的情况均有明显好转(P<0.05);治疗后1、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的GI、PLI、SBI、PD及CAL等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GI、PLI、SBI、PD指数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且观察组的SNA角、SNB角和ANB角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牙周组织再生术与正畸联合对牙齿畸形的牙周炎患者进行治疗是一种较佳的选择,可以改善患者的多项评估指标,尽快恢复牙周功能,且不易复发,具有明显的综合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周组织再生术 正畸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炎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8
6
作者 左常艳 郑之峻 +3 位作者 朱捷 彭菊香 刘曙 高娟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9年第4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讨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炎患者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对牙龈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正畸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36例牙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8例。对... 目的探讨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炎患者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对牙龈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正畸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36例牙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进行基础牙周组织再生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口腔正畸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牙龈指标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牙龈指标PD(2.86±0.21)mm、CAL(1.96±0.97)mm、PLI(0.95±0.31)分、GI(0.33±0.4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21±0.33)mm(P=0.000)、(2.34±0.56)mm(P=0.006)、(1.27±0.36)分(P=0.000)、(0.62±0.39)分(P=0.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牙周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牙齿美观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周组织再生术 口腔正畸
原文传递
牙周联合正畸治疗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疗效及对牙周临床指数和牙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4
7
作者 李闻博 张琼 吕志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10期1113-1116,共4页
目的探讨牙周联合正畸治疗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疗效及对牙周临床指数、牙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莱芜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98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探讨牙周联合正畸治疗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疗效及对牙周临床指数、牙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莱芜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98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性牙周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基础性牙周联合正畸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牙周临床指数的变化及牙周功能等指标。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9. 6%,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1. 8%,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出血指数(BI)、牙龈指数(GI)和菌斑指数(PL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BI、GI和PLI指数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牙周探诊深度(PD)和附着丧失水平(A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PD和AL值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基础性牙周治疗相比,牙周联合正畸治疗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可有效提高其临床疗效,降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临床指数,改善牙周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牙周炎 牙周炎治疗 正畸 牙周临床指数 牙周功能
下载PDF
正畸支抗种植体骨整合与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王航 梁星 +1 位作者 唐思青 吕丹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9-101,I011,共4页
目的 考察正畸支抗种植体的骨整合与稳定性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HA涂层钛种植体、钛浆喷涂钛种植体、未涂层钛种植体植入狗股骨 ,愈合期后施加 1 96N正畸力 2个月。测量施力后种植体的位置变化和种植体—骨界面的剪切结合强度 ... 目的 考察正畸支抗种植体的骨整合与稳定性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HA涂层钛种植体、钛浆喷涂钛种植体、未涂层钛种植体植入狗股骨 ,愈合期后施加 1 96N正畸力 2个月。测量施力后种植体的位置变化和种植体—骨界面的剪切结合强度 ,用扫描电镜观察界面。结果  3种种植体位移分别为 (- 0 5 0± 1 78)mm、(- 0 0 5± 1 76 )mm、(0 2 9± 1 77)mm ,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 ,还不能认为 3种种植体出现移动。 3种种植体—骨界面的剪切结合强度分别是 (2 88± 0 5 5 )MPa、(1 89± 0 81)MPa和 (2 14± 0 49)MPa。HA涂层种植体与骨紧密结合 ,其界面结合强度最高 ;另外 2种种植体与骨的结合强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虽然HA涂层种植体与骨结合最牢固 ,但 3种种植体—骨界面均可形成骨整合 ,在常规正畸力作用下不会发生明显移动。本项研究结果表明 ,种植体可用作短期的正畸支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种植体 骨整合 稳定性
