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被断裂破坏后盖层封闭能力的评价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立国 付广 赵颖颖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18,共4页
根据断裂对盖层破坏程度与盖层原始封闭能力的关系,在利用盖层被断裂破坏后与破坏前所受压力的比值求取断裂对盖层封闭能力的破坏程度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被断裂破坏后盖层封闭能力评价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被断裂... 根据断裂对盖层破坏程度与盖层原始封闭能力的关系,在利用盖层被断裂破坏后与破坏前所受压力的比值求取断裂对盖层封闭能力的破坏程度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被断裂破坏后盖层封闭能力评价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被断裂破坏的大一段泥岩盖层封闭能力评价的结果表明,大一段泥岩盖层Wu80断裂北部、Wu39号断裂西南部、Wu16号断裂南部和巴彦塔拉断裂中北部无封闭能力,其余均具有好的封闭能力。大一段泥岩盖层较强的封闭能力有利于南二段油气聚集与保存,这是乌尔逊凹陷南二段油气相对富集的重要原因。实践证明了该方法在定量评价被断裂破坏后的盖层封闭能力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破坏 盖层 封闭能力 原始沉积 乌尔逊凹陷 大一段盖层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中、下侏罗统残留分布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军亮 肖永军 +2 位作者 林武 柴先平 张俊锋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93-1900,共8页
中、下侏罗统是柴达木盆地东部主力生烃层系,针对前人'早—中侏罗世广盆沉积、现今凹陷均残留分布'的普遍认识与实际钻探不相符的矛盾,在充分利用野外地质调查、钻井、地震、电法等成果资料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侏罗系露头层段归... 中、下侏罗统是柴达木盆地东部主力生烃层系,针对前人'早—中侏罗世广盆沉积、现今凹陷均残留分布'的普遍认识与实际钻探不相符的矛盾,在充分利用野外地质调查、钻井、地震、电法等成果资料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侏罗系露头层段归属与横向差异,研究了早—中侏罗世原始沉积与残留分布规律,认为研究区早—中侏罗世发育鱼卡、红山、德令哈、霍布逊等4个分隔性湖盆,并非广盆沉积,马海古隆起、欧龙布鲁克低凸起等造成原始沉积湖盆分割性较强;中、下侏罗统平面上局限分布于尕西、鱼卡、红山、小柴旦、霍布逊和德令哈等6个凹陷,并且在凹陷带、山前冲断带均有分布,并非与现今凹陷一一对应,欧南、大柴旦等凹陷均不发育中、下侏罗统。其残留分布主要受控于早—中侏罗世原始沉积和燕山运动晚期隆升改造两大因素,平面上严格受南祁连、埃南等NW向控山、控凹断裂和马仙等NE向、近EW向调节断裂的双重控制,从而造成现今凹陷之间、控凹断裂上下盘之间中、下侏罗统残留厚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因素 残留分布 中下侏罗统 原始沉积 柴达木盆地
原文传递
腾格里沙漠地区湖相沉积物中固相可溶性钾含量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少康 刘振敏 +2 位作者 李博昀 刘国庆 周希贤 《盐湖研究》 CSCD 2004年第4期24-27,共4页
腾格里沙漠地区湖相沉积物中固相可溶性钾含量变化有渐升式和波动式两种类型,分别为"蒸发泵"或原始沉积作用所致,对于现代干盐湖演化历史及有关钾盐矿床成因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湖相沉积物 腾格里沙漠 变化特征 沉积作用 演化历史 矿床成因 钾盐矿 固相 可溶性 钾含量
下载PDF
半干旱区沼泽沉积剖面特征元素比值及其物源、氧化还原变化信息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国平 张玉霞 +1 位作者 翟正丽 贾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9-454,共6页
