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邯郸地区一次登陆台风大暴雨过程观测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海霞 崔晓鹏 +1 位作者 康凤琴 蔡守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80-991,共12页
受登陆台风"海棠"减弱后低压与东移锋面云系的共同影响,2005年7月21日夜间到23日早晨邯郸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暴雨天气。本文从天气形势、水汽输送特征、云系演变特征和大气不稳定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这次登陆台风暴雨... 受登陆台风"海棠"减弱后低压与东移锋面云系的共同影响,2005年7月21日夜间到23日早晨邯郸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暴雨天气。本文从天气形势、水汽输送特征、云系演变特征和大气不稳定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这次登陆台风暴雨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台风低压、稳定少变的副热带高压以及500 hPa低槽相互作用,共同造成了这次暴雨天气过程,高纬弱冷空气南下,与台风携带的暖湿空气相遇,加之太行山地形的影响,造成暖湿空气抬升,使得冀南地区产生中尺度对流云团,进而发生强降水。地面自动站以及加密站风场资料分析指出,低空偏北风与偏东风之间的中尺度辐合线对暴雨发生有重要作用,其出现的时间和位置决定了中尺度暴雨天气的发生时间和位置。在水汽输送方面,西部山区的暴雨区水汽主要来源于南海和东海,而东部平原地区的大暴雨,其水汽主要来源于南海。简单的层结分析表明,暴雨区上空存在对流不稳定和对称不稳定共存的现象,两者共同为系统发展和暴雨发生提供了不稳定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邯郸地区 登陆台风 热带低压 暴雨 地形影响
下载PDF
汾渭平原PM_(2.5)空间分布的地形效应 被引量:24
2
作者 黄小刚 赵景波 +2 位作者 孙从建 汤慧玲 梁旭琦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582-4592,共11页
地形不仅通过制约人口和产业布局作用于污染物排放的空间分布,而且对PM_(2.5)的形成、传输、累积、扩散和沉降有深刻影响,是PM_(2.5)空间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盆地地区表现尤为显著.本文基于栅格数据,利用均值变点法、回归分析、地理探... 地形不仅通过制约人口和产业布局作用于污染物排放的空间分布,而且对PM_(2.5)的形成、传输、累积、扩散和沉降有深刻影响,是PM_(2.5)空间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盆地地区表现尤为显著.本文基于栅格数据,利用均值变点法、回归分析、地理探测器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选取指标,探讨汾渭平原PM_(2.5)浓度分布的地形效应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汾渭平原地形起伏度总体呈中部低、四周高分布,与海拔分布基本一致.(2)PM_(2.5)分布格局与地形起伏度相反,总体呈中部高、四周低,且随地形起伏度的升高呈对数关系递减.(3)地理探测器分析结果显示,汾渭平原PM_(2.5)分布格局主要由人口、GDP和能源消费等人为因素决定,气象和植被等自然因素对PM_(2.5)分布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4)地形对人为和自然因素均有显著影响,随着地形起伏度的增加,人口、GDP和能源消费而呈幂函数关系递减,气温呈线性递减,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风速呈线性递增,植被指数呈对数关系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渭平原 PM_(2.5)浓度 空间分布 地形起伏度 地形效应
原文传递
“云娜”台风影响的商城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朱文洁 王志强 +3 位作者 孙永霞 冯庆合 朱艳红 易亮 《河南气象》 2006年第1期25-26,共2页
利用常规资料、天气图、物理量诊断分析等资料,对“云娜”登陆后的特征及其对商城造成特大暴雨的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大深厚的台风低压是主要影响系统;华北地区弱冷空气侵入台风倒槽是主要原因;地形对降水起增幅作用;水汽通... 利用常规资料、天气图、物理量诊断分析等资料,对“云娜”登陆后的特征及其对商城造成特大暴雨的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大深厚的台风低压是主要影响系统;华北地区弱冷空气侵入台风倒槽是主要原因;地形对降水起增幅作用;水汽通量和垂直速度中心与特大暴雨落区一致,对特大暴雨具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特大暴雨 地形影响 弱冷空气 水汽通量 垂直速度
下载PDF
起伏飞行在航空重力测量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周锡华 姜作喜 +1 位作者 屈进红 王蓬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5年第B12期98-104,共7页