原文传递
前牙根折正畸牵引后联冠修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1
9
作者 何晓松 王聪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2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 探讨前牙根颈部折断,正畸牵引法伸长后,联冠修复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13例上前牙根折达龈下2mm-4mm的患者,先行部分弓矫治伸长牙根后,再利用邻牙行金属熔附烤瓷全冠(PFM)联冠修复。结果: 除1例因慢性根尖周炎经治疗无效而拔除... 目的: 探讨前牙根颈部折断,正畸牵引法伸长后,联冠修复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13例上前牙根折达龈下2mm-4mm的患者,先行部分弓矫治伸长牙根后,再利用邻牙行金属熔附烤瓷全冠(PFM)联冠修复。结果: 除1例因慢性根尖周炎经治疗无效而拔除外,其余效果良好。结论: 本方法既保存了天然牙根,又保持了正常的牙龈外观,达到了美观、牢固、舒适的要求,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上前牙根颈部折断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桶折 正畸牵引法 联冠修复 金属熔附烤瓷全冠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伴牙列缺损探析 被引量:29
10
作者 洪达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30期139-140,共2页
目的:研究采用口腔正畸结合口腔修复治疗错伴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先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其进行治疗,用以对患者牙列缺损的修复。在完成正畸治疗和常规保持后,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烤瓷桥或者烤瓷冠修复患者牙列的缺失牙,同... 目的:研究采用口腔正畸结合口腔修复治疗错伴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先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其进行治疗,用以对患者牙列缺损的修复。在完成正畸治疗和常规保持后,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烤瓷桥或者烤瓷冠修复患者牙列的缺失牙,同时对患者的进行牙体的美容修复。结果:从研究中发现,采用口腔正畸结合口腔修复对错伴随牙列缺损患者进行治疗,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对于错伴牙列缺损患者的治疗,采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方法进行治疗,在临床上的实用性价值非常高,可在临床应用上进行大量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 义齿修复 错[牙合] 牙列缺损
下载PDF
口腔门诊青少年正畸患者心理状况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被引量:27
11
作者 李从玉 赵蔚萍 龙晓奇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7期528-531,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口腔门诊青少年正畸患者心理状况相关因素,并根据结果制订干预对策。方法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选取我院口腔门诊收治的186例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心理... 目的探讨影响口腔门诊青少年正畸患者心理状况相关因素,并根据结果制订干预对策。方法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选取我院口腔门诊收治的186例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统计。依据心理状况量表评分分为观察组(有心理问题)和对照组(无心理问题),对可能影响因素分别采用单因素描述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其相关因素,并制订干预对策。结果社会角色、生活地区、单亲、独生子女、内外向性、神经质、给予健康教育、错畸形严重程度等均和口腔门诊青少年正畸患者心理状况紧密相关(χ2=2.534~44.297,P〈0.05或0.01);独立危险因素按照危险程度由高到低排列为:重度错畸形(OR=3.578,P=0.000)、情绪不稳定(OR=2.934,P=0.000)、务工(OR=1.857,P=0.011)和农村生活(OR=1.632,P=0.014),而性格外向(OR=0.628,P=0.008)和给予健康教育(OR=0.746,P=0.010)均是保护性因素。结论重度错畸形、情绪不稳定、务工和农村生活、性格外向以及给予健康教育等均是影响口腔门诊青少年正畸患者心理状况的相关因素,临床中应当强化心理健康干预,以改善心理状况和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畸形 青少年 正畸 心理状况
原文传递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7
12
作者 刘宁 邓少山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859-861,864,共4页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口腔畸形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模式,对比...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口腔畸形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咀嚼功能以及龈沟液中细胞因子含量。结果:(1)观察组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分别为(4.0±0.3)mm、(30±8)°、(4.4±1.7)m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出现口腔炎症1例(5.0%),无软组织水肿、术后不舒适感,不良反应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患者的咀嚼效率和咬合力高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患者龈沟液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一氧化氮(NO)、白介素-1β(IL-1β)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对口腔畸形治疗具有重要价值,术后不良反应少、咀嚼功能恢复理想,应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畸形 微型种植体支抗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成人牙周病的正畸治疗及护理 被引量:26
13
作者 郑之峻 母红 +1 位作者 韦雪 李丹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285-1286,共2页