沼泽发育过程中堆积的各类沉积物真实地记录了区域环境演变与沼泽发育过程。以霍林河下游漫流区向海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由137Cs2、10Pb法定年实现沉积层深度坐标向年代坐标的转换,对其典型沉积剖面特征元素比值进行了综合剖析。结果表... 沼泽发育过程中堆积的各类沉积物真实地记录了区域环境演变与沼泽发育过程。以霍林河下游漫流区向海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由137Cs2、10Pb法定年实现沉积层深度坐标向年代坐标的转换,对其典型沉积剖面特征元素比值进行了综合剖析。结果表明:稳定元素对比值Ti/Al是判断不同沉积物来源是否一致的较好指标。剖面上下Ti/Al比值在一定层序的波动变化表明物源的波动性,洪水成因可能性较大。综合比较,V/(V+Ni)比值用于沼泽湿地缺氧沉积环境的判别标准可靠性较好。贫氧环境是向海沼泽湿地主要特征之一,其次是缺氧或含氧环境,各环境之间频繁振荡,体现了内流河下游半干旱区沼泽地表水周期和干湿环境转换频繁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比值 物源 缺氧沉积环境 沼泽
下载PDF
四川若尔盖地区寒武系硅质岩成因及其对铀成矿的意义
5
作者 郭世文 徐争启 +5 位作者 李宝新 尹明辉 王永飞 黄小昆 阚磊 吴广彬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8-89,共12页
硅质岩作为若尔盖铀矿区重要的含矿主岩之一,铀多于志留系硅质岩中广泛富集,而近年来于寒武系地层中也发现了铀含量较高的硅质岩,目前寒武系含铀硅质岩与区内铀成矿的关系尚不明确,研究这些寒武系含铀硅质岩可以为若尔盖铀矿田铀矿找矿... 硅质岩作为若尔盖铀矿区重要的含矿主岩之一,铀多于志留系硅质岩中广泛富集,而近年来于寒武系地层中也发现了铀含量较高的硅质岩,目前寒武系含铀硅质岩与区内铀成矿的关系尚不明确,研究这些寒武系含铀硅质岩可以为若尔盖铀矿田铀矿找矿提供新思路、新层位。本文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镜下观察、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对若尔盖铀矿区寒武系硅质岩进行综合分析,探究其成因及其对铀成矿的意义。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多数样品w(SiO_(2))为81.18%~98.55%,平均值高达93.16%,其余氧化物含量除P_(2)O_(5)和CaO较高外均在1%左右或以下;硅质岩Al/(Al+Mn+Fe)为0.16~0.52,Th/U为0.03~0.10,MnO/TiO_(2)为1.2~6.0,δCe为0.530~0.718,La_(N)/Ce_(N)为1.111~2.051,这表明寒武系硅质岩具有热水沉积成因与远洋盆地的形成环境。部分铀含量较高的样品在背散射及扫面图像上观察到的主要矿物为石英和磷灰石,这与样品主量数据反应的高硅、高钙、高磷含量结果相对应,同时经研究发现样品U含量与P_(2)O_(5)、CaO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高达0.99。这表明深部热液经构造裂隙后与硅质岩发生充填交代作用,部分热液矿物留存于硅质岩中,使硅质岩发生了磷酸盐蚀变,从而使铀得到富集。这证明了热水沉积作用为寒武系硅质岩后期铀成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储铀条件,其构造裂隙处产生的磷酸盐蚀变对铀的富集与成矿有着重要作用,对将来寒武系铀矿找矿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铀矿田 寒武系硅质岩 热水沉积成因 磷酸盐蚀变 构造裂隙 铀成矿
原文传递
准噶尔盆地东部中二叠统幔源热液沉积白云岩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帅 柳益群 +2 位作者 李红 焦鑫 周鼎武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128,共18页
准噶尔盆地东部吉木萨尔凹陷中二叠统芦草沟组,沉积于陆内裂谷背景下岩浆—热液活动强烈的咸化湖盆中。在芦草沟组中发现一类与湖底热液活动有关的幔源热液沉积白云岩,包括方沸钠长白云岩、硅质白云岩与含水铵长石钠长白云岩。作者对该... 准噶尔盆地东部吉木萨尔凹陷中二叠统芦草沟组,沉积于陆内裂谷背景下岩浆—热液活动强烈的咸化湖盆中。在芦草沟组中发现一类与湖底热液活动有关的幔源热液沉积白云岩,包括方沸钠长白云岩、硅质白云岩与含水铵长石钠长白云岩。作者对该类白云岩开展微米级尺度的岩相学研究,结合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成矿流体性质与详细成因机理。岩矿特征和同沉积变形构造指示白云岩形成于沉积期。白云石为有序性较差的原白云石,呈微米级球状、葡萄状晶体,与方沸石、水铵长石、钠长石及玉髓等热液矿物彼此镶嵌结晶,高温下发生了白云石对钠长石碎屑的交代作用;白云岩锶同位素(平均为0.705687)显示成矿流体中幔源组分较多;白云岩具有重δ13 CPDB(平均为6.94‰)和轻δ18 OPDB(平均为-8.12‰)。基于成矿流体由幔源热液与湖水混合的假设,利用δ18 OPDB计算估计,研究区白云岩的形成温度较普通云质岩高25~50℃。研究表明白云石为幔源热液喷出湖底后直接沉淀形成,并提出可能的成因模式。热液沉积白云岩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白云岩成因类型,研究成果对促进人们理解白云石的形成规律、推动完善成因岩石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成因 幔源热液沉积作用 二叠系 芦草沟组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