从理论上分析了起伏飞行测量对GT航空重力测量的影响程度;为了有效地验证起伏飞行的测量效果,开展平坦地形、起伏地形下的一系列缓起伏飞行测试,并分别对GT-2A直升机、固定翼航空重力缓起伏飞行测量结果进行了评价;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坡... 从理论上分析了起伏飞行测量对GT航空重力测量的影响程度;为了有效地验证起伏飞行的测量效果,开展平坦地形、起伏地形下的一系列缓起伏飞行测试,并分别对GT-2A直升机、固定翼航空重力缓起伏飞行测量结果进行了评价;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坡度不超过3.0°(爬升率约1/20)的缓起伏飞行方法是可行的,其重复测量内符合精度均小于0.7 m Gal,满足了高精度测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重力测量 缓起伏飞行 地形影响
下载PDF
漳州市0604号强热带风暴强降水天气学诊断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林莉 林溪猛 邓逸民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8年第B09期38-41,共4页
从高低空环流场分析了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的移动路径及其登陆后造成的漳州市强降水成因,结果表明:在福建登陆后西行南折的强热带风暴,是造成漳州7月14日20时16日20时强降水的直接原因;高层冷平流、低层暖平流为暴雨产生提供... 从高低空环流场分析了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的移动路径及其登陆后造成的漳州市强降水成因,结果表明:在福建登陆后西行南折的强热带风暴,是造成漳州7月14日20时16日20时强降水的直接原因;高层冷平流、低层暖平流为暴雨产生提供了稳定度条件;中高层正涡度平流的辐散抽吸作用,为暴雨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来自副高西侧的偏南气流、南侧的东南气流和来自孟加拉湾的西南气流,为漳州的强降水提供了水汽条件。此外,台湾地形对台风的削弱作用不明显,也是"碧利斯"造成漳州市强降水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利斯 移动路径 温度平流 涡度平流 水汽输送 地形影响
下载PDF
DISTORTION AND OCCLUSION OF COLD FRONT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OROGRAPHY 被引量:1
6
作者 肖庆农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1994年第4期440-449,共10页
Following classical theory,a two-layer frontal model is designed.It assumes that frontal surface is the zero-order discontinuity of density.In this paper,the model is used to study orographically distorted and occlude... Following classical theory,a two-layer frontal model is designed.It assumes that frontal surface is the zero-order discontinuity of density.In this paper,the model is used to study orographically distorted and occluded fronts.It is indi- cated that the distortion and occlusion of cold fronts are different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orography.Frontal in- tensity also influences the distortion and occlusion.Some rules are revealed and compared with observations.In addition,we have analysed the vertical structure of cold front above mountains and found that frontal surface may be bulg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orography when it climes the mountain.The bulge of frontal surface is just like the bore as pointed out by Long (1972) when he analysed fluid over obsta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ontal dynamics orographic influence numerical study
原文传递
一个考虑地形影响的三维中尺度Monte-Carlo多源模式 被引量:2
7
作者 邓玉珍 雷孝恩 田瑞明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39-147,共9页
本文设计了一个考虑地形、湍流统计量垂直非均匀和非平稳过程影响的三维中尺度Monte-Carlo多源模式。模式模拟了珠海地区大气SO_2浓度时空分布,很好地揭示了由海陆风和山谷风控制下浓度的日变化规律,计算与实测浓度之间平均比值为0.94&#... 本文设计了一个考虑地形、湍流统计量垂直非均匀和非平稳过程影响的三维中尺度Monte-Carlo多源模式。模式模拟了珠海地区大气SO_2浓度时空分布,很好地揭示了由海陆风和山谷风控制下浓度的日变化规律,计算与实测浓度之间平均比值为0.94±0.2388,其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本模式具有概念清楚,没有作人为的特别假设和数值解平流扩散方程时出现的伪扩散问题,更能反映湍流扩散本身具有随机性这一本质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影响 中尺度 多源模式 大气