目的了解成人牙周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上成人牙周病正畸治疗及护理配合选择合适治疗方法的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2009年我院正畸科收治的成人牙周病正畸患者25例,通过牙周基础治疗、固定矫治器正畸治疗及术中、术后的护理配合,了解成... 目的了解成人牙周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上成人牙周病正畸治疗及护理配合选择合适治疗方法的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2009年我院正畸科收治的成人牙周病正畸患者25例,通过牙周基础治疗、固定矫治器正畸治疗及术中、术后的护理配合,了解成人牙周病正畸治疗的特点及效果。结果 25例患者平均疗程为10个月,经牙周及正畸联合治疗,内收唇向散开的前牙,关闭散隙,患者开唇露齿、前牙覆牙合覆盖均明显改善,牙周炎症及牙齿松动度明显减轻。结论对于成人牙周病患者,采用牙周及正畸联合治疗,配合良好的口腔卫生护理,能得到满意的矫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 成人牙周病 护理
下载PDF
传统直丝弓固定矫治器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正畸患者咬合功能及牙周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26
14
作者 刘建捷 孙娜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传统直丝弓固定矫治器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正畸患者咬合功能及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正畸患者随机均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1例,给予传统直丝弓固定矫治器矫治;观察组:51例,给予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观察两组装配... 目的:探讨传统直丝弓固定矫治器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正畸患者咬合功能及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正畸患者随机均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1例,给予传统直丝弓固定矫治器矫治;观察组:51例,给予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观察两组装配固定矫治器前及装配后24h的咬合功能和治疗前及矫治6个月后的牙周健康状况,评估两组矫治满意度。结果:粘戴托槽24h后,两组患者口腔咬合功能指标中咀嚼效能(ME)、去皮花生仁的咀嚼次数(MT)、最大咬合力(MF)及咬合速率(SO)值显著降低(P<0.05),最大合力时间(MFT)值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变化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矫治6个月后,两组间牙龈指数(GI)、龈沟探诊深度(SPD)、龈沟出血指数(SBI)及菌斑指数(PLI)值较矫治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6个月后,两组龈沟液中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及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上升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矫治后对咀嚼功能、固定功能、美观程度、舒适性、方便程度及语言功能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能缓解正畸患者口腔咬合功能障碍,利于牙周组织健康,患者满意度高,效果优于传统直丝弓固定矫治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传统直丝弓固定矫治器 咬合功能 牙周健康 矫治满意度
下载PDF
上颌埋伏阻生前牙正畸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陈晓明 唐瞻贵 +3 位作者 刘友良 全宏志 赵丽莉 曾碧映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1年第6期369-371,共3页
目的:观察上颌埋伏阻生前牙应用固定正畸方法进行矫治的临床疗效,探讨埋伏阻生前牙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9例58颗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病例,应用固定正畸进行矫治,结合牙槽外科开窗术,对埋伏牙进行牵引。其中20颗进行开拓间隙使之自然萌... 目的:观察上颌埋伏阻生前牙应用固定正畸方法进行矫治的临床疗效,探讨埋伏阻生前牙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9例58颗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病例,应用固定正畸进行矫治,结合牙槽外科开窗术,对埋伏牙进行牵引。其中20颗进行开拓间隙使之自然萌出,38颗进行开窗封闭式牵引导萌矫治。结果:55颗阻生牙矫治后牙髓活力正常、未见埋伏牙及邻牙牙根吸收、牙周组织正常。开窗封闭式牵引导萌有3颗牙治疗失败,总体成功率94.8%。结论:应用固定正畸技术开拓间隙或结合牙槽外科开窗术导萌埋伏阻生牙,可有效保存上颌埋伏阻生前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正畸 埋伏牙 开窗牵引
原文传递
雌激素治疗骨质疏松大鼠正畸牙移动的实验 被引量:18
16
作者 金作林 丁寅 +2 位作者 李潇 杨美祥 徐蕾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5-57,I007,共4页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骨质疏松患者正畸牙齿移动的影响及其对牙槽骨的作用。方法选用 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健康对照组、骨质疏松组、骨质疏松雌激素治疗组。测量 3组不同时期牙齿移动的距离、破骨细胞计数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骨质疏松患者正畸牙齿移动的影响及其对牙槽骨的作用。方法选用 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健康对照组、骨质疏松组、骨质疏松雌激素治疗组。测量 3组不同时期牙齿移动的距离、破骨细胞计数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治疗 1个月后 ,骨质疏松组较健康对照组正畸牙齿移动增加 43 3% ,雌激素治疗组增加 30 7% ;破骨细胞计数骨质疏松组较健康对照组增加 6 4 4% ,雌激素治疗组增加 32 9%。治疗 2个月后 ,骨质疏松组移动增加 6 8 5 % ,雌激素治疗组增加 2 4 9% ;破骨细胞计数骨质疏松组增加 6 8 7% ,雌激素治疗组增加 15 0 %。雌激素促进骨矿化增加 ,抑制骨破坏 ,恢复骨再建过程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骨质疏松 正畸 牙移植 大鼠
原文传递
骨性偏颌畸形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5
17
作者 丁寅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257-260,共4页
对临床不同骨性偏颌畸形进行分析,介绍诊断要点与治疗方法。骨性偏颌畸形主要表现为水平向与垂直向不对称;可以发生在上颌骨和(或)下颌骨,以下颌骨骨性不对称更为多见。咬合平面倾斜是骨性偏颌畸形的主要特征;骨性偏颌畸形的牙齿代偿具... 对临床不同骨性偏颌畸形进行分析,介绍诊断要点与治疗方法。骨性偏颌畸形主要表现为水平向与垂直向不对称;可以发生在上颌骨和(或)下颌骨,以下颌骨骨性不对称更为多见。咬合平面倾斜是骨性偏颌畸形的主要特征;骨性偏颌畸形的牙齿代偿具有左右侧、上下颌的不一致性;双侧下颌骨髁状突发育不对称是导致骨性偏颌畸形的主要原因;骨性偏颌畸形应从水平与垂直方向进行综合评估。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是治疗骨性偏颌畸形的最佳方法;倾斜平面的纠正是骨性偏颌畸形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偏颌畸形 颌骨 正畸
原文传递
MMP-3及TIMP-1在正畸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的表达 被引量:21
18
作者 李永明 林珠 +1 位作者 冯雪 段银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17-419,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正畸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 3(MMP- 3)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 1(TIMP- 1)与正畸牙齿移动的关系。方法 :在 SD成年大鼠上颌左侧第一磨牙与上颌切牙之间安置正畸装置 ,建立大鼠磨牙移动实验模型。于牙齿... 目的 :探讨大鼠正畸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 3(MMP- 3)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 1(TIMP- 1)与正畸牙齿移动的关系。方法 :在 SD成年大鼠上颌左侧第一磨牙与上颌切牙之间安置正畸装置 ,建立大鼠磨牙移动实验模型。于牙齿移动 1、3、5、7、14d后取材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图像分析 ,观察MMP- 3和 TIMP- 1表达的变化。结果 :牙齿移动 1d后 ,牙周组织细胞 MMP- 3表达增强 ,5 d后 MMP- 3表达达到高峰。此时破骨细胞胞浆亦呈强阳性表达。而 TIMP- 1于牙齿移动 3d后表达开始增强 ,7d后显著表达。结论 :MMP- 3及 TIMP- 1参与了正畸牙周组织改建过程 ,MMP- 3在破骨细胞性骨吸收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蛋白酶 正畸学 正畸牙周组织改建 牙齿移动
下载PDF
两种托槽对双颌前突患者正畸性根尖外吸收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23
19
作者 王光平 李明霞 +3 位作者 韩雨 徐晓梅 徐洁 黄素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39-1544,共6页
背景:正畸治疗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根尖外吸收现象,严重的牙根吸收会减小根冠比例、降低牙齿稳定性,甚至引起牙齿松动、脱落。目的:对比高转矩自锁托槽与传统直丝弓托槽矫治双颌前突患者上颌切牙正畸性根尖外吸收发生的差异。方法:选择2... 背景:正畸治疗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根尖外吸收现象,严重的牙根吸收会减小根冠比例、降低牙齿稳定性,甚至引起牙齿松动、脱落。目的:对比高转矩自锁托槽与传统直丝弓托槽矫治双颌前突患者上颌切牙正畸性根尖外吸收发生的差异。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男性双颌前突患者49例,年龄13-16岁,其中24例采用高转矩自锁托槽进行正畸治疗(自锁托槽组),25例采用传统直丝弓托槽进行正畸治疗(传统托槽组)。矫治前及矫治完成后拍摄锥形束CT,采用CS 3D Imaging Software软件观察矫治前后上颌中切牙及侧切牙牙根形态,测量牙根长度,计算上颌切牙与侧切牙间根尖外吸收量。研究获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正畸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矫治效果,其中自锁托槽组矫治疗程短于传统托槽组(P <0.05);②锥形束CT显示,矫治后两组患者的牙根形态发生一定程度改变,大部分仅表现为轮廓的改变,个别牙齿根尖变短;③矫治后,所有切牙均发生了根尖外吸收,未发现牙根吸收量超过4 mm以上病例;自锁托槽组4颗上颌切牙的平均根尖外吸收量少于传统托槽组(P <0.05),上颌中切牙根尖外吸收量少于传统托槽组(P <0.05),上颌侧切牙根尖外吸收量与传统托槽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使用同一托槽时,同侧中切牙根尖外吸收量少于侧切牙(P <0.05);④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直丝弓托槽,高转矩自锁托槽在矫治双颌前突的过程中可能具有缩短疗程及正畸性根尖外吸收风险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口腔 正畸 自锁托槽 直丝弓托槽 牙根尖外吸收 双颌前突
下载PDF
Clinical factors correlated with the success rate of miniscrews in orthodontic treatment 被引量:20
20
作者 Nikolaos Topouzelis Phoebus Tsaousoglo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期38-44,共7页
Miniscrews offer a reliable alternative for anchorage during orthodontic treatment,particularly for non-cooperative patients or periodontal patients with alveolar bone loss.The study aims at assessing the correlation ... Miniscrews offer a reliable alternative for anchorage during orthodontic treatment,particularly for non-cooperative patients or periodontal patients with alveolar bone loss.The study aims at assessing the correlation of various clinical indicators with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miniscrews used for anchorage during orthodontic treatment.Thirty-four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a cumulative total of 82 miniscrews implanted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correlation of various factors with success rates.The miniscrew was considered the unit of analysis clustered within site and within patient.The overall success rate of miniscrews was 90.2%.For every additional miniscrew used in a patient's oral cavity,the success rate was reduced by 67%.Retromandibular triangle and palatal placement and in movable mucosa resulted in lower success rate.The miniscrew length and diameter were found to correlate with success rates.Orthodontic force applied on miniscrews for uprighting purposes showed a lower success rate than that used for retraction.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miniscrews present high success rates.The number of miniscrews used per patient,the miniscrew site placement,the soft tissue type of placement,the miniscrew length and diameter as well as the orthodontic force applied on the miniscrew showe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success r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screws orthodontic anchorage success rat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