下载PDF
NUMERICAL STUDY OF OROGRAPHIC INFLUENCE ON 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
8
作者 张勤 朱育峰 +1 位作者 倪允琪 林武银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1995年第1期67-74,共8页
Orographic effects on monthly-and seasonal-scale 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 are investiged in terms of a five-level global spectral model with a triangle truncation at wavenumber 10 that contains relatively full physic... Orographic effects on monthly-and seasonal-scale 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 are investiged in terms of a five-level global spectral model with a triangle truncation at wavenumber 10 that contains relatively full physical parameterization, followed by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lowpass filtered data separately obtained from models with and without orography. Results show that remarkable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are displayed in the orographic forcing-generated low frequency wavetrain on monthly and seasonal scales. It is found that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summer orography-produced tropical heating acts as source of the low-frequency wavetrain for both hemispheres. Besides, the simul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orographic wavetrain perturbation can give rise to the anomaly in the equatorial zonal flow, whose transient forcing will cause a new wavetrain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thus completing the cross-equatorial propagation of the northern wave in interhemispheric 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ral model orographic influence LOW-FREQUENCY OSCILLATION TROPICAL CONVECTION
下载PDF
2009年6月连续高温过程的诊断分析及预报预警
9
作者 胡玉梅 介玉娥 +4 位作者 聂和平 卫福玉 张姣姣 周丹丹 于丽洁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0年第B09期17-22,共6页
通过分析济源历年6月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发现。2009年6月高温天气具有持续时间长、高温强度强的特征,是济源1960年以来夏季高温天气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年。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环流资料分析2009年6月21-26日济源市连续≥39... 通过分析济源历年6月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发现。2009年6月高温天气具有持续时间长、高温强度强的特征,是济源1960年以来夏季高温天气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年。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环流资料分析2009年6月21-26日济源市连续≥39℃的高温天气特点及成因得出:贝加尔湖高压是导致济源产生极端高温的重要天气系统;晴空辐射增温、强烈动力下沉增温作用、地面热低压的直接热力加热作用以及济源市特殊地形使气流沿太行山山坡或山地下滑而产生下沉增温,对高温的产生起到了增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高温过程 成因 温度平流 云量 垂直运动 地形影响 预报因子
下载PDF
2008年洛阳地区雷暴初日的局地大暴雨分析
10
作者 袁鹏飞 袁向春 +3 位作者 陈红霞 郭铭博 雪原 许怀庆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0年第B09期134-138,共5页
2008年4月7日夜间,洛阳市出现了入春以来的首次区域性雷暴天气,栾川县出现局地大暴雨,12h降水量达到96mm。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乡镇雨量站、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此次区域雷暴过程中伴随的局地大暴雨成因,结果表明:这次局... 2008年4月7日夜间,洛阳市出现了入春以来的首次区域性雷暴天气,栾川县出现局地大暴雨,12h降水量达到96mm。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乡镇雨量站、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此次区域雷暴过程中伴随的局地大暴雨成因,结果表明:这次局地大暴雨是在强垂直温度梯度条件下,低涡系统的东移,致使涡前切变线移入不稳定能量区,诱使不稳定能量暴发而产生的强对流天气,涡前切变线是这次过程的触发机制;前期晴朗高温天气所积蓄的不稳定能量释放是导致强降水形成的有利条件;K指数、SI指数等对流指数对此次局地暴雨有很好的反映;对流触发后生成的中β尺度对流系统稳定维持在栾川且获得发展是造成强降水的主因;栾川特殊的山地地形(伏牛山脉)对降水有一定的增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大暴雨 环境场结构 中B尺度对流系统 地形影响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夜暴雨多 被引量:7
11
作者 贺勤 邱东平 +1 位作者 刘正奇 白月波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46-50,共5页
该文用鄂尔多斯盆地及周围干旱、半干旱及沙漠地区34个气象台站37—44年夜暴雨资料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及周围地区暴雨的昼夜分布,给出了暴雨昼夜强度极值。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暴雨 地形 盆地 夜晚
下载PDF
吉林省突发性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晓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7-31,共5页
使用吉林省54个气象站1960—1992年逐日、逐时降水资料,分析定义突发性暴雨过程,并从时空分布及地形影响等方面对各类突发性暴雨(即:局地突发性暴雨、区域突发性暴雨、突发性大暴雨)进行了分析,得出它们之间在时间分布... 使用吉林省54个气象站1960—1992年逐日、逐时降水资料,分析定义突发性暴雨过程,并从时空分布及地形影响等方面对各类突发性暴雨(即:局地突发性暴雨、区域突发性暴雨、突发性大暴雨)进行了分析,得出它们之间在时间分布和地理分布上的差异,为此类天气分析预报提供气候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突发性暴雨 时空分布 吉林 地形影响
下载PDF
重力流冷锋及其受地形的影响
13
作者 肖庆农 伍荣生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56-465,共10页
建立了一个二维非静力平衡模式,通过坐标变换的方法使得模式低层有较高的分辨率。对重力流的模拟结果显示;本模式模拟出的重力流冷锋主要特征,如抬高的头部、头部较强的上升运动以及等位温线密集带与实际大气观测很一致。此外,模式... 建立了一个二维非静力平衡模式,通过坐标变换的方法使得模式低层有较高的分辨率。对重力流的模拟结果显示;本模式模拟出的重力流冷锋主要特征,如抬高的头部、头部较强的上升运动以及等位温线密集带与实际大气观测很一致。此外,模式还成功地模拟出了重力流头部后面底层的高速潜流层。应用模拟结果与理论结果对重力流的移动速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当考虑地形时,重力流在山前受阻,其头部比不考虑地形时高,且产生了向上游传播的“涌浪”;重力流过山后其头部降低,位温梯度减弱,头部后面的水平速度减小。此外,还对非静力平衡与静力平衡条件下重力流的差异进行了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 冷锋 地形影响
下载PDF
习水河流域两次局地特大暴雨成因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肖蕾 郭晓超 +1 位作者 万雪丽 邹承立 《贵州气象》 2017年第1期45-52,共8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雷达、卫星等资料,对2013年6月21日和2014年8月11日遵义市习水河流域两次局地特大暴雨的天气形势场,热力、动力和水汽条件,结合地形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6.21暴雨大陆高压控制我...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雷达、卫星等资料,对2013年6月21日和2014年8月11日遵义市习水河流域两次局地特大暴雨的天气形势场,热力、动力和水汽条件,结合地形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6.21暴雨大陆高压控制我国中东部地区,受高压阻挡,低层低涡切变主要影响四川中东部,低涡未整体东移,仅850 h Pa冷式切变影响遵义西北部;8.11暴雨降水区中低层处于槽前正涡度区,高层200 h Pa处于南亚高压脊线附近,垂直方向上存在正向环流圈,受副高稳定维持阻挡,中低层低涡切变及地面辐合线东移缓慢,较长时间停留在强降水区域。2两次过程雷达回波反射率因子均呈带状分布,且回波移动方向与带状回波长轴一致,具有典型的"列车效应",剖面显示均为低质心结构,降水效率高。36.21暴雨能量条件比8.11暴雨好,但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不及8.11暴雨。4受习水河谷地形影响,6.21暴雨和8.11暴雨强降雨落区分别与习水河谷赤水段和习水段走向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低涡 低空急流 列车效应 地